明史 列传第九十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明史
《明史》 列传第九十 张廷玉等

廖纪王时中周期雍唐龙"子汝楫"王杲"王"周用"宋景屠侨"闻渊刘讱"胡缵宗"孙应奎"余姚孙应奎方钝"聂豹李默万镗周延潘恩贾应春张永明胡松绩溪胡松赵炳然

廖纪,字时陈,东光人。

弘治三年进士。

授考功主事,屡迁文选郎中。

正德中,历工部右侍郎。

提督易州山厂,羡金无所私。

迁吏部左、右侍郎。

世宗立,拜南京吏部尚书。

调兵部,参赞机务。

被论解职。

嘉靖三年,"大礼"议既定,吏部尚书杨旦赴召,道劾张璁、桂萼。

璁、萼之党陈洸遂劾旦而荐纪。

帝罢旦,以纪代之。

纪疏辞,言:"臣年已七十,精力不如乔宇,聪明不如杨旦。"

时宇、旦方为帝所恶,不许。

光禄署丞何渊请建世室,祀兴献帝,下廷议。

纪等执不可,帝弗从。

纪力争曰:"渊所言,干君臣之分,乱昭穆之伦,蔑祖宗之制,臣谨昧死请罢勿议。"

不纳。

会廷臣多诤者,议竟寝。

已,条奏三事。

其末言人材当惜,谓:"正德之季,宗社几危。 议者但知平定逆籓之功,而不知保护京师之力。 自陛下继统,老成接踵去,新进连茹登,以出位喜事为贤,以凌分犯礼为贵。 伏望陛下于昔年致仕大臣,念其保护之勋,量行召用。 其他降职、除名、遣戍者,使得以才自效。"

帝但纳其正士风、重守令二事而已。

三边总督杨一清召还内阁,璁等欲起王琼,纪推彭泽、王守仁,帝不允。

复以邓廷璋、王宪名上,竟用宪。

五年正月,御史张衮、喻茂坚、硃实昌以世庙礼成,请宥议礼得罪诸臣,璁、萼亦以为请,章俱下吏部。

纪等列上四十七人,卒报罢。

御史魏有本以劾郭勋、救马永谪官,给事中沈汉等论救,帝不听。

纪从容为言,且荐永及杨锐。

帝纳之,有本得无谪。

纪在南都,持议与璁合,坐是劾罢。

璁辈欲引助己,遂首六卿。

而纪顾数与抵牾,璁辈亦不喜。

年老称病乞归,许之去。

初,《献皇实录》成,加太子太保。

至是进少保,赐敕乘传,夫廪视故事有加。

卒,赠太保,谥僖靖。

王时中,字道夫,黄县人。

弘治三年进士。

授鄢陵知县。

尝出郊,旋风拥马首。

时中曰:"冤气也。"

迹得尸眢井,乃妇与所私者杀之,遂伏辜。

召拜御史,督察畿辅马政。

正德初,请革近畿皇庄,不报。

吏部尚书马文升致仕,时望属刘大夏、闵珪。

时中诋珪和媚,大夏昏耄。

两人各求退,焦芳遂得之,众咸咎时中。

出按宣、大,逮系武职贪污者百余,为东厂太监邱聚所奏。

刘瑾捕时中下诏狱,荷重枷于都察院门。

时中病甚,其妻往省,遇都御史刘宇,哭且诟。

宇不得已言于瑾,释之,谪戍铁岭卫。

瑾诛,起四川副使,迁湖广按察使。

十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

世宗立,召为右副都御史。

父丧除,起故官。

会上章圣太后尊号,时中言本生二字不当去。

及上册宝,百官陪列不至者九人,时中与焉。

帝责对状,已而贳之。

历兵部左侍郎,代李钺为尚书。

中官黄英等多所陈请,时中皆执不可。

叙蓟州平盗功,滥及通州守备鄢祐,为言官李鸣鹤等所劾。

时中乞休,且诋言者。

给事中刘世扬等言时中不当逞忿箝言官,帝乃切责时中,令归听勘。

嘉靖十年四月起复为兵部尚书。

御史郭希愈请重兵部侍郎之选,以边臣有才者两人分掌边方、内地军务。

吏部议从之。

时中言非祖宗临时遣将意,帝遂从其议。

帝欲用王宪于兵部,乃调时中刑部尚书。

坐论御史冯恩狱,落职闲住。

始,恩疏诋时中,及是以宽恩得罪,时称为长者。

久之,遇赦,复官致仕。

周期雍,字汝和,江西宁州人。

正德三年进士。

授南京御史。

刘瑾既诛,为瑾斥者悉起,而给事中李光翰、任惠、徐蕃、牧相、徐暹、赵士贤,御史贡安甫、史良佐、曹闵、王弘、葛浩、姚学礼、张鸣凤、王良臣、徐钰、赵佑、杨璋、硃廷声、刘玉,部郎李梦阳、王纶、孙磐等,以兼劾群阉未得录。

期雍偕同官王佩力请,皆召用。

兵部尚书王敞附瑾进,期雍请斥之。

焦芳、刘宇犹在列,而刘大夏、韩文、杨守随、林瀚、张敷华未雪,期雍皆极论。

陈金讨江西贼,纵苗杀掠,期雍发其状。

寻清军广东,劾镇守武定侯郭勋,金与勋皆被责。

出为福建佥事。

宸濠反,简锐卒赴讨。

会贼平乃还。

嘉靖初,为浙江参议。

讨平温、处矿盗,予一子官。

再迁湖广按察使。

九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

蓟州、密云关堡数十,以避寇警移入内地,关外益无备,期雍悉修复之。

数列上便宜。

入为大理卿,历刑部左、右侍郎,右都御史,拜刑部尚书。

大计京官,言官劾期雍纳贿。

吏部白其诬,诏为饬言者。

十九年,郭勋修前郤,因风霾劝帝罢免大臣,期雍遂去位。

家居十年卒。

唐龙,字虞佐,兰溪人。

受业于同县章懋,登正德三年进士。

除郯城知县。

禀大盗刘六,数败之,加俸二等。

父丧,服除,征授御史,出按云南。

钱宁义父参将卢和坐罪当死,宁为奏辩,下镇抚覆勘。

会遣官录囚,受宁属欲出和,为龙所持,卒正其罪。

土官凤朝明坐罪死,革世职。

宁令滇人为保举,而矫旨许之。

龙抗疏争,寝其事。

再按江西,疏趣张忠、许泰班师。

三司官从宸濠叛者犹居位,龙召数之曰:"胁从罔治,谓凡民耳。 若辈读书食禄,何壎颜乃尔。"

立收其印绶。

擢陕西提学副使,迁山西按察使,召为太仆卿。

嘉靖七年改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

奏罢淮西官马种牛,罢寿州正阳关榷税,通、泰二州虚田租及漕卒船料,民甚德之。

召拜左副都御史,历吏部左、右侍郎。

十一年,陕西大饥。

吉囊拥众临边,延绥告警。

诏进龙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兼理振济,赍帑金三十万以行。

龙奏行救荒十四事。

时吉囊居套中,西抵贺兰山,限以黄河不得渡,用十皮为浑脱,渡入山后。

俺答亦自丰州入套为患。

龙用总兵官王效、梁震,数败敌,屡被奖赉。

召为刑部尚书。

大猾刘东山构陷建昌侯张延龄,兴大狱。

延龄,昭圣皇太后母弟,帝所恶也。

吏坐狱不穷竟去者数十人,龙独执正东山罪。

"大礼"大狱及诸建言获罪者,廷臣屡请宽,不能得。

会九庙成,覃恩,龙录上充军应赦者百四十人,率得宥,所不原惟丰熙、杨慎、王元正、马录、吕经、冯恩、刘济、邵经邦而已。

考尚书六年满,加太子少保。

以母老乞归侍养。

久之,用荐起南京刑部尚书,就改吏部。

兵部尚书戴金罢,召龙代之。

太庙成,加太子太保。

寻代熊浃为吏部尚书。

龙有才,居官著劳绩。

及为吏部,每事咨僚佐。

年老多疾,辄为所欺。

御史陈九德劾前选郎高简罔上行私,并论龙衰暮,乃下简诏狱。

龙引疾,未报。

吏科杨上林、徐良辅复论简。

诏杖简六十遣戍。

上林、良辅以不早言罢职,龙黜为民。

龙已有疾,舆出国门卒。

后数年,子修撰汝楫疏辩。

诏复官,赠少保,谥文襄。

龙故与严嵩善。

龙之罢,实夏言主之。

而汝楫素附嵩,得第一人及第。

官至左谕德。

后坐嵩党夺官。

王杲,字景初,汶上人。

正德九年进士。

授临汾知县。

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

帝遣中官分守兰、靖。

杲言穷边饥岁,不宜设官累民,不报。

嘉靖三年,帝将遣中官督织造于苏、杭,杲疏谏,不纳。

久之,擢太仆少卿,改大理,再迁左副都御史,进户部右侍郎。

河南大饥,命杲往振。

杲请急发帑金,诏赍临清仓银五万两以行。

既至,复请发十五万两。

全活不可胜计。

事竣,赐银币。

寻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故事,缮运艘,军三民七。

总兵官顾寰以军民困敝,请发两淮余盐银七十万,户部尚书李如圭不可。

杲请改折两年漕运十之三,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勿重困军民,报可。

逾年,入为户部尚书。

后父安平侯方锐乞张家庄马房地。

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不可许,宜以大慈恩寺入官地二十顷予之。

帝从其议。

时国储告匮,诸边请增饷无虚月,四方多水旱,给事中李文进请议广储蓄。

杲列九事以献,已又上制财用十事,帝咸纳之。

旧制,岁漕四百万石。

杲以粟有余而用不足,遇灾伤率改折以便民。

一日,帝见改折者过半,大惊,以诘户部,杲等引罪。

敕自今务遵祖制,毋轻变。

杲掌邦计,事无不办,帝深倚之。

后有诏买龙涎香,久不进,帝以此不悦。

给事中马锡劾杲及巡仓御史艾朴受贿,给事中厉汝进言仓场尚书王亦然,并下狱。

杲、朴遣戍,斥为民。

杲竟卒于雷州戍所。

隆庆初,给事中辛自修等讼杲冤。

诏复官,赐祭葬,赠太子太保。

王,句容人。

由进士除吉安推官。

从王守仁平宸濠,迁大理寺副。

争"大礼",下狱廷杖。

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

历两京户部侍郎,出督漕运,进尚书。

历官著清操。

周用,字行之,吴江人。

弘治十五年进士。

授行人。

正德初,擢南京兵科给事中。

父忧服阕,留补礼科。

已,乞南。

改南京兵科。

谏迎佛乌斯藏及以中旨迁黜尚书、都给事中等官,且请治镇守江西中官黎安罪。

出为广东参议,预平番禺盗,有功。

历浙江、山东副使。

擢福建按察使,改河南右布政使。

代监司鞫南阳滞狱,狱为之空。

嘉靖八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

召协理院事。

历吏部左、右侍郎。

以起废不当,尚书汪鋐委罪僚属,乃调用南京刑部。

就迁右都御史,工、刑二部尚书。

九庙灾,自陈致仕。

用端亮有节概。

既罢,中外皆惜之,频有推荐。

久之,以工部尚书起督河道,数月,改漕运。

未上,召拜左都御史。

二品九年满,加太子少保。

二十五年代唐龙为吏部尚书。

明年卒官。

赠太子太保,谥恭肃。

曾孙宗建,自有传。

用掌宪时,慎自持而已,无所献替。

其后宋景、屠侨继之,大略皆廉洁,与用相似。

景未久卒,而侨居职八年。

属严嵩柄政,风纪不振。

议丁汝夔狱,受杖不能去。

宋景,字以贤,奉新人。

弘治十八年进士。

知睢州。

正德五年入为河南道御史。

故事,知州无改御史者,刘瑾创之也。

瑾诛,景引疾去。

嘉靖三年以荐补浙江佥事,进山西副使。

民饥为盗,杀守禀指挥。

景树帜,令被胁者赴之。

贼咸归命,乃擒斩其魁。

四迁山西左布政使,累官南京吏、工二部尚书。

改兵部,参赞机务。

入为左都御史。

卒,赠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谥庄靖。

屠侨,字安卿,吏部尚书滽再从子也。

正德六年进士。

授御史。

巡视居庸诸关。

武宗遣中官李嵩等捕虎豹,侨力言不可。

世宗时,历左都御史。

卒,赠少保,谥简肃。

闻渊,字静中,鄞人。

弘治十八年进士。

初授礼部主事,已,改刑部。

杨一清为吏部,调渊稽勋员外郎。

历考功郎中,改掌文选,迁南京右通政。

嘉靖初,擢应天府尹,改尹顺天。

累迁南京兵部右侍郎,摄部事。

荐马永等十余人。

召为刑部右侍郎,迁左。

进南京刑部尚书,就移吏部。

召为刑部尚书。

周用卒,代为吏部尚书。

侍郎徐阶得帝眷,前尚书率推让之。

渊自以前辈,事取独断。

大学士夏言柄政,渊老臣,不能委曲徇。

及后议言狱,渊谓言事只任意,迹涉要君,请帝自裁决。

帝大怒,切责渊。

严嵩既杀言,势益横,部权无不侵,数以小故夺渊俸。

渊年七十矣,遂乞骸骨归。

家居十四年卒。

先累加太子太保,卒赠少保,谥庄简。

渊居官始终一节。

晚扼权相,功名颇损。

在南刑部时,张璁先为曹属,尝题诗于壁,属渊勒石后堂。

渊曰:"此尚书堂也,吾敢以相君故,为郎官勒石耶?"刘讱,鄢陵人。

父璟,刑部尚书。

讱登正德十二年进士,为宁国推官,摄芜湖县事。

武宗南巡,中贵索贿不得,系讱诏狱。

世宗立,复官。

寻擢御史,迁南京通政参议。

历南京刑部尚书,召改北。

初,帝幸承天,河南巡抚胡缵宗尝以事笞阳武知县王联。

联寻为巡按御史陶钦夔劾罢。

联素凶狡,尝欧其父良,论死。

久之,以良请出狱。

复坐杀人,求解不得。

知帝喜告讦,乃摭缵宗迎驾诗"穆王八骏"语为谤诅。

言缵宗命己刊布,不从,属钦夔论黜,罗织成大辟。

候长至日,令其子诈为常朝官,阑入阙门讼冤。

凡所不悦,若副都御史刘隅,给事中鲍道明,御史胡植、冯章、张洽,参议硃鸿渐,知府项乔、贾应春等百十人,悉构入之。

帝大怒,立遣官捕缵宗等下狱,命讱会法司严讯。

讱等尽得其诬罔,仍坐联死,当其子诈冒朝官律斩,而为缵宗等乞宥。

帝既从法司奏坐联父子辟,然心嗛缵宗,颇多诘让,下礼部都察院参议。

严嵩为之解,乃革缵宗职,杖四十。

讱亦除名,法司正贰停半岁俸,郎官承问者下诏狱。

嵩以对制平狱有功,令兼支大学士俸,嵩辞乃允。

时法官率骫法徇上意。

稍执正,谴责随至。

讱于是狱能持法,身虽黜,而天下称之。

胡缵宗,陕西秦安人。

正德三年进士。

由检讨出为嘉定判官。

历山东巡抚,改河南。

孙应奎,字文宿,洛阳人。

正德十六年进士。

授章邱知县。

嘉靖四年入为兵科给事中,上疏言:"辅臣之任,必忠厚鲠亮、纯白坚定者乃足当之。 今大学士杨一清虽练达国体,而雅性尚通,难以独任。 张璁学博性偏,伤于自恃,犹饬厉功名,当抑其过而用之。 至于桂萼以枭雄桀骜之资,作威福,纳财贿,阻抑气节,私比党与,势侵六官,气制言路,天下莫不怨愤。 乞鉴别三臣贤否,以定用舍。"

其意特右璁。

而帝因其奏,慰留一清,戒谕璁、萼。

既而同官王准、陆粲劾璁、萼罢相,准、粲亦下吏远谪,以应奎首抗章不罪。

未几,劾吏部尚书方献夫,帝颇纳其言。

献夫援汪鋐为助,遂诎应奎议。

再迁户科左给事中。

行人孽侃建言忤旨,下廷讯,词连张璁。

应奎与同官曹汴揖璁避,且上疏言状。

帝怒,下之诏狱,寻释还职。

十一年大计天下庶官,王准谪富民典史。

应奎言汪鋐为璁、萼修郤,诬以不谨而黜之。

乞复准官,责鋐,为党比戒。

吏部尚书王琼亦言准当黜,乃谪应奎高平县丞。

屡迁湖广副使,督采大木,坐累复逮系。

寻释还。

历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

召理院事,迁户部侍郎,进尚书。

俺答犯京师后,羽书旁午征兵饷。

应奎乃建议加派。

自北方诸府暨广西、贵州外,其他量地贫富,骤增银一百十五万有奇,而苏州一府乃八万五千。

御史郭仁,吴人也,诣应奎请减,不从。

仁遂劾奏,应奎疏辨。

帝以仁不当私属,调之外。

既而国用犹不足,应奎言:"今岁入二百万,而诸边费六百余万,一切取财法行之已尽。 请令诸曹所隶官吏、儒士、厨役、校卒,悉去其冗者。 而臣部出入赢缩之数,亦综其大纲,列籍进御,使百司庶府咸知为国惜财。"

报可。

三十一年正月命应奎条上京边备用刍粮之数。

应奎言:"自臣入都至今,计正税、加赋、余盐五百余万外,他所搜括又四百余万。 而所出自诸边年例二百八十万外,新增二百四十五万有奇,修边振济诸役又八百余万。"

帝以耗费多,疑有侵冒,分遣科道官往诸边核实。

给事中徐公遴劾应奎粗疏自用,遂改南京工部尚书,以方钝代。

诸边饷银益增。

钝计无所出,请令诸臣条上理财策。

议行二十九事,益纤屑伤大体。

应奎就移户部,致仕归,卒。

应奎为谏官,屡犯权贵,以风节自厉。

晚官计曹,一切为苟且计,功名大损于前。

有与应奎同姓名者,余姚人,字文卿。

由进士授行人,擢礼科给事中。

疏劾汪鋐奸,忤旨下诏狱。

已复杖阙下,谪华亭县丞。

鋐亦罢去。

两孙给谏之名,并震于朝廷。

累官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

逾年罢归。

为山东布政时,有创开胶莱河议者,应奎力言不可。

入觐,与吏部尚书争官属贤否,时称其直。

方钝,巴陵人。

掌户部七年,廉慎无过。

严嵩中之,诏改南京,遂乞骸骨归。

聂豹,字文蔚,吉安永丰人。

正德十二年进士。

除华亭知县。

浚陂塘,民复业者三千余户。

嘉靖四年召拜御史,巡按福建。

出为苏州知府。

忧归,补平阳知府。

山西频中寇,民无宁居。

豹令富民出钱,罪疑者赎,得万余金,修郭家沟、冷泉、灵石诸关隘,练乡勇六千守之。

寇却,廷议以豹为知兵。

给事中刘绘、大学士严嵩皆荐之。

擢陕西副使,备兵潼关。

大计拾遗,言官论豹在平阳干没,大学士夏言亦恶豹,逮下诏狱,落职归。

二十九年秋,都城被寇。

礼部尚书徐阶,豹知华亭时所取士也,为豹讼冤,言其才可大用。

立召拜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

未赴,擢兵部右侍郎,寻转左。

仇鸾请调宣、大兵入卫,豹陈四虑,谓宜固守宣、大,宣、大安则京师安。

鸾怒。

伺豹过无所得,乃已。

三十一年召翁万达为兵部尚书,未至,卒,以豹代之。

奏上防秋事宜,又请增筑京师外城,皆报可。

是年秋,寇大入山西,覆总兵官李涞军,大掠二十日而去。

总督苏祐反以大捷闻,为巡按御史毛鹏所发,章下兵部。

豹言:"寇虽有所掠,而我师斩获过当,实上玄垂祐,陛下威灵所致。 宜择吉祭告,论功行赏。"

帝喜。

进秩任子者数十人,豹亦加太子少保,廕锦衣世千户。

京师外城成,进太子少傅。

南北屡奏捷,及类奏诸边功,豹率归功玄祐,祭告行赏如初。

豹亦进太子太保。

当是时,西北边数遭寇,东南倭又起,羽书日数至。

豹本无应变才,而大学士嵩与豹乡里,徐阶亦入政府,故豹甚为帝所倚。

久之,寇患日棘,帝深以为忧。

豹卒无所谋画,条奏皆具文,帝渐知其短。

会侍郎赵文华陈七事致仕,侍郎硃隆禧请设巡视福建大臣,开海滨互市禁,豹皆格不行。

帝大怒切责。

豹震慑请罪,复辨增官、开市之非,再下诏谯让。

豹愈惶惧,条便宜五事以献。

帝意终不怿,降俸二级。

顷之,竟以中旨罢,而用杨博代之。

归数年卒,年七十七。

隆庆初,赠少保,谥贞襄。

豹初好王守仁良知之说,与辨难,心益服。

后闻守仁殁,为位哭,以弟子自处。

及系狱,著《困辨录》,于王守仁说颇有异同云。

李默,字时言,瓯宁人。

正德十六年进士。

选庶吉士。

嘉靖初,改户部主事,进兵部员外郎。

调吏部,历验封郎中。

真人邵元节贵幸,请封诰,默执不予。

十一年为武会试同考官。

及宴兵部,默据宾席,欲坐尚书王宪上。

宪劾其不逊,谪宁国同知。

屡迁浙江左布政使,入为太常卿,掌南京国子监事。

博士等官得与科道选,自默发之。

历吏部左、右侍郎,代夏邦谟为尚书。

自正德初焦芳、张彩后,吏部无侍郎拜尚书者。

默出帝特简,盖异数也。

严嵩柄政,擅黜陟权。

默每持己意,嵩衔之。

会推辽东巡抚,列布政使张臬、谢存儒以上。

帝问嵩,嵩言其不任。

夺默职为民,以万镗代。

默掌铨仅七月。

逾年,镗罢,特旨复用默。

已,命入直西内,赐直庐,许苑中乘马。

寻进太子少保。

未几,复命兼翰林学士。

给事中梁梦龙劾默徇私,帝为责梦龙。

会大计群吏,默戒门下谢宾客,同直大臣亦不得燕见,嵩甚恨。

赵文华视师还,默气折之。

总督杨宜罢,嵩、文华欲用胡宗宪,默推王诰代,两人恨滋甚。

初,文华为帝言余倭无几,而巡按御史周如斗以败状闻。

帝疑,数诘嵩。

文华谋所以自解,稔帝喜告讦。

会默试选人策问,言"汉武、唐宪以英睿兴盛业,晚节用匪人而败",遂奏默诽谤。

且言:"残寇不难灭,以督抚非人,败衄。 由默恨臣劾其同乡张经,思为报复。 臣论曹邦辅,即嗾给事中夏栻、孙浚媒孽臣。 延今半载,疆事日非。 昨推总督,又不用宗宪而用诰。 东南涂炭何时解?陛下宵旰忧何时释?"帝大怒,下礼部及法司议。

奏默偏执自用,失大臣体;所引汉、唐事,非所宜言。

帝责礼部尚书王用宾等党护,各夺俸三月,而下默诏狱。

刑部尚书何鰲遂引子骂父律绞。

帝曰:"律不著臣骂君,谓必无也。 今有之,其加等斩。"

锢于狱,默竟瘐死。

时三十五年二月也。

默博雅有才辨,以气自豪。

同考武试,得陆炳为门生。

炳贵盛,力推毂。

默由外吏骤显,有所恃,不附嵩。

凡有铨除,与争可否,气甚壮。

然性褊浅,用爱憎为轩轾,颇私乡旧,以恩威自归,士论亦不甚附之。

默既得罪,继之者吴鹏、欧阳必进,视嵩父子意,承顺惟谨,吏部权尽失。

隆庆中,复默官,予祭葬。

万历中,赐谥文愍。

万镗,字仕鸣,进贤人。

父福,金华知府。

镗登弘治十八年进士。

正德中,由刑部主事屡迁吏部文选郎中。

司署火,下狱,赎还职。

历太常、大理少卿。

世宗嗣位,以镗尝贻书知县刘源清,令预防宸濠,赉金币。

寻迁顺天府尹,累迁右副都御史。

历兵部侍郎、右都御史,皆南京。

彗星见,应诏陈八事。

中言:"人邪正相悬,而形迹易混。 其大较有四:人主所取于下者,曰任怨,曰任事,曰恭顺,曰无私;而邪臣之恣强戾、好纷更、巧逢迎、肆攻讦者,其迹似之。 人主所恶于下者,曰避事,曰沽名,曰朋党,曰矫激;而正臣之守成法、恤公议、体群情、规君失者,其迹似之。 察之不精,则邪正倒置,而国是乱矣,此不可不慎也。 治天下贵实不贵文。 今陛下议礼制度考文,至明备矣,而于理财用人安民讲武之道,或有缺焉。 愿辍声容之繁饰,略太平之美观,而专从事于实用,斯治天下之道得矣。 至大礼大狱得罪诸臣,幽锢已久,乞量加宽录。"

帝大怒,斥为民,令吏部锢勿用。

家居十年,屡推荐,辄报罢。

同年生严嵩柄政,援引之。

湖广蜡尔山蛮叛,起镗副都御史,相机剿抚。

镗纳土指挥田应朝策,诱致其酋,督兵破之。

条上善后七事,帝咸报可。

召镗还。

未几,铜平酋龙子贤复叛,御史缪文龙言镗剿抚皆失。

诏下抚按官勘覆,归罪于参将李经,事乃解。

镗得为兵部侍郎。

迁南京刑、礼二部尚书。

召掌刑部。

俄代李默为吏部尚书。

镗既为嵩所引,每事委随,又颇通馈遗。

抚治郧阳都御史阙,镗以通政使赵文华名上。

会给事中硃伯辰劾文华,文华上言:"纳言之职,例不外推。 镗意在出臣,又嗾所亲伯辰论劾,欲去臣。 且镗以侍郎起用,乃朦胧奏二品九年满,得加太子少保。 又以不得一品,面谩腹诽,无大臣礼。"

帝怒,遂与伯辰并黜为民。

久之卒。

隆庆初,复官,赠太子太保。

周延,字南乔,吉水人。

嘉靖二年进士。

除潜江知县,改新会,擢兵科给事中。

时议新建伯王守仁罪,将夺其爵。

延抗疏为讼,坐谪太仓州判官。

历南京吏部郎中,出为广东参政。

抚安南,征黎寇,皆预,有功。

三迁广东左布政使。

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

靖海寇林成乱。

进兵部右侍郎,提督两广军务。

召为刑部左侍郎。

历南京右都御史,吏、兵二部尚书。

嘉靖三十四年召为左都御史。

帝用给事中徐浦议,令廷臣及督抚各举边才。

于是故侍郎郭宗皋,都御史曹邦辅、吴狱,祭酒邹守益,修撰罗洪先,御史吴悌、方涯,主事唐枢,参政周大礼、曹亨,参议刘志,知府黄华在举中。

御史罗廷唯驳曰:"浦疏本言边才,而今廷臣乃以清修、苦节、实学、懿行举,去初议远矣。 况又有夤缘进者。 是假明诏开幸门。"

帝纳其言,责吏部滥举,命与都察院更议。

延与尚书吴鹏等言所举皆人望,公无私。

帝终不悦,切责延等,而举者悉报罢。

世宗时,海内贤士大夫被斥者众,及是举上,稍冀复用,而为廷唯所阻,自是皆不复召矣。

延颜面寒峭,砥节奉公。

权臣用事,政以贿成,延未尝有染。

然居台端七年,无谏诤名。

卒官,赠太子太保,谥简肃。

延卒,欧阳必进代。

逾月,迁吏部,乃以潘恩继之。

恩,字子仁,上海人。

嘉靖二年进士。

授祁州知州,调繁钧州。

钧,徽王封国也,宗戚豪悍,恩约束之。

擢南京刑部员外郎。

迁广西提学佥事,署按察使事。

有大猾匿靖江王所,捕之急,王不得已出之。

憾恩,诬以事,按无实得免。

累迁山东副使。

御史叶经以试录忤旨,并恩下诏狱,谪广东河源典史。

四迁,复为江西副使,进浙江左参政。

按部海盐,倭猝至,围城数匝。

恩与参将汤克宽、佥事姜颐力御却之。

俄迁浙江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偕按臣劾徽王载仑贪虐,遂夺国。

伊王典礻英骄横,恩一切裁之。

河南民素苦籓府,恩制两悍王,名大著。

久之,由刑部尚书改左都御史。

子允端,为刑部主事。

吏部尚书郭朴,恩门生也,调之礼部。

给事中张益劾允端奔兢,恩溺爱,朴徇私。

帝置朴不问,改允端南京工部,令恩致仕。

万历初,赐存问。

卒年八十七。

赠太子少保,谥恭定。

贾应春,字东阳,真定人。

嘉靖二年进士。

授南阳知县,迁和州知州。

入为刑部郎中。

历知潞安、开封二府。

迁陕西副使。

未赴,河南巡按陈蕙劾其贪滥,谪山东盐运同知,蕙亦坐贬。

久之,由汉阳知府复迁陕西副使,进右参政。

宁羌贼起,会兵讨平之。

迁按察使,左、右布政使,皆在陕西。

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三十二年进兵部右侍郎,总督三边军务。

俺答诸部岁扰边,应春言:"诸边间谍不通,每寇入莫测其向,我则无所不备。 兵分势孤,往往失事。 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 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 使边臣厚以官赏,令密侦候,视漫然散守者,功相十百。"

乃定赏格以请。

帝立从之。

其秋,寇大入延绥,杀掠五千余人。

应春督诸将邀击,获首功二百四十,以捷闻。

而巡按御史吉澄极言败状。

帝竟录应春功,官其一子。

明年罢宣、大总督苏祐,以应春代。

时秋防将届,代应春者江东未至,令仍旧任。

套寇数万人屯宁夏山后,先遣骑五百余入掠。

总兵官姜应熊守红井以缀敌,而密遣精兵薄其营,斩首百四十余级,进应春右都御史。

逾月,寇别部入永昌、西宁,为守将所破。

番人入镇羌,总兵官王继祖击败之,并赐应春银币。

久之,寇五千骑犯环庆,为都督袁正所破,掠庄凉,守将邀斩百二十人,再予应春一子官。

在镇数载,筑边垣万一千八百余丈,以花马池闲田二万顷给军屯垦,边人赖之。

征拜南京户部尚书。

论边垣功,进秩一等。

旋召为刑部尚书,改户部。

国用不足,应春以为言。

因命征不及七分者,所司毋迁官。

漕政废弛,运艘多逋负,亦以应春言重其罚。

岁余,致仕去。

卒,赠太子太保。

张永明,字钟诚,乌程人。

嘉靖十四年进士。

除芜湖知县。

献皇后梓宫南祔,所过繁费不赀。

永明垩江岸佛舍为殿,供器饰箔金,财用大省。

寻擢南京刑科给事中。

寇入大同,山西总督樊继祖,巡抚史道、陈讲等不能御,永明偕同官论其罪。

已,又劾兵部尚书张瓚黩货误国,又劾大学士严嵩及子世蕃贪污状。

已,又劾兵部尚书戴金为御史巡盐时,增余盐羡银,阻坏边计。

疏虽不尽行,中外惮之。

出为江西参议。

累迁云南副使,山西左布政使。

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伊王典礻英恣横,永明发其恶,后竟伏辜。

四十年迁刑部右侍郎。

未上,改吏部,进左。

寻拜刑部尚书。

居数月,改左都御史。

条上饬历抚按六事。

御史黄廷聘按浙归,道湘潭,慢知县陈安。

安发其装,得所携金银货币。

廷聘皇恐谢,乃还之。

永明闻,劾罢廷聘。

浙江参政刘应箕先为廷聘论罢,见廷聘败,摭其阴事自辨。

永明恶之,劾应箕,亦斥。

故事,京官考满,自翰林外皆报名都察院,修庭谒礼。

后吏部郎恃权,张濂废报名,陆光祖废庭谒。

永明榜令遵故事,列仪节奏闻,诏诸司遵守。

郎中罗良当考满,先诣永明邸,约免报名庭谒乃过院。

永明怒,疏言:"此礼行百年,非臣所能损益。 良轻薄无状,当罢。 又卿贰大臣考满,诣吏部与堂官相见讫,即诣四司门揖,司官辄南面答揖,亦非礼,当改正。"

良疏辨,夺俸。

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 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 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

诏可。

永明素清谨。

掌宪在严嵩罢后,以整饬纲维为己任。

会给事中魏时亮劾,永明力求去,诏许驰驿归。

明年卒。

赠太子少保,谥庄僖。

胡松,字汝茂,滁人。

幼嗜学,尝辑古名臣章奏,慨然有用世志。

登嘉靖八年进士,知东平州。

设方略捕盗,民赖以安。

再迁南京礼部郎中,历山西提学副使。

三十年秋,上边务十二事,谓:

去秋俺答掠兴、岚,即传箭征兵,克期深入。

守臣皆谂闻之。

而巡抚史道、总兵官王陛等备御无素。

待其压境,始以求贡上闻。

又阴致贿遗,令勿侵己分地,冀嫁祸他境。

今山西之祸,实大同贻之。

宜亟置重典,以厉诸镇。

大同自兵变以来,壮士多逃漠北为寇用,今宜招使归。

有携畜产器械来者,听其自有。

更给牛种费,优复数年。

则我捐金十万,可得壮士二万。

拊而用之,皆劲旅也。

孰与弃之以资强敌哉!大同最敌冲,为镇巡者较诸边独难。

今宜不拘资格,精择其人。

丰给禄廪,使得收召猛士,畜豢健丁。

又久其期,非十年不得代。

彼知不可骤迁,必不为苟且旦夕计,而边圉自固。

又必稍宽文纲,非大干宪典,言官毋得轻劾,以坏其成功。

至用间之道,兵家所贵。

今寇谍获于山西者已数十人,他镇类是。

故我之虚实,彼无不知。

今宜厚养死士,潜纵遣之。

得间则斩其名王、部长及诸用事贵人。

否亦可觇强弱虚实,而阴为备。

又寇贪而好利,我诚不爱金帛。

东赂黄、毛三卫以牵其左,西收亦不刺遗种,予善地,以缀其右,使首尾掣曳,自相狼顾,则我可起承其敝,坐收全胜矣。

他所条析,咸切边计。

帝嘉其忠恳,进秩左参政。

松疏上,当事者已恶其侵官。

及迁擢,益忌之。

不畀以兵柄,令于三关听用,欲因以陷之。

寇大入,抵太原。

给事中冯良知遂劾松建言冒赏,无寸功。

纪功科道官张尧年、王珩劾总兵官张达等,并论松虚议无补,遂斥为民。

家居十余年。

屡荐,辄报罢。

至三十五年,以赵文华言,起陕西参政,分守平凉。

复条严保甲、均赋税、置常平、简伉健数事。

三迁江西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所部多盗,松奏设南昌、南丰、万安三营,遣将讨捕,以次削平。

进兵部右侍郎,巡抚如故。

以会讨广东巨寇张琏及援闽破倭功,两赐银币。

居三年,召理部事。

进左侍郎,改吏部。

迁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代郭朴为吏部尚书。

奏言:"抚按举劾,每举数十人,虚誉浮词,往往失实。 所劾犯赃,仅拟降调;罢软贪残,仅拟改教。 赏罚不当,人何所激劝?且巡抚岁终例有册,第属吏贤否,今皆寝阁,乞申饬其欺玩者。"

帝嘉纳之。

松洁己好修,富经术,郁然有声望。

晚主铨柄,以振拔淹滞为己任。

甫七月,病卒。

赠太子少保,谥恭肃。

时又有胡松者,字茂卿,绩溪人。

正德九年进士。

嘉请时为御史。

桂萼荐王琼,松论之。

忤旨,谪廉州推官。

累官工部尚书。

伊王欲拓其洛阳府第,计直十万金,以十二赇严嵩,期必得。

松据祖制争,乃止。

俺答入寇,仇鸾以边众入卫,欲悉召其众实京师,移武库仗于营,便给调。

松言边兵外也而内之,武库仗内也而外之,非所以重肘腋,杜微慎防也,执弗许。

寻引疾归。

卒年八十三。

居家以孝友称。

赵炳然,字子晦,剑州人。

嘉靖十四年进士。

除新喻知县。

征拜御史。

与给事中李文进核宣、大、山西兵饷。

劾前后督抚樊继祖、史道,监司杨锐,指挥冯世彪等一百七十七人侵冒罪,坐谪有差。

条上备边十二事。

历按云南、浙江。

擢大理寺丞,进少卿。

寻改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

进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

浙江、福建总督胡宗宪下狱,诏罢总督毋设。

大学士徐阶以浙江寇甫平,请设巡抚绥辑,遂进炳然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往任之。

浙罹兵燹久,又当宗宪汰侈后,财匮力绌。

炳然廉以率下,悉更诸政令不便者,仍奏减军需之半。

民皆尸祝之。

福建巡抚游震得请浙兵剿贼。

诏发义乌精兵一万,命副总兵戚继光将以往,仍谕炳然协剿。

炳然言:"福建所以致乱者,由将吏抚驭无术,民变为兵,兵变为盗耳。 今又驱浙兵以赴闽急,窃惧浙之复为闽也。 请令一意团练士著,使人各为用,家自为守,急则兵,缓则农,然后聚散两有所归。 即不得已而召募,亦必先本土后邻壤,庶无酿祸本。"

又条上防海八事,中言:"苏、松、浙江水师皆统于总兵,驻定海;陆师皆统于副总兵,驻金山卫,并受总督节制。 今督府既革,则已判为二镇,彼此牵制,不得调发。 请画地分辖,各兼水陆军务。"

俱报可。

其年,继光破贼,濒海余寇流入浙江。

官军迎战于连屿、陡桥、石坪,斩首百余级。

新倭复犯石坪,将士乘胜歼之。

炳然以援剿功,再赐金币,进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

给事中辛自修劾罢戎政都御史李鐩,请择素知兵者代之。

乃召炳然为兵部尚书,协理戎政。

逾年,诏兼右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新平、平远、保平三堡密迩宣府,旧属大同。

天城相去六十里,孤悬塞外,隔崇山,寇骑时出没。

炳然奏添设参将,别为一营,报可。

寻以总兵官马芳等却敌功,被赉。

已,召还部,代杨博为尚书。

考满,加太子少保。

炳然清勤练达,所至有声绩。

隆庆初,以病乞休去。

卒,赠太子太保,谥恭襄。

赞曰:世宗朝,璁、萼、言、嵩相继用事,六卿之长不得其职。

大都波流茅靡,淟,忍取容。

廖纪以下诸人,其矫矫者与!应奎司邦计,不能节以制度,顾务加赋以病民。

豹也碌碌,弥无足观矣。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