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列传第七十八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明史
《明史》 列传第七十八 张廷玉等

○杨廷和梁储蒋冕毛纪石珤兄玠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

父春,湖广提学佥事。

廷和年十二举于乡。

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

改庶吉士,告归娶,还朝授检讨。

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

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弘治二年进修撰。

《宪宗实录》成,以预纂修进侍读。

改左春坊左中允,侍皇太子讲读。

修《会典》成,超拜左春坊大学士,充日讲官。

正德二年由詹事入东阁,专典诰敕。

以讲筵指斥佞幸,忤刘瑾,传旨改南京吏部左侍郎。

五月迁南京户部尚书。

又三月召还,进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明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瑾摘《会典》小误,夺廷和与大学士李东阳等俸二级。

寻以成《孝宗实录》功还之。

明年加光禄大夫、柱国,迁改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时瑾横益甚,而焦芳、张纟采为中外媾。

廷和与东阳委曲其间,小有剂救而已。

安化王寘鐇反,以诛瑾为名。

廷和等草赦诏,请擢边将仇钺,以离贼党。

钺果执寘鐇。

会张永发瑾罪,瑾伏诛,廷和等乃复论功,进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予一子中书舍人。

流贼刘六、刘七、齐彦名反,杨一清荐马中锡讨之。

廷和言:"中锡,文士也,不任此。"

时业已行,果不能平贼。

廷和请逮中锡下狱,以陆完代之,而斩故受赇纵贼者参将桑玉。

已,又用学士陈霁言,调诸边兵讨河南贼赵鐩等,而荐彭泽为总制。

贼平论功,录廷和一子锦衣卫千户。

辞,特加少师、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

东阳致政,廷和遂为首辅。

张永既去瑾而骄,捕得男子臂龙文者以为功,援故太监刘永诚例,觊封侯。

廷和言"永诚从子聚自以战功封伯耳,且非永诚身受之也",乃止。

彭泽将西讨鄢本恕,问计廷和。

廷和曰:"以君才,贼不足平,所戒者班师早耳。"

泽后破诛本恕等即班师,而余党复蝟起不可制。

泽既发复留,乃叹曰:"杨公先见,吾不及也。"

干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

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

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罢皇店、出西僧、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

帝不省。

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

三请乃许。

遣中官护行。

旋复起之,三疏辞,始许。

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

服甫阕,即召至。

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

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

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

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

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 天子至尊,不敢渎献。"

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

当廷和柄政,帝恒不视朝,恣游大同、宣府、延绥间,多失政。

廷和未尝不谏,俱不听。

廷和亦不能执奏。

以是邑邑不自得,数移疾乞骸骨,帝亦不听。

中官谷大用、魏彬、张雄,义子钱宁、江彬辈,恣横甚。

廷和虽不为下,然亦不能有所裁禁,以是得稍自安。

御史萧淮发宁王宸濠反谋,钱宁辈犹庇之,诋淮离间。

廷和请如宣宗谕赵王故事,遣贵戚大臣赍敕往谕,收其护卫屯田。

于是命中官赖义、驸马都尉崔元等往,未至而宸濠反。

帝欲帅师亲征,廷和等力阻之。

帝乃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后军都督府、太师、镇国公硃寿,统各京边将士南讨。

而安边伯许泰为威武副将军、左都督刘晖为平贼将军前驱,镇守、抚、按悉听节制。

命廷和与大学士毛纪居守。

以干清、坤宁二宫工成,推恩录一子锦衣卫副千户,辞。

时廷和当草大将军征南敕谕,谢弗肯,帝心恚。

会推南京吏部尚书刘春理东阁诰敕,以廷和私其乡人,切责之。

廷和谢罪,乞罢,不许。

少师梁储等请与俱罢,复不许。

廷和方引疾不入,帝遂传旨行之。

时十四年八月也。

帝既南,两更岁朔。

廷和颇以镇静持重,为中外所推服。

凡请回銮者数十疏,皆不复省。

帝归,驻跸通州。

廷和等举故事,请帝还大内御殿受俘,然后正宸濠等诛,而帝已不豫。

趋召廷和等至通州受事,即行在执宸濠等僇之,驾乃旋。

明年正月,帝郊祀,呕血舆疾归,逾月益笃。

时帝无嗣。

司礼中官魏彬等至阁言:"国医力竭矣,请捐万金购之草泽。"

廷和心知所谓,不应,而微以伦序之说风之,彬等唯唯。

三月十四日丙寅,谷大用、张永至阁,言帝崩于豹房。

以皇太后命,移殡大内,且议所当立。

廷和举《皇明祖训》示之曰:"兄终弟及,谁能渎焉!兴献王长子,宪宗之孙,孝宗之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序当立。"

梁储、蒋冕、毛纪咸赞之。

乃令中官入启皇太后,廷和等候左顺门下。

顷之,中官奉遗诏及太后懿旨,宣谕群臣,一如廷和请,事乃定。

廷和遂以遗诏令太监张永、武定侯郭勋、安边伯许泰、尚书王宪选各营兵,分布皇城四门、京城九门及南北要害,广卫御史以其属扦掫。

传遗命罢威武营团练诸军,各边兵入卫者俱重赉散归镇,革皇店及军门办事官校悉还卫,哈密、土鲁番、佛郎机诸贡使皆给赏遣还国,豹房番僧及少林僧、教坊乐人、南京快马船、诸非常例者,一切罢遣。

又以遗诏释南京逮击囚,放遣四方进献女子,停京师不急工务,收宣府行宫金宝归诸内库。

中外大悦。

时平虏伯江彬拥重兵在肘腋间,知天下恶之,心不自安。

其党都督佥事李琮尤狠黠,劝彬乘间以其家众反,不胜则北走塞外。

彬犹豫未决。

于是廷和谋以皇太后旨捕诛彬,遂与同官蒋冕、毛纪及司礼中官温祥四人谋。

张永伺知其意,亦密为备。

司礼魏彬者,故与彬有连。

廷和以其弱可胁也,因题大行铭旌,与彬、祥及他中官张锐、陈严等为详言江彬反状,以危语怵之。

彬心动,惟锐力言江彬无罪,廷和面折之。

冕曰:"今日必了此,乃临。"

严亦从旁赞决,因俾祥、彬等入白皇太后。

良久未报,廷和、冕益自危。

顷之,严至曰:"彬已擒矣。"

彬既诛,中外相庆。

廷和总朝政几四十日,兴世子始入京师即帝位。

廷和草上登极诏书,文书房官忽至阁中,言欲去诏中不便者数事。

廷和曰:"往者事龃龉,动称上意。 今亦新天子意耶?吾侪贺登极后,当面奏上,问谁欲削诏草者!"冕、纪亦相继发危言,其人语塞。

已而诏下,正德中蠹政厘抉且尽。

所裁汰锦衣诸卫、内监局旗校工役为数十四万八千七百,减漕粮百五十三万二千余石。

其中贵、义子、传升、乞升一切恩幸得官者大半皆斥去。

中外称新天子"圣人",且颂廷和功。

而诸失职之徒衔廷和次骨,廷和入朝有挟白刃伺舆旁者。

事闻,诏以营卒百人卫出入。

帝御经筵,廷和知经筵事。

修《武宗实录》,充总裁。

廷和先已加特进,一品满九载,兼支大学士俸,赐敕旌谕。

至是加左柱国。

帝召对者三,慰劳备至。

廷和益欲有所发摅,引用正人,布列在位。

给事、御史交章论王琼罪状,下诏狱。

琼迫,疏讦廷和以自解。

法司当琼奸党律论死,琼力自辨,得减戍边。

或疑法司承廷和指者。

会石珤自礼部尚书掌詹事府,改吏部,廷和复奏改之掌詹事司诰敕。

人或谓廷和太专。

然廷和以帝虽冲年,性英敏,自信可辅太平,事事有所持诤。

钱宁、江彬虽伏诛,而张锐、张忠、于经、许泰等狱久不决。

廷和等言:"不诛此曹,则国法不正,公道不明,九庙之灵不安,万姓之心不服,祸乱之机未息,太平之治未臻。"

帝乃籍没其资产。

廷和复疏请敬天戒,法祖训,隆孝道,保圣躬,务民义,勤学问,慎命令,明赏罚,专委任,纳谏诤,亲善人,节财用。

语多剀切,皆优诏报可。

及议"大礼",廷和持论益不挠,卒以是忤帝意。

先是,武宗崩,廷和草遗诏。

言皇考孝宗敬皇帝亲弟兴献王长子某,伦序当立。

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迎嗣皇帝位。

既令礼官上礼仪状,请由东安门入居文华殿。

翼日,百官三上笺劝进,俟令旨俞允,择日即位。

其笺文皆循皇子嗣位故事。

世宗览礼部状,谓:"遗诏以吾嗣皇帝位,非为皇子也。"

及至京,止城外。

廷和固请如礼部所具仪,世宗不听。

乃御行殿受笺,由大明门直入,告大行几筵,日中即帝位。

诏草言"奉皇兄遗诏入奉宗祧",帝迟回久之,始报可。

越三日,遣官往迎帝母兴献妃。

未几,命礼官议兴献王主祀称号。

廷和检汉定陶王、宋濮王事授尚书毛澄曰:"是足为据,宜尊孝宗曰‘皇考’,称献王为‘皇叔考兴国大王’,母妃为‘皇叔母兴国太妃’,自称‘侄皇帝’名,别立益王次子崇仁王为兴王,奉献王祀。 有异议者即奸邪,当斩。"

进士张璁与侍郎王瓚言,帝入继大统,非为人后。

瓚微言之,廷和恐其挠议,改瓚官南京。

五月,澄会廷臣议上,如廷和言。

帝不悦。

然每召廷和从容赐茶慰谕,欲有所更定,廷和卒不肯顺帝指。

乃下廷臣再议。

廷和偕蒋冕、毛纪奏言:"前代入继之君,追崇所生者,皆不合典礼。 惟宋儒程颐《濮议》最得义理之正,可为万世法。 至兴献王祀,虽崇仁王主之,他日皇嗣繁衍,仍以第二子为兴献王后,而改封崇仁王为亲王,则天理人情,两全无失。"

帝益不悦,命博考典礼,务求至当。

廷和、冕、纪复言:"三代以前,圣莫如舜,未闻追崇其所生父瞽瞍也。 三代以后,贤莫如汉光武,未闻追崇其所生父南顿君也。 惟皇上取法二君,则圣德无累,圣孝有光矣。"

澄等亦再三执奏。

帝留中不下。

七月,张璁上疏谓当继统,不继嗣。

帝遣司礼太监持示廷和,言此议遵祖训,据古礼,宜从。

廷和曰"秀才安知国家事体",复持入。

无何,帝御文华殿召廷和、冕、纪,授以手敕,令尊父母为帝、后。

廷和退而上奏曰:"《礼》谓为所后者为父母,而以其所生者为伯叔父母,盖不惟降其服而又异其名也。 臣不敢阿谀顺旨。"

仍封还手诏。

群臣亦皆执前议。

帝不听。

迨九月,母妃至京,帝自定仪由中门入,谒见太庙,复申谕欲加称兴献帝、后为"皇"。

廷和言:"汉宣帝继孝昭后,谥史皇孙、王夫人曰悼考、悼后,光武上继元帝,钜鹿、南顿君以上立庙章陵,皆未尝追尊。 今若加皇字,与孝庙、慈寿并,是忘所后而重本生,任私恩而弃大义,臣等不得辞其责。"

因自请斥罢。

廷臣诤者百余人。

帝不得已,乃以嘉靖元年诏称孝宗为"皇考",慈寿皇太后为"圣母",兴献帝、后为本生父母,不称"皇"。

当是时,廷和先后封还御批者四,执奏几三十疏,帝常忽忽有所恨。

左右因乘间言廷和恣无人臣礼。

言官史道、曹嘉遂交劾廷和。

帝为薄谪道、嘉以安廷和,然意内移矣。

寻论定策功,封廷和、冕、纪伯爵,岁禄千石,廷和固辞。

改廕锦衣卫指挥使,复辞。

帝以赏太轻,加廕四品京职世袭,复辞。

会满四考,超拜太傅,复四辞而止。

特赐敕旌异,锡宴于礼部,九卿皆与焉。

帝颇事斋醮。

廷和力言不可,引梁武、宋徽为喻,优旨报纳。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

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

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

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

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且陛下以织造为累朝旧例,不知洪武以来何尝有之,创自成化、弘治耳。 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即位一诏,中官之幸路绌塞殆尽,天下方传诵圣德,今忽有此,何以取信?"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

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

又以持考献帝议不合,疏语露不平。

三年正月,帝听之去。

责以因辞归咎,非大臣道。

然犹赐玺书,给舆廪邮护如例,申前廕子锦衣卫指挥使之命。

给事、御史请留廷和,皆不报。

廷和去,始议称孝宗为"皇伯考"。

于是,廷和子修撰慎率群臣伏阙哭争,杖谪云南。

既而王邦奇诬讦廷和及其次子兵部主事惇、婿修撰金承勋、乡人侍读叶桂章与彭泽弟冲交关请属,俱逮下诏狱。

鞫治无状,乃得解。

七年,《明伦大典》成,诏定议礼诸臣罪。

言廷和谬主《濮议》,自诡门生天子、定策国老,法当僇市,姑削职为民。

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

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 由陛下初年诏书裁革冗员所致。"

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隆庆初,复官,赠太保,谥文忠。

初,廷和入阁,东阳谓曰:"吾于文翰,颇有一日之长,若经济事须归介夫。"

及武宗之终,卒安社稷者,廷和力也,人以东阳为知言。

弟廷仪,兵部右侍郎。

子慎、惇,孙有仁,皆进士。

慎自有传。

梁储,字叔厚,广东顺德人。

受业陈献章。

举成化十四年会试第一,选庶吉士,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

弘治四年,进侍讲。

改洗马,侍武宗于东宫。

册封安南,却其馈。

久之,擢翰林学士,同修《会典》,迁少詹事,拜吏部右侍郎。

正德初,改左,进尚书,专典诰敕,掌詹事府。

刘瑾摘《会典》小疵,储坐降右侍郎。

《孝宗实录》成,复尚书,寻加太子少保,调南京吏部。

瑾诛,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屡加少傅、太子太傅,进建极殿。

十年,杨廷和遭丧去,储为首辅。

进少师、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

时方建干清、坤宁宫,又营太素殿、天鹅房、船坞,储偕同官靳贵、杨一清切谏。

明年春,以国本未定,请择宗室贤者居京师,备储贰之选,皆不报。

其秋,一清罢,蒋冕代之。

至明年,贵亦罢,毛纪入阁。

帝好微行,尝出西安门,经宿返。

储等谏,不听,然犹虑外廷知。

是春,从近幸言召百官至左顺门,明告以郊祀毕,幸南海子观猎。

储等暨廷臣谏,皆不纳。

八月朔,微服从数十骑幸昌平。

次日,储、冕、纪始觉,追至沙河不及,连疏请回銮。

越十有三日乃旋。

储等以国无储副,而帝盘游不息,中外危疑,力申建储之请,亦不报。

九月,帝驰出居庸关,幸宣府,命谷大用守关,无纵廷臣出。

遂由宣府抵大同,遇寇于应州,几殆。

储等忧惧,请回銮益急。

章十余上,帝不为动,岁除竟驻宣府。

当是时,帝失德弥甚。

群小窃权,浊乱朝政,人情惶惶。

储惧不克任,以廷和服阕,屡请召之。

廷和还朝,储遂让而处其下。

凤阳守备中官丘德及镇守延绥、宁夏、大同、宣府诸中官皆乞更敕书兼理民事,帝许之。

储等极言不可,弗听。

十三年七月,帝从江彬言,将遍游塞上。

托言边关多警,命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硃寿统六师往征,令内阁草敕。

阁臣不可,帝复集百官左顺门面谕。

廷和、冕在告,储、纪泣谏,众亦泣,帝意不可回。

已而纪亦引疾。

储独廷争累日,帝竟不听。

逾月,帝以"大将军寿"肃清边境,令加封"镇国公"。

储、纪上言:"公虽贵,人臣耳。 陛下承祖宗业,为天下君,奈何谬自贬损。 既封国公,则将授以诰券,追封三代。 祖宗在天之灵亦肯如陛下贬损否?况铁券必有免死之文,陛下寿福无疆,何甘自菲薄,蒙此不祥之辞。 名既不正,言自不顺。 臣等断不敢阿意苟从,取他日戮身亡家之祸也。"

不报。

帝遂历宣府、大同,直抵延绥。

储等疏数十上,悉置不省。

秦王请关中闲田为牧地,江彬、钱宁、张忠等皆为之请。

帝排群议许之,命阁臣草制。

廷和、冕引疾,帝怒甚。

储度不可争,乃上制草曰:"太祖高皇帝著令,兹土不畀籓封。 非吝也,念其土广饶,籓封得之,多蓄士马,富而且骄,奸人诱为不轨,不利宗社。 王今得地,宜益谨。 毋收聚奸人,毋多蓄士马,毋听狂人谋不轨,震及边方,危我社稷,是时虽欲保亲亲不可得已。"

帝骇曰:"若是其可虞!"事遂寝。

明年,帝将南巡。

言官伏阙谏,储、冕、纪亦以为言。

会诸曹多谏者,乃止。

宁王宸濠反,帝南征,储、冕扈从。

在道闻贼灭,连疏请驾旋。

抵扬州,帝议南京行郊礼。

储、冕计此议行,则回銮益无日,极陈不可,疏三上始得请。

帝以宸濠械将至,问处置之宜。

储等请如宣宗征高煦故事,罪人既得,即日班师。

又因郊期改卜,四方灾异、边警,乞还乘舆。

疏八九上,帝殊无还意。

是秋,行在有物若豕首堕帝前,色碧,又进御妇人室中,若悬人首状。

人情益惊。

储、冕危言谏,帝颇心动。

而群小犹欲导帝游浙西,泛江、汉。

储、冕益惧,手疏跪泣行宫门外,历未至酉。

帝遣人取疏入,谕之起。

叩头言:"未奉俞旨,不敢起也。"

帝不得已,许不日还京,乃叩头出。

帝崩,杨廷和等定策迎兴世子。

故事,当以内阁一人与中贵勋戚偕礼官往。

廷和欲留蒋冕自助,而虑储老或惮行,乃佯惜储惫老,阻其行。

储奋曰:"事孰有大于此者,敢以惫辞!"遂与定国公徐光祚等迎世子安陆邸。

既即位,给事中张九叙等劾储结纳权奸,持禄固宠。

储三疏求去,命赐敕驰传,遣行人护行,岁给廪隶如制。

卒,子钧奏请赠谥。

吏部侍郎桂萼等言,储立身辅政,有干公议,因录上两京言官弹章。

帝念先朝旧臣,特赠太师,谥文康。

先是,储子次摅为锦衣百户。

居家与富人杨端争民田,端杀田主,次摅遂灭端家二百余人。

事发,武宗以储故,仅发边卫立功。

后还职,累冒功至广东都指挥佥事。

蒋冕,字敬之,全州人。

兄昇,南京户部尚书,以谨厚称。

冕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弘治十三年,太子出阁,兼司经局校书。

正德中,累官吏部左侍郎,改掌詹事府,典诰敕,进礼部尚书,仍掌府事。

冕清谨有器识,雅负时望。

十一年命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

明年改武英殿,加太子太傅。

近幸冒边功,大行升赏,冕及梁储亦廕锦衣世千户。

两人力辞,乃改文廕。

帝之以"威武大将军"行边也,冕时病在告,疏谏曰:"陛下自损威重,下同臣子,倘所过诸王以大将军礼见,陛下何辞责之?曩睿皇帝北征,六军官属近三十万,犹且陷于土木。 今宿卫单弱,经行边徼,宁不寒心?请治左右引导者罪。"

不报。

十四年扈帝南征还,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帝崩,与杨廷和协诛江彬。

世宗即位,议定策功,加伯爵,固辞。

改廕锦衣世指挥,又辞。

乃廕五品文职,仍进一阶。

御史张鹏疏评大臣贤否,请罢冕。

御史赵永亨诋石珤不可掌铨衡。

冕、珤遂求去。

朝议不平,诸给事、御史皆言其不可去。

帝乃命鸿胪谕留,再下优诏,始起视事。

嘉靖三年遣官织造江南,命冕草敕。

冕以江南被灾,具疏请止,帝不从,敕亦久不进。

帝责其违慢,冕引罪而止。

"大礼"议起,冕固执为人后之说,与廷和等力争之。

帝始而婉谕,继以谯让,冕执议不回。

及廷和罢政,冕当国,帝愈欲尊崇所生。

逐礼部尚书汪俊以怵冕,而用席书代之,且召张璁、桂萼。

物情甚沸,冕乃抗疏极谏曰:"陛下嗣承丕基,固因伦序素定。 然非圣母昭圣皇太后懿旨与武宗皇帝遗诏,则将无所受命。 今既受命于武宗,自当为武宗之后。 特兄弟之名不容紊,故但兄武宗,考孝宗,母昭圣。 而于孝庙、武庙皆称嗣皇帝,称臣,称御名,以示继统承祀之义。 今乃欲为本生父母立庙奉先殿侧,臣虽至愚,断断知其不可。 自古人君嗣位谓之承祧践阼,皆指宗祀而言。 《礼》为人后者惟大宗,以大宗尊之统也,亦主宗庙祭祀而言。 自汉至今,未有为本生父母立庙大内者。 汉宣帝为叔祖昭帝后,止立所生父庙于葬所。 光武中兴,本非承统平帝,而止立四亲庙于章陵。 宋英宗父濮安懿王,亦止即园立庙。 陛下先年有旨,立庙安陆,与前代适同,得其当矣。 岂可既奉大宗之祀,又兼奉小宗之祀?夫情既重于所生,义必不专于所后,将孝、武二庙之灵安所托乎!窃恐献帝之灵亦将不能安,虽圣心亦自不能安也。 迩者复允汪俊之去,趣张璁、桂萼之来,人心益骇。 是日廷议建庙,天本晴明,忽变阴晦,至暮风雷大作。 天意如此,陛下可不思变计哉?"因力求去。

帝得疏不悦,犹以大臣故,优诏答之。

未几,复请罢建庙之议,且乞体,疏中再以天变为言。

帝益不悦,遂令驰传归,给月廪、岁夫如制。

冕当正德之季,主昏政乱,持正不挠,有匡弼功。

世宗初,朝政虽新,而上下扞格弥甚,冕守之不移。

代廷和为首辅仅两阅月,卒龃龉以去,论者谓有古大臣风。

《明伦大典》成,落职闲住,久之卒。

隆庆初复官,谥文定。

毛纪,字维之,掖县人。

成化末,举乡试第一,登进士,选庶吉士。

弘治初,授检讨,进修撰,充经筵讲官,简侍东宫讲读。

《会典》成,迁侍读。

武宗立,改左谕德。

坐《会典》小误,降侍读。

《孝宗实录》成,擢侍讲学士,为讲官。

正德五年进学士,迁户部右侍郎。

十年,由吏部左侍郎拜礼部尚书。

乌思藏入贡,其使言有活佛能前知祸福。

帝遣中官刘允迎之。

携锦衣官百三十,卫卒及私仆隶数千人,刍粮、舟车费以百万计。

纪等上言:"自京师至乌思藏二万余里,公私烦费,不可胜言。 且自四川雅州出境,过长河西行数月而后至。 无有邮驿、村市。 一切资费,取办四川。 四川连岁用兵,流贼甫平,蛮寇复起。 困竭之余,重加此累,恐生意外变。"

疏再上,内阁梁储、靳贵、杨一清皆切谏,不报。

郊祀毕,请勤朝讲,又以储嗣未建,乞早定大计,亦不听。

寻改理诰敕,掌詹事府。

十二年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

其秋加太子太保,改文渊阁。

帝南征,纪佐杨廷和居守。

驾旋,晋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世宗即位,录定策功,加伯爵,再疏辞免。

嘉靖初,帝欲追尊兴献帝,阁臣执奏,忤旨。

三年,廷和、冕相继去国。

纪为首辅,复执如初。

帝欲去本生之称,纪与石珤合疏争之。

帝召见平台,委曲谕意,纪终不从。

朝臣伏阙哭争者,俱逮系,纪具疏乞原。

帝怒,传旨责纪要结朋奸,背君报私。

纪乃上言曰:"曩蒙圣谕,国家政事商隺可否,然后施行。 此诚内阁职业也,臣愚不能仰副明命。 迩者大礼之议,平台召对,司礼传谕,不知其几似乎商隺矣。 而皆断自圣心,不蒙允纳,何可否之有。 至于笞罚廷臣,动至数百,乃祖宗来所未有者,亦皆出自中旨,臣等不得与闻。 宣召徒勤,捍格如故。 慰留虽切,诘责随加。 臣虽有体国之心,不能自尽。 宋司马光告神宗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官私非其人也。 臣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正,是徒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 ’臣于陛下,敢举以为告。 夫要结朋奸,背君报私,正臣平日所痛愤而深疾者。 有一于此,罪何止罢黜!今陛下以之疑臣,尚可一日靦颜朝宁间哉。 乞赐骸骨归乡里,以全终始。 尤望陛下法祖典学,任贤纳谏,审是非,辨忠邪,以养和平之福。"

帝衔纪亢直,允其去,驰驿给夫廪如故事。

纪有学识,居官廉静简重。

与廷和、冕正色立朝,并为缙绅所倚赖。

其代冕亦仅三月。

后《明伦大典》成,追论夺官。

久之,廷和、冕皆沦丧,纪以恩诏叙复,帝亦且忘之。

二十一年,年八十,抚按以闻。

诏遣官存问,再赐夫廪。

又三年卒。

赠太保,谥文简。

子渠,进士,太仆卿。

石珤,字邦彦,藁城人。

父玉,山东按察使。

珤与兄玠同举成化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数谢病居家。

孝宗末,始进修撰。

正德改元,擢南京侍读学士。

历两京祭酒,迁南京吏部右侍郎。

召改礼部,进左侍郎。

武宗始游宣府,珤上疏力谏,不报。

改掌翰林院事。

廷臣谏南巡,祸将不测,珤疏救之。

十六年拜礼部尚书,掌詹事府。

世宗立,代王琼为吏部尚书。

自群小窃柄,铨政混浊。

珤刚方,谢请托,诸犯清议者多见黜,时望大孚,而内阁杨廷和有所不悦。

甫二月,复改掌詹事府,典诰敕。

嘉靖元年遣祀阙里及东岳。

事竣还家,屡乞致仕。

言官以珤望重,交章请留,乃起赴官。

三年五月,诏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帝欲以奉先殿侧别建一室祀献帝,珤抗疏言其非礼。

及廷臣伏阙泣争,珤与毛纪助之。

无何,"大礼"议定,纪去位。

珤复谏曰:"大礼一事已奉宸断,无可言矣。 但臣反复思之,终有不安于心者。 心所不安而不以言,言恐触忤而不敢尽,则陛下将焉用臣,臣亦何以仰报君父哉?夫孝宗皇帝与昭圣皇太后,乃陛下骨肉至亲也。 今使疏贱谗佞小人辄行离间,但知希合取宠,不复为陛下体察。 兹孟冬时享在迩,陛下登献对越,如亲见之,宁不少动于中乎?夫事亡如事存。 陛下承列圣之统,以总百神,临万方,焉得不加慎重,顾听细人之说,干不易之典哉?"帝得奏不悦,戒勿复言。

明年建世庙于太庙东。

帝欲从何渊言,毁神宫监,伐林木,以通辇道。

给事中韩楷,御史杨秦、叶忠等交谏,忤旨夺俸。

给事中卫道继言之,贬秩调外。

珤复抗章,极言不可,弗听。

及世庙成,帝欲奉章圣皇太后谒见,张璁、桂萼力主之。

礼官刘龙等争不得,诸辅臣以为言,帝不报,趣具仪。

珤乃上疏曰:"陛下欲奉皇太后谒见世庙,臣窃以为从令固孝,而孝有大于从令者。 臣诚不敢阿谀以误君上。 窃惟祖宗家法,后妃已入宫,未有无故复出者。 且太庙尊严,非时享祫祭,虽天子亦不轻入,况后妃乎?璁辈所引庙见之礼,今奉先殿是也。 圣祖神宗行之百五十年,已为定制,中间纳后纳妃不知凡几,未有敢议及者,何至今日忽倡此议?彼容悦佞臣岂有忠爱之实,而陛下乃欲听之乎?且阴阳有定位,不可侵越。 陛下为天地百神之主,致母后无故出入太庙街门,是坤行干事,阴侵阳位,不可之大者也。 臣岂不知君命当承,第恐上累圣德,是以不敢顺旨曲从,以成君父之过,负覆载之德也。"

奏入,帝大愠。

珤为人清介端亮,孜孜奉国。

数以力行王道,清心省事,辨忠邪,敦宽大,毋急近效为帝言。

帝见为迂阔,弗善也。

议"大礼"时,帝欲援以自助,而珤据礼争,持论坚确,失帝意,璁、萼辈亦不悦。

璁、萼朝夕谋辅政,攻击费宏无虚日,以珤行高,不能有所加。

至明年春,奸人王邦奇讦杨廷和,诬珤及宏为奸党,两人遂乞归。

帝许宏驰驿,而责珤归怨朝廷,失大臣谊,一切恩典皆不予。

归,装襆被车一辆而已。

都人叹异,谓自来宰臣去国,无若珤者。

自珤及杨廷和、蒋冕、毛纪以强谏罢政,迄嘉靖季,密勿大臣无进逆耳之言者矣。

珤加官,自太子太保至少保。

七年冬卒,谥文隐。

隆庆初,改谥文介。

玠,字邦秀。

弘治中,由汜水知县召为御史。

出核大同军储,按甘肃及陕西,所条上边务,悉中机宜,为都御史戴珊所委寄。

尝因灾异劾南京刑部尚书翟瑄以下二十七人。

正德中,累官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召拜兵部右侍郎。

海西部长数犯边,泰宁三卫与别部相攻,久缺贡市,遣玠以左侍郎兼佥都御史往辽东巡视。

出关抚谕,皆受约束。

帝大喜,玺书嘉劳,召还。

左都御史陆完迁,廷推代者,三上悉不用,最后推玠,乃以为右都御史掌院事。

御史李隐劾玠夤缘,不报。

十年拜户部尚书。

中官史大镇云南,请独领银场务。

杜甫镇湖广,请借盐船税银为进贡资。

刘德守凉州,请带食茶六百引。

玠皆执不可。

西僧阐教王请船三百艘贩载食盐,玠极言其害。

帝初出居庸,玠切谏。

及在宣府,需银百万两,玠持不可。

帝弗从,乃进其半。

王琼欲以哈密事害彭泽,玠独廷誉之。

奸民欲牟盐利者,贿硃宁为请,玠不可,连章执奏。

廷臣谏南巡跪阙下,诸大臣莫敢言,玠独论救。

群小激帝怒,严旨责令自陈,遂引疾去。

赐敕驰传给廪隶如故事。

家居二年卒,赠太子少傅。

玠有操行,居官亦持正。

其为都御史时,胡世宁论宁王,玠与李士实请罪世宁,以是为人所讥。

赞曰:武宗之季,君德日荒,嬖幸盘结左右。

廷和为相,虽无能改于其德,然流贼炽而无土崩之虞,宗籓叛而无瓦解之患者,固赖庙堂有经济之远略也。

至其诛大奸,决大策,扶危定倾,功在社稷,即周勃、韩琦殆无以过。

储虽蒙物议,而大节无玷。

蒋冕、毛纪、石珤,清忠鲠亮,皆卓然有古大臣风。

自时厥后,政府日以权势相倾。

或脂韦淟涊,持禄自固。

求如诸人,岂可多得哉。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