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隋开皇中。
魏州刺史博陵崔彦武。
因行部。
至一邑。
愕然惊喜。
谓从者。
吾昔尝在此邑中。
为人妇。
今知家处。
回马入修巷。
曲至一家叩门。
命主人。
主人公年老。
走出拜谒。
彦武入家。
先升其堂。
视东壁上。
去地六七尺有高隆。
谓主人曰。
吾昔所读法华经。
并金钗五只。
藏此壁中。
高处是也。
经第七卷尾后纸。
火烧失文字。
吾至今。
每诵此经。
至第七卷尾。
恒忘失不能记。
因令左右凿壁。
果得经函。
开第七卷尾。
及金钗。
并如其言。
主人涕泣曰。
亡妻存日。
常读此经。
钗亦是亡妻之物。
妻因产死。
遂失所在。
不淫使君。
乃示其处。
彦武亦云。
庭前槐树。
吾欲产时。
自解头发。
置此树空中。
试令人探。
果得发。
主人于是主人悲喜。
彦武留衣物。
厚给主人而去。
崔尚书敦礼说云然。
往年见卢文励。
亦同。
但言齐州刺史不得姓名。
不崔具。
仍依崔录。
隋大业中。
有客僧。
行至大山庙。
求寄宿。
庙令曰。
此无别舍。
唯神庙庑下。
可宿。
然而比来。
寄宿者辄死僧曰。
无苦也。
令不得已从之为设床于庑下。
僧至夜端坐。
诵经可一更。
闻屋中环佩声。
须臾神出。
为僧礼拜。
僧曰。
闻比来宿者多死岂檀越害之耶。
愿见护。
神曰。
遇其死时将至。
闻弟子声。
因自惧死。
非杀之也。
愿师无虑。
僧因延坐。
谈说如人。
良久。
僧问曰。
闻世人传说。
大山治鬼。
宁有之也。
神曰。
弟子薄福有之。
岂欲见先亡已乎。
僧曰。
有两同学僧。
先死。
愿见之。
神问名曰。
一人已生人间。
一在人狱。
罪重不可见。
与师就见可也。
僧甚悦。
因共起出门。
不遂而至一所。
多见庙狱。
火光甚盛。
神将僧入一院。
遥见一人在火中号呼不能言。
形变不可复识。
而血肉焦臭。
令人伤心。
此是也。
师不复欲历观也。
僧愁愍求出。
俄而至庙。
又与神同坐。
因问欲救同学。
有得理耶。
神曰。
可得耳。
能为写法华经者。
便免。
既而将曙。
神辞僧入堂。
旦而庙令视僧不死。
怪异之。
僧因为说。
仍即为写法华经一部。
经既成。
庄严毕。
又将经就庙宿。
其夜神出如初。
欢喜礼拜。
慰问来意。
僧以事告。
神曰。
弟子知之。
师为写经。
始尽题目。
彼已脱免。
今久出生不在也。
然此处不净洁。
不可安经。
愿师还送经向寺。
言说久之将晓。
辞而去。
入僧送经于寺"杭州别驾张德言。 前任兖州。 具知其事。 自向临说云尔也"。
国子祭酒萧璟。
兰陵人。
梁武帝之孙。
梁王岿之第五子也。
梁灭入隋。
姊为炀帝皇后。
生长贵盛。
而家崇佛法。
大业中。
自以诵法华经。
乃依经文作多宝塔。
以檀香为之。
塔高三尺许。
其上方厚等为木多宝像。
经数年。
其兄子诠在宅。
朝起。
忽于前院草中。
见一檀木浮图。
盖下有一□石佛像。
制作异于中国。
面形似胡。
其眼睛以银为之。
中黑精光净如自然者。
诠走告璟。
璟视惊喜。
取盖还。
试置塔上。
宛然相称。
如故作者。
虽木色小异。
而塔形更妙。
以佛像安塔中。
亦相称如故造。
璟喜欢。
自以精诚所感。
其佛像函内有舍利百余枚。
璟女尼年少。
窃疑。
胡僧每云。
舍利锤打不破。
乃试取三十枚。
于石上斧打之。
舍利了无著者。
女就地拾觅。
唯得三四枚。
余并失。
不见所在。
既而惧以告璟。
璟往塔中视之。
则舍利皆在如旧。
璟从此日诵法华经一遍。
以至干身终。
贞观十一年病。
萧后及弟侄视之。
璟与相见。
各令燃香因即共别。
唯留弟宗公瑀及女为尼者。
令燃香诵经。
顷之谓其尼曰。
我欲去。
普贤菩萨来迎。
我在东院。
师可迎之。
尼如言往迎之未还。
璟曰。
此院不净。
不肯来。
吾当往就。
汝等好住。
因与瑀等别。
仍起长跪合掌。
正向西方。
顷之。
倒卧遂绝。
遗令。
独载一车。
敛以在身之服。
妇人不得送葬。
勿以肉祭。
制坎才令没棺。
朝野叹其通寤。
家人奉而行之"仲圭弟孝谐。 为大理主簿。 为临说。 更闻州人亦同云尔"。
临印韦仲圭者。
天性孝悌。
为州里所敬。
年十七。
郡表左异为蒙阳长。
父廉目资阳郡丞。
以老归。
武德中。
遘病。
仲圭不释冠带而养。
久之父卒。
谢遣妻妾。
守干墓左。
信佛教。
诵法华经。
昼则负土成境。
夜专诵经典。
精此氏不倦。
终三年不归。
尝有虎夜至墙前。
蹲踞听经。
久而不去。
仲圭正念曰。
不愿猛兽之相通也。
即起去。
明旦见绕墓。
生芝草七十二茎。
当坟前者。
行次第如人种植。
皆朱茎紫盖。
盖径五寸。
光色异常。
邻里以告州县。
时辛君为刺史。
沈裕为别驾。
共至墓所察之。
忽有一鸟如鸭。
衔双鲤。
置于地而去。
君昌等。
尤深嗟叹。
采芝封奏。
诏表门闾"临以贞观七年奉使江东。 杨州针医甄陀。 为临说此"。
江都孙宝。
本是北人。
隋末徙居焉。
少时死而身暖。
经四十余日乃苏。
自说。
初被收。
诣官曹内。
忽见其母在中受禁。
宝见悲喜。
母因自言。
从死以来。
久禁无进止。
无由自诉。
明旦。
主司引宝见官。
官谓。
宝无罪放出。
宝因请问曰。
未审。
生时罪福。
定有报不。
官曰定报。
又问。
兼作罪福。
得相析除不。
官曰得。
宝曰。
宝邻里人。
某甲等。
生平罪多福少。
今见在外。
宝母福多罪少。
乃被久留。
若有定报。
何为如此。
官召问主吏。
吏曰无案。
乃呼宝母勘问。
知其福多罪少。
责主吏。
吏失案故。
不知本案状轻重。
官吏勘别簿。
如所言。
因命释放。
配生乐堂母子。
但出宝送生处。
其乐堂者。
如好宫殿。
有大堂阁。
众人男女。
受乐其中。
宝无复还意。
但历观诸堂游戏而已。
可月余日。
过见其伯父于路。
责之曰。
汝未合死。
何不早还。
宝曰。
不愿还也。
伯怒曰。
人死各从本业受报。
汝业恶。
不得生乐堂。
但以未合死。
故得客游其中耳。
若死官当收录。
汝岂得见母耶。
因以瓶水灌之。
从顶至足。
遍淋其体。
唯臂间少有不遍。
而水尽。
指一空舍。
令宝入中。
既入而苏。
其灌水不遍之处。
肉遂糜烂堕落。
至今见骨"临以贞观七年。 奉使江东。 甄陀为说此云尔。 宝见在也"。
张亮为幽州都督府长吏。
崇信佛。
尝入寺。
见佛像高与身等者。
亮因别供养之。
后在堂坐。
两婢立侍。
忽闻雷电。
亮性畏雷。
因心念佛等像。
俄而霹雳。
震其堂柱。
侍婢一人走出及阶而死。
有柱迸中亮额。
而不甚痛。
视之。
才有赤痕。
而柱木半裂堕地。
如人折者。
既而亮诣寺。
像额后有大痕。
如物击者。
正亮痕处相当。
亮及众惊嗟叹息"亮自为高昱说云尔。 幽州人亦知"。
监察御史范阳卢文厉。
初为云阳尉。
奉使荆州道覆囚。
至江南。
遇病甚笃。
腹胀如石。
饮食不下。
医药不瘳。
文厉自谓。
必死。
无生望。
乃专心念观世音菩萨。
经数日。
恍惚如睡。
忽见一沙门来。
自言是观世音菩萨。
语文厉曰。
汝能专念。
故来救。
今当为汝去腹中病。
因手执一木把。
用将其腹。
腹中出秽物三升余。
极臭恶。
曰差矣。
既而惊寤。
身腹坦然。
即食能起。
而痼疾皆愈。
至今甚强。
宝与监同为御史。
自说云尔。
睦仁茜者。
赵郡邯郸人也。
少有经学。
不信鬼神。
常其欲试有无。
就思人学之。
十余年。
不能得见。
后徙家向县。
于路见一人。
如大官。
衣冠甚伟。
乘好马。
从五十余人骑。
视仁茜而不言。
后数见之。
帝如此。
经十年。
凡数十相见。
后忽驻马。
呼茜曰。
比频见君。
情相眷慕。
题与君交游。
茜即拜之。
问公何人也。
答吾是鬼耳。
姓成。
名景。
本弘农。
西晋时。
为别驾。
今任临胡国长吏。
仁茜问其国何在。
王何姓名。
答曰。
黄河已北。
总为临胡国。
国都在楼烦西北。
州碛是也。
其王。
是故赵武灵王。
今统此国。
总受太山摄。
每月各使上相朝于太山。
是以数来过此。
与君相遇也吾乃能有相益。
令君预知祸难。
而先避之。
可免横害。
唯死生之命。
与大祸福之报。
不能移动耳。
茜从之。
景因命其从骑。
常掌事。
以是赠之。
遣随茜行。
有事令先报之。
即尔所不知。
当来告我。
于是便别。
掌事恒随逐如从者。
顷有所问。
无不先知。
时大业初。
江陵岑之象为邯郸令。
子文本。
年未弱冠。
之象请仁茜于家。
教文本书。
茜以此事告文本。
仍谓曰。
成长史谓曰。
我有一事。
羞君不得道。
既与君交。
亦不能不告君。
鬼神道中亦有食。
然不能饱。
苦饥。
若得人食。
便得一年饱。
众鬼多偷窃人食。
我既贵重。
不能偷之。
从君请一餐。
茜既告文本。
文本即为具馔。
备设珍羞。
茜曰。
鬼不欲入人屋。
可于外边。
张幕设席。
陈酒食于上。
文本如其言。
至时。
仁茜见景两客来坐。
从百余骑。
既坐文本向席再拜。
谢以食之不精。
亦传意。
辞谢。
初文本将设食。
仁茜请有金帛以赎之。
文本问是何等物。
茜云。
鬼所用物。
皆与人异。
唯黄金及绢。
为得通用。
然亦不如假者。
以黄色涂大锡作金。
以纸为绢帛。
最为贵上。
文本如言作之。
及景食毕。
令其从骑更代坐食。
文本以所作金钱绢赠之。
景深喜谢曰。
因睦生烦郎君供给。
郎君颇欲知年寿命乎。
文本辞曰。
不愿知也。
景辞而去。
数年后。
仁茜遇病不甚困笃。
而又不能起。
月余日。
茜问常掌事。
掌事云不知。
便问长史。
长史报云。
国内不知。
后日因朝太山。
为消息相报。
至后月。
长史自来报云。
是君乡人赵武为太山主簿。
主簿一员阙。
荐君为此官。
故为文案经纪。
召君耳。
案成者当死。
茜问计将安出景云。
君寿应年六十余。
今始四十。
但以赵主簿横征召耳。
当为君请之。
乃曰赵主簿相问。
睦兄昔与同学。
恩情深重。
今幸得为太山主簿。
适遇一主簿阙。
府今择人。
吾已启公。
公许相用。
兄既不得长生。
会当有死。
死遇际会。
未必得官。
何惜一二十年。
茍贪生也。
今文书已出。
不可复止。
愿决作来意。
无所疑也。
茜忧惧。
病愈笃。
景谓茜曰。
赵主簿。
必欲致君。
君可自太山。
于府君陈诉。
则可以免。
茜问。
何由见府君。
景曰鬼者可得见耳。
往太山庙。
东度一小岭。
岭平地。
是其都所。
君自当见之。
茜以告文本。
文本为具行装束。
数日。
景又来告茜曰。
文书欲成。
君诉惧不可免。
急一佛像。
彼文书自消息。
茜告文本。
以三千钱为画一座像于寺西壁。
既而景来告曰免矣。
茜情不信佛。
意尚疑之。
因问景云。
佛法说有三世因果。
此为虚实。
答曰实。
茜曰。
即如是人死。
当分入六道。
那得尽为鬼。
而赵武灵王。
及君今尚为鬼耶。
景曰。
君县内几户。
茜曰万余户。
又狱囚几人。
茜曰。
常二十人已下。
又曰。
万户之内。
有五品官几人。
茜曰无。
又曰。
九品已上。
官几人。
茜曰。
数十人。
景曰。
六道之内。
亦一如此耳。
其得六道。
万无一人。
如君县内无一五品官。
得人道者有数人。
如君九品。
入地狱者亦数十。
如君狱内囚。
唯鬼及畜生。
最为多也。
如君县内课役户。
就此道中。
又有等级。
因指其从者曰。
彼人大不如我。
其不及彼者尤多。
茜曰。
鬼有死乎。
曰然。
茜曰。
死入何道。
答曰不知。
如人知死。
而不知死后之事。
茜问曰。
道家章醮。
为有益不。
景曰。
道者。
天帝总统六道。
是谓天曹。
阎罗王者。
如人天子。
太山府君尚书令。
录五道神如诸尚书。
若我辈国。
如大州郡。
每人间事。
道上章请福。
天曹受之。
下阎罗王云。
某月日得某甲诉云云。
宜尽理勿令枉滥。
阎罗敬受而奉行之。
如人之奉诏也。
无理不可求免。
有枉必当得申。
可为无益也。
何又问。
佛家修福何如。
景曰。
佛是大圣。
无文书行下。
其修福。
天神敬奉。
多得宽宥。
若福厚者。
虽有恶道文簿。
不得追摄。
此非吾所识。
亦莫知其所以然。
言毕去。
茜一二日能起便愈。
文本父卒。
还乡里。
茜寄书曰。
鬼神定是贪谄。
往日欲郎君饮食。
乃尔殷勤。
比知无复厚利相见殊落漠。
然常掌事犹见随。
本县为贼所陷。
死亡略尽。
仆为掌事所道。
常如贼不见。
竟以获全。
贞观十六年九月九日。
文官赐识于玄武北门。
文本时为中书侍郎。
与家兄太府乡。
及治书侍御史马周给事中韦琨。
及临对坐。
文本自谓诸人云尔。
殿中侍御医孙回璞。
济阴人也。
贞观十三年。
从车驾幸九城宫三善父与魏太师邻家。
尝夜二更。
闻门外为人唤孙侍医声。
璞出看。
谓是太师之命。
既出见两人。
谓璞曰。
官唤。
璞曰。
我不能步行。
即取璞马乘之。
随二人行。
乃觉天地如昼日光明。
璞怪讶而不敢言。
二人引璞出谷口。
历朝堂东。
又东北六七里。
至苜蓿谷。
遥见有两人。
将韩凤方行。
语所引璞二人曰。
汝等错。
我所得者是。
汝宜放彼人。
即放璞。
璞循路而还。
往还往不谓平生所处。
既至家。
系马。
见婢当户眠。
唤之不应。
越度入户。
见其身与妇并眠。
欲就之而不得。
但着南壁立。
大声唤妇。
终不应。
屋内极明。
见壁角中有蜘蛛网。
网中有二蝇。
一大一小。
等见梁所着药物。
无不分明。
唯不得就床。
知是死。
甚忧闷。
恨不得共妻别。
倚立南壁。
久之微睡。
忽惊觉。
觉身已卧床上。
而屋中暗黑无所见。
唤告妇。
令妇燃火。
而大汗。
起视蜘蛛网。
历然不殊。
见马亦大汗。
凤方是夜暴死。
后至十七年。
璞奉敕驰驿往。
齐王佑疾还。
至洛州东孝义驿。
忽见一人来问。
君是孙回璞不。
曰是。
君何问为。
答曰我是鬼耳。
魏太师有文书。
追君为记室。
因出文书示璞。
璞视之。
则郑国公魏征署也。
璞惊曰。
郑公不死。
何为遣君送书。
鬼曰。
已死矣。
今为太阳都录大监。
故令我召君。
回璞引共食。
鬼甚喜谢璞。
璞请曰。
我奉敕使未还。
郑公不宜追。
我还京奏事毕。
然后听命。
可乎。
鬼许之。
于是昼则同行。
夜同宿。
遂至阌乡。
鬼辞曰。
吾取过所度关待君。
璞度关出西门。
见鬼已在门外。
复同行。
至滋水驿。
鬼又与璞别曰。
待君奏事讫。
相见也。
君可勿食薰辛。
璞许诺。
既奏事毕。
而访郑公已薨。
挍其薨日。
则孝义驿之前日也。
璞自以必死与家人诀别。
而请僧行道。
造像写经。
可六七日。
夜梦前鬼来召。
引璞上高山。
山岭有大宫殿。
既入。
见众君子迎谓曰。
此人修福。
不得留之。
可放去。
即推璞堕山。
于是惊悟。
遂至今无恙矣。
回璞自为临说云尔。
户部尚书武昌公戴胃。
素与舒州别驾沈裕善。
胃以贞观七年薨。
至八年八月。
裕在州。
梦其身行于京师义宁里南街。
忽见胃。
见胃着故弊衣。
颜容甚悴。
见裕悲喜。
裕问曰。
公生平修福。
今者何为。
答曰。
吾生时。
设奏杀一人。
吾死后。
他人杀一羊祭我。
由此二事。
辨答辛苦不可言。
然亦势了矣。
因谓裕曰。
吾平生与君善。
竟不能进君官位。
深恨干怀。
君今自得五品。
文书已过天曹。
相助欣庆。
故以相报。
言毕而寤。
向人说之。
冀梦有征。
其年冬。
裕入京参选。
为有铜罚不得官。
又向人说所梦无验。
九年春。
裕将归江南。
行至徐州。
忽奉诏书。
授裕五品。
为务州治中"临兄为吏部侍郎闻之召裕问云尔"。
陇西李大安。
工部尚书大亮之兄也。
武德年中。
大亮为越州总管。
大安自从京往省之。
大亮遣奴婢数人从兄归。
至谷州鹿桥。
宿于逆旅。
其奴有谋杀大安者。
候其睡熟。
以小剑刺大安项。
洞之。
刃着于床。
奴因不拔而巡。
大安惊觉。
呼奴。
其不叛奴婢至欲拔刃。
大安曰。
拔刃便死。
可先取纸笔作书。
奴仍告主人诉县。
大安作书毕。
县官亦至。
困为拔刃。
洗疮加药。
大安遂绝。
忽如梦者。
见一物。
长尺余。
阔厚四五寸。
形似猪肉。
去地二尺许。
从户入来至床前。
其中有语曰。
急还我肉。
大安曰。
我不食猪肉。
何缘负汝。
即闻户外有言曰错非也。
此物即还。
从户出去。
大安仍见庭前有池水。
清浅可爱。
池西岸上。
有金佛像。
可高五寸。
须臾渐大。
而化为僧。
被缘袈裟甚新净。
谓大安曰。
被伤耶。
我今为汝将痛去。
汝当平复。
还家。
念佛修善也。
因以手摩大安项疮而去。
大安志某形状。
见僧背有红绘补袈裟。
可方寸许。
甚分明。
既而大安觉遂苏。
而疮亦不复痛。
能起坐食。
十数日。
京室子弟。
迎至还家。
家人故来视。
大安为说被伤由状。
及见僧像事。
有一妇在旁闻说。
因言。
大安自之家初行也。
安妻使婢诣像工为安造佛像。
像成以渌书书衣。
有一点朱。
汗背上。
当遣像工去之。
不肯。
今仍在。
形状如郎君所说。
大安因与专及家人共起观像。
乃所见者也。
其背朱点宛然补处。
于是叹异。
遂崇信佛法。
大安妻夏候氏即郎。
州刺史绚之妹。
先为临说。
后大安兄子适裕为大理卿。
亦说云尔。
武德中。
以都水使者苏长。
为邑州刺史。
长将家口赴任。
渡嘉陵江。
中流风起船没。
男女六十余人。
一时溺死。
唯有一妾。
常读法花经。
船在水入。
妾头载经函。
誓与俱没。
妾独不没。
随波泛滥。
顷之着岸。
逐经杨州。
嫁为人妇。
而逾笃信。
岑说云。
见在妾自言然。
临因使其江上。
船人说亦如此。
河东董雄。
少诚信佛道。
蔬食数十年。
贞观中。
为大理丞。
十四年春。
坐为连季仙僮事。
系御史台。
干时上以为当大怒。
使治书侍御史韦^2□等。
鞠问甚急。
防禁严密。
禁者十数人。
丈理丞李敬玄。
司直王忻。
并连此事。
与雄同屋闭禁。
皆被锁牢固。
雄专念法华经普门品。
数日得三千遍。
夜中独坐诵经。
锁忽自解落地。
雄惊告忻玄。
忻玄共视锁。
仍坚合在地。
其钩亦俨然不壤。
而钩锁相离数尺。
玄等异之。
雄恐责。
告守者请锁开是。
监察御史张敬一宿直命吏开锁。
吏以烛之。
见其钩锁不关而自然相离。
甚怪异。
因关锁之。
用纸封縓其锁。
书署封上。
吏去。
雄复坐诵经至五更。
锁又解落而有声。
如人开者。
雄惧又告忻玄玄等谓。
晓不宜请吏。
既明共视之。
钩锁各离在地。
而锁犹合。
其封署处。
全因不动。
钩甚定密。
无可开理。
玄自少长不信佛法。
见妻读经。
常谓曰。
何乃为胡神。
一媚而读此耶。
及见雄此事。
乃深叹寤曰。
吾乃今知。
佛之大圣。
无有伦匹。
诚不可思议也。
时忻玄亦诵八菩萨名。
满三万遍。
尽日锁自解落。
视之锁状比雄不为异也。
玄于是信服愧悔。
既而三子俱雪。
玄乃写法华经。
书八菩萨像。
归供养"临时病笃在家。 玄来问疾。 具说其事。 临病愈摄职。 问台内官吏。 与玄说不殊。 雄亦自说其事。 而精厉弥笃雄今见在为盩厉令"。
武德中。
以都水使者苏长。
为邑州刺史。
苏长。
将家口。
赴任。
渡嘉陵江。
中流风起。
船没。
男女六十余人。
一时溺死。
唯有一妾。
常读法华经。
江水入。
妾头载经函。
誓与俱没。
既船没。
妾独不沈。
随波泛滥。
顷之着岸。
逐载经函。
而开视其经。
了无湿汗。
今尚存杨州。
嫁为人妇。
而愈笃信"岑令说云。 见此妾自言然。 临因使其江上。 船人说亦云尔"。
中书令岑文本。
江陵人。
少信佛。
常念诵法华经普门品。
尝乘船于吴江。
中流船坏。
人尽死。
文本在水中。
闻有人言。
但念佛。
必不死也。
如是三言之。
既而随波涌出。
已着北岸。
遂免。
后于江陵设斋。
僧徒集其家。
有一客僧独后去。
谓文本曰。
天下方乱。
君幸不类其交。
终逢太平致富贵也。
言毕趋出。
既而文本。
自食碗中。
得舍利二枚。
后果如其言"文本自向临说云尔"。
河南元大宝。
贞观中为大理丞。
一生不信因果之事。
与同僚张散册。
友善。
常谓曰。
二人若先死者。
当来报因果之有无也。
元以十一年。
从驾幸洛阳病卒。
散册在京未知。
一夕梦。
元来告曰。
仆已死矣。
生平不信善恶之有报。
今乃定有不虚。
故来报。
君其勉修福业。
张问其状。
答曰。
冥报因不可说。
他亦不可道。
但报君知定有耳。
张寤。
向同僚说之。
二日而丧问至。
张勘其梦乃死之后日也"张自向临说云尔也"。
东宫右监门兵曹参军郑师辨。
年未弱冠时。
异病死。
三日而苏。
自言。
有数人见收。
将行入官府大门。
见有囚百余人。
皆重行北面立。
凡为六行。
其前行者。
形状肥白。
好衣服。
如贵人。
后行。
渐瘦恶。
或着枷锁。
或但去巾带。
皆行连袂。
严兵守之。
师辨至。
配入第三行东头第三立。
亦去巾带。
连袂。
辨忧惧。
专心念佛。
忽见生平相识僧来。
入兵围行内。
兵莫之止。
因至辨所。
谓曰。
平生不修福。
今忽至此如何。
辨求哀请救。
僧曰。
吾今救汝得出。
可持戒也。
辨许诺。
须臾。
吏引入诸囚。
至官前以次许问至辨。
因见。
向者僧。
为官说其福业。
官曰放之。
僧因引辨出至门外。
为授五戒。
用瓶水灌其额。
谓曰。
日西当活。
又以黄帔一枚。
与辨曰。
披此至家。
置净处也。
仍示归路。
辨披之而归。
至家迭帔置床角上。
既而目开身动。
家人惊散。
谓欲起尸。
唯母不去。
问曰。
汝治耶。
辨曰。
日西当活辨意。
时疑日午问母。
母曰。
夜半。
方知死生返昼夜也。
既至日西。
能食而愈。
犹见帔在床头。
及辨能起。
帔形渐灭而尚有光。
七日乃尽。
辨遂持五戒。
后数年。
有人劝食猪肉。
辨不得已。
食一脔。
是夜梦。
已化为罗刹。
爪齿各长数尺。
捉生猪食之。
既晓觉口腥唾出。
而使人视之。
满口中。
尽是凝血。
辨惊惧不敢食肉。
又数年。
娶妻。
妻逼之食食乃无验。
然而辨自六年来。
鼻常有大疮洪烂然自不能愈。
或恐以破戒之故也"临昔与辨同直东宫。 见其自说云尔"。
陈公太夫人豆卢氏。
芮公宽之姊也。
夫人信福。
诵金刚般若经。
未尽卷。
一纸许。
久而不彻。
后一日昏时。
苦头痛。
四体不安。
夜卧愈甚。
夫人自念。
傥死遂不得终经。
欲起诵之。
而堂烛已灭。
夫人因起。
命婢燃烛。
须臾婢还。
厨中无火。
夫人命开门。
于人家访取之。
又无火。
夫人深益叹恨。
忽见庭中有燃火烛。
上阶来入堂内。
直至床前。
去地三尺许。
而无人执。
光明若昼。
夫人惊喜。
头痛亦愈。
即取经诵之。
有顷。
家人钻燧得火。
燃烛入堂中。
烛光即灭。
便以此夜。
诵竟之。
自此日诵五遍以为常。
后芮公将死。
夫人往视。
公谓夫人曰。
吾姊以诵经之福。
寿百岁。
好处生。
夫人至今尚康。
年八十年矣。
夫人自向临嫂说之云尔。
左监门校尉。
凭翊李山龙。
以武德中。
暴病亡。
而心上不冷如掌许。
家人未忍殡敛。
至七日而苏。
自说云。
当死时。
被锁宫收录。
至一官曹。
厅事甚宏然。
其庭亦广大。
庭内有囚数千人。
或枷锁。
或杻械。
皆北面立。
满庭中。
吏将山龙至厅事。
一大官坐高床座。
侍卫如王者。
山龙问吏。
此何官。
吏曰。
是王也。
山龙前至阶下。
王问曰。
汝生平作何福业。
山龙对曰。
乡人每设斋讲。
恒施物同之。
王曰。
汝身作何善业。
山龙曰。
诵法华经两卷。
王曰。
大善。
可升阶。
既升。
厅上东北间有一高座。
如讲座者。
王指坐。
谓山龙曰。
可升此座诵经。
山龙奉命。
至座侧。
王即起立曰。
请法师升座。
山龙升座讫。
王乃向之而坐。
山龙诵曰。
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
王曰。
请法师止。
山龙下座。
复立阶下。
顾庭内。
向囚已尽。
无一人在者。
谓山龙曰。
君诵经之福。
非唯自利。
乃令庭内众囚。
皆如闻经获免。
岂不善哉。
今放君还去。
山龙拜辞。
行数十步。
王复呼还。
谓吏曰。
可将此。
历观诸狱。
吏即将山龙。
东行百余步。
见一铁城。
甚广大。
上有屋覆。
其城傍。
多有小窗。
或大如小盆。
或如盂碗。
见诸人男女从地飞入窗中。
即不复出。
山龙怪问吏。
吏曰。
此是大狱。
狱中多有分隔。
罪罚各异。
此诸人者。
各随本业。
赴狱受罪耳。
山龙闻之悲惧。
称南无佛。
请吏求出。
至院门。
见一大镬大猛汤。
傍有二人坐睡。
山龙问之。
二人曰。
我等罪报。
入此镬汤。
蒙贤者称南无佛。
故狱中罪人。
皆得一日休息。
疲睡耳。
山龙又称南无佛。
吏谓山龙曰。
这府数移改。
今王放君去。
君可白王请抄。
若不尔恐他官不知。
复追录君。
山龙即谒王请抄。
王命纸书一行字。
付吏曰。
为取五道等署。
吏受命。
将山龙更历两曹。
各厅事侍卫。
亦如此。
王之遣吏。
皆取其官署。
各书一行讫。
付山龙。
龙持出至门。
有三人。
语山龙曰。
王放君去。
可不少多乞遣我等。
山龙未言。
吏谓山龙曰。
王放君。
不由彼。
三人者。
是前收录君。
使人。
一是绳主。
当以赤绳缚君者。
一是棒主。
击君头者。
一是袋主。
吸君气者。
见君得还。
故乞物耳。
山龙惶惧。
谢三人曰。
愚不识公。
请至家备物。
但不知于何处送之。
三人曰。
于水边若树下。
山龙许诺。
辞吏。
归家。
见正哭经营殡具。
山龙入至尸傍。
即苏。
后日剪纸作钱帛。
并酒食。
自送于水边烧之。
忽见三人来谢曰。
蒙君不失信。
重相赠遗。
愧荷。
言毕不见山龙自向总持寺主僧说之。
转向临说之。
云尔。
冥报记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