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条公案 卷四 窃盗总类 冯县尹断木碑追布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律条公案
《律条公案》 卷四 窃盗总类 冯县尹断木碑追布 陈玉秀

抚州府崇仁县吴嘉庆,娶妻林氏。

家颇殷富,生子郁文,年十八,庆为之娶雷氏为妻。

夫妻和睦,孝顺公姑。

一日,庆谓郁文曰:"家中虽则优裕,思创业难若登天,败易如燎毛。 今家中所食者众,所入者寡,吾恐所入不足以供所用,乌可守株而不营谋?尔今年当少壮,正好营为。 欲令汝出外经商,倘获微利,亦足赡家,不知汝意何如?"文曰:"老父严命,即当就行,但不知那项生意好做?"庆曰:"四川成都最好卖机布,汝可将本银一百两往福建收买机布,到川发卖。 不消一年,可以回矣。"

文依父命,领银一百,往邵武等处,收得机布七挑,辞别父母妻子往川。

夜住晓行,数月即到成都。

寻得东门城外张华店安下发卖。

未及二日,郁文自思离家远出,心中不快,即令家童沽酒散闷。

强饮几杯,不觉沉醉偃卧。

不意华隔邻刘胜者,蓦见郁文酒醉,于三更时分将布盗去三挑。

直至天明,郁文酒醒起来,方知被盗,即呼店主曰:"吾今投汝店中安下,昨晚酒醉,行此不良,串贼盗去我机布三挑。 古云:‘有眼主人无眼客。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主人。 ’汝为典守,亦难辞责。 汝可代我清究,不然往县兴讼,悔无及矣。"

华曰:"吾开歇店,衣食赖客,岂有串贼偷盗之理?"郁文不听,具状告于成都县曰:

告状人吴郁文,系江西崇仁县人,告为串贼盗布事。

身贩机布,来川发卖,偶投张华店歇。

讵恶见财利己。

欺身孤客,串贼盗布三挑,坑贫素手回家。

恳乞严刑追,剪盗疏商。

上告。

时县主冯士奇看状已毕,乃曰:"见赃方可断理,今无赃证,如何断得?"不准状词。

郁文再三哀告,只得准状。

次日,张华具状诉曰:

诉状人张华,系本县民,诉为诬陷事。

身开歇店,本分营生。

吴郁文贩布来家歇宿,皆因好酒醉睡,被贼盗布。

飘捏串贼告台,实出无辜,恳捕追还,免身遭累。

上诉。

县尹即将张华当堂勘问,华曰:"小人歇客,一家衣食赖此度活,如何串贼偷客?正是自截客路了。 望爷爷详情。"

县尹自思所说亦是。

郁文苦栽。

县尹思不能断,且将二人收监。

次早升堂,取出二犯,问郁文曰:"汝布被盗,毫无影响,如何断得?"又问张华曰:"你门首有何物否?"华曰:"无,只屋傍有先时老爷一个去思木碑记。"

县尹即将二人各责十板,发回家去。

刘胜当夜盗得机布三挑,藏在幽僻之处,将首尾号头尽行涂抹,更以自己印信在上,使人难辨。

改号停当,然后陆续挑入城中,卖在京铺李芳铺内。

胜得银子入手,并无人知,自为得计。

后来县尹将张华二人责罚,回家之后,退堂心思一计。

次早升堂,即令皂隶二人去张华屋傍,扛抬木碑到县,要问木碑取布还客。

是时县前闲杂人等皆入衙聚观。

县尹见看者纷纷,乃高声喝曰:"木碑如此可恶,左右代我重打二十。"

打毕,又将别事来问。

不多时,又喝道:"打。"

如此者三次。

直将木碑抬入阶下。

县尹见众人看者愈多,喝令左右将头门闭上,把内中略个傥者捉下四人。

观者不知其故,县尹怒曰:"吾在判事,不许闲人混杂衙门,汝等不守法度,无故擅入公门,实难饶罪。 今着你四人将众看者各记姓名,内有卖米者罚米,卖肉者罚肉,卖酒者罚酒,卖布者罚布,随各所卖者行罚,限定未时交纳,违则罪归汝等四人。"

四人领命,顷刻之间四人取齐,进衙交纳。

县尹见各样皆有,内有机布二疋,唤四人曰:"这布留在此,余各物领出退还原主,不许克减遗误。"

四人领诺而去。

县尹令皂快唤郁文、张华到县,尹恐其冒认,先令内衙取布二疋与之曰:"此布是你的否?"郁文看了乃曰:"此布不是,不敢妄认。"

县尹见其诚实,即将前布与之认。

文反覆看过乃曰:"此二疋之中有一疋是小人的,不知老爷何处得来?"县尹曰:"此布印记非是你的,缘何冒认?"文曰:"其布首尾印信被贼人换过,中间还有丈尺暗记可验。 老爷不信,可将此布量过,如若不同,甘认冒认之罪。"

县主如其言,分毫不爽。

即令左右唤前四人到县,问曰:"此布是何人所出?"四人曰:"此一疋是李芳铺的,那一疋是谢太铺的。"

县尹曰:"谢太的布可领还他。"

即拘李芳问曰:"此布何处贩来?"芳曰:"此布是刘胜所卖。"

又唤左右拘刘胜勘问。

即刻拿来,县主喝令将刘胜打四十,打得皮开肉绽,一一招承曰:"盗客布三担,止卖二担,尚有一担寄在人家。"

县尹差人押令同去取来,给还郁文。

所卖之银,俱追给还之。

又有地方结得刘胜素行窃盗,即拟问徒三年,判曰:

审得刘胜素不务本,行检已亏于夙昔,窥无觅有,有布货复窃于今时。

将布发卖,自谓暮夜无知;真赃觅获,是乃天网不漏。

抑且地方具结,诸罪贯盈,乡有若人,合当惩剿。

罪拟依律,准徒三年。

原赃追给失主领回。

县尹判后,即起批发解。

二人叩谢而去。

于是成都盗贼屏迹,而民受其泽多矣。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