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卷第十八审应一曰──人主出声应容,不可不审。
凡主有识,言不欲先。
人唱我和,人先我隨。
以其出为之入,以其言为之名,取其实以责其名,则说者不敢妄言,而人主之所执其要矣。
孔思请行。
鲁君曰:「天下主亦犹寡人也,將焉之?」孔思对曰:「盖闻君子犹鸟也,骇则举。
」鲁君曰:「主不肖而皆以然也,违不肖,过不肖,而自以为能论天下之主乎?」凡鸟之举也,去骇从不骇。
去骇从不骇,未可知也。
去骇从骇,则鸟曷为举矣?孔思之对鲁君也亦过矣。
魏惠王使人谓韩昭侯曰:「夫郑乃韩氏亡之也,愿君之封其后也,此所谓存亡继绝之义,君若封之则大名。
」昭侯患之。
公子食我曰:「臣请往对之。
」公子食我至於魏,见魏王曰:「大国命弊邑封郑之后,弊邑不敢当也。
弊邑为大国所患,昔出公之后声氏为晋公,拘於铜鞮,大国弗怜也,而使弊邑存亡继绝,弊邑不敢当也。
」魏王惭曰:「固非寡人之志也,客请勿復言。
」是举不义以行不义也。
魏王虽无以应,韩之为不义愈益厚也。
公子食我之辩,適足以饰非遂过。
魏昭王问於田詘曰:「寡人之在东宫之时,闻先生之议曰:「为圣易。
」有诸乎?」田詘对曰:「臣之所举也。
」昭王曰:「然则先生圣于?」田詘对曰:「未有功而知其圣也,是尧之知舜也;待其功而后知其舜也,是市人之知圣也。
今詘未有功,而王问詘曰「若圣乎」,敢问王亦其尧邪?」昭王无以应。
田詘之对,昭王固非曰「我知圣也」耳,问曰「先生其圣乎」,己因以知圣对昭王,昭王有非其有,田詘不察。
赵惠王谓公孙龙曰:「寡人事偃兵十余年矣而不成,兵不可偃乎?」公孙龙对曰:「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
兼爱天下,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
今藺、离石入秦,而王縞素布总;东攻齐得城,而王加膳置酒。
秦得地而王布总,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爱之心也。
此偃兵之所以不成也。
」今有人於此,无礼慢易而求敬,阿党不公而求令,烦号数变而求静,暴戾贪得而求定,虽黄帝犹若困。
卫嗣君欲重税以聚粟,民弗安,以告薄疑曰:「民甚愚矣。
夫聚粟也,將以为民也。
其自藏之与在於上奚择?」薄疑曰:「不然。
其在於民而君弗知,其不如在上也;其在於上而民弗知,其不如在民也。
」凡听必反诸己,审则令无不听矣。
国久则固,固则难亡,今虞、夏、殷、周无存者,皆不知反诸己也。
公子沓相周,申向说之而战。
公子沓訾之曰:「申子说我而战,为吾相也夫?」申向曰:「向则不肖。
虽然,公子年二十而相,见老者而使之战,请问孰病哉?」公子沓无以应。
战者,不习也;使人战者,严駔也。
意者恭节而人犹战,任不在贵者矣。
故人虽时有自失者,犹无以易恭节。
自失不足以难,以严駔则可。
重言二曰──人主之言,不可不慎。
高宗,天子也,即位谅闇,三年不言。
卿大夫恐惧,患之。
高宗乃言曰:「以余一人正四方,余唯恐言之不类也,兹故不言。
」古之天子,其重言如此,故言无遗者。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
」叔虞喜,以告周公。
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
」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
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
」於是遂封叔虞于晋。
周公旦可谓善说矣,一称而令成王益重言,明爱弟之义,有辅王室之固。
荆庄王立三年,不听而好讔。
成公贾入諫。
王曰:「不谷禁諫者,今子諫,何故?」对曰:「臣非敢諫也,愿与君王讔也。
」王曰:
「胡不设不谷矣。
」对曰:「有鸟止於南方之阜,三年不动不飞不鸣,是何鸟也?」王射之曰:「有鸟止於南方之阜,其三年不动,將以定志意也;其不飞,將以长羽翼也;其不鸣,將以览民则也。
是鸟虽无飞,飞將冲天;虽无鸣,鸣將骇人。
贾出矣,不谷知之矣。
」明日朝,所进者五人,所退者十人。
群臣大说,荆国之眾相贺也。
故诗曰:「何其久也,必有以也,何其处也,必有与也」,其庄王之谓邪?
成公贾之讔也,贤於太宰嚭之说也。
太宰嚭之说,听乎夫差,而吴国为墟;成公贾之讔,喻乎荆王,而荆国以霸。
齐桓公与管仲谋\伐莒,谋\未发而闻於国,桓公怪之曰:「与仲父谋\伐莒,谋\未发而闻於国,其故何也?」管仲曰:「国必有圣人也。
」桓公曰:「譆!日之役者,有执蹠台而上视者,意者其是邪?」乃令復役,无得相代。
少顷,东郭牙至。
管仲曰:「此必是已。
」乃令宾者延之而上,分级而立。
管子曰:「子邪言伐莒者?」对曰:「然。
」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故言伐莒?」对曰:「臣闻君子善谋\,小人善意。
臣窃意之也。
」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以意之?」对曰:「臣闻君子有三色:显然喜乐者,钟鼓之色也;湫然清静者,衰絰之色也;艴然充盈,手足矜者,兵革之色也。
日者臣望君之在台上也,艴然充盈,手足矜者,此兵革之色也。
君呿而不"口金",所言者「莒」也;君举臂而指,所当者莒也。
臣窃以虑诸侯之不服者,其惟莒乎。
臣故言之。
」凡耳之闻以声也,今不闻其声,而以其容与臂,是东郭牙不以耳听而闻也。
桓公、管仲虽善匿,弗能隱矣。
故圣人听於无声,视於无形,詹何、田子方、老耽是也。
精諭三曰──圣人相諭不待言,有先言言者也。
海上之人有好蜻者,每居海上,从蜻游,蜻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前后左右尽蜻也,终日玩之而不去。
其父告之曰:「闻蜻皆从女居,取而来,吾將玩之。
」明日之海上,而蜻无至者矣。
胜书说周公旦曰:「廷小人眾,徐言则不闻,疾言则人知之,徐言乎?疾言乎?」周公旦曰:「徐言。
」胜书曰:「有事於此,而精言之而不明,勿言之而不成,精言乎?勿言乎?」周公旦曰:「勿言。
」故胜书能以不言说,而周公旦能以不言听,此之谓不言之听。
不言之谋\,不闻之事,殷虽恶周,不能疵矣。
口"口昏"不言,以精相告,紂虽多心,弗能知矣。
目视於无形,耳听於无声,商闻虽眾,弗能窥矣。
同恶同好,志皆有欲,虽为天子,弗能离矣。
孔子见温伯雪子,不言而出。
子贡曰:「夫子之欲见温伯雪子好矣,今也见之而不言,其故何也?」孔子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不可以容声矣。
」故未见其人而知其志,见其人而心与志皆见,天符同也。
圣人之相知,岂待言哉?
白公问於孔子曰:「人可与微言乎?」孔子不应。
白公曰:「若以石投水奚若?」孔子曰:「没人能取之。
」白公曰:「若以水投水奚若?」孔子曰:「淄、澠之合者,易牙尝而知之。
」白公曰:「然则人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胡为不可?唯知言之谓者为可耳。
」白公弗得也。
知谓则不以言矣。
言者,谓之属也。
求鱼者濡,爭兽者趋,非乐之也。
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
浅\智者之所爭则末矣。
此白公之所以死於法室。
齐桓公合诸侯,卫人后至。
公朝而与管仲谋\伐卫,退朝而入,卫姬望见君,下堂再拜,请卫君之罪。
公曰:「吾於卫无故,子曷为请?」对曰:「妾望君之入也,足高气彊,有伐国之志也;见妾而有动色,伐卫也。
」明日君朝,揖管仲而进之。
管仲曰:「君舍卫乎?」公曰:「仲父安识之?」管仲曰:「君之揖朝也恭,而言也徐,见臣而有惭色,臣是以知之。
」君曰:「善。
仲父治外,夫人治內,寡人知终不为诸侯笑矣。
」桓公之所以匿者不言也,今管子乃以容貌音声,夫人乃以行步气志,桓公虽不言,若暗夜而烛燎也。
晋襄公使人於周曰:「弊邑寡君寢疾,卜以守龟曰:「三涂为祟。
」弊邑寡君使下臣愿藉途而祈福焉。
」天子许之。
朝,礼使者事毕,客出。
萇弘谓刘康公曰:「夫祈福於三涂,而受礼於天子,此柔嘉之事也,而客武色,殆有他事,愿公备之也。
」刘康公乃儆戎车卒士以待之。
晋果使祭事先,因令杨子將卒十二万而隨之,涉於棘津,袭聊阮、梁、蛮氏,灭三国焉。
此形名不相当,圣人之所察也,萇弘则审矣。
故言不足以断小事,唯知言之谓者可为。
离谓四曰──言者,以諭意也。
言意相离,凶也。
乱国之俗,甚多流言,而不顾其实,务以相毁,务以相誉,毁誉成党,眾口熏天,贤不肖不分,以此治国,贤主犹惑之也,又况乎不肖者乎?惑者之患,不自以为惑,故惑惑之中有晓焉,冥冥之中有昭焉。
亡国之主,不自以为惑,故与桀、紂、幽、厉皆也。
然有亡者国,无二道矣。
郑国多相县以书者。
子产令无县书,邓析致之。
子产令无致书,邓析倚之。
令无穷,则邓析应之亦无穷矣。
是可不可无辨也。
可不可无辨,而以赏罚,其罚愈疾,其乱愈疾,此为国之禁也。
故辨而不当理则偽,知而不当理则诈,诈偽之民,先王之所诛也。
理也者,是非之宗也。
洧水甚大,郑之富人有溺者。
人得其死者。
富人请赎之,其人求金甚多,以告邓析。
邓析曰:「安之。
人必莫之卖矣。
」得死者患之,以告邓析。
邓析又答之曰:「安之。
此必无所更买矣。
」夫伤忠臣者,有似於此也。
夫无功不得民,则以其无功不得民伤之;有功得民,则又以其有功得民伤之。
人主之无度者,无以知此,岂不悲哉?比干、萇弘以此死,箕子、商容以此穷,周公、召公以此疑,范蠡、子胥以此流,死生存亡安危,从此生矣。
子产治郑,邓析务难之,与民之有狱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襦"衣夸"。
民之献衣襦"衣夸"而学讼者,不可胜数。
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
所欲胜因胜,所欲罪因罪。
郑国大乱,民口讙譁。
子产患之,於是杀邓析而戮之,民心乃服,是非乃定,法律乃行。
今世之人,多欲治其国,而莫之诛邓析之类,此所以欲治而愈乱也。
齐有事人者,所事有难而弗死也,遇故人於涂。
故人曰:「固不死乎?」对曰:「然。
凡事人以为利也。
死不利,故不死。
」故人曰:「子尚可以见人乎?」对曰:「子以死为顾可以见人乎?」是者数传。
不死於其君长,大不义也,其辞犹不可服,辞之不足以断事也明矣。
夫辞者,意之表也。
鉴其表而弃其意,悖。
故古之人,得其意则舍其言矣。
听言者以言观意也。
听言而意不可知,其与桥言无择。
齐人有淳于髡者,以从说魏王。
魏王辩之,约车十乘,將使之荆。
辞而行,有以横说魏王,魏王乃止其行。
失从之意,又失横之事。
夫其多能不若寡能,其有辩不若无辩。
周鼎著倕而齕其指,先王有以见大巧之不可为也。
淫辞五曰──非辞无以相期,从辞则乱。
乱辞之中又有辞焉,心之谓也。
言不欺心,则近之矣。
凡言者,以諭心也。
言心相离,而上无以参之,则下多所言非所行也,所行非所言也。
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
空雄之遇,秦、赵相与约约曰:「自今以来,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
」居无几何,秦兴兵攻魏,赵欲救之。
秦王不说,使人让赵王曰:「约曰「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
今秦欲攻魏,而赵因欲救之,此非约也。
」赵王以告平原君。
平原君以告公孙龙。
公孙龙曰:「亦可以发使而让秦王曰:「赵欲救之,今秦王独不助赵,此非约也。
」」
孔穿、公孙龙相与论於平原君所,深而辩,至於藏三牙,公孙龙言藏之三牙甚辩,孔穿不应,少选,辞而出。
明日,孔穿朝。
平原君谓孔穿曰:「昔者公孙龙之言甚辩。
」孔穿曰:「然。
几能令藏三牙矣。
虽然难。
愿得有问於君,谓藏三牙甚难而实非也,谓藏两牙甚易而实是也,不知君將从易而是者乎?將从难而非者乎?」平原君不应。
明日,谓公孙龙曰:「公无与孔穿辩。
」
荆柱国庄伯令其父「视曰」,日「在天」;「视其奚如」?曰「正圆」;「视其时」,日「当今」。
令謁者「驾」,曰「无马」。
令涓人「取冠」,「进上」。
问「马齿」,圉人曰「齿十二与牙三十」
。
人有任臣不亡者,臣亡,庄伯决之,任者无罪。
宋有澄子者,亡緇衣,求之涂,见妇人衣緇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緇衣。
」妇人曰:「公虽亡緇衣,此实吾所自为也。
」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
昔吾所亡者,纺緇也。
今子之衣,禪緇也。
以襌緇当纺緇,子岂不得哉?」
宋王谓其相唐鞅曰:「寡人所杀戮者眾矣,而群臣愈不畏,其故何也?」唐鞅对曰:「王之所罪,尽不善者也。
罪不善,善者故为不畏。
王欲群臣之畏也,不若无辨其善与不善而时罪之,若此则群臣畏矣。
」居无几何,宋君杀唐鞅。
唐鞅之对也,不若无对。
惠子为魏惠王为法。
为法已成,以示诸民人,民人皆善之。
献之惠王,惠王善之,以示翟翦。
翟翦曰:「善也。
」惠王曰:「可行邪?」翟翦曰:「不可。
」惠王曰:「善而不可行,何故?」翟翦对曰:「今举大木者,前呼舆謣,后亦应之,此其於举大木者善矣,岂无郑、卫之音哉?然不若此其宜也。
夫国亦木之大者也。
」
不屈六曰──察士以为得道则未也。
虽然,其应物也,辞难穷矣。
辞虽穷,其为祸福犹未可知。
察而以达理明义,则察为福矣;察而以饰非惑愚,则察为祸矣。
古者之贵善御也,以逐暴禁邪也。
魏惠王谓惠子曰:「上世之有国,必贤者也。
今寡人实不若先生,愿得传国。
」惠子辞。
王又固请曰:「寡人莫有之国於此者也,而传之贤者,民之贪爭之心止矣。
欲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惠子曰:「若王之言,则施不可而听矣。
王固万乘之主也,以国与人犹尚可。
今施,布衣也,可以有万乘之国而辞之,此其止贪爭之心愈甚也。
」
惠王谓惠子曰「古之有国者,必贤者也」。
夫受而贤者舜也,是欲惠子之为舜也;夫辞而贤者许由也,是惠子欲为许由也;传而贤者尧也,是惠王欲为尧也。
尧、舜、许由之作,非独传舜而由辞也,他行称此。
今无其他,而欲为尧、舜、许由,故惠王布冠而拘於鄄,齐威王几弗受,惠子易衣变冠,乘舆而走,几不出乎魏境。
凡自行不可以幸,为必诚\。
匡章谓惠子於魏王之前曰:「蝗螟,农夫得而杀之,奚故?为其害稼也。
今公行,多者数百乘,步者数百人;少者数十乘,步者数十人。
此无耕而食者,其害稼亦甚矣。
」惠王曰:「惠子施也,难以辞与公相应。
虽然,请言其志。
惠子曰:「今之城者,或者操大筑乎城上,或负畚而赴乎城下,或操表掇以善睎望。
若施者,其操表掇者也。
使工女化而为丝,不能治丝;使大匠化而为木,不能治木;使圣人化而为农夫,不能治农夫。
施而治农夫者也」。
公何事比施於螣螟乎?」惠子之治魏为本,其治不治。
当惠王之时,五十战而二十败,所杀者不可胜数,大將、爱子有禽者也。
大术之愚,为天下笑,得举其讳,乃请令周太史更著其名。
围邯郸三年而弗能取,士民罢潞,国家空虚,天下之兵四至。
眾庶誹谤,诸侯不誉,谢於翟翦而更听其谋\,社稷乃存。
名宝散出,土地四削,魏国从此衰矣。
仲父,大名也;让国,大实也。
说以不听、不信。
听而若此,不可谓工矣。
不工而治,贼\天下莫大焉,幸而独听於魏也。
以贼\天下为实,以治之为名,匡章之非,不亦可乎?
白圭新与惠子相见也,惠子说之以彊,白圭无以应。
惠子出。
白圭告人曰:「人有新取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
竖子操蕉火而鉅,新妇曰:「蕉火大鉅。
」入於门,门中有歛陷,新妇曰:「塞之,將伤人之足。
」此非不便之家氏也,然而有大甚者。
今惠子之遇我尚新,其说我有大甚者。
」惠子闻之曰:「不然。
诗曰:「愷悌君子,民之父母」。
愷者,大也;悌者,长也。
君子之德,长且大者,则为民父母。
父母之教子也,岂待久哉?何事比我於新妇乎?诗岂曰「愷悌新妇」哉?」誹汙因汙,誹辟因辟,是誹者与所非同也。
白圭曰「惠子之遇我尚新,其说我有大甚者」,惠子闻而誹之,因自以为为之父母,其非有甚於白圭亦有大甚者。
应言七曰──白圭谓魏王曰:「市丘之鼎以烹鸡,多洎之则淡而不可食,少洎之则焦而不熟,然而视之蝺焉美无所可用。
惠子之言,有似於此。
」
惠子闻之曰:「不然。
使三军饥而居鼎旁,適为之甑,则莫宜之此鼎矣。
」白圭闻之曰:「无所可用者,意者徒加其甑邪?」白圭之论自悖,其少魏王太甚。
以惠子之言蝺焉美无所可用,是魏王以言无所可用者为仲父也,是以言无所用者为美也。
公孙龙说燕昭王以偃兵。
昭王曰:「甚善。
寡人愿与客计之。
」公孙龙曰:「窃意大王之弗为也。
」王曰:「何故?」公孙龙曰:「日者大王欲破齐,诸天下之士,其欲破齐者,大王尽养之;知齐之险阻要塞君臣之际者,大王尽养之;虽知而弗欲破者,大王犹若弗养;其卒果破齐以为功。
今大王曰「我甚取偃兵」。
诸侯之士,在大王之本朝者,尽善用兵者也,臣是以知大王之弗为也。
」王无以应。
司马喜难墨者师於中山王前以非攻,曰:「先生之所术非攻夫?」墨者师曰:「然。
」曰:「今王兴兵而攻燕,先生將非王乎?」墨者师对曰:「然则相国是攻之乎?」司马喜曰:「然。
」墨者师曰:「今赵兴兵而攻中山,相国將是之乎?」司马喜无以应。
路说谓周颇曰:「公不爱赵,天下必从。
」周颇曰:「固欲天下之从也。
天下从则秦利也。
」路说应之曰:「然则公欲秦之利夫?」
周颇曰:「欲之。
」路说曰:「公欲之,则胡不为从矣?」
魏令孟卬割絳、汾、安邑之地以与秦王。
王喜,令起贾为孟卬求司徒於魏王。
魏王不说,应起贾曰:「卬,寡人之臣也。
寡人寧以臧为司徒,无用卬。
愿大王之更以他人詔之也。
」起贾出,遇孟卬於廷,曰:「公之事何如?」起贾曰:「公甚贱於公之主。
公之主曰「寧用臧为司徒,无用公」。
」孟卬入见,谓魏王曰:「秦客何言?」王曰:「求以女为司徒。
」孟卬曰:「王应之谓何?」王曰:「寧以臧,无用卬也。
」孟卬太息曰:「宜矣王之制於秦也。
王何疑秦之善臣也?以絳、汾、安邑令负牛书与秦,犹乃善牛也。
卬虽不肖,独不如牛乎?且王令三將军为臣先曰「视卬如身」,是臣重也。
令二轻臣也,令臣责,卬虽贤固能乎?」居三日,魏王乃听起贾。
凡人主之与其大官也,为有益也。
今割国之錙锤矣,而因得大官,且何地以给之?
大官,人臣之所欲也。
孟卬令秦得其所欲,秦亦令孟卬得其所欲,责以偿矣,尚有何责?魏虽彊犹不能责无责,又况於弱?魏王之令乎孟卬为司徒以弃其责则拙也。
秦王立帝,宜阳令许綰诞魏王,魏王將入秦。
魏敬谓王曰:「以河內孰与梁重?」王曰:「梁重。
」又曰:「梁孰与身重?」王曰:
「身重。
」又曰:「若使秦求河內,则王將与之乎?」王曰:「弗与也。
」魏敬曰:「河內,三论之下也。
身,三论之上也。
秦索其下而王弗听,索其上而王听之,臣窃不取也。
」王曰:「甚然。
」乃輟行。
秦虽大胜於长平,三年然后决,士民倦,粮食。
当此时也,两周全,其北存。
魏举陶削卫,地方六百,有之势是,而入大蚤,奚待於魏敬之说也?夫未可以入而入,其患有將可以入而不入,入与不入之时,不可不熟论也。
具备八曰──今有羿、逢蒙,繁弱於此,而无弦,则必不能中也。
中非独弦也,而弦为弓中之具也。
夫立功名亦有具,不得其具,贤虽过汤、武,则劳而无功矣。
汤尝约於郼薄矣,武王尝穷於毕裎矣,伊尹尝居於庖厨矣,太公尝隱於钓鱼矣,贤非衰也,智非愚也,皆无其具也。
故凡立功名,虽贤必有其具然后可成。
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
將辞而行,请近吏二人於鲁君,与之俱至於亶父。
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
吏方將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
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
吏甚患之,辞而请归。
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
」二吏归报於君,曰:「宓子不可为书。
」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
」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諫寡人之不肖也。
寡人之乱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
微二人,寡人几过。
」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
有便於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五岁而言其要。
」宓子敬诺,乃得行某术於亶父。
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於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
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
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
所舍者小鱼也。
」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
使民闇行,若有严刑於旁。
敢问宓子何以至於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刑乎彼」。
宓子必行此术於亶父也。
」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
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备也。
先有其备,岂遽必哉?此鲁君之贤也。
三月婴儿,轩冕在前,弗知欲也,斧鉞在后,弗知恶也,慈母之爱諭焉,诚\也。
故诚\有诚\乃合於情,精有精乃通於天。
乃通於天,水木石之性,皆可动也,又况於有血气者乎?故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
听言哀者,不若见其哭也;听言怒者,不若见其斗也。
说与治不诚\,其动人心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