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城集 栾城后集卷二十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栾城集
《栾城集》 栾城后集卷二十 苏辙

◆祭文十八首【祭张宫保文】维元祐六年岁次辛未,十二月乙卯朔二十日甲戌,太中大夫、守尚书右丞苏辙,谨以清酒庶羞之奠,致祭于故太子太保致仕张公四丈之灵。

辙之方冠,公守西蜀。

时予先君,幅巾田服。

尺书见公,一见而知。

曰此鸿鹄,困于棘茨。

君亦嘻嗟:"世莫知我。 孰谓斯人,独明且果!"顾我与兄,复往従之。

少未更事,见亦弗疑。

后将有成,达于家邦。

斯言是信,不折不降。

涉世多艰,久而莫伸。

従公陈宋,庇于有仁。

既博以文,又约以礼。

示我夷易,行不知止。

南迁而还,迎我而笑:"世将用子,要志于道。"

我曰不然,将复见公。

俯仰六年,斯志莫従。

遗章上闻,匪私尔伤。

庆历之遗,今也则亡。

呜呼!公之少年,坦然不羁。

自放于酒,竹林是师。

及其従宦,精深粹密。

礼家法士,莫见其隙。

公之问学,初亦弗勤。

泛然游心,功倍于人。

有疑而问,时罔弗达。

礼则郑产,乐则吴札。

公之行己,色温言厉。

卒然相逢,忽若无意。

其所与交,金石弗渝。

可以托之,六尺之孤。

公之事君,道大言深。

心所不欲,富贵莫淫。

诡词削草,人亦弗知。

虽罔克用,亦罔克疑。

公老于世,事见于外。

人之知公,兹亦其概。

公性静深,灼见安危。

遇物斯应,动获所宜。

退而自养,湛然纯一。

与天为徒,惟道非术。

逮其将亡,言若平生。

寂然委蜕,不怛于行。

道实在天,后必有传。

谓予可教,而亦弗闻。

公入不出,我出不还。

而使斯道,忽乎茫然。

呜呼!尚飨。

【祭文与可学士文】

元祐七年八月日,太中大夫、守门下侍郎苏辙,谨以清酒庶羞之奠,致祭于故知湖州与可学士亲家翁之灵。

呜呼!汉蜀太守,石室之孙。

散居梓潼,耕稼隐沦。

是生高人,文如西京。

雅诗楚词,云溶泉清。

心恬手柔,隶草従横。

毫墨之余,遇物赋形。

怪石巑列,翠竹罗生。

得于无心,见者自惊。

嗟世知公,以是谓贤。

公心浩然,实而弗炫。

有触不屈,始知其坚。

世在熙宁,士锐而翾。

利诱于旁,奔走倾旋。

公居其间,澹乎忘言。

洋人病茶,徐为一宣。

抱志不伸,委化而迁。

惟我与公,交友忘年。

以静喜我,申以婚姻。

子丧妇存,诸孙在前。

抚而教之,尚侈公门。

窀穸有时,送车盈阡。

千里寓词,闻乎不闻。

呜呼!尚飨。

【祭亡婿文逸民文】元祐七年八月日,太中大夫、守门下侍郎苏辙,以清酒庶羞之奠,致祭于故文郎逸民秀才之灵。

我与君翁,忘年之义。

长女未笄,许适君子。

君少不群,介然老成。

诵诗属文,亦继家声。

我独怪君,吐词悲伤。

是必多难,否则不长。

别我于宋,送君于株。

扶丧舟行,万里有余。

我迁南方,君旅成都。

相望在涯,逾岁一书。

我还京师,幸将见君。

一病不复,发书酸辛。

女有烈志,留鞠诸孤。

赋诗《柏舟》,之死不渝。

茕茕遗孙,教以诗书。

庶几有成,归大君闾。

呜呼!尚飨。

【再祭张宫保文】元祐七年八月日,太中大夫、守门下侍郎眉山苏辙,谨以清酒庶羞之奠,致祭于故宣徽南院使、太子太保、赠司空张公四丈之灵。

公志大而才高,气直而虑深。

世俗之所不悦,而君子之所服膺。

辙従公游,实见而知。

眇视世间,若无足为,及其观会通以行典礼,盖未尝失时。

泛观众人,澹然无心,及其结意气而同忧患,盖坚如断金。

故方其出也,仕历三世,虽未尝不用,而才莫能既。

逮其处也,与众杂居,虽罔有不伏,而中情实疏。

究观始终,疑其天人。

或因物以有觉,或逢人而益信。

由是啬气养神,以终其身。

中忘我以发照,外忘物而远尘。

至于委化之日,泊然反真。

呜呼!我之従公,始于父兄,师友之交,亲戚之情。

而掩棺不哭,送葬不行。

无以寄哀,请易公名。

惟文与定,庶几平生。

公虽不求,朝有典刑。

呜呼!尚飨。

【祭亡嫂王氏文】

元祐八年岁次癸酉,十月丙子朔十九日癸巳,太中大夫、守门下侍郎苏辙与新妇德阳郡夫人史氏,谨以家馔酒果之奠,致祭于亡嫂同安郡君王氏之灵。

辙幼学于兄,师友实兼。

志气虽同,以不逮惭。

兄刚而塞,物或不容。

既以名世,亦以不逢。

辙骤而従,初未免忧。

嫂以妇人,处之则优。

兄坐语言,收畀丛棘。

窜逐邾城,无以自食。

赐环而来,岁未及期。

飞集西垣,遂入北扉。

贫富戚忻,观者尽惊。

嫂居其间,不改色声。

冠服肴蔬,率従其先。

性固有之,非学而然。

族人咨嗟,观行责报。

谓必多福,继以寿考。

中岁而殂,理有莫知。

三子俱良,聊以慰之。

兄牧中山,始殡而往。

谓我在兹,属以时享。

距城半舍,旁抚仲妇。

无戚无惧,祭遣诸子。

呜呼哀哉!尚飨。

【祭八新妇黄氏文】

元符二年十一月四日辛未,舅姑躬以家馔酒果之奠,致祭于故八新妇黄氏之灵。

吾不善处世,得罪乎朝。

播迁南荒,水陆万里。

家有三子,季子季妇,实従此行。

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风波恐惧,蹊遂颠绝。

所至言语不通,饮食异和,瘴雾昏翳,医药无有。

岁行方闰,气候殊恶。

昼热如汤,夜寒如冰。

行道僵仆,居室困瘁。

始自仆隶,浸淫不已。

十病六七,而汝独甚。

天乎何辜,遂殒于瘴。

追惟平昔,慈祥宽厚。

孰云不淑,而止于是。

南北异俗,伏腊几废。

燔炙豚鱼,渐渍果蔬,承祀宁宾,不异中夏。

卒无一言,叹恨流落。

逮及启手,脱然而逝。

惟我夙业,累尔幼稚。

兴言涕落,呼天何益!五里禅室,顷所尝寓。

土燥室完,密迩吾庐。

权厝其间,母或恐怖。

二子虽幼,资可成就。

姑自鞠养,无水火患。

犹冀灾厄有尽,天造有复。

全柩北返,归安故土。

魂而不昧,识此诚意。

呜呼哀哉!尚飨。

【北归祭东茔文】维建中靖国元年岁次辛巳,三月壬戌朔十五日丙子,男具官辙,因侄千之等西归,谨以家馔酒果之奠,昭告于先考编礼赠太子太师,先妣程氏追封成国太夫人之灵。

辙恭承先业,奉教不谨。

绍圣之初,权臣擅命。

普害忠良,先除异己。

辙与兄轼,同时迁南。

E578回江西,流落岭外,奔走万里,始终七年。

尚赖世德有凭,遗泽未泯,久处瘴雾,虽病不死。

庚辰正月,帝出于震,推恩四海,泽及兄弟。

同复旧秩,皆侍真祠。

辙遂自龙川,北还许下,始与诸子,濡沫相收。

西望松槚,郁葱在目。

然念洒扫弗躬,斋祭遐逖,岁月滋久,悔咎何赎。

兄轼来自海南,道远未至,皆以困踬之余,思归未获。

如人病躄,心不忘起。

瞻望涕泗,不知所言。

谨告。

【祭亡兄端明文】

维建中靖国元年岁次辛巳,九月己未朔初五日癸亥,弟具官辙,谨遣男远,以家馔酒果之奠,致祭于亡兄端明子瞻之灵。

呜呼!手足之爱,平生一人。

幼学无师,受业先君。

兄敏我愚,赖以有闻。

寒暑相従,逮壮而分。

涉世多艰,竟奚所为。

如鸿风飞,流落四维。

渡岭涉海,前后七期。

瘴气所烝,飓风所吹。

有来中原,人鲜克还。

义气外强,道心内全。

百折不摧,如有待然。

真人龙翔,雷雨浃天。

自儋而廉,自廉而永。

道路数千,亦未出岭。

终止毗陵,有田数顷。

逝将归休,筑室凿井。

呜呼!天之难忱,命不可期。

秋暑涉江,宿瘴乘之。

上燥下寒,气不能支。

启手无言,时惟我思。

念我伯仲,我处其季。

零落尽矣,形影无继。

嗟乎不淑,不见而逝!号呼不闻,泣血至地。

兄之文章,今世第一。

忠言嘉谟,古之遗直。

名冠多士,义动蛮貊。

流窜虽久,此声不没。

遗文粲然,四海所传。

《易》、《书》之秘,古所未闻。

时无孔子,孰知其贤。

以俟圣人,后则当然。

丧来自东,病不克迎。

卜葬嵩阳,既有治命。

三子孝敬,罔留于行。

陟冈望之,涕泗雨零。

尚飨。

【再祭亡嫂王氏文】

维崇宁元年岁次壬午,四月乙酉朔二十三日丁未,具官苏辙与新妇德阳郡夫人史氏,谨以家馔酒果之奠,致祭于亡嫂同安郡君王氏之灵。

呜呼!天祸我家,兄归自南,没于毗陵。

诸孤护丧,行于淮、汴,望之拊膺。

自嫂之亡,旅殡西圻,九年于今。

兄没有命,葬我嵩少,土厚水深。

迈往告迁,及迨初妇,灵輀是升。

道出颍川,家寓于兹,迎哭伤心。

远日孟秋,水潦方降,畏行不能。

茔兆东南,精舍在焉,有佛与僧。

往寓其堂,以须兄至,归于丘林。

虽非故乡,亲族不遐,勿畏勿惊。

呜呼!尚飨。

【再祭亡兄端明文】

维崇宁元年岁次壬午,五月乙卯朔日,弟具官辙与新妇德阳郡夫人史氏,谨以家馔酒果之奠,致祭于亡兄子瞻端明尚书之灵。

呜呼!惟我与兄,出处昔同。

幼学无师,先君是従。

游戏图书,寤寐其中。

曰予二人,要如是终。

后迫寒饥,出仕于时。

乡举制策,并驱而驰。

猖狂妄行,误为世羁。

始以是得,终以失之。

兄迁于黄,我斥于筠。

流落空山,友其野人。

命不自知,还服簪绅。

俯仰几何,宠禄遄臻。

欲去未遑,祸来盈门。

大庾之东,涨海之南。

黎蜒杂居,非人所堪。

瘴起袭帷,飓来掀帘。

卧不得寐,食何暇甘?如是七年,雷雨一覃。

兄归晋陵,我还颍川。

欲一见之,乃有不然。

瘴暑相寻,医不能痊。

嗟兄与我,再起再颠。

未尝不同,今乃独先。

呜呼我兄,而止斯耶。

昔始宦游,诵韦氏诗。

夜雨对床,后勿有违。

进不知退,践此祸机。

欲复斯言,而天夺之。

先垄在西,老泉之山。

归骨其旁,自昔有言。

势不克従,夫岂不怀。

地虽郏鄏,山曰峨嵋。

天实命之,岂人也哉。

我寓此邦,有田一廛。

子孙安之,殆不复迁。

兄来自西,于是磐桓。

卜告孟秋,归于其阡。

颍川有苏,肇自兄先。

呜呼!尚飨。

【再祭八新妇黄氏文】

维年月日,舅具官苏辙、姑德阳郡夫人史氏,谨以家馔酒果,致祭于亡第八新妇黄氏之灵。

我昔南迁,自筠徂循。

万里之行,季子季妇,同此艰勤。

妇生名家,有德有容。

幼不逮门,缱绻相従。

冒险涉瘴,初无咎言。

念我厄穷,往反累汝,愧于心颜。

瘴病弥月,药石不效,卒殒当年。

弱子稚女,踯躅吾侧,念母凄然。

汝往莫追,抚此二孙,冀其成人。

命降自天,举家北返,与柩俱还。

嗟哉吾兄,没于毗陵,返葬郏山。

兆域宽深,举棺従之,土厚且坚。

种柏成林,以会而子,百年以安。

呜呼!尚飨。

【祭范子中朝散文】

维建中靖国元年岁次辛巳,十二月丁亥朔初十日丙申,太中大夫、提举凤翔府上清太平宫、护军苏辙,谨以清酒庶馐之奠,致祭于故朝散范君子中之灵。

苏氏、范氏,同出坤维。

蜀公告休,居颍之湄。

我老去国,归亦従之。

公逝久矣,见其长子。

婚姻之故,莫我遐弃。

一叩我门,遂不再至。

嗟夫不淑,病日以侵。

一卧历时,弗寤弗兴。

一子既冠,一衣始胜。

我见蜀公,帝城西偏。

君与仲叔,笑言相欢。

叔先仲亡,君独苍颜。

内扶族党,外接友朋。

恭敬恺悌,此邦所称。

嗟我寓新,孰慰此心。

升堂不见,哭不复闻。

俯仰几何,独为古人。

乡党之好,尽此一樽。

呜呼!尚飨。

【祭王子敏奉议文】维年月日,具官苏辙,谨以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故知县奉议王君子敏之灵。

昔我在宋,吾兄在徐。

君家伯仲,来学诗书。

行义不回,词章有余。

我曰可人,缀以婚姻。

既亲且友,其行日新。

伯氏不淑,殒于方春。

君登丙科,又敏于政。

惠于上官,民亦不病。

矫然众中,气和而正。

孝友之善,中发于诚。

均其有无,以及孤茕。

嫁女娶妇,期不负兄。

我居颍川,君令陵台。

十日税驾,为我徘徊。

受法道师,不近酒杯。

我顾君笑,自苦奚为。

隙驹逝矣,为乐何时。

去我三年,遂病以衰。

失官居汝,启处未安。

伏枕不兴,将没何言。

有志弗従,使我永叹。

呜呼!尚飨。

【遣适归祭东茔文】

维崇宁三年岁次甲申,八月壬寅朔二十一日壬戌,男降授朝请大夫、护军、赐紫金鱼袋辙,谨遣第二男承事郎、监东岳庙适西归,致祭于先君赠太子太师、先妣程氏五三君追封成国太夫人之墓。

辙自元符庚辰,蒙恩北归。

西望松槚,即怀归志。

孤拙多难,事与心违。

俯仰四年,进退惟戾。

日月不待,齿发变衰。

深惧溘然,无复归日。

遣适代往,周行兆域。

有志不获,涕泗垂臆。

兄轼已没,遗言葬汝。

辙与妇史,夙约归祔。

常指庚穴,以敕诸子:苟未即死,犹幸一归。

躬行汛扫,以毕余愿。

尊灵未泯,鉴此诚意。

尚飨。

【祭黄师是龙图文】

呜呼!尊先使君,与我早岁,旅于天廷。

自唐已然,同年友朋,异姓弟兄。

南北东西,不约而亲,义均同生。

君家在陈,我官陈庠,时始合并。

君方少年,出従乡贡,晔然有声。

一飞绝群,不入州县,数载公卿。

无恶于民,无怨于友,气和且平。

我迁南方,归来老矣,故旧无几。

君家父子,见我京师,相顾而喜。

往来绸缪,婚姻之好,实始于此。

我废于时,君仕日跻,一荣一瘁。

亲友之恩,始终不渝,允也君子。

君于父兄,人无间言,闵子是似。

其于吏民,不刚不柔,次公之比。

谓当百年,仰事慈亲,以及爱弟。

奈何不淑,有志不终,中道而弃。

丹旐翩然,宛丘之隅,万事已矣。

我老杜门,素车不行,一恸永已。

呜呼!尚飨。

【祭范彝叟右丞文〈崇宁五年〉】

维年月日,具官苏辙,谨遣男具官迟,以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故右丞范公彝叟之灵。

维昔先正,文正称首。

嗟我晚生,不识耆旧。

従事南都,见其叔子。

议论琅然,前人是似。

我迁南方,六年而归。

平生交旧,多聚京师。

晚遇仲氏,秉国之维。

以义知我,倾盖不疑。

我复迁南,仲亦继往。

瘴疠侵凌,气血凋丧。

同归颍川,白首相向。

问疾于床,执手无言。

恸哭其堂,歼此忠贤。

公方在朝,四方所瞻。

居未逾岁,亦来守邦。

顾我里闬\,杯酒相従。

往还之欢,意若将终。

我寓汝南,公旅彭城。

尺书不通,期我以诚。

我还旧庐,终岁杜门。

公归访我,欣然笑言。

三日不见,而以讣闻。

老病无朋,谁复念我。

永怀仲叔,言出涕堕。

呜呼哀哉!尚飨。

【祭宝月大师宗兄文】

维绍圣二年岁次乙亥,十月癸亥朔十一日癸酉,降授左朝议大夫、试少府监分司南京、护军苏辙,因僧法舟西归,以香茶果蔬之奠,致祭于故宝月大师宗兄之塔。

辙方志学,従先君子东游故都,览观药市,解鞅精舍,时始见兄。

颀然如鹄,介而善鸣。

宗党之故,情若旧识。

屈信臂项,阅岁四十。

性直且刚,纤恶不容。

与人尽言,口如病风。

惟我兄弟,不见瑕玼。

行有利病,势有隆污。

始终一意,不为薄厚。

交游之间,盖未始有。

昔我之东,师则有言:"游宦如寄,非可久安。 意适忘归,忧患所由。 亟还于乡,泉石可求。"

我志师言,未返而颠。

师亦不待,与化俱迁。

遣舟与荣,万里来讣。

开纸失声,悔恨无所。

弹指西望,卯塔既成。

临绝之言,求我以铭。

自我窜逐,忧病相袭。

缉缀清风,得一忘十。

追怀曩好,徒有此心。

心则不忘,而病未能。

收泪语舟,归酌流水。

一生一死,诚则无已。

呜呼!尚飨。

【祭逍遥聪长老文】

绍圣三年九月二十九日,降授左朝议大夫、试少府监分司南京、护军苏辙,谨以香茶果蔬之奠,告于故逍遥长老聪公。

我生多故,再谪于筠。

万里故乡,孰为故人。

师自吾蜀,为筠导师。

坦然无心,言直气夷。

顾我如故,弥久而坚。

逮兹再来,为我出山。

逍遥无师,众顾师往。

师念我独,为众所强。

入山几何,自春徂秋。

一病不治,蝉蜕莫留。

此心超然,去住不疑。

筠人怀思,涕泣嗟咨。

山中来告,卯塔将成。

一奠之哀,斯未忘情。

尚飨。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