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正义 卷四十 杂记上第二十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礼记正义
《礼记正义》 卷四十 杂记上第二十 郑玄、孔颖达

陆曰:"郑云:《杂记》者,以其杂记诸侯及士之丧事。"

[疏]正义曰:按郑《目录》云:"名曰《杂记》者,以其杂记诸侯以下至士之丧事。 此於《别录》属《丧服》,分为上下,义与《曲礼》、《檀弓》分别不殊也。"

诸侯行而死於馆,则其复如於其国。

如於道,则升其乘车之左毂,以其绥复。

馆,王国所致舍。

复,招魂复魄也。

如於其国,主国馆宾,予使有之,得升屋招用襃衣也。

如於道,道上庐宿也。

升车左毂,象升屋东荣。

"绥"当为"緌",读如蕤宾之蕤,字之误也。

緌,谓旌旗之旄也,去其旒而用之,异於生也。

○乘,绳证反,下及注同。

毂,工木反。

绥,依注作緌,耳隹反,下及注同。

复音伏,下同。

予,羊汝反。

襃,本又作褒,保毛反,后皆同。

去,起吕反,下"去輤"同。

[疏]正义曰:自此以下至"蒲席以为裳帷",总明诸侯及大夫士在路而死,招魂复魄,并明饰馆贵贱之等。

此一经下至"庙门外",论诸侯之制,今各依文解之。

○"诸侯行而死於馆"者,谓五等诸侯朝觐天子,及自相朝会之属而死者,谓诸侯於时,或在主国,死於馆者,谓主国有司所授馆舍也。

○"则其复如於其国"者,其复,谓招魂复魄也。

虽在他国所授之舍,若复魄之礼,则与在己本国同,故云"如於其国"也。

○"如於道,则升其乘车之左毂"者,如,若也。

道,路也。

谓若诸侯在道路死,则复魄与本国异也。

"乘车",其所自乘之车也。

其复魄,则俱升其所乘车左边毂上而复魄也。

此车以南面为正,则左在东也。

升车左毂,象在家升屋东荣也。

其五等之复,人数各如其命数。

今毂上狭,则不知以几人。

崔氏云:"一人而已。"

○"以其绥复"者,绥,旌旗绥也。

若在国中招魂,则衣各用其上服。

今在路死,则招用旌旗之绥,是在路则异於在国,故云"於道用之",亦冀魂魄望见识之而还也。

若王丧於国,而复於四郊,亦建绥而复。

《周礼·夏采》云"以乘车建绥,复于四郊"是也。

○注"馆主"至"生也"。

○正义曰:"馆,主国所致舍"者,按《曾子问》云"公馆与公之所为曰公馆",是主国馆宾之舍也。

云"与使有之"者,谓主国与宾此舍,使宾专自有之,故得升屋招魂,复用褒衣也。

褒衣者,天子褒赐之衣,即下文"复用褒衣"是也。

云"如於道,道上庐宿也"者,按《遗人》云"凡野都之道,十里有庐,三十里有宿,五十里有市",故云"道上庐宿也"。

云"升车左毂,象升屋东荣"者,车辕向南,左毂在东,故象东荣。

不於庐宿之舍复者,庐宿供待众宾,非死者所专有,故复於乘车左毂。

云"绥当为緌,读如蕤宾之蕤"者,但经中绥字丝旁著妥,其音虽,训为安。

此复之所用者,是緌也。

緌,丝旁著委,故云"緌当为绥"。

读此緌字为蕤宾之蕤者,音与蕤宾字声同也。

以经作绥,故云"字之误也"。

"绥,谓旌旗之旄也"者,按《夏采》云:"乘车建绥,复于四郊。"

乘车,王路,当建大常。

今乃建绥,无大常也。

《明堂位》云:"有虞氏之緌,夏后氏之旂。"

后王文饰,故知有虞氏之緌但有旄也。

云"去其旒而用之,异於生也"者,诸侯建交龙之旂,今以其绥复,是去其旒,异於生也。

其輤有裧,缁布裳帷,素锦以为屋而行。

輤,载柩将殡之车饰也。

輤取名於榇与蒨,读如蒨旆之蒨。

榇,棺也。

蒨,染赤色者也。

将葬,载柩之车饰曰柳。

裧,谓鳖甲边缘。

缁布裳帷,围棺者也。

裳帷用缁,则輤用赤矣。

輤象宫室屋,其中小帐衤亲覆棺者。

若未大敛,其载尸而归,车饰皆如之。

○輤,千见反,注与蒨同。

裧,昌占反。

缁裳帷,本或作缁布裳帷。

殡,必刃反,本或作宾,音同。

榇,初靳反,又楚阵反。

"与蒨"绝句,一本作輤,读以"与"字绝句,与,则音余。

蒨旆,上千见反,下步贝反。

缘,说绢反。

[疏]正义曰:此一经明诸侯车饰。

輤,谓载柩之车。

○"有裧"者,谓輤之四旁有物裧垂,象鳖甲边缘。

○"缁布裳帷"者,輤下棺外用缁色之布,以为裳帷,以围绕棺也。

○"素锦以为屋"者,於此裳帷之中,又用素锦以为屋小帐,以覆棺而行者,於死处既设此饰而后行。

○注"輤载"至"如之"。

○正义曰:"輤,载柩将殡之车饰也"者,以下经云"遂入,適所殡",是将殡车饰也。

云"輤取名於榇与蒨"者,言此车所以名輤,凡有二义:一者取名於榇,榇,近尸也;二取名於蒨,蒨,草也。

故云"取名於榇与蒨"。

云:"读如蒨旆之蒨"者,言经中輤字读如蒨旆之蒨。

按《左传》定四年祝鮀云:封康叔以綪茷。

谓以蒨草染旆为赤色,故读此蒨与彼同,是亦蒨草以染布也。

云"榇,棺也"者,覆说取名於榇义也。

云"蒨,染赤色者也"者,说取名於蒨草之义也。

云"将葬,载柩之车饰曰柳"者,证此经中輤非将葬车也。

云"裧,谓鳖甲边缘"者,覆说輤象鳖甲,覆於棺上,中央隆高,四面渐下,裧象边缘,垂於輤之四边,与輤连体,则亦赤也。

若葬车之饰,则上用荒,不用輤也。

云"裳帷用缁,则輤用赤矣"者,前虽读輤为蒨草,其色未明。

今因裳帷用缁,故知定輤为赤色,以玄纁相对之物,故以赤色对缁也。

但玄纁天地之色,取象不同,或上或下,非一例也,要玄纁是相对之色。

云"若未大敛,其载尸而归,车饰皆如之"者,此经所论,谓大敛后也,故下云"適所殡"。

若未大敛,则《曾子问》云"尸入门,升自阼阶",不得云"適所殡"也。

知未大敛之前,车饰亦然者,以载尸柩车饰,经唯有此一文,故知其饰同也。

至於庙门,不毁墙,遂入,適所殡,唯輤为说於庙门外。

庙,所殡宫。

墙,裳帷也。

適所殡,谓两楹之间。

去輤乃入庙门,以其入自有宫室也。

毁,或为彻凡柩自外来者,正棺於两楹之间,尸亦侇之於此,皆因殡焉。

异者柩入自阙,升自西阶,尸入自门,升自阼阶。

其殡必於两楹之间者,以其死不於室,而自外来,留之於中,不忍远也。

○说,吐夺反,本亦作脱,下并注皆同。

侇音夷。

《隐义》云:"侇之言移也。"

庾依《韵集》大兮反,息也。

远,于万反。

[疏]正义曰:此一经明诸侯礼载柩入制也。

○"至於庙门"者,谓殡宫门也。

○"不毁墙"者,"墙"谓裳帷,但毁去上輤,不毁去墙帷。

○"遂入,適所殡"者,遂入殡宫,正柩於两楹之间,而遂殡焉。

○"唯輤为说於庙门外"者,者,言余物不说,唯輤一物脱於殡宫门外。

○注"庙所"至"远也"。

○正义曰:"庙,所殡宫"者,以殡之所在,故谓为"庙"。

云"墙,裳帷也"者,郑恐是宫墙之嫌,故云"墙,裳帷也"。

以饰棺之物称墙。

门是入自门也。

云"適所殡,在两楹之间"者,以死在外来,故殡於两楹间。

云"去輤乃入庙门,以其入自有宫室也"者,解经所以去輤乃入之意。

輤乃覆棺上,象宫室。

今入之有宫室,故去輤也。

"不去裳帷"者,以裳帷鄣棺,未可去也。

云"凡柩自外来者,正棺於两楹之间"者,按《公羊》定元年:"癸亥,公之丧至自干侯,正棺於两楹之间,然后即位。"

郑以是推之,则知尸自外来者,亦停於两楹之间,故尸亦侇之於此,皆因殡焉。

云"异者柩入自阙,升自西阶,尸入自门,升自阼阶"者,皆《曾子问》文。

云"留之於中,不忍远也"者,以周人殡於客位,今殡於两楹之间,是不忍远之也。

大夫士死於道,则升其乘车之左毂,以其绥复。

如於馆死,则其复如於家。

绥亦緌也。

大夫复於家以玄冕,士以爵弁服。

大夫以布为輤而行,至於家而说輤,载以輲车,入自门,至於阼阶下而说车,举自阼阶,升適所殡。

大夫輤言用布,白布不染也。

言輤者,达名也。

不言裳帷,俱用布,无所别也。

至门,亦说輤乃入,言"载以輲车,入自门",明车不易也。

輲读为辁,或作槫。

许氏《说文解字》曰:"有辐曰轮,无幅曰辁。"

《周礼》又有蜃车,天子以载柩。

蜃、辁声相近,其制同乎。

辁崇綯半乘车之轮。

诸侯言"不毁墙",大夫士言"不易车",互相明也。

不易者,不易以楯也。

庙中有载柩以輴之礼,此不耳。

○輲,依注作辁及槫,同,市专反,又市转反,注及下同。

别,彼列反。

蜃,慎忍反。

近,附近之近。

楯,敕伦反,下同。

一本作輴,同。

[疏]"大夫"至"所殡"。

○正义曰:此一经明大夫车饰也。

○"大夫以布为輤"者,以白布为輤,不以蒨草染之,亦言"輤"者,通名耳。

是有輤榇近之义也。

○"载以輲车"者,大夫初死及至家,皆以輲车。

今至家说輤,唯輲车在,故云"载以輲车"。

○"入自门,至於阼阶下而说车"者,谓说去其车矣。

○"举自阼阶,升適所殡"者,谓举自阼阶下,而升適两楹之间所殡之处,此云"升適阼阶",谓尸矣,若柩则升自西阶。

○注"大夫"至"不耳"。

○正义曰:云"白布不染也"者,以经云用布,故知白布不染。

下经"士輤,苇席以为屋,蒲席以为裳帷",以诸侯为裳帷,则知大夫亦有裳帷,俱用布耳。

云"言輤者,达名也"者,既不用蒨草染之,而言輤者,輤是榇近之义,通达於下,是大夫与士皆有榇近之名也。

云"至门,亦说輤乃入,言载以輲车,入自门,明车不易也"者,郑以经云"至於家而说輤,载以輲车",恐至家乃载以輴车,故云"明车不易"。

上云"不毁墙,遂入",不云"车不易",此云"载以輲车",明车亦不易。

云"輲读为辁,或作槫"者,言经之輲字,当读为车旁之全,或《礼记》诸本此用輲车作木旁专字者。

云"许氏《说文解字》曰:有辐曰轮,无辐曰辁"者,有辐,谓别施木为辐。

无辐,谓合大木为之,不施辐曰辁。

云"《周礼》又有蜃车,天子以载柩"者,按《周礼·遂师职》"共蜃车之役",是天子以载柩也。

云"蜃辁声相近,其制同乎"者,言天子蜃车,与此大夫辁车声既相近,其制宜同,故云"其制同乎"。

云"辁崇盖半乘车之轮"者,此无文证,以其蜃类,盖迫地而行,其轮宜卑,故疑半乘车之轮。

盖,疑辞矣。

《周礼·考工记》:"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

今云半之,得三尺三寸也。

云"诸侯言不毁墙,大夫士言不易车,互相明也"者,诸侯言"不毁墙",则大夫亦不毁墙。

大夫士言"不易车",明诸侯亦不易车。

云"不易者,不易以輴也"者,谓大夫士在路,载以輲车,至家说载亦载,以輲车,是不易以輴也。

若天子诸侯载柩以蜃车,至门亦以蜃车,其殡时,则易之以輴也。

云"庙中有载柩以輴车之礼,此不耳"者,谓天子诸侯殡时用輴,又天子诸侯及大夫朝庙之时,有用輴车载柩之礼。

此丧从外来,大夫士不合用輴,故云"此不耳"。

凡在路载柩,天子以下至士,皆用蜃车,与輲车同。

故《周礼·遂师》"共蜃车之役",是天子也。

《既夕礼》云:"遂匠纳车于阶间。"

注云:"车,载柩车,《周礼》谓之蜃车,《杂记》谓之团。"

是士用蜃车也。

《杂记》云:"大夫载以輲车。"

輲车,则蜃车也,是大夫用蜃车,则诸侯不言亦可知。

其蜃车之形,郑注《既夕礼》云:"其车之舆状如床,中央有辕,前后出设辂舆,辂舆上有四周,下则前后有轴,以轮为轮。 许叔重说:‘有辐曰轮,无辐曰輲。 ’"郑又注《周礼·遂师》云:"四轮迫地而行,有似於蜃,因取名焉。"

此是蜃之制也,上下通用在路载柩也。

輲车之制,亦与蜃车同,但不用辐为轮。

天子诸侯殡皆用之,故《檀弓》云:天子菆涂龙輴,谓画辕为龙。

诸侯殡亦用輴车,不画辕为龙,故《丧大记》云:"君殡用輴。"

注云:"君,诸侯也,輴不画龙。"

大夫殡不用輴,故郑注《丧大记》:"大夫之殡废輴。"

是大夫不用輴。

土掘肂见衽,是亦废輴也。

其朝庙,大夫以上皆用輴,士朝庙用輁\轴,故《既夕礼》云:"迁於祖用轴。"

郑注云"大夫诸侯以上有四周谓之輴,天子画之以龙"是也。

輴与輁\轴所以异者,輴有四周,輁\轴则无,故郑注《既夕礼》云"轴状如转辚,刻两头为轵,轵状如长床穿桯,前后著金而关轴焉"是也。

士輤,苇席以为屋,蒲席以为裳帷。

言以苇席为屋,则无素锦为帐。

○苇,于鬼反。

[疏]正义曰:此一经明士輤也。

○"苇席以为屋"者,谓用苇席屈之,以为輤棺之屋也。

○"蒲席以为裳帷"者,又以蒲席以为裳帷,围绕於屋旁也。

○注"言以"至"为帐"。

○正义曰:言以士云,苇席以为屋,屋当帷帐之处,故云"无素锦为帐"矣。

然大夫无以他物为屋之文,则是用素锦为帐矣,与诸侯同。

按诸侯与大夫上有輤,旁有裳帷,内有素锦屋。

今士唯云"苇席以为屋,蒲席以为裳帷",不云屋上所有之物。

据文言之,苇席为屋,则当覆上輤处,将蒲席为裳帷,接屋之四边以鄣棺。

或可大夫既有素锦为帐,帐外上有布,輤旁有布裳帷,则士之苇席屋之外,旁有蒲席裳帷,则屋上当以蒲席为輤覆於上,但文不备也。

未知孰是,故两存焉。

凡讣於其君,曰:"君之臣某死。"

讣,或皆作赴。

赴,至也。

臣死,其子使人至君所告之。

○讣音赴,注及下同。

父、母、妻、长子,曰:"君之臣某之某死。"

此臣於其家丧所主者。

○长,丁丈反,后"长子"皆同。

君讣於他国之君,曰:"寡君不禄,敢告於执事。"

夫人曰:"寡小君不禄。"

大子之丧,曰:"寡君之適子某死。"

君夫人不称薨,告他国君,谦也。

○大音泰,后"大子"同。

適,丁历反,下文注"適子"、"其適"、"宗適"、"適妻"并同。

[疏]"凡讣"至"某死"。

○正义曰:此一节总明遭丧讣告於君及敌者,并讣於邻国称谓之差,各随文解之。

○"父、母、妻、长子,曰:君之臣某之某死"者,上"某"是生者臣名,下"某"是臣之亲属死者。

云君之臣姓某甲之父死也。

○"曰:寡君"至"执事"者,以谦,故称"寡君",若云寡德之君。

虽复寿考,仍以短折言之,故云"不禄"。

不敢指斥邻国君身,故云"敢告於执事"也。

○"夫人"至"某死"者,皆当云"告於执事",不言者,略之故也。

○注"君夫"至"谦也"。

○正义曰:按下《曲礼》云:"诸侯曰薨。"

夫人尊,与咀墁也。

今夫人与咀墁不称薨者,以告他国之君,及夫人自谦退,是不敢从君及夫人之礼也。

按下《曲礼》篇云:"士曰不禄。"

今虽谦退而同士称者,按《异义》:"今《春秋公羊》说诸侯曰薨,讣於邻国亦当称薨。 经书诸侯言卒者,《春秋》之文王鲁,故称卒以下鲁。 古《春秋左氏》说,诸侯薨,赴於邻国称名,则书名称卒。 卒者,终也。 取其终身,又以尊不出其国。 许君谨按:《士虞礼》云:‘尸服,卒者之上服。 ’不分别尊卑,皆同年‘卒’者,卒,终也。 是终没之辞也。"

郑駮之云:"按《杂记》上云:‘君薨,讣於他国之君,曰:寡君不禄。 ’《曲礼》下曰:‘寿考曰卒,短折曰不禄。 ’今君薨而云‘不禄’者,言臣子於君父,虽有考终眉寿,犹若其短折然。 若君薨而讣者曰‘卒’,卒是寿终矣,斯无哀惜之心,非臣子之辞。 邻国来赴,书以‘卒’者,言无所老幼,皆终成人之志,所以相尊敬。"

如《异义》所论,是君称"不禄"之意,若杜元凯注《左氏传》,则与此异。

按隐三年声子卒,传云:"不赴,故不曰薨。"

杜云:"邻国之赴,鲁史书卒者,臣子恶其薨名,改赴书也。"

如郑此云,不禄谓赴者口辞矣。

《春秋》所云"薨",谓赴书之策,所以不同者,言寿考曰"卒",短折曰"不禄"。

杜以为《礼记》后人所作,不正与《春秋》同,杜所不用也。

大夫讣於同国適者,曰:"某不禄。"

讣於士,亦曰:"某不禄。"

讣於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寡大夫某死。"

讣於適者,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禄,使某实。"

讣於士,亦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禄,使某实。"

適,读为匹敌之敌,谓爵同者也。

实当为至,此读,周秦之人声之误也。

○適,依注音敌,大历反,下"適者"同。

实,依注音至,下同。

[疏]正义曰:此一经明大夫之卒,相讣告之礼也。

○"適者,曰:某不禄"者,谓同国大夫位相敌者,曰"某不禄"。

○"讣於"至"不禄"者,大夫既尊於士,士处亦得称不禄。

称"某"者,或死者之名,或死者官号,而赴者得称之。

○"讣於"至"外臣"者,大夫不属他国,故云"外臣",自谦退无德,故云"寡大夫某"矣。

尊敬他君,不敢申辞,故云"某死"。

○"讣於"至"某实"者,"讣於適者",谓大夫死,讣於他国大夫相敌体者,谓讣告大夫,以是别国私有恩好,故曰"外私"。

以赴大夫,其辞得申,故云"某不禄"。

以身赴告,故云"使某实"。

○"讣於士"至"某实"者,谓大夫之丧,讣他国之士,其辞与讣大夫同。

此所云"大夫"者,上下皆同,曰大夫无以为异也。

士讣於同国大夫,曰:"某死。"

讣於士,亦曰:"某死。"

讣於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某死。"

讣於大夫,曰:"吾子之外私某死。"

讣於士,亦曰:"吾子之外私某死。"

[疏]正义曰:此一经论士丧相讣告之称。

云某死者,以其士贱,赴大夫及士,皆云"某死"。

若讣他国之君及大夫士等,皆云"某死",但於他君称"外臣",於大夫士言"外私"耳。

大夫次於公馆以终丧,士练而归,士次於公馆。

公馆,公宫之舍也。

练而归之士,谓邑宰也。

练而犹处公馆,朝廷之士也,唯大夫三年无归也。

○朝,直遥反,下注同。

大夫居庐,士居垩室。

谓未练时也,士居垩室,亦谓邑宰也。

朝廷之士,亦居庐。

[疏]"大夫"至"垩室"。

○正义曰:此一节明大夫士遭君丧,次舍居处及归还之节。

"公馆",君之舍也,大夫恩深禄重,故为君丧"居庐"。

终丧毕,乃还家也。

○"士练而归"者,谓邑宰之士也。

士卑恩轻,故至小祥,而反其所治邑也。

○"士次於公馆"者,此谓朝廷之士也,虽轻而无邑事,故亦留次公馆三年也。

○"大夫居庐"者,以位尊恩重,故居庐。

○"士居垩室"者,士位卑恩轻,故居垩室也。

○注"公馆"至"归也"。

○正义曰:云"练而归之士,谓邑宰也"者,以下文云"士次於公馆"。

今云"练而归",明是邑宰,以为君治邑。

若久而不归,即废其职事也。

若身为大夫,虽位得采地,亦终丧乃归也。

○注"谓未"至"居庐"。

○正义曰:知此是未练时者,按《间传》云:"斩衰之丧,居倚庐。"

既练居垩室,此经若练后,则大夫居垩室。

今云大夫居庐,明未练时也。

云"士居垩室,亦谓邑宰也"者,士若非邑宰,未练之前,当与大夫同居庐。

今云"居垩室",故知是邑宰也。

必知邑宰者,以上文云"大夫终丧,士练而归",言邑宰之士,降於大夫。

此云"士居垩室",亦降於大夫,故知是邑宰之士也。

云"朝廷之士,亦居庐"者,以臣为君丧,俱服斩衰,故知未练之前,士亦居庐也。

然《周礼·宫正》注云:"亲者贵者居庐,疏者贱者居垩室。"

引此《杂记》云:"大夫居庐,士居垩室。"

则是大夫以上定居庐,士以定居垩室。

此云"朝廷之士,亦居庐",与彼不同者,寻郑之文意,若与王亲者,虽云士贱亦居庐,则此云"朝廷之士,亦居庐"是也。

若与王无亲,身又是士,则居垩室,则此经"士居垩室"是也。

故郑於《宫正》之注,引此"士居垩室",证贱者居垩室也。

若与王亲,虽疏,但是贵者,则亦居庐也。

庾氏、熊氏并为此说。

熊氏或说云:若天子,则大夫居庐,士居垩室。

则《杂记》言是也。

若诸侯,则朝廷大夫士皆居庐也,邑宰之士居垩室。

《宫正》之注是也。

此义得两通,故并存焉。

大夫为其父母兄弟之未为大夫者之丧,服如士服,士为其父母兄弟之为大夫者之丧,服如士服。

大夫虽尊,不以其服服父母兄弟,嫌若逾之也。

士,谓大夫庶子为士者也。

己卑,又不敢服尊者之服。

今大夫丧服礼逸,与士异者,未得而备闻也。

《春秋传》曰:"齐晏桓子卒,晏婴粗衰斩,苴绖带,杖,菅屦,食粥,居倚庐,寝苫,枕草。 其老曰:非大夫之礼也。 曰:惟卿为大夫。"

此平仲之谦也。

言己非大夫,故为父服士服耳。

"粗衰斩"者,其缕在齐斩之间,谓缕如三升半,而三升不缉也。

斩衰以三升为正,微细焉则属於粗也。

然则士与大夫为父服异者,有粗衰斩,枕草矣。

其为母五升缕而四升为兄弟六升,缕而五升乎。

惟大夫以上,乃能备仪尽饰,士以下则以臣服君之斩衰为其父,以臣从君,而服之齐衰,为其母与兄弟,亦以勉人为高行也。

大功以下,大夫、士服同。

○大夫为其,于伪反,下"士为其"同,注除"为士"、"卿为"、"为正",皆仿此。

晏,於谏反。

婴,一盈反。

衰,七雷反。

苴,七余反。

绖,大结反。

菅,古颜反。

屦,九具反。

粥,之六反。

倚,於绮反。

苫,始占反。

枕,之鸩反,下同。

缕,力住反。

齐音咨,下"齐衰"皆同。

缉,七入反。

上,时掌反。

行,下孟反。

[疏]正义曰:此篇杂记丧事也。

经次上下无义例科段,今各依文解之。

此一经明大夫士为其父母昆弟之服也。

○注"大夫"至"服同"。

○正义曰:"嫌若逾之也"者,大夫之父母兄弟或作士,或无官,今大夫为之,若著大夫之服,是自尊逾越父母兄弟。

今不以大夫之服服父母兄弟,是嫌畏逾之也。

云"士,谓大夫庶子为士者也"者,此士解经中下文"士为"之文,知此士是大夫庶子为士者。

若大夫適子,虽未为士,犹服大夫之服,即下文是也。

若其適子为士,则服大夫服可知。

故知此士为父母之为大夫者,但服士服是庶子也。

所以不服大夫服者,己卑,不敢服尊者之服。

云"今大夫丧礼逸,与士异者,未得而备闻也"者,欲见大夫与《士丧礼》殊异,未甚分明。

引《春秋传》者,欲证大夫与士之丧服不同。

所引传者,襄十七年《左传》文。

云"齐晏桓子卒"至"唯卿为大夫",皆《左传》辞也。

"齐晏桓子卒"者,是晏婴之父晏弱,谥曰"桓子"也。

云"晏婴粗衰斩"者,桓子之子,晏婴身服粗衰而斩。

云"苴绖带,杖"者,以苴麻为首绖、要带,以苴色之竹为杖。

云"菅屦"者,以菅草为屦。

云"食粥,居倚庐,寝苫"者,是丧礼之常。

"枕草"者,非《丧礼》之文。

云"其老曰:非大夫之礼也"者,老谓晏婴家臣,见晏婴服士服,故其老言所服云:非大夫之丧礼也。

云"曰:唯卿为大夫"者,此晏婴对家老之言:若身为卿,得著大夫之服。

若身为大夫,惟得服士服。

云"此平仲之谦也"者,言平仲之言,非礼也,谦退之辞。

云"言己非大夫,故为父服士服耳"者,若是卿,则得为父服大夫服,故云"非"。

从此以下,皆郑君解释之辞。

云"粗衰斩者,其缕在齐斩之间"者,按《丧服》初章"斩衰",次章"疏衰",疏即粗也。

今言"粗衰斩"者,是下向粗,上向兼斩有粗,故云"粗衰斩"者。

其缕在齐、斩之间,齐即粗也,言其布缕在齐、斩之间,斩衰三升,粗衰四升,其布在三升四升之间,故云"缕如三升半",言粗如三升半,而计缕唯三升,故云"缕如三升半,而三升不缉也"。

但缕如三升半是粗衰,不缉是斩,而成布三升,为父之服也。

云"斩衰以三升为正,微细焉则属於粗也"者,解晏子实斩衰而兼言粗也。

云"然则士与大夫为父服异者,有粗衰斩,枕草矣"者,郑既约《左传》晏婴之事,始明大夫与士不同,故云"然则士与大夫为父异,粗衰枕草矣"。

则大夫以上斩衰枕凷,士则疏衰枕草。

按《既夕礼》,士礼而云"枕块"者,记者广说,非辞也。

云"其为母五升缕而四升,为兄弟六升缕而五升半"者,郑既约士之父服缕细降一等,经文有母及兄弟,故此约母与兄弟之服也。

《丧服》"为母四升",此云"为母五升缕",谓粗细似五升之缕,成布四升。

《丧服》"为兄弟五升",此云"为兄弟六升缕",谓粗细如六升之缕,成布五升。

皆谓缕细成布,升数少也。

云"唯大夫以上,乃能备仪尽饰"者,大夫以上,则兼天子诸侯,德高能备,仪服无降杀,是"尽饰"。

云"士以下则以臣服君之斩衰为其父,以臣从君而服之齐衰,为其母与兄弟"者,以《丧服》义服皆降正服一等。

今为父母兄弟降从义服,是卑屈也。

云"以臣从君而服之齐衰,为其母与兄弟"者,按《丧服》臣从君义服齐衰六升,今士为兄弟缕如六升,成布五升,得与臣为君义服齐衰同。

其士为母,父卒,缕如五升,成布四升,与臣为君义服齐衰全异。

而云为其母与臣为君义服齐衰同者,前注所云因粗衰降斩衰一等,即连言父卒为母。

云"缕如五升,成布四升",据父卒为母言之也。

此注以士为兄弟,与臣为君义服齐衰同,则父在为母与兄弟服亦同。

缕如六升而成布五升,据父在为母言之,为此前后注异。

云"亦以勉人为高行也"者,居丧之礼,以服重为申,以服轻为屈。

今大夫为父母兄弟之未为大夫者服士服,是勉励其父母兄弟,使为高行,作大夫之礼。

士为其父母兄弟之为大夫者服士服,亦是勉励士身,使为高行作大夫也。

云"大功以下,大夫、士服同"者,以经唯云父母兄弟,士与大夫之异,不云大功以下有殊,是大功以下与大夫同。

所以然者,以重服情深,故使士有抑屈,使之勉励。

大功以下,轻服情杀,故上下俱申也。

按《圣证论》王肃云:"丧礼自天子以下无等,故曾子云:哭泣之哀,齐斩之情,饘粥之食,自天子达。 且大国之卿与天子上士俱三命,故曰一也。 晋士起大国上卿,当天子之士也。 平仲之言,唯卿为大夫,谓诸侯之卿,当天子之大夫,非谦辞也。 春秋之时,尊者尚轻简,丧服礼制遂坏,群卿专政,晏子恶之,故服粗衰枕草,於当时为重。 是以平仲云:‘唯卿为大夫。 ’逊辞以辟害也。"

又《孟子》云:"诸侯之礼,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达於庶人,三代共之。"

又此记云:"端衰丧车皆无等。"

又《家语》云:"孔子曰:平仲可为能远於害矣。 不以己之是駮人之非,逊辞以辟咎也。"

王肃谓大夫与士异者,大夫以上,在丧敛时弁绖,士冠素委貌。

马昭答王肃曰:"《杂记》云:大夫为其父母兄弟之未为大夫者之丧服如士服,是大夫与士丧服不同者。 而肃云无等,则是背经说也。"

郑与言礼,张融评云:"士与大夫异者,皆是乱世尚轻凉,非王者之达礼。 小功轻重,不达於礼。 郑言谦者,不异於远害。"

融意以王肃与郑,:义略同。

如融之说,是周公制礼之时,则上下同,当丧制无等。

至后世以来,士与大夫有异,故记者载之,郑因而解之。

礼是郑学,今申郑义。

云"端衰丧车无等"者,端,正也。

正为衰之制度上下无等,其服精粗,卿与大夫有异也。

又曾子云"齐斩之情,据其情为一等,无妨服有殊异耳。 若王肃之意,大夫以上弁绖,士唯素冠,此亦得施於父母。 此经云为昆弟,岂亦弁绖素冠之异乎?此是肃之不通也。 杜元凯注《左传》,说与王肃同。 服虔注《左传》,与端衰丧车无等,其老之问,晏子之答,皆为非礼,并与郑违,今所不用也。 大夫之適子,服大夫之服。 仕至大夫,贤著而德成,適子得服其服,亦尊其適象贤。 ○著,知虑反。 [疏]注“仕至"至"象贤"○正义曰:云"仕至大夫,贤著而德成,適子得服其服"者,以经云"大夫之適子,服大夫之服"。

所以然者,以其父在仕官,身至大夫,贤行既著,道德又成,故其適子虽未仕官,得服大夫之服也。

云"亦尊其適象贤"者,非但尊此大夫之身,亦当尊其適子,使服大夫之服也,能象似其父之贤者。

皇氏云:"大夫適子,若为士,为其父唯服士服。 注云仕至大夫,谓此子若仕官至大夫,始得服大夫服,以其贤德著成。"

如皇氏之意,解此"仕至大夫"为大夫之子,按前经注云"士,谓大夫庶子为士"者,明大夫適子未仕官,及为士,皆得服大夫之服。

皇氏之言,违文背注,不解郑意,其说非也。

大夫之庶子为大夫,则为其父母服大夫服,其位与未为大夫者齿。

虽庶子,得服其服,尚德也。

使齿於士,不可不宗適。

○为,去声。

[疏]正义曰:此一节明大夫庶子为大夫,则得为父母服大夫之服。

其位与未为大夫者齿。

大夫庶子虽为大夫,得服大夫之服,其行位之处,与適子未为大夫者相齿列。

○注"虽庶"至"宗適"。

○正义曰:云"尚德也"者,言此大夫之子,身虽是庶,所以得服者,以其仕至大夫,由身有德行,故云"尚德也"。

云"使齿於士,不可不宗適"者,此庶子虽为大夫,犹齿列於適子之下。

其年虽长於適子,犹在適子之下,使適子为主。

若年少於適子,则固在適子之下,是不可不宗適也。

士之子为大夫,则其父母弗能主也,使其子主之。

无子,则为之置后。

大夫之子,得用大夫之礼,而士不得也。

置,犹立也。

[疏]正义曰:"其父母弗能主也"者,士子身为大夫,若死,则父母不能为丧主也,以身是士,故不可为大夫丧主。

○"使其子主之"者,谓使此死者之子为主,以其子是大夫適子,故得为大夫之主,以其服大夫服故也。

○"无子则为之置后"者,若死宅无子,则为死者别置其后,所置之后,即大夫適子,同得行大夫之礼。

此所置之后,谓暂为丧主,假用大夫之礼。

若其大宗子,则直为之立后,自然用大夫礼也。

○注"大夫"至"得也"。

○正义曰:云"大夫之子得用大夫之礼"者,则前云"大夫之適子,服大夫之服"是也。

解经"使其子主之"文,其子为適子。

若无適子,则以庶子当適处。

若无庶子,则以族人之子当適子之处,皆得用大夫之礼,故云"大夫之子,得用大夫之礼"总结此文。

云"而士不得也"者,其父是士,不得主大夫丧,故云"而士不得也"。

所以然者,父贵可以及子,故大夫之子得用大夫之礼。

子贵不可以及父,故其父不得用大夫之礼。

大夫卜宅与葬日,有司麻衣、布衰、布带,因丧屦,缁布冠不蕤,占者皮弁。

有司,卜人也。

麻衣,白布深衣而著衰焉,及布带缁布冠,此服非纯吉,亦非纯凶也。

皮弁,则纯吉之尤者也。

占者尊於有司,卜求吉,其服弥吉,大夫士朔服皮弁。

○著,丁略反。

[疏]正义曰:"大夫卜宅与葬日"者,宅谓葬地。

大夫尊,故得卜宅并葬日。

○"有司"至"丧屦"者,有司,谓卜人。

麻衣,谓白布深衣。

布衰,谓粗衰也。

皇氏云:"以三升半布为衰,长六寸,广四寸,缀於衣前,当胸上。 后又有负版,长一尺六寸,广四寸。"

布带,以布为带。

因丧屦,谓因丧之绳屦。

○"缁布冠不蕤"者,以缁布为冠,不加緌。

○"占者皮弁"者,谓卜龟之人,尊於卜之有司,故皮弁纯吉也。

○注"有司"至"皮弁"。

○正义曰:云"麻衣,白布深衣"者,谓吉服十五升之布,与缁布冠皮弁相类,故知吉布也。

云"而著衰焉"者,熊氏云:"谓以吉布为衰,缀於深衣。"

云"及布带缁布冠,此服非纯吉,亦非纯凶也"者,谓麻衣白布深衣十五升是吉,布衰是凶,布带亦凶,缁布冠是吉,不蕤亦凶,故云"非纯吉,亦非纯凶"。

然缁布冠,古法不蕤,今特云"缁布冠不蕤"者,以后代缁布冠有蕤。

此以凶事,故不蕤。

云"皮弁,则纯吉之尤者也"者,以上麻衣缁布冠杂有吉礼,此皮弁是纯吉尤甚者。

云"卜求吉,其服弥吉"者,解用皮弁之意。

云"大夫士朔服皮弁"者,於诸侯是视朔之服,於天子是视朝之服也。

如筮,则史练冠长衣以筮,占者朝服。

筮者,筮宅也。

谓下大夫若士也。

筮史,筮人也。

长衣,深衣之纯以素也。

长衣练冠,纯凶服也。

朝服,纯吉服也。

大夫士日朝服以朝也。

○朝,直遥反。

注及下文皆同。

纯音准,又之闰反。

[疏]正义曰:"如筮"者,谓下大夫及士不合用卜,故知用筮也。

○"则史练冠、长衣"者,此谓无地大夫筮葬礼也,唯筮宅卜日耳。

卜时缁布冠,麻衣布衰,杂以吉凶之服。

如筮,则练冠长衣。

以筮轻,故用纯凶服也。

○"占者朝服"者,卜重,故占者皮弁;筮轻,故占者朝服。

○注"筮者"至"朝也"。

○正义曰:"筮者,筮宅也。 谓下大夫若士也"者,以《士丧礼》云"筮宅卜日",故知此筮谓筮宅也。

云"长衣,深衣之纯以素也"者,长衣深衣,其制同耳。

言此经长衣是深衣之纯以素者,凶时深衣纯以布。

上经麻衣深衣亦纯以布,以经长衣纯以素,故云"长衣,深衣之纯以素"者也。

云"长衣练冠,纯凶服也"者,以长衣则布衣纯之以素也。

故《聘礼》云:"主人长衣练冠以受。"

郑注彼云"长衣,素纯布衣"是也。

练冠是小祥以后,以练为冠,都无吉象,故云"纯凶服"云"大夫士日朝服以朝也"者,谓缁衣素裳,诸侯之朝服,每日视朝之服。

按《士丧礼》云:"族长莅卜,及宗人吉服。"

郑注云:"吉服,服玄端也。"

此占者朝服者,彼谓士之上礼,故占者著玄端。

此据筮礼,故占者朝服。

按《士虞礼》注云:"士之属吏为其长吊服如麻。"

此史练冠长衣者,此经文舍大夫,其臣为大夫,以布带绳屦,故史练冠长衣,若士之卜,史当从吊服,不得练冠长衣也。

大夫之丧,既荐马,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

嫌与士异,记之也。

《既夕礼》曰:"包牲取下体。"

又曰:"主人之史请读赗"。

○"{廌豕}音荐,本又作荐。 赗,芳凤反。 [疏]正义曰:此明大夫将葬,启柩朝庙之后,欲出之时。 ○“既荐马"者,按《士丧礼》下篇云:荐马之节,凡有三时,一者柩初出至祖庙,设奠,为迁祖之奠,讫,乃荐马,是其一也。

至日侧祖奠之时,又荐马,是其二也。

明日将行,设遣奠之时,又荐马,是其三也。

此云既荐马,谓第三荐马之时也。

以下则云"包奠而读书",於《既夕礼》当第三荐马之节。

○"荐马者哭踊"者,谓主人见荐马。

荐,进也,进马至乃哭踊。

○"出乃包奠"者,出,谓马出。

"乃包奠"者,取遣奠牲下体包裹之,以遣送行也。

然马出在包奠之前,而必云"出乃包奠"者,明"出"即"包奠",包奠为出之节,故言"出"也。

○"而读书"者,书,谓凡送亡者赗入椁之物书也。

读之者,省录之也。

○注"嫌与"至"读赗"。

○正义曰:"嫌与士异"者,按《既夕礼》荐马,马出之后,云"包牲取下体"也,又云"主人之史请读赗"。

今此大夫亦荐马出后,包奠读书,与士同。

记者嫌畏大夫之尊,与士有异,故特记之,明与士同也。

故引《既夕礼》以下者,证包牲读赗之节,谓主人见荐马送行物而哭踊,故云"荐马者器踊"也。

所以马进而主人哭踊者,马是牵车为行之物,今见进马,是行期已至,故孝子感之而哭踊。

云"《既夕礼》曰:包牲车下体"者,士则羊豕也,郑注:"包者,象既飨而归宾俎者也。 前胫折取臂臑,后胫折壤也。"

臂,谓膝上膊下也。

臑,谓肘后。

取骼,谓取膊下股骨也。

羊豕各三牲,必取下体者,下体能行,亦示将行也。

有遣车者,亦先包之也。

云"又曰:主人之史请读赗"者,赗,犹送者人名也。

大夫之丧,大宗人相,小宗人命龟,卜人作龟。

卜葬及日也。

相,相主人礼也。

命龟,告以所问事也。

作龟,谓杨火灼之以出兆。

○相,息亮反,注同。

[疏]正义曰:"大夫",谓卿也。

明卿丧用人及卜之法也。

○"大宗",谓大宗伯也。

相,佐威仪。

○"小宗人命龟"者,小宗,谓小宗伯也。

命龟,谓告龟道所卜之辞也。

○卜人,亦有司。

作,为用杨火灼之也,并皆有司也。

皇氏云:"大小二宗,并是其君之职,来为丧事,如司徒旅归四布是也。"

故《宗伯·肆师》云:"凡卿大夫之丧相其礼。"

○注"卜葬及日也"。

○正义曰:"知卜葬及日"者,以文承上"大夫卜宅与葬日"之下,故知此经是上大夫之卜葬宅及日者也。

内子以鞠衣、褒衣,素沙。

下大夫以襢衣,其余如士。

此复所用衣也,当在"夫人狄税素沙"下,烂脱失处在此上耳。

内子,卿之適妻也,《春秋传》曰"晋赵姬请逆叔隗於狄,赵衰以为内子,而已下之"是也。

下大夫,谓下大夫之妻。

襢,《周礼》作"展"。

王后之服六,唯上公夫人亦有袆衣,侯伯夫人自揄狄而下,子男夫人自阙狄而下,卿妻自鞠衣而下,大夫妻自展衣而下,士妻税衣而已。

素沙,若今纱縠之帛也。

六服皆袍制,不禅,以素纱裹之,如今袍捻重缯矣。

"褒衣"者,始为命妇见加赐之衣也。

其余如士之妻,则亦用税衣。

○鞠,九六反,又曲六反,注同。

襢,张战反。

复音伏。

狄税,他唤反,下文放此。

烂,力旦反。

脱音夺,下同。

隗,五罪反。

衰,初危反。

下,户嫁反。

展,张战反,下同。

襈音辉。

揄音遥,下文并注同。

縠,户木反。

袍,步羔反。

襌音丹。

袿音圭。

襈,士眷反。

重,直龙反。

缯,茨陵反。

[疏]正义曰:此一节明卿大夫以下之妻所复之衣。

○"内子以鞠衣、褒衣"者,内子,谓卿妻。

"复以鞠衣、褒衣"者,始命为内子,尚所褒赐之衣,复时亦用此衣,故云"鞠衣、褒衣"。

褒衣则鞠衣也,但上命时褒赐,故曰"褒衣"也。

○"素沙"者,言此鞠衣褒衣,亦以素沙为里。

○"下大夫以襢衣"者,是下大夫之妻所复襢衣也。

对卿妻为下,故服用襢,《周礼》作"展"。

王后之服六,唯上公夫人亦有袆衣,侯伯夫人自揄狄而下,子男夫人自阙狄而下,卿妻自鞠衣而下,大夫妻自展衣而下,士妻税衣而已。

六服皆袍制不禅,以素纱里之。

袍制,谓连衣裳,有表有里似袍,故云"皆袍制不禅"。

汉时有袿袍,其袍下之襈,以里缯为之。

古之服皆以素纱为里,似此袿袍捻之里缯,故注云"如今之袿袍襈重缯也"。

○"其余如士"者,谓内子鞠衣褒衣,已见於经。

大夫以襢衣,亦见於经。

唯有褖衣未见,故云"其余如士",谓鞠衣襢衣之外,其余褖衣如士之妻。

士妻既用褖衣而复,则内子下大夫妻等亦用褖衣也。

○注"此复"至"税衣"。

○正义曰:"此复所用衣也"者,以下"复诸侯以褒衣",故知此亦复衣也。

云"当在‘夫人狄税素沙’下"者,以记者作记,当依尊卑顺序,此内子宜承夫人之下,故云"当在‘夫人狄税素沙’下"也。

引"《春秋传》曰"以下者,僖二十四年《左传》文也。

初晋文公在狄,狄人以季隗妻文公,以叔隗妻赵襄。

后文公反国,以赵姬妻赵衰,赵姬请赵衰逆叔隗於狄,既逆还赵姬,又请赵衰将叔隗为内子,赵姬之身卑下之,故云"而已下之"。

引之者,证卿妻为内子之文也。

其王后以下之服,已具於《玉藻》,故此略而不言。

云"六服皆袍制,不禅,以素纱里之,如今袿、袍、襈重缯矣"者,皆袍制,谓连衣裳,有表里似袍。

故云"皆袍制不襌"。

汉时有袿袍,其袍下之襈,以重缯为之。

故云六服以素纱为里,似此袿袍襈重缯矣。

云"褒衣者,始为命妇见加赐之之衣也"者,谓内子初始为卿妻,加赐之以衣,以褒崇之,故云"褒衣"。

复,诸侯以褒衣、冕服、爵弁服。

复,招魂复魄也。

冕服者,上公五,侯伯四,子男三。

褒衣,亦始命为诸侯及朝觐见加赐之衣也。

褒,犹进也。

[疏]正义曰:自此以下,至"复西上",总明诸侯以下及夫人命妇招魂所用之衣。

但此经烂脱,上下颠倒,如郑所次,以此诸侯褒衣一经为首,次以夫人税衣揄狄之经,然后次内子以鞠衣之经。

今依郑次,各随文解之。

○"复,诸侯以褒衣"者,谓复时以始命褒赐之衣。

○"冕服爵弁服"者,诸侯既用褒衣,又以冕服爵弁服而复也。

○注"冕服"至"进也"。

○正义曰:"冕服"者,上公自衮冕而下,故为五;侯伯自鷩冕而下,故为四;子男自毳冕而下,故为三也。

凡服,各依其命数,则上公五冕之外,更加爵弁服以下皮弁、冠弁之等,而满九;侯伯冕服之外,亦加爵弁以下,而满七;子男冕服之外,加爵弁、皮弁,而满五。

其褒衣,君特所褒赐,则宜在命数之外也。

故《王制》云:三公一命衮,若有加,则赐是褒衣,故不入命数也。

此褒衣或是冕之最上者。

夫人税衣揄狄,狄税素沙。

言其招魂用税衣上至揄狄也。

狄税素沙,言皆以白纱縠为里。

○税,他唤反,下文放此。

揄音遥,下文同。

縠,户木反,下注同。

[疏]正义曰:此明妇人复衣也,妇人衣有六也。

○"夫人税衣揄狄"者,诸侯夫人复用税衣上至揄狄,谓诸侯伯夫人也。

○"狄税素沙"者,言从揄狄以下,至於税衣,皆用素沙白縠为里。

复西上。

北面而西上,阳长左也。

复者多少,各如其命之数。

○长,丁丈反。

[疏]正义曰:凡招魂皆北面而招,以西头为上。

○注"北面"至"之数"。

○正义曰:云"北面而西上,阳长左也"者,以招魂冀生气之来,生气为阳,又北面言之,南方是阳,左在西方,故言"阳长左"。

云"复者多少,各如其命之数"者,按《士丧礼》:"复者一人,以爵弁服。"

言诸侯之士一命而用一人。

明复者各依命数,其复处不同。

故《檀弓》云:"君复於小寝大寝库门四郊。"

而云"复西上"者,但有两人以上一处复者,则西上也。

大夫不揄绞,属於池下。

谓池饰也。

揄,揄翟也。

采青黄之间曰绞。

属,犹系也。

人君之柳,其池系绞缯於下,而画翟雉焉,名曰"振容",又有铜鱼在其间。

大夫去振容,士去鱼。

此无"人君"及"士",亦烂脱。

○绞,户交反,注同。

属音烛,注及下"条属"并注同。

翟音狄。

去,起吕反。

下同。

[疏]正义曰:此一经明大夫葬时车饰。

若诸侯以上则画揄翟於绞,属於池下。

若大夫降下人君,不得画以揄绞,属於池下。

其池上,则画於揄,得有揄绞也。

故《丧大记》士亦有揄绞,与大夫同,但不得属於池下。

○注"人君"至"烂脱"。

○正义曰:按《丧大记》云:"君三池振容。"

是人君之柳有振容。

振容者,其池系揄缯於下,而画翟雉焉,名曰"振容"。

云"又有铜鱼在其间"者,上有池,下有振容,池与振容之间而有鱼,故云"在其间"。

云"大夫去振容,士去鱼"者,以《丧大记》大夫不振容,士不云"鱼跃拂池"故也。

大夫不振容者,谓不以揄绞属於池下为振容。

云"此无人君及士,亦烂脱"者,以前经云"复",尊卑俱显明也。

此直云"大夫",故云亦如前文,烂脱君与士也。

大夫附於士。

士不附於大夫,附於大夫之昆弟。

无昆弟则从其昭穆。

虽王父母在,亦然。

附读皆为祔。

大夫祔於士,不敢以己尊自殊於其祖也。

士不祔於大夫,自卑,别於尊者也。

大夫之昆弟,谓为士者也,从其昭穆中一以上,祖又祖而已。

祔者,祔於先死者。

○附,依注作祔,音同,下并同。

昭,常遥反,卷内皆同。

别,彼列反。

[疏]正义曰:自此以下,至"附於公子",广明祔祭之义,各依文解之。

○"大夫附於士"者,谓祖为士,孙为大夫。

若死,可以祔祭於祖之为士者也。

○"士不附於大夫"者,谓先祖为大夫,孙为士,不可祔祭於大夫,唯得祔於大夫之兄弟为士者。

○"无昆弟则从其昭穆"者,谓祖为大夫,无昆弟为士,则从其昭穆,谓祔於高祖为士者。

若高祖为大夫,则祔於高祖昆弟为士者。

○"虽王父母在,亦然"者,谓孙死之后,应合祔於王父。

王父见在,无可祔。

然,犹如是也,亦如是祔於高祖也。

○注"附读"至"而已"。

○正义曰:祔者,祔祭於神,当从示旁为之。

云"大夫之昆弟,谓为士者也"者,郑恐经云"祔於大夫之昆弟",恐大夫之昆弟身作大夫,士亦得祔之,故云"大夫昆弟为士"者。

若大夫昆弟全无者,其孙虽士,亦得祔之。

故前文云"大夫祔於士",是孙之尊,可以祔祖之卑也。

云"从其昭穆中一以上,祖又祖而已"者,谓父为昭,子为穆,中犹间也。

谓自祖以上,间一世各当昭穆而祖祔之。

若不得祔祖,则间去曾祖一世祔於高祖,若高祖无可祔,则间高祖之父一世祔高祖之祖,故云"祖又祖而已"。

是"中一"以上,《丧服小记》文也。

妇附於其夫之所附之妃,无妃,则亦从其昭穆之妃。

妾附於妾祖姑,无妾祖姑,则亦从其昭穆之妾。

夫所附之妃,於妇则祖姑。

[疏]正义曰:此一经论妇之所附,义与夫同。

○"无妃,则亦从其昭穆之妃"者,其孙妇祔祖姑,祖无妃,谓无祖姑,则亦从其昭穆之妃,谓亦间一以上,祔於高祖之妃。

高祖无妃,则亦祔於高祖之祖妃。

若其祖有昆弟之妃,班爵同者,则亦祔之。

男子附於王父则配,女子附於王母则不配。

配,谓并祭。

王母不配,则不祭王父也。

有事於尊者,可以及卑,有事於卑者,不敢援尊。

配与不配,祭馔如一,祝辞异,不言"以某妃配某氏"耳。

女子,谓未嫁者也。

嫁未三月而死,犹归葬於女氏之党。

○并,必政反。

援音袁。

[疏]正义曰:"男子祔於王父则配"者,谓祭王父,并祭所配王母。

○"女子祔於王母则不配"者,谓在室之女及已嫁未三月而死,祔祭於王母,则不祭所配之王父。

○注"配谓"至"之党"。

○正义曰:云"配,谓并祭王母。 不配,则不祭王父也"者,王父母相配之人,祭王父及王母是其配,祭王母不祭王父是不配。

云"配与不配,祭馔如一,祝辞异,不言‘以某妃配某氏’耳"者,按《特牲礼》不云配,《少牢礼》云"以某妃配"。

但士用特牲,大夫用少牢,其余皆同,是祭馔如一。

按《少牢》云:"以某妃配某氏。"

郑注云:"某妃,某妻也。 某氏,若言姜氏子氏也。"

此是言配也。

不言配者,若《特牲》云:"用荐岁事於皇祖某子。"

不云以某妃配。

特牲虽是常祭,容是禫月吉祭,故不举配。

云"嫁未三月而死,犹归葬於女氏之党"者,《曾子问》文也。

公子附於公子。

不敢戚君。

[疏]正义曰:"公子"者,若公子之祖为君,公子不敢祔之。

祔於祖之兄弟为公子者,不敢戚君故也。

君薨,大子号称"子",待犹君也。

谓未逾年也,虽称子,与诸侯朝会如君矣。

《春秋》鲁僖公九年夏葵丘之会,宋襄公称子,而与诸侯序。

待,或为侍。

[疏]正义曰:"君薨",谓先君薨也。

○"大子号称子"者,其本大子,君存称世子。

今君既薨,故称子,不言世子。

○"待犹君也"者,谓与诸侯并列,共待之礼,犹如正君。

○注"谓未"至"侯序"。

○正义曰:知"未逾年"者,若逾年则称君,此云"称子",故知"未逾年"也。

引《春秋》者,证未逾年称"子"及"待犹君"之义。

按僖九年三月,宋公纬说卒,夏,公会宰周云齐侯宋子以下于葵丘。

是宋襄公称子,序在齐侯之下,与寻常宋公同,是与诸侯序。

按《公羊传》云:"君存称世子,君薨称子某。 既葬称子,逾年称公。"

今宋襄公未葬君,当宋子某而称子者,郑用《左氏》之义,未葬已前则称子,既葬已后逾年则称公。

故僖九年传云:"凡在丧,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是"未葬"为在丧之称也。

若杜元凯之意,未葬以前皆称子。

若既葬虽未逾年,亦称公,若未葬虽逾年,犹称子,其义具在下《曲礼》疏,其与诸侯序列,宋襄公在丧称子,自在本班;定四年陈怀公称子,进在郑上;僖二十八年,陈共公称子,降在郑下;卫侯弟叔武称子,亦序在郑下:此皆春秋之时霸者所次,不与此记同也。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