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
君衣狐白毛之裘,则以素锦为衣覆之,使可裼也。
袒而有衣曰"裼"。
必覆之者,裘亵也。
《诗》云:"衣锦絅衣,裳锦絅裳。"
然则锦衣复有上衣明矣。
天子狐白之上衣,皮弁服与?凡裼衣,象裘色也。
○衣,於既反,下文"不衣"同。
复,扶又反。
与音余。
君之右虎裘,厥左狼裘。
卫尊者宜武猛。
士不衣狐白。
辟君也。
狐之白者少,以少为贵也。
○辟音避。
[疏]"君衣"至"狐白"。
○正义曰:君,谓天子以狐之白毛皮为裘,其上用锦衣以裼之。
○注"《诗》云"至"色也"。
○正义曰:郑引《诗》者,证锦衣之上,更有衣覆之,以无正文,故引"《诗》云"。
然则锦衣复有上衣明矣。
云"天子狐白之上衣,皮弁服与"者,亦以无正文,故言"皮弁服与"。
与,为疑辞也。
必知狐白上加皮弁服者,以狐白既白,皮弁服亦白,锦衣亦白,三者相称,皆为白也。
云"凡裼衣,象裘色也"者,狐白裘用锦衣为裼,狐青裘用玄衣为裼,羔裘用缁衣为裼,是裼衣与裘色相近也。
天子视朝服皮弁服,则天子皮弁之下有狐白锦衣也。
诸侯於天子之朝亦然,故《秦诗》曰:"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此经云"君",则天子兼诸侯也。
凡在朝,君臣同服。
然则三公在天子之朝,执璧与子、男同,则皮弁之下,狐白锦衣与子、男同也。
其天子卿大夫及诸侯卿大夫在天子之朝,亦狐白裘,以下云"士不衣狐白",则卿大夫得衣狐白也。
其裼则不用锦衣,故下注云"非诸侯则不用锦衣为裼"。
熊氏云:"当用素衣为裼。"
其天子之士,及诸侯之士,在天子之朝,既不衣狐白,熊氏云"用麛裘素裼也"。
诸侯朝天子受皮弁之裼,归来乡国,则亦锦衣狐裘以告庙,则《秦诗》云"君子至止,锦衣狐裘"是也。
告庙之后则服之,其在国视朔,则素衣麑裘。
卿大夫士亦皆然,故《论语》注云"素衣麑裘,视朔之服"是也。
其受外国聘享,亦素衣麛裘,故《聘礼》"公裼降立"。
注引《玉藻》云"麛裘青犴褎,绞衣以裼之",又引《论语》云"素衣麑裘皮弁,时或素衣"。
如郑此言,则裼衣或绞,或素不定也。
熊氏云:"臣用绞,君用素。"
皇氏云:"素衣为正,记者乱言绞耳。"
君子狐青裘豹褎,玄绡衣以裼之;君子,大夫、士也。
绡,绮属也,染之以玄,於狐青裘相宜。
狐青裘,盖玄衣之裘。
○豹,包教反。
绡音消。
麛裘青犴褎,绞衣以裼之;犴,胡犬也。
绞,苍黄之色也。
孔子曰:"素衣麛裘。"
○麛音迷。
犴音岸,胡地野犬。
绞,户交反。
羔裘豹饰,缁衣以裼之;饰,犹褎也。
孔子曰:"缁衣羔裘。"
狐裘,黄衣以裼之。
黄衣,大蜡时腊先祖之服也。
孔子曰:"黄衣狐裘。"
○蜡,仕嫁反。
腊,力合反。
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
非诸侯则不用锦衣为裼。
犬羊之裘不裼。
质略,亦庶人无文饰。
[疏]"君子"至"不裼"。
○正义曰:君子,谓大夫、士也。
以狐青为裘,豹皮为褎,用玄绡之衣,以覆裼之。
○注"君子"至"之裘"。
○正义曰:知"君子,大夫士"者,以其上文已云"君",此文云"君子",故知是"大夫、士"也。
云"盖玄衣之裘"者,皇氏云:"玄衣,谓玄端也。"
皇氏又云:"畿内诸侯朝服用缁衣,畿外用玄衣。 此狐青,又是畿外诸侯朝服之裘。"
皇氏又云:"凡六冕及爵弁无裘,先加明衣,次加中衣;冬则次加袍茧,夏则不袍茧,用葛也,次加祭服。 若朝服布衣,亦先以明衣亲身,次加中衣;冬则次加裘,裘上加裼衣,裼衣之上加朝服;夏则中衣之上不用裘而加葛,葛上加朝服。"
此皆皇氏之说。
熊氏云:"六冕皆有裘,此云‘玄’,谓六冕及爵弁也,则天子诸侯皆然。 而云‘大夫、士’者,君用纯狐青,大夫、士杂以豹褎。"
熊氏又以"内外诸侯朝服皆缁衣,以羔为裘,不用狐青也。 狐青既是冕服之裘,《周礼·司裘》谓之功裘者,以在冕服之内,人功微粗,不如黼裘、大裘之美,故故谓之功耳"。
刘氏云:"凡六冕之裘,皆黑羔裘也。 故《司服》云:‘祭昊天大裘而冕。 ’以下冕皆不云裘,是皆用羔裘也。 又《论语》注‘缁衣羔裘’,皆祭於君之服,是祭服用羔裘也。"
刘氏又以此玄衣为玄端,与皇氏同。
今删定。
三家之说,虽各有通涂,皆互有长短。
皇氏以畿内诸侯缁衣,畿外诸侯玄衣。
按《王制》直云"玄衣而养老",不辨外内之异。
又《诗·唐风》"羔裘豹袪",卿大夫之服。
《桧风》云:"羔裘逍遥。"
郑玄云:"朝燕之服也。"
《论语》云"缁衣羔裘",注云:"诸侯之朝服羔裘者,必缁衣为裼。"
唐、桧、鲁,非畿内之国,何得并云"羔裘"?若此玄衣为畿外诸侯,则郑注此何得云"君子,大夫、士也"?又祭服无裘,文无所出,皇氏之说非也。
刘氏以六冕皆用大裘,按《郑志》大裘之上有衣,则与玄冕无异,是以小祭与昊天服同。
此则刘氏之说非也。
今彼此商量,以熊氏之说逾於二家。
《论语》注云"缁衣祭於君之服"者,谓助君祭、朝服而祭也,亦卿大夫祭於君之服也。
○注"犴,胡犬也"。
○正义曰:熊氏以"犴,胡犬"谓胡地野犬,一解此胡作"狐"字,谓狐犬杂,未知孰是也。
○注"黄衣"至"狐裘"。
○正义曰:按《郊特牲》云"黄衣黄冠而祭,所以息田夫"者,文在蜡祭之下,又云"既蜡而收民息已",是蜡祭之后,为息民之祭也。
此息民谓之腊,故《月令》孟冬云"腊先祖五祀",是黄衣为腊先祖之服。
皇氏用《白虎通义》云"天子狐白,诸侯狐黄,大夫狐苍,士羔",并与经传不同,郑所不取。
裘乃各有所施,皇氏说非也。
不文饰也,不裼。
裼,主於有文饰之事。
[疏]"不文饰也,不裼"。
○正义曰:按《聘礼》:"使臣行聘之时,主於敬,不主於文,故袭裘也。"
是"不文饰"之事,不裼裘也。
至行享之时,主於文,故裼裘也。
裘之饰也,见美也。
君子於事,以见美为敬。
○见,贤遍反,注、下注及下文同。
[疏]"裘之裼也,见美也"。
○正义曰:"裘之裼"者,谓裘上加裼衣,裼衣上虽加他服,犹开露裼衣,见裼衣之美以为敬也。
吊则袭,不尽饰也。
丧非所以见美。
[疏]"吊则袭,不尽饰也"。
○正义曰:凡此吊袭,谓主人既小敛之后,若未敛之前,则裼裘也。
故《檀弓》云"子游裼裘而吊"是也。
君在则裼,尽饰也。
臣於君所。
[疏]"君在则裼,尽饰也"。
○正义曰:凡君在之时,则露此裼衣,尽其文饰之道,以敬於君也。
服之袭也,充美也。
充,犹覆也。
所敬不主於君则袭。
[疏]"服之袭也,充美也"。
○正义曰:此谓君之不在,臣所加上服揜袭裼衣。
充,犹覆也,谓覆盖裼衣之美,以君不在,敬心杀故也。
○注"所敬"至"则袭"。
○正义曰:凡敬有二体,一则父也,二则君也。
父是天性至极,以质为敬,故子於父母之所不敢袒裼。
君非血属,以文为敬。
故臣於君所则裼。
若平敌以下则亦袭,以其质略故也。
所袭虽同,其意异也。
《聘礼》行聘致君命亦袭者,彼是聘、享相对,聘质而享文,欲文质相变,故裼、袭不同也。
是故尸袭,尸尊。
[疏]"是故尸袭"。
○正义曰:尸处尊位,无敬於下,故袭也。
执玉,龟袭。
重宝瑞也。
[疏]"执玉,龟袭"。
○正义曰:凡执玉得袭,故《聘礼》"执圭璋致聘得袭"也。
若执璧琮行享,虽玉裼。
此"执玉"或容非聘享,寻常执玉则亦袭也。
龟是享礼庭实之物,执之亦裼。
若寻常所执及卜则袭,敬其神灵也。
无事则裼,弗敢充也。
谓已致龟玉也。
[疏]"无事"至"充也"。
○正义曰:谓行礼已致龟玉之后则裼,不敢充覆其美也,亦谓在君之前故裼也。
若不在君所,故无事则袭,前文云者是也。
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
球,美玉也。
文,犹饰也。
大夫、士饰竹以为笏,不敢与君并用纯物也。
○球音求。
鱼须文竹,崔云:"用文竹及鱼班也。"
《隐义》云:"以鱼须饰文竹之边。"
须音班。
见於天子与射,无说笏。
入大庙说笏,非古也。
言凡吉事无所说笏也。
大庙之中,唯君当事说笏也。
○说,本又作税,同他活反,下及注同。
小功不说笏,当事免则说之。
免,悲哀哭踊之时,不在於记事也。
小功轻,不当事,可以搢笏也。
○免音问,注同。
既搢必盥,虽有执於朝,弗有盥矣。
搢笏,辄盥,为必执事。
○为,于伪反。
凡有指画於君前,用笏;造受命於君前,则书於笏。
笏,毕用也,因饰焉。
毕,尽也。
○画,呼麦反。
造,皇七报反,旧七刀反。
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杀六分而去一。
杀,犹杼也。
天子杼上终葵首,诸侯不终葵首,大夫、士又杼其下首,广二寸半。
○去,起吕反,下注"去上"、"则去"、"去饰"同。
[疏]"笏天"至"去一"。
○正义曰:此一节明天子以下笏之所用之物,并明用笏之事,及阔狭长短。
○"大夫以鱼须文竹"者,文,饰也。
庾氏云"以鲛鱼须饰竹以成文"。
"七竹,本,象可也"者,士以竹为本质,以象牙饰其边缘,饰之可也。
言"可"者,通许之辞。
○注"球美"至"物也"。
○正义曰:按《释地》云:"西北之美者,有昆仑虚之璆、琳、琅玕\焉。"
李巡、孙炎、郭璞等并云"璆、琳,美玉"。
此之"球"字则与璆同,故云球是美玉也。
云"文,犹饰也",谓以鱼须文饰其竹。
卢云"以鱼须及文竹为笏",非郑义也。
云"大夫、士饰竹以为笏者",大夫以鱼须,士用象。
○注"言凡"至"笏也"。
○正义曰:经总云"见於天子",则诸侯事在其间,故云"言凡吉事无所说笏"。
"凡"者非一之辞。
下文云"小功不说",则大功以上皆说之,故云:惟吉事无说笏也。
云"大庙之中,唯君当事则说笏也"者,以臣见君无不执笏,明大庙之中,虽当事之时亦执笏也。
君则大庙之中,当事之时则说笏。
时臣骄泰,僣傚於君,当事之时亦说笏,故记者明之云:臣入大庙当事说笏,非古礼也。
是当时之僣,记者据时而言,故郑云"唯君当事说笏也"。
必知"当事说"者,以下文云"小功不说笏,当事免则说之",明君入大庙,当事则亦说耳。
凡臣见君皆执笏,笏所以记事,射所以兆威仪。
独云"见於天子"者,以天子尊极,恐臣下畏惧,不敢执笏,故特言"见於天子",明臣下见於君皆然。
○"既搢"至"盥矣"。
○言"既搢笏必盥"者,谓有执事於朝,须预絜净,故既搢笏於带,必盥洗其手於后。
虽有执事於朝,更不须清絜,不须盥矣。
以其初盥已毕。
○"造受"至"饰焉"。
○"造受命",谓造诣君前而受命,则书记於笏。
○"笏,毕用也"者,毕,尽也,谓事事尽用笏记之。
○"因饰焉"者,谓因其记事所须,而饰以为上下等级焉。
○"其中博三寸"者,天子、诸侯上首广二寸半,其天子椎头不杀也。
大夫士下首又广二寸半,唯笏之中央同博三寸,故云"其中博三寸"也。
"其杀六分而去一"者,天子、诸侯从中以上,稍稍渐杀,至上首六分三寸而去其一分,余有二寸半。
在大夫士又从中以下,渐渐杀至下首,亦六分而去一。
○注"杀犹"至"寸半"。
○正义曰:按《玉人》云"天子杼上。"
此云"杀",故知"杀,犹杼也"。
云"诸侯不终葵首"者,以玉人云:天子终葵首”,则诸侯不终葵首可知也。
云"大夫士又杼其下"者,以经特云"其中博三寸",明笏上下二首不博三寸。
诸侯既南面之君,同杀其上,大夫士北面之臣,宜俱杀其下也。
而素带,终辟,大夫素带,辟垂,士练带,率,下辟,居士锦带,弟子缟带,并纽约用组。
"而素带,终辟",谓诸侯也。
诸侯不朱里,合素为之,如今衣带为之,下天子也。
大夫亦如之。
率,繂也。
士以下皆襌,不合而繂积,如今作幧头为之也。
辟,读如"裨冕"之"裨"。
裨,谓以缯采饰其侧。
人君充之,大夫裨其纽及末,士裨其末而已。
居士,道艺处士也。
此自"而素带"乱脱在是耳,宜承"朱里终辟"。
○带音戴。
辟,依注为裨,婢支反,下同,徐又音卑,下"缁辟"、"终辟"皆放此。
率音律,注及下同。
并,必政反。
纽,女久反。
组音祖。
下,户嫁反。
繂音律。
幧,七绡反,又七曹反。
[疏]"而素带,终辟"。
○正义曰:自此以下至"皆从男子"明带及韡韨,及王后以下衣服等差,其文杂陈,又上下烂脱,今一依郑注以为先后:"天子素带,朱里,终辟。 而素带,终辟,大夫素带,辟垂,士练带,率,下辟,居士锦带,弟子缟带,并纽约用组,三寸,长齐于带。 绅长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 子游曰:‘参分带下,绅居二焉。 ’绅、韡、结三齐。 大夫大带四寸。 杂带,君朱绿,大夫玄华,士缁辟二寸,再缭四寸。 凡带有率,无箴功。"
此等总论带之义也,今依而解之。
○"天子素带朱里"者,以素为带,用朱为里。
终辟,辟则裨也。
终竟带身在要及垂皆裨,故云"终辟"。
○"而素带,终辟"者,谓诸侯也,以素为带,不以朱为里,亦用朱绿终裨。
○"大夫素带,辟垂"者,大夫亦用素为带,不终裨,但以玄华裨其身之两旁及屈垂者。
○"士练带,率,下辟"者,士用孰帛练为带,其带用单帛,两边繂而已。
繂,谓緶缉也。
"下裨"者,但士带至者,必反屈向上,又垂而下,大夫则总皆裨之。
士则用缁,唯裨乡下一垂者。
○"居士锦带"者,用锦为带,尚文也。
○"弟子缟带"者,用生缟为带,尚质也。
○"并纽约用组"者,并,并也。
纽,谓带之交结之处,以属其纽。
约者,谓以物穿纽、约结其带。
谓天子以下,至弟子之等,其所纽约之物,并用组为之,故云"并纽约用组"。
"三寸"者,谓纽约之组阔三寸也。
○"长齐于带"者,言约纽组余长三尺,与带垂者齐,故云"长齐於带"。
○"绅长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者,绅,谓带之垂者。
绅,重也,谓重屈而舒申。
其制:士长三尺,有司长二尺五寸。
○"子游曰:参分带下,绅居二焉",记者引子游之言,以证绅之长短。
人长八尺,大带之下,四尺五寸,分为三分,绅居二分焉,绅长三尺也。
○"绅、韡、结三齐"者,绅,谓绅带。
韡,谓蔽膝。
结,谓约纽余纽。
三者俱长三尺,故云"三齐"也。
○"大夫大带四寸",谓合素为之广四寸。
○"杂带,君朱绿,大夫玄华,士缁辟"者,杂,犹饰也,谓饰带君用朱绿,大夫用玄华,士用缁也。
○"士缁辟二寸,再缭四寸",谓用单练广二寸。
缭,绕也。
再度绕要,亦四寸也。
○"凡带有率,无箴功"者,凡带,谓有司之带。
有繂,谓其带既襌,亦以箴緶缉其侧,但繂俵之而已,无别裨饰之箴功,故云"无箴功"。
○注"而素"至"终辟"。
○正义曰:以文承"天子素带","终辟",故知"素带""谓诸侯"。
以绖不云"朱里",故云"诸侯不朱里","下天子也"。
云"率,繂也,士以下皆襌,不合而繂积"者,以"率"非缝绕之事,故读为"繂",与碑繂同也。
知"士以下皆襌"者,以经云"士练带,率",繂,是缝俵之名,以缝旁边,故知"襌"也。
云"辟,读如裨冕之裨"者,读如《曾子问》"大祝裨冕"之裨也。
云"人君充之"者,充,满也。
人君,谓天子诸侯。
饰带从首及末遍满皆饰,故云"充之"。
云"大夫裨其纽及末"者,大夫卑,但饰其带纽以下,至於末也。
云"士裨其末而已"者,士又卑,但裨其一条下垂者,故云裨末而已。
云"宜承朱里终辟"者,以下文云"天子素带,朱里,终辟",此文即云"素带终辟",次云"大夫",故知宜承"天子素带"之下文相次也。
○注"三寸"至"为衿"。
○正义曰:知"三寸,约带纽组之广"者,以带广四寸,此云"三寸,长齐於带",承上"纽约用组"之下,故知是纽广也。
云"言其屈而重也"者,解垂带名绅之意,申,重也。
云"宜承约用组"者,以此经直云"三寸,长齐于带",非发语之端,明知有所承次,故以为宜承"约用组"之下。
○注"杂犹"至"三齐"。
○正义曰:上云"裨",此云"杂",故知"杂"即上之"裨"也。
云"君裨带上以朱,下以绿"者,君,谓天子、诸侯。
崔氏、熊氏并云:"据要为正,饰带外边,上畔以朱,朱是正色,故在上也。 下畔以绿,绿是间色,故在下也。"
云"大夫裨垂,外以玄,内以华。 华,黄色也"者,熊氏云:"近人为内,远人为外。"
玄是天色,故在外。
以华对玄,故以为黄也。
黄是地色,故在内也。
云"士裨垂之下,外内皆以缁"者,士既练带,而《士冠礼》谓之"缁带",蒙裨色言之,故谓之"缁带",以裨之外内皆用缁也。
云"宜承绅、韡、结三齐"者,以下文"三寸,长齐于带",合承上"纽约用组"之后,则此"大夫大带"一经,不得厕在其间,故知宜承下"绅、韡、结三齐"之后也。
韡,君朱,大夫素,士爵韦。
此玄端服之韡也。
韡之言蔽也。
凡韡,以韦为之,必象裳色。
则天子、诸侯玄端朱裳,大夫素裳。
唯士玄裳,黄裳,杂裳也。
皮弁服皆素韡。
○韡音必。
圜,杀,直:目韡制。
○圜音圆。
天子直,四角直,无圜、杀。
公侯前后方,杀四角,使之方,变於天子也。
所杀者去上下各五寸。
大夫前方后挫角,圜其上角,变於君也。
韠以下为前,以上为后。
○挫,作卧反。
士前后正。
士贱,与君同,不嫌也。
正,直、方之间语也。
天子之士则直,诸侯之士则方。
韠下广二尺,上广一尺,长三尺,其颈五寸,肩,革带,博二寸。
颈五寸,亦谓广也。
颈中央,肩两角,皆上接革带以系之,肩与革带广同。
凡佩,系於革带。
○颈,吉井反,又吉成反。
大夫大带四寸。
杂带,君朱绿,大夫玄华,士缁辟二寸,再缭四寸。
凡带有率,无箴功。
杂犹饰也,即上之裨也。
君裨带,上以朱,下以绿终之。
大夫裨垂,外以玄,内以华。
华,黄色也。
士裨垂之下,外内皆以缁,是谓缁带。
大夫以上以素,皆广四寸。
士以练,广二寸,再缭之。
凡带,有司之带也,亦繂之如士带矣。
无箴功,则不裨之。
士虽繂带裨,亦用箴功。
凡带不裨,下士也。
此又乱脱在是,宜承"绅、韠、结三齐"。
○缭音了。
箴音针。
下士,崔如字,或户嫁反。
一命缊韨幽衡,再命赤韨幽衡,三命赤韨葱衡。
此玄冕爵弁服之韠,尊祭服异其名耳。
韨之言亦蔽也。
缊,赤黄之间色,所谓韎也。
衡,佩玉之衡也。
幽,读为"黝"。
黑谓之黝,青谓之葱。
《周礼》"公侯伯之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其士一命,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其士不命"。
○缊音温。
韨音弗。
幽,读为黝,出注,幼纠反,黑也,下同。
韎,莫拜反,又音妹。
天子素带,朱里,终辟。
谓大带也。
[疏]"韠君"至"终辟"。
○正义曰:此一经总明韠韨上下尊卑之制,唯有"大夫大带"一经厕在其间,已於"带条"说讫。
○注"此玄"至"素韠"。
○正义曰:知"此玄端服之韠也"者,按《士冠礼》玄端、玄裳、黄裳、杂裳、爵韠,谓士玄端之韠。
此云"士爵韦",故知是玄端之韠也。
云"天子、诸侯玄端朱裳"者,以韠从裳色。
君既用朱,故知裳亦朱色也。
然天子诸侯祭服,玄衣纁裳。
知此朱韠非祭服韠者,若其祭服则君与大夫士无别,同是赤色,何得云"大夫素,士爵韦"?且祭服之韠,大夫以上谓之韨,士爵弁谓之韎韐,不得称韠也。
云"大夫素裳"者,大夫玄端,以素为裳,故素韠也。
此则大夫、士朝君之服。
大夫既以素裳为朝服,又以玄端服,礼穷则同故也。
云"唯士玄裳,黄裳,杂裳也"者,《士冠礼》谓玄端之裳也。
士朝服则素裳,故郑注《士冠礼》,朝服则玄端之衣,易其裳耳。
云"皮弁服皆素韠"者,按《士冠礼》"皮弁服素韠"。
云"皆"者,君与大夫、士皮弁皆然,故云"皆"也。
○注"目韠制"。
○正义曰:经云"圜",则下文"大夫前方后挫角",则圜也。
经云"杀",则下文"公侯前后方",方则"杀"也。
经云"直",则下文云"天子直"。
是"目韠制"也。
○注"杀四"至"五寸"。
○正义曰:以经云"前后方",是"杀四角"也。
上下各去五寸,所去之处,以物补饰之使方,变於天子也。
云"所杀者去上下各五寸"者,按《杂记》云"韠会去上五寸",是上去五寸。
又云"纰以爵韦,六寸",不至下五寸,是去下五寸。
郑注《杂记》云:"会,谓上领缝也。 领之所用,盖与纰同。"
如郑此言,即上去五寸是领也。
以爵韦为领,故云"领之所用","与纰同"。
下云"所去五寸,纯以素"。
故郑注《杂记》云:"纯纰所不至者五寸。"
然则上去五寸是领也,下去五寸是纯也。
若然,唯去上畔下畔,而云"杀四角"者,盖四角之处别异之,使殊於余边也。
其会之下,纯之上,两边皆纰以爵韦,表里各三寸。
故《杂记》云:"韠长三尺,下广二尺,上广一尺,会去上五寸。 纰以爵韦六寸,不至下五寸,纯以素,紃以五采。"
韠制大略如此。
但古制难知,不可委识,或据《礼图》,天子韠制,形如要鼓也,以今参验,不附人情。
故今依附《记》文,参验情事而为此说,以俟后贤。
○注"圜其"至"为后"。
○正义曰:以经云"后挫角",谓杀上角使圜,不令方也。
○注"正,直、方之间语也"。
○正义曰:正,谓不邪也。
直而不邪谓之正,方而不邪亦谓之正,故云"正,直、方之间语"。
○注"颈五"至"革带"。
○正义曰:云"颈五寸亦谓广"者,郑恐上下长五寸,故云"亦谓广"也。
其上下及肩与革带俱二寸也。
云"凡佩,系之革带"者,以韠系於革带,恐佩系於大带,故云然。
以大带用组约,其物细小,不堪县韠佩故也。
○注"此玄"至"不命"。
○正义曰:以上经云"君朱,大夫素,士爵韦",是玄端服之韠,故云"此玄冕爵弁服之韠",言异於上也。
此据有孤之国,以卿大夫虽三命再命,皆著玄冕。
若无孤之国,则三命再命之卿大夫皆絺冕,不得唯玄冕也。
爵弁,则士所服。
云"尊祭服,异其名耳"者,他服称韠,祭服称韨,是异其名。
韨、韠皆言为蔽,取蔽鄣之义也。
知祭服称韨者,按《易·困卦·九二》"朱绂方来,利用享祀",是祭祀称韨也。
按《诗毛传》,天子纯朱,诸侯黄朱。
黄朱色浅,则亦名赤韨也。
则大夫赤韨,色又浅耳。
有虞氏以前,直用皮为之,后王渐加饰焉,故《明堂位》云:"有虞氏服韨,夏后氏山,殷火,周龙章。"
彼注云:"天子备焉,诸侯火而下,卿大夫山,士韎韐而已。"
云"缊,赤、黄之间色,所谓韎也"者,按此云"一命,缊韨",一命,谓公侯伯之士。
《士冠礼》"爵弁韎韐",此"缊韨"则当彼"韎韐",故云"所谓韎也"。
《毛诗》云:"韎韐茅蒐染。"
齐人谓"茅蒐"为"韎韐"声也。
茅蒐,则蒨草也。
以蒨染之,其色浅赤,则缊为赤、黄之间色。
若子、男大夫,但名"缊韨",不得为韎韐也,以其非士故耳。
云"黑谓之黝,青谓之葱"者,《周礼·牧人》云:"阴祀用黝牲。"
又孙炎注《尔雅》云:"黝青黑,葱则青之异色。"
三命则公之卿玄冕,侯伯之卿絺冕,皆赤韨葱衡。
王后袆衣,夫人揄狄,袆读如翚,揄读如摇,翚、摇皆翟雉名也。
刻缯而画之,著於衣以为饰,因以为名也。
后世作字异耳。
夫人,三夫人,亦侯伯之夫人也。
王者之后,夫人亦袆衣。
○袆音翚,许韦反,注及下同。
揄音摇,羊消反。
《尔雅》云:"伊洛而南,素质五色,皆备成章曰翚。 江淮而南,青质五色,皆备成章曰鹞。"
鹞音摇。
谓刻画此雉形,以为后夫人服也。
翟,直历反。
著,直略反,又竹略反。
三寸,长齐于带,绅长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
子游曰:"参分带下,绅居二焉。"
绅、韠、结三齐。
三寸,谓约带纽组之广也。
长齐于带,与绅齐也。
绅,带之垂者也,言其屈而重也。
《论语》曰:"子张书诸绅。"
有司,府史之属也。
三分带下而三尺,则带高於中也。
结,约余也。
此又乱脱在是,宜承"约用组"。
结,或为"衿"。
○绅音申,本亦作申,下同。
重,直龙反。
君命屈狄,再命袆衣,一命襢衣,士褖衣。
君,女君也。
屈,《周礼》作"阙",谓刻缯为翟,不画也。
此子、男之夫人,及其卿、大夫、士之妻命服也。
袆,当为"鞠",字之误也。
礼,天子诸侯命其臣,后夫人亦命其妻以衣服,所谓"夫尊於朝,妻荣於室"也。
子、男之卿再命,而妻鞠衣,则鞠衣、襢衣、褖衣者,诸侯之臣皆分为三等,其妻以次受此服也。
公之臣,孤为上,卿、大夫次之,士次之。
侯、伯、子、男之臣,卿为上,大夫次之,士次之。
褖,或作"税"。
○屈音阙,注同。
袆,依注音鞠,居六反,又曲六反。
襢,张战反。
褖,吐乱反,注作税,音同。
唯世妇命於奠茧,其他则皆从男子。
奠,犹献也。
凡世妇已下,蚕事毕献茧,乃命之以其服。
天子之后、夫人、九嫔,及诸侯之夫人,夫在其位,则妻得服其服矣。
自"君命屈狄"至此,亦乱脱在是,宜承"夫人揄狄"。
[疏]"王后"至"男子"。
○正义曰:此一节论王后以下命妇之服,唯有"三寸,长齐于带"一经,厕在其间。
带事前文已解讫,○"王后袆衣"者,袆,读如"翚",谓画翚於衣,六服之最尊也。
○"夫人揄狄"者,揄,读如"摇",狄,读如"翟",谓画读翟之雉於衣,谓三夫人及侯伯夫人也。
○"君命屈狄"者,君,谓女君,子男之妻也。
被后所命,故云"君命屈狄"者。
屈,阙也。
狄,亦翟也。
直刻雉形,阙其采画,故云"阙翟"也。
○"再命袆衣"者,再命,谓子男之卿。
袆,当为"鞠",谓子、男卿妻服鞠衣也。
○"一命襢衣"者,襢,展也。
子、男、大夫一命,其妻服展衣也。
○"士褖衣"者,谓子、男之士不命,其妻服褖衣。
郑注《士丧礼》,褖之言缘,黑衣裳,以赤缘之。
○"唯世妇命於奠茧"者,世妇,谓天子二十七世妇以下也。
奠,献也。
献茧,谓世妇及命妇入助蚕毕献茧也。
凡夫尊於朝,妻贵於室,皆得各服其命服。
今唯世妇及卿大夫之妻并卑,虽已被命,犹不得即服命服,必又须经入助蚕,蚕毕献茧,茧多功大,更须君亲命之著服,乃得服耳,故云"命於奠茧"。
○"其他则皆从男子"者,其他,谓后、夫人、九嫔及五等诸侯之妻也。
其夫得命,则其妻得著命服,不须奠茧之命,故云"皆从男子"。
○注"袆读"至"袆衣"。
○正义曰:按郑注《内司服》引《尔雅·释鸟》:"伊雒而南,素质五色,皆备成章曰翚。 江淮而南,青质五色,皆备成章曰摇。"
郑又云:"王后之服刻缯为之形而采画之,缀於衣以为文章。 袆衣,画翚者。 榆翟,画摇者。 阙翟,刻而不画。 从王祭先王则服袆衣,祭先公则服榆翟,祭群小祀则服阙翟。 鞠衣,黄桑服也。 色如鞠尘,服之以告桑。 展衣,以礼见王及宾客。 褖衣,御于王之服。 阙翟赤,摇翟青,褖衣玄,鞠衣黄,展衣白,褖衣黑。"
又《郑志》云:"三狄首服副,副,覆也,所以覆首为之饰。 其遗象,若今步繇矣。 鞠衣首服编编,列发为之。 其遗象,若今假紒矣。 展衣,褖衣,首服以次第发长短为之,所谓髲髢。 若燕居之时,则亦褖衣骊笄总而已。"
其六服皆以素纱为里,故《内司服》"陈六服"之下云"素纱",郑注云:"六服皆袍,制以白縳为里。"
云"夫人,三夫人,亦侯伯之夫人也"者,以经云"王后袆衣",则云"夫人榆狄",其文相次,故以夫人为三夫人。
但三夫人与三公同对王为屈,三公执璧与子男同,则三夫人亦当与子男夫人同,故郑注《司服》疑而不定,云"三夫人,其阙狄以下乎",为两解之也。
云"王者之后,夫人亦袆衣"者,以《礼记》每云"君衮冕"、"夫人副袆"。
王者之后,自行正朔,与天子同,故祭其先王,服上服也。
若祭先公则降焉。
鲁祭文王、周公,其夫人亦袆衣,故《明堂位》云"君衮冕立于阼,夫人副袆立于房中"是也。
○注云"君女"至"作税"。
○正义曰:以礼,君命其夫,后命其妇,则子男之妻不得受天子之命,故以为君谓女君。
是子男之妻,受后之命,或可。
女君,谓后也,命子男妻,故云"君命"。
云"此子、男之夫人,及其卿、大夫、士之妻命服也"者,以《典命》云:"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其士不命。"
此云"再命袆衣,一命襢衣,士褖衣",又承"阙狄"下,正与子男同,故知据"子、男夫人及卿、大夫、士之妻"也。
袆衣是王后之服,故疑当为鞠衣。
云"子、男之卿再命,而妻鞠衣,则鞠衣、襢衣、褖衣者,诸侯之臣,皆分为三等,其妻以次受此服也"者,郑为此言,欲明诸侯臣之妻,唯有三等之服。
云"公之臣,孤为上,卿、大夫次之,士次之"者,以《司服》云孤"絺冕而下",卿大夫"玄冕而下",士"皮弁而下"。
此谓上公臣为三等。
云"侯、伯、子、男之臣,卿为上,大夫次之,士次之"者,以此经"再命鞠衣,一命襢衣,士褖衣",士与大夫不同。
又《典命》"子、男之卿再命,大夫一命,士不命",尚分为三等。
侯、伯之卿三命,大夫再命,士一命,是亦三等,可知郑云然也。
○注"奠犹"至"榆狄"。
○正义曰:凡献物必先奠於地,故云"奠,犹献也"。
云"凡世妇以下,蚕事毕献茧,乃命之"者,三夫人九嫔,其位既尊,不须献茧,自然得命也。
世妇以下位卑,因献茧,乃得命,言以下则女御亦然。
经唯云"世妇",举其贵者。
凡侍於君,绅垂,足如履齐,颐霤,垂拱,视下而听上,视带以及袷,听乡任左。
绅垂,则磬折也。
齐,裳下缉也。
袷,交领也。
○齐音咨,本又作斋,注同。
颐,以支反。
霤,力救反。
袷,居业反。
乡,许亮反。
折,之列反,又市列反,篇末放此。
缉,七入反。
凡君召以三节,二节以走,一节以趋。
节,所以明信,辅君命也。
使使召臣,急则持二,缓则持一。
《周礼》曰"镇圭以征守",其余未闻也。
今汉使者拥节。
○使使,上音史,下色吏反。
镇,珍刃反,徐音珍。
守,手又反。
汉使,色吏反。
在官不俟屦,在外不俟车。
趋君命也。
必有执随授之者,官谓朝廷治事处也。
○处,昌虑反。
[疏]"凡侍"至"俟车"。
○正义曰:此一节论人臣侍君及被君召之仪。
○"凡侍於君"者,谓臣侍君法也。
凡者,臣无贵贱皆然也。
○"绅垂"者,绅,大带也。
身直则带倚,磬倚则带垂。
"足如履齐"者,齐,裳下缉也。
身折则裳前下缉委地,故行则足恒如践履裳下也。
"颐霤"者,霤,屋檐。
身俯,故头临前,垂颐如屋霤。
○"垂拱"者,拱,沓手也。
身俯则宜手沓而下垂也。
○"视下而听上"者,视高则敖,故下瞩也。
听上,谓听尊者语宜谛听,故仰头而面乡上以听之也。
○"视带以及袷"者,视尊者之处也。
袷,交领也。
视君之法,下不过带,高不过袷,故《曲礼》云"凡视上於面则敖,下於带则忧"是也。
○"听乡任左"者,此解"听上"也。
庾云:"‘听上’及‘听乡任左’,皆备君教使也。"
郑注《少仪》曰:"立者尊右,则坐者尊左也。"
侍君之时君坐,故侍者在右。
是以"听乡"皆以左为任也。
此谓臣以左耳近君,故云"任左"。
○"凡君召以三节,二节以走,一节以趋"者,节者,以玉为之,所以明信,辅於君命者,也。
君使使召臣有二节时,有一节时,故合云"三"也。
随事缓急,急则二节,臣故"走"也。
缓则一节,臣故"趋"也。
庾氏云:"君召以三节者,谓君召臣急,则以二节,缓则以一节。 急、缓不出於三耳,不谓节尽於三也。"
"在官不俟屦,在外不俟车"者,急趋君召也。
官,谓朝廷治事处也。
外,谓其室及官府也。
在官近,不须车,故言"屦"。
在外远,故云"车"。
○注"《周礼》"至"拥节"。
○正义曰:此《周礼·典瑞》文。
引之者,证君召臣之节,谓征召守国诸侯,以镇圭召之。
云"其余未闻"者,谓召诸侯之外,别召余臣未闻。
云"今汉使拥节"者,拥,持也。
汉时使人召臣,持节召之也。
士於大夫,不敢拜迎,而拜送。
礼不敌,始来拜,则士辟也。
○辟音避,下"亦辟"、"辟先"、"辟德"皆同。
士於尊者先拜,进面,答之拜则走。
士往见卿大夫,卿大夫出迎,答拜亦辟也。
[疏]"士於"至"则走"。
○正义曰:此一节明士於尊者之法。
"士於大夫,不敢拜迎"者,此谓大夫诣士,礼既不敌,故士不敢迎而先拜,大夫虽拜,士则辟之。
○"而拜送"者,按《仪礼·乡射》、《乡饮酒》、《公食》、《聘礼》,但是主人送宾者,皆主人再拜,宾不答拜。
郑注云:"不答拜者,礼有终故也。"
"士於尊者先拜"者,谓士往诣卿大夫,即先於门外拜之也。
○"进面",士先於外拜,拜竟乃进面,亲相见也。
○"答之拜则走"者,若大夫出迎而答拜於士,则士走辟之也。
士於君所言大夫,没矣,则称谥若字,名士。
与大夫言,名士,字大夫。
君所,大夫存亦名。
[疏]"士於"至"大夫"。
○正义曰:此一节论士於君及大夫之所言群臣之法。
○"士於君所言大夫"者,谓士在君前,与君言论及於大夫也。
○"没矣,则称谥若字"者,君前臣名,若彼大夫生则士呼其名;若彼大夫已死没,而士於君前言,则称彼谥;无谥则称字:不呼其名,敬贵故也。
○"名士"者,士贱,虽已死,而此生士与君言,犹呼死士名也。
○"与大夫言,名士,字大夫"者,谓士与大夫言次论及他生大夫、士之法也。
士贱,故呼之名,大夫贵,故呼之字也。
若大夫、士卒,则字士、谥大夫。
於大夫所,有公讳,无私讳。
公讳,若言语所辟先君之名。
凡祭不讳,庙中不讳,谓祝嘏之辞中,有先君之名者也。
凡祭,祭群神。
庙中上不讳下。
○嘏,古雅反。
教学、临文不讳。
为惑未知者。
○为,于伪反,下"为幼"、"为起事"同。
[疏]"於大"至"不讳"。
○正义曰:此一节论讳与不讳之法。
○"有公讳无私讳"者,谓士及大夫言,但讳君家,不自私讳父母也。
崔氏云:"谓伯叔之讳耳。 若至亲则不得言。"
庾云:"谓士与大夫言,有音字同己祖祢名字,皆不得讳,辟敬大夫,故不重敬。"
"凡祭不讳,庙中不讳"者,谓祝嘏之辞,中有先君名者也。
凡祭,祭群神也,谓社稷、山川百神也。
祝嘏辞中有先君之名,不讳之也。
"庙中上不讳下",若有事於祖,则不讳父也。
有事於父则讳祖。
○"教学临文不讳"者,教学,为师长也。
教人若讳,疑误后生也。
临文,谓简牒及读法律之事也,若讳则失於事正也。
古之君子必佩玉,比德焉。
君子,士已上。
右征、角,左宫、月,玉声所中也。
征、角在右,事也,民也,可以劳。
宫,羽在左,君也,物也,宜逸。
○征,张里反,注同。
中,丁仲反,下文同。
趋以《采齐》,路门外之乐节也。
门外谓之趍。
齐,当为"楚荠"之荠。
○趍,七须反,本又作"趣"。
齐,依注作"荠",疾私反。
《采荠》,《诗》篇名。
行以《肆夏》,登堂之乐节。
周还中规。
○反行也,宜圜。
○还音旋,本亦作"旋",下同。
圜音圆,折还中矩,曲行也,宜方。
○折,之设反。
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
揖之,谓小俛,见於前也。
扬之,谓小仰,见於后也。
锵,声貌。
○锵,七羊反。
见,贤遍反,下同。
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鸾在衡,和在式。
自,由也。
○辟,本又作"僻",匹亦反,又婢亦反,徐芳益反。
○君在不佩玉,左结佩,右设佩。
谓世子也。
出所处而君在焉,则去德佩而设事佩,辟德而示即事也。
结其左者,若於事有未能也。
结者,结其绶不使鸣也。
居则设佩,谓所处而君不在焉。
朝则结佩。
朝於君亦结左。
齐则綪结佩,而爵韠。
綪,屈也。
结又屈之,思神灵,不在事也。
爵韠者,齐服玄端。
○齐,侧皆反,注同。
綪,侧耕反。
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
丧主於哀,去饰也。
凡,谓天子以至士。
佩玉有冲牙,居中央以前后触也。
○冲,昌容反。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
故,谓丧与灾眚。
○灾音灾。
眚,色耿反。
天子佩白玉而纯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瓀玟而缊组绶。
玉有山玄、水苍者,视之文色所似也。
绶者,所以贯佩玉,相承受者也。
纯,当为"缁"。
古文"缁"字或作丝旁才。
綦,文杂色也。
缊,赤黄。
○绶音受。
纯,读为缁,侧其反。
瑜,羊朱反。
綦音其。
瓀,而兖反,徐又作萩,同。
玟,武巾反,字又作"《石攵》",同。
缊音温。
孔子佩象环五寸而綦组绶。
谦不比德,亦不事也。
象,有文理者也。
环,取可循而无穷。
[疏]"古之"至"中矩"。
○正义曰:此一节广明佩玉之事。
各随文解之。
○注"比德"至"已上"。
○正义曰:按《诗·秦风》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是玉以"比德"。
按《聘义》云:"温润而泽,仁也。 缜密以栗,知也。 廉而不刿,义也。 垂之如队,礼也。"
"孚筠旁达,信也。"
是玉以比德也。
按下文云"天子佩白玉",下至"士佩瓀玟",士是君子含士以上也。
○注"玉声"至"宜逸"。
○正义曰:"玉声所中也"者,谓所佩之玉,中此征、角、宫、羽之声。
云"事也,民也,可以劳"者,按《乐记》:"角为民,征为事。"
右厢是动作之方,而佩征、角。
事则须作而成,民则供上役使,故可劳而在右也。
云"君也,物也,宜逸"者,按《乐记》云:"宫为君,羽为物。"
今宫、羽在左,是无事之方。
君宜静而无为,物宜积聚,故在於左,所以"逸"也。
○注"路门"至"之荠"。
○正义曰:路寝门外至应门谓之"趋",於此趋时,歌《采齐》为节。
云"齐,当为‘楚荠’之荠"者,按《诗·小雅》有《楚茨》之篇,此作"齐"字,故读为《楚茨》之"茨",音同耳,其义则异。
○注"登堂之乐节"。
○正义曰:路寝门内至堂,谓之"行",於行之时则歌《肆夏》之乐。
按《尔雅·释宫》云:"室中谓之时,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
此对文耳。
若总而言之,门内谓之行,门外谓之趋。
郑注《乐师》云:"行,谓於大寝之中。 趋,谓於朝廷。"
然则王出,既服至堂而《肆夏》作,出路门而《采荠》作。
其反,入至於应门、路门亦如之。
此谓步迎宾客。
王如有车出之事,登车於大寝西阶之前,反降於阼阶之前,《尚书传》曰"天子将出,撞黄钟之钟,右五钟皆应,入则撞蕤宾之钟,左五钟皆应"是也。
○注"反行也,宜圜"。
○正义曰:反行谓到行,反而行,假令从北向南,或从南向北。
○注"曲行也,宜方"。
○正义曰:曲行,谓屈曲而行,假令从北向南行,曲折而东向西向也。
○"进则"至"鸣也"。
○揖,俯也。
若行前进,则身恒小俯俛也。
○"退则扬之"者,扬,仰也。
却退迁行则身微仰也。
○"然后玉锵鸣也"者,若进俯退仰,则然后佩离身而直行摇动,佩自击,所以玉声得锵锵而鸣也。
○注"揖之"至"后也"。
○正义曰:"见於前"者,谓佩乡前垂而见之。
"见於后"者,谓佩乡后垂而见也。
○"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谓君子恒闻鸾和佩玉之正声。
自,由也。
是以非类邪辟之心,无由入於身也。
○注"鸾在衡,和在式"。
○正义曰:"鸾在衡,和在式",《韩诗外传》文也。
若郑康成之意,此谓平常所乘之车也。
若田猎之车,则鸾在马镳也。
故注《秦诗》云:"置鸾於镳,异於乘车。"
郑於《秦诗》既巳明言,故於《毛诗传》云"在轼曰和,在镳曰鸾",郑不复易毛也。
又於《商颂》笺云"鸾在镳",同毛氏之说,亦不复具言,以《秦诗》笺已明言故也。
○"君在"至"设佩"。
○谓世子出所处而与君同在一处,则不敢佩玉。
玉以表德,去之示己无德也。
○"左结佩"者,佩亦玉佩。
既不佩玉,而结左佩也。
郑云"结者,结其绶不使鸣也"。
贺云:"事佩绶且不鸣,今云‘结绶使不鸣’,则犹在佩玉也。"
○"右设佩"者,结左边玉佩而设右边事佩。
事佩,是木燧大觿之属。
○注"谓世"至"鸣也"。
○正义曰:知"谓世子也"者,以臣之对君,则恒佩玉,故下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前文云:"然后玉锵鸣也。"
是臣之去朝君,备仪尽饰,当佩玉。
今云"君在不佩玉",故知非臣,下云"世子佩瑜玉",是以知世子也。
云"出所处而君在焉"者,以下文"朝则结佩",谓朝时,明此君在,非朝处也。
云"去德佩"者,谓结玉佩不使鸣,非谓全去也。
云"而设事佩"者,大觿木燧之属也。
云"辟德而示即事也"者,以辟德不敢当,故"去德佩"而示有劳役之事,以奉於上,故设事佩也。
自朝则结佩,朝结佩及设佩,亦皆谓世子。
○"齐则綪结佩",此谓总包凡应佩玉之人,非唯世子綪结佩。
綪,屈也。
谓结其绶,而又屈上之也。
○"而爵韠"者,谓士玄端,齐故爵韦为韠也。
而熊氏、皇氏并谓诸侯以下皆以玄端,齐而以爵韦为韠,同士礼,以其齐,故不用朱韠素韠也。
义或然也。
○"佩玉有冲牙",凡佩玉必上系於冲,下垂三道,穿以蠙珠,下端前后以县於璜,中央下端县以冲牙,动则冲牙前后触璜而为声。
所触之玉,其形似牙,故曰"冲牙"。
皇氏谓冲居中央,牙是外畔两边之璜,以冲、牙为二物。
若如皇氏说,郑何得云牙"居中央以为前后触也"。
○注"玉有"至"赤黄"。
○正义曰:"玉有山玄、水苍者,视之文色所似也"者,玉色似山之玄而杂有文,似水之苍而杂有文,故云"文色所似"。
但尊者玉色纯,公侯以下,玉色渐杂,而世子及士唯论玉质,不明玉色,则玉色不定也。
瑜是玉之美者,故世子佩之。
承上天子、诸侯,则世子,天子、诸侯之子也。
然诸侯之世子虽佩瑜玉,亦应降杀天子世子也。
瓀玟,石次玉者,贱,故士佩之。
云"纯,当为缁"者,以经云玄组、朱组皆是色,则纯亦是色也,故读"纯"为"缁"。
郑读纯为缁,其例有异。
若经文丝帛义分明而色不见者,即读纯为缁。
《媒氏》云"纯帛不过伍两",以有"帛"字,故"纯"为"缁"。
《祭统》云"后夫人蚕事以供纯服",以其供蚕丝义分明,故读"纯"为"缁"。
《论语》云:"麻冕,礼也,今也纯,俭。"
称古用麻,今用纯,则丝可知也。
以色不见,故读"纯"为"缁"。
若色见而丝不见,则不破纯字,以义为丝,《昏礼》"女次纯衣",注云"纯衣,丝衣",如此之类是也。
云"綦,文杂色也"者,《顾命》"四人綦弁",云"綦,青黑色"。
《郑风》"缟衣綦巾",注云"綦,苍艾色",是綦为杂色。
又《说文》云:"綦,苍艾色。"
是杂色也。
○"孔子佩象环五寸而綦组绶"。
○孔子以象牙为环,广五寸,以綦组为绶也。
所以然者,失鲁司寇,故谦不复佩德佩及事佩,示己无德、事也。
"佩象环"者,象牙有文理,言己有文章也。
而为环者,示己文教所循环无穷也。
五寸,法五行也。
言文教成人,如五行成物也。
童子之节也,缁布衣,锦缘,锦绅并纽,锦束发,皆朱锦也。
童子,未冠之称也。
《冠礼》曰"将冠者采衣紒"也。
○并纽,必正反,下女丑反。
冠,古乱反,下并同。
称,尺证反。
紒音计。
肆束及带,勤者有事则收之,走则拥之。
肆,读为"肄"。
肆,余也。
余束,约纽之余组也。
勤,谓执劳辱之事也。
此亦乱脱在是,宜承"无箴功"。
○肆音肄,以四反。
童子不裘不帛,不屦絇,无緦服,听事不麻。
无事则立主人之北,南面。
见先生,从人而入。
皆为幼少,不备礼也。
虽不服緦,犹免,深衣无麻,往给事也。
裘、帛温,伤壮气也。
絇,屦头饰也。
○絇,其俱反。
见,贤遍反。
少,诗照反,下"少仪"同。
免音问。
[疏]"童子"至"而入"。
○正义曰:此一节论童子之仪,唯有"肆束及带"一经,郑云"烂脱"厕在其间,宜承上"无箴功"之下。
今先释之,后论"童子"之事。
○"肆束及带"者,"肆,余也"。
谓约束带之余组及带之垂者。
若身充勤劳之事,当有事之时,则收敛之,为其事之切迫,身须趍走,则拥抱之。
收,谓敛持在手。
拥,谓抱之於怀也。
○"童子之节也"者,谓童稚之子未成人之礼节。
○"缁布衣"者,谓用缁布为衣,尚质故也。
○"锦缘,锦绅并纽"者,谓用锦为缁布衣之缘,又用锦为绅带,并絇带之纽,皆用锦也。
○"锦束发"者,以锦为总而束发也。
○"皆朱锦也"者,言童子所用之锦,皆用朱色之锦。
童子尚华,示将成人有文德,故皆用锦,示一文一质之义也。
○"童子不裘不帛"者,为大温,伤壮气也。
○"不屦絇"者,絇,屦之饰也。
未成人不尽饰为节也。
○"无緦服"者,童子唯当室,与族人为礼,有恩相接之义,故遂服本服之緦耳。
若不当室,则情不能至緦,故不服也。
○"听事不麻"者,郑注云:"虽不服緦,犹免,深衣无麻,往给事也。"
然郑意是言童子虽不緦,犹著免,深衣无绖,以往给事緦丧使役也。
王云听事不麻也,庾谓此云"无麻",谓不当室也。
按《问丧》及郑注之意,皆以童子不当室,则无免。
而此注云"犹免"者,崔氏、熊氏并云:"不当室而免者,谓未成服而来也。 《问丧》云‘不当室不免’者,谓据成服之后也。"
○"无事则立主人之北,南面"者,主人,丧主也。
此童子来听使,若有事则使之。
若无事时在旁,谓在主人之北,南面而立。
○"见先生从人而入"者,先生,师也。
童子不能独为礼,若往见师,则随成人而入也。
○注"虽不服緦,犹免,深衣"。
○正义曰:知"犹免,深衣"者,以经但云"无緦服",是但不著緦服耳,犹同初著深衣也。
知"免"者,以《问丧》云:免者,不冠者之服。
故知未成服童子,虽不当室,犹著免也。
侍食於先生、异爵者,后祭先饭。
谦也。
○饭,扶晚反。
客祭,主人辞曰:"不足祭也。"
祭者,盛主人之馔也。
客飧,主人辞以"疏"。
飧者,美主人之食也。
"疏"之言粗也。
○飧音孙,注及下同。
主人自置其酱,则客自彻之。
敬主人也。
彻,奠千序端。
一室之人,非宾客,一人彻。
同事合居者也。
宾客则各彻其馔也。
壹食之人,一人彻。
壹,犹聚也,为赴事聚食也。
凡燕食,妇人不彻。
妇人质,不备礼。
[疏]"侍食"至"不彻"。
○正义曰:此一节论侍食及彻馔之节。
"侍食於先生"及"异爵"者,此谓凡成人礼,异爵,谓尊於己也。
○"后祭先饭"者,此馔不为己,故"后祭"而"先饭"者,示为尊者尝食也。
○"客祭"者,盛主人之馔具,故祭之。
"主人辞曰不足祭也"者,凡主人於客,悉皆然也。
祭,是盛主人之馔也。
故主人致辞云:疏食不足备礼也。
○"客飧"者,若食竟作三饭飧也。
"主人辞以疏"者,疏,粗也。
飧,是巳食饱。
饱,犹食美。
故主人见客飧而致辞云,粗食伤客,不足致饱,若欲使更食然也。
○"主人自置其酱,则客自彻之"者,主人敬客,则自置其酱,则客宜报敬,故"自彻之"。
《曲礼》曰"主人亲馈"是也。
"一室之人,非宾客,一人彻"者,谓同事而合居一室,若宾客则各彻其馔,今合居既无的宾主,故必少者一人彻馔也。
○"壹食之人,一人彻"者,壹,犹聚也。
谓暂为赴事,壹聚共食。
共食竟则亦不人人彻,亦推一人彻也。
○"凡燕食,妇人不彻"者,妇人质,不备礼也。
缘男子有彻义,故明妇人礼也。
食枣、桃、李,弗致于核。
恭也。
○核,行隔反。
瓜祭上环,食中,弃所操。
上环,头忖也。
○操,七刀反。
忖,本又作刌,寸本反,徐子本反。
凡食果实者,后君子,阴阳所成,非人事也。
○后,胡豆反。
火孰者,先君子。
备火齐不得也。
○先,悉荐反。
齐,才细反。
有庆,非君赐不贺。
唯君赐为荣也。
有忧者。
此下绝亡,非其句也。
勤者有事则收之,走则拥之。
此补脱重。
○脱音夺。
重,直用反,又直龙反。
[疏]"食枣"至"拥之"。
○正义曰:此一节明食果实及"非君赐不贺"之事,谓其怀核不置於地也。
○"瓜祭上环"者,食瓜亦祭先也。
环者,横断形如环也。
断,则有上下环也。
上环是疐间,下环是脱华处也。
祭时取上环祭之也。
○"食中"者,用上环将祭而食中也。
○"弃所操"者,操谓手所持者,弃之不食。
忖切,谓切瓜头切去疐。
此庶人法也。
○"凡食果实者,后君子"者,果实是阴阳所成,非关人事,故不得先尝也。
○"火孰者,先君子"者,人孰和调,是人之所为,恐和齐不备,故先於君子而尝之。
○"有庆,非君赐不贺"者,有庆,谓或宗族、亲戚燕饮聚会,虽吉不相贺,不足为荣故也。
唯受君之赐为荣,故相拜贺,故云"非君赐不贺"也。
孔子食於季氏,不辞,不食肉而飧。
以其待己及馔非礼也。
[疏]"孔子"至"而飧"。
○正义曰:凡客将食兴辞,而孔子"不辞"者,必是季氏进食不合礼也。
○"不食肉而飧"者,凡礼食,先食胾,次食殽,乃至肩。
至肩则饱,乃飧。
孔子在季氏家食,不食肉而仍为飧者,是季氏馔失礼故也。
君赐车马,乘以拜。
赐衣服,服以拜。
敬君惠也。
赐,君未有命,弗敢即乘、服也。
谓卿大夫受赐於天子者,归必致於其君,君有命乃服之。
君赐,稽首,据掌,致诸地。
致首於地。
据掌,以左手覆按右手也。
○覆,芳服反。
酒肉之赐弗再拜。
轻也。
受重赐者,拜受,又拜於其室也。
凡赐,君子与小人不同日。
慎於尊卑。
○慎,一本作顺。
[疏]"君赐"至"同日"。
○正义曰:此一节论受君赐之法。
○"君赐车马,乘以拜。 赐衣服,服以拜"者,谓受君赐,赐至则拜。
至明日更乘、服所赐,往至君所又拜,敬重君恩故也。
○"赐,若未有命,弗敢即乘、服也"者,此使臣虽受赐於王,不敢即乘、服,当归国献其君,君命与之,则臣乃乘、服耳。
若君未有命,即不敢乘、服也。
○"君赐"者,明受君赐拜谢之法也。
○"稽首"者,头至地也。
"据掌"者,据,按也,谓却右手而覆左手,按於右手之上也。
"致诸地"者,致,至也。
谓头及手俱至地,左手按於右手之上至地也。
○"酒肉之赐,弗再拜"者,亦谓君赐也。
再,犹重也。
酒肉轻,但初赐至时则拜,至明日不重往拜也。
○"凡赐,君子与小人不同日"者,"凡",於君子、小人也。
"不同日"者,慎尊卑之杂也。
凡献於君,大夫使宰,士亲,皆再拜稽首送之。
敬也。
膳於君,有荤、桃、茢,於大夫去茢,於士去荤,皆造於膳宰。
膳,美食也。
荤、桃、茢,辟凶邪也。
大夫用荤、桃,士桃而巳。
荤,姜及辛菜也。
茢,菼帚也。
"造於膳宰",既致命而授之。
荤,或作"焄"。
○荤,许云反,注"焄"同。
茢音列,又音例。
去,起吕反,下同。
造,七报反,注同。
辟,必亦反。
邪,似嗟反。
菼,吐敢反,郭璞云:"乌蓲也,取其苗为帚。"
帚,本或作箒,之手反。
大夫不亲拜,为君之答己也。
不敢变动至尊。
○为,于伪反,下注"为其"同。
[疏]"凡献"至"己也"。
○正义曰:此一节论臣献君之物,及致膳於尊者之义。
○"凡献於君"者,"凡",於大夫、士也。
谓大夫、士有食,献君法也。
○"大夫使宰"者,大夫尊,恐君拜已之献,故不自往,而使已膳宰往献也。
○"士亲"者,以士贱,不嫌君拜,故身自亲送也。
○"皆再拜稽首送之"者,虽大夫使人,初於家亦自拜送。
而宰将命,及士自送,至於君门付小臣之时,宰及士皆再拜而送之也。
○"膳於君有荤桃茢"者,美食曰膳。
谓天子、诸侯之臣,献孰食於君法也。
恐邪气干犯,故用辟凶邪之物覆之。
荤,谓姜之属也。
桃,桃枝也。
茢,菼帚也。
○"於大夫去茢"者,谓大夫之臣,以食献大夫,降於正君,除去茢,余有荤与桃也。
○"於士去荤"者,谓士之臣吏,以食献士也,又去荤,唯余桃耳。
○"皆造於膳宰"者,皆,皆於君大夫士也。
造,至也。
膳宰,主饮食官也。
献孰食者,操酱齐以致命,致命竟而以所献之食,悉付主人之食官也。
○"大夫不亲拜,为君之答已也"者,解大夫所以不自献义也。
自献,则屈动君拜答已也,故不亲也。
大夫拜赐而退,士待诺而退,又拜,弗答拜。
小臣受大夫之拜,复以入告,大夫拜,便辟也。
○复,扶又反,下"不复"同。
辟音避,下"辟尊者"同。
大夫亲赐士,士拜受,又拜於其室。
衣服弗服以拜。
异於君惠也。
拜受,又就拜於其家,是所谓"再拜"也。
敌者不在,拜於其室。
谓来赐时不见也,见则不复往也。
○敌,本又作適,音狄。
凡於尊者有献,而弗敢以闻。
此谓献辞也。
《少仪》曰:"君将適他,臣若致金玉货贝於君,则曰:‘致马资於有司。 ’"是其类也。
士於大夫不承贺。
下大夫於上大夫承贺。
承,受也。
士有庆事,不听大夫亲来贺已,不敢变动尊也。
○听,天丁反。
亲在,行礼於人称父。
人或赐之,则称父拜之。
事统於尊。
[疏]"大夫"至"拜之"。
○正义曰:此一节明尊卑受赐拜谢之礼。
各随文解之。
○"大夫拜赐而退"者,大夫往拜,至於门外,告君之小臣,小臣受其辞,入以白君,小臣亦入,大夫乃拜之。
拜竟则退,不待白报,恐君召进答已故也。
"士待诺而退"者,君不拜士,士故於外拜,拜竟,又待小臣传君之报诺,出以退。
○"又拜"者,小臣传君诺出,则士又拜君之诺报也。
○"弗答拜"者,谓君不答士拜也。
○"大夫亲赐士,士拜受,又拜於其室"者,初亦即拜受,又往彼家拜也。
○"衣服弗服以拜"者,得君赐服,服以拜,大夫轻,故不服其所赐而往拜之也。
○注"拜受"至"拜也"。
○正义曰:"所谓再拜也"者,前云"酒肉之赐弗再拜",此非酒肉赐,故"再拜也"。
○"敌者不在,拜於其室"。
○其室,献者之家也。
敌者相献,若当时主人在,则主人拜受,不复往彼家拜也。
若献时主人不在,所留物置家,主人还,必往彼家拜谢献也。
若朋友,则《论语》云:"朋友之馈,非祭肉不拜也。"
○"凡於尊者有献,而弗敢以闻"者,凡,谓贱者也,谓臣有献於君,士有献於大夫也。
"不敢以闻"者,谓有物以献尊者,其辞不敢云"献闻於尊者",但当云"致马资於有司",及"赠从者"之属也。
○注"此谓"至"类也"。
○正义曰:引《少仪》者,证"不敢闻"也。
他,他国也。
君或朝天子,或往朝诸侯,若臣有金玉货贝物献君,当但云"致马资於有司",不敢言献君也。
言君尊恒足,应无所乏故也。
○"士於大夫不承贺"者,承,受也。
"不受贺"者,谓士有庆事,不听大夫亲来贺已,不敢变动尊者故也。
○"下大夫於上大夫承贺"者,尊相近,故受也。
礼不盛,服不充。
礼盛者服充,大事不崇曲敬。
故大裘不裼,乘路车不式。
谓祭天也。
《周礼》,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乘玉路。
或曰"乘兵车不式"。
[疏]"礼不"至"不式"。
○正义曰:此一节明礼盛者不崇小敬。
○"礼不盛,服不充"者,充,犹袭也。
服袭是充美於内,唯盛礼乃然也。
故聘及执玉龟皆袭,是为盛礼故也。
"故大裘不裼"者,证礼盛服充时也。
郊礼盛,服大裘,则无别衣裼之,是不见美也。
○"乘路车不式"者,路车,谓玉路,郊天车也。
不式,谓乘车从门闾过不式,亦是礼盛不为曲敬之例也。
父命呼,唯而不诺,手执业则投之,食在口则吐之,走而不趋。
至敬。
○唯,于癸反,徐以水反。
亲老,出不易方,复不过时不可以忧父母也。
易方,为其不信已所处也。
复,反也。
亲瘠,色容不盛,此孝子之疏节也。
言非至孝也。
瘠,病也。
王季有疾,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
○瘠,才细反。
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
母没而杯圈不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
孝子见亲之器物,哀恻不忍用也。
圈,屈木所为,谓卮、匜之属。
○圈,起权反,注同。
卮音支。
匜,以支反。
[疏]"父命"至"焉尔"。
○正义曰:此一节明子事亲之礼。
○"父命呼"者,父召子也。
命,谓遣人呼,非谓自唤也,亦云为父命所呼也。
○"唯而不诺"者,应之以"唯",而不称"诺","唯"恭於"诺"也。
"手执业则投之,食在口则吐之"者,急趍父命,故投业、吐食也。
○"走而不趍"者,趍,疾趍也。
但急走往而不暇疾趍也。
○"亲老,出不易方"者,方,常也。
若启往甲,则不得往乙也。
若觅不见,则老人易忧愁也。
○"复不过时"者,复,还也。
假旦启云日中还,不得过中。
谓若屡易方,亲忽须见之,则不复信己得往常处也。
此云老者。
若亲未老,子出,或苟有碍,则亦许易方、过期也。
而《论语》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亦当谓老者耳。
○"亲瘠"者,瘠,病也。
谓父母病也。
○"色容不盛"者,谓亲之病,孝子当忧愁危惧,行不能正履也。
今亲病唯色容不充盛而已,不能憔悴忧愁危惧,此乃是孝子疏简之节,言孝心不笃也。
○"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者,此孝子之情,父没之后,而不忍读父之书,谓其书有父平生所持手之润泽存在焉,故不忍读也。
○"母没而杯圈不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者,言孝子母没之后,母之杯圈,不忍用之饮焉,谓母平生口饮润泽之气存在焉,故不忍用之,经云"不能"者,谓不能忍为此事。
书是男子之所有,故父言"书"。
杯圈是妇人所用,故母言"杯圈"也。
君入门,介拂闑,大夫中枨与闑之间,士介拂枨。
此谓两君相见也。
枨,门楔也。
君入必中门,上介夹闑,大夫介、士介雁行於后,示不相沿也。
君若迎聘客,摈者亦然。
○介音界,下及注同。
闑,鱼列反,门橛也。
枨,直衡反,门楔也,谓两旁木。
楔,徐古八,反皇先结反。
行,户刚反。
沿,悦宣反。
○宾入不中门,不履阈,辟尊者所从也。
此谓聘客也。
阈,门限。
○阈音域,又况域反。
公事白闑西,聘、享也。
私事自闑东。
觌、面也。
[疏]"君入"至"闑东"。
○正义曰:此一节论两君朝聘,卿大夫入门之仪。
各依文解之。
○"君入门"者,此一经明朝法也。
入门,谓入大门也。
君必中门。
○"介拂闑"者,介,谓上介稍近君,故"拂闑"。
○"大夫中枨与闑之间"者,大夫之介征远於闑,故当"枨与闑之间"。
○"士介拂枨"者,士介卑,去闑远,故"拂枨"。
闑,谓门之中央所竖短木也。
枨,谓门之两旁长木,所谓门楔也。
介者,副也。
○注"此谓"至"亦然"。
○正义曰:以经云"君入门",故知"两君相见"也。
云"雁行於后,示不相沿也"者,雁行,参差节级。
崔氏、皇氏并云:"君‘必中门’者,谓当枨闑之中,主君在闑东,宾在闑西。 主君上摈在君之后,稍近西而拂闑;宾之上介在宾之后,稍近东而拂闑;大夫摈、介各当君后,在枨闑之中央。"
义或当然,今依用之。
○"宾入不中门,不履阈"者,前经明朝,此经明聘。
"宾入"者,宾谓聘宾也。
"不中门",谓不当闑西枨闑之中央也,而稍东近闑也。
○"不履阈"者,阈,门限。
足不履践门限之上。
以言"宾入不中门",故注云"谓聘客也"。
○"公事自闑西"者,谓行聘享之礼。
聘享是奉君命而行,故谓之"公事"。
"自闑西",用宾礼也。
○"私事自闑东"者,谓私觌私面,非行君命,故谓之"私事"。
"自闑东"者,从臣礼,示将为主君之臣也。
君与尸行接武,尊者尚徐。
蹈半迹。
○蹈,呼报反。
大夫继武,迹相及也。
士中武。
迹间容迹徐趋皆用是,君大夫、士之徐行也,皆如"与尸行"之节也。
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毋移。
疾趋,谓直行也,疏数自若。
发,谓起屦也。
移之言靡匜也。
毋移,欲其直且正。
欲,或为"数"。
○毋移,上音无,下如字。
数,色角反,下同。
迆,羊尔反。
圈豚行,不举足,齐如流。
圈,转也。
豚之言若有所循。
不举足,曳踵则反之齐如水之流矣。
孔子执圭则然,此徐趋也。
○圈,举远反,又去阮反,注同。
腞,本又作豚,同大本反,徐徒困反,注同。
齐如音咨,本又作斋,同。
踵,章勇反。
席上亦然。
尊处亦尚徐也。
○处,尺虑反。
端行,颐霤如矢。
弁行,剡剡起屦。
此疾趋也。
端,直也。
颐或为"{雨追}"也。
○颐霤,上音夷,下力救反。
弁,皮彦反,急也。
剡,以渐反,《字林》因冉反。
{雨追}音夷,徐音追。
执龟、玉,举前曳踵,蹜蹜如也。
著徐趋之事。
○宿宿,色六反,本或作"蹜",同。
[疏]"君与"至"如也"。
○正义曰:此一节明行步徐趋、疾趋之仪。
○"君与尸行接武"者,明贵贱与尸,行步广狭不同也。
君,天子、诸侯也。
武,迹也。
接武者,二足相蹑每蹈於半,未得各自成迹,故云"接武"也。
尊者舒迟,故君及尸并步迟狭。
○"大夫继武"者,谓大夫与其尸行时。
继武者,谓两足迹相接继也。
大夫渐卑,故与尸行步稍广速也。
○"士中武"者,谓士与其尸行也。
中,犹间也。
每徙足,间容一足地,乃蹑之也。
士极卑,故及尸行步极广也。
"徐趋皆用是"者,徐趋皆迟行也。
皆,皆於君、大夫、士也。
是,此也。
言皆用此与尸行步之节。
○"疾趋则欲发"者,疾趋,谓他事行礼,须直身速行时也。
发,起也。
既无所执持,而映兖头恒起,无复继接之异,其迹或疏或数,自若寻常,故注云"疏数自若",贵贱同然也。
○"而手足毋移"者,移,谓靡匜摇动也。
虽屦恒欲起,而手足犹宜直正,不得邪低靡匜摇动也。
○"圈豚行"者,此释言徐趋之形也。
圈,转也。
豚,循也。
言徐趋法曳转足循地而行也。
○"不举足"者,谓足不离地。
○"齐如流"者,齐,裳下缉也。
足既不举,身又俯折,则裳下委地,曳足如水流状也。
。
○"席上亦然"者,然,如是也。
言在席上未坐,其行之时亦如是"圈豚行"、"齐如流"也。
○"端行,颐霤如矢"者,此一经覆上"疾趋"之节也。
端行,谓直身而行也。
"颐霤"者,行既疾,身乃小折,而头直俯临前,颐如屋霤之垂也。
○"如矢"者,矢,箭也。
身趋前进,不邪如箭也。
○"弁行"者,弁,急也。
既是疾趋,宜急行也。
○"剡剡起屦"者,剡剡,身起貌也。
急行欲速,而身屦恒起也。
○"执龟玉,举前曳踵,蹜蹜如也"者,此一经论"徐趋"之事。
言执龟、玉之时,有此徐趋也。
○"举前曳踵"者,踵,谓足后跟也。
谓将行之时,初举足前,后曳足跟,行不离地,"蹜蹜如也"。
言举足狭数,"蹜蹜如也"。
凡行,容愓愓,愓愓,直疾貌也。
凡行,谓道路也。
○愓音伤,又音阳,直而疾也。
○庙中,齐齐,恭悫貌也。
○齐,才兮反,贺在启反。
朝廷,济济、翔翔。
庄敬貌也。
○济,徐子礼反,有威仪也。
翔,本又作洋,音详。
[疏]"凡行,容愓愓,庙中齐齐,朝廷济济翔翔"。
○正义曰:此一节明道路、庙中、朝廷行步之法。
○"凡行,容愓愓"者,愓愓,直而疾貌也。
道路虽速疾,又不忘於直,故其容直而疾也。
○"庙中,齐齐"者,齐齐,自收持严正之貌也。
以对神不敢舒散,故貌恭悫齐齐然。
○"朝廷,济济、翔翔"者,济济,有威仪矜庄也;翔翔,行而张拱也,并朝廷所须也。
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遬。
谦悫貌也。
遬,犹蹙蹙也。
○齐遬,一音咨,又则皆反,下文音速。
犹蹙蹙,子六反。
足容重,举欲迟也。
○手容恭,高且正也。
目容端,不睇视也。
○睇,大计反。
口容止,不妄动也。
声容静,不哕咳也。
○哕,於厥反。
咳,苦大反。
头容直,不倾顾也。
气容肃,似不息也。
立容德,如有予也。
○德如字,得也,徐音置。
色容庄,勃如战色。
坐如尸。
尸居神位,敬慎也。
○燕居告温温。
告,谓教使也。
《诗》云:"温温恭人。"
[疏]"君子"至"温温"。
○正义曰:此一节明君子动止之仪,手足口目之节也。
○"君子之容舒迟"者,舒迟,闲雅也。
○"见所尊者齐遬"者,君子虽寻常舒迟,若见所尊之人,则"齐遬"。
齐,谓齐齐也。
遬,谓蹙蹙。
言自敛持迫促,不敢自宽奢,故注云"谦悫貌也"。
是"齐悫"为谦敬之貌。
皇氏云:"齐,谓裳不缉。 遬,谓蹙敛。 见所尊之人,自俯下身,裳下蹙敛。"
则齐蹙是裳之体,注何得云"谦悫貌也"?皇氏说非也。
"目容端"者,目宜端正,不邪睇而视之。
○"立容德"者,德,得也。
立则磬折如人授物与己,己受得之形也。
贺云:"德,有所施与之名也。"
立时身形小俯向前,如授物与人时也,故注云"如有予也"。
会前两注也。
○"色容庄"者,欲常矜庄,"勃如战色",不乍变动也。
○"燕居告温温"者,燕居,谓私燕所居也。
色尚和善,教人使人之时,唯须温温,不欲严栗。
○注"《诗》云温温恭人"。
○正义曰:此《诗·小雅·小宛》之篇,刺幽王之诗。
凡祭,容貌颜色如见所祭者。
如睹其人在此。
○如睹,丁古反。
[疏]"凡祭"至"祭者"。
○正义曰:此一节明祭之时也。
凡祭,谓诸祭也。
"容貌颜色如见所祭"者,容貌恭敬,颜色温和,如似见所祭之人,谓"祭如在也"。
丧容累累,羸惫貌也。
○累,良追反。
羸,力皮反。
惫,皮拜反。
○色容颠颠,忧思貌也。
○颠字又作《真真》,音田,又丁年反。
思,息嗣反。
○视容瞿瞿、梅梅,不审貌也。
○视容,又作"目容"。
瞿,纪具反,又纪力反。
言容茧茧。
声气微也。
○茧,古典反。
[疏]"丧容"至"茧茧"。
○正义曰:此一节论居丧容貌、言语、瞻视之仪。
○"丧容累累"者,谓容貌瘦瘠累累然。
○"色容颠颠"者,颜色忧思,颠颠然不舒畅也。
○"视容瞿瞿、梅梅"者,瞿瞿,惊遽之貌。
梅梅,犹微微,谓微昧也。
孝子在丧,所视不审,故"瞿瞿、梅梅"然。
○"言容茧茧"者,茧茧犹绵绵,声气微细茧茧然。
戎容暨暨,果毅貌也。
○暨,其记反。
言容詻詻,教令严也。
○詻,五格反。
色容厉肃,仪形貌也。
视容清明。
察於事也。
○视,如字,徐市志反。
立容辨卑,毋讇。
辨,读为贬。
自贬卑,谓磬折也。
讇,为倾身以有下也。
○辨,读为贬,彼检反,《字林》贬音方犯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