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陆曰:"郑云:‘以其记男女居室事父母舅姑之法。 ’"
[疏]正义曰:按郑《目录》云:"名曰《内则》者,以其记男女居室事父母舅姑之法,此於《别录》属《子法》。 以闺门之内,轨仪可则,故曰《内则》。 后王命冢宰,降德于众兆民。 后,君也。 德,犹教也。 万亿曰兆,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周礼》:冢宰掌饮食,司徒掌十二教。 今一云“冢宰",记者据诸侯也。
诸侯并六卿为三,或兼职焉。
○后王,郑云:"后,君也,谓诸侯也。 王,天子也。"
卢云:"后,王后也。 王,天子也。"
孙炎、王肃云:"后王,君王也。"
并,必政反。
兼,如字,一音古念反。
[疏]"后王"至"兆民"。
○正义曰:此一经论子事父母,由此后王之教使之然,故先云施教之法。
○"后王"者,后,君也。
君谓诸侯,王谓诸侯,王谓天子,不先云"王"者,辟天子妃后之嫌,故言"后王"也。
○"命冢宰"者,若天子,则天官为冢宰,若诸侯,则司徒为冢宰。
今记者据诸侯为文,命此司徒之冢宰。
○"降德于众兆民"者,降,下也;德,教也。
诸侯命冢宰降下教令於群众兆民也。
既据诸侯,当云万民。
而云"兆民"者,此经虽以诸侯为主,杂以天子言之,故又称"王",又称"兆民"也。
○注"后君"至"职焉"。
○正义曰:"后,君也",《释诂》文。
云"万亿曰兆"者,依如算法,亿之数有大小二法,其小数以十为等,十万为亿,十亿为兆也。
其大数以万为等,万至万,是万万为亿,又从亿而数至万亿曰兆,亿亿曰秭,故《诗·颂》毛传云:"数万至万曰亿,数亿至亿曰秭。"
兆在亿秭之间,是大数之法。
郑以此据天子天下之民,故以大数言之。
《诗·魏风》刺在位贪残,魏国褊小,不应过多,故以小数言之,故云"十万曰亿"。
云"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者,闵元年《左传》文。
《周礼》是天子之法,每云万民者,据畿内言之,或可通称也。
郑引此者,明天子、诸侯之异。
经云"兆民",互明天子也。
云"《周礼》:冢宰掌饮食,司徒掌十二教"者,欲明饮食、教令,所掌各有别官,不得独云冢宰。
云"今一云‘冢宰’,记者据诸侯也"者,今此《内则》之篇,既有饮食,又有教令,则经文当云命冢宰、司徒,两官备言之。
今唯一云"冢宰",不兼言"司徒"者,是司徒兼冢宰之事,故云记者据诸侯而言之。
云"诸侯并六卿为三,或兼职焉"者,此明司徒兼冢宰之事,意疑而不定,故称或焉。
卢氏云:后谓天子之妃者不定。
后妃唯主内事,不得降德于众兆民。
孙炎、王肃皆云:后王,君王,谓天子也。
此经论教训法则是司徒所掌,不可独据冢宰。
卢与孙、王之说,其义皆非,故郑以为据诸侯言也,但杂陈王事耳。
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縰、笄、总,拂髦、冠、緌、缨、端、韡、绅,搢笏。
咸,皆也。
縰,韬发者也。
总,束发也,垂后为饰。
拂髦,振去尘著之;髦用发为之,象幼时鬌,其制未闻也。
緌,缨之饰也。
端,玄端,士服也;庶人深衣。
绅,大带,所以自绅约也。
搢犹扱也,扱笏於绅。
笏,所以记事也。
○盥音管,洗手。
漱,所救反,徐素遘反,漱,漱口也,下同。
栉,侧乙反,梳也。
縰,所买反,徐所绮反,黑缯韬发。
笄,古兮反。
总,子孔反。
髦音毛。
緌,耳佳反。
韡音必。
绅音申。
搢,徐音箭,又如字,音晋,插也。
笏音忽。
韬,吐刀反。
去,起吕反。
著,丁略反,下文及注同。
鬌,多果反。
扱,本又作"捷",又作"插",初洽反,徐采协反。
左右佩用,自佩也。
必佩者,备尊者使令也。
○令,力呈反。
左佩纷帨、刀、砺、小觿、金燧,纷帨,拭物之佩巾也,今齐人有言纷者。
刀、砺,小刀及砺砻也。
小觿,解小结也,觿貌如锥,以象骨为之。
金燧,可取火於日。
○纷,芳云反,或作"帉",同。
帨,始锐反,佩巾也。
觿,许规反,本或作"鑴",音同,解结锥。
燧音遂,火镜。
拭音拭。
砻,力工反。
右佩、玦、捍、管、遰、大觿、木燧。
捍,谓拾也,言可以捍弦也。
管,笔彄也。
遰,刀鞞也。
木燧,钻火也。
○捍,户旦反,谓射捍。
遰,时世反,徐作"滞"。
彄,苦侯反。
鞞,必顶反。
钻,子官反。
偪,偪,行縢。
○逼本又作"幅",彼力反。
縢,徒登反。
屦、著綦。
綦,屦系也。
○屦,九具反。
綦,其记反,注及下同。
[疏]"子事"至"著綦"。
○正义曰:自此以下,至"不敢私祭"以上,总论在内法则。
子事父母,妇事舅姑,男女出入之礼,长幼相事之法,其文既多,各随事节而解之。
自"子"至"著綦"以上,还论子事父母之法也。
此子谓男子,知者,以经云"端、韡、绅、搢笏"故也。
"咸盥、漱"者,盥谓洗手,漱谓漱口。
此据年稍长者,若其孺子,则晏起,而不能鸡初鸣也。
"笄"者,著縰既毕,以笄插之。
熊氏云:"此笄谓安髻之笄,以縰韬发作髻,既讫,横施此笄於髻中以固髻也。"
故《士丧礼》云:"笄用桑,长四寸,纟中。"
是也。
纟中谓杀其中使细,非固冠之笄,故文在冠上,且玄冠有缨,约《士冠礼》"有缨者无笄"。
《问丧》云:"亲始死鸡斯之时,去玄冠而有笄縰。"
是知笄縰不得为冠。
"总"者,裂练缯为之,束发之本,垂余於髻后,故以为饰也。
此经所陈,皆依事先后。
栉讫加縰,縰讫加笄,笄讫加总,然后加髦,著冠,冠毕,然后服玄端著韡,又加大带也。
○"左佩纷帨、刀砺、小觿、金燧"者,皇氏云:"左旁用力不便,故佩小物。"
○"右佩玦、捍、管、遰、大觿、木燧"者,皇氏云:"以右厢用力为便,故佩大物。"
○注"縰韬"至"事也"。
○正义曰:縰,韬发者也。
《士冠礼》云:"缁纚长六尺。"
郑云:"纚一幅长六尺,足以韬发而结之矣。"
卢云:"所以裹髻承冠,以全幅迭而用之。"
未知孰是,卢说为优。
云"緌,缨之饰也"者,结缨颔下以固冠,结之余者,散而下垂,谓之緌。
云"端,玄端,士服也"者,《特牲礼》:"士祭服玄端。"
故云"士服也"。
云"庶人深衣"者,以深衣是服之最下者,庶人是人之贱者,故知服深衣也。
云"绅,大带"者,其制备於《玉藻》。
云"笏,所以记事也"者,《玉藻》文,其制亦备於《玉藻》。
○注"纷帨"至"於日"。
○正义曰:郑恐人不识佩巾,当郑之时,齐人呼佩巾为纷,故郑指而言之。
云"今齐人有言纷者"是也。
云"刀、砺,小刀及砺砻也"者,郑恐刀、砺是一物,故明之云"小刀及砺砻也"。
知小刀者,与小觿连文,故知也。
○注"捍谓"至"火也"。
○正义曰:拾,敛也。
故《乡射》、《大射》将射谓之"遂",射罢谓之"拾"。
拾是收敛之意也。
云"遰,刀鞞也"者,此刀大於左厢刀也。
云"木燧,钻火也"者,皇氏云:晴则以金燧取火於日,阴则以木燧钻火也。
○注"綦,屦系也"。
○正义曰:皇氏云:屦头施系以为行戒。
未知然否。
或可著屦之时,屦上自有系,以结於足也。
故郑注《士冠礼》"黑屦青絇"云"絇之言拘也",以为行戒。
妇事舅姑,如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縰、笄、总,衣绅。
笄,今簪也。
衣绅,衣而著绅。
○如父母,一本作"如事父母"。
衣绅,如字,又於既反,注同。
簪,徐侧林反,又作南反。
左佩纷帨、刀砺、小觿、金燧,右佩箴、管、线、纊、施縏袠,大觿、木燧,縏,小囊也。
縏袠言"施",明为箴、管、线、纊有之。
○箴,之林反。
线,本又作线,息贱反。
纊音旷。
縏,字又作槃,同步干反。
袠,陈乙反,又作帙。
囊,奴郎反,又作橐,徐音讬。
明,为,于伪反。
衿缨、綦屦。
衿犹结也。
妇人有缨,示系属也。
○衿婴,本又作紟,其鸩反,注同;婴又作缨。
[疏]"妇事"至"綦屦"。
○正义曰:此一节论女事父母,妇事舅姑所服之衣,所佩之物,皆异於男子之事。
各依文解之。
○注"笄今"至"著绅"。
○正义曰:云:"笄,今簪也"者,谓妇人之笄异於上男子笄縰,故於此始云"笄,今之簪也。 则与《士冠礼》男子爵弁笄、皮弁笄同。 故郑注《冠礼》亦云“笄,今之簪也"。
则丧服女子吉笄尺二寸也。
云"衣绅,衣而著绅"者,郑恐经云"衣绅",谓衣著此绅,故云"衣而著绅",谓加玄端绡衣而后著绅带,此异於男子,故不有冠緌端韡绅搢笏之属。
○注"縏小"至"有之"。
○正义曰:熊氏云:"袠,刺也。 以针刺袠而为縏囊,故云縏袠也。 余物皆不言施,独於箴、管、线、纊之下而言施縏袠,明为四物而施矣。 ○注“衿犹"至"属也"。
○正义曰:按郑注《昏礼》云"妇人十五许嫁,笄而礼之",因著缨,明有系,盖以五采为之,其制未闻。
郑注《昏礼》既云"笄而著缨",则未笄无缨也。
下"男女未冠笄",亦云"衿缨"者,彼未冠笄之缨用之以佩容臭,故下注云"容臭香物,以缨佩之",故童子男女皆有之,与此妇人既笄之缨别也。
以適父母舅姑之所。
適,之。
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
怡,说也。
苛,疥也。
抑,按。
搔,摩也。
○燠,本又作奥,同於六反,暖也。
苛音何。
养,本又作痒,以想反。
搔,素刀反。
说音悦。
疥音界。
《说文》云:"瘙,痒也。"
出入则或先或后,而敬扶持之。
先后之,随时便也。
○便,婢面反。
进盥,少者奉槃,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
槃,承盥水者。
巾以帨手。
○少,诗召反,后皆同。
奉,芳勇反,本或作捧,下同。
长,丁丈反,后皆同。
帨,始锐反,拭手也,本又作捝,同。
问所欲而敬进之,柔色以温之。
温,藉也。
承尊者必和颜色。
○温,本又作蕰,又作愠,同於运反,注同。
藉,字夜反。
饘、酏、酒、醴、芼、羹、菽、麦、蕡、稻、黍、粱、秫唯所欲。
酏,粥也。
芼,菜也。
蕡,熬枲实。
○饘,之然反,厚粥也。
酏,羊皮反,薄粥也。
芼,毛报反。
蕡,字又作《麻贲》,扶云反,徐扶畏反,大麻子,注同。
梁音良。
秫音述。
粥,之六反,又羊六反。
熬,五羔反。
枲,思里反。
枣、栗、饴、蜜以甘之,堇、荁、枌、榆、免、薧、滫、瀡以滑之,脂、膏以膏之。
谓用调和饮食也。
荁,堇类也。
冬用堇,夏用荁。
榆白曰枌。
免,新生者。
薧,干也。
秦人溲曰滫,齐人滑曰瀡也。
○饴,羊之反,餳也。
堇音谨,菜也。
荁音丸,似堇而叶大也。
枌,扶云反。
免音问,注同。
薧,字又作稾,苦老反。
滫,思酒反,溲也。
瀡音髓,滑也。
滑,胡八反,又于八反,诸卷皆同。
膏之,古报反。
调,如字,又徒吊反。
和如字,又胡卧反。
夏用,户嫁反。
溲,所九反。
父母、舅姑必尝之而后退。
敬也。
[疏]"以適"至"后退"。
○正义曰:此一节论子事父母,妇事舅姑,至其处所奉扶沃盥之仪,奉进酒醴膳羞之事。
各依文解之。
○注"苛,疥也"。
○正义曰:"苛,疥"者,以其"苛"与"痒"共文,故知"苛,疥也"。
○注"温,藉也"。
○正义曰:藉者,所以承藉於物,言子事父母,当和柔颜色,承藉父母,若藻藉承玉然。
○注"酏粥"至"枲实"。
○正义曰:酏既为粥,粥是薄者,则饘为厚者,故《左传》云:"饘於是。"
注云:"饘,鬻也。"
《尔雅·释言》云:"糊,饘也。"
郭景纯谓糜也。
"芼,菜"者,按《公食大夫礼》三牲皆有芼者,"牛藿、羊苦、豕薇"也。
是芼乃为菜也。
用菜杂肉为羹。
云"蕡,熬枲实"者,《释草》云:"《麻贲》,枲实也。"
此中菽豆以下,供尊者所食,悉皆须孰,或煮或熬,故云"熬,枲实"也。
○"枣栗"至"膏之",以"甘之"者,谓以此枣栗饴蜜以和甘饮食。
○"以滑之"者,谓用堇用荁,及枌、榆,及新生干薧相和,滫瀡之,令柔滑之。
○"脂、膏以膏之"者,凝者为脂,释者为膏,以膏沃之,使之香美。
此等总谓调和饮食也。
○注"冬用"至"瀡之"。
○正义曰:按《士虞礼记》"夏用葵,冬用荁",郑玄云:"荁,堇类也,干则滑,夏秋用生葵,冬春用干荁。"
与此不同者,此经"堇""荁"相对,故"冬用堇,夏用荁"。
《士虞礼》"葵"与"荁"相对,故"夏用葵,冬用荁也。 所对不同,故注有异。 云“榆白曰枌"者,《释木》云:"榆白,枌。"
孙炎云:"榆白者名枌。"
郭景纯曰:"枌,榆,先生叶,却著荚皮,色白。"
云"免,新生者。 薧,干也"者。
按《庖人》云:"共鲜、薧之物。"
鲜、薧相对,此经以"免"对"薧",薧既是干,故知免为新生。
凡免、薧於《周礼》后因为言,熊氏、皇氏皆失云"文承堇、荁、枌、榆之下,据堇、荁等为免、薧"。
义或为然。
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縰、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总角,收发结之。
容臭,香物也,以缨佩之,为迫尊者,给小使也。
○冠,古乱反。
为迫,于伪反。
昧爽而朝,后成人也。
○朝,直遥反,下"而朝"同。
后,如字,徐胡豆反,下同。
问:"何食饮矣?"若已食则退,若未食,则佐长者视具。
具,馔也。
[疏]"男女"至"视具"。
○正义曰:此一节论未冠笄者事亲之礼。
○注"容臭"至"使也"。
○正义曰:臭谓芬芳,臭物谓之容者,庾氏云:"以臭物可以脩饰形容,故谓之容臭。 以缨佩之者,谓缨上有香物也。"
凡内外,鸡初鸣,咸盥、漱、衣服,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
敛枕簟者,不使人见已亵者。
簟,席之亲身也。
○衣,如字,又於既反。
簟,徒玷反。
洒,本又作酒。
所买反,又所卖反。
埽,素报反。
○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又后未成人者,孺子,小子也。
○孺,如树反。
蚤音早。
[疏]"凡内"至"无时"。
○正义曰:此一经总论子妇之外卑贱之人,爰及仆隶之等,故云"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之属。
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昧爽而朝,慈以旨甘。
日出而退,各从其事。
日入而夕,慈以旨甘。
异宫,至敬也。
慈,爱敬进之。
日出乃从事,食禄不免农也。
○士以上,"以"或作"已";上,时掌反,后放此。
[疏]"由命"至"旨甘"。
○正义曰:此一经论命士以上事亲,异於命士以下之礼。
父母舅姑将坐,奉席请何乡;将衽,长者奉席请何趾,少者执床与坐。
将衽,谓更卧处。
○奉,芳勇反,下同。
乡,许亮反。
衽,而鸩反,又而甚反,卧席也。
止,本又作趾,足也。
处,昌虑反。
御者举几,敛席与簟,县衾,箧枕,敛簟而襡之。
须卧乃敷之也。
襡,韬也。
○县音玄。
箧,口协反。
襡音独。
[疏]"父母"至"襡之"。
○正义曰:此一节论父母舅姑将坐将卧奉席之礼。
及未卧之前,且敛枕簟衾箧举藏,须卧乃铺。
○"御者举几"者,谓早旦亲起之后,侍御之人则奉举其几,以进尊者,使冯之。
○"敛席与簟"者,敛此所卧在下大席,与上衤亲身之簟,又县其所卧之衾,以箧贮所卧之枕也。
○"敛簟而襡之"者,簟既衤亲身,恐其秽污,故敛此细簟以襡韬之,言簟则韬藏,席则否。
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传;杖、屦祇敬之,勿敢近;传,移也。
○传,丈专反,注同。
近,附近之近。
敦、牟、卮、匜,非馂莫敢用。
馂乃用之。
牟读曰鍪也。
卮、匜,酒浆器。
敦、牟,黍稷器也。
○敦音对,又丁雷反。
牟,木侯反,齐人呼土釜为牟。
卮音支。
匜,羊支反。
一音以氏反,杜预注《左传》云:"沃,盥器也。"
馂音俊。
鍪,字又作蝥,木侯反。
与恒食饮,非馂莫之敢饮食。
馂乃食之。
恒,常也,旦夕之常食。
[疏]"父母"至"饮食"。
○正义曰:此一节论父母舅姑所服用之物,子妇不得辄用,所恒饮食之馔,不得辄食。
○"衣、衾、簟、席、枕、几不传"者,侍御之人,停贮常处,子妇不得辄更传移,令乡他处。
○"杖、屦祇敬之,勿敢近者,杖、屦是尊者服御之重,弥须恭敬,故云“祇敬之",勿敢逼近也。
○"与恒食饮,非馂莫之敢饮食"者,与,及也。
接上"敦牟"之文,非但不敢用,及父母恒食饮食,非因馂时,莫敢饮食。
○注"牟读"至"浆器"。
○正义曰:敦则周礼有玉敦,今之柸盂也。
《隐义》曰:"鍪,土釜也。"
今以木为器,象土釜之形。
卮,酒器也。
匜,盛酒浆之器,故《春秋》僖二十三年《左传》云"怀嬴奉匜沃盥",是也。
父母在,朝夕恒食,子妇佐馂,妇皆与夫馂也。
既食恒馂。
每食馂而尽之,末有原也。
父没母存,冢子御食,群子妇佐馂如初。
御,侍也。
谓长子侍母食也。
侍食者不馂,其妇犹皆馂也。
旨甘柔滑,孺子馂。
[疏]"父母"至"子馂"。
○正义曰:此一节论父母之食,子妇馂余之礼也。
○"子妇佐馂"者,谓长子及长子之妇佐馂者,食必须尽,以父母食不能尽,故子妇佐助馂食之使尽,勿使有余,恐再进,故注云:"末有原也。"
末,无也。
原,再也。
无使有余而再设也。
○"群子妇佐馂如初"者,冢子既侍母而食,群子妇谓冢子之弟妇及众弟妇,而佐馂如初者,如上"父母在"、"子妇佐馂"之礼,故云"如初"也。
○注"侍食"至"馂也"。
○正义曰:经云"冢子御食",则云"群子妇佐馂",不云冢子,故知侍食者不馂,冢子无父,故得侍母而食。
冢妇既不侍食,故云"犹皆馂也"。
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应"唯",敬对,进退、周旋慎齐。
齐,庄也。
○唯,于癸反,徐伊水反。
齐,侧皆反。
升降、出入、揖游不敢哕、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视,不敢唾、洟。
睇,倾视也。
《易》曰:"明夷睇于左股。"
○哕,於月反。
噫,於畏反。
嚏音帝。
咳,苦爱反。
欠,丘剑反。
伸音申。
跛,彼义反。
倚,於义反,又其寄反。
睇,大计反。
视如字,徐市志反。
唾,吐卧反。
涕,本又作洟,同吐细反。
寒不敢袭,痒不敢搔。
袭谓重衣。
○重,直龙反。
不有敬事,不敢袒裼。
父党无容。
○袒音但。
裼,思历反。
不涉不撅。
撅,揭衣也。
○撅,居卫反。
揭,起例反,又起列反,一音起言反。
亵衣衾不见里。
为其可秽。
○见,贤遍反,下同。
为,于伪反。
秽,纡废反,又乌会反。
父母唾、洟不见;辄刷去之。
○刷,色劣反。
去,丘吕反。
冠带垢,和灰请漱;衣裳垢,和灰请澣;手曰漱。
足曰澣。
和,渍也。
○垢,古口反。
漱,素侯反,后皆同。
澣,本又作浣,户管反。
渍,似赐反。
衣裳绽裂,纫箴请补缀。
绽犹解也。
○绽,字或作礻定,直苋反,徐治见反。
裂,本又作列。
纫箴,女陈反,徐而陈反;下之林反。
缀,丁劣反,又丁卫反。
解,胡卖反,又隹买反。
五日则燂汤请浴,三日具沐。
其间面垢,燂潘请靧;足垢,燂汤请洗。
潘,米澜也。
○燂,详廉反,温也。
潘,芳烦反,淅米汁。
靧音悔,洗面。
澜,力旦反。
少事长,贱事贵,共帅时。
共犹皆也。
帅,循也。
时,是也。
礼皆如此也。
[疏]"在父"至"帅时"。
正义曰:此一节论事父母舅姑,在尊者之所,畏敬之法,并论漱澣沐浴,并明少事长贱事贵,如事父母舅姑。
○注"睇倾"至"左股"。
○正义曰:"明夷睇于左股"者,是《明夷》六二爻辞,彼注云:"旁视为睇,六二辰在酉,酉是西方。"
又下体离,离为目,九三体在震,震东方,九三又在辰,辰得巽气为股。
此谓六二有明德,欲承九三,故云"睇于左股"。
引之者,证睇为旁视也。
○注"撅,揭衣也"。
○正义曰:言於尊所,不因涉水,不敢揭衣。
○注"手曰漱,足曰澣"。
○正义曰:以冠带既尊,故以手漱之,用力浅也。
衣裳既卑,故以足澣之,用力深也。
此据士,故冠带得漱。
晏子是大夫,故讥其澣衣濯冠也。
此漱、澣对文为例耳,散则通也。
故上《曲礼》云"诸母不漱裳",是裳亦漱也。
《诗·周南》笺云:"澣谓濯之耳。"
亦是不用足。
男不言内,女不言外。
谓事业之次序。
非祭非丧,不相授器。
祭严,丧遽,不嫌也。
○遽,其据反。
其相授,则女受以篚,其无篚,则皆坐奠之而后取之。
奠,停地也。
○篚,非鬼反。
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
男女不通衣裳。
内言不出,外言不入。
湢,浴室也。
○湢,彼力反,本又作逼。
男子入内,不啸不指;夜行以烛,无烛则止。
啸,读为叱,叱,嫌有隐使也。
○啸,依注音叱,尺失反。
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
拥犹障也。
○障音章,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
地道尊右。
[疏]"男不"至"由左"。
○正义曰:此经论男子女子殊别之宜。
○注"祭严,丧遽,不嫌也"。
○正义曰:以经云"非祭非丧,不相授器",则是祭与丧时得相授器,所以得者,祭是严敬之处,丧是促遽之所,於此之时,不嫌男女有淫邪之意。
○注"啸读"至"使也"。
○正义曰:啸是自啸,叱谓叱人。
经言"不啸",与"不指"连文,而指既指物,明啸是叱人,故以啸为叱矣。
云"嫌有隐使"者,若其常事,以言语处分,是显使人也。
如有奸私,恐人知闻,不以言语,但讽叱而已。
是幽隐而使,故云"叱,嫌有隐使也"。
子妇孝者敬者,父母舅姑之命勿逆勿怠。
恃其孝敬之爱,或则违解。
○解,隹卖反,下"解倦"同。
若饮食之,虽不耆,必尝而待。
待后命而去也。
○饮,於鸩反。
食音嗣。
耆,市志反。
去,起吕反,本又作"而食之"。
加之衣服,虽不欲,必服而待。
待后命释藏也。
加之事,人待之,已虽弗欲,谓难其妨已业。
○难,乃旦反。
姑与之,而姑使之,而后复之。
远怼怨於劳事。
姑犹且也。
○姑与,以渚反,下同。
远,于万反。
怼,直类反,本又作{勤心}。
子妇有勤劳之事,虽甚爱之,姑纵之,而宁数休之。
不可爱此而移苦於彼也。
○纵,本又作从,足用反。
数,色角反。
子妇未孝未敬,勿庸疾怨,庸之言用也。
姑教之。
若不可教,而后怒之;怒,谴责也。
○谴,弃战反。
不可怒,子放妇出而不表礼焉。
表犹明也。
犹为之隐,不明其犯礼之过也。
○为,于伪反。
[疏]"子妇"至"礼焉"。
○正义曰:此一节论子妇事父母舅姑,受饮食衣服之事,并明父母舅姑接待子妇之礼。
"子妇孝者敬者,父母舅姑之命勿逆勿怠"者,子孝於父母,妇敬於舅姑,或恐倚恃孝敬之心,违逆其命意,有怠惰具身,故戒令勿逆勿怠也。
○"若饮食之,虽不耆,必尝而待"者,谓尊者以饮食与已,已虽不嗜爱,必且尝之,而待尊者后命,令已去之,而后去之。
○"加之衣服,虽不欲,必服而待"者,为尊者加已衣服,已虽不欲,必且服之,而待后命而藏去之。
○"加之事,人代之,已虽弗欲"者,谓尊者言加已以事业,事业欲成,尊者又使人代已。
此事既向成,不欲他人代已而难其妨已之业。
○"姑与之,而姑使之"者,姑,且也。
且与代已者之事,而且使代已者为之。
○"而后复之"者,待代已者休解,而后复本事业於已身也。
○"子妇有勤劳之事,虽甚爱之"者,从此以下,论尊者接待卑者之礼。
"有勤劳之事"者,谓子妇有辛苦勤劳之事。
"虽甚爱之"者,谓父母舅姑素来虽甚爱此勤劳之子妇。
○"姑纵之"者,姑,且也。
所爱子妇,既有勤劳,且缓纵之。
○"而宁数休之"者,宁可数数休息此所爱子妇,不可移此勤劳於他不爱之子妇也。
○"子妇未孝未敬,勿庸疾怨"者,庸,用也。
子妇既不孝敬,勿用憎疾怨恶之。
○"姑教之"者,姑,且也。
且教诲之。
○"若不可教,而后怒之"者,不可教,谓教而不从,然后责怒之。
○"不可怒"者,谓虽责怒之而不从命者。
○"子放妇出而不表礼焉"者,既不可责怒,子被放逐,妇被出弃。
表,明也。
虽被出弃,犹为之隐,不显明言其犯礼之过也。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
子事父母,有隐无犯。
起犹更也。
○说音悦,下同。
不说,与其得罪於乡党州闾,宁孰谏;子从父之令,不可谓孝也。
《周礼》曰:"二十五家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也。"
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挞,击也。
○挞,吐达反。
[疏]"父母"至"起孝"。
○正义曰:此一节论父母有过子谏诤之礼。
○"不说"者,谓父母有过,子犯颜谏诤,使父母不说也。
○"与其得罪於乡党州闾"者,谓子恐父母不说,不敢孰谏,使父母有过,得罪於乡党州闾,谓乡党州闾所共罪也。
"宁孰谏"者,犯颜而谏,使父母不说,其罪轻。
畏惧不谏,使父母得罪於乡党州闾,其罪重。
二者之间,宁可孰谏,不可使父母得罪。
孰谏,谓纯孰殷勤而谏,若物之成孰然。
父母有婢子若庶子庶孙,甚爱之,虽父母没,没身敬之不衰。
婢子,所通贱人之子。
子有二妾,父母爱一人焉,子爱一人焉,由衣服饮食,由执事,毋敢视父母所爱,虽父母没不衰。
由,自也。
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说,出。
宜犹善也。
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没身不衰。
[疏]"父母"至"不衰"。
○正义曰:此一节谓父母有婢子、庶子、庶孙,父母所爱,已亦爱之。
并明已有妻妾,被父母之所爱,已亦当爱之。
○"由衣服饮食,由执事,毋敢视父母所爱"者,由,自也。
为自已身所爱妾衣服饮食及执事,毋敢比於父母所爱者,故郑云:"由,自也。"
○"子甚宜其妻"者,宜,谓与之相善而宠爱。
○"子不宜其妻"者,谓不与之相善,被疏薄。
○"父母曰‘是善事我’"者,言此妻汝虽疏薄,是善能事我,子当行夫妇之礼焉。
子虽宠爱其妻。
○"父母不说,出"者,出,谓出去也。
按《大戴礼·本命》云:"妇有七出:不顺父母,去。 无子,去。 淫,去。 妒,去。 有恶疾,去。 口多言,去。 窃盗,去。 不顺父母为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乱其族也,妒为乱其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共粢盛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窃盗为其反义也。"
《大戴礼》又云:"妇有三不去:有所受无所归,不去。 曾经三年丧,不去。 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何休又云:"丧妇长女,不娶,无教戒。 世有恶疾,不娶,弃於天。 世有刑人,不娶,弃於人。 乱家女,不娶,类不正。 逆家女,不娶,废人伦也。"
按《周易·同人·六二》郑注云"天子诸侯后夫人,无子不出",则犹有六出也。
其天子之后虽失礼,亦不出,故《鼎卦·初六》郑注云:"嫁於天子,虽失礼,无出道,废远而已。 若其无子,不废,远之。 后尊,如其犯六出,则废之。"
父母虽没,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
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
贻,遗也。
果,决也。
○贻,以之反。
遗,以季反。
[疏]"父母"至"不果"。
○正义曰:此一节论子事父母,父母虽没,思行善事,必果决为之。
若为不善,思遗父母羞辱,必不得果决为之。
舅没则姑老,谓传家事於长妇也。
○传,丈专反。
冢妇所祭祀宾客,每事必请於姑。
妇虽受传,犹不敢专行也。
介妇请於冢妇。
以其代姑之事。
介妇,众妇。
○介音界,注及下同。
舅姑使冢妇,毋怠、虽有勤劳,不敢解倦。
○勌,本又作倦,其卷反。
不友、无礼於介妇。
众妇无礼,冢妇不友之也。
善兄弟为友,姊姒犹兄弟也。
舅姑若使介妇,毋敢敌耦於冢妇,虽有勤劳,不敢掉磬。
○掉磬,徒吊反。
《隐义》云:"齐人以相绞讦为掉磬。"
崔云:"北海人谓相激事为掉磬也。"
不敢并行,不敢并命,不敢并坐。
下冢妇也。
命,为使令。
○下,户嫁反。
令,力呈反。
凡妇不命適私室不敢退。
妇侍舅姑者也。
妇将有事,大小必请於舅姑。
不敢专行。
子妇无私货,无私畜,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
家事统於尊也。
○畜,许六反,又许又反,又敕六反。
妇或赐之饮食、衣服、布帛、佩帨、茝兰,则受而献诸舅姑。
舅姑受之则喜,如新受赐。
或赐之,谓私亲兄弟。
○茝兰,本又作芷,昌改反,韦昭注《汉书》云"香草也"。
昌以反。
又《说文》云:"虈也。"
虈,火乔反。
齐人谓之茝,昌在反。
若反赐之,则辞;不得命,如更受赐,藏以待乏。
待舅姑之乏也。
不得命者,不见许也。
妇若有私亲兄弟,将与之,则必复请其故赐,而后与之。
[疏]"父母"至"与之"。
正义曰:此一节论妇事舅姑之礼,并明冢妇介妇相於之节,又明妇有私亲赐之美物当献於舅姑也。
○注"谓传"至"妇也"。
○正义曰:若舅姑未没,年七十以上,传家事於长子,其妇亦从夫知家事也。
若舅没姑未老,则其妇不得专知家事也,故经云"姑老"。
若其不老,则不得知也。
○注"众妇"至"弟也"。
○正义曰:"众妇无礼,冢妇不友之也"者,以其无礼,故冢妇疏薄之。
此无礼,谓非七出之罪者;若其七出,自当弃之。
若冢妇无礼,罪非七出,众妇当友之,以適妇尊故也。
○注"虽有"至"掉磬"。
○正义曰:庾氏云:"齐人谓之差讦。"
崔氏云:"北海人谓相激之事为掉磬。"
《隐义》云:"齐人谓相绞讦为掉磬。"
○注"命,为使令"。
○正义曰:谓介妇不敢与冢妇并有教令之命,下冢妇也。
○注"或赐"至"兄弟"。
○正义曰:以下文云"妇若有私亲兄弟,将赐之",此云"或赐之",献诸舅姑,故知私亲兄弟赐也。
虽藏之以待舅姑之乏,若舅姑不乏,私亲兄弟既贫,将欲以物与之,不敢别请其财,则必於舅姑处复请其故赐所藏之物。
舅姑既许,然后取而与之。
適子、庶子,祇事宗子、宗妇。
祇,敬也。
宗,大宗。
○复,扶又反。
適,丁历反。
○虽贵富,不敢以贵富入宗子之家,虽众车徒,舍于外,以寡约入。
入,谓入宗子家。
子弟犹归器,衣服、裘衾、车马,则必献其上,而后敢服用其次也。
犹,若也。
子弟若有功德,以物见馈赐,当以善者与宗子也。
若非所献,则不敢以入於宗子之门,谓非宗子之爵所当服也。
不敢以贵富加於父兄宗族。
加犹高也。
若富,则具二牲,献其贤者於宗子,贤犹善也。
夫妇皆齐而宗敬焉,当助祭於宗子之家。
○齐,侧皆反。
终事而后敢私祭。
祭其祖祢。
[疏]"適子"至"私祭"。
○正义曰:此一节论族人敬事宗子之礼。
○"適子、庶子,祇事宗子、宗妇"者,適子谓父及祖之適子,是小宗也。
庶子谓適子之弟。
宗子谓大宗子。
宗妇谓大宗子之妇。
言小宗及庶子等敬事大宗子及宗妇也。
○"子弟犹归器,衣服、裘衾、车马"者,犹,若也。
归谓归遗也。
子弟若有功德,被尊上归遗衣服裘衾车马,则必献其善者於宗子。
○"若富,则具二牲,献其贤者於宗子"者,贤犹善也。
善者献宗子使祭之,不善者私用自祭也。
○"夫妇皆齐而宗敬焉"者,大宗子将祭之时,小宗夫妇皆齐戒以助祭於大宗,以加敬焉,谓敬事大宗之祭。
○"终事而后敢私祭"者,谓大宗终竟祭事,而后敢以私祭祖祢也。
此文虽主事大宗子,其大宗之外,事小宗子者亦然。
饭:目诸饭也。
黍、稷、稻、粱、白黍、黄粱,稰、穛。
孰获曰稰。
生获曰穛。
黍,黄黍也。
○稰,思吕反。
穛,侧角反。
膳:目诸膳也。
膷、臐、膮、醢、牛炙,醢、牛胾、醢、牛脍、羊炙、羊胾、醢、豕炙,醢、豕胾、芥酱、鱼脍,雉、兔、鹑、迟。
此上大夫之礼,庶羞二十豆也。
以《公食大夫礼》馔校之,则膮、牛炙间不得有"醢"。
"醢",衍字也。
又以"迟"为"鴽"也。
○膷音香,牛臛也。
臐,许云反,羊臛也。
膮,许臛也,《字林》云"豕羹也",火攸反。
炙,章夜反,下同。
胾,侧吏反。
脍,古外反。
芥,徐姬迈反。
鹑,顺伦反。
迟音晏。
食音嗣,"酏食"、"糁食"并同。
鴽音如,下文同。
○饮:目诸饮也。
重醴,稻醴清、糟,黍醴清、糟,粱醴清、糟,重,陪也。
糟,醇也。
清,泲也。
致饮有醇者,有泲者,陪设之也。
○重,直龙反,注同。
糟,子曹反,徐但到反。
醇,常伦反。
泲,子礼反。
或以酏为醴,酿粥为醴。
黍酏,酏,粥。
浆,酢泲。
○酢,七故反。
□,才载反。
水,清新。
醷,梅浆。
○醷,本又作臆,於纪反,徐於力反。
滥。
以诸和水也。
以《周礼》六饮校之,则滥,凉也。
纪、莒之间,名诸为滥。
○滥,力暂反。
以诸干桃干梅皆曰诸。
酒:目诸酒也。
清、白。
白,事酒,昔酒也。
○羞:目诸羞也。
糗饵、粉酏。
糗,捣熬谷也,以为粉饵与餈,此记似脱。
《周礼》:"羞笾之实,糗饵粉餈","羞豆之实,酏食糁食。"
此"酏"当为"餰",以稻米与狼臅膏为餰是也。
○糗,起九反,又昌绍反。
饵音二,下同。
酏读曰{衍食},又作餰,之然反,又之善反。
捣,本又作捣,丁老反,下同。
餈,本又作粢,自私反,下同。
糁,西感反。
臅,昌录反,徐又音烛。
○食:目人君燕食所用也。
○食音嗣,饭也,下"蓏食"、"麦食"、"食齐"皆同,徐如字。
蜗醢而蓏食、雉羹,麦食、脯羹、鸡羹,析稌、犬羹、兔羹,和糁不蓼。
蓏,彫胡也。
稌,稻也。
凡羹齐宜五味之和,米屑之糁,蓼则不矣。
此脯,所谓析干牛羊肉也。
○蜗,力戈反。
蓏音孤,字又作菰,同。
雉羹,绝句。
麦食脯羹鸡羹,绝句。
折,之列反。
稌音杜,徐他古反。
和糁,上胡卧反,下三敢反,注同。
蓼音了。
齐,才细反,下文同。
析,星历反,下同。
濡豚包苦实蓼,濡鸡醢酱实蓼,濡鱼卵酱实蓼,濡鳖醢酱实蓼。
凡濡,谓亨之以汁和也。
苦,苦荼也,以包豚,杀其气。
卵读为鲲。
鲲,鱼子,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