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集释 卷八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列子集释
《列子集释》 卷八 杨伯峻

列子集释卷第八

说符第八

〔注〕夫事故无方,倚伏相推,言而验之者,摄乎变通之会。

〔解〕本篇去末明本,约形辩神。

立事以显真,因名以求实;然后知徇情之失道,从欲以丧真。

故知道者不失其自时,任能者不必远害。

秦恩復曰:解中「自」字疑衍。

子列子学於壶丘子林。

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

」〔注〕老子曰「后其身而身先。

」列子曰:「顾闻持后。

」曰:「顾若影,则知之。

」列子顾而观影: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

然则枉直隨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

此之谓持后而处先。

〔注〕物莫能与爭,故常处先。

此语以壶子答而不条显,列子一得持后之义因而自释之,壶子即以为解,故不復答列子也。

〔解〕夫影由形立,曲直在於形生;形由神存,直偽在於神用。

若见影而形辩,知形而神彰;不责影以正身,不执身以明道,观其末而知其本,因其著而识其微,然后能常处先矣。

注「以壶子答」道藏本、元本並作「似壶子答」。

伯峻案:淮南子繆称训云:「列子学壶子,观景柱而知持后矣。

」释文云:爭音諍。

解音蟹。

復,扶又切。

关尹谓子列子曰:「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

名也者,响也;身也者,影也。

〔注〕夫美恶报应譬之影响,理无差焉。

陶鸿庆曰:上句云「名也者响也」,承上「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而言;是响出於言,而言非响也。

此句承上「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而言;是影出於身,而身非影也。

今云「身也者影也」,义颇难通。

此「身」字乃指受报之身言之,与上文「身长身短」意义迥別。

下文云,「度在身,稽在人。

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意谓观人之爱我恶我,则知我之爱人恶人。

爱人恶人者,身也;人爱人恶之身则影也。

故曰:身也者,影也。

王叔岷曰:「身」当作「行」,下文「慎尔行,將有隨之」,即承此言。

今本作「身」,涉上文「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而误。

御览四百三十引尸子作「行者影也」,可为旁证。

伯峻案:王说可取,陶氏曲为之说,颇嫌迂僻。

故曰:慎尔言,將有和之;「和」北宋本作「知」,汪本从之,今从吉府本、世德堂本订正。

释文云:和,胡臥切,一作知。

慎尔行,释文云:行,下孟切,注同。

將有隨之。

〔注〕所谓出其言,善,千里应之;行乎邇,见乎远。

江有誥曰:和隨为韵,古音同在歌部。

释文云:见,贤遍切。

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注〕见言出则响入,形往则影来,明报应之理不异於此也。

而物所未悟,故曰先知之耳。

〔解〕响之因声,声善则响美;名之因实,实善则名真。

故名者声之响,身者神之影也。

声出而响和,行习而神隨;故圣人闻响以知声,见行而知道也。

度在身,释文云:度依字读。

稽在人。

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释文云:恶,乌路切。

我必恶之。

〔注〕礼度在身,考验由人。

爱恶从之,物不负己。

汤武爱天下,故王;「故王」北宋本作「兹王」,汪本从之,今从各本正。

释文云:王,于放切。

桀紂恶天下,故亡,〔注〕此则成验。

此所稽也。

〔解〕礼度在於身,稽考在於人,若影之应乎形,响之应乎声。

汤武、桀紂其跡可稽也,其度可明也。

爱恶之心不可不慎也。

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

〔注〕稽度之理既明,而復道不行者,则出可不由户,行不从径也。

释文云:径一本作衢,一本作术。

復,扶又切。

以是求利,不亦难乎?〔注〕违理而得利未之有。

〔解〕稽度之事可明而不为道者,譬行不由门户与街衢耳。

欲以求利身於天下者,不亦难乎?秦恩復曰:据解则卢本「径」作「衢」。

尝观之神农有炎之德,稽之虞、夏、商、周之书,度诸法士贤人之言,释文云:度,徒洛切,量也。

所以存亡废兴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

」〔注〕自古迄今无不符验。

〔解〕考其行,稽其跡,自古帝王贤圣之言犹人,存亡废兴粲然可明。

若不由此道而为理者,未之有也。

严恢曰:「所为问道者为富。

〔注〕问犹学也。

释文云:为,于偽切。

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注〕道,富之本也;珠,富之末也。

有本故末存,存末则失本也。

注「富之末也」北宋本无「也」字,汪本从之,今依四解本增。

子列子曰:「桀紂唯重利而轻道,是以亡。

〔注〕非不富,失本则亡身。

幸哉余未汝语也。

释文云:语,鱼据切。

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注〕义者,宜也。

得理之宜者,物不能夺也。

是鸡狗也。

彊食靡角,俞樾曰:「靡」读为「摩」。

庄子马蹄篇:「喜则交颈相靡。

」释文引李云,「摩也」,是靡与摩义通也。

「靡角」之「靡」即「交颈相靡」之「靡」,谓以角相靡也。

王叔岷曰:俞说是也。

御览四二一引作「磨」。

磨、摩、靡古並通用。

释文云:靡,文彼切。

韩诗外传云:「靡,共也。

」吕氏春秋云:角,试力也。

此言人重利而轻道,唯食而已,亦犹禽兽饱食而相共角力以求胜也。

胜者为制,是禽兽也。

〔注〕以力求胜,非人道也。

王重民曰:「制」字义不可通,盖当作「利」,字之误也。

御览四百二十一引作「胜者为利」,可证。

为鸡狗禽兽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

〔注〕岂欲人之尊己,道在则自尊耳。

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矣。

」〔注〕乐推而不厌,尊己之谓。

苟违斯义,亡將至。

〔解〕无乏少者谓之富,非谓求利之富也。

若重利轻道,桀紂所以亡也。

鸡犬禽兽不知仁义,爭食恃力,不知其他。

行此则危辱及身,欲人之尊己,岂可得矣?此谓因名求实。

列子学射中矣,〔注〕率尔自中,非能期中者也。

释文云:中,丁仲切,下同。

请於关尹子。

尹子曰:王重民曰:御览七百四十五引叠一「关」字,是也。

古书或称「关尹」,无称为「尹子」者,下同。

王叔岷曰:王说是也。

吕氏春秋审己篇亦作「关尹子曰」。

下同。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注〕虽中而未知所以中,故曰未可也。

退而习之。

三年,又以报关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注〕心平体正,內求诸己,得所以中之道,则前期命矢,发无遗矣。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注〕射虽中而不知所以中,则非中之道;身虽存不知所以存,则非存之理。

故夫射者,能拙俱中,而知所以中者异;贤愚俱存,而知所以存者殊也。

〔解〕不知所以中者,非善之善者也。

得之於手,应之於心,命中而中者,斯得矣。

得而守之,是谓之道也。

能知其道,非独射焉,为国为身亦皆如是也。

善知射者不贵其中,贵其所以必中也;善知理国理身者亦不贵其存,贵其所以必存。

故贤愚理乱可知者,有道也。

列子曰:「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

〔注〕色力是常人所矜也。

释文云:语,鱼据切故不班白语道,失,释文云:为句。

失一本作矣,恐误。

而况行之乎?〔注〕色力既衰,方欲言道,悟之已晚。

言之犹未能得,而况行之乎?俞樾曰:上文曰,「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

然则色力方盛之人不可以语道,必待班白之人方可语之。

若不班白而语道,未有不失者矣。

所谓「不班白语道失」也。

张注云云,核之本文与上文,义皆不合。

王重民曰:俞说殊为牵强。

疑「故不班白」上有脱文。

「失」字北宋本作「矣」,「故不班白语道矣」与下句「而况行之乎」正相应。

「失」字为「矣」之闕误。

伯峻案:王说不可信,张注云「言之未能得」,「言之」正释「语道」,「未能得」正释「失」字。

下文卢解云,「白首闻道犹不能得」,亦以「不能得」解释「失」字。

可见张湛及卢重玄两人所见本都作「失」字。

作「矣」者乃字之误。

俞说近之。

故自奋则人莫之告。

人莫之告,则孤而无辅矣。

〔注〕骄奋者虽告而不受,则有忌物之心,耳目自塞,谁其相之?陶鸿庆曰:「自奋」上夺「自骄」二字。

「自骄自奋」承上「色盛者骄力盛者奋」而言,张注云「骄奋者虽告而不受」,是其所见本不误。

释文云:相,息亮切。

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

〔注〕不专己知,则物愿为己用矣。

注北宋本「专」作「以」,「物」作「勿」,「愿为」作「以为」;汪本「专」作「以」,「愿为」作「以为」;今依藏四解本正。

释文云:为,于偽切,下同。

故治国之难在於知贤而不在自贤。

」〔注〕自贤者即上所谓孤而无辅;知贤则智者为之谋\,能者为之使;物无弃才,则国易治也。

〔解〕俗之所恃者色与力也。

恃色则骄怠之心厚,恃力则奋击之志多,不可以语其道也。

色力衰者为斑白。

白首闻道犹不能得,况能行之乎?故守卑弱者道必亲之,自强奋者人不肯告。

人不肯告,寧有辅佐者乎?贤者任於人,故穷年而神不衰,尽智而心不乱。

以此理国者,知贤而任之,则贤才为之用。

自贤而无辅,则失人矣。

释文云:易,以豉切。

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秦恩復曰:「玉」淮南子作「象」。

高诱注:象牙也。

伯峻案:韩非喻老篇亦作「象」。

释文云:为,于偽切。

楮,敕吕切。

三年而成。

锋杀茎柯,伯峻案:「锋」韩非子作「丰」。

王先慎云,「作丰是。

丰杀谓肥瘦也」。

毫芒繁泽,释文云:杀,所拜切。

芒音亡。

乱之楮叶中而不可別也。

释文云:別,彼列切。

此人遂以巧食宋国。

子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

故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

」〔注〕此明用巧能不足以赡物,因道而化则无不周。

〔解〕夫斲雕为朴,还淳之道也。

故曰,善约者不用胶漆,善闭者不用关钥。

是以大辩若訥,大巧若拙耳。

若三年成一叶,与真叶不殊,岂理国全道之巧乎?是以圣人恃其道化,如和气布而万物生,不恃智巧也。

若违天理而偽巧出,此之为未明本末也。

注「巧能」藏本、四解本作「功能」。

「赡物」北宋本作「婚物」,「婚」当是误字。

释文云:瞻,市艷切。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

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伯峻案:吕览观世篇高注云:「子阳,郑相也。

一曰郑君。

」「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释文云:好,呼报切。

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

释文云:遗,唯季切,下同。

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

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王重民曰:「之」字衍文。

汉书汲黯传:「黯褊心不能无稍望。

」师古曰:「望,怨也。

」其妻怨望,故拊心。

吕览观世篇、新序节士篇並无「之」字可证。

庄子让王篇有「之」字者,疑亦后人据列子误增也。

「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

释文云:佚乐音逸乐字。

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

「过」各本作「遇」与释文本合。

今从道藏白文本、林希逸本、江遹本,其义较长。

释文「过」作「遇」,云:遇一本作过,或作適。

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

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伯峻案:新序节士篇下有「且受人之养不死其难,不义也;死其难,是死无道之人,岂义哉?」数句。

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解〕夫食人之禄,忧人之事。

君不知我,因人之言而赐之;若罪我也,亦因人之言而责我也。

吾所贵夫知我者,真悟道之士也。

及子阳难作而不见害,此真所谓不为外物之所伤累者也。

伯峻案:史记郑世家云:「繻公二十五年,郑君杀其相子阳。

」吕览適威篇云:「子阳好严"依陈昌齐、俞樾、陶鸿庆三说刪极也二字",有过而折弓者,恐必死,遂应猘狗而弒子阳。

」释文云:难,乃旦切,一作乱。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

释文云:好,呼报切,下同。

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

元本、世德堂本无「以」字。

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

王重民曰:御览六百四十八引「王」上有「楚」字,是也。

上文「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句法相同。

又吉府本御览六百四十八引「正」並作「政」。

正政通用。

释文「悦」作「说」,云:音悦。

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王重民曰:御览六百四十八引无上「同」字。

而窘於贫。

释文云:窘,渠殞切。

羡施氏之有,〔注〕有犹富也。

因从请进趋之方。

北宋本、秦刻卢解本、汪本「请」作「谓」,今从吉府本正。

释文云:请一本作谓,恐误。

二子以实告孟氏。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

秦王曰:「当今诸侯力爭,释文云:爭音諍。

所务兵食而已。

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

」遂宫而放之。

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

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

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

若全而归之,適於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

」遂刖之,而还诸鲁。

释文云:刖音月。

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

释文云:叩,口候切。

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

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

〔注〕应机则是,失会则非。

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

投隙抵时,释文云:隙音郤。

抵,当洗切。

应事无方,属乎智。

〔注〕虽有仁义礼法之术,而智不適时,则动而失会者矣。

释文云:属音烛。

智苟不足,北宋本无「不」字,汪本从之,今依道藏各本、吉府本、元本、世德堂本增。

释文云:一本无不字。

使若博如孔丘,世德堂本「若」作「君」。

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注〕二子之所以穷,不以其博与术,以其不得隨时之宜。

释文云:焉,於虔切。

孟氏父子舍然无慍容,陶鸿庆曰:「舍然」即「释然」,舍释古通用。

释文云:舍音舍,慍,一问切。

曰:「吾知之矣。

子勿重言!」〔解〕学仁义之道,善韜略之能,文武虽殊,同归於才行之用,必因智之適时。

智者道之用,任智则非道矣。

夫投必中隙,抵必適时,应变无方,皆为智也。

故適时者无窘才,明道者无乏智。

智若不足也,虽文若孔丘,武若吕尚,不免乎穷困也。

孟氏既悟,故曰勿重言耳。

晋文公出会,欲伐卫,王重民曰:意林引无「出会」二字。

公子锄仰天而笑。

仲父曰:说苑正諫作「赵简子攻齐,公卢大笑」。

盖即一事而记者互异。

卢锄音读相近。

释文云:锄,士鱼切。

公问何笑。

曰:「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適私家者,伯峻案:艺文类聚二四、意林、御览三百五引「曰」上並有「对」字。

又御览九五五及三百五引作「笑臣邻之人也,邻之人有送其妻適私家者」。

又四九七引作「笑臣之邻人也,臣之邻人有送其妻適家者」。

又类聚二十四引作「笑臣之邻人也,臣之邻人有送其妻適私家者」。

疑此文当作「笑臣之邻人也,臣之邻人有送其妻適私家者」。

今本脱误。

道见桑妇,悦而与言。

王重民曰:意林、御览三百零五引「言」上並有「之」字。

然顾视其妻,亦有招之者矣。

臣窃笑此也。

」公寤其言,乃止。

王重民曰:类聚八十八、御览三百零五又四百五十七引「寤」並作「悟」。

释文云:寤音悟。

引师而还,未至,而有伐其北鄙者矣。

〔注〕夫我之所行,人亦行之。

而欲骋己之志,谓物不生心,惑於彼此之情也。

〔解〕夫贪於得而不知得有所守者,俗人之常情也。

故嗜欲无穷而真道日丧矣。

所以贵夫知道者,內守其道而不失,外用於物而不遗。

世人则不然矣,外贪欲色,他妇是悦也;內失於道者,而已妻见招矣。

秦恩復曰:解中「得有所守」「得」字疑是衍文。

晋国苦盗。

有郤雍者,伯峻案:「郤」当作「郤」。

说文,「郤,晋大夫叔虎之邑也。

」段注云:「叔虎之子曰郤芮,以邑为氏。

」治要引正作「郤」,下同,当从之。

邵瑛群经正字云:「俗又讹作郤者,亦郤之变。

汉学师宋恩等题名,师●●」,偏旁从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