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列子集释卷第七
杨朱第七
〔注〕夫生者,一气之蹔聚,一物之蹔灵。
蹔聚者终散,蹔灵者归虚。
而好逸恶劳,物之常性。
故当生之所乐者,厚味、美服、好色、音声而已耳。
而復不能肆性情之所安,耳目之所娱,以仁义为关键,用礼教为衿带,自枯槁於当年,求余名於后世者,是不达乎生生之趣也。
〔解〕夫君子殉名,小人殉利。
唯名与利,皆情之所溺,俗人所爭焉。
故体道之人也,为善不近名,不趋俗人之所竞;为恶不近刑,不行俗人之所非。
违道以求名,溺情以从欲,俱失其中也。
故有道者不居焉。
此言似反,学者多疑。
然则杨朱之篇亦何殊於盗跖也?释文云:杨朱,或云字子居,战国时人,后於墨子。
杨朱与禽滑釐辩论,其说也爱己,不拔一毛以利天下,与墨子相反。
陆德明云,「杨戎字子居」,恐子居非杨朱也。
好,呼报切。
恶,乌路切。
復,扶又切。
键音件。
衿音今。
槁,口老切。
梁玉绳曰:庄子应帝王,阳子居,释文,「李云,居,名也。
子,男子通称。
」又寓言篇释文,「姓杨,名朱,字子居」,与老子相问答,何以指为杨朱?伯峻案:杨朱与杨子居是否一人,古今颇有爭论文字。
汪中述学老子攷异之附註以为两人,衍而至於近人唐鉞,作杨朱攷,载於东方杂誌二十二卷五期中,力言杨朱非杨子居。
以为两人者近是。
杨朱游於鲁,舍於孟氏。
孟氏问曰:「人而已矣,奚以名为?」曰:「以名者为富。
」「既富矣,奚不已焉?」曰:「为贵。
」「既贵矣,奚不已焉?」曰:「为死。
」「既死矣,奚为焉?」曰:「为子孙。
」〔注〕夫事为无己,故情无厌足。
释文云:为富、为贵、为死、奚为焉、为子孙之为,並于偽切。
厌,一盐切。
「名奚益於子孙?」曰:「名乃苦其身,燋其心。
〔注〕夫名者,因偽以求真,假虚以招实,矫性而行之,有为而为之者,岂得无勤忧之弊邪?释文云:燋音椒。
乘其名者,泽及宗族,利兼乡党;况子孙乎?」陶鸿庆曰:「名乃苦其身燋其心」八字当在上文「孟氏问曰人而已矣奚以名为」之下,以见名之害而为名者之愚。
又云「既富矣,奚不已焉?既贵矣,奚不已焉」,正谓苦身燋心而不止也。
今误脱在此,则上文词意不足;而此文方论为名之益,乃先举为名之害,语气为不伦矣。
「凡为名者必廉,廉斯贫;为名者必让,让斯贱。
」〔注〕此难家之辞也。
今有廉让之名而不免贫贱者,此为善而不求利也。
〔解〕夫人之生世也,唯名与利。
圣人以名利钧之,则小人死於利,君子死於名,无有不至者也。
善恶虽殊,俱有求也。
然而求名而遂者,岂唯取富贵,乃荣及子孙,利兼乡党矣。
虽苦身燋心勤於廉让者,志有所望而情有所忘,俱失中也。
释文云:难,乃旦切。
曰:「管仲之相齐也,释文云:相,息亮切,下同。
君淫亦淫,君奢亦奢。
〔注〕言不专美恶於己。
伯峻案:论语八佾:「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此皆亦淫亦奢之证也。
志合言从,道行国霸。
死之后,管氏而已。
〔解〕实名之利薄也。
田氏之相齐也,伯峻案:御览四八五引「田氏」上有「其后」两字。
君盈则己降,君歛则己施。
〔注〕此推恶於君也。
释文云:歛,收聚也。
施,始豉切。
民皆归之,因有齐国;子孙享之,至今不绝。
〔解〕偽名之利深也。
若实名贫,偽名富。
」〔注〕为善不以为名,名自生者,实名也。
为名以招利而世莫知者,偽名也。
偽名则得利者也。
注「名自生者」藏本作「而自生者」。
俞樾曰:「若实名贫偽名富」下当有「实名贱偽名贵」二句。
上文曰:「凡为名者必廉,廉斯贫;为名者必让,让斯贱」故此引管仲陈氏事证为实名则贫贱,为偽民则富贵也。
陶鸿庆曰:俞氏云此下当有「实名贱偽名贵」二句,其说是已。
而以此与上言管仲田氏事为一人之辞,则非也。
上文云「凡为名者必廉,廉斯贫;为名者必让,让斯贱」。
张注以为难家之辞,是也。
此云「若实名贫,偽名富;实名贱,偽名贵」,亦难家之辞。
若犹此也,说详王氏经传释词"「若」下或当有「然」字,下文「孟孙阳曰若然,速亡愈於久生」。 说符篇:「若然,死者奚为不能言生术哉?」是其例"。
言管仲子孙以实名而贫贱,田氏子孙以偽名而富贵,是则名果足以致贫贱也。
难者之意谓实者真名而偽者非名也。
下文又答之曰,「实无名,名无实,名者偽而已矣」。
言实与名不並立,既谓之名,名皆有偽而无实,是则名果足以致富贵也。
答者之意谓偽者为名而实者非名也。
下文答辞特著「曰」字以別之,则此为难辞无疑。
若以此与上下文为一人之辞,则下文「实无名名无实」云云皆枝辞赘语,不知其用意所在矣。
自「既富矣奚不为焉」以下凡难者之辞皆省「曰」字,读者当玩其义而自得之。
曰:「实无名,释文「无」作「亡」,云:音无。
名无实。
名者,偽而已矣。
〔注〕不偽则不足以招利。
〔解〕行实者无其名,求名者无其实,故不偽则利不彰也。
昔者伯峻案:御览四二四、类聚二十一引並无「者」字。
尧舜偽以天下让许由善卷,而不失天下,享祚百年。
〔注〕偽实之跡因事而生。
致偽者由尧舜之跡,而圣人无偽也。
伯峻案:尧以天下让许由,事又见庄子逍遥游篇;舜让天下于善卷,亦见庄子让王篇及盗跖篇。
伯夷叔齐实以孤竹君让而终亡其国,伯峻案:御览四二四类聚二十一引並无「君」字,是也。
饿死於首阳之山。
实偽之辩,如此其省也。
」〔注〕省犹察也。
〔解〕偽者取名而无实,真者实行而忘名。
尧舜之与夷齐,炳然如此。
真偽之跡耳,不易察哉?世人若不殉名利而失真。
则溺情慾而忘道矣。
天下善人少,不善人多,则殉名者稀,从慾者眾。
虽有智者,亦无可奈何。
盖俱失中也。
释文云:省,思井切。
杨朱曰:百年,寿之大齐。
释文云:齐,去声,限也。
得百年者千无一焉。
释文「无」作「亡」,云:音无。
设有一者,孩抱以逮昏老,几居其半矣。
释文云:几音祈,下同。
夜眠之所弭,释文云:弭,绵婢切。
昼觉之所遗,释文云:觉音教。
又几居其半矣。
痛疾哀苦,亡失忧惧,又几居其半矣。
卢文弨曰:「痛疾」意林引作「疾病」。
王叔岷曰:文选陆士衡长歌行注引亦作「疾病」。
量十数年之中,逌然而自得亡介焉之虑者,释文云:亡音无,下同。
介音界,微也。
亦亡一时之中尔。
则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释文云:乐音洛。
为美厚尔,释文云:为,于偽切为声色尔。
而美厚復不可常厌足,「厌」世德堂本作「猒」,此本字也。
释文云:復,扶又切,下同。
厌,一盐切;本或作饜,音同。
声色不可常翫闻。
乃復为刑赏之所禁劝,名法之所进退;遑遑尔竞一时之虚誉,规死后之余荣;偊偊尔顺耳目之观听,「顺」,道藏白文本、林希逸本、元本、世德堂本並作「慎」。
意林引同。
秦恩復曰:古「顺」「慎」二字通。
易,「履霜坚冰,盖言顺也」,「顺」即「慎」。
释文「顺」作「慎」,云:偊,邱羽切。
慎耳一本作顺耳。
任大椿曰:荀子修身篇「顺墨」,杨倞训为慎墨。
君子篇:「忠者惇,慎此者也。
」杨倞注,「慎读如顺」。
庄子列御寇篇释文,「慎於兵,慎或作顺」。
「有顺懁而达者,顺一作慎」。
大戴礼保傅篇:「以其所为慎於人也。
」卢辨注,「皆得民心也」,慎即顺也。
曾子大孝篇:「父母既没,慎行其身。
」慎一作顺。
慎德篇,「以慎天法」。
注,「天道不可成顺之而已」,则慎即顺。
文王官人篇:「无辨而自慎。
」慎读为顺。
「顺耳」犹存古字。
惜身意之是非;徒失当年之至乐,不能自肆於一时。
重囚纍梏,释文云:纍音累。
梏,古沃切,手械也。
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