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游记选 ●明朝 修觉山记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历代游记选
《历代游记选》 ●明朝 修觉山记

辛亥十月,十有九日,早发新津,叔弟恬,不知隔江者为何许山也,与童骑疾驱过之。

予与艾子后,坐舟中,指江干削壁千切,竹树榱桶,出没晴岚云浪外者,异焉。

问之,则修觉山。

子美"游修觉寺"诗曰:"野寺江天豁,山扉花竹幽;诗应有神助,吾得及春游;径石相萦带,川云自去留;禅枝宿众鸟,飘泊暮归愁。"

"后游"诗曰:"寺忆昔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何欲之?"及唐明皇幸蜀,大书修觉山三大字,嵌石壁,今犹存者,即其处也。

决策登焉。

所从径,裒山石之复者为磴,乱整枉直,各肖其理。

登者屡憩,憩处每平,平处每当竹材隙,隙处必从其下左方见江,江错碛渚,或圆或半,或逝或返,去留心目间。

土人缚竹为乱,若童子置叶盎中以度蚁。

设身处地,颇危之。

从上视下,轻且驶,甚适。

度磴去顶可四五之一,行住坐立,更端者数矣。

其傍乃有石级齿齿,蜿蜒壁间者,往修觉寺道也。

日始舍是,寻中径数折上,有亭翼然,祠杜工部、李供奉、苏端明、方正学。

方有石刻诗,可读。

亭后数武,为宝华寺。

礼佛毕,反自亭,出山门,左行,竹材纯驳夹砌,数折即修觉寺。

寺前双井,一井置一塔,唐物也。

明皇书嵌佛殿左侧岩壁上,字方广二三尺,一字各专一石,飞翥沉着,且甚完好。

予入蜀所见唐碑,独此耳。

出寺,无所见。

欲返,寺僧指石隙一小径,才容足。

出此径,乃有平田大陆。

复缘磴数折上,矗然兆江者,曰雪峰,两寺乃在其下。

始悟所云磴去顶四五之一者,第可指修觉耳,非此峰也。

左眺稠稷山,如旅行,而稍居其傍。

下凭栏视江,则已正,无所不见。

不若初所见江之从其下左方也,然从下上修觉,去江趋远,从修觉上雪峰,视江乃反近。

舟中所指江干削壁者,即今着脚处也。

降自雪峰,复葬井塔下,屈曲一二里许,不复见所由宝华寺径矣。

乃忽得所谓石级齿齿壁间往修觉寺道者,则今还道也,与初所径合。

径穷登舆。

是日抵彭山宿,记授弟恬。

题记:修觉山位于四川新津县岷江东岸。

唐时大诗人杜甫和唐明皇李隆基都曾在此驻留,留下了诗篇墨迹。

而今古人已逝,物是人非,作者游历此地,低吟着"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的诗句,仿佛感到遥远的往事正呈现在面前,使文章一开始便有了浓重的怀古氛围。

第二段,作者不断变动视角,随着山路的崎岖蜿蜒,描绘出一幅幅优美奇丽的画面:险峻的峰峦,众多的古迹,繁茂的林木,辉煌的庙宇等等。

然后笔锋一转。

视点由修觉山过渡到雪峰。

登临送目,与在修觉山上的视野和感觉迥然不同,令全文产生了一种错落变化。

柳暗花明的意趣,读来别致新鲜、赏心悦目。

作者简介:钟惺"1574—1624",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

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福建提学佥事等职。

他与同里谭元春共同编选《古诗归》和"唐诗归",风行明末,创立了"竟陵派"。

他反对拟古文风,提倡抒写性灵,提倡一种幽深孤峭的风格。

他的散文孤行静寄,文境简远平淡,宛转曲折,看似艰涩实则奇崛。

著有《隐秀轩集》、《毛诗解》等。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