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晋自文王建国,阴谋倾魏,置二卫"中卫、后卫"、三部司马"前驱、由基、强弩",以中领军领之。
武帝代魏,遂分左右各一将军"左卫虎贲,羊琇为将军;右卫虎贲,赵序为将军。 ",命中虎贲,骁骑、游击别领。
又置虎贲、羽林、上骑、异力四部,并命为五督"皆领于骁骑"。
又有左、右、前、后四军,四护军领之。
凡二卫、左、右、前、后、骁骑七军,皆中军将军羊祜统之"祜罢改北军中侯,永嘉中改中领军。 "。
其后更制殿中典兵以宠陈勰,步兵校尉以宠王浚,而东宫亦备三率"初置中卫率。 泰始五年,分为左、右卫率,各领一军。 惠帝愍怀太子在东宫,又加前、后二卫率。 成都王颖为太弟,又置中卫率,凡五率。 "。
将相诸王,始给兵卫"义阳王望给兵二千人。 贾充伐吴,给兵万人、骑二千。 杨骏为太尉,给兵三千、骑一千。 ",或由中领出镇方面,亦将本营兵以行"羊祜以卫将军出,齐王攸以侍中出,皆给出营兵。 ",遂为后例。
凡在权宠必给,多者兵三万、骑二千。
及其罢去,亲从如故。
故有司徒归第,家兵一千余者"见〈王泽传〉";方镇去官,送兵千余家者"见〈范宁传〉"。
由是空校牙门,虚立军府,动以百数"武帝咸宁五年傅咸奏",禁兵外散于四方矣"见〈干宝传〉"。
淮南死士才七百人,而赵王伦与战辄败"见〈淮南王允传〉",其弱可见。
惠、怀以来,诸王交乱,迭以国兵代去宿卫"永兴元年,成都王颖以国兵代宿卫,悉杀所忌者。 永嘉三年,东海王越以国兵代宿卫,悉罢殿中武官。 ",名将劲卒,咸入私家"见〈东海王越传〉"。
永嘉之乱,长安户不盈百,蒿棘成林,公私有车四乘,宫省无复守卫,府寺营署掘堑自守。
愍帝围逼,唯凉州义众千人守死不移而已"见〈索琳传〉"。
江东草创,军容寡弱,镇卫营校有名无兵,识者皆议并省"〈温峤传〉"。
当时虽优赏投刺"大兴元年熊远谏",贷免僮客"大兴四年刁协议")以充京师,驯至藏获之徒得命守令"孝武帝太元四年许荣疏",然而实不足用。
王敦、苏峻之叛,每战辄衄。
成帝仅得刘超义兵之众,号君子营。
峻众一入,未及成列,而弃甲走矣。
初,武帝深惩魏氏孤立而州镇太盛,大封同姓:大国三军,兵五千人;次国二军,兵三千人;小国一军,兵千五百人。
自始封至子孙,渐减罢,盖欲特强宗盟,以为削弱方州之渐。
销锋刃、罢武库之辞,形于贤良之策久矣,以吴存未能"见〈华谭传〉"。
吴平之后,即诏天下刺史悉去州兵,大郡才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
晚乃并遣诸王假之节銊,各统方州军事"太康十年用王佑计",都督、监军至于盈十"咸宁五年傅咸奏",参军、司马皆得增置。
由此诸王擅兵,动以万数,内相争政,京师数扰。
群盗乃起,州县无备,不能擒制"见〈山俦传〉,当时罢兵,惟涛与陶璜以为不可。 "。
惠帝之初,戍兵四出,天下遂大乱矣。
继以五代之扰,所在牧守,弱者弃地,强者称盟;民间豪杰,亦各推坞主,以寇抄为事;而富家大姓,多藏户口,以为私附"见〈刘遐传〉"。
京师以羽檄征天下兵,卒无至者。
于是义兵纷然,大者兼为方镇,小者聚为坞壁"〈刘沈诸传〉"。
元帝南渡,依以立国;祖逖北讨,藉以为重。
因而抚之,未暇更立。
往往授以大将军、都督、四镇、四征、四平之号,或兼王者,各自为将。
而江东征调不出三吴,中流、上流专于大镇。
宿卫大发,毋过三万。
每议出讨,率取奴兵"自用刁协议后,皆以奴为兵。 会稽王道子发诸郡奴,号曰「乐属」,移置京师,东土嚣然,人不堪命。 庾翼发所统六州奴北伐,百姓怨嗟。 何充悉发二州编户奴,士庶嗷然。 "。
百姓怨嗟,临战辄败。
是时虽尝从贺循之议,欲严分界,多亭侯,番休以备寇,然竟无成绩"循自元帝时建言"。
终东晋世,惟谢玄一战有功,盖北府兵而已"见〈刘牢之传〉。 "。
案:晋武帝之制,大抵内强宿卫,领之贵戚;外削州牧,统于宗藩。
皆惩魏也。
未几,宗王横肆,而宿卫散于司府;禁卫单虚,而州牧转为强镇。
是以关门无结草之固,晋阳有屡举之甲,欲强而反弱,将削者滋大。
事不师古,急于矫弊,崇私废公,而患生于所偏也。
重以士民调度,悉无良法。
自错役之制不改魏旧,而东南二方六州郡兵戍守运漕,父南子北,咸更不宁"刘颂疏"。
惠帝壬午之诏,驱逐仓遽"〈张昌传〉:太安二年壬午,诏书发武勇赴益州,号壬午兵,人咸不乐。 而诏书催促,所过之境留五日者,二千石免。 由是郡县官长躬出驱逐,昌遂帅避役者为乱。 ";三王己亥之格,爵命猥杂"〈陈頵传〉:永宁元年,三王起义兵。 制己亥格以权济难,此自一切之法,非常伦之格也。 其起义以来,依格猥杂,金紫佩士卒之身,符册委仆隶之门。 "比及江左,方国异制。
江州之兵,或至单丁俱上,不得番休。
王敦败后,从卫士三番之制。
是时民年十六为全丁,十三为半丁,至有生儿不复举养,鳏寡不敢嫁娶者。
或虽上功不与论封"见段灼奏"或缘一愆谪辱累世"见范宁奏"。
夫以相倾之将,胥怒之民,上无所统,下无所系,人莫之恤,而又灾寇相仍,公私虚乏,饥有流殍,寒无襦裤,斯民将安归乎?由是宗室诱之,则为八王之乱;远方怀之,则为五代之扰;方镇聚之,则为王、苏、庾、桓之叛。
自昔祸变,至晋滋极,职兵之由。
终晋之世,惟陈勰、马隆用诸葛亮古阵遗法,略试一二。
隆以募兵三千,克平西凉,厥功称着。
勰事虽不概见,然徒校标帜,兵之一物耳。
更数大乱,京阙围逼,而白虎幡一麾,众皆解甲不斗。
麾号数信,收效至此。
孰谓古法之不可施于后世,而军政之果无益于人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