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 列传第九十一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旧唐书
《旧唐书》 列传第九十一 沈昫

○田承嗣 侄悦子绪绪子季安

田弘正 子布牟布子在宥

张孝忠 子茂昭茂昭子克勤弟茂宗茂和陈楚附

田承嗣,平州人,世事卢龙军为裨校。

祖璟,父守义,以豪侠闻于辽、碣。

承嗣,开元末为军使安禄山前锋兵马使,累俘斩奚、契丹功,补左清道府率,迁武卫将军。

禄山构逆,承嗣与张忠志等为前锋,陷河洛。

禄山败,史朝义再陷洛阳,承嗣为前导,伪授魏州刺史。

代宗遣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引回纥军讨平河朔。

帝以二凶继乱,郡邑伤残,务在禁暴戢兵,屡行赦宥,凡为安、史诖误者,一切不问。

时怀恩阴图不轨,虑贼平宠衰,欲留贼将为援,乃奏承嗣及李怀仙、张忠志、薛嵩等四人分帅河北诸郡,乃以承嗣检校户部尚书、郑州刺史。

俄迁魏州刺史、贝博沧瀛等州防御使。

居无何,授魏博节度使。

承嗣不习教义,沉猜好勇,虽外受朝旨,而阴图自固。

重加税率,修缮兵甲;计户口之众寡,而老弱事耕稼,丁壮从征役,故数年之间,其众十万。

仍选其魁伟强力者万人以自卫,谓之衙兵。

郡邑官吏,皆自署置。

户版不籍于天府,税赋不入于朝廷,虽曰籓臣,实无臣节。

代宗以黎元久罹寇虐,姑务优容,累加检校尚书仆射、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雁门郡王,赐实封千户。

及升魏州为大都督府,以承嗣为长史,仍以其子华尚永乐公主,冀以结固其心,庶其悛革。

而生于朔野,志性凶逆,每王人慰安,言词不逊。

大历八年,相卫节度使薛嵩卒,其弟崿欲邀旄节;及用李承昭代嵩,衙将裴志清谋乱逐崿,崿率众归于承嗣。

十年,薛崿归朝,承嗣使亲党扇惑相州将吏谋乱,遂将兵袭击,谬称救应。

代宗遣中使孙知在使魏州宣慰,令各守封疆。

承嗣不奉诏,遣大将卢子期攻洺州,杨光朝攻卫州。

杀刺史薛雄,仍逼知在令巡磁、相二州,讽其大将割耳剺面,请承嗣为帅,知在不能诘。

四月,诏曰:

田承嗣出自行间,策名边戍,早参戎秩,效用无闻,尝辅凶渠,驱驰有素。

洎再平河朔,归命辕门。

朝廷俯念遗黎,久罹兵革。

自禄山召祸,瀛、博流离;思明继衅,赵、魏堙厄;以至农桑井邑,靡获安居,骨肉室家,不能相保。

念其凋瘵,思用抚宁,以其先布款诚,寄之为理。

所以委授旄钺之任,假以方面之荣,期尔知恩,庶能自效。

崇资茂赏,首冠朝伦,列异姓之苴茅,登上公之礼命。

子弟童稚,皆联台阁之华;妻妾仆媵,并受国邑之号。

人臣之宠,举集其门;将相之权,兼领其职。

夫宰相者,所以尽忠,而乃据国家之封壤,仗国家之兵戈,安国家之黎人,调国家之征赋。

掩有资实,凭窃宠灵,内包凶邪,外示归顺。

且相、卫之略,所管素殊,而逼胁军人,使之翻溃。

因其惊扰,便进军师,事迹暴彰,奸邪可见。

不然,岂志清之乱,曾未崇朝;子期、光朝,会于明日。

足知先有成约,指期而来,是为蔑弃典刑,擅兴戈甲。

既云相州骚扰,邻境救灾,旋又更取磁州,重行威虐。

此实自矛盾,不究始终。

三州既空,远迩惊陷,更移兵马,又赴洺州,实为暴恶不仁,穷极残忍。

薛雄乃卫州刺史,固非本籓,忿其不附,横加凌虐,一门尽屠,非复噍类,酷烈无状,人神所冤。

又四州之地,皆列屯营,长史属官,任情补署。

精甲利刃,良马劲兵,全实之资装,农藏之积实,尽收魏府,罔有孑遗。

其为盖在无赦,欲行讨问,正厥刑书。

犹示含容,冀其迁善,抑于典宪,务在慰安。

乃遣知在远奉诏书,谕以深旨,乃命承昭副兹麾下,抚彼旧封。

而承昭又遣亲将刘浑先传诏命。

承嗣逡巡磁、相,仍劫知在偕行,先令侄悦权扇军吏,至使引刀自割,抑令腾口相稽,当众喧哗,请归承嗣。

论其奸状,足以为凭,此而可容,何者为罪?

承嗣宜贬永州刺史,仍许一幼男女从行,便路赴任。

委河东节度使薛兼训、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幽州节度留后硃滔、昭义节度李承昭、淄青节度李正己、淮西节度李忠臣、永平军节度使李勉、汴宋节度田神玉等,掎角进军。

如承嗣不时就职,所在加讨,按军法处分。

诏下,承嗣惧;而麾下大将,复多携贰,仓黄失图。

乃遣牙将郝光朝奉表请罪,乞束身归朝。

代宗重劳师旅,特恩诏允,并侄悦等悉复旧官,仍诏不须入觐。

十一年,汴将李灵曜据城叛,诏近镇加兵。

灵曜求援于魏。

承嗣令田悦率众五千赴之,为马燧、李忠臣逆击败之;悦仅而获免,兵士死者十七八,复诏诛之。

十二年,承嗣复上章请罪,又赦之,复其官爵。

承嗣有贝、博、魏、卫、相、磁、洺等七州,复为七州节度使,于是承嗣弟廷琳及从子悦、承嗣子绾、绪等皆复本官,仍令给事中杜亚宣谕,赐铁券。

十三年九月,卒,时年七十五。

有子十一人:维、朝、华、绎、纶、绾、绪、绘、纯、绅、缙等。

维为魏州刺史;朝,神武将军;华,太常少卿、驸马都尉,尚永乐公主,再尚新都公主;余子皆幼。

而悦勇冠军中,承嗣爱其才,及将卒,命悦知军事,而诸子佐之。

悦初为魏博中军兵马使、检校右散骑常侍、魏府左司马。

大历十三年,承嗣卒,朝廷用悦为节度留后。

骁勇有膂力,性残忍好乱,而能外饰行义,倾财散施,人多附之,故得兵柄。

寻拜检校工部尚书、御史大夫,充魏博七州节度使。

大历末,悦尚恭顺。

建中初,黜陟使洪经纶至河北,方闻悦军七万。

经纶素昧时机,先以符停其兵四万,令归农亩。

悦伪亦顺命,即依符罢之。

既而大集所罢将士,激怒之曰:"尔等久在军戎,各有父母妻子,既为黜陟使所罢,如何得衣食自资?"众遂大哭。

悦乃尽出其家财帛衣服以给之,各令还其部伍。

自此魏博感悦而怨朝廷。

居无何,或谬称车驾将东封,而李勉增广汴州城。

李正己闻而猜惧,以兵万人屯曹州,遣使说悦,同为拒命。

悦乃与正己、梁崇义等谋各阻兵,以判官王侑、扈萼、许士则为腹心,邢曹俊、孟希祐、李长春、符璘、康愔为爪牙。

建中二年,镇州李宝臣卒,子惟岳求袭节钺。

俄而淄青李正己卒,子纳亦求节钺。

朝廷皆不允,遂与惟岳、李纳同谋叛逆。

时朝廷遣张孝忠等讨恒州,悦将孟希祐率兵五千援之。

又遣将康愔率兵八千围邢州,杨朝光五千人营于邯郸西北卢家砦,绝昭义粮饷之路,悦自将兵甲数万继进。

邢州刺史李洪、临洺将张伾,为贼所攻,御备将竭,诏河东节度使马燧、河阳李芃,与昭义军讨悦。

七月三日,师自壶关东下,收贼卢家砦,大破贼于双冈;邢州解围,悦众遁走,保洹水。

马燧等三帅距悦军三十里为垒,李纳遣兵八千人助悦。

魏将邢曹俊者,承嗣之旧将,老而多智,颇知兵法,悦昵于扈萼,以曹俊为贝州刺史。

及悦拒官军于临洺,大为王师所破,悦乃召曹俊而问计焉。

曹俊曰:"兵法十倍则攻,尚书以逆犯顺,势且不侔。 宜于郭口置兵万人以遏西师,则河北二十四州悉为尚书有矣。 今于临洺、武安设攻城之计,粮竭卒尽,危凶立至,未见其可也。"

祐等以其异己,咸谮毁,悦复令守贝州。

悦与淄青兵三万余人阵于洹水,马燧等三帅与神策将李晟等来攻,悦之众复败,死伤二万计。

悦收合残卒奔魏州,至南郭外,大将李长春拒关不内,以俟官军。

三帅虽进,顿兵于魏州南平邑浮图,咸迟留不进,长春乃开门内之。

悦持佩刀立于军门,谓军士百姓曰:"悦藉伯父余业,久与卿等同事,今既败丧相继,不敢图全。 然悦所以坚拒天诛者,特以淄青、恒冀二大人在日,为悦保荐于先朝,方获承袭。 今二帅云亡,子弟求袭,悦既不能报效,以至兴师。 今军旅败亡,士民涂炭,此皆悦之罪也。 以母亲之故,不能自刭,公等当斩悦首以取功勋,无为俱死也!"乃自马投地,众皆怜之。

或前抚持悦曰:"久蒙公恩,不忍闻此!今士民之众,犹可一战,生死以之。"

悦收涕言曰:"诸公不以悦丧败,犹愿同心,悦纵身死,宁忘厚意于地下乎!"悦乃自割一髻,以为要誓,于是将士自断其髻,结为兄弟,誓同生死。

其将符璘、李再春、李瑶,悦从兄昂,相次以郡邑归国。

璘等家在魏州者,无少长悉为悦所害。

悦观城内兵仗罄乏,士众衰减,甚为惶骇,乃复召邢曹俊与之谋。

既至,完整徒旅,缮修营壁,人心复坚。

经旬余日,马燧等进至城下。

向使燧等乘胜长驱,袭其未备,则魏城屠之久矣!识者痛惜之。

会王武俊杀李惟岳,硃滔攻深州,下之,朝廷以武俊为恒州刺史,又以宝臣故将康日知为深赵二州观察使。

是以武俊怨赏功在日知下,硃滔怨不得深州,二将有憾于朝廷。

悦知其可间,遣判官王侑、许士则使于北军,说硃滔曰:"昨者司徒奉诏征伐,径趋贼境。 旬朔之内,拔束鹿,下深州,惟岳势蹙,故王大夫获殄凶渠,皆因司徒胜势。 又闻司徒离幽州日,有诏得惟岳郡县,使隶本镇;今割深州与日知,是国家无信于天下也。 且今上英武独断,有秦皇、汉武之才,诛夷豪杰,欲扫除河朔,不令子孙嗣袭。 又朝臣立功立事如刘晏辈,皆被屠灭。 昨破梁崇义,杀三百余口,投之汉江,此司徒之所明知也。 如马燧、抱真等破魏博后,朝廷必以儒德大臣以镇之,则燕、赵之危可翘足而待也。 若魏博全,则燕、赵无患,田尚书必以死报恩义。 合从连衡,救灾恤患,《春秋》之义也。 春秋时诸侯有危者,桓公不能救则耻之。 今司徒声振宇宙,雄略命世,救邻之急,非徒立义,且有利也。 尚书以贝州奉司徒,命某送孔目,惟司徒熟计之。"

滔既有贰于国,欣然从之。

乃命判官王郢与许士则同往恒州说王武俊,仍许还武俊深州。

武俊大喜,即令判官王巨源报滔,仍知深州事。

武俊又说张孝忠同援悦,孝忠不从,恐为后患,乃遣小校郑朅筑垒于北境,以拒孝忠;仍令其子士真为恒、冀、深三州留后,以兵围赵州。

三年五月,悦以救军将至,率其众出战于御河之上,大败而还。

四月,硃滔、武俊蒐军于宁晋县,共步骑四万。

五月十四日,起军南下,次宗城,滔判官郑云逵及弟方逵背滔归马燧。

六月二十八日,滔、武俊之师至魏州,会神策将李怀光军亦至。

怀光锐气不可遏,坚欲与贼战,遂径薄硃滔阵,杀千余人。

王武俊与骑将赵琳、赵万敌等二千骑横击怀光阵,滔军继踵而进,禁军大败,人相蹈藉,投尸于河三十里,河水为之不流。

马燧等收军保垒。

是夜,王武俊决河水入王莽故河,欲隔官军,水已深三尺,粮饷路绝。

王师计无从出,乃遣人告硃滔曰:"鄙夫辄不自量,与诸人合战。 王大夫善战,天下无敌;司徒五郎与王君图之,放老夫归镇,必得闻奏,以河北之事委五郎。"

时武俊战胜,滔心忌之,即曰:"大夫二兄败官军,马司徒卑屈若此,不宜迫人于险也。"

武俊曰:"燧等连兵十万,皆是国之名臣,一战而北,贻国之耻,不知此等何面见天子耶!然吾不惜放还,但不行五十里,必反相拒。"

燧等至魏县,军于河西;武俊等三将,壁于河东。

两军相持,自七月至十月,胜负未决。

悦感硃滔救助,欲推为盟主。

滔判官李子牟、武俊判官郑儒等议曰:"古有战国,连衡誓约以抗秦,请依周末七雄故事,并建国号为诸侯,用国家正朔。 今年号不可改也。"

于是硃滔称冀王,悦称魏王,武俊称赵王,又请李纳称齐王。

十一月一日,筑坛于魏县中,告天受之。

滔为盟主,称孤;武俊、悦、纳称寡人。

滔以幽州为范阳府,恒州为真定府,魏州为大名府,郓州为东平府,皆以长子为元帅。

伪册之日,其军上有云物稍异,马燧等望而笑曰:"此云无知,乃为贼瑞。"

又其营地前三年土长高三尺余,魏州户曹韦稔为《土长颂》曰:"益土之兆也。"

四年十月,泾师犯阙,诸师各还本镇。

悦、滔、武俊互相疑惑,各去王号,遣使归国。

悦亦致书于抱真,遣使闻奏。

兴元元年正月,加悦检校尚书右仆射,封济阳王,使并如故。

仍令给事中、兼御史大夫孔巢父往魏州宣慰。

时悦阻兵四年,身虽骁猛,而性愎无谋。

以故频致破败,士众死者十七八。

魏人苦于兵革,愿息肩焉;闻巢父至,莫不舞忭。

悦方宴巢父,为其从弟绪所杀。

绪,承嗣第六子。

大历末,授京兆府参军。

承嗣卒时,绪年幼稚。

承嗣虑诸子不任军政,以从子悦便弓马,性狡黠,故任遇之,俾代为帅守。

及绪年长,悦以承嗣委遇之厚,待绪等无间,令主衙军。

绪凶险多过,悦不忍,尝笞而拘之。

绪颇怨望,常俟衅隙。

会兴元元年,朝廷宥悦,仍令孔巢父往宣慰。

悦既顺命,门阶彻警。

悦宴巢父夜归,绪率左右数十人先杀悦腹心蔡济、扈崿、许士则等,挺剑而入。

其两弟止之;绪斩止者,遂径升堂。

悦方沉醉,绪手刃悦并悦妻高氏,又入别院杀悦母马氏。

自河北诸盗残害骨肉,无酷于绪者。

绪惧众不附,奔出北门。

邢曹俊、孟希祐等领徒数百追及之。

遥呼之曰:"节度使须郎君为之,他人固不可也。"

乃以绪归衙,推为留后。

明日,归罪于扈崿,以其首徇;然后禀于孔巢父,遣使以闻。

时绪兄纶居长,为乱兵所杀,遂以绪为留后。

朝廷授绪银青光禄大夫、魏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魏博节度使。

时硃滔率兵兼引回纥之众南侵,绪遣兵助王武俊、李抱真,大破硃滔于泾城,以功授检校工部尚书。

贞元元年,以嘉诚公主出降绪,加驸马都尉。

寻迁检校左仆射,封常山郡王,食邑三千户。

改封雁门郡王,食实封五百户。

寻加同平章事。

初,田悦性俭啬,衣服饮食,皆有节度;而绪等兄弟,心常不足。

绪既得志,颇纵豪侈,酒色无度。

贞元十二年四月,暴卒,时年三十三,赠司空,赙赉加等。

子三人:季和、季直、季安。

季和为澶州刺史;季直为衙将;季安最幼,为嫡嗣。

季安,字夔。

母微贱,嘉诚公主蓄为己子,故宠异诸兄。

年数岁,授左卫胄曹参军,改著作佐郎、兼侍御史,充魏博节度副大使。

累加至试光禄少卿、兼御史大夫。

绪卒时,季安年才十五,军人推为留后,朝廷因授起复左金吾卫将军,兼魏州大都督府长史、魏博节度营田观察处置等使。

服阙,拜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进位检校司空,袭封雁门郡王。

未几,加金紫光禄大夫,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季安幼守父业,惧嘉诚之严,虽无他才能,亦粗修礼法。

及公主薨,遂颇自恣,击鞠、从禽色之娱。

其军中政务,大抵任徇情意,宾僚将校,言皆不从。

免公主丧,加检校司徒。

元和中,王承宗擅袭戎帅,宪宗命吐突承璀为招抚使,会诸军进讨。

季安亦遣大将率兵赴会,仍自供粮饷。

师还,加太子太保。

季安性忍酷,无所畏惧。

有进士丘绛者,尝为田绪从事,及季安为帅,绛与同职侯臧不协,相持争权。

季安怒,斥绛为下县尉;使人召还,先掘坎于路左,既至坎所,活排而瘗之,其凶暴如此!元和七年卒,时年三十二,赠太尉。

子怀谏、怀礼、怀询、怀让。

怀谏母,元谊女。

及季安卒,元氏召诸将欲立怀谏,众皆唯唯。

怀谏幼,未能御事,军政无巨细皆取决于私白身蒋士则,数以爱憎移易将校。

衙军怒,取前临清镇将田兴为留后,遣怀谏归第,杀蒋士则等十余人。

田兴葬季安毕,送怀谏于京师,乃起复授右监门卫将军,赐第一区,刍米甚厚。

田氏自承嗣据魏州至怀谏,四世相传袭四十九年,而田兴代焉。

田弘正,本名兴。

祖延恽,魏博节度使承嗣之季父也,位终安东都护府司马。

延恽生廷玠,幼敦儒雅,不乐军职,起家为平舒丞。

迁乐寿、清池、束城、河间四县令,所至以良吏称。

大历中,累官至太府卿、沧州别驾,迁沧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横海军使。

承嗣与淄青李正己、恒州李宝臣不协,承嗣既令廷玠守沧州,而宝臣、硃滔兵攻击,欲兼其土宇。

廷玠婴城固守,连年受敌,兵尽食竭,人易子而食,卒无叛者,卒能保全城守。

朝廷嘉之,迁洺州刺史,又改相州。

属薛崿之乱,承嗣蚕食薛嵩所部。

廷玠守正字民,不以宗门回避而改节。

建中初,族侄悦代承嗣领军政,志图凶逆,虑廷玠不从,召为节度副使。

悦奸谋颇露,廷玠谓悦曰:"尔藉伯父遗业,可禀守朝廷法度,坐享富贵,何苦与恒、郓同为叛臣?自兵乱已来,谋叛国家者,可以历数,鲜有保完宗族者。 尔若狂志不悛,可先杀我,无令我见田氏之赤族也。"

乃谢病不出。

悦过其第而谢之;廷玠杜门不纳,将吏请纳。

建中三年,郁愤而卒。

弘正,廷玠之第二子。

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伯父承嗣爱重之。

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

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

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

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

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騃,乃召弘正署其旧职。

季安卒,怀谏委家僮蒋士则改易军政,人情不悦,咸曰:"都知兵马使田兴,可为吾帅也!"衙兵数千诣兴私第陈请,兴拒关不出,众呼噪不已。

兴出,众环而拜,请入府署。

兴顿仆于地,久之。

度终不免,乃令于军中曰:"三军不以兴不肖,令主军务,欲与诸军前约,当听命否?"咸曰:"惟命是从!"兴曰:"吾欲守天子法,以六州版籍请吏,勿犯副大使,可乎?"皆曰:"诺!"是日,入府视事,杀蒋士则十数人而已。

晚自府归第,其兄融责兴曰:"尔卒不能自晦,取祸之道也!"翌日,具事上闻。

宪宗嘉之,加兴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魏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沂国公,充魏、博等州节度观察、处置、支度、营田等使,仍赐名弘正。

仍令中书舍人裴度使魏州宣慰,赐魏博三军赏钱一百五十万贯。

弘正既受节钺,上表曰:

臣闻君臣父子,是谓大伦,爰立纪纲,以正上下。

其或子不为子,臣不为臣,覆载莫可得容,幽明所宜共殛。

臣家本边塞,累代唐人;从乃祖乃父以来,沐文子文孙之化。

臣幸因宗族,早列偏裨,驱驰戎马之乡,不睹朝廷之礼。

惟忠与孝,天与臣心。

常思奋不顾生,以身殉国,无由上达,私自感伤。

岂意命偶昌时,事缘难故,白刃之下,谬见推崇。

天慈遽临,免书罪累,朝章荐及,仍委旂旄。

锡封壤于全籓,列班荣于八座;君父之恩已极,丝毫之效未伸,但以靦冒知羞,低回自愧。

是知功荣所著,必俟危乱之时;徼幸之来,却在清平之日。

循涯揣分,以宠为忧。

伏自天宝已还,幽陵肇乱,山东奥壤,悉化戎墟。

外抚车马,内怀枭獍,官封代袭,刑赏自专,国家含垢匿瑕,垂六十载。

臣每思此事,当食忘餐。

若稍假天年,得奉宸算,兼弱攻昧,批亢捣虚;竭鹰犬之资,展获禽之用,导扬和气,洗涤伪风,然后退归田园,以避贤路。

臣怀此志,陛下察之!

优诏褒美。

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于府舍起书楼,聚书万余卷,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

今河朔有《沂公史例》十卷,弘正客为弘正所著也。

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

宾僚参佐,请之于朝。

颇好儒书,尤能史氏,《左传》、《国史》,知其大略。

自弘正归国,幽、恒、军阝、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

裴度明理体,词说雄辩;弘正听其言,终夕不倦。

遂深相结纳,由是奉上之意逾谨。

元和十年,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

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袭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

俄而王承宗叛,诏弘正以全师压境。

承宗惧,遣使求救于弘正,遂表其事,承宗遂纳二子,献德、棣二州以自解。

十三年,王师加兵于郓,诏弘正与宣武、义成、武宁、横海等五镇之师会军齐进。

十一月,弘正自帅全师自杨刘渡河筑垒,距郓四十里。

师道遣大将刘悟率重兵以抗弘正,结垒相望。

前后合战,魏军大捷。

而李醖、李光颜三面进攻,贼皆挫败,其势将危。

十四年三月,刘悟以河上之众倒戈入郓,斩师道首,诣弘正请降。

淄青十二州平,论功加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是年八月,弘正入觐,宪宗待之隆异,对于麟德殿,参佐将校二百余人皆有颁锡,进加检校司徒、兼侍中,实封三百户。

仍以其兄检校刑部尚书、相州刺史融为太子宾客,东都留司。

弘正三上章,愿留阙下,宪宗劳之曰:"昨韩弘至朝,称疾恳辞戎务,朕不得不从。 今卿复请留,意诚可尚,然魏土乐卿之政,邻境服卿之威,为我长城,不可辞也。 可亟归籓。"

弘正每惧有一旦之忧,嗣袭之风不革,兄弟子侄,悉仕于朝,宪宗皆擢居班列,硃紫盈庭,当时荣之。

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检校司徒、兼中书令、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充成德军节度、镇冀深赵观察等使。

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

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

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

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

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

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参佐、将吏等三百余口并遇害。

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

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

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

河北将卒心不平之,故不能尽变其俗,竟以此致乱。

弘正子布、群、牟。

布,弘正第三子。

始,弘正为田季安裨将,镇临清,布年尚幼,知季安身世必危,密白其父帅其所镇之众归朝,弘正甚奇之。

及弘正节制魏博,布掌亲兵,国家讨淮、蔡,布率偏师隶严绶,军于唐州,授检校秘书监、兼殿中侍御史。

前后十八战,破凌云栅,下郾城,布皆有功,擢授御史中丞。

时裴度为宣抚使,尝观兵于沱口,贼将董重质领骁骑遽至,布以二百骑突出沟中击之;俄而诸军大集,贼乃退去。

淮西平,拜左金吾卫将军、兼御史大夫。

十三年,丁母忧,起复旧官。

十五年冬,弘正移镇成德军,仍以布为河阳三城怀节度使,父子俱拥节旄,同日拜命。

时韩弘亦与子公武俱为节度使,然人以忠勤多田氏。

长庆元年春,移镇泾原。

其秋,镇州军乱,害弘正,都知兵马使王廷凑为留后。

时魏博节度使李醖病不能军,无以捍廷凑之乱;且以魏军田氏旧旅,乃急诏布至,起复为魏博节度使,仍迁检校工部尚书,令布乘传之镇。

布丧服居垩室,去旌节导从之饰;及入魏州,居丧御事,动皆得礼。

其禄俸月入百万,一无所取,又籍魏中旧产,无巨细计钱十余万贯,皆出之以颁军士。

牙将史宪诚出己麾下,谓必能输诚报效,用为先锋兵马使,精锐悉委之。

时屡有急诏促令进军。

十月,布以魏军三万七千讨之,结垒于南宫县之南。

十二月,进军,下贼二栅。

时硃克融囚张弘靖,据幽州,与廷凑掎角拒命。

河朔三镇,素相连衡,宪诚阴有异志。

而魏军骄侈,怯于格战,又属雪寒,粮饷不给,以此愈无斗志,宪诚从而间之。

俄有诏分布军与李光颜合势,东救深州,其众自溃,多为宪诚所有,布得其众八千。

是月十日,还魏州。

十一日,会诸将复议兴师,而将卒益倨,咸曰:"尚书能行河朔旧事,则死生以之;若使复战,皆不能也。"

布以宪诚离间,度众终不为用,叹曰:"功无成矣!"即日,密表陈军情,且称遗表,略曰:"臣观众意,终负国恩,臣既无功,不敢忘死。 伏愿陛下速救光颜、元翼,不然,则义士忠臣,皆为河朔屠害。"

奉表号哭,拜授其从事李石。

乃入启父灵,抽刀自刺,曰:"上以谢君父,下以示三军。"

言讫而绝。

时议以布才虽不足,能以死谢家国,心志决烈,得燕、赵之古风焉。

穆宗闻之骇叹,废朝三日,诏曰:

故魏博节度使、起复宁远将军、检校工部尚书、兼魏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田布,朕以寡昧,临御万邦,威刑不能禁干纪之徒,道化不能驯多僻之俗,致使上公罹祸,田氏衔冤。

爰整旅以徂征,每终食而浩叹,自兹吊伐,骤历寒暄。

虽良将锐师,率皆协力;而俟时观衅,未即齐驱。

嗟我诚臣,结其哀愤,引迁延之咎以自刻责,奋决烈之志以谢君亲。

白刃置于肝心,鸿毛论其生死,忠臣孝子,一举两全。

晋称卞氏之门,汉表尸乡之节,比方于布,今古为邻。

况其临命须臾,处之不挠;载形章表,益深衷悃。

间使发缄,悼心疾首。

从先臣于厚载,尔则无愧;睹遗像于麟阁,予何所堪!端拱崇名,职垂彝典,据斯以报,聊摅永怀。

可赠尚书右仆射。

布子在宥,大中年为安南都护,颇立边功。

群,太和八年为少府少监,充入吐蕃使,历棣州刺史、安南都护。

牟,会昌初为丰州刺史、天德军使,历武宁军节度使。

大中朝为兗海节度使,移镇天平军。

诸子皆以边上立功,累更籓镇,以忠义为谈者所称。

张孝忠,本奚之种类。

曾祖靖,祖逊,代乙失活部落酋帅。

父谧,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

孝忠以勇闻于燕、赵。

时号张阿劳、王没诺干,二人齐名。

阿劳,孝忠本字;没诺干,王武俊本字。

孝忠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

天宝末,以善射授内供奉。

安禄山奏为偏将,破九姓突厥,先登陷阵,以功授果毅折冲。

禄山、史思明继陷河洛,孝忠皆为其前锋。

史朝义败,入李宝臣帐下。

上元中,奏授左领军郎将,累加左金吾卫将军同正、试殿中监,仍赐名孝忠,历飞狐、高阳二军使。

李宝臣以孝忠谨重骁勇,甚委信之,以妻妹昧谷氏妻焉,仍悉以易州诸镇兵马令其统制。

前后居城镇十余年,甚著威惠。

田承嗣之寇冀州也,宝臣俾孝忠以精骑数千御之。

承嗣见其整肃,叹曰:"张阿劳在焉,冀州未易图也!"乃焚营宵遁。

及宝臣与硃滔战于瓦桥,常虑滔来攻,故以孝忠为易州刺史,选精骑七千配焉,使扞幽州。

奏授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封范阳郡王。

既而宝臣疑忌大将,杀李献诚等四五人,使召孝忠,孝忠惧不往。

宝臣使孝忠弟孝节召焉。

孝忠命孝节复命曰:"诸将无状,连颈受戮,孝忠惧死不敢往,亦不敢叛,犹公之不觐于朝,虑祸而已,无他志也。"

孝节泣曰:"兄不行,吾归死矣!"孝忠曰:"偕往则并命,吾留无患也。"

乃归,果无患。

无几,宝臣死,其子惟岳阻兵不受命,朝廷诏幽州节度使讨之。

滔以孝忠宿将善战,有精兵八千在易州,虑军兴则挠其后,乃使判官蔡雄说孝忠曰:"惟岳小子骄贵,不达人事,辄拒朝命。 滔奉命伐罪,使君何用助逆,不自求多福耶!今昭义、河东攻破田悦,淮西李仆射收下襄阳,梁崇义投井而卒,临汉江而诛者五千人,即河南军计日北首,赵、魏灭亡可见也。 使君诚能去逆效顺,必受重任,有先归国之功矣!"孝忠然之,乃遣衙官随雄报滔,又遣易州录事参军董稹入朝。

德宗嘉之,授孝忠检校工部尚书、恒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成德军节度使,便令与滔合兵攻惟岳,仍赐实封二百户。

其弟孝义及孝忠三女已适人在恒州者,悉为惟岳所害。

孝忠甚德滔之保荐,以其子茂和聘滔之女,契约甚密,遂合兵破惟岳之师于束鹿,惟岳遁归恒州。

滔请乘胜袭之,孝忠仍引军西北,还营义丰,滔大骇。

孝忠将佐曰:"尚书布赤心于硃司徒,相信至矣。 今逆寇已溃,不终其功,窃所未喻。"

孝忠曰:"本求破贼,贼已破矣。 然恒州宿将尚多,迫之则困兽犹斗,缓之必翻然改图。 又硃滔言大识浅,可以虑始,难与守成。 吾壁义丰,坐待惟岳之殄灭耳!"既而硃滔屯束鹿,不敢进军。

月余,王武俊果斩惟岳首以献,如孝忠所料。

后定州刺史杨政义以州降,孝忠遂有易、定之地。

时既诛惟岳,分四州各置观察使,武俊得恒州,康日知得深、赵二州,孝忠得易州。

以成德军额在恒州,孝忠既降政义,朝廷乃于定州置义武军,以孝忠检校兵部尚书,为义武军节度、易定沧等州观察等使。

及硃滔、王武俊谋叛,将救田悦于魏州,虑孝忠踵后,滔军将发,复遣蔡雄往说之。

孝忠曰:"李惟岳背国作逆,孝忠归国,今为忠臣。 孝忠性直,业已效忠,不复助逆矣!往与武俊同行,且孝忠与武俊俱出蕃部,少长相狎,深知其心僻,能翻覆语,司徒当记鄙言,忽有蹉跌,始相忆也!"滔又啖以金帛,终拒而不从。

易定居二凶之间,四面受敌,孝忠修峻沟垒,感励将士,竟不受二凶之荧惑,议者多之。

又加检校左仆射,实封至三百户。

后孝忠为硃滔侵逼,诏神策兵马使李晟、中官窦文场率师援之。

孝忠以女妻晟子凭,与晟戮力同心,整训士众,竟全易定,贼不敢深入。

及上幸奉天,令大将杨荣国提锐卒六百从晟入关赴难,收京城,荣国有功。

兴元元年正月,诏以本官同平章事。

沧州本隶成德军,既移隶义武,其刺史李固烈者,惟岳妻兄也,请还恒州。

是岁,孝忠遣牙将程华往沧州交检府藏。

固烈辎车数十乘上路,沧州军士呼曰:"士皆菜色,刺史不垂赈恤,乃稇载而归,官物不可得也!"杀固烈而剽之。

程华闻乱,由窦而遁,将士追之,谓曰:"固烈贪暴,已诛之矣,押牙且知州务。"

孝忠即令摄刺史事。

及硃滔、王武俊称伪国,华与孝忠阻绝,不能相援。

华婴城拒贼,一州获全,朝廷嘉之,乃拜华沧州刺史、御史中丞,充横海军使,仍改名日华,令每岁以沧州税钱十二万贯供义武军。

贞元二年,河北蝗旱,米斗一千五百文。

复大兵之后,民无蓄积,饿殍相枕。

孝忠所食,豆而已,其下皆甘粗粝,人皆服其勤俭,孝忠为一时之贤将也。

三年,加检校司空,仍以其子茂宗尚义章公主。

孝忠遣其妻邓国夫人昧谷氏入朝,执亲迎之礼。

上嘉之,赏赉隆厚。

五年七月,为将佐所惑,以兵入蔚州。

寻诏归镇,仍以擅兴削检校司空。

七年三月卒,时年六十二,废朝三日,追封上谷郡王,赠太傅,再赠魏州大都督,册赠太师,谥曰贞武。

子茂昭、茂宗、茂和。

茂昭,本名升云。

幼有志气,好儒书,以父廕累官至检校工部尚书。

贞元七年,孝忠卒,德宗以邕王谅为义武军节度大使、易定观察使;以升云为定州刺史,起复左金吾卫大将军,充节度观察留后,仍赐名茂昭。

九年正月,授节度使,累迁检校仆射、司空。

二十年十月,入朝,累陈奏河北及西北边事,词情忠切,德示耸听,叹曰:"恨见卿之晚!"锡宴于麟德殿,赐良马、甲第、器用、珍币甚厚,仍以其第三男克礼尚晋康郡主。

德宗方欲委之以边任,明年晏驾,茂昭入临于太极殿,每朝晡预列,声哀气咽,人皆奖其忠恳。

顺宗听政,加中书门下平章事,且令还镇,赐女乐二人,三表辞让。

及中使押犊车至第,茂昭立谓中使曰:"女乐出自禁中,非臣下所宜目睹。 昔汾阳、咸宁、西平、北平尝受此赐,不让为宜。 茂昭无四贤之功,述职入觐,人臣常礼,奈何当此宠赐!后有立功之臣,陛下何以加赏?"顺宗闻之,深加礼异,允其所让。

又锡安仁里第,亦固让不受。

元和二年,又请入觐,五上章恳切,宪宗许之。

冬十月,至京师,留数月,诏令归镇。

茂昭愿奉朝请于阙下,不许;加太子太保,复令还镇。

四年,王承宗叛,诏河东、河中、振武三镇之师,合义武军,为恒州北道招讨。

茂昭创廪厩,开道路,以待西军。

属正月望夜,军吏请曰:"旧例,上元前后三夜,不止行人,不闭里门。 今外道军戎方集,请如军令。"

茂昭曰:"三镇兵马,官军也,安得言外道!放灯一如常岁。"

使长男克让与诸军分道并进。

克让渡木刀沟,与贼接战屡胜。

茂昭亲擐甲胄,为诸军前锋,累献戎捷,几覆承宗。

会朝廷洗雪承宗,乃诏班师,加检校太尉,兼太子太傅。

自安、史之乱,两河籓帅多阻命自固,父死子代,唯茂昭表请举族还朝。

邻籓累遣游客间说,茂昭志意坚决,拜表求代者数四。

上乃命左庶子任迪简为其行军司马,乘驿赴之。

以两郡之簿书、管钥、符印付迪简,遣其妻季氏、男克让、克恭等先就路。

将行,诫之曰:"吾使尔曹侍亲出易者,庶后之子孙不为风俗所染,则吾无恨矣!"时五年冬也。

行及晋州,拜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充河中晋绛慈隰等州节度观察等使。

十二月十二日,至京师。

故事双日不坐,是日特开延英殿对茂昭,五刻乃罢。

又上表请迁祖考之骨墓于京兆。

在朝两月,未之镇。

六年二月,疽发于首,卒,时年五十。

废朝五日,册赠太师,赙绢三千匹、布一千端、米粟三千硕,丧事所须官给,诏京兆尹监护,谥曰献武。

宪宗念其忠荩,诸昆仲子侄皆居职秩,仍诏每年给绢二千匹,春秋分给。

克让、克恭官至诸卫大将军。

小男克勤,长庆中左武卫大将军。

时有赦文许一子五品官,克勤以子幼,请准近例回授外甥。

状至中书,下吏部员外郎判废置,裴夷直断曰:"一子官,恩在念功,贵于延赏;若无己子,许及宗男。 今张克勤自有息男,妄以外甥奏请,移于他族,知是何人!傥涉卖官,实为乱法。 虽援近日敕例,难破著定格文,国章既在必行,宅相恐难虚授。 具状上中书门下,克勤所请,望宜不允。"

遂为定例。

茂宗以父廕累官至光禄少卿同正。

贞元三年,许尚公主,拜银青光禄大夫、本官驸马都尉,以公主幼,待年十三。

属茂宗母亡,遗表请终嘉礼。

德宗念茂昭之勋,即日授云麾将军,起复授左卫将军同正、驸马都尉。

谏官蒋乂等论曰:"自古以来,未闻有驸马起复而尚公主者。"

上曰:"卿所言,古礼也;如今人家往往有借吉为婚嫁者,卿何苦固执?"又奏曰:"臣闻近日人家有不甚知礼教者,或女居父母服,家既贫乏,且无强近至亲,即有借吉以就亲者。 至于男子借吉婚娶,从古未闻,今忽令驸马起复成礼,实恐惊骇物听。 况公主年幼,更俟一年出降,时既未失,且合礼经。"

太常博士韦彤、裴堪曰:"伏见驸马都尉张茂宗犹在母丧,圣恩念其亡母遗表所请,许公主出降,仍令茂宗即吉就婚者。 伏以夫妇之义,人伦大端,所以《关雎》冠于《诗》首者,王化所先也。 天属之亲,孝行为本,所以齐斩五服之重者,人道之厚也。 圣人知此二端为训人之本,不可变也,故制婚礼,上以承宗庙,下以继后嗣,至若墨衰夺情,事缘金革。 若使茂宗释衰服而衣冕裳,去垩室而为亲迎,虽云辍哀借吉,是亦以凶渎嘉。 伏愿抑茂宗亡母之请,顾典章不易之义,待其终制,然后赐婚。"

德宗不纳,竟以义章公主降茂宗。

自是以戚里之亲,颇承恩顾。

元和中,为闲厩使。

国家自贞观中至于麟德,国马四十万匹在河、陇间。

开元中尚有二十七万,杂以牛羊杂畜,不啻百万,置八使四十八监,占陇右、金城、平凉、天水四郡,幅员千里,自长安至陇右,置七马坊,为会计都领。

岐、陇间善水草及腴田,皆属七马坊。

至麟德以后,西戎陷陇右,国马尽散,监牧使与七马坊名额尽废,其地利因归于闲厩使。

宝应中,凤翔节度使请以监牧赋给贫民为业,土著相承,十数年矣。

又有别敕赐诸寺观凡千余顷。

及茂宗掌闲厩,与中尉吐突承璀善,遂恃恩举旧事,并以监牧地租归闲厩司。

茂宗又奏麟游县有岐阳马坊,按旧图地方三百四十顷,制下闲厩司检计。

百姓纷纭论诉,节度使李惟简具事上闻,诏监察御史孙革往按问之。

革还奏曰:"天兴县东五里有隋故岐阳马坊,地在其侧,盖因监为名,与今岐阳所指百姓侵占处不相接,皆有明验。"

茂宗怒,恃有中助,诬革所奏不实。

又令侍御史范传式覆按,乃附茂宗,尽翻前奏,遂夺居人田业,皆属闲厩,乃罢革官。

长庆初,岐人论诉不已,诏御史按验明白,乃复以其地还百姓,贬传式官。

茂宗俄授左金吾卫大将军。

长庆二年,检校工部尚书,兼兗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兗海沂节度等使,加检校兵部尚书。

太和五年,入为左津吾卫大将军,充左卫使,转左龙武统军卒。

茂和,元和中为左武卫将军。

裴度为淮西行营处置,用兵讨吴元济,建牙赴行营,奏用茂和为都押衙。

茂和尝以胆气才略自赞于相府,故度奏用之。

茂和虑度无功,淮、蔡不可平,乃辞之以疾。

度怒甚,奏请斩茂和以励行者。

宪宗曰:"予以其家门忠顺,为卿远贬。"

后复用为诸卫将军,卒。

陈楚者,定州人,茂昭之甥。

少有武干,为义勇牙将,事茂昭,每出征伐,必令典精卒。

随茂昭入朝,授诸卫大将军。

元和十二年,义武军节度使浑镐丧师,定州兵乱,乃除楚易定节度,令驰传赴任。

乱犹未弥,楚夜驰入州城。

楚家世久在定州,军中部校皆楚之旧卒,人情大悦,军卒帖然。

转河阳三城怀节度使。

前后亟立战功,入为龙武统军。

长庆三年卒。

史臣曰:朝廷治乱,在法制当否,形势得失而已。

秦人叛上,法制失也;汉道勃兴,形势得也。

臣观开元之政举,坐制百蛮;天宝之法衰,遂沦四海。

玄宗一失其势,横流莫救,地分于群盗,身播于九夷。

河朔二十余州,竟为盗穴,诸田凶险,不近物情。

而弘正、孝忠,颇达人臣之节,沂国力善无报,殆天意之好乱恶治欤!茂昭忠梗有礼,明祸福大端,近代之贤侯也!

赞曰:田宗不令,祸淫无应。

谓天辅仁,胡覆弘正。

茂昭知止,终以善胜。

孰生厉阶,上失威柄。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