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 卷七·出处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近思录
《近思录》 卷七·出处 朱熹、吕祖谦

1、伊川先生曰:贤者在下,岂可自进以求于君?苟自求之,必无能信用之理。

古之人所以必待人君致敬尽礼而后往者,非欲自为尊大。

盖其尊德乐道之心不如是,不足以有为也。

2、君子之需时也,安静自守。

志虽有须而恬然若将终身焉,乃能用常也。

虽不进而志动者,不能安其常也。

3、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

传曰:人相亲比,必有其道。

苟非其道,则有悔咎。

故必推原占决其可比者而比之。

所比得元永贞则无咎。

元,谓有君长之道。

永,谓可以常久。

贞,谓得正道。

上之比下,必有此三者。

下之从上,必求此三者。

则无咎也。

4、履之初九曰:"素履往,无咎。"

传曰:夫人不能自安于贫贱之素,则其进也,乃贪躁而动,求去乎贫贱耳,非欲有为也。

既得其进,骄溢必矣,故往则有咎。

贤者则安履其素,其处也乐,其进也将有为也,故得其进则有为而无不善。

若欲贵之心,与行道之心交战于中,岂能安履其素乎?

5、大人于否之时,守其正节,不杂乱于小人之群类,身虽否而道之亨也。

故曰:"大人否亨。"

不以道而身亨,乃道否也。

6、人之所随,得正则远邪,从非则失是,无两从之理。

随之六二,苟系初则失五矣,故象曰:"弗兼与也。"

所以戒人从正当专一也。

7、君子所贵,世俗所羞。

世俗所贵,君子所贱。

故曰:"贲其趾,舍车而徒。"

8、蛊之上九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传曰:士之自高尚,亦非一道。

有怀抱道德,不偶于时,而高洁自守者。

有知止足之道,退而自保者。

有量能度分,安于不求知者。

有清介自守,不屑天下之事,独洁其身者。

所处虽有得失小大之殊,皆自高尚其事者也。

象所谓"志可则者,进退合道"者也。

9、遁者,阴之始长。

君子知微,故当深戒。

而圣人之意,未便遽已也。

故有"与时行,小利贞"之教。

圣贤之于天下,虽知道之将废,岂肯坐视其乱而不救?必区区致力于未极之间,强此之衰,艰彼之进。

图其暂安,苟得为之,孔孟之所屑为也。

王允、谢安之于汉晋是也。

10、明夷初九,事未显而处甚艰,非见几之明不能也。

如是则世俗孰不疑怪?然君子不以世俗之见怪,而迟疑其行也。

若俟众人尽识,则伤已及而不能去矣!11、晋之初六,在下而始进,岂遽能深见信于上?苟上未见信,则当安中自守,雍容宽裕,无急于求上之信也。

苟欲信之心切,非汲汲以失其守,则悻悻以伤于义矣。

故曰:"晋如摧如,贞吉。

罔孚,裕无咎。"

然圣人又恐后之人不达宽裕之义,居位者废职失守以为裕。

故特云"初六,裕则无咎"者,始进未受命当职任故也。

若有官守,不信于上而失其职,一日不可居也。

然事非一概,久速唯时,亦容有为之兆者。

12、不正而合,未有久而不离者也。

合以正道,自无终揆之理。

故贤者顺理而安行,智者知几而固守。

13、君子当困穷之时,既尽其防虑之道而不得免,则命也,当推致其命以遂其志。

知命之当然也,则穷塞祸患,不以动其心,行吾义而已。

苟不知命,则恐惧于险难,陨获于穷厄,所守亡矣。

安能遂其为善之志乎?14、寒士之妻,弱国之臣,各安其正而已。

苟择势而从,则恶之大者,不容于世矣。

15、井之九三,渫治而不见食,乃人有才智而不见用,以不得行为忧恻也。

盖刚而不中,故切于施为。

异乎"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者矣。

16、革之六二,中正则无偏蔽,文明则尽事理。

应上则得权势,体顺则无违悖。

时可矣,位得矣,才足矣,处革之至善者也。

必待上下之信,故"已日乃革之"也。

如二之才德,当进行其道,则吉而无咎也。

不进则失可为之时,为有咎也。

17、鼎之有实,乃人之有才业也。

当慎所趋向。

不慎所往,则亦陷于非义。

故曰:"鼎有实,慎所之也。"

18、士之处高位,则有拯而无随。

在下位,则有当拯,有当随,有拯之不得而后随。

19、"君子思不出其位。"

位者,所处之分也。

万事各有其所,得其所则止而安。

若当行而止,当速而久,或过或不及,皆出其位也,况逾分非据乎?

20、人之止难于久终,故节或移于晚,守或失于终,事或废于久,人之所同患也。

艮之上九,敦厚于终,止道之至善也。

故曰:"敦艮吉。"

21、中孚之初九曰:"虞吉。"

象曰:"志未变也。"

传曰:当信之始,志未有所从,而虞度所信,则得其正,是以吉也。

志有所从,则是变动,虞之不得其正矣。

22、贤者惟知义而已,命在其中。

中人以下,乃以命处义,如言"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

知命之不可求,故自处以不求。

若贤者则求之以道,得之以义,不必言命。

23、人之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

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有人遇一事,则心心念念不肯舍,毕竟何益?若不会处置了放下,便是"无义无命"也。

24、门人有居太学而欲归应乡举者,问其故,曰:蔡人鲜习《戴记》,决科之利也。

先生曰:汝之是心,已不可入于尧舜之道矣!夫子贡之高职,曷尝规规于货利哉?持于丰约之间,不能无留情耳。

且贫富有命,彼乃留情于其间,多见其不信道也。

故圣人谓之"不受命"。

有志于道者,要当去此心而后可语也。

25、人苟有"朝闻道,夕死可矣"之志,则不肯一日安于所不安也。

何止一日,须臾不能。

如曾子易箦,须要如此乃安。

人不能若此者,只为不见实理。

实理者,实见得是,实见得非。

凡实理得之于心自别。

若耳闻口道者,心实不见。

若见得,必不肯安于所不安。

人之一身,尽有所不肯为。

及至他事又不然。

若士者,虽杀之,使为穿窬必不为,其他事未必然。

至如执卷者,莫不知说礼义。

又如王公大人,皆能言轩冕外物,及其临利害,则不知就义理,却就富贵。

如此者只是说得不实见。

及其蹈水火,则人皆避之。

是实见得。

须是有"见不善如探汤"之心,则自然别。

昔曾经伤于虎者,他人语虎,则虽三尺童子,皆知虎之可畏,终不似曾经伤者,神色慑惧,至诚畏之。

是实见得也。

得之于心,是谓有德,不待勉强。

然学者则须勉强。

古人有损躯陨命者,若不实见得,则乌能如此?须是实见得。

生不重于义,生不安于死也。

故有"杀身成仁",只是成就一个是而已。

26、孟子辨舜跖之分,只在义利之间。

言间者,谓相去不甚远,所争毫末尔。

义与利只是个公与私也。

才出义,便以利言也。

只那计较,便是为有利害。

若无利害,何用计较?利害者,天下之常情也。

人皆知趋利而避害。

圣人则更不论利害,惟看义当为不当为,便是命在其中也。

27、大凡儒者未敢望深造于道。

且只得所存正,分别善恶,识廉耻。

如此等人多,亦须渐好。

28、赵景平问:"子罕言利",所谓利者,何利?曰:不独财利之利,凡有利心,便不可。

如作一事,须寻自家稳便处,皆利心也。

圣人以义为利,矣安处便为利。

如释氏之学,皆本于利,故便不是。

29、问:邢七久从先生,想都无知识,后来极狼狈。

先生曰:谓之全无知则不可,只是义利不能胜利欲之心,便至如此也。

30、谢湜是自蜀之京师,过洛而见程子。

子曰:尔将何之?曰:将试教官。

子弗答。

湜曰:如何?子曰:吾尝买婢,欲试之,其母怒而弗许,曰:"吾女非可试者也。"

今尔求为人师而试之,必为此媪笑也。

湜遂不行。

31、先生在讲筵,不曾请俸。

诸公遂牒户部,问不支俸钱,户部索前任历子。

先生云:某起自草莱,无前任历子。

遂令户部自为出券历。

又不为妻求封,范纯甫文其故,先生曰:某当时起自草莱,三辞然后受命,岂有今日乃为妻求封之理?

问:今人陈乞恩例,义当然否?人皆以为本分,不为害。

先生曰:只为而今士大夫道得个乞字惯,却动不动又是乞也。

因问陈乞封父祖如何?先生曰:此事体又别。

再三请益,但云其说甚长,待别时说。

32、汉策贤良,犹是人举之。

如公孙弘者,犹强起之乃就对。

至如后世贤良,乃自求举尔。

若果有日,我心只望廷对,欲直言天下事,则亦可尚矣。

若志在富贵,则得志便骄纵,失志则便放旷与悲愁而已。

33、伊川先生曰:人多说某不教人习举业,某何尝不教人习举业也?人若不习举业而望及第,却是责天理而不修人事。

但举业既可以及第即已,若更去上面尽力,求必得之道,是惑也。

34、问:家贫亲老,应举求仕,不免有得失之累,何修可以免此?伊川先生曰:此只是志不胜气。

若志胜,自无此累。

家贫亲老,须用禄仕,然"得之不得为有命"。

曰:在己固可,为亲奈何?曰:为己为亲,也只是一事。

若不得,其如命何?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人苟不知命,见患难必避,遇得丧必动,见利必趋,其何以为君子!

35、或谓科举事业,夺人之功,是不然。

且一月之中,十日为举业,余日足可为学。

然人不志此,必志于彼。

故科举之事,不患妨功,惟患夺志。

36、横渠先生曰:世禄之荣,王者所以录有功,尊有德。

爱之厚之,示恩遇之不穷也。

为人后者,所宜乐职劝功,以服勤事任。

长廉远利,以似述世风。

而近代公卿子孙,方且下比布衣,工声病,售有司。

不知求仕非义,而反羞循理为无能。

不知荫袭为荣,而反以虚名为善继。

诚何心哉!

37、不资其力而利其有,则能忘人之势。

38、人多言安于贫贱,其实只是计穷力屈,才短不能营画耳。

若稍动得,恐未肯安之。

须是诚知义理之乐于利欲也,乃能。

39、天下事大患只是畏人非笑。

不养车马,食粗衣恶,居贫贱,皆恐人非笑。

不知当生则生,当死则死。

今日万钟,明日弃之。

今日富贵,明日饥饿。

亦不恤。"

惟义所在。"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