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 志第十七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金史
《金史》 志第十七 脱脱等

礼九○国初即位仪收国元年春正月壬申朔,诸路官民耆老毕会,议创新仪,奉上即皇帝位。

阿离合懑、宗翰乃陈耕具九,祝以辟土养民之意。

复以良马九队,队九匹,别为色,并介胄弓矢矛剑奉上。

国号大金,建元收国。

天会元年九月六日,皇弟谙版孛极烈即皇帝位。

己未,告祀天地。

丙寅,大赦,改元。

○受尊号仪

皇统元年正月二日,太师宗干率百僚上表,请上皇帝尊号,凡三请,诏允。

七日,遣上京留守奭告天地社稷,析津尹宗强告太庙。

十日,帝服衮冕御元和殿,宗干率百僚恭奉册礼。

册文云云,"臣等谨奉玉册、玉宝,上尊号曰崇天体道钦明文武圣德皇帝"。

是日,皇帝改服通天冠,宴二品以上官及高丽、夏国使。

十二日,恭谢祖庙,还御宣和门,大赦,改元。

大定七年,恭上皇帝尊号。

前三日,遣使奏告天地宗庙社稷。

前二日,诸司停奏刑罚文字。

百官习仪于大安殿庭。

兵部帅其属,设黄麾仗于大安殿门之内外。

宣徽院帅仪鸾司,于前一日设受册宝坛于大安殿中间,又设御榻于坛上,又设册宝幄次于大安殿门外,及设皇太子幕次于殿东廊,又设群官次于大安门外。

大乐令与协律郎前一日设宫县于殿庭,又设登歌乐架于殿上,立舞表于殿下。

符宝郎其日俟文武群官入,奉八宝置于御座左右,候上册宝讫,复舁宝还所司。

其日质明,奉册太尉、奉宝司徒、读册中书令、读宝侍中以次应行事官,并集于尚书省,俟册宝兴,乘马奉迎。

册宝至应天门,下马由正门步导入,至大安殿门外,置册宝于幄次。

舁册宝床弩手人等分立于左右。

文武群官并朝服入次。

摄太常卿与大乐令帅工人入就位,协律郎各就举麾位。

舁册宝案官由西偏门先入,置案于殿东西间褥位,置讫,各退于西阶册宝位后。

捧册官,捧宝官、舁册匣官、舁宝盝官由西偏门先入,至殿西阶下册宝褥位之西,东向立,俟阁门报。

通事舍人引摄侍中版奏:"中严。"

讫,典仪、赞者各就位。

阁门官引文武百僚分左右入,于殿阶下砖道之东西,相向立。

符宝郎奉八宝由西偏门分入,升置殿上东西间相向讫,分左右立于宝后。

通事舍人引摄侍中版奏:"外办。"

扇合,服衮冕以出,曲直甲盖、侍卫警跸如常仪。

殿上鸣鞭,讫,殿下亦鸣鞭。

初索扇,协律郎跪,俯伏,兴,举麾。

工鼓柷,奏《干宁之曲》。

出自东房,即座,仪使副添香,炉烟升,扇开,帘卷。

协律郎偃麾,戛敔,乐止。

太常博士、通事舍人自册宝幄次分引册,太常卿前导,吏部待郎押册而行,奉册太尉、读册中书令、举册官于册后以次从之。

次太常博士、通事舍人二员分引宝,礼部侍郎押宝而行,奉宝司徒、读宝侍中、举宝官于宝后以次从之。

由正门入,宫县奏《归美扬功之曲》。

太常卿于册床前导,至第一墀香案南,藉宝册褥位上少置。

太常卿与举册宝官退于册宝稍西,东向立。

应博士、舍人立于其后,舁册宝床弩手、伞子官等又于其后,皆东向。

太尉、司徒、中书令。

侍中皆于册后,面北以次立。

吏部侍郎、礼部侍郎次立于其后。

立定,乐止。

阁门舍人分引东西两班群官合班,转北向立,中间少留班路。

俟立定,太常博士、通事舍人四员分引太尉、司徒、中书令、侍中、吏部礼部侍郎以次各复本班,讫,博士、舍人退以俟。

初引时,乐奏《归美扬功之曲》,至位立定,乐止。

典仪曰:"拜。"

赞者承传,太尉以下应在位官皆舞蹈,五拜。

班首出班起居讫,又赞:"再拜。"

如朝会常仪。

太常博士、通事舍人四员再引太尉、司徒、中书令、侍中、吏礼部侍郎复进至册宝所稍南,立定。

舁册宝床弩手,伞子官并进前,举册宝床兴。

太常博士、通事舍人二员分引册,太常卿前导,吏部侍郎押册而行,奉册太尉、读册中书令、举册官于册后以次从之。

册初行,乐奏《肃宁之曲》。

次通事舍人、太常博士又二员分引宝,礼部侍郎押宝而行,奉宝司徒、读宝侍中、举宝官于宝后以次从之,诣西阶下,至册宝褥位少置册北,宝南,乐止。

舁册宝床弩手、伞子官等退于后稍西,乐向立。

捧册官与舁册官并进前,取册匣升。

太常博士、通事舍人分引册,太常卿侧身导册先升,奉册太尉、读册中书令、举册官、捧册官于册后以次从升。

册初行,乐奏《肃宁之曲》。

进至殿上,博士舍人分左右于前楹立以俟,读册中书令于栏子外前楹稍西立以俟,举册官、捧册官立于其后。

奉册太尉从升,至褥位,搢笏,少前跪置讫,执笏,俯伏,兴、乐止,退于前楹稍西立以俟。

太常博士立于后。

太常卿少退东向立。

舁册官立于其后,皆东向。

捧册官先入,举册官次入,读册中书令又次入。

捧册官四员皆搢笏双跪捧。

举册官二员亦搢笏,两边单跪对举。

中书令执笏进,跪称:"中书令臣某读册。"

读讫,俯伏,兴。

中书令俟册兴,先退。

通事舍人引,降自东阶,复本班。

讫,太常卿降复宝床前,舁册官并进,与捧册官等取册匣兴,置于殿东间褥位案上,西向。

捧举册官等降自东阶,还本班。

舁册官亦退。

太常博士引奉册太尉降自西阶,东向立以俟。

次捧宝官与舁宝官俟读册中书令读讫出,并进前,取宝盝升。

太常博士、通事舍人分引宝,太常卿侧身导宝,先升。

奉宝司徒、读宝侍中、举宝官、捧宝官于宝后以次从升。

宝初行,乐奏《肃宁之曲》,进至殿上,博士舍人俱退不升,并于前楹稍西立俟。

读宝侍中于栏子外前楹间稍西立以俟。

举宝官、捧宝官立于其后。

奉宝司徒从升,至褥位,搢笏,少前跪置,讫,执笏,俯伏,兴,乐止。

司徒退于前楹西,立以俟。

太常卿少退,东向立。

舁宝官立于其后,皆东向。

捧宝官先入,举宝官次入,读宝侍中又次入。

捧宝官四员皆搢笏双跪捧。

举宝官二员亦搢笏两边单跪对举。

侍中执笏进,跪称:"侍中臣某读宝。"

读讫,俯伏,兴。

侍中俟宝兴先退,通事舍人引,降自西阶,复本班,讫,舁宝官进前,与捧宝举宝官等取宝盝兴,置于殿之西间褥位案上,东向。

捧宝举宝等与太常卿俱降自西阶,及吏部侍郎皆复本班。

舁宝官亦退。

太常博士引奉宝司徒次奉册太尉,东向立定。

博士舍人赞引太尉司徒进,诣第一墀香案南褥位立定,博士舍人稍退。

典仪曰:"拜。"

赞者承传,在位官皆再拜,讫,博士舍人二员引太尉诣东阶升,宫县奏《纯诚享上之曲》,至阶,止。

阁门使二员引太尉进至前,立定,乐止。

阁门使揖赞太尉拜跪贺,殿下阁门揖百僚躬身,太尉称"文武百僚具官臣等言",致贺词云云,俯伏,兴,退至阶上。

博士舍人分引太尉降至东阶,初降,宫县作《肃宁之曲》,复香案南褥位立定,乐止。

博士舍人少退。

典仪曰:"拜。"

赞者承传,太尉、司徒及在位群官俱再拜舞蹈,三称"万岁",又再拜。

讫,通事舍人引摄侍中升自东阶前楹间,躬承旨,退临阶西向,称:"有制。"

典仪曰:"拜。"

赞者承传,太尉、司徒及在位群官俱再拜,躬身宣词云云,宣讫,通事舍人引侍中还位。

典仪曰:"拜。"

赞者承传,阶上下应在位群官俱再拜舞蹈,三称"万岁",又再拜。

讫,博士舍人分引太尉、司徒就百僚位。

初引,宫县作《肃宁之曲》,至位立定,乐止。

阁门舍人分引应北面位群官,各分班东西相向立定。

通事舍人引摄侍中并自东阶,当前楹间,跪奏:"礼毕。"

俯伏,兴,引降还位。

扇合,帘降。

协律郎俯伏,兴,举麾,工鼓柷,奏《干宁之曲》。

降座,入自东房,还后阁,进膳,侍卫警跸如仪。

扇开,乐止。

捧册官帅舁册床人,捧宝官帅舁宝床人,皆升殿取匣、盝,盖讫,置于床前。

引进司官前导,通事舍人赞引,诣东上阁门上进。

通事舍人分引文武百僚等以次出,归幕次,赐食,以俟上寿。

上册宝礼毕,有司供办御床及与宴群官位,并如曲宴仪。

摄太常卿大乐令帅工人入,并协律郎各就举麾位,俟舍人报。

通事舍人引三师以下文武百僚亲王宗室等分左右入,至殿阶下稍南,东西相向立。

通事舍人先引摄侍中版奏:"中严。"

少顷,又奏:"外办。"

扇合,鸣鞭。

协律郎跪,俯伏,兴,工鼓柷,宫县奏《干宁之曲》。

服通天冠、绛纱袍,即座,帘卷。

内侍赞:"扇开。"

殿上下鸣鞭,戛敔,乐止。

仪使副等添香,炉烟升。

通事舍人引班首以下合班,乐奏《肃宁之曲》,至北向位,重行立定,中间少留班路。

通事舍人引摄侍中诣东阶升,至殿上少立。

阁门舍人引礼部尚书出班前,北向俯伏,跪奏,称:"礼部尚书臣某言,请允群臣上寿。"

俯伏,兴,躬身。

通事舍人引摄侍中少退。

舍人赞:"礼部尚书再拜。"

讫,赞:"祗候。"

复本班。

内侍局进御床入。

次良醖令于殿下横阶南酹酒,讫,典仪曰:"拜。"

赞者承传,在位官皆再拜,随拜三称"万岁",讫,平立。

太常博士、通事舍人分引摄上公由东阶升。

初升,宫县奏《肃宁之曲》。

殿上,舍人少退,二阁使揖上公进,至进酒褥位,乐止。

宣徽使以爵授上公,上公搢笏,受爵。

诣榻前跪进。

受爵讫,上公执槃授宣徽使,讫,二阁使揖上公入栏子内,赞:"拜。"

跪。

殿下,阁门揖百僚皆躬身。

通事舍人揖摄侍中进,诣前楹间,躬承旨,退临阶西向称:"有制。"

典仪曰:"拜。"

赞者承传,上公及在位群官皆再拜,随拜三称"万岁",讫,躬身宣曰:"得公等寿酒,与公等内外同庆。"

阁门舍人赞宣谕讫,上公与百僚皆舞蹈五拜,讫,阁门舍人引百僚分班东西序北向立。

博士舍人再引上公自东阶升,宫县奏《肃宁之曲》,至进酒褥位,乐止。

上公搢笏,宣徽使授上公槃,上公诣栏子内褥位,跪举酒,宫县奏《景命万年之曲》,饮讫,乐止。

上公进受虚爵讫,复褥位,以爵授宣徽使,讫,二阁使揖上公退,内侍局舁御床出。

博士舍人并进前分引,降自东阶,宫县作《肃宁之曲》。

阁门舍人分引东西两班,随上公俱复北向位,立定,乐止。

典仪曰:"拜。"

赞者承传,在位官皆再拜,三称"万岁",讫,平立。

殿上,通事舍人揖摄侍中进,诣前楹间,躬承旨,退临阶西向,阁门官先揖,百僚躬身,侍中称:"有制。"

典仪曰:"拜。"

赞者承传,在位官皆再拜,讫,躬身宣曰:"延王公等升殿。"

典仪曰:"拜。"

赞者承传,在位官皆再拜,讫,搢笏,舞蹈,又再拜,讫。

太常博士、通事舍人引王公以下合赴宴群官,分左右升殿,不与宴群官分左右卷班出,宫县奏《肃宁之曲》。

百僚至殿上坐后立,乐止。

内侍局进御床入。

依寻常宴会,再进第一爵酒,登歌奏《圣德昭明之曲》,饮讫,乐止。

执事者行官酒,宫县作《肃宁之曲》,文舞入,觞行一周,乐止。

尚食局进食,执事者设群官食,宫县奏《保大定功之舞》,三成,止,出。

又进第二爵酒,登歌奏《天赞尧龄之曲》,饮讫,乐止。

执事者行群官酒,宫县作《肃宁之曲》,武舞入,觞行一周,乐止。

尚食局进食,执事者设群官食,宫县奏《万国来同之舞》,三成,止,出。

又进第三爵酒,登歌奏《庆云之曲》,饮讫,乐止。

执事者行群官酒,宫县作《肃宁之曲》,觞行一周,乐止。

尚食局进食,执事者设群官食,宫县奏《肃宁之曲》,食毕,乐止。

阁门官分揖侍宴群官起,立于席后。

通事舍人引摄侍中诣榻前,俯伏,兴,跪奏:"侍中臣某言,礼毕。"

俯伏,兴。

阁门舍人分引群官俱降东西阶,内侍局舁御床出,宫县作《肃宁之曲》,至北向位立定,乐止。

典仪曰:"拜。"

赞者承传,在位官皆再拜,讫,搢笏,舞蹈,又再拜,讫,再分班东西序立。

扇合,帘降,殿上下鸣鞭。

协律郎俯伏,跪,举麾,兴,工鼓柷,奏《干宁之曲》。

降座,入自东房,还后阁,侍卫如来仪。

内侍赞:"扇开。"

戛敔,乐止。

通事舍人引摄侍中版奏:"解严。"

所司承旨放仗,在位群官皆再拜以次出。

○元日圣诞上寿仪皇帝升御座,鸣鞭、报时毕,殿前班小起居,各复侍立位。

舍人引皇太子并臣僚使客合班入,至丹墀,舞蹈五拜,平立。

阁使奏诸道表目,皇太子以下皆再拜。

引皇太子升殿褥位,搢笏,捧盏盘,进酒,皇帝受置于案。

皇太子退复褥位,转盘与执事者,出笏,二阁使齐揖入栏子内,拜跪致词云:"元正启祚,品物咸新,恭惟皇帝陛下与天同休。"

若圣节则云:"万春令节,谨上寿卮,伏愿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祝毕,拜,兴,复褥位,同殿下群僚皆再拜。

宣徽使称:"有制。"

在位皆再拜,宣答曰:"履新上寿,与卿等内外同庆。"

圣节则曰:"得卿寿酒,与卿等内外同庆。"

词毕,舞蹈五拜,齐立。

皇太子搢笏,执盘,臣僚分班,教坊奏乐。

皇帝举酒,殿上下侍立臣僚皆再拜。

皇太子受虚盏,退立褥位,转盘与执事者,出笏,左下殿,乐止,合班,在位臣僚皆再拜。

分引与宴官上殿,次引宋国人从至丹墀,再拜,不出班奏:"圣躬万福。"

再拜,喝:"有敕赐酒食。"

又再拜,各祗候,平立,引左廊立。

次引高丽、夏人从,如上仪毕,分引左右廊立。

御果床入,进酒。

皇帝饮,则坐宴侍立臣皆再拜。

进酒官接盏还位,坐宴官再拜,复坐。

行酒,传宣,立饮,讫,再拜,坐。

次从人再拜,坐。

三盏,致语,揖臣使并从人立。

诵口号毕,坐宴侍立官皆再拜,坐,次从人再拜,坐。

食入,七盏,曲将终,揖从人立,再拜毕,引出。

闻曲时,揖臣使起,再拜,下殿。

果床出。

至丹墀,合班谢宴,舞蹈五拜,各祗候,分引出。

大定六年正月,上御大安殿,受皇太子以下百官及外国使贺,赐宴,文武五品以上侍坐者有定员,为常制。

十七年,诏以皇族袒免以上亲,虽无官爵封邑,若与宴当有班次。

礼官言:"按唐典,皇家周亲视三品,大功亲、小功尊属视四品,小功亲、缌麻尊属视五品,缌麻袒免以上视六品。"

上命以此制为班次。

○朝参常朝仪

天眷二年五月,详定常朝及朔,望仪,准前代制,以朔日、六日、十一日、十五日、二十一日、二十六日为六参日。

后又定制,以朔、望日为朝参,余日为常朝。

凡朔、望朝参日,百官卯时至冪次,皇帝辰刻视朝,供御弩手、伞子直于殿门外,分两面排立。

司辰入殿报时毕,皇帝御殿坐,鸣鞭。

阁门报班齐。

执擎仪物内侍分降殿阶两傍,面南立。

宿卫官自都点检至左右亲卫,祗应官自宣徽阁门祗候,先两拜,班首少离位,奏:"圣躬万福。"

两拜。

弩手、伞子先于殿门外东西向排立,俟奏"圣躬万福"时,即就位北面山呼声喏,起居毕,即相向对立。

擎御伞直立左班内侍上。

都点检以次升殿,副点检在少南,东西相向立。

左右卫在殿下,东西相向立。

阁门乃引亲王班,赞班首名以下再拜,讫,班首少离位,奏:"圣躬万福。"

归位再拜毕,先退。

次引文武百僚班首以下应合朝参官,并府运六品以上官,皆左入,至丹墀之东,西向鞠躬毕,阁门通唱,复引至丹墀。

阁门赞班首名以下起居,舞蹈五拜,又再拜,毕,领省宰执升殿奏事。

殿中侍御史对立于左右卫将军之北少前,修起居东西对立于殿栏子内副阶下,余退,右出。

初,帝就坐,置宝匣于殿阶上东南角。

后定制,师傅起居毕,御案始东入,置定,捧案内侍东西分下,侍殿隅。

直日主宝捧宝当殿叩栏奏:"封全。"

符宝郎及当监印郎中各一员,监当手分令史用印,讫,主宝吏封授主宝,俟奏事毕进封,讫,内侍彻案。

若常朝,则亲王班退,引七品以上职事官,分左右班入丹墀,再拜,班首稍前起居毕,复位,再拜。

宰执升殿,余官分班退。

大定二年五月,命台臣定朝参礼。

五品以上官职趋朝朝服,入局治事则展皁。

自来朝参,除殿前班外,若遇朔望,自七品以上职事官皆赴。

其余朝日,五品以上职事官得赴,六品以下止于本司局治事。

如左右司员外郎、侍御史、记注院等官职,虽不系五品,亦赴朝参。

若拜诏,则但有职事并七品以上散官,皆赴。

朝参,吏员、令译史、通事、检法各于本局待,官员朝退,赴局签押文字,不得于宫给署押。

七品以下流外职,遇朝日亦不合入宫。

如左右司都事有须合取奏事,乃听入宫。

七品以上职事官,如遇使客朝辞见日,依朔望日,皆赴。

若元日、圣节、拜诏、车驾出猎送迎、诣祖庙烧饭,但有职事并七品以上散官,皆赴。

凡亲王宗室已命官者年十六以上,皆随班赴起居。

大定五年,右谏议大夫移剌子敬言:"猛安谋克不得与州镇官随班入见,非军民一体之意。"

上是其言,责宣徽院令随班入见。

凡班首遇朝参,有故不赴,以次押班。

凡五品以上及侍御史,尚书诸司郎中、太常丞、翰林修撰起居注、殿中侍御史、补阙、拾遗赴召,或假一月以上若除官出使之类,皆通班入见辞、谢,余官于殿门外见。

谢班皆舞蹈七拜,辞班四拜,门见谢、辞并再拜。

○肆赦仪大定七年正月十一日,上尊册礼毕。

十四月,应天门颁赦。

十一年制同。

前期,宣徽院使率其属,陈设应天门之内外,设御座于应天门上,又更衣御幄于大安殿门外稍东,南向。

阁门使设捧制书箱案于御座之左。

少府监设鸡竿于楼下之左,竿上置大盘,盘中置金鸡,鸡口衔绛幡,幡上金书"大赦天下"四字,卷而衔之。

盘四面近边安四大铁镮,盘底四面近边悬四大硃索,以备四伎人攀缘。

又设捧制书木鹤仙人一,以红绳贯之,引以辘轳,置于御前栏干上。

又设承鹤画台于楼下正中,台以弩手四人对举。

大乐署设宫县于楼下,又设鼓一于宫县之左稍北,东向。

兵部立黄麾仗于门外。

刑部、御史台、大兴府以囚徒集于左仗外。

御史台、阁门司设文武百官位于楼下,东西相向。

又设典仪位于门下稍东,南向。

宣徽院设承受制书案于画台之前。

又设皇太子侍立褥位于门下稍东,西向。

又设皇太子致贺褥位于百官班前。

又设协律郎位于楼上前楹稍东,西向。

尚书省委所司设宣制书位于百官班之北稍东,西向。

司天台设鸡唱生于东阙楼之上。

尚衣局备皇帝常服,如常日视朝之服。

尚辇设辇于更衣御幄之前。

躬谢礼毕,皇帝乘金辂入应天门,至幄次前,侍中俯伏,跪奏:"请降辂入幄。"

俯伏,兴。

皇帝降辂入幄,帘降。

少顷,侍中奏:"中严。"

又少顷,俟典赞仪引皇太子就门下侍立位,通事舍人引群官就门下分班相向立,侍中奏:"外办。"

皇帝服常朝服,尚辇进辇,侍中奏:"请升辇。"

伞扇侍卫如常仪,由左翔龙门踏道升应天门,至御座东,侍中奏:"请降辇升座。"

宫县乐作。

所司索扇五十柄,扇合,皇帝临轩即御座,楼下鸣鞭,帘卷扇开,执御伞者张于轩前以障日,乐止。

东上阁门使捧制书置于箱,阁门舍人二员从,以俟引绳降木鹤仙人。

通事舍人引文武群官合班北向立,宫县乐作。

凡分班、合班则乐作,立定即止。

典仪曰:"再拜。"

在位官皆再拜,讫,分班相向立。

侍中诣御座前承旨,退,稍前南向,宣曰:"奉敕树金鸡。"

通事舍人于门下稍前东向,宣曰:"奉敕树金鸡。"

退复位。

金鸡初立,大乐署击鼓,树讫鼓止。

竿木伎人四人,缘绳争上竿,取鸡所衔绛幡,展示讫,三呼"万岁"。

通事舍人引文武群官合班北向立。

楼上乘鹤仙人捧制书,循绳而下至画台,阁使奉承置于案。

阁门舍人四员举案,又二员对捧制书,阁使引至班前,西向称:"有制。"

典仪曰:"拜。"

在位官皆再拜,讫,以制书授尚书省长官,稍前搢笏,跪受,讫,以付右司官,右司官搢笏,跪受,讫,长官出笏,俯伏,兴,退复位。

右司官捧制书诣宣制位,都事对捧,右司官宣读,至"咸赦除之"。

所司帅狱吏引罪人诣班南,北向,躬称:"脱枷。"

讫,三呼"万岁“,以罪人过。 右司官宣制讫,西向,以制书授刑部官。 跪受讫,以制书加于笏上,退以付其属,归本班。 典仪曰:“拜。"

在位官皆再拜,舞蹈,又再拜。

典赞仪引皇太子至班前褥位立定,典仪曰:"拜。"

皇太子以下群官皆再拜。

典赞仪引皇太子稍前,俯伏,跪致词,俯伏,兴。

典仪曰:"再拜。"

皇太子以下群官皆再拜,搢笏,舞蹈,又再拜。

侍中于御座前承旨,退临轩宣曰:"有制。"

典仪曰:"再拜。"

皇太子以下群官皆再拜。

侍中宣答,宣讫归侍位,典仪曰:"再拜。"

皇太子已下群官皆再拜,搢笏,舞蹈,又再拜,讫,典赞仪引皇太子至门下褥位,通事舍人引群官分班相向立。

侍中诣御座前,俯伏,跪奏:"礼毕。"

俯伏,兴,退复位。

所司索扇,宫县乐作,扇合,帘降,皇帝降座,乐止。

楼下鸣鞭,皇帝乘辇还内,伞扇侍卫如常仪。

侍中奏:"解严。"

通事舍人承敕,群臣各还次,将士各还本所。

○臣下拜赦诏仪

宣赦日,于应天门外设香案,及设香舆于案前,又于东侧设卓子,自皇太子宰臣以下序班定。

阁门官于箱内捧赦书出门置于案。

阁门官案东立,南向称:"有敕。"

赞皇太子宰臣百僚再拜,皇太子少前上香讫,复位,皆再拜。

阁门官取赦书授尚书省都事,都事跪受,及尚书省令史二人齐捧,同升于卓子读,在位官皆跪听,读讫,赦书置于案,都事复位。

皇太子宰臣百僚以下再拜,搢笏,舞蹈,执笏,俯伏,兴,再拜。

拱卫直以下三称"万岁",讫,退。

其降诸书,礼亦准此,惟不称"万岁"。

其外郡,尚书省差官送赦书到京府节镇,先遣人报,长官即率僚属吏从,备旗帜音乐彩舆香舆,诣五里外迎。

见送赦书官,即于道侧下马,所差官亦下马,取赦书置彩舆中,长官诣香舆前上香,讫,所差官上马,在香舆后,长官以下皆上马后从,鸣钲鼓作乐导至公,从正门入,所差官下马。

执事者先设案并望阙褥位于庭中,香舆置于案之前,又设所差官褥位在案之侧,又设卓子於案之东南。

所差官取赦书置于案,彩舆退。

所差官称:"有敕。"

长官以下皆再拜。

长官少前上香,讫,退复位,又再拜。

所差官取赦书授都目,都目跪受,及孔目官二员,三人齐捧赦书,同高几上宣读,在位官皆跪听。

读讫,都目等复位。

长官以下再拜,舞蹈,俯伏,兴,再拜。

公吏以下三称"万岁"。

礼毕。

明日,长官率僚属,音乐送至郭外。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