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孟子。
不下带而道存焉。
赵台卿以为带近于心。
意谓道不离心。
心不离道云耳。
然而道之在人心也。
使孟氏而虽不言。
其谁不知此乎。
礼。
凡视上于面则敖。
下于带则忧。
孟子虽独举不下带。
而亦互明之。
盖谓于其上下两间瞥而见之。
道已有所在矣。
此与孔子之见温伯雪子。
目击而道存。
文则异而意则同。
彼所谓目击者。
不待言语而得之者也。
此所谓不下带者。
不待上下视而得之者也。
褚渊母。
宋始安公主。
继母。
吴郡公主。
又尚巴西公主。
王俭母。
武康公主。
又尚阳羡公主。
齐高帝既受禅于宋。
渊、俭以佐命功。
进爵增户。
处士何点谓人曰。
我作齐书已竟。
赞云。
渊既世族。
俭亦国华。
不赖舅氏。
遑恤国家。
详点大意。
遑恤国家。
当作遑恤妇家。
然后上下意完。
直云国家。
不惟意断。
语亦太露。
必后人传写之误。
宋武大明六年。
策秀才于中堂。
扬州秀才顾法对策曰。
源清则流洁。
神圣则形全。
神圣当作神胜。
王弼既注易。
又作略例上下二篇。
唐四门博士邢为之序。
有云。
臣舞象之年。
鼓箧鳣序。
按礼记内则云。
十有三年。
学乐、诵诗、舞勺。
成童。
舞象、学射御。
郑玄云。
成童十五以上。
又云。
击鼓警众。
乃发箧出所治经业。
又后汉杨震传。
鹳雀衔三鳣鱼。
飞集讲堂前。
鳣、音善。
然则自谓年十五始入学也。
鲁直喜见八叔父诗云。
稍询耆旧闲。
大半归山邱。
小儿携妇子。
襁褓皆裹头。
东坡诗有云。
当时襁褓皆七尺。
而我安得留康强。
苏、黄所状皆一类。
而黄不若苏之简而诣理也。
俗语作不露朴。
此出马援传。
曰。
援三兄况、余、员。
并有才能。
王莽时皆为二千石。
援年十二而孤。
少有大志。
诸兄奇之。
尝受齐诗。
意不能守章句。
乃辞况。
欲就边郡田牧。
况曰。
汝大才。
良工不示人以朴。
且从所好。
不示人以朴。
谓不令他人见其短长也。
况此语。
谓援齿虽少而才器远大。
不能窥其际。
今虽不好学而欲就田牧。
然将来或不可测。
以故从所请。
孟子。
行有不慊于心。
则馁矣。
释文。
行如字。
行有不得者。
皆反求诸己。
则音下孟反。
二字旨意果同音否。
论语。
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先王之遗文。
能行已上诸事。
即在身之行"去声。 "也。
治以为论、孟此三字。
皆当从下孟反。
静言庸违。
静言、安静有理之言也。
静则对乱言之。
庸、用也。
书中庸字。
皆为用义。
言则甚美。
及用之。
则常自违之。
东坡赤壁赋。
此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一本作共乐。
当以食为正。
赋本韵语。
此赋自以月、色、竭、食、籍、白为协。
若作乐字。
则是取下客喜而笑。
洗盏更酌为协。
不特文势萎薾。
而又段络丛杂。
东坡大笔。
必不应尔。
所谓食者。
乃自己之真味。
受用之正地。
非他人之所与知者也。
今苏子有得乎此。
则其闲至乐。
盖不可以容声矣。
又何必言乐而后始为乐哉。
素问云。
精食气。
形食味。
启玄子为之说曰。
气化则精生。
味和则形长。
又云。
壮火食气。
气食少火。
启玄子为之说曰。
气生壮火。
故云壮火食气。
少火滋气。
故云气食少火。
东坡赋意。
正与此同。
后汉光武纪论曰。
皇考南顿君初为济阳令。
以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生光武于县舍。
有赤光照室中。
钦异焉。
南顿君名钦。
虽见于光武纪。
而此论初无有也。
此论方叙南顿君事。
而据以称钦。
则钦谓谁乎。
止云君异焉。
可也。
葛稚川西京杂记。
或问扬子云欲为赋何如。
子云曰。
读赋千首。
乃能之。
以予思之。
亦不待如是之多也。
果择其古今健笔。
可以为法则者。
得百。
能熟诵之。
足矣。
故今之学者。
每相与语曰。
赋百诗千。
若谓读赋千首乃能为之。
则学者当云赋千诗万。
文章虽难事。
那有此理。
欧阳棐、永叔第三子也。
永叔尝书以教之曰。
藏精于晦则明。
养神以静则安。
晦所以蓄用。
静所以应物。
善蓄则不竭。
善应则无穷。
虽学则可至。
然性近则得之易也。
宣仁后崩。
哲宗亲政。
苏子瞻知定州。
朝辞上书曰。
古之圣人将以有为也。
必先处晦而观明。
处静而观动。
则万物之情毕陈于前。
陛下欲有为也。
惟忧太蚤。
不患稍迟。
近世赵礼部秉文周臣作平定涌云楼记。
全用欧、苏语意曰。
古之君子。
内渊静而外昭旷。
昭旷则悔吝不生。
渊静则不蔽于物。
其于居室也亦然。
窔奥之处。
渊如也。
高明之居。
旷如也。
渊静所以存神。
昭旷所以知政。
静以养恬。
动以应物。
万变之来。
了然吾胸中而不惑。
兹旷也。
祇其所以为达也欤。
赵礼部语虽出于欧、苏。
然欧、苏大旨。
一本于易。
易之明夷曰。
明入地中。
明夷。
君子以莅众。
用晦而明。
系辞曰。
寂然不动。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元稹苦乐相倚曲前云。
汉皇眼瞥飞燕时。
可怜斑女恩已衰。
未有因由相决绝。
犹得半年佯暖热。
转将深意喻旁人。
缉缀疵瑕遣才说。
后云。
白首宫人前再拜。
愿将日月相挥解。
苦乐相寻昼夜闲。
镫光那得天明在。
主今被夺心应苦。
妾夺深恩初为主。
欲知妾意恨主时。
主令为妾思量取。
班姬收泪抱妾身。
我曾排摈无恨人。
诗人之口。
夫亦何所不有。
此作虽借班姬以命意。
褒贬初不主姬。
然谓姬曾排摈无恨人。
则诬亦甚矣。
按汉书。
许皇后与班倢伃皆有宠于上。
上尝游后庭。
欲与倢伃同辇。
倢伃力辞。
太后闻之。
喜曰。
古有樊姬。
今有班倢伃。
倢伃又尝进待者李平得幸。
亦为倢伃。
又赵飞燕姊娣。
贵倾后宫。
许皇后、班倢伃皆失宠。
于是飞燕谮告许皇后、班倢伃。
挟媚道。
咒诅后宫。
詈及主上。
许后废黜昭台宫。
后姊谒等皆诛死。
考问班倢伃。
对曰。
妾闻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
脩正尚未蒙福。
为邪欲以何望。
使鬼神有知。
不受不臣之愬。
如其无知。
愬之何益。
故不为也。
上善其对。
赦之。
赐黄金百斤。
赵氏姊弟骄妒。
倢伃恐久见危。
乃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
妇人中为人如倢伃者。
古今罕俦。
曷尝有排摈之事哉。
文人贪为夸辞。
执此忘彼。
救一失一。
若是者不可胜数。
学者固不可不知也。
退之诗。
和卢云夫云。
闭门长安三日雪。
推书扑笔歌慷慨。
王昌龄诗。
秋山寄陈谠言云。
感激不能寐。
中宵时慨慷。
慨、口盖切。
慷音康。
二字见文宣。
云。
中矫厉而慨慷。
公孙丑下。
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
于人心独无恔乎。
比固亲比之比。
比化谓亲其死者。
□释为及亦通。
谓比及变化销铄。
晦庵解比为为。
窃所未喻。
荀子正论。
朱、象者。
天下之嵬。
一时之琐也。
又非十二子云。
饬邪说。
文奸言。
以枭乱天下。
矞宇嵬琐。
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乱之所存者有人矣。
注云。
矞与谲同。
宇、大也。
放荡恢大也。
嵬谓狂险之行也。
琐谓奸细之行也。
说文云。
嵬、高不平也。
今此言嵬者。
其行狂险。
亦犹山之高不平也。
周大司乐云。
大傀灾则去乐。
郑云。
傀犹怪也。
晏子春秋曰。
夸言傀行。
自谨于饥寒。
命之曰狂僻之民。
嵬当为傀。
义同五每反。
□彼反。
李子曰。
嵬固为高不平。
然以嵬配琐言之。
乃细碎之义。
故谓朱、象者。
天下之嵬。
一时之琐也。
嵬正当同猥读之。
按韵。
嵬、五罪反。
猥、乌贿反。
其在十贿中同也。
古人用字宽。
虽它韵犹得叶。
况一韵乎。
且朱、象非有过高之行。
不当以险为讥。
谓猥琐盖得其实。
猥琐者。
鄙猥琐屑云耳。
故至今谓人蹇浅卑污而不能自立者。
皆谓之猥琐。
杨倞又引周礼傀字说之。
赘矣。
又一说。
嵬太高。
琐太卑。
义亦通。
然非朱、象所得言。
温公诗。
瞑目云。
瞑目思千古。
飘然一烘尘。
山川宛如旧。
多少未来人。
旧传云。
多少未归人。
然公又有逍遥四章。
其三云。
闭目念前古。
飘然一烘尘。
两仪仍以旧。
万物互争新。
详后诗意。
则前诗作未来人为正。
汉顺帝时。
梁冀为大将军。
皇甫规对策曰。
君者舟也。
民者水也。
群臣乘舟者也。
将军兄弟操楫者也。
如规所言。
则利害在于群臣而无系于其君。
正当云。
国者舟也。
君者乘舟者也。
民者水也。
将军兄弟操楫者也。
群臣其操楫之具也。
如此言之。
则利害系于其君矣。
不然。
止当削去群臣乘舟一句。
语意自通。
笔谈云。
算术多门。
如求一、上驱、搭因、重因之类。
皆不离于乘除。
惟增乘一法稍异。
其术都不用乘除。
但补亏就盈而已。
假如除欲九者。
增一便是。
八除者。
增二便是。
但一位一因之。
予因存中此说。
乃悟算术无穷。
存中去今未远。
特着此术于笔谈中。
是必前未有以为新奇而纂之耳。
然今之算家。
自以此法为九诀。
而不以为增乘也。
若增乘者寻常不用。
惟求如积则用之。
其法左右上下。
各宜位以相继乘耳。
与九归绝不相类。
孟子。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
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
此盖时子因陈子而先已告孟子矣。
或孟子无以语之。
或陈子适不在侧。
既而陈子又以时子之言告孟子也。
观其文势。
义自可见。
赵氏谓时子因陈子使告孟子。
其意固顺。
但其文谓因陈子而以告孟子。
则是自告之也。
非使告之也。
若使陈子告之。
当云时子因陈子使以告孟子。
今直云。
因陈子而以告孟子。
其为先已自告。
无可疑者。
又进不隐贤。
必以其道。
赵说谓自不隐其贤。
意旨颇乖。
祇是不蔽贤才耳。
惟于其进也。
能不蔽贤。
故于其退也。
能不怨不悯。
又兄戴盖禄万钟。
戴盖祇是乘轩。
史记大宛传。
黎轩、条支在安息西数千里。
善眩。
后又云。
安息国以黎轩善眩人献于汉。
应邵曰。
眩。
相诈惑。
从应说。
则眩字止当正读。
然作幻音读之亦通。
张平子西京赋云。
奇幻倏忽。
易貌分形。
吞刀吐火。
云雾杳冥。
画地成川。
流渭通径。
此正指眩人之属。
列子称西极之国有化人来。
亦此类。
李长吉歌诗编。
金铜仙人辞汉歌序云。
魏明帝青龙五年八月。
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
欲立置前殿。
按通鉴云。
景初元年。
是岁徙长安钟虡橐铜人承露盘于洛阳。
盘折。
声闻数十里。
铜人重不可致。
留于灞城。
二说半载不同者。
青龙止有四年。
无五年。
其五年。
即景初元年也。
长吉言五年。
当是据未改元时言之。
长吉又云。
宫官既折盘。
仙人临载。
乃潸然泪下。
此未必实。
设其事实。
亦无它利害。
祇为异事耳。
通鉴不取。
良为得体。
蜀志。
刘焉传评曰。
刘焉闻董扶之辞则心存益土。
听相者之言则求婚吴氏。
相者事。
本传及全书俱不载而遂以引论。
似疏。
黄鲁直作东坡墨戏赋云。
笔力跌宕于风烟无人之境。
盖道人之所易。
而画工之所难。
又其他诗多喜用跌宕二字。
此出于蜀志简雍传。
云。
雍优游风仪。
性简傲跌宕。
风仪。
疑作风议。
檀弓上。
孔子合葬于防云云。
先反。
门人后。
雨甚至。
孔子问焉。
曰。
尔来何迟。
曰。
防墓崩。
孔子不应。
三。
孔子泫然流涕曰。
吾闻之。
古不修墓。
石林先生疑此事云。
墓之崇才四尺。
葬之日。
雨至而崩。
何如是之简也。
既崩而不得修。
将遂仍之可乎。
又谓葬不旋踵而崩。
崩又不得修。
其何能久而识之乎。
石林之疑。
诚有由来。
然其墓新封。
遇甚雨而崩。
初亦不足讶也。
本不足讶。
而孔子为之流涕者。
其意必以为葬贵坚固。
窆竁甫毕。
而有所摧剥。
中必戚焉。
故不得不为之泫然也。
且弟子所谓崩者。
夫岂谓陷坏而无余哉。
但举其土封少少摧落耳。
孔子所谓古不脩墓者。
夫岂谓墓坏而不许重脩哉。
但谓窀穸之事。
欲其安稳一定。
毋或苟简而使至于重修耳。
后人因其弟子有墓崩之语。
便以为防墓隳坏而无余。
因孔子继有古不修墓之语。
便以为古者墓坏则不得重修也。
诚使防墓大崩。
崩而不许再修。
则是孔子非孝子。
而古人教人之忘其亲也。
无乃悖理甚欤。
庾蔚之又以为防守其墓。
备拟其崩。
孔颖达虽破蔚之终执旧闻。
皆昧夫雨甚土落之义。
而强为辞也。
余悉不取。
史记太仓公淳于意传。
诏召问所以为治病死生验者几何人。
主名为谁。
又问方伎所长。
及所能治病者。
其有书无有。
皆安受学。
受学几何岁。
而史记尽具所对云。
治谓史笔不当如此。
政当云。
意所对凡数十条。
皆诣理。
可以为人法。
则足矣。
自不必广录而备书之。
史、经之亚也。
烦猥则不足以传久。
且事之有可简者犹须简之。
况言乎。
其有文赋篇翰之富赡者。
亦当载其目而略其辞。
惟有功于天下国家之大利害者。
如董仲舒之三策、贾谊政事疏、过秦论之文。
虽多。
亦不可以不尽录也。
庄子曰。
道术之为天下裂。
又曰。
古之所谓道术者。
果乌乎在。
曰。
无乎不在。
道术云者。
谓众人之所由也。
故从所由言之。
则道即术。
术即道也。
若从大小言之。
则道固不得以为术。
术固不得以为道也。
赵岐序孟子云。
治儒术之道。
似不成语。
庄子山木篇。
少私而寡欲。
私或思字误。
少思寡欲。
固老子语。
然私之一字。
亦不为无理。
马季长长笛赋。
近世双笛从羌起。
羌人伐竹未及已。
龙鸣水中不见已。
截竹吹之声相似。
季长谓龙吟水中。
不见羌人。
羌人故得截竹吹之。
以效其声。
而文选音注。
大与此别。
不见之见。
音胡练反。
张铣注云。
龙吟水中。
不见其身。
李善注云。
己谓龙也。
皆谓龙在水中不显现其身。
实违马旨。
离。
为火、为日、为电。
自是文明之象。
皇极经世。
不取附着之说。
当矣。
日月丽乎天。
草木丽乎土。
重明以丽乎正。
皆文彩着见之意。
王以附着为主。
盖古说。
东坡云。
王莽败时。
省中黄金三十万斤。
陈平以四万斤闲楚。
近世金不以斤计。
虽人主未有以百金与人者。
何古多而今少也。
凿山披沙无虚日。
金为何往哉。
颇疑宝货神变不可知。
其复归山泽也耶。
李子曰。
人虽号为大聪明者。
亦必有所敝。
夫金古多而今□少。
自是今世糜耗者众。
东坡乃谓宝货神变。
复归山泽。
此亦与顾恺之谓妙画通灵何以异。
武珪燕北杂记云。
契丹行军不择日。
用艾和马粪于白羊琵琶骨正灸。
破便出军。
不破即不出。
李子曰。
灸琵琶骨不独契丹。
凡蛮貊皆为之。
番禺记。
载岭表占卜甚多。
有骨卜。
田螺卜。
鸡卵卜。
牛卜。
鼠米卜。
箸卜。
篾卜。
乃知四夷尚鬼。
遇物皆得以为卜也。
今北方灸琵琶骨者。
与珪记特异。
所灸之法盖有可入不可入者。
疾病饮食。
一动一止。
悉有条理。
珪则专谓灸破便出军。
不破即不出。
盖当时所见适然。
自以为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