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卷之五十六宇集古方八阵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景岳全书
《景岳全书》 卷之五十六宇集古方八阵 张景岳

散阵仲景麻黄汤一治太阳经伤寒,发热无汗,恶寒及身痛。

此峻逐阴邪之方也。

麻黄,桂枝,各三两。

甘草,一两。

杏仁,七十个。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內诸药,煮取三升半,去柤。

温服八合,覆取微汗。

麻黄加朮汤二治风湿。

即前方加白朮四两。

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三治少阴伤寒,始得之,脉虽沉而反发热者,此阴分之表证也,宜此主之。

並治寒气厥逆,头痛,脉沉细者。

麻黄去节,细辛各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切八片。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內药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日三服。

[金匱]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四治风湿一身尽痛,发热,日晡剧者。

因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

麻黄去节汤泡,薏仁各半两。

甘草炙一两。

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右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煮八分。

温服取微汗,避风。

仲景麻黄附子甘草汤五治少阴伤寒,二三日,无別证,用此微发其汗,並治风湿通身浮肿。

麻黄去节,甘草炙,各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內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日三服。

[金匱]麻黄甘草汤六治腰已上水肿者,宜此汗之。

麻黄,半两。

甘草,二钱半。

右咀。

用水二鍾,先煮麻黄三四沸,去沫,入甘草,再煎至八分。

食远热服取汗。

有人患气喘,积久不瘥,遂成水肿,服此效。

仲景大青龙汤七治伤寒头痛发热,无汗而烦躁。

麻黄,三钱。

桂枝,生姜,各一钱。

杏仁,五枚。

甘草,五分。

大枣,一枚,此非古数。

石膏,半鸡子大一块。

水一鍾半,煎分二服。

仲景小青龙汤八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呕噦而欬,发热,或渴,或利,或小水不利,小腹满而喘,並治肺经受寒,欬嗽喘急,宜服此以发散表邪。

麻黄去节,桂枝,芍药,甘草,细辛,干姜,各三两。

半夏五味,各半升。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內诸药,煮取三升。

温服一升。

按:右方乃仲景古法,今当隨证轻重,酌宜用之。

仲景桂枝汤九治太阳经伤风,发热,自汗,恶风。

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適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食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一时许,令遍身微似有汗者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桂枝加黄耆汤十治黄疸脉浮者,当以汗解之。

即前桂枝汤加黄耆二两。

桂枝加大黄汤十一即前桂枝汤內加大黄一两。

栝蔞桂枝汤十二治痉。

即前桂枝汤加栝蔞根二两。

仲景桂枝人参汤十三治太阳伤寒,表裏不解,?热下利者。

桂枝去皮,炙甘草,各四两。

白朮,人参,干姜,各三两。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后內桂枝,更煮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仲景桂枝麻黄各半汤十四治太阳伤寒如疟状,发热恶寒,不能得汗,热多寒少而身痒者。

桂枝去皮,麻黄去节,芍药,甘草炙,生姜切,各一两。

大枣,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个,汤浸,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內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

温服六合。

桂枝附子汤十五方在热阵三十。

治伤寒风湿身痛。

桂枝甘草汤十六方在热阵四四。

治过汗心悸。

桂枝葛根汤十七方在痘疹三七。

解散寒邪。

仲景柴胡桂枝汤十八治伤寒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

柴胡四两。

桂枝去皮,人参,黄芩,芍药,生姜,各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半夏,二合半。

大枣,六枚,擘。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

仲景小柴胡汤十九治邪在肝胆半表半裏之间,寒热往来,喜呕,或日晡发热,?痛耳聋,郁怒痎疟等证。

柴胡,半斤。

半夏,半升。

人参,黄芩,生姜,甘草,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蔞实一枚。

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蔞根四两。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若?下痞?,去大枣,加牡蠣四两。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三两,温覆取微汗愈。

若欬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按:右方乃汉时古数也,今方改用,柴胡,二,三钱。

半夏,黄芩,各一,二钱。

人参,二,三钱。

甘草,五,七分。

右加姜,枣,水煎服。

薛氏加味小柴胡汤二十亦名柴胡梔子散。

治乳母肝火发热,致儿为患,及风热生痰等证。

即前方加丹皮,梔子。

[良方]加味小柴胡汤二一治伤寒?痛,及少阳厥阴热疟。

即前方小柴胡汤加枳壳?炒,牡蠣粉。

加姜三片,枣二枚,水二鍾,煎服。

加减小柴胡汤二二治脉弦,寒热,腹中痛。

即前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芍药。

君姜,枣,水煎服。

柴胡石膏汤二三治少阳阳明外感挟火,头痛口干,身热恶寒拘急。

柴胡二钱。

石膏三钱。

甘草,一钱。

右用姜,水煎服。

气虚者加人参。

大柴胡汤二四方在攻阵七。

治表证未除,裏证又急,汗下兼行,宜此。

柴平汤二五方在和阵二三三。

治湿疟一身尽痛。

柴苓汤二六方在和阵一九二。

治身热烦渴泄泻。

加减柴苓汤二七方在和阵一九三。

治诸疝。

和肝肾,顺气除湿。

仲景四逆散二八治阳气亢极,血脉不通,四肢厥逆,在臂脛之下者。

若是阴证,则上过於肘,下过於膝,以此为辨,乃不当用此也。

柴胡,芍药,甘草,枳壳,各等分。

为细末。

每服二钱,米饮调下,日三服。

嗽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

悸者,加桂五分。

腹痛,加附子一枚炮令坼。

泄利下重者,浓煎韭白汤调服。

仲景葛根汤二九治太阳阳寒,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及太阳阳明合病下利者。

此即桂枝汤加麻黄,葛根也。

葛根,四两。

麻黄去节,生姜,各三两。

桂去皮,芍药,甘草炙,各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咀。

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內诸药,煮取三升。

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

升麻葛根汤三十治伤寒阳明经证,目痛鼻干不眠,无汗恶寒发热,及小儿疮疹疫癘等证。

升麻,葛根,芍药,甘草,各等分。

水二鍾,煎一鍾。

寒多热服,热多温服。

柴葛解肌汤三一此[槌法]加减方。

治足阳明证,目痛鼻干不眠,头疼,眼眶痛,脉微洪者。

柴胡,干葛,甘草,黄芩,芍药,羌活,白芷,桔梗。

水二鍾,姜三片,枣二枚。

[槌法]加石膏末一钱煎之,热服。

本经无汗恶寒者去黄芩,冬月加麻黄,他时加苏叶。

葛根?白汤三二治伤寒已汗未汗,头痛。

葛根,芍药,川芎,知母,各二钱。

生姜,二钱。

?白,五寸。

水二鍾,煎一鍾服。

连须?白汤三三治伤寒已汗未汗,头痛如破。

连须?白切,半片。

生姜,二两。

水三鍾,煎一鍾半,分二服。

[局方]参苏饮三四治四时感冒伤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及伤风欬嗽声重,涕唾稠粘,潮热往来。

此药解肌宽中,孕妇伤寒,痘疹並治。

人参,苏叶,干葛,前胡,陈皮,枳壳,半夏,茯苓,各八分。

木香,桔梗,甘草,各五分。

水二鍾,姜五片,枣一枚,煎八分。

热服。

加减参苏饮三五方在痘疹三四。

治痘疹初热见点,解利之药。

败毒散三六亦名人参败毒散。

治四时伤寒瘟疫,憎寒壮热,风湿风眩项强,身体疼痛,不问老少皆可服。

或岭南烟瘴之地,疫癘时行,或处卑湿,脚气痿弱等证,此药不可缺,日三服,以效为度。

人参,茯苓,枳壳,甘草,川芎,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桔梗,各等分。

水一鍾半,姜三片,煎服。

或为细末,沸汤点服。

加味败毒散三七方在外科四一。

解利足三阳热毒,寒热如疟。

荆防败毒散三八方在痘疹三一。

发散痘俱可用。

[局方]五积散三九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背拘急,恶寒呕吐,肚腹疼痛,及寒湿客於经络,腰脚骨髓酸痛,及痘疮寒胜等证。

当归,麻黄,苍朮,陈皮,各一钱。

厚朴制,干姜炮,芍药,枳壳,各八分。

半夏炮,白芷,各七分。

桔梗,炙甘草,茯苓,肉桂,人参,各五分。

川芎,四分。

水二鍾,姜三片,?白三茎,煎八分。

不拘时服。

又歌曰:痢后遍生脚痛风,[局方]五积自能攻。

就中或却麻黄去,酒煮多多服见功。

十神汤四十治时气瘟疫,感冒风寒,发热憎寒,头痛欬嗽无汗。

此药不拘阴阳两感,一切发散宜此。

紫苏,干葛,升麻,芍药,各一钱。

麻黄,川芎,甘草,各八分。

白芷,陈皮,香附,各六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服。

东垣升阳散火汤四一治胃虚血虚,因寒邪郁遏阳气,以致肌表俱热如火,捫之烙手。

此火郁发之之剂也。

升麻,葛根,羌活,独活,芍药,人参,各五分。

防风,炙甘草,各三分。

生甘草,二分。

柴胡,八分。

水一鍾半,加生姜三片,煎服。

忌生冷。

升阳益胃汤四二方在和阵二五。

治秋燥行令,阳气渐,衰恶寒体倦。

圣散子四三治一切山嵐瘴气,时行瘟疫,伤寒风湿等疾,有非常之功,如李待詔所谓內寒外热,上实下虚者,此药尤效通神。

宋嘉祐中,黄州民病疫瘴大行,得此药痊活者不可胜纪,苏东坡撰文勒石以广其传,圣散子之功益著。

徽州郑尚书在金陵,用此方治伤寒,活人甚眾。

故知其大能发散寒湿,驱除瘴疟,实有超凡之效也。

苍朮制,防风,厚朴姜炒,猪苓,泽泻煨,各二两。

白芷,川芎,赤芍药,藿香,柴胡,各半两。

麻黄,升麻,羌活,独活,枳壳,吴茱萸泡,细辛,蒿本,茯苓,各七钱。

石菖蒲,草豆蔻,良姜,各八钱。

甘草,二两半。

大附子,一枚。

右为粗末。

每服三钱,水二鍾,枣一枚,煎八分。

稍热服。

易老九味羌活汤四四一名羌活冲和汤。

治四时不正之气,感冒风寒,憎寒壮热,头疼身痛,口渴,人人相似者,此方主之。

羌活,防风,苍朮,各一钱。

白芷,川芎,生地,黄芩,甘草,各钱半。

细辛,七分。

水二鍾,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

热服取汗。

有汗者,去苍朮,加白朮;渴者,加葛根,石膏。

六神通解散四五方在寒阵十五。

治发热头痛,脉洪身热无汗。

[局方]消风百解散四六治四时伤寒,头痛发热,及风寒欬嗽,鼻塞声重,或喘急。

荆芥穗,麻黄,白芷,苔朮,陈皮,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一鍾半,加姜,?煎八分。

热服。

嗽甚者加乌梅一个。

[局方]消风散四七一名人参消风散。

治风热上攻,头目昏眩,鼻塞声重,及皮肤顽麻,癮疹瘙痒等证。

荆芥穗,炙甘草,人参,川芎,防风,羌活,薄荷,蝉蜕炒,殭蚕炒,茯苓,各二钱。

陈皮,厚朴,各一钱。

右为末。

每服二,三钱,茶清调服,疮癣温酒下。

子和消风散四八照前方,但无荆芥,防风,薄荷,甘草四味。

二味消风散四九治皮肤搔痒不能忍。

苏州薄荷叶,蝉蜕去头足土,各等分。

右为末。

食远温酒调下二钱。

[大旨]黄芩半夏汤五十专治寒包热,兼治表裏。

芩酒炒,半夏,麻黄,紫苏,桔梗,枳壳,杏仁,甘草,等分。

水二鍾,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

食远服。

天寒加桂枝。

[金匱]续命汤五一治中风肢体不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拘急不能转侧,並治但伏不得臥,欬逆上气,面目浮肿。

麻黄去节,人参,当归,石膏,桂枝,川芎,干姜,甘草,各三两。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右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

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

不汗更服。

无所禁忌,勿当风。

[千金]小续命汤五二通治八风五痺痿厥等证,又於六经分別隨证加减用之。

麻黄去节,人参去芦,黄芩去腐,芍药,甘草炙,川芎,白朮,防己,杏仁去皮尖炒,官桂,各一两。

防风,一两半。

附子炮去皮脐,半两。

右?咀。

每服五钱,用水一鍾半,加姜五片,枣一枚,煎八分。

温服。

春夏加石膏,知母,黄芩,秋冬加官桂,附子,芍药。

可隨证增减诸药用。

附云岐子加减法:如精神恍惚,加茯苓,远志。

心烦多惊,加犀角。

骨节间烦疼有热者,去附子,倍芍药。

朋间冷痛,倍用桂枝,附子。

燥闷,小便涩,去附子,倍芍药,入竹沥一合煎。

臟寒下痢,去防己,黄芩,倍附子,白朮一两。

热痢,减去附子。

脚弱,加牛膝,石斛各一两。

身痛,加秦艽一两。

腰痛,加桃仁,杜仲各半两。

失音,加杏仁一两。

自汗者,去麻黄,杏仁,加白朮。

春加麻黄一两。

夏加黄芩七钱。

秋加当归四两。

冬加附子半两。

[千金]大续命汤五三即前方[金匱]续命汤去人参,加黄芩,荆沥。

[元戎]方用竹沥。

续命煮散五四补虚消风,通经络,行气血,除瘈瘲疼痛。

人参,熟地黄,当归,川芎,芍药,防风,荆芥,独活,细辛,葛根,甘草,远志,半夏,各五钱。

桂心,七钱半。

右每服一两,水二鍾,生姜三片,煎八分。

温服。

汗多者,加牡蠣粉一钱半。

[宝鑑]秦艽升麻汤五五治中风手足阳明经,口眼喎斜,四肢拘急,恶风寒。

升麻,葛根,甘草炙,芍药,人参,各半两。

秦艽,白芷,防风,桂枝,各三钱。

每服一两,水二鍾,连须?白头三茎,煎至一鍾。

食后稍热服,避风寒臥,得微汗即止。

愈风汤五六治中风诸证,当服此药,以行导诸经,则大风悉去,纵有微邪,只从此药加减治之。

若初觉风动,服此不致倒仆,此乃治未病之要药也。

羌活,甘草,防风,当归,蔓荆子,川芎,细辛,黄耆,枳壳,人参,麻黄,白芷,甘菊,薄荷,枸杞子,知母,地骨皮,独活,秦艽,黄芩,芍药,苍朮,生地黄,各四两。

肉桂,一两。

右?咀。

每服一两,水二鍾,生姜三片,煎七分。

空心临臥服。

空心一服,吞下二丹丸,谓之重剂。

临臥一服,吞下四白丹,谓之轻剂。

假令一气之微汗,用愈风汤三两。

加麻黄一两,作四服,加姜五,七片,空心服,以粥投之,得微汗则佳。

如一旬之通利,用愈风汤三两,加大黄一两,亦作四服,每服加生姜五,七片,临臥煎服,得利为度。

又洁古羌活愈风汤:即同前方加柴胡,杜仲,半夏,厚朴,防己,白茯苓,前胡,熟地黄,石膏等丸味,共三十三味,云治肝肾虚,筋骨弱,言语艰难,精神昏憒,风湿內弱,风热体重,或瘦而一肢偏枯,或肥而半身不遂。

心劳则百病生,心静则万邪息,此药能安心养神,调阴阳,无偏胜。

景岳曰:中风一证,病在血分,多属肝经,肝主风木,故名中风,奈何自唐宋名家以来,竟以风字看重,遂多用表散之药。

不知凡病此者,悉由內伤,本无外感,既无外感而治以发散,是速其危耳。

若因其气血留滯,而少佐辛温以通行经络则可,若认为风邪,而必用取汗以发散则不可。

倘其中亦或有兼表邪而病者,则诸方亦不可废,故择其要者详录之,亦以存古人之法耳。

胃风汤五七治虚风能食,牙关紧急,手足搐挛,胃风面肿。

白芷,一钱二分。

升麻,二钱。

葛根,苍朮,蔓荆子,当归,各一钱。

甘草炙,柴胡,?本,羌活,黄檗,草豆蔻,麻黄,各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

温服。

地黄散五八治中风四肢拘挛。

干地黄,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一两。

右?咀。

用酒三升,水七升,煎至四升,去柤,分作八服。

日进二服,不拘时。

东垣羌活附子汤五九治冬月犯寒,脑痛齿亦痛,名曰脑风。

羌活,苍朮,各五分。

制附子炮,麻黄,防风,白芷,殭蚕,黄檗,各七分。

升麻,甘草,各二分。

黄耆,三分。

佛耳草,无嗽不用。

水一鍾半,煎八分。

温服。

一方有细辛。

[宝鑑]羌活附子汤六十方在热阵三五。

治呃逆。

羌活胜风汤六一治两眼眵多眊燥,紧涩羞明,赤脉贯睛,头痛鼻塞,肿胀涕泪,脑顛沉重,眉骨痠疼,外翳如云雾丝缕,秤星螺盖。

羌活,防风,荆芥穗,白芷,独活,柴胡,薄荷叶,白朮,桔梗,前胡,枳壳,甘草,川芎,黄芩,各五分。

水二鍾,煎一鍾。

热服。

[圣惠]川芎散六二治偏正头风疼痛。

川芎,羌活,细辛,香附,槐花,甘草炙,石膏,各半两。

荆芥穗,薄荷,菊花,茵陈,防风,各一两。

右为末。

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服。

忌动风物。

[玉机]川芎散六三治风热头痛不清及目病。

川芎,三分。

羌活,防风,?本,升麻,甘草,各一钱。

柴胡,七分。

黄芩,炒,黄连,各四钱。

生地,二钱。

右为末。

每服一,二钱,茶清调下。

[局方]川芎茶调散六四治伤风一攻,偏正头痛,鼻塞声重。

薄荷叶,二两。

川芎,荆芥穗,各一两。

羌活,白芷,甘草,各五钱。

细辛,防风,各二钱半。

右为细末。

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局方]神朮散六五治四时瘟疫伤寒,发热恶寒,头疼,项强身痛,及伤风头痛,鼻塞声重,欬嗽。

苍朮,蒿本,白芷,细辛,羌活,川芎,炙甘草,各一钱。

水一鍾半,姜三片,?白三寸,煎服。

[良方]天香散六六治年久头风不得愈者。

南星制,半夏制,川乌去皮,白芷,各二钱。

右作一服,水二鍾,加生姜自然汁小半盏,煎一盏。

食远服。

[直指]芎芷散六七治风壅头痛。

川芎,白芷,荆芥穗,软石膏。

右为末。

每服一钱,食后沸汤调下。

芎辛导痰汤六八治痰厥头痛。

川芎,细辛,南星,橘红,茯苓,各钱半。

半夏,二钱。

枳实,甘草,各一钱。

水一鍾半,姜七片,煎八分。

食后服。

[奇效]上清散六九治头痛,眉骨痛,眼痛不可忍者。

川芎,郁金,芍药,荆芥穗,芒硝,各半两。

薄荷叶,一钱。

片脑,半钱。

右为细末。

每用一字,鼻內搐之。

一方有乳香,没药各一钱。

[本事]透顶散七十治偏正头风,夹脑风,並一切头风,不问年深日近。

细辛表白者,三茎。

瓜蒂,七个。

丁香,三粒。

糯米,七粒,脑子,麝香,各一豆许。

右將脑,麝另研极细,却將前四味亦另研细末,然后並研令匀,用磁罐盛之,谨闭罐口。

用时隨左右搐之一大豆许,良久出涎则安。

菊花散七一治风热上攻,头痛不止。

甘菊花,旋復花,防风,枳壳,羌活,蔓荆子,石膏,甘草,各一钱。

水一鍾半,姜五片,煎七分。

不拘时服。

[宝鑑]如圣散七二治眼目,偏痛,头风。

麻黄烧灰,半两。

盆硝,二钱半。

麝香,脑子,各少许。

右为细末搐之。

点头散七三治偏正头痛。

川芎,一两。

香附,四两,炒去毛。

右为细末。

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服。

东垣清空膏七四治偏正头痛年深不愈者。

善疗风湿热上壅头目,及脑痛不止。

若除血虚头痛者,非此所宜。

川芎,五钱。

柴胡,七钱。

黄连酒炒,防风,羌活,各一两。

炙甘草,一两半。

细挺子黄芩,一两,一半炒,一半酒洗。

右为细末。

每服二钱匕,热茶调如膏,抹在口內,少用白汤送下,临臥。

如若头痛,每服加细辛二分。

如太阴脉缓有痰,名曰痰厥头痛,减羌活,防风,川芎,甘草,加半夏一两五钱。

愈风饼子七五治头风疼痛。

川乌炒,半两。

川芎,甘菊,白芷,防风,细辛,天麻,羌活,荆芥,薄荷。

右为细末,水浸蒸饼为剂,捏作饼子。

每服三,五饼,细嚼茶酒任下,不拘时。

[本事]治八般头风七六草乌尖,细辛,等分。

黄丹,少许。

右为细末,用苇管搐入鼻中。

[百一]都梁丸七七治风吹项背,头目昏眩,脑痛,及妇人胎前产后伤风头痛。

白芷大块白者,沸汤泡切。

右为末,炼蜜丸,弹子大。

每用一丸,细嚼荆芥点茶下。

[和剂]三拗汤七八治感冒风寒,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欬嗽喘急,胸满多痰。

麻黄连节,杏仁连皮尖。

生甘草。

右咀。

每服五钱,姜三,五片,水煎。

食远服。

若憎寒恶风,欲取汗解,加桔梗,荆芥,名五拗汤,治咽痛。

[局方]华盖散七九治肺受风寒,头痛发热,欬嗽痰饮。

麻黄去节,苏子,桑白皮,杏仁去皮尖炒,赤茯苓,橘红,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二鍾,姜五片,枣一枚,煎八分。

食后服。

冲和散八十治感冒风湿,头目不清,鼻塞声重,倦怠欠伸出泪。

苍朮,四两,米泔浸炒。

荆芥,甘草炙,八钱。

右为末。

姜汤调服二钱。

金沸草散八一治肺感寒邪,鼻塞声重,欬嗽不已,憎寒发热,无汗恶风,或热壅膈间,唾浊痰甚。

旋覆花,麻黄,荆芥,各一钱。

前胡,半夏,芍药,各八分。

甘草炙,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

食远服。

[三因]旋覆花汤八二治风寒暑湿伤肺,喘嗽大甚,坐臥不寧。

旋覆花,前胡,甘草,茯苓,半夏?,杏仁,麻黄,荆芥穗,五味子,赤芍药,各等分。

右每服五钱,加姜,枣水煎。

有汗者勿服。

[良方]旋覆花汤八三治风痰呕逆,饮食不下,头目昏闷等证。

旋覆花,枇杷叶,川芎,细辛,赤茯苓,各一钱。

前胡,一钱半。

右加姜,枣水煎服。

[医林]桑皮散八四治上焦热壅,欬嗽连声,血腥並气不得透。

桑皮,柴胡,前胡,紫苏,薄荷,枳壳,桔梗,赤茯苓,黄芩,炙甘草,等分。

右咀。

每服七八钱,水一鍾半,煎七分。

食远温服。

[简易]苏陈九宝汤八五治老人小儿素有喘急,遇寒暄不常,发则连绵不已,欬嗽哮吼,夜不得臥。

麻黄,紫苏,薄荷,桂枝,桑白皮,大腹皮,陈皮,杏仁,甘草,各六分。

水一鍾半,姜三片,乌梅一个,煎七分服。

[局方]羌活散八六治风邪壅滯,鼻塞声重,头目昏眩,遍身拘急,肢节烦痛,天阴愈觉不安者。

羌活,麻黄,防风,细辛,川芎,菊花,枳壳,蔓荆子,前胡,白茯苓,甘草,石膏,黄芩,等分。

水一鍾半,姜三片,煎服。

羌活散八七治风痺手足不仁。

羌活,防己,防风,枣仁,当归,川芎,各一两。

附子炮去皮脐,麻黄去根节,天麻,各一两半。

黄松节,薏仁,各二两。

荆芥,一握。

右为细末。

每服二钱,不拘时温酒调下。

[得效]芎芷香苏散八八散风消痰,理脚气。

川芎,甘草,二钱。

苏叶,干葛,白茯苓,柴胡,各半两。

半夏,六钱。

枳壳炒,三钱。

桔梗生,二钱半。

陈皮,三钱半。

每服三钱,水一鍾,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

不拘时温服。

[金匱]越婢汤八九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

麻黄,一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五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內诸药,煮取三升。

分温三服。

恶风者,加附子一枚。

风水,加白朮四两。

[古今录验]方即名越婢加朮汤。

[金匱]越婢加半夏汤九十治肺胀欬喘上气,目如脱状,脉浮大者。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五枚。

半夏,半斤。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內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当归汤九一治肺痺上气,闭塞胸中,?下支满,乍作乍止,不得饮食,唇干舌燥,手足冷痛。

当归焙,防风去叉,黄耆,各二两。

人参,细辛,黄芩去腐,各一两。

桂心,三两。

柴胡,八两。

半夏汤炮,五两。

杏仁去皮尖炒,五十个。

麻黄去根节,水煮二三沸,掠去沫,晒干,一两。

右?咀。

每服五,七钱,水一鍾,姜七片,枣二枚,煎七分。

不拘时温服,日三夜二。

羌活胜湿汤九二方在和阵一七八。

治外伤湿气,一身尽痛。

[局方]乌药顺气散九三治风气攻注,四肢骨节疼痛,遍体顽麻,瘫痪脚气,语言蹇涩,痿弱等证。

先宜服此以疏气道,然后隨证用药。

乌药,麻黄,白芷,川芎,桔梗,橘红,枳壳麩炒,甘草炙,殭蚕炒,各一两。

干姜炮,五钱。

右每服五钱,姜,水煎服。

通关散九四方在因阵九八。

搐鼻取嚏,开通牙关。

神效左经丸九五治诸风寒湿痺,麻木不仁,肢体手足疼痛,极效。

苍朮米泔浸,草乌去皮,?白,干姜,各四两。

右四味,捣烂装入瓶內按实,密封瓶口,安於暖处,三日取出晒干,入后药。

按:此方当加当归六两更佳。

金毛狗脊,?本,白芷,破故纸酒浸焙干,抚芎,小茴香炒,穿山甲炮,牛膝酒浸,各三两。

川乌炮,木瓜,白附子,虎脛骨酥炙,乳香炙,没药炙,各一两,另研。

右为末,酒糊丸,小豆大。

每服三四十丸,空心酒下。

[三因]麻黄左经汤九六治风寒暑湿四气流注足太阳经,腰足挛痺,关节重痛,憎寒发热,无汗恶寒,或自汗恶风头痛。

麻黄去节,干葛,细辛,防风,桂心,羌活,苍朮,防己酒拌,茯苓,炙甘草,各一钱一分。

水二鍾,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

食前服。

[三因]半夏左经汤九七治足少阳经为四气所乘,以致发热,腰?疼痛,不食,热闷烦心,腿痺纵缓。

半夏制,干葛,细辛,柴胡,防风,桂心,干姜炮,白朮,麦冬,黄芩,茯苓,炙甘草,各一钱。

水二鍾,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

食前服。

[三因]大黄左经汤九八治四气流注足阳明经,致腰脚肿痛不可行,大小便秘,或恶饮食,喘满自汗,呕吐腹痛。

大黄煨,细辛,羌活,前胡,杏仁去皮尖炒,厚朴制,枳壳,黄芩,茯苓,炙甘草,各一钱。

水二鍾,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

食前服。

[千金]第一麻黄汤九九治恶风毒气,脚弱无力,顽痺,四肢不仁,失音不能言,毒气冲心。

有人病此者,但一病相当,即服此第一方,次服第二,第三,第四方。

麻黄,一两。

大枣,十二枚。

茯苓,三两。

杏仁,三十枚。

防风,当归,白朮,川芎,升麻,芍药,黄芩,桂心,麦冬,甘草,各二两。

右?咀。

以水九升,清酒二升,合煮取二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

覆令小汗,粉之,莫令见风。

[千金]第二独活汤百独活,四两。

熟地黄,三两。

生姜,五两。

葛根,桂心,甘草,芍药,麻黄,各二两。

右?咀。

以水八升,清酒二升,合煎取二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

脚弱者,特忌食瓠子,蕺菜,犯之则一世不愈。

[千金]第三兼补厚朴汤百一並治诸气欬嗽,逆气呕吐。

厚朴,川芎,桂心,熟地黄,芍药,当归,人参,各二两。

黄耆,甘草,各三两。

吴茱萸,二升。

半夏,七两。

生姜,一斤。

右?咀。

以水二斗,煮猪蹄一具,取汁一斗二升,去上肥腻,入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分四服。

相去如人行二十里久,更进服。

[千金]第四风引独活汤百二兼补方。

独活,四两。

茯苓,甘草,各三两。

升麻,一两半。

人参,桂心,防风,芍药,当归,黄耆,干姜,附子,各二两。

大豆,二升。

右?咀。

以水九升,清酒三升,合煮三升半,分四服,相去如人行二十里久,更进服。

独活汤百三治脚气阳虚寒胜,经气不行,顽肿不用,如神。

独活,麻黄去节,川芎,熟附子,牛膝,黄耆炙,人参,当归,白芍药,白茯苓,白朮,杜仲炒,干姜,肉桂,木香,甘草炙,等分。

右?咀。

每服五,七钱,水一鍾半,姜三片,枣三枚,煎八分。

食前温服。

追毒汤百四治肝脾肾三经为风寒热湿毒气上攻,阴阳不和,四肢拘2,上气喘满,小便秘涩,心热烦闷,遍身浮肿,脚弱不能行步。

半夏汤泡七次,黄耆去芦,甘草炙,当归去芦,人参去芦,厚朴姜制,独活去芦,橘红,各一两。

熟地黄,枳实麩炒,芍药,麻去节,各二两。

桂心,三两。

右?咀。

每服八钱,水一鍾半,生姜七片,枣三枚,煎八分。

食前温服,日三夜一。

[局方]排风汤百五治风虚冷湿,邪气入臟,狂言妄语,精神错乱,及五臟风邪等证。

防风,白朮,当归酒浸,芍药,肉桂,杏仁,川芎,白蘚\皮,甘草炙,各一钱。

麻黄去节,茯苓,独活,三钱。

右分二服,水二鍾,姜三片,煎七分。

食远服。

阳毒升麻汤百六治阳毒,赤斑狂言,吐脓血。

升麻,一钱半。

犀角磨,射干,黄芩,人参,甘草,各八分。

水一盏半,煎八分,內犀角汁和匀服。

栝蔞根汤百七治风温大渴。

栝蔞根,干姜,防风,人参,甘草,各一钱。

石膏,三钱。

水一盏半,煎八分服。

再造散百八治伤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用表药而汗不出,脉无力者。

此以阳虚不能作汗,名曰无阳。

若医不识此,復用麻黄等药,及覆逼取汗,误杀者多矣。

人参,黄耆,川芎,甘草,熟附子,桂枝,细辛,羌活,防风,煨生姜,夏月热甚,或加石膏。

水一鍾半,枣二枚,煎八分。

温服。

[本事]枳壳煮散百九治悲哀烦恼伤肝,两?骨痛,筋脉紧,腰脚重滯,筋急不能举动,此药大治?痛。

枳壳麩炒,四两。

细辛,川芎,桔梗,防风,各二两。

葛根,一两半。

甘草,一两。

右咀。

每服七,八钱,水一鍾半,姜,枣同煮。

食前温服。

柴胡疏肝散百十治?肋疼痛,寒热往来。

陈皮醋炒,柴胡,各二钱。

川芎,枳壳麩炒,芍药,各一钱半。

甘草炙,五分。

香附,一钱半。

水一鍾半,煎八分。

食前服。

[本事]桂枝散百十一治因惊伤肝,?骨疼痛不已。

枳壳,一两,小者。

桂枝,半两。

右为细末。

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

河间葛根汤百十二治寒邪在经,?下疼痛不可忍。

葛根,桂枝,川芎,细辛,防风,各一钱。

麻黄,枳壳,芍药,人参,炙甘草,各八分。

右咀。

水一鍾半,姜三片,煎八分。

食远温服。

升麻汤百十三治无汗而喘,小便不利,烦渴发斑。

升麻,苍朮,麦门冬,麻黄,各一钱。

黄芩,大青,各七分。

石膏,一,二钱。

淡竹叶,十片。

水二鍾,煎八分。

温服。

仲景柴胡桂枝干姜汤百十四治伤寒五六日,汗下后,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邪未解也。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

干姜,二两。

栝蔞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蠣煆,二两。

甘草炙,二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初服微烦,再服汗出便愈。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六终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