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卷之五十五宇集古方八阵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景岳全书
《景岳全书》 卷之五十五宇集古方八阵 张景岳

攻阵仲景大承气汤一治阳明太阴伤寒,譫语,五六日不大便,腹满烦渴,並少阴舌干口燥,潮热脉实者。

刘河间加甘草,名三一承气汤。

大黄,四两。

厚朴,半斤。

枳实,五枚。

芒硝,三合。

右以水一斗,先煮厚,枳二物取五升,去滓,內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

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仲景小承气汤二治病在太阴,无表证,汗后潮热狂言,腹胀脉实,六七日不大便,喘满者。

即前大承气汤减去芒硝。

仲景调胃承气汤三治太阳,阳明不恶寒,反恶热,大便秘结,日晡潮热者。

凡阳明病有一证在经者,当解肌;入腑者,当攻下。

大黄,芒硝,甘草,各五钱。

此从近法。

每服三,五钱,水一大盏,煎七分。

温服。

仲景桃仁承气汤四治伤寒畜血,小腹急,大便黑而不通。

桃仁,十二枚,去皮尖。

官桂,甘草,各一钱。

芒硝,三钱。

大黄,半两或一两。

此从近法。

右?咀,作一服或分二服。

水一大盏,煎七分。

温服。

[良方]桃仁承气汤五治瘀血小腹作痛,大便不利,或譫语口软,漱水不嚥,遍身黄色,小便自利,或血结胸中硬满,心下手不可近,或寒热昏迷,其人如狂。

桃仁,半两,去皮尖。

大黄炒,一两。

甘草,二钱。

肉桂,一钱。

右姜,水煎,发日五更服。

当归承气汤六治燥热裏热,火郁为病,或皮肤枯橾,或咽干鼻干,或便溺结閟,通宜此方。

当归,大黄,各四钱。

甘草,芒硝,各二钱。

右?咀。

入姜煎服。

仲景大柴胡汤七表证未除,裏证又急,汗下兼行用此。

柴胡,半斤。

半夏,半升。

黄芩,芍药,各三两。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

大黄,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

温服一升,日三服。

陶氏六一顺气汤八以代大小承气,大柴胡,大陷肫等汤之神药也。

此汤治伤寒热邪传裏,大便结实,口燥咽干,怕热譫语,揭衣狂走,斑黄阳厥,潮热自汗,胸?满硬,脐腹疼痛等证,效不尽述。

大黄,枳实,黄芩,厚朴,柴胡,甘草,芍药,芒硝。

水煎服。

欲峻者,大黄后入。

凡伤寒过经,及老弱或血气两虚之人,或妇人产后,有下证,或有下后不解,或表证尚未除而裏证又急,不得不下者,用此汤去芒硝下之则吉。

盖恐硝性峻急,故有此戒。

经云:转药孰紧?有芒硝者紧也。

今之庸医,不分当急下,可少与,宜微和胃气之论,一概用大黄,芒硝乱投汤剂下之,因兹枉死者多矣。

仲景云:荡涤伤寒热积皆用汤液,切禁丸药,不可不知也。

仲景大陷胸汤九治大结胸手不可按。

大黄,四钱。

芒硝,三钱。

甘遂末,二分。

此从近数。

用水一鍾半,先煎大黄至一鍾,內芒硝,煎一二沸去柤,內甘遂末和匀服,得利则止。

此药极峻,必不得已而用之。

原方用大黄六两,芒硝一升,甘遂末一钱,水六升,如前法煮二升,分二服。

得快利,止后服。

小陷胸汤十方在寒阵十六。

治小结胸,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

河间大黄汤十一治泻痢湿热邪盛,脓血稠黏,裏急后重,日夜无度者。

大黄,一两。

右细剉,好酒二大盏浸半日。

煎至一盏半,去大黄,分二服,顿服之。

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为度,服芍药汤以和之。

痢止,再服黄芩汤和之,以撤其毒。

[外科]大黄汤十二方在外科一六七。

治肠痈小腹坚肿。

[金匱]大黄甘草汤十三治食已即吐。

按此汤必下焦胀实,大便秘结不通,而格拒吐食者方可用之。

若因胃虚而食已即吐者,此则大非所宜,用者不可误认。

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

分温再服。

[金匱]大黄硝石汤十四治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表和裏实者宜用之。

大黄,黄檗,硝石,各四两。

梔子,十五枚。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內硝,更煮取一升。

顿服。

[金匱]梔子大黄汤十五治酒疸心中懊?,或热痛。

梔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右用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河间防风通圣散十六治诸风潮搐,手足瘈瘲,小儿急惊便结,邪热暴甚,肌肉蠕动,一切风热疥痢等疾。

防风,川芎,当归,芍药,麻黄,连翘,薄荷叶,大黄,芒硝,各五钱。

石啼,黄芩,桔梗,各一两。

滑石,三两。

甘草,二两。

荆芥,白朮,梔子,各二钱半。

右为末。

每服二钱,水一大鍾,生姜三片,煎六,七分。

温服。

[医统]方各五分,用水二鍾煎服。

痰嗽加半夏。

闭结加大黄二钱。

破伤风加羌活,全蝎各五分。

此方有四:贾同知方无芒硝;崔宣武方无芒硝,有缩砂;[癘疡机要]有白芷,蒺藜,鼠粘子,甘草。

双解散十七方在痘疹四二。

治痘疹表裏俱实。

牛黄双解散十八方在外科二百九。

治便痈热毒,大小便秘。

[局方]凉膈散十九泻三焦六经诸火。

大黄,朴硝,甘草,各一钱。

连翘,一钱半。

梔子,黄芩,薄荷,各五分。

水一鍾半,加竹叶七片,煎八分,入蜜一匙,和匀服。

东垣凉膈散二十方在痘疹八三。

解痘疹內热良方。

陶氏黄龙汤二一治热邪传裏,胃有燥粪结实,心下硬痛而下利纯清水,身热譫语发渴。

此非內寒而利,乃因汤药而利也,名曰积热利证,宜急下之。

身有热者,宜用此汤;身无热者,宜六一顺气汤。

医家有不识此证者,便呼为漏底伤寒,即用热药止之者,是犹拘薪救火也,误人多矣。

大黄,芒硝老弱者去此,厚朴,甘草,人参,当归。

水一鍾半,生姜三片,枣二枚,煎服。

[良方]黄龙汤二二方在妇人八五治妊妇感冒风寒,热入胞宫,寒热如疟。

钱氏黄龙汤二三方在小儿二五。

治小儿感冒发热,或寒热往来。

子和玉烛散二四治血虚有滯,或妇人经候不通,腹胀作痛。

此四物汤对调胃承气汤也。

当归,川芎,芍药,地黄,大黄,芒硝,甘草,各等分。

右?咀。

水煎服。

甚者倍用大黄。

四顺清凉饮子二五治大人小儿血脉壅实,臟腑生热,面赤烦渴,睡臥不寧,大便秘结。

大黄,当归,芍药,甘草,各等分。

右?咀。

水煎服。

[元戎]四物汤二六治臟结秘涩。

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药,大黄煆,桃仁,各等分。

右用水煎,或丸服亦可。

仲景抵当汤二七治伤寒热在下焦,少腹硬满,其人发狂,小便自利,下血乃愈,以太阳病瘀热在裏也。

水蛭,三十条,熬。

虻虫,三十个,熬,去翅尾。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浸。

右四味为末。

以水五升,煮取三升。

又,抵当丸,亦即此四味。

仲景十枣汤二八治悬饮內痛。

芫花醋拌经宿炒微黑勿焦,大戟长流水煮半时晒干,甘遂?裹煨,各等分。

右为细末。

先以水一鍾半,煮大枣十枚至八分,去枣纳药末,强人一钱,弱人五分,平旦服之,不下更加五分,快下,徐以糜粥补之。

洁古三化汤二九治中风外有六经之形证,先以续命汤主之;內有便溺之阻格,此方主之。

厚朴姜制,大黄,枳实,羌活,各等分。

右?咀。

每服一两,水煎服。

微利则止。

[选要]透膈汤三十治脾胃不和,中脘气滯,胸膈满闷,噎塞不通,?肋胀痛,痰涎呕逆,饮食不下。

木香,白豆蔻,砂仁,檳榔,枳壳麩炒,厚朴姜汁炒,半夏制,青皮,橘红,甘草,大黄,朴硝,各一钱。

水一鍾半,姜三片,红枣一枚,煎八分。

食远服。

[金匱]茵陈蒿汤三一治伤寒发黄,及谷疸。

发热不食,大小便秘,或食即头眩,是为谷疸。

茵陈,九钱。

大黄,四钱半。

山梔,一钱半。

右作二服,每服水二鍾,煎八分。

食远温服。

[河间]芍药汤三二下血调气。

经曰:溲而便脓血,气行而血止,行血则便自愈,调气则后重除。

芍药,一两。

当归,黄连,各五钱。

木香,甘莫炙,檳榔,各二钱。

大黄,三钱。

官桂,一钱半。

黄芩,五钱。

右咀。

每服半两,水二盏,煎一盏。

食后温服。

如血痢,则渐加大黄;如汗后臟毒,加黄檗半两,依前服。

愚按:此汤乃河间之心方,然惟真有实热者可用,若假热假实者,误服则死。

枳实大黄汤三三治湿滯脚气。

羌活,钱半。

当归,一钱。

枳实,五分。

大黄酒煨,三钱。

水一鍾半,煎八分。

食前空心温服,以利为度。

羌活导滯汤三四治风湿实滯脚气。

羌活,独活,各半两。

防己,当归,各三钱。

枳实,麩炒,二钱。

大黄,酒煨,一两。

右每服五,七钱,水一鍾半,煎至七分。

温服,量虚实加减,微利则已。

牛黄泻心汤三五治心经实热,狂言妄语,神志不安。

牛黄另研,一两。

冰片另研,一分。

朱砂,另研,二钱。

大黄生,一两。

右为细末,和匀。

每服一,二钱,冷姜汤或蜜水调下。

[宣明]三棱散三六治积聚,癥瘕,?癖不散,坚满痞闷,食不下。

三棱,白朮炒,各二两。

蓬朮,当归,各五钱。

木香,檳榔,各三钱。

右为末。

每服三钱,沸汤调下。

三棱丸三七治血癥血瘕,食积痰滯。

莪朮醋浸炒,三棱,各三两。

青皮,麦芽炒,半夏,各一两。

右共用好醋一鍾,煮干焙为末,醋糊丸,桐子大。

每服四十丸,淡醋汤下。

痰积,姜汤下。

三圣膏三八贴积聚癥块。

石灰,十两。

官桂,半两,为末。

大黄,一两,锦\纹者,为末。

右將石灰细筛过,炒红,急用好醋熬成膏,入大黄,官桂末搅匀,以磁器收贮,用泊纸或柿漆纸摊贴患处,火烘熨之。

[良方]桃仁煎三九治血瘕。

桃仁,大黄炒,各一两。

?虫,半两,炒黑。

朴硝,一两。

右为末,以醇醋一鍾,磁器中煮三分,下前三味,不住手搅,煎至可丸,乃下朴硝,丸如桐子大。

不喫晚食,五更初温酒下五丸,日午下秽物,如未见,再服。

仍以调气血药补之。

立斋曰:向在毗陵,一妇人小便不通,脐腹胀甚。

予诊\之曰:此血瘕也。

用前药一服,腹痛,下瘀血血水即愈。

此药猛烈大峻,气血虚者,斟酌与之。

穿山甲散四十治癥痞瘀血,心腹作痛。

穿山甲炒焦,鱉甲醋炙,赤芍药,大黄炒,干漆炒烟尽,桂心,各一两。

川芎,芫花醋炒,归尾,各半两。

麝香,一钱。

右为末。

每服一钱,酒调下。

子和禹功散四一泻水之剂。

黑丑头末,四两。

茴香,一两,炒。

或加木香一两。

右为细末。

以生姜自然汁调一,二钱,临臥服。

子和濬川散四二治一切痰饮,十种水气。

甘遂?裹煨,芒硝,各二钱。

郁李仁,一钱。

大黄,牵牛末,各三钱。

右为末,滴水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温水下。

稀涎散四三吐顽痰。

牙皂炙去皮弦,一钱。

藜芦,五分。

右为细末。

每服五分或一,二钱,浆水调下。

牙关不开者灌之。

大异香散四四治积聚胀满。

三棱,蓬朮,青皮,陈皮,枳壳炒,藿香,香附,半夏?,桔梗,益智,各一钱半。

炙甘草,五分。

右分二贴,水二鍾,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

食远服。

[经验]流金膏四五治一切火痰欬逆等证。

白石膏微煆研细,大黄锦\纹者椎碎酒浸半日蒸晒九次,各二两。

黄芩酒洗,橘红,各两半。

连翘,川芎,桔梗,贝母,各一两。

胆星,苏州薄荷,香附,各五钱。

右为极细末,炼蜜丸,弹子大。

午后临臥细嚼一丸。

忌酒?诸湿热物。

按此方当去川芎,桔梗,效必更速。

子和通经散四六治妇人气逆血闭。

陈皮去白,当归,各一两。

甘遂以?包勿令透水煮百余滚取出用冷水浸过去?焙干,一两。

右为细末。

每服三钱,温汤调下,临臥服。

[外台]苦楝汤四七治蚘虫。

苦楝根东引不出土者,刮去皮土,取內白皮二两,水三碗,煎一碗半,去柤,以晚米三合煮糜粥。

空心先以炙肉一片嚼之,引虫向上,次吃药粥一,二口,少顷又吃,渐渐加至一碗,其虫下尽而愈。

[宣明]三花神祐丸四八治一切沉积痰饮,变生诸病,或气血壅滯,湿热郁结,走注疼痛,风痰胀满等证。

子和神祐丸用黑丑一两,无轻粉。

黑丑取头落末,二两。

大黄,一两。

芫花醋浸炒,大戟醋浸炒,甘遂?裹煨,各五钱。

轻粉,一钱。

右为细末,滴水为丸,小豆大。

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温水下,日三服,以快利为度。

欲速下者,宜八九十丸或百余丸。

凡痞满甚者,以痰涎壅盛,顿攻不开,则转加痛闷,须渐进之,初服止三丸,每加二丸,至快利即止。

木香檳榔丸四九杀下诸虫。

檳榔,一两。

木香,鹤虱,贯眾,锡灰,干漆烧烟尽,使君子,各五钱。

轻粉,一钱。

雷丸,巴豆仁,各二钱半。

?糊丸,麻子大。

每服二十丸,五更粥饮下,或煎菖蒲石榴汤下。

[宝鑑]木香檳榔丸五十治一切气滯,心腹痞满,?肋胀闷,大小便涩秘不通。

木香,檳榔,青皮去瓤,陈皮去白,枳壳麩炒,蓬朮煨切,黄连,各一两。

黄檗去皮,香附炒,大黄炒,各三两。

黑丑取头落末,四两。

滴水为丸,豌豆大。

每服三五十丸,食远姜汤送下,以微利为度。

遇仙丹五一追虫逐积,消澼利痰,万病可除。

黑丑头末,檳榔,各一斤。

大黄,半斤。

三棱,莪朮醋炙,各四两。

木香,二两。

右为末,用大皂角去子打碎,煎浓汤去滓,煮?糊为丸,桐子大。

每服四五十丸,以强弱为加减,五更茶清下,如未通,再饮温茶助之。

下虫积恶物尽了,白粥补之。

备急丸五二治胃中停滯寒冷之物,心腹作痛如锥,及胀满下气,並卒暴百病,中恶客忤,口噤卒死皆治之。

易老名独行丸。

[脾胃论]名备急大黄丸。

巴霜,大黄,干姜,俱为末。

右等分,和匀炼蜜丸,石臼內杵千余下如泥,丸如小豆大。

夜臥时温水下一丸,气实者加一,二丸,如卒病,不计时候服。

如卒死口噤,即斡口折齿灌之。

司空裴秀亦作散用,用其急也。

孕妇忌用。

[和剂]神保丸五三治心膈痛,腹痛,血痛,肾气?下痛,大便不通,气噎,宿食不消。

木香,胡椒,各二钱半。

干蝎,七枚。

巴豆,十粒,去皮心研。

右为末,汤浸蒸饼丸,麻子大,朱砂三钱为衣。

每服五丸,用柿蒂汤,或姜,醋,茶,蜜,茴香,木香等汤,隨宜送下。

[宝藏]感应丸五四治宿食积滯腹痛,胸膈痞闷,疼痛吐泻。

南木香,肉豆蔻,丁香,各两半。

干姜炮,一两。

巴霜,七十粒。

百草霜,二两。

杏仁,一百四十粒,去皮尖,研。

右先將前四味为末,后入三味同研匀,外用好黄蜡六两溶化,以绢滤净,更用好酒一升,於银,石器內煮蜡数沸,倾出,其蜡自浮,听用。

凡春夏修合,先用香油一两,銚內熬今香熟,次下酒蜡四两,同化成汁,就銚內乘热拌和前药成剂,分作小锭,油纸裹放,旋丸服之。

若秋冬须用香油一两五钱。

每服三十丸,空心姜汤下。

大金花丸五五治中外诸热,淋秘溺血,嗽血,?血,头痛骨蒸,欬嗽肺痿。

黄连,黄芩,黄檗,梔子,大黄,各等分。

右为细末,滴水丸,小豆大。

每服三十丸,凉水,茶清任下。

本方去大黄,倍加梔子,名梔子金花丸。

[千金]大硝石丸五六治痞积。

硝石,六两。

大黄,八两,另研。

人参,甘草,各三两。

右为细末,用好陈醋三升,以磁器微火熬丸。

每入醋一升,先入大黄,不住手搅使微沸,尽一刻又入一升,再熬微干,又下一升,並下余药再熬,使可丸,如鸡子黄大,每服一丸,白汤化下;或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

服后当下如鸡肝,或如米泔赤黑色等物乃效。

下后忌风冷,宜软粥將息。

东垣枳实导滯丸五七治伤湿热之物,不得旋化而作痞满,闷乱不安。

黄芩,茯苓,白朮,黄连,各三钱。

枳实热炒,神?,各五钱,炒。

泽泻,二钱。

大黄煨,一两。

右为末,汤浸蒸饼为丸。

食远白汤下五十丸。

[秘方]化滯丸五八理诸气,化诸积。

夺造化,有通塞之功;调阴阳,有补泻之妙。

久坚沉痼者,磨之自消;暴滯积留者,导之自去。

此与邓山房感应丸略同,但彼方犹有沉香,檀香,砂仁,香附四味。

南木香,丁香,青皮,橘红,黄连,各二钱半。

莪朮煨,三稜,各五钱。

半夏?,三钱。

上八味,共为细末。

巴豆,去壳,滚汤泡去心膜,用好醋浸少顷,慢火熬至醋干,用六钱研细,入前药,又研匀,再入后乌梅膏。

巴豆若干,止用梅四钱五分。

乌梅肉,焙软为末,用五钱,以米醋调略清,慢火熬成膏,和入前药。

右和匀,用白?八钱调厚糊丸,萝卜子大。

每服五,七丸,壮人十丸,五更空心用陈皮汤下。

不欲通者,以津下。

知所积物,取本汁冷下。

停食饱闷,枳壳汤下。

因食,吐不止,以津嚥下即止。

妇人血气痛,当归汤下。

赤痢,冷甘草汤下。

白痢,冷干姜汤下。

心痛,石菖蒲汤下。

诸气痛,生姜陈皮汤下。

肠气,茴香酒下。

若欲推荡积滯,热姜汤下,仍加数丸;未利,再服。

利多不止,饮冷水一,二口即止。

此药得热即行,得冷即止。

小儿疳积,量大小饮汤下。

妊娠勿服。

化铁丹歌五九八梅十六豆,一豆管三椒;青陈各半两,丁木不相饶。

將来研作末,醋打?糊调;丸如黍米大,日晒要坚牢。

五分或三分,强弱或儿曹。

任意作引下,是铁也能消。

陈米三棱丸六十消积聚,去米?五谷等积。

陈仓米,一两,用新巴豆五枚去壳,同米慢火炒,巴豆焦色,去豆不用。

陈皮,三棱煨,砂仁,麦芽,各二钱。

南香木,一钱。

右为末,醋糊丸,绿豆大。

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远姜汤下。

[局方]温白丸六一治心腹积聚,癥癖痞块,大如杯碗,胸?胀满,呕吐,心下坚结,旁攻两?,如有所碍,及一切诸风,身体顽麻,三十六种遁尸注忤,十种水病,痞塞心痛,腹中一切诸疾,但服此药,无不除愈。

川乌制,二两。

皂角炙皮去皮弦,吴茱萸汤泡一宿炒,石菖蒲,柴胡,桔梗去芦炒,厚朴姜制,紫菀,人参,黄连去须,茯苓,干姜炮姜,肉桂,川椒去目炒,巴霜,各五钱,另研。

右为末,八巴豆研匀,蜜丸,桐子大。

每服三丸。

姜汤下。

按:此方与海藏万病紫菀丸大同,但彼多羌活,独活,防风三味,止用巴霜二钱,而群药更倍,隨证用引送下,与此为稍异也。

洁古治法:肝积肥气,温白丸加柴胡,川芎。

心积伏梁,温白丸加菖蒲,黄连,桃仁。

脾积痞气,温白丸加吴茱萸,干姜。

肺积息奔,温白丸加人参,紫菀。

肾积奔豚,温白丸加丁香,茯苓,远志。

陈氏温白丸六二方在小儿九十。

驱风豁痰定惊。

丹溪阿魏丸六三治內积。

阿魏醋煮作糊,糖毬子,各一两。

黄连,六钱。

连翘,五钱。

右为末,阿魏糊丸,桐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白汤送下。

[医林]阿魏丸六四治诸般积聚,癥瘕痞块。

山楂肉,南星皂角水浸,半夏,麦芽炒,神?炒,黄连,各一两。

连翘,阿魏醋浸,栝蔞仁,贝母,各五钱。

风化硝,石咸,萝卜子炒,胡黄连,各二钱半。

右为末,姜汤浸蒸饼为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食远姜汤下。

守病丸六五此药名为守病,硃砂加上雄黄,硼砂轻粉要相当,去皮巴霜半两。

磠砂合济有功,乳香五钱隨良。

蜜丸一粒放毫光,取下多年积胀。

[简易]胜红丸六六治脾积气滯,胸膈满闷,气促不安,呕吐清水,丈夫酒积,妇人脾血积,小儿食积並治。

三棱,蓬朮各醋煮,青皮,陈皮,干姜,良姜,各一两。

香附,二两,炒。

右为末,醋糊丸,桐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姜汤下。

[御院]助气丸六七治三焦痞塞,胸膈饱闷,气不流通,蕴结成积,?癖气块,並皆治之。

三棱炮,莪朮炮,各一两。

青皮,橘红,白朮,各五钱。

木香,檳榔,枳壳,各三钱。

右为末,糊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米汤下。

[局方]三黄丸六八治三焦积热,咽喉肿闭,心膈烦躁,小便赤涩,大便柲结。

黄芩,黄连,大黄,各等分。

炼蜜丸,桐子大。

每服四五十丸,白汤送下,或淡盐汤亦可。

此方为汤,即名泻心汤。

东垣雄黄圣饼子六九治一切酒食伤脾,积聚满闷等证。

巴豆百枚,去膜油。

雄黄,半两。

白?,十两,炒,罗过。

右二味为细末,同?和匀,用新汲水搅和作饼如手大,以水煮之,候浮於汤上,看硬软捏作小饼子。

每服五,七饼,加至十饼,十五饼,嚼食一饼利一行,二饼利二行。

食前茶酒任下。

河间舟车丸七十治一切水湿蛊腹,痰饮癖积,气血壅满,不得宣通,风热郁痺,走注疼痛,及妇人血逆气滯等证。

黑丑头末,四两。

甘遂?裹煨,芫花,大戟但醋炒,各一两。

大黄,二两。

青皮,陈皮,木香,檳榔,各五钱。

轻粉,一钱。

取虫加芜荑半两。

右为末,水糊丸,如小豆大。

空心温水下,初服五丸,日三服,以快利为度。

服法如前三花神祐丸。

子和导水丸七一大黄,黄芩,各二两。

滑石,黑丑头末,各四两。

加法:甘遂一两,去湿热腰痛,泄水湿肿满,久病则加。

白芥子一两。

去遍身走注疼痛宜加。

朴硝一两,退热散肿毒止痛,久毒宜加。

郁李仁一两,散结滯,通关节,润肠胃,行滯气,通血脉宜加。

樟柳根一两,去腰腿沉重宜加。

右为细末,滴水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或加至百丸,临臥温水下。

子和神芎丸七二治心经积热,风痰壅滯,头目赤肿,疮癤咽痛,胸膈不利,大小便秘,一切风热等证。

大黄生,黄芩,各二两。

黑丑头末生,滑石,各四两。

黄连,川芎,薄荷叶,各半两。

滴水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食后温水下。

[局方]无黄连。

[三因]小胃丹七三上可去胸膈之痰,下可利肠胃之痰。

芫花,大戟俱醋炒,甘遂?裹煨,各一两。

大黄酒拌蒸,一两半。

黄檗炒褐色,二两。

右为细末,粥丸,麻子大。

每服十丸,温水下。

清气化痰丸七四南星,半夏,各八两,用皂角,白矾\,生姜各三两,水十碗煮至五碗,取汤浸星,夏二日,却煮至无白点为度,晒干听用。

橘红,檳榔,各二两。

木香,沉香,各一两。

苍朮米泔浸炒,四两。

右为末,姜汁糊丸。

淡盐汤,白汤任下。

丹溪清气化痰丸七五治上焦痰火壅盛,欬嗽烦热口渴,胸中痞满。

南星制,三两。

半夏制,黄连,黄芩,各五两。

栝蔞仁,杏仁去皮尖,茯苓,各四两。

枳实炒,陈皮,各六两。

甘草。

右为细末,姜汁煮糊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法制清气化痰丸七六顺气快脾,化痰消食。

南星去皮,半夏,各四两,用皂角,白矾\,干姜各四两,入水五碗,煎至三碗,去柤,却入南星,半夏浸二日,再煮至星,夏俱无白点为度,晒干加后药。

陈皮,青皮,苏子炒,神?炒,麦芽炒,萝卜子炒另研,杏仁去皮尖炒,葛根,山楂,香附,各二两。

右为末,汤泡蒸饼丸,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临臥,食后茶汤下。

隱君滚痰丸七七治一切湿热食积等痰,窠囊老痰。

一方礞石止用五钱,外加百药煎五钱,乃能收敛周身痰涎,聚於一处,然后利下,所以甚效。

礞石硝煆金色,一两。

大黄酒蒸,黄芩去朽者,各半斤。

沉香,五钱。

右为细末,滴水为丸,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量人强弱加减。

凡服滚痰丸之法,必须临臥就床,用热水一口许,只送过咽,即便仰臥,令药徐徐而下;服后须多半日勿饮食起坐,必使药气除逐一焦痰滯恶物,过膈入腹,然后动作,方能中病。

或病甚者,须连进二,三次,或壮人病实者,须多至百丸,多服无妨。

子和朱砂滚涎丸七八治五癇。

朱砂,白矾\生,硝石,赤石脂,等分。

右为细末,研蒜膏为丸,绿豆大。

每服三五十丸,食后荆芥汤下。

丹溪青礞石丸七九解食积,去湿痰,重在风化硝。

南星,二两,切片,用白矾\末五钱,水浸一二日,晒干,又云一两。

半夏,一两,汤泡切片,以皂角水浸一日,晒干。

黄芩姜汁炒,茯苓,枳实炒,各一两。

礞石,二两,槌碎,焰硝二两同入小砂罐內,瓦片盖之,铁线缚定,盐泥固济,晒干,火煆红,候冷取出。

法制硝,同莱菔水煮化,去卜,绵滤令结,復入腊月牛胆內风化之。

或只用风化硝一两。

右为末,神?糊丸,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白汤下。

又方:半夏,二两。

白朮,礞石,各一两。

黄芩,五钱。

茯苓,陈皮,各七钱半。

风化硝,二钱。

右为末,丸同前。

节斋化痰丸八十润燥开郁,降火消痰,治老痰郁痰结成粘块,凝滯喉间,肺气不清,或吐咯难出。

皆因火邪炎上,凝滯於心肺之分,俱宜开郁降火消痰,缓而治之,庶可效耳。

天门冬去心,黄芩酒炒,海粉另研,栝蔞仁另研,橘红,各一两。

连翘,香附淡盐水浸炒,桔梗,各五钱。

青黛另研,芒硝另研,各三钱。

右为细末,炼蜜入姜汁少许捣丸,龙眼大。

噙嚼一丸,清汤送下,或丸如绿豆大,淡姜汤送下五六十丸。

此等老痰,大约饮酒人多有之,酒气上蒸,肺与胃脘皆受火邪,故结而成痰。

此方天冬,黄芩泻肺火,海石,芒硝咸以软坚,栝蔞润肺消痰,香附,连翘开郁降火,青黛去郁火,故不用辛燥等药。

[医林]辰砂化痰丸八一治风化痰,安神定志,止嗽除坚。

辰砂另研,明矾\另研,各五钱。

南星制,一两。

半夏?,三两。

右为细末,姜汁糊丸,绿豆大,朱砂为衣。

每服三十丸,食后姜汤下。

[三因]控涎丹八二凡人忽患胸背手足腰胯疼痛,牵引钓动,时时走易不定,不可忍者,或手足冷痺,气脉不通,是皆痰涎在心膈上下,故为此证。

真白芥子,紫大戟去皮,甘遂?裹煨,各等分。

右为末,糊丸,桐子大。

临臥淡姜汤或温水下五,七丸至十丸。

痰甚者,量加之。

[医林]乌巴丸八三治胸膈久为顽痰所害,面色青白浮肿,不思饮食,遍身疼痛,夜间气壅不得睡,往来寒热,手足冷痛,不得转侧,屡用痰药坠之不下,取之不出,此是顽痰坚滯,宜此药利下之则愈,未利再服。

乌梅肉,二两。

巴霜,五粒,去油。

右用水二碗,砂锅內將乌梅肉煮烂,候火稍干,入巴豆,將竹片搅如稠糊,取出捣为丸,桐子大。

每服七丸,九丸,十丸,十一丸,或十五丸,姜汤下,不拘时。

[御药]吐痰方八四治中有痰瘀癖者。

用白矾\一两,水二升,煮一升,入蜜一合,更煮少时。

温服。

须臾即吐,如未吐,再饮热水一盏,吐痰为效。

人参利膈丸八五方在和阵一六六。

治痰逆嗝噎圣药。

[和剂]青木香丸八六治胸膈噎塞,气滯不行,肠中水声,呕噦痰逆,不思饮食,宽中和膈。

黑丑炒香取头末,十二两。

破故炒,蓽茇,各四两。

木香,二两。

檳榔用酸粟米饭裹,湿纸包,火煨令纸焦,去饭,四两。

右为末,滴水为丸,绿豆大。

每服三四十丸,茶汤,热水任下。

消痞核桃八七莪朮酒洗,当归酒洗,白芥子,急性子,各四两,俱捣碎。

皮硝,海粉,各八两。

大核桃,百枚。

右先以群药入砂锅內,宽水煮一二沸,后入大核桃重五钱者百枚,同煮一日夜,以重一两为度,取起晾干。

先用好膏药一个,掺阿魏一钱,麝香半分,量痞大小贴任,以热手磨擦。

每空心服前桃一个,三日后二个,以至三个。

服完后,须四须汤之类,数贴即愈。

熨痞方八八一层用麝香二,三分肉上。

二层阿魏一,二钱。

三层芒硝一,二两铺盖於上。

右先用蕎麦?和成条,量痞大小围住,铺药於內,以青布盖之,隨烧热砖四,五块,轮流布上熨之,觉腹中气行宽快,即是痞消之兆。

以手烘热摩之亦妙。

內须服调养气血之药。

开结导饮丸八九方在和阵二七八。

治饮食不消,心下痞闷,腿脚肿痛。

[局方]犀角丸九十除三焦热邪,及痰涎壅滯,肠胃燥涩,大小便难。

黄连去须,犀角镑,各十两。

人参,二十两。

大黄,八十两。

黑丑炒捣取头末,六十两。

右为细末,炼蜜丸,梧子大。

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临臥汤下,更量虚实加减。

[河间]犀角丸九一治癲癇发作有时,扬手掷足,口吐痰涎,不省人事,暗倒屈伸。

犀角末,半两。

赤石脂,三两。

朴硝,二两。

白殭蚕,薄荷,各一两。

右为末,?糊丸,梧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温水下,日三服,不拘时。

如觉痰多,即减其数。

忌油腻炙?。

麻仁丸九二治大便秘结,胃实能食,小便热赤者。

芝麻,四两,研取汁。

杏仁,四两,去皮尖,研如泥。

大黄,五两。

山梔,十两。

右为末,炼蜜入麻汁和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食前白汤下。

[局方]脾约丸九三此即仲景麻人丸。

仲景曰: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浮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人丸主之。

亦名润肠丸。

治臟腑不和,津液偏渗於膀胱,以致小便利,大便秘结者。

大黄蒸,杏仁去皮尖炒,厚朴,麻仁,各四两。

枳实,二两。

炼蜜丸,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白滚汤下,日三服,渐加,以和为度。

[局方]七宣丸九四治风气结聚,宿食不消,心腹胀满,胸膈否塞,风毒肿气连及头面,大便秘涩,小便时数,脾胃气壅,不能饮食。

东垣云:治在脉则涩,在时则秋。

柴胡,枳实,訶子肉,木香,各五两。

炙甘草,四两。

桃仁炒,去皮尖,六两。

大黄蒸,十五两。

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食远米饮下,渐加至四五十丸,以利为度。

觉病退,止服。

[局方]七圣丸九五治风气壅盛,痰热结搏,心烦面赤,咽干口燥,肩背拘急,胸膈胀满,腹?否闷,腰膝沉重,大便闭结,小便赤涩。

东垣曰:治在脉则弦,在时则春。

木香,檳榔,川芎,肉桂,羌活,各五钱。

郁李仁炮去皮,大黄半生半熟,各一两。

右为末,炼蜜丸,小豆大。

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后临臥白汤下。

[三因]红丸子九六消食疟。

胡椒,一两。

阿魏,一钱,醋化。

青皮,炒,三两。

莪朮,三棱醋煮一伏时,各二两。

右为末,另用陈仓米末同阿魏醋煮糊丸,桐子大。

炒土硃为衣。

每服七十丸,姜汤下。

追虫丸九七取一切虫积。

黑丑头末,檳榔各八钱。

雷丸醋炙,南木香,各二钱。

右为末,用茵陈二两,大皂角,苦楝皮各一两,煎浓汁丸,绿豆大。

壮大人每服四钱,小人弱人或一钱五分,量人虚实,於五更时用砂糖水吞下,待追去恶毒虫积二,三次,方以粥补之。

[医林]化虫散九八雷丸,二粒。

檳榔,二枚。

鹤虱,一钱。

使君子,七枚,轻粉,少许。

右为末,分二服。

候晚欬以精猪肉一两切成片,用皂角浆泡一宿,至五更慢火炙熟,乃以香油拭肉上,候温,取前药一服擦肉上,略烘过食之。

至巳时虫下了,乃进饮食。

万应丸九九下诸虫。

檳榔,五两。

大黄,半斤。

黑丑头末,四两。

皂角不蛀者,十条。

苦楝根皮,一升。

右先將苦楝皮,皂角二味,用水二大碗熬成膏子,搜和前三味为丸,桐子大,以沉香,雷丸,木香各一两为衣,先用沉香衣,后用雷丸,木香衣。

每服三钱,四更时用砂糖水送下。

妙应丸百一名剪红丸。

杀诸虫。

大黄,牵牛头末,檳榔,各三两。

雷丸,鍚灰,各五钱。

大戟,三钱。

鹤虱,使君子煨,茴香,贯眾,各二钱半。

轻粉,少许。

苦楝根,一两。

右为细末,用皂角煎膏丸服。

每服五六十丸,隨弱强加减,五更初茶清下。

如未通,再吃温茶助之。

下虫积尽了,白粥补之。

[运\气]五瘟丹百一治瘟疫火证。

黄芩,黄檗,黄连,山梔,香附,紫苏,甘草稍,大黄。

右以前七味生为末,用大黄三倍煎浓汤,去滓和药,丸如鸡子大。

朱砂,雄黄为衣,贴以金箔。

每用一丸,取泉水七碗浸化,可服七人。

前药甲己年以甘草稍为君,乙庚年黄芩为君,两辛年黄檗为君,丁壬年山梔为君,戊癸年黄连为君。

为君者,多一倍也。

余四味同香附,紫苏为臣者,减半也。

大青丸百二治时行瘟病发热,上膈结热。

薄荷,梔子,黄芩,黄连,甘草,各三钱。

连翘,六钱。

大黄,玄明粉,各八钱。

右为细,末以青蒿自然汁为丸,绿豆大,雄黄为衣。

每服五六十丸,白滚汤下。

若治杂病发热者,以朱砂或青黛为衣。

朱砂丸百三治卒时中恶垂死。

朱砂研,附子炮去皮脐,雄黄明者,各一两。

麝香,一分,另研。

巴豆,二十粒,去油。

右研匀,炼蜜和捣为丸,麻子大。

每服三丸,不拘时粥饮下。

如不利,更加三丸至七丸,以利为度。

李氏八毒赤丸百四治一切邪祟鬼疰,服之即愈。

雄黄,朱砂,礜石,附子炮,藜芦,牡丹皮,巴豆,各一两。

蜈蚣,一条。

右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

每服五,七丸,凉水送下,无时。

[卫生宝鑑]云:副使许可道宿驛中,夜梦一妇人於?下打一拳,遂痛不止,而往来寒热,不能食,乃鬼击也。

[名医录]云李子豫八毒赤丸,名为杀鬼杖子。

遂与药三粒,臥时服,明旦下清水二斗而愈。

又陈庆玉子,因昼臥水仙庙,梦得一饼食之而心腹痞满,病及一年,诸治不效。

余诊\之,问其始末,因思此疾既非外感,又非內伤,惟八毒赤丸颇为相当。

遂与五七丸,下清黄涎斗余,渐得气调,后以別药理之,数月而愈。

仲景瓜蒂散百五治伤寒头不痛,寸脉微浮,胸中痞?,气上冲咽喉不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

瓜蒂熬黄,赤小豆,等分。

右二味,各別捣筛为散,然后合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

不吐者,少少再加,得快吐乃止。

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子和独圣散百六吐积蓄痰涎。

甜瓜蒂,不拘多少,微炒。

为细末。

每服一,二钱,虀汁调服。

膝痛加全蝎,头痛加郁金服,吐之。

茶调散百七吐除痰积。

瓜蒂,二钱。

好茶,一钱。

右为末。

每服二钱,虀汁调服。

陈氏独圣散百八方在外科五六。

治疮疡气血凝滯。

[良方]独圣散百九方在妇人十八。

治妊娠伤触动胎,腹痛下血。

钱氏独圣散百十方在痘疹七八。

治痘疮倒靨陷伏。

木通散百十一凡男子妇人?肋苦痛。

木通去节,青皮,萝卜子炒,茴香,川楝子取肉用巴豆半两同炒黄去巴豆,各一两。

滑石另研,莪朮,木香,各半两。

右为细末。

每服三钱,不拘时,用?白汤调服,甚者不过三服。

[金匱]大黄附子汤百十二治寒气內积,?下偏痛。

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炮。

细辛,二两。

右三味,用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

服后如人行四五里,更进一服。

[金匱]外台走马汤百十三治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

巴豆,二枚,去皮心,熬。

杏仁,二枚。

右二味,以绵缠令碎,热汤二合捻取白汁,饮之当下。

通治飞尸鬼击病。

老小量用。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五终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