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话说荀北山正夹了枇杷,在醋碟子内乱滚,鹣斋、仲玉捏着一把汗。
韩稚芬手里举起酒杯,与燕楼笑江南风景,讲得兴头,幸不曾看见。
停了一回,稚芬有些酒意,对北山说道:"仆见足下,非等闲之辈。 现在时事艰难,朝廷求才若渴。 望足下深自磨励,异日直上青云,鹏程万里,上报阍阖,下立门庭,方不负士君子读书十年所志呢。"
伯荪等个个着急,不知北山回出什么话来?只见北山噘了嘴,俯首沉思了一回,不慌不忙答道:"功名富贵,鄙人观之,若浮云耳。 大丈夫修己以俟命,患不能自立,不患不达。 且所谓达者,固与俗人有异。 有君子之达,有小人之达。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此君子之达也。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此小人之达也。 老先生高见以为何如?"稚芬改容起敬道:"足下果然器识不凡,不愧龚师傅见重。"
此时伯荪等齐放下了心。
只见稚芬问伯荪道:"北山兄今年贵庚?"伯荪道:"十九岁。"
稚芬道:"悬弧之庆,在于何月?"伯荪转问北山,北山早抢说道:"七月二十八日酉时生的。"
稚芬记在心里。
坐一回,主客各散了。
北山与鹣斋、仲玉同车,伯荪与燕楼同车,回烂面胡衕来。
半途中,伯荪与燕楼说道:"上席的时候,万分着急。 到后来韩公对他说几句话,嘴里不好说,心里止不住的乱跳,不知他要说出什么来,那就罢了。 谁知他回答几句尚可,却也奇怪,不像他说的。"
燕楼道:"可见福至心灵。"
伯荪将枇杷的事说了道:"幸而稚芬未见。"
燕楼大笑。
到了会馆,北山脱下衣服,交还伯荪。
伯荪在灯下细看,那件马褂略有酒痕,夹袍子的下半截,果见有一大块油亮亮的渍子。
无可如何,也就罢了。
北山回房,将稚芬席上的言语想了一回,又细想自己回答的话,觉得句句是好,就快活起来。
又想道:观察公既赏识了我,为何不提及亲事,却问我年庚、生日,到后又不说什么了,莫不是年纪不相配么?这样看来,十分有八分的不成了。
又转念道:或者因我在席,不好说明。
可恨我在外几年,不晓得人家定亲是怎么的。
又恨道:伯荪、仲玉,惶恐是我的朋友,不给我说几句好话,我要去问他们,时时被他们抢白。
咳,朋友是靠不住的。
心中似辘轳一般,上牀想了又想:有时似可以巴望得成,自笑一回;有时觉得不能成了,心中发躁起来,枕褥上似有针刺的一般。
掀开了被坐起来,那灯影昏昏沉沉,半明半灭。
听院中正打二更,叹了一口气,重又睡下,左翻右覆,胡思乱想,直到窗上放光始朦胧睡着。
且说燕楼次日上衙门去,午后出来,经过棉花二条胡衕,拜龚师傅。
龚师傅亦系常熟人,本是世家大族。
父惶庵公,做过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
自己三十岁中了状元,兼叨父荫,不二十年,升做户部尚书,毓庆宫授读。
赏用紫缰,紫禁城骑马,算得尊荣第一,富贵无双。
龚师傅却不骄傲,爱才若渴,待同乡人尤极周到,有一长可取,无不提拔。
北山曾见过两次,颇有怜惜之情。
在燕楼、仲玉面前,屡次嘱托,督率北山用功。
那日燕楼去拜,适上朝未回,门上辞了。
燕楼道:"少爷可在家?"门上回道:"大少爷在家。"
燕楼走进大门,经过会客厅,一直至书房,见蓉庵在内,捏着一管笔,正在抄写。
家人报道:"齐大人到了。"
蓉庵立起来见过了,道:"我前日出城访你,长班回道出去了。 你今日从什么地方来?"燕楼道了失迎,又道:"我从衙门里出来,顺便过访。"
见案头有抄本《元秘史注》,问道:"这是谁注的?向来没见过。"
蓉庵忙抢去道:"一向闲着无事,偶有所得,汇集成注,如今还未脱稿,看不得的。"
燕楼也不去看了,就将韩稚芬、荀北山的事说了。
蓉庵道:"前日韩公来拜吾们祖老人家,提起北山,原来他有此意。 看来北山是要交运了,那人家很有钱的。"
燕楼道:"以后尚书公如见稚芬,提着北山,万望帮他几句,也算是成人之美了。 这个奉托世兄转达。"
蓉庵道:"这个自然。 但那家女孩儿,嫁着北山也够受委屈了。"
说话间,已打三下钟。
燕楼辞了出来,回到会馆,数日无事。
一日,韩稚芬忽来辞行。
却巧伯荪、仲玉在馆。
稚芬说道:"昨日我见龚师傅提起北山,说等他用功一二年,定要提拔他起来。 我乡后起能继我志者,必北山也。 如此看来,龚师傅赏识不差。 前日所说小女未字,望二兄作冰人,致意北山,嘱其用功。 待得一举成名,小女当奉箕帚,一言为定。 再者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
伯荪、仲玉道:"这个自然。 弟等不知兄长即欲回津,未具粗酌,以伸别情,抱歉之至。 明日当在马家堡送行。"
稚芬道:"不敢叨扰,远送尤不敢当。 弟今日尚有事,燕翁等归业,代为致意。 后会不远,从此告别了。"
伯荪等送上了车,进来吃过点食。
北山先回来,仲玉、伯荪对他说了,北山快活得手舞足蹈,大笑了一会,道:"好了好了。"
仲玉正色道:"你要用功,明年中了举人,我们才好给你去说,现在不过一句说话,没有定局呢。"
北山听了,从此后真的目不窥园,足不出户,摹拟了一年近科的时样闱墨。
次年癸亥八月,就下北场。
发榜,果然中了第九名经魁。
长班请荀老爷升座叩喜,一切报费及零用杂赏,皆系伯荪、鹣斋、仲玉、燕楼等相帮过去。
当时韩稚芬在天津得到信以后大喜,写信寄伯荪、仲玉,奖赞兼勉励了北山几句。
言明年如连捷后,择日成亲。
北山听了,又将近科鼎甲张建勋、吴鲁的殿试策,费念慈、刘世安的朝考卷,苦苦摹写。
直写到次年三月会试进场那一日。
正是运到时来,三场完毕,出榜又中了第十二名进士。
殿试二甲,朝考一等,点了庶常。
伯荪等皆大喜,写信告韩稚芬。
稚芬即赶进京道贺,兼商办亲事。
那时北山得意已极,同年、同门纷纷拜贺,日日出门拜老师、同乡、同衙门,请酒听戏。
仲玉、鹣斋本是北山患难至交,此时见北山点了翰林,自然解囊相助,北山无困乏之忧。
忙碌了好些时候,到六月中,一日正与仲玉等商择纳赘吉期,忽见长班进来说:电报局有天津急电一封,请老爷们瞧。
将电报呈上,就出去了。
仲玉抢在掌内,拆开一看,却未曾译出。
忙到书案上搜了一回,检着一本电报新编。
伯荪展开电纸,放在桌上。
燕楼、鹣斋、北山争上看时,只见写着粗粗草草的英文电码。
仲玉懂得英文二十六个字母,十个数目记号。
一面翻一面看,叫燕楼另纸记着。
看官:当此万国交通,西法盛行之日,电线所接,遍各行省,那电报定是见过的。
电报开头是打寄某省某城某家某人,中间打着事情,末尾打着打报人名字。
所以大半的人,从末字倒翻上去,先看打来的是什么人,又看打来的是什么事。
那时节,仲玉已翻出十九字,燕楼记着,是:"稚极痛极痛婿佳得福无弟亡时辰日今症喉得。"
众人呆了,要说话时;牙齿止不住摇动起来,两只手乱颤,好像斗败公鸡。
顿一顿,又翻得五字是"骤女小荀馆"。
想以上必是地址,也不去翻了。
回看北山,只见牙关闭紧,手足冰冷,直躺在地上。
四人慌了,忙出去叫长班、打杂厨子、更夫五六人齐走进来,将北山抬到炕上,轻轻的揉他胸。
停了好些时候,只听得北山哇的一声,吐出一口半红半白的血痰来。
众人道:好了!
好了!北山张眼看了众人一看,依稀记得刚才的电报,双手狠命向胸前乱桩,号啕大哭起来。
众人劝也劝不住。
还是仲玉、鹣斋有主意,说等他大哭了一场,血脉和了,倒不妨事。
长班等此时都知道这事了,不好说什么话。
伯荪走来走去,只是搓手叹气。
燕楼等面面相觑,众人静静的一句话也没有。
任凭北山放声大哭,哭到将近四更,长班周升想了几句话,上前道:"荀老爷,你如今是翰林大人了,不愁没有才学富贵配得过的少太太。 那韩大人家的姑娘,想是没福,老爷不必多想她,想也无益,还是自己保重。 那天下大富大贵人家的姑娘多着呢,老爷慢慢儿打听,托人去说。 老爷是少年科第,哪个不爱呢?"北山哭得泪进肠绝,听了周升这话,想了一想,觉得有理,就住了。
仲玉等又安慰了一番,气已平了,就觉着饿,叫周升去煮稀饭。
众人同吃了,回房安睡。
只听鸣鸡喔喔,法源寺晓钟乱撞,天已大明了。
从此,北山无精打采,外面应酬也觉得懒了。
幸有仲玉等互相劝慰,不致十分气恼。
那年是皇太后的六旬大庆,京城里预备悬灯扎彩,各街市有巡城御史出来修理,外面办差进来的,络绎不绝。
仲玉等正是讲论朝贺那日的礼节,预备朝冠明服、花衣玉带等件。
到了七月初一日,仲玉从内阁衙门回来,拿着一条抄的上谕,交燕楼等同看。
上写的是:上谕: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岁修职贡,为中外共知。
该国近因内乱,请兵援剿,情词迫切,着李鸿章拨兵赴援。
甫抵牙山,匪徒星散。
乃倭人无故派兵,突入汉城,迫令朝鲜更改国政,种种要挟,不合情理。
各国公论,皆以日本师出无名,劝令撤兵,和平商办,迄无成说。
朝鲜百姓及中国商民日加惊扰,是以添兵前往保护。
讵至中途,突有倭船,乘我不备,在牙山口外海面开炮轰击,伤我运船,变诈殊非意料所及。
该国不遵条约,任意鸱张衅开,自彼公论昭然。
因特布告天下,俾知朝廷办理此事,实已仁至义尽,而倭人渝盟肇衅,无理已极,难予姑容,着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并着沿江沿海各将军、督抚及统兵大臣,整饬戒行,遇有倭人轮船驶入各口,即行痛击,悉数歼除,毋得稍有退缩,致干罪戾!将此通谕知之。
燕楼道:"看来这件事,弄出来倒不小呢。 日本自维新以来,政治军备,力图振顿,下在跃跃欲试。 这次假朝鲜的事,与吾国开衅,想一战而霸,雄视东海,你道我国军事上,能敌得过他么?吾国丧师辱国,一见于热河之变,再见于马关之役,这回要做第三次了。 前两次,吾国的内病尚未尽被外人看破;这次败了,面目毕露,以后外交上更要棘手。 天下大势,从此去了。"
叹息一会,次日叫长班定新闻报一份,四面广探消息。
不数日,闻驻日钦差汪凤藻挈眷回国,留在天津。
又闻日廷宣战书,已于七月初一日布告。
日人战志,万众一心。
自此以后,日日有警信接耳。
京城内个个心慌。
十月中,仲玉、伯荪一日连得四封电报,原来家中闻风声不好,电催出京。
四人忙料理行装,到各衙门告了假,劝北山出京。
五人向同乡处辞了行,就有龚蓉庵、瓶孙两兄弟等人齐来送行。
说说谈谈坐一回,都散了。
北山又向各同年处去辞行,这些人知道他是寒士,送的赆仪足足有四百金。
那时在京的日本人,纷纷回国,驴车雇得一空。
五人赶到通州,叫了一只船,由水路到天津。
知道旅顺于二十四日清晨失守,日本陆路提督大山岩领兵进窥营口,天津城外,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已罢市五六日了。
五人搭上了招商局新裕轮船,三日三夜,到了上海,匆匆叫船,回到常熟,家中各各欢喜。
北山在仲玉家住了两夜,就叫了一只小船下梅李,到家中见了嫂嫂。
正是:带甲纷纭,顿时龙蛇起陆;挂冠归去,今番衣锦还乡。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