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舒州龙门"清远"佛眼和尚小参语录"住南康云居嗣法善悟编"
小参云:"好一转语。 还有人答得么?"良久云:"问答俱备。 所以古人道。 夫说法者当如法说。 且如法又作么生说。 诸人既无风起浪。 者里不免将无作有。 所以道。 其说法者无说无示。 其听法者无听无闻。 诸人既无听而听。 我者里无说而说。 若得恁么?目前无一法可得。 何故且听外无一丝毫说底。 说外无一丝毫听底。 便能透过双关。 俱无异相。 不必说与不说听与不听。 自然大地山河色空明暗。 更非别法。 可谓透出尘。 劳顿居实地。 虽现在三界中。 炽然出三界。 现在声色里。 炽然出声色。 且如今与诸人说听同时。 作么生说个不说不听底道理。 须知端的明悟始得。 不见古人道。 非色声香味触法。 者个去处也大杀不易。 参学之士。 若非到此田地。 管取目前有法。 外既有法内必有心。 内外缘生。 汨没三界。 诸圣由兹而出现。 达磨特地而西来。 还知诸圣用心处么?败是诸人心是。 更无别心。 亦无别法。 所以道。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槃门。 诚实无差。 方知道无迷无悟非圣非凡。 若实得恁么,便好韬光晦迹。 履践诸圣玄涂。 其或未然。 直须管带始得。 不见赵州和尚云:‘十二时中。 许你一时外学。 ’僧便问:‘许一时外学。 未审学什么?’州云:‘学佛学法。 ’败如佛法尚为外学。 其余十二时中作个什么始得。 大难其人。 所以如今与诸人相会。 唤作非时言论。 既是非时言论。 如何得相亲去。 达道之人。 若能熔碎盘钗钏作一金。 搅酥酪醍醐为一味。 说什么时与不时。 尽皆中的。 奉劝诸人。 快好究取。 二六时中。 去离尘缘。 莫起异念。 岂不闻。 昔日有人在高楼上。 见二比丘従楼前过。 有二鬼使扫并道路。 复有二鬼。 散花随后。 及乎二比丘迥。 次二鬼复在前。 叱喝欣唾。 二鬼随后。 扫除脚迹。 其人遂下楼问二比丘所以。 其二人方悔。 感悟乃云:‘我等去时。 共谈佛理。 及至回时。 却言杂语。 ’诸禅德。 此虽粗境界。 子细推来。 乃是学道之人大事。 何故。 败为情念瞥起外境现前。 念若不生无境可得。 所以先圣道。 以无念为宗。 而今但无凡圣异念种种心量。 亦无烦恼可断亦无菩提可求。 于生无生。 于死无死。 “不见昔日洞山和尚与密师伯游山次。 忽见白兔従草中突出。 密云:‘大似白衣拜相。 ’山云:‘老老大大作者个语话。 ’密云:‘兄又作么生?’山云:‘积代簪缨暂时落魄。 ’者个公案如何消遣得去。 且道是何道理。 诸人若会得白衣拜相。 便乃独步丹霄。 永出常流。 若会得积代簪缨。 便解夺饥人之食。 祛耕夫之牛。 还委悉么?直饶一一委悉分明。 诸人分上总使不着。 如何是诸人分上事。 试断看。"
良久云:"讨甚兔子。 珍重。"
师还东山省觐。
众请小参,云:"暂下莲峰轻屈指。 光阴倏尔又三年。 虽然不隔丝毫许。 争似躬亲到座前。 某伏自数日前。 陪従太平禅师。 象驭再登莲峤。 归侍老师大和尚。 瞻礼慈容之间。 须知有相见底事。 敢问大众。 作么生是相见底事。 不可是你见我我见你是相见。 若恁么全无佛法得力处。 何故。 世间诸趣彼此见存。 常在生死之中。 未有脱离之地。 所以雪峰和尚向人道。 望州亭与你相见了也。 乌石岭与你相见了也。 僧堂前与你相见了也。 若据如斯指示。 岂待音容相接言气相交始为相见。 诸高德。 夫为参学之士。 须实有去处始得。 还知么?如今敢道。 千里同风。 相见却易会。 对面相见却难知。 何故难知。 夹山老子道。 目前无庠梨。 座上无老僧。 诸来大众尽在于此。 如何见得。 目前无庠梨。 堂上老师大和尚在座。 与诸大众证明。 作么生见座上无老僧。 不可等闲过却将为闲事。 昼夜被见闻风所飘鼓。 根尘阴界诸入缠缚不得自由。 生死事大。 须得个悟由入头处始得。 虽然如是。 格外道人实遭怪笑。 何故。 须知有向上一着。 且待异日他时。 别为诸人点破。 因记得。 昔日南泉赵州二尊宿。 皆是道超物外。 名播寰中。 时有一僧往山中。 见一禅伯在盘陀石上卓庵而坐。 僧遂问曰:南泉出世浩浩地。 何不往彼问讯。 空坐何为。 庵主曰:莫道南泉出世。 佛出世我亦不去。 僧持此语见南泉。 南泉大惊。 遂令赵州往验看。 州到庵主处。 従东过西。 庵主不顾。 州又従西过东。 庵主亦不顾。 州遂当门立曰:庵主你败也。 庵主亦不顾。 遂拽下帘子而行。 庵主亦不顾。 大众。 者一则因缘。 诸人作么生委悉。 莫是赵州南泉不到庵主田地。 返被庵主勘破。 落他陷虎之机也无。 莫是庵主。 虽然并无受用。 临机不解互换。 平地上死人也无。 诸仁者。 素非此理。 大凡行脚人。 须是道眼分明始得。 若道眼不明。 败被南泉赵州庵主三人换却眼睛了也。 实无少许相应处。 若也道眼分明。 南泉赵州庵主便是上座。 更无异见也。 还相肯诺也无。 不见道。 曾经大海休夸水。 除却须弥总是尘。 久立。"
解夏夜小参云:"一二三。 无言童子口喃喃。 三二一。 上下四维无等匹。 衲僧活计绝丝毫。 万古徽猷是今日。 大众。 作么生是今日事现定。 东西僧俗灯烛荧煌。 作么生见得个绝丝毫底事。 若于此见得。 历劫孤明未曾昏昧。 方信道。 达磨不来唐土。 二祖不往西天。 如是之事。 葢是诸人背觉合尘。 流浪日久。 是以智光不得显现。 所以游方问道遍参知识。 若于一句下见得分明。 方知无量劫来事败在今日。 然今日之事也大难委悉。 何故。 葢为诸人现分别。 者心本元真实。 误认分别致背真源。 但无许多分别之心。 自然时常显露。 败如此事。 还假方便也无。 山僧有个方便。 普施大众。"
乃竖起拂子云:"还见么?若道见拂子。 翳却两眼了也。 若道不见拂子。 生盲却两眼了也。 眼则且置。 且道者拂子是有是无。 拂子若是有。 便心外有法。 拂子若是无。 坏却世谛。 学道之士。 到此如何理论。 如斯指注太甚压良为贱。 若是真正道人也无如许多事。 故我释迦如来在日。 建立个方便门庭。 亦无如许多事。 每至结足安居。 不相往来。 各各求证道果。 于九十日中。 或有所得或无所得。 或有疑虑或无疑虑。 或有罪或无罪。 至休夏自恣之日。 方诣佛所。 各呈已见。 求佛印可。 故谓之自恣。 自大觉掩光已来。 人心闹乱。 致有朝参暮请种种见知。 所以不能得契本源也。 “忆昔佛在竹园精舍。 与大比丘结足安居。 至自恣日。 时优波离尊者观诸大众。 如海清净无有缺犯。 唯有文殊师利菩萨。 不乐所止之处。 好游聚落违犯禁戒。 时优波离具以白佛。 欲摈出文殊。 世尊谓曰:‘若摈得但摈。 时’优波离遂集众鸣椎。 左右上下皆是文殊。 遍虚空界一切之处悉是文殊。 世尊谓优波离曰:‘汝欲摈那个文殊?’时优波离放下椎。 礼拜忏悔云:‘我小德小智。 不识大士境界。 ’大众。 当时可惜放过。 甘为乐小法者。 若下得者一椎。 莫道文殊。 假使释迦老子。 亦无容身之处。 诸人还知得者一椎落处么?若知得。 尽大地一切众生四生六道。 一时瓦解冰消。 无丝毫可见。 或有个衲僧出来道。 请和尚试下手看。 即向伊道。 动不如静放过一着。 何故。 落霞与孤媾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小参云:"古人道。 若是陶渊明。 攒眉却回去。 如今敢问大众。 攒眉去是具眼不具眼。 若是具眼。 何故回去。 若不具眼。 何故回去。 去底且従你道。 如今却来者里围绕者。 是具眼不具眼。 若是具眼。 何故围绕。 若不具眼。 何故围绕。 还有人裁辨得么?若裁得出。 无丝毫遗漏。 五日一参劳诸人。 访及于此实为希有。 然既劳诸人访及。 为复世谛人情。 为复是佛法受用。 若是世谛人情。 我辈沙门释子聚会。 不可作世谛流通也。 如此则有何利益。 若是佛法受用。 作么生见个佛法受用底道理。 还有人会么?莫是诸人従门前。 恁么来问讯叉手立地是佛法么?若是呼之无形应之有声。 一切处受用无尽是佛法么?莫是渠不恁么一切该不得眼不见耳不闻孔孔洞洞是佛法么?莫是阿师恁么说诸人恁么听是佛法么?莫是本来无事何消得恁么大似头上安头但随时。 及节是佛法么?莫是佛法两字不用道着山是山水是水。 僧是僧俗是俗。 如今且建立个化门。 接引初机。 是佛法么?大众。 素非此理。 莫错好。 恁么则佛法败凭口里意里。 驱差将来。 若败如此。 何处有佛法。 尽是无义语。 不实语。 虚诳语。 谤般若罪。 大不可当。 乍可不会。 却永劫无事。 切莫未得谓得起大我慢轻忽先达。 若也实得个安乐处。 便须识得些子好恶。 辨取些子邪正。 不可瞒瞒怪怪奕奕统统。 败恁自欺自诳。 山僧直是不昧。 诸圣如今在这里。 不惜口业与诸人如此论量。 唤作论实不论虚。 我败要一个见解明白彻底悟得底人。 不要你许多作用奇特机锋玄绝棒喝齐施。 如此者总不消得拈出也。 何故。 你未入门来时。 脚跟下已与你三十棒了也。 更来者里扬眉动目弹指拂袖便出去道。 我勿廉纤无话会。 袖拂出去。 则且従你。 者一段疑情。 如何得见谛去。 且问你。 拂袖出道是了也。 败如你大小二事时。 何不拂袖。 吃粥吃饭时。 何不拂袖。 相见问讯时。 何不拂袖。 须要说佛法时。 拂袖意在于何。 一处通千处百处一时通。 莫怪逆耳。 莫道絮无滋味。 我不图你名闻利养。 败要你悟得同报佛恩。 除此之外亦无别事。 你若真个有个入处。 方知山僧不分外。 已得者便好长养圣胎。 未得者正好疾速决择。 “你不见。 药山久不上堂,院主白曰:‘大众久思和尚示诲。 ’山曰:‘但打钟着。 ’院主打钟。 众已集。 山掩方丈门。 院主白曰:‘和尚相许为大众说法。 何故不出?’山曰:‘院主。 经有经师。 论有论师。 律有律师。 又争怪得老僧。 ’大众你看。 他古人得恁么奇特。 岂似而今教者两片皮喃喃地。 一似教。 书相似。 有甚么利济。 各请散去。 珍重。"
众散。
师复云:"大众。 三十年后不得错举。"
小参云:"今时人须是自尊自贵自成自立始得。 若能如此。 方有个休歇处。 虽有个休歇。 亦无休歇之量。 若不如此。 捏目生花。 见事便差。 但识山僧拂子便得。 败如拂子。 且作么生识?"乃竖起云:"还见么?若见。 且不识山僧拂子。 若不见。 亦不识山僧拂子。 且如何是自尊自贵底道理?近来兄弟。 以游山为访道。 观看名参学。 称为行脚。 还当行脚事么?要见五台清凉、京师两浙、庐山湖南、天台雁荡、江南江北,好山好水好寺院。"
拈起拂子云:"子细看取。 一生行脚事毕。 或若劬劳跋涉。 真实自轻。 大众。 切须自尊自贵。 将知尊贵边。 合着得个什么?无事不须久立。 师姑本是女人做。 阿嫂元是大哥妻。 好大哥归堂去。"
△普说师云:"法身有三种病二种光。 一一透得始解稳坐地。 又楞严会上。 如来说五十种禅病。 如今向诸人道。 直是无病始得。 龙门道。 败有二种病。 一是骑驴觅驴。 二是骑却驴了不肯下。 你道。 骑却驴了更觅驴。 可杀是大病。 山僧向你道。 不要觅灵利人当下识得。 除却觅底病。 狂心遂息。 既识得驴了骑了不肯下。 此一病最难医。 山僧向你道。 不要骑你便是驴。 尽大地是个驴。 你作么生骑。 你若骑。 管取病不去若不骑。 十方世界廓落地。 此二病一时去。 心下无事。 名为道人。 复有什么事。 “所以赵州问南泉和尚。 如何是道。 泉云:平常心是道。 州従此顿息驰求。 识得祖病佛病。 无不透得。 后来遍到诸方。 无有出其右者。 葢缘他识病。 不见一日去访茱萸。 策杖従东过西従西过东。 茱萸作么?州云:‘探水。 ’萸云:‘我者里一滴也无。 探个什么?’州靠却杖而出。 看他露些风规。 甚能奇特。 如今僧家。 例以病为法。 莫教心病好。 久立。"
师云:"不与万法为侣者。 岂不是出尘劳耶。 心不知心。 眼不见眼。 既绝对待。 见色时无色可见。 闻声时无声可闻。 岂不是出尘劳耶。 无路径处入得。 无缝罅处见得。 佛法亦无东西南北。 不道你是弟子我是师。 若已躬分明。 无有不是者。 参师时不见有师参。 自己时不见有自己。 看经时不见有经。 吃饭时不见有饭。 坐禅时不见有坐。 日用不差。 求丝毫相不可得。 恁么见得。 岂不是自由自在。 久立。"
师云:"不问又不得。 才问来又成自轻了。 不问又焉知。 亦须解问始得。 我向顶上锥衷你。 要你识痛盘。 如揭你灸疮甲相似。 灵利人便知。 始得莫自欺。 我不瞒你。 不见古人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尊宿大惊曰:‘你问他西来意。 作么何不问你自己意?’‘如何是自己意?’曰:‘当观密作用。 ’‘如何是密作用?’尊宿以目开合示之。 古人多少苦口。 后来子孙又不恁么也。 入门来便喝。 更无如何若何生怕。 你明不得。 有恁么一件事。 何不识取。 诸方爱教人看公案。 我者里现成公案。 好看莫教看破大小大事。 诸人十二时中败是妄想尘劳心念。 智慧未能发生。 所有流布皆従意思中来。 要作何用。 智慧如日出无不开朗。 唤作无分别智现前。 须得恁么一回了。 従此去有着脚手处。 有与你语言分。 若是妄想尘劳。 山僧于你无着脚手处。 好笑好笑。 说东入西。 说西入东。 不柰你何。 若能转头来。 智慧开时。 便解道。 和尚元来与我说了。 我也与和尚说了。 摇头时便摆尾受整理也。 你诸人谩道。 十年五岁参禅。 何曾做者般功夫来。 败是趁口快。 你方来我者里。 肯就已觑在也。 则功夫未成。 没滋味在。 你在者里。 十年五岁。 做得功夫熟也。 管取悟得去。 我也寻常教人做功夫。 说底话皆与他古人合。 不差一字。 你但会得了。 便知古人事也。 你莫道。 古人恁么道。 我恁么会得。 不是了也。 败如古人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有多少言语。 到你分上是耶。 不是。 耶又道我是你你是我。 无过此也。 又人问云门。 学人自已。 云门道。 山河大地多少好。 是有是无。 山河大地若有。 去怎生见得自已。 若无。 现今山河大地。 如何说无来。 古人说与你了。 不悟不知。 龙门寻常向你道。 本有之事。 你分上现行现用。 不着寻讨。 不着整理。 不着修证。 败要你一信信得。 甚是省力。 难得如此人。 先师在白云会里。 端师翁常曰:‘此道者天真自得之妙。 ’葢缘有生知底事。 山僧见先师十年道不得。 败为疑得深。 后来彻底理会得。 如今总不费力。 不是思量时。 有不思量时又不是也。 佛法不如此。 袈裟下事。 莫教埋没山僧。 若不退思参究时。 一生也则埋没了。 岂有者个消息也。 而今道眼不明。 出世者多。 罪过罪过。 如何敢为人高座上也。 竖起拂子示人。 恶吓杀人。 如盲如聋相似。 不惊不怖。 败趁目前不忧后世。 打鬼骨臀。 苦苦。 你诸人。 有福德因缘。 未悟心切不可作出世人。 祸事祸事。 若有真实事。 自然馨香。 你看多少虚头禅师。 久久一日不如一日。 如刻人粪作啃檀形。 到了败是屎臭气。 你诸人求出生死。 求要出离。 打教成一片。 又不是你和融然后成一片。 若教成一片。 决定不成一片也。 “昔日有一僧。 曾参举道者。 一日游山。 问曰:‘和尚,香林道老僧三十年求成一片不可得。 此意如何?’举道者曰:‘老僧也恁么。 ’却问其僧:‘会么?’曰:‘不会。 ’举道者又与者僧一偈曰:‘香林成一片。 老僧也恁么。 不待此月终。 重为子决破。 ’至月末举道者遂迁化去。 你道一片事作么生?好不好。 香林成一片。 龙门也恁么。 为报诸禅和。 当面莫蹉过。 各自下去。 久立。"
师云:"看见了不柰何者多。 既看见如何却不柰何。 败为不识。 所以不柰何。 若看见识得。 便柰何得也。 然发心参禅。 便要会得。 谁不愿乐败为无个入处。 又强会不得。 一切处不契合。 一切处缘差。 用力取不得。"
良久云:"你十二时中。 行住坐卧。 折旋俯仰。 种种事业。 一切处有超佛越祖底事。 败是你才要解会时。 已无也。 真个是无也。 你拟凑泊。 已背了也。 所以道。 看见败是不柰何。 莫是不拟心不起解会时得么?展转更是不得也。 会尚不得。 岂况不会。 若是灵利底人。 才闻山僧说向你。 便能大开眼见得。 岂不是没量大人向道。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又道。 智不到处若不如此。 争称佛法。 而今兄弟家。 败是呈个解会。 呈个见处。 作道理。 何曾解恁么来。 何曾得到恁么田地来。 若是有道种性底人肯恁么去觑须是深深地体究密密地看详忽然柰何得便无疑情也。 你等不明。 败为十二时中被杂念夺将去也。 葢为你要学事业。 见物便爱。 见文字便爱寻逐时便缘将去也。 道业何由得办。 凡学事业人各有时。 三十已上便不可学也。 学亦难成。 学得又何用。 若己事办去。 学亦得在。 葢已点化了也。 若己事办。 又岂肯学也。 若二十上下犹可学。 若是灵利念生死之人。 亦不肯学也。 又凡是参禅。 须是心地平直心口相应。 心言直故。 如是始终地位。 无委曲相。 莫道我会也。 我柰何得也。 若柰何得。 那里更去问人也。 你才说会禅也。 人觑你脚手。 看你说话所为底事。 因甚却道。 者个如何?那个如何?既是会禅。 又却是争无明也。 败如道默耀韬光是如何?藏名晦迹。 又如何?不异人心是道又如何?各自省缘莫说是非。 且如行住坐卧进退俯仰。 一切处皆是超佛越祖。 山前水牯牛有佛法。 你才寻究。 则已无也。 何不恁么识取。 久立。"
师云:"龙门活计。 是千圣之骨髓。 未有一念不与诸人说。 自是诸人不肯承当。 所以却成山僧瞒。 你且什么处不是与诸人说处。 禅僧家说道。 山僧不教人思量。 不教人会解。 不教人商量因缘。 不举古举今。 败恁么空过。 我若在别处一夏。 须明得公案三两。 则须听一件文字。 你若要商量举古举今却。 请别处去我。 者里败是一味禅。 所以唤作千圣骨髓。 我且问你适来。 因什么问讯圣僧。 且问讯时还印证你么?还肯诺你么?若道印证。 你他是土圣僧。 岂解印证。 你若道肯诺。 你岂解肯诺。 你既不解肯诺印证。 又问讯作么?莫是仁义道中么?莫是睹相生善么?若是仁义道中。 衲僧家岂有仁义。 岂有睹相生善。 莫是事不获已随众问讯么?又成何道理到者里须是一一明始得。 “不见长沙大师。 一日回头见圣僧。 忽然知归。 便云。 回头忽见本来身。 本身非见亦非真。 若将本体同真体。 历劫迢迢受苦辛。 诸人还会此个道理么?珍重。"
师云:"有时问着师僧。 总言不知不会。 败管道。 饥来吃饭困来眠。 似此说话。 有什么救处。 更道。 不知月之大小。 不管岁之余闰。 谁理会你者般事。 我且问你。 作么生说个不知底道理。 你见人说了。 便恁么道。 还曾会得那不知底道理么?古人道。 不知者无所不知。 无所不到。 唤作不知。 要你今时人。 到那不知底田地。 此是诸圣境界。 岂比如今拍盲不会唤作不知。 若总如此尽道我不知不管。 忽有人问着。 如何流通。 曹溪一路恐无人相续去也。 不得如此。 须是阖阖决择始得。 珍重。"
师云:"古有禅德问老宿云:如何是出离之要。 宿云:庠梨足下烟生。 禅德顿于言下得旨。 诸人还知出离事么?若起解会心。 则隔了也。 后来有尊宿云:不敢辜负和尚足下烟生。 又有北院通辞洞山。 山谓曰:‘了何处去。 ’通曰:‘入岭去。 ’山曰:‘飞猿岭峻好看。 ’通迟疑。 山曰:‘通庠梨。 ’通应诺。 山曰:‘何不入岭去?’通顿于言下得旨。 古人为人处甚径直。 每见人来无不示他。 是伊道入岭去。 此意如何?今人不明了。 须做个会处。 以些子会是自隔了。 败许体究不许会解。 一体体得了。 更不疑也。 然亦不易保任。 若入得是则无退失。 所以会处明得。 不如不会处见得。 亦有可保任分。 更无不照顾时。 不晓了时。 所以古人道。 平常心是道。 还可趣向也无。 拟向即乖。 看他不许你趣向。 又作么生保任。 不易不易。 此岂不是出离事。 你若寻出离处。 所谓苦屈。 玄沙道。 尽大地是地狱劫住。 若向者衣线下不明。 是大苦屈。 不可等闲。 久立。"
师云:"三祖大师道。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又道。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者个言语。 便是教你如今人作功夫处也。 你见他道。 不用求真。 便道。 更不须求也。 此便是见不息。 是非纷然终不到无求心。 败成见解。 今时学道。 例皆如此。 看一转语。 向语下通个见处。 便将一切言句云:无不是此事也。 恁么记在心下。 用为已有。 殊不知。 道起见解失心了也。 执而不肯舍。 大小大痴人。 要得。 无所求心么?但莫生种种诸见。 非是冥然百不会唤作无求。 寻常十二时中目前不了。 葢是见心取舍。 你又岂得知无分别心。 所以先圣曰:有为无为有异耶。 答曰:无异也。 天地河海风云草木鸟兽人物生死变化目前。 皆名有为之相。 无为之道寂然不动。 无状无名谓之无为。 如何得无异去。 永嘉大师道。 无明实性即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 此两者各别。 且如何明得即底道理。 须是证得无求心也。 便和融得无事。 十地中第五难胜地。 谓真智俗智极难得等。 入地时二皆平等。 故名难胜地。 学道兄弟。 二六时中了取教等好。 还知是你无分别心所画出么?如画师画出种种好丑。 画出五阴画出人天。 正画时不借他力。 能画所画俱无分别。 以不了故而起诸见。 见我见人自生好丑。 所以道。 画师画地狱。 丑状百千般。 放笔従头看特地骨毛寒。 若知是画出。 何所怖畏也。 古人明得了。 一切处现成。 玄沙大师伐木次。 遇虎跳出。 侍者曰虎。 和尚沙叱曰:是你虎。 又有僧礼拜次。 沙云:因我得礼你。 此个方便深符佛意。 法眼大师指面前狗子曰:画镂出。 诸人看时莫就狗子身上明。 应须将来向自已分上看取始得。 方解他道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识取好。 久立。"
师云:“如今直下信道是也。
已名不唧溜者。
况更不能直下信得。
又堪作什么?也直下信道是。
何名不唧溜者。
従前许多时什么处去来。
须知已失一橛了也。
便见従前不了底。
却成分外之见。
我观従上古人。
有従迷得悟者。
所有流布皆是従迷得悟法门。
有悟了知迷者。
所有流布皆是悟了知迷法门。
有无迷无悟者。
所有流布皆是无迷无悟法门。
其次来迷外得悟者亦甚多。
故不足道。
况不知悟亦不了迷。
此正是凡夫也。
従上南泉归宗诸人。
方唤作无迷无悟之见。
如今学者。
也趁口说无迷无悟。
又何曾到来。
不得容易出言。
葢为你有疑在。
我今问你一件事。
初入母胎时。
将得什么物来。
你来时并无一物。
败有个心识。
又无形无貌。
及至死时。
弃此五蕴檐子。
亦无一物。
败有个心识。
如今行脚入众中。
者个是主宰也。
如今问你。
受父母气分精血。
执受名为我身。
始于出胎渐渐长成。
此身皆属我也。
且道属你不属你。
若道属你。
初入胎时并不将一物来。
此个父母精血几时属你。
又败合长在百年。
依旧抛却死尸。
又何曾属你。
若言不属见。
今一步也少不得。
骂时解嗔痛时能忍。
作么生不属你。
得议定省看。
道是有是无。
管取分疏不下。
葢为疑根不断。
道有来。
初生时渐长至三岁五岁。
乃至二十时。
决定不移。
到四十五十。
而此身念念迁谢。
念念无常。
决定唤作有。
不得道无来。
种种运为皆解作得。
道无且不得。
“昔有一人。
因行失路。
宿一空屋中。
夜有一鬼负一死尸至。
续有一鬼来云:是我尸。
前鬼云:我在彼处将来。
后鬼强力夺之。
前鬼曰:此中有一客子可证。
二鬼近前云:此尸是谁将来。
客子思惟道。
二鬼皆恶。
必有一损我。
我闻。
临死不妄语者。
必生天上。
遂指前鬼曰:是者鬼将来。
后鬼大怒。
拔去客子四肢。
前鬼愧谢曰:你为我一言之证。
令尔肢体不全。
遂将死尸一一补却头首心腹。
又被后鬼所取。
前鬼复一一以尸补之。
二鬼遂于地争食。
其肉净尽而去。
于是客子眼前见父母身体。
已为二鬼所食。
却观所易之身。
复是何物。
是我耶非我耶。
有耶无耶。
于是心大狂乱。
奔走至一精舍。
见一比丘。
具述前事。
比丘曰:此人易可化度。
已知此身非有也。
乃为略说法要。
遂得道果。
汝等诸人。
败说参禅。
举因缘便唤作佛法。
此是禅髓。
何不恁么疑来参取会得么?你身不是有不是无。
有是心有身。
则未尝有。
无是心无身。
则未尝无。
你会得么?更说个心亦不有亦不无。
毕竟不是你。
本有今无。
本无今有。
断常见解。
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