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尊宿语录 卷十六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古尊宿语录
《古尊宿语录》 卷十六 赜藏

○云门"文偃"匡真禅师广录中"门人明识大师赐紫守坚集"△室中语要师示众云:"尽十方世界干坤大地。 以拄杖一画百杂碎。 三乘十二分教达磨西来。 放过即不可。 若不放过。 不消一喝。"

师示众云:"西天二十八祖唐土六祖天下老和尚。 总在拄杖头上。 直饶会得。 倜傥分明。 祇在半途。 若不放过。 尽是野狐精。"

师一日云:"古来老宿。 皆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谈。 随语识人。 若是出草之谈。 即不与么?若与么便有重话会语。 不见仰山和尚问僧:‘近离甚处。 ’僧云:‘庐山。 ’仰山云:‘曾游五老峰么?’僧云:‘不曾游。 ’仰山云:‘庠梨不曾游山。 ’"师云:"此语皆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谈。"

师有时云:"若言即心即佛。 权且认奴作郎。 生死涅槃。 恰似斩头觅活。 若说佛说祖。 佛意祖意大似将木槵子换却你眼睛相似。"

举古云:"闻声悟道见色明心。"

师云:"作么生是闻声悟道见色明心?"乃云:"观世音菩萨将钱来买胡饼。"

放下手云:"元来败是馒头。"

师有时云:"灯笼是你自已。 把钵盂鼻饭。 饭不是你自已。"

有僧便问:"饭是自已时如何?"师云:"者野狐精三家村里汉。"

复云:"来来不是你道饭是自己?"僧云:"是。"

师云:"驴年梦见三家村里汉。"

师有时云:"真空不坏有。 真空不异色。"

僧便问:"作么生是真空?"师云:"还闻钟声么?"僧云:"此是钟声。"

师云:"驴年梦见么?"

举疏山和尚问僧:"什么处来?"僧云:"岭中来。"

山云:"曾到雪峰么?"僧云:"曾到。"

山云:"我已前到时是事不足。 如今作么生?"僧云:"如今足也。"

山云:"粥足饭足?"僧无语。

师云:"粥足饭足。"

举孚上座参雪峰。

峰闻乃集众。

孚到法堂上顾视。

雪峰便下看。

知事明日却上礼拜云:"某甲昨日触忤和尚。"

峰云:"知是般事便休。"

时有僧问师:"作么生是触忤和尚处。"

师便打。

举僧问资福:"古人拈槌竖拂意旨如何?"福云:"古人与么那。"

僧云:"拈槌竖拂又作么生?"福便喝出。

师云:"古人是什么眼目。"

僧云:"和尚作么生?"师云:"驴年会么?"僧无对。

师复召僧:"来来。"

僧近前。

师以拂子蓦口打。

举三平颂云:"即此见闻非见闻。"

师云:"唤什么作见闻。 无余声色可呈君。"

师云:"有什么口头声色。 个中若了全无事。"

师云:"有什么事。 体用无妨分不分。"

师云:"语是体,体是语。"

复拈起拄杖云:"拄杖是体。 灯笼是用。 是分不分?不见道。 一切智智清净。"

举一宿觉云:"幻化空身即法身。"

师拈起拄杖云:"尽大地不是法身。"

举僧问赵州:"某甲乍入丛林。 乞师指示。"

州云:"吃粥了也未?"僧云:"吃粥了也。"

州云:"洗钵孟去。"

师云:"且道有指示无指示。 若道有指示。 向他道什么?若道无指示。 者僧何得悟去?"

举僧问雪峰:"乞师指示。"

峰云:"是什么?"其僧于言下大悟。

师云:"雪峰向伊道什么?"

师有时云:"平地上死人无数。 过得荆棘林是好手。"

僧云:"与么则堂中第一座有长处也?"师云:"苏噜苏噜。"

举无情说法,忽闻钟声云:"释迦老子说法也。"

蓦拈起拄杖问僧:"者个是什么?"僧云:"拄杖子。"

师云:"驴年梦见。"

师一日云:"三家村里卖卜。 东卜西卜忽然卜着也不定。"

僧便问:"忽然卜着时如何?"师云:"伏惟。"

师有时云:"大用现前不存轨则。"

僧便问:"如何是大用现前。"

师乃拈拄杖高声唱云:"释迦老子来也。"

师有时以拄杖打火绸一下。

大众眼目定动。

师乃云:"火绸勃跳上三十三天。 见么见么?"众无语。

师云:"无智人前莫说。 打你头破百裂。"

师有时云:"看看法身变作灯笼。 超佛越祖之谈従你脚跟下过也。"

僧云:"脚跟下认得时如何?"师云:"钝置杀我。"

僧云:"与么则迥然不在者里也?"师云:"十万八千。"

举脖山语云:"光境俱忘复是何物?"师云:"直饶与么道。 犹在半途。 未是透脱一路。"

僧便问:"如何是透脱一路?"师云:"天台华顶赵州石桥。"

举仰山云:"如来禅即许师兄会。"

僧便问:"如何是如来禅?"师云:"上大人。"

又拈起扇子云:"我唤作扇子。 你唤作什么?"僧无语。

师云:"扇于上说法。 灯笼里藏身。 作么生?"僧却问:"如何是和尚禅?"师叱云:"元来败在者里。"

举雪峰唤僧近前来。

僧近前。

峰云:"去。"

师举了问僧:"你作么生道得叉手句。 你若道得叉手句。 即见雪峰。"

举三祖云:"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师云:"败者里悟了。"

乃拈起拄杖云:"干坤大地有什么过?"举一宿觉云:"一切数句非数句。 与吾灵觉何交涉。"

师云:"行住座卧不是灵觉。 唤什么作数句?"举脖山云:"光境俱忘复是何物?"师云:"东海里藏身。 须弥山上走马。"

复以拄杖打床一下。

大众眼目定动。

乃拈拄杖趁散云:"将谓灵利者漆桶。"

举僧问干峰:"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未审路头在什么处?"峰以拄杖划云:"在者里。"

师拈起扇子云:"扇子勃跳上三十三天。 筑着帝释鼻孔。 东海鲤鱼打一棒。 雨似盆倾相似。 会么?"

师有时云:"诸方拈槌竖拂云会么?"但云:"莫压良为贱。"

却云:"是是。"

待伊拟议便打。

举教云:"心生种种法生。 心灭种种法灭。"

乃拈起拄杖云:"重多少?"僧云:"半斤。"

师云:"驴年梦见。"

举夹山语云:"百草头上荐取老僧。"

师合掌云:"不审不审。"

又以拄杖指露柱云:"夹山变作露柱也。 看看。"

举仰山问僧:"近离甚处?"僧云:"向南。"

山拈起拄杖云:"彼中还说者个么?"僧云:"不说。"

山云:"不说者个。 还说那个么?"僧云:"不说。"

山召大德参堂去。

其僧便去。

山复召其僧。

僧应诺。

山云:"近前来。"

僧近前。

山便打。

师云:"仰山若无后语。 争识得人。"

举雪峰唤僧近前来。

僧近前。

峰云:"甚处去?"僧云:"普请去。 峰云:“去。"

师云:"此是随语识人。"

举参同契云:"回互不回互。"

师云:"作么生是不回互。"

乃以手指板头云:"者个是板头。 作么生是回互?"师云:"唤什么作板头。"

举:"见闻觉知无障碍。 声香味触常三昧。"

师云:"一切处不是三昧。 行时不是三昧。 有处云声香味触体在一边。 声香味触在一边。 见解偏枯。"

举夹山坐次。

洞山到来。

云:"作么生?"夹山云:"败与么。"

师代洞山云:"不放过又作么生?"代夹山便喝。

师又拈夹山云:"败与么,元来败在虾蟆窟里。"

又云:"败与么也难得。"

举祖师偈云:"法法本来法。"

师云:"行住坐卧不是本来法。 一切处不是本来法。 败如山河大地。 与你日夕着衣吃饭。 有什么过。"

又云:"法本法无法。"

师拈起拄杖云:"不是本无法。"

举傅大士颂云:"空手把锄头。 步行骑水牛。"

师云:"是你従向北骑一头水牯牛到这里。"

乃拈起拄杖云:"不见道。 千头万头到这里但识取一头。"

举宝公云:"如我身空诸法空。 千品万类悉皆同。"

师云:"你立不见立行不见行。 四大五蕴不可得。 何处见有山河大地来。 是你每日把钵孟鼻饭。 唤什么作饭。 何处更有一粒米来。"

举:"一切声是佛声。 一切色是佛色。"

师拈起拂子云:"是什么?若道是拂子。 三家村里老婆禅也不会。"

举南方禅客问国师:"此间佛法如何?"国师云:"身心一如,身外无余。"

师云:"山河大地何处有也。"

师有时云:"要识祖师么?"以拄杖指云:"祖师在你头上勃跳。 要识祖师眼睛么?在你脚跟下。"

又云:"这个是祭鬼神茶饭。 然虽如此。 鬼神也无厌足。"

师有时云:"若说菩提涅槃真如解脱。 是烧枫香供养你。 若说佛说祖。 是烧黄熟香供养你。 若说超佛越祖之谈。 是烧碎香供养你。 归依佛法僧下去。"

师一日拈起拄杖举教云:"凡夫实谓之有。 二乘析谓之无。 缘觉谓之幻有。 菩萨当体即空。"

乃云:"衲僧见拄杖但唤作拄杖。 行但行坐但坐。 总不得动着。"

举夹山语云:"百草头上荐取老僧。 闹市里识取天子。"

又云:"一尘才起大地全收。"

举雪峰云:"三世诸佛向火焰上转大法轮。"

师云:"火焰为三世诸佛说法。 三世诸佛立地听。"

师因吃茶了。

拈起盏子云:"三世诸佛听法了。 尽钻従盏子底下去也。 见么见么?若不会。 且向多年历日里会取。"

举脖山语云:"光非照境境亦非存。 光境俱忘复是何物?"师云:"尽大地是光。 唤什么作自已。 你若识得光去。 境亦不可得。 有什么屎光境。 光境既不可得。 复是何物。"

又云:"此是古人慈悲之故重话会语。 者里倜傥分明去。 放过即不可。 若不放过。"

复举手云:"苏卢苏卢。"

举傅大士云:"禅河随浪静。 定水逐波清。"

师拈拄杖指灯笼云:"还见么?若言见。 是破凡夫。 若言不见。 有一双眼在。 你作么生会?"良久复拈拄杖云:"尽大地不是浪。"

师有时拈拄杖打床一下云:"一切声是佛声。 一切色是佛色。 你把钵盂鼻饭时有个钵孟见。 行时有个行见。 坐时有个坐见。 者般底作与么去就。"

把棒一时趁散。

师有时拈起拂子云:"者里得个入处去捏怪也。 日本国里说禅。 三十三天有个人出来唤云底底。 特厍儿。 担枷过状。"

举古人道:"一处不通两处失功。 两处不通触途成滞。"

师拈起拄杖云:"山河大地三世诸佛。 尽在拄杖头上。 有甚滞碍。 如今明也。 暗向什么处去。 败者明便是暗。 一切众生败被色空明暗隔碍。 便见有生灭之法。"

举一宿觉云:"六般神用空不空。 一颗圆光色非色。"

师拈起拂子云:"者个是圆光。 是色非色。 唤什么作色。 与我拈将来看。"

举夹山云:"百草头上荐取老僧,闹市里识取天子。"

师云:"虾蟆入你耳朵里,毒蛇穿你眼睛中。 且向葛藤处会取。"

举:"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师云:"你若不识。 大食国里人。 在你眼睫里卖香药。"

举《般若经》云:"无二无二分。 无别无断故。"

师乃指露柱云:"与般若经相去多少?"

举经云:"经书咒术一切文字语言。 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师拈拄杖云:"者个是什么?若道是拄杖。 入地狱。 不是拄杖。 是什么?"

师一日拈拂子枣一下云:"日月星辰扑落地上。 见么?"良久起身云:"近后突着你眼睛。"

举:"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师云:"者个是屋。 上头是天。 手里是拄杖。 作么生是涅槃门?"师有时云:"弹指瘰口扬眉瞬目拈槌竖拂。 或即圆相。 尽是撩钩搭索。 佛法两字未曾道着。 道着即撒屎撒尿。"

举瓦官参德山瓦官为侍者。

同入山斫木。

德山将一碗水与瓦官。

官接得便吃却。

山云:"会么?"官云:"不会。"

山又将一碗水与瓦官。

官接得又吃却。

山云:"会么?"官云:"不会。"

山云:"何不成褫取那不会底。"

官云:"不会。 又成褫个什么?"山云:"子大似个铁橛。"

瓦官住院后。

雪峰去访茶话次。

峰云:"当时在德山会里。 斫木因缘作么生?"官云:"先师当时肯我。"

峰云:"和尚离先师太早。"

其时面前有一碗水。

峰云:"将水来。"

官便过与雪峰。

峰接得便泼却。

师代云:"莫压良为贱。"

因斋次。

将胡饼一咬云:"咬着帝释鼻孔。 帝释害痛。"

复以拄杖指云:"在你诸人脚跟下。 变作释迦老子。 见么见么?阎罗王闻说呵呵大笑云:者个师僧相当去。 不柰你何。 若不相当。 总在我手里。"

师有时以拄杖打床一下云:"你若是个汉。 忽然者里闻声悟了。 一切山河大地日月星辰。 有什么过。"

举洛浦云:"一尘才起大地全收。"

师云:"鸟窠拈布毛。 便有人悟去。"

因吃茶次。

举一宿觉云:"三身四智体中圆。 八解六通心地印。 师云:“吃茶时不是心地印。"

乃拈拄杖云:"且向者里会取。"

举僧问雪峰:"如何是触目菩提。"

峰云:"好个露柱。"

有处云:"还见露柱么?"师拈起拄杖云:"有底体上会事。 见露柱洽唤作露柱。 有处道。 不见有露柱。 见解偏枯。 见露柱但唤作露柱。 见拄杖但唤作拄杖。 有什么过。"

举僧问灵云:"佛未出世时如何?"灵云竖起拂子。”

僧云:"出世后如何?"云亦竖拂子。

师云:"前头却实。 后底打不着。"

又云:"不说出不出。 何处有一问时节。 败如雪峰。 夏末于僧堂前坐。 众才集。 峰拈起拄杖云:者个为中下根人。 便有僧问:‘忽遇上上人来时如何?’峰拈起拄杖。"

师云:"我不似雪峰打破狼籍。"

僧便问:"未审和尚如何?"师便打。

举僧问玄沙:"如何是学人自已?"沙云:"是你自已。"

师云:"没量大人。 被语脉里转却。"

有僧问:"如何是学人自已?"师云:"忽然路上有人唤衲僧斋。 你也随例得饭吃。"

师因斋次。

拈起胡饼云:"我败供养江西两浙人。 不供养向北人。"

僧云:"为什么败供养江西两浙人。 不供养向北人?"师云:"天寒日短。 两人共一碗。"

举国师云:"南方佛法半生半灭。 此间身心一如身外无余?"师云:"唤什么作身心一如。"

又云:"汝等要识国师底么?"自代云:"不可辜负国师去也。"

举肃宗帝请国师看戏。

国师云:"有什么身心看戏。"

帝再请国师云:"幸自好戏。"

师云:"龙头蛇尾。"

举国师三唤侍者。

侍者三应。

国师云:"将谓吾辜负你。 谁知你辜负吾。"

师云:"作么生是吾辜负你处。 你若会得。 也是无端。"

又云:"作么生是侍者辜负国师处?"师云:"粉骨碎身未报得。"

举药山问僧:"什么处来?"僧云:"湖南来。 山云:“洞庭湖水满也未。"

僧云:"未满。"

山云:"许多时雨水。 为什么未满?"云岩代云:"湛湛地。"

洞山代云:"什么劫中曾欠少?"师云:"败在这里。"

举雪峰云:"饭箩边坐饿死人。 临河渴死汉。"

玄沙云:"饭箩里坐饿死汉。 水里没头浸渴死汉。"

师云:"通身是饭通身是水。"

举僧问资福:"古人拈槌竖拂意旨如何?"福云:"嗄。"

师云:"雪上加霜。"

举僧问资福云:"如何是一尘入正受?"福作入定势。

僧云:"如何是诸尘三昧起?"福云:"你问阿谁?"师云:"这阿师话堕也不知。"

又云:"前头早是葛藤。"

又道:"你问阿谁?"

举茱萸上堂云:"你诸人。 莫向虚空里钉橛。"

时有灵虚上座出众云:"虚空是橛。"

茱萸便打。

虚云:"和尚莫错打某甲。"

萸便归方丈。

师云:"矢上加尖。"

僧云:"和尚适来与么道那?"师云:"槌钟谢响。 得个虾蟆出来。"

举僧问投子:"密岩意旨如何?"子云:"须是与么人始得。"

赵州云:"何不与他本分草料。"

师问僧:"作么生是本分草料?"僧拟议。

师便打。

举古云:"寂寂空形影。"

师展两手云:"山河大地何处得也。"

又云:"一切智通无障碍。"

师云:"拄杖走到西天。 却归新罗国里。"

乃敲床云:"这个是你鼻孔。"

举僧问夹山:"如何是道?"山云:"太阳溢目。 万里不挂片云。"

师云:"不唤作一句。 不唤作法身。 是什么?"僧问:"如何是学人自已?"师云:"老僧入泥入水。"

僧云:"某甲粉骨碎身去也。"

师喝云:"大海水在你头上。 速道速道。"

僧无语。

师代云:"也知和尚恐某甲不实。"

师有时云:"直得干坤大地无纤毫过患。 犹是转句。 不见一色始是半提。 直得如此。 更须知有全提时节。"

师有时云:"泡幻同无碍。 一切处不是幻。 一切处不是无碍。"

师有时云:"横说竖说菩提涅槃真如佛性。 总是向下商量。 直得拈槌竖拂时节。 亦是横说竖说。 对前头犹较些子。"

僧问:"请师向上道。"

师云:"大众久立。 速礼三拜。"

举崇寿问僧:"还见灯笼么?"僧无语。

师代云:"推倒灯笼。"

举赵州问僧:"什么处去?"僧云:"摘茶去。"

师云:"闭口。"

举:"法身说法。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未是提纲拈掇时节。"

举:"有为无三世。 无为有三世。 有为是断灭法。 何处得三世。 无为有三世。 不是守寂处法。"

举:"实学是葛藤言句。 拈槌竖拂时节。 于实学犹在半途。"

举:"三种人。 一人因说得悟。 一人因唤得悟。 第三人见举便回去。 你道。 便回去意作么生?"复云:"也好与三十棒。"

举:"法身吃饭。 早是剜肉作疮。 将谓合有与么说话。"

举僧问云居:"湛然时如何?"居云:"不流。"

师云:"不流说什么湛然。"

又云:"此是截铁之言。"

举:"药病相治。 尽大地是药。 那个是你自已?"师云:"遇贱即贵。"

僧云:"乞师指示。"

师拍手一下。

拈起拄杖云:"接取拄杖子。"

僧接得拗作两截。

师云:"直饶与么,也好与三十棒。"

举翠岩夏末上堂云:"我一夏已来与师僧说话。 看翠岩眉毛在么?"保福云:"作贱人心虚。"

长庆云:"生也。"

师云:"关。"

师有时云:"不敢望你有逆水之波。 且不顺水之意也难得。"

乃举良遂初参麻谷。

谷见来便去锄草。

良遂到锄草处。

谷都不顾。

便归方丈闭却门。

良遂连三日去敲门。

至第三日才敲门。

麻谷问阿谁。

良遂云:"和尚莫瞒良遂。 若不来礼拜和尚。 洎被经论赚过一生。"

师云:"便有逆水之波。 如今得入是顺水之意。 亦唤作双放时节。 又云:“麻谷问阿谁。 良遂道莫瞒。 良遂不是识破麻谷相见时节。 若不来礼拜和尚洎被经论赚过一生。 亦知有赚人处。 自后良遂归京。 辞皇帝及左右街。 大师大德再三相留。 茶次。 良遂云:诸人知处良遂总知。 良遂知处诸人不知。"

师云:"作么生是良遂知处。"

举《心经》云:"无眼耳鼻舌身意。"

师云:"为你有个眼见。 所以言无。 不可如今见时不可说无也。 然虽如此。 见一切有什么过。 一切不可得。 有什么声香味触法?"

举"光明寂照遍河沙"问僧:"岂不是张拙秀才语?"僧云:"是。"

师云:"话堕也。"

举僧辞石霜。

霜问:"船去陆去?"僧云:"遇船即船遇陆即陆。"

霜云:"我道半途稍难。"

僧无语。

师代云:"三十年后此话大行。"

又云:"临行一句永劫不忘。"

举生法师云:"敲空作响击木无声。"

师以拄杖空中敲云:"阿耶耶。"

又敲板头云:"作声么?"僧云:"作声。"

师云:"这俗汉。"

又敲板头云:"唤什么作声?"举僧问石霜:"教中还有祖师意么?"霜云:"有。"

僧云:"如何是教中祖师意?"霜云:"莫向卷中求。"

师代云:"不得辜负老僧。 却向屎坑里坐地作什么?"

举石霜云:"须知有教外别传一句。"

僧问:"如何是教外别传一句?"霜云非句。

师云:"非句始是句。"

举洞山云:"须知有佛向上事。"

僧问:"如何是佛向上事?"山云非佛。

师云:"名不得状不得。 所以言非。"

举洞山云:"尘中不染丈夫儿。"

师云:"拄杖但唤作拄杖。 一切但唤作一切。"

举:"法身清净一切声色尽是廉纤语话。 不涉廉纤作么生是清净?"又云:"作么生是法身?"师云:"六不收。"

又云:"三十三天二十八宿。"

举古云:"如我身空诸法空。 千品万类悉皆同。"

师云:"身不可得一。 切诸法岂是有也。 所以古人道。 无情有佛性。"

又云:"无情不唤作法身说法。"

师有时云:"光不透脱有两般病。 一切处不明。 面前有物是一。 又透得一切法空。 隐隐地似有个物相似。 亦是光不透脱。 又法身亦有两般病。 得到法身。 为法执不忘已见犹存。 坐在法身边是一。 直饶透得法身去。 放过即不可。 子细点检来。 有什么气息。 亦是病。"

举僧问国师:"如何是本身卢舍那?"国师云:"与老僧过净瓶来。"

僧取净瓶至。

国师云:"却安旧处着。"

僧送安旧处。

又来问:"如何是本身卢舍那?"国师云:"古佛过去久矣。"

师云:"无耪迹。"

举僧问灌溪:"久向灌溪。 到来败见个沤麻池。"

溪云:"你败见沤麻池。 且不识灌溪。"

僧云:"如何是灌溪?"溪云:"劈箭急。"

师云:"何不与第一机只对。"

举韦监军见帐子画牛抵树。

问僧:"牛抵树树抵牛?"无对。

师代云:"归依佛法僧。"

举老宿问僧:"闻说雪峰有球子话是不。"

僧云:"不见说着。"

宿云:"闻说有。"

僧云:"败是师僧乱举。"

宿云:"不乱举底事作么生?"无对。

师代云:"某甲新到未曾参堂。"

举佛问外道:"汝义以何为宗。"

师代外道云:"者老和尚我识得你也。"

外道云:"以一切不受为宗。"

代佛云:"放过一着。"

佛云:"汝以一切不受为宗耶?"代外道云:"者瞿昙莫教失却问。"

举雪峰云:"尽大地是你。 将谓别更有?"师云:"不见《楞严经》云:‘众生颠倒迷已逐物。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

举教云:"诸法寂灭相。 不可以言宣。"

师云:"见定如今说话。 何处有说不说。 不见道。 去不到去来不到来。 举一切真如含一切?"师云:"唤什么作山河大地。"

又云:"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师或拈拄杖示众云:"拄杖子化为龙。 吞却干坤了也。 山河大地甚处得来。"

师或画圆相云:"还有人出得么?"

举教云:"是法住法位。 世间相常住。"

师云:"释迦老子甚处去也。"

举僧问投子:"如何是此经?"子云:"《维摩》,《法华》。"

又问:"尘中不染丈夫儿时如何?"子云:"不着。"

师云:"不唤作法身。 不唤作第一义。 亦为说法亦为说真空。"

师因斋次。

拈起匙箸云:"我不供养南僧。 败供养北僧。"

时有僧问:"为什么不供养南僧?"师云:"我要钝置伊。"

僧云:"为什么败供养北僧?"师云:"一箭两垛。"

有僧拈问:"败如前意作么生?"师云:"好即同荣。"

师或时以拄杖打露柱一下云:"三乘十二分教。 说得着么?"自云:"说不着。 复云:“咄者野狐精。"

僧问:"败如师意作么生?"师云:"张公吃酒李公醉。"

举古云:"有惊人之句。"

僧问:"如何是惊人之句?"师云:"响。"

举国师云:"语渐也返常合道。 论顿也不留耪迹。"

师云:"拈槌竖拂弹指时节。 若检点来。 也未是无耪迹。"

师有时拈拄杖云:"干坤大地。 杀活总在这里。"

僧便问:"如何是杀?"师云:"七颠八倒。"

僧云:"如何是活?"师云:"要作饭头。"

僧云:"不杀不活时如何?"师便起云:"摩诃般若波罗蜜。"

师有时云:"遇人即途中受用。"

乃拈起拄杖云:"拄杖不是途。 说话不是途。"

举:法身吃饭,幻化空身即法身。”

师云:"干坤大地何处有也。 物物不可得。 以空鼻空。 若约点检来。 将谓合有与么说话。"

举:"应化非真佛。 亦非说法者。"

师曰:"应化之身说。 即是法身说。 亦唤作觌体全真。 以法身吃法身。"

又云:"饭不是法身。 拄杖不是法身。"

师有时云:"宗门七纵八横。 杀活临时。"

僧便问:"如何是杀?"师云:"冬去春来。"

僧云:"冬去春来时如何?"师云:"横担拄杖东西南北一任打野榸。"

示众云:"任你横说竖说。 未是宗门苗裔。 若据宗门苗裔。 是甚热碗鸣。 三乘十二分教说梦。 达磨西来说梦。 若有老宿开堂为人说法。 将利刀杀却百千万个。 有什么过。"

又云:"将谓合有与么说话底道理。"

师一日云:"拈槌竖拂弹指扬眉一问一答。 并不当向上宗乘。"

僧便问:"如何是向上宗乘?"师云:"地下阎浮。 大家总道得。 败如闹市里坐朝时。 猪肉案头茅坑里虫子。 还有超佛越祖之谈么?"僧云:"有底不肯。"

师云:"有底不肯。 不可商量时便有。 不商量时便无也。 若约那个语话。 体上会事。 直言未到。 见解偏枯。"

师有时云:"我寻常道。 一切声是佛声。 一切色是佛色。 尽大地是法身。 枉作个佛法中见。 如今见拄杖但唤作拄杖。 见屋但唤作屋。"

师有时云:"作而无作用而无用。"

乃拈起拄杖云:"不是用而无用。 唤什么作拄杖?"

举丹霞云:"百骸俱溃散。 一物镇长灵。"

师云:"拄杖不可不灵也。 唤什么作百骸。 甚处得来。"

举:"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师云:"拄杖不是无为法。 一切不是无为法。"

举志公云:"鸡鸣丑。 一颗圆光明已久。"

师云:"脑后即不问你。 三千里外道将一句来。"

举睦州唤僧:"赵州吃茶入水之义。 雪峰辊球。 归宗拽石。 经头以字。 国师水碗。 罗汉书字。 诸佛出身处。 东山水上行。 总是向上时节。"

示众云:"直得触目无滞。 达得名身句身一切法空。 山河大地是名。 名亦不可得。 唤作三昧性海俱备。 犹是无风匝匝之波。 直得忘知于觉。 觉即佛性矣。 唤作无事人。 更须知有向上一窍在。"

师有时云:"一切处无不是说法。 打钟打鼓时不可不是。 若与么一切处亦不是有。 一切处亦不是无。"

又云:"不可说时即有。 不说时便无也。 若约提唱即未在。 为人门中即得。"

举:"生死涅槃合成一块。"

乃拈起扇子云:"是什么?不是合成一块。 得与么不灵利。 直饶与么,也是鬼窟里作活计。"

举:"僧问南泉。 牛头未见四祖时。 为什么百鸟衔花献。 泉云:步步蹋佛阶梯。 僧云:见后为什么不衔花献?泉云:‘直饶不来。 犹较王老师一线道。 ’"师云:"南泉败解步步登高。 不解従空放下。"

僧云:"如何是步步登高?"师云:"香积世界。"

僧云:"如何是従空放下?"师云:"填沟塞壑。"

师有时云:"若问佛法两字。 东西南北七纵八横。 朝到西天暮归唐土。 虽然如此。 向后不得错举。"

举祖师偈云:"心随万境转。 转处实能幽。"

僧问:"如何是转处实能幽?"师云:"吃嘹舌头。 老僧倒走三千里。"

又问:"如何是随流认得性?"师云:"馒头ボ子。 摩诃般若波罗蜜。"

举玄沙与韦监军茶话次。

军云:"占波国人语话稍难辨。 何况五天梵语。 还有人辨得么?"玄沙提起代子云:"识得这个即辨得?"师云:"玄沙何用繁辞。"

又云:"适来道什么?"又云:"有什么难辨。"

举古人云:"以空名召空色。"

师云:"拄杖不是空名。 召得不是空色。 唤什么作拄杖。 不是空名。"

因南泉示众云:"自小养一头水牯牛。 拟向溪东放。 不免食他国王水草。 拟向溪西放。 不免食他国王水草。 不如随处纳些些他总不见。"

复有僧举似师。

师云:"南泉水牯牛。 随处纳些些。 你道在牛内纳牛外纳。 直饶你向这里说得纳处分明。 我更问你。 索牛在后。 长庆云:你道古人前头为人后头为人。"

举王大王向雪峰道:"拟葢一所佛殿去如何?"峰云:"大王何不葢取一所空王殿。"

大王云:"请师样子。"

峰展两手。

师云:"一举四十九。"

举报慈赞龙牙偈云:"日出连山月圆当户。 不是无身不欲全露。"

有僧问:"请师全露。"

龙牙拨开帐子云:"还见么?"僧云:"不见。"

牙云:"将眼来。"

后报慈闻举云:"龙牙败道得一半。"

师令僧举:"我与你道。"

其僧便举。

师云:"我不妨与你道。"

师有时云:"诸方尽向绳墨里脱出。 我者里即不然。"

僧问:"未审和尚如何?"师云:"草鞋三十文买。"

举:"揽真成立色相宛然。 一切法不迁。"

僧便问:"作么生是不迁?"师云:"还见灯笼么?"僧云:"见。"

师云:"静处萨婆诃。"

示众云:"你等诸人。 每日上来下去。 问讯即不无。 若过水时将什么过?"有久住僧对云:"步。"

师深喜之。

举僧辞大随。

随问:"什么处去?"僧云:"峨嵋礼拜普贤去。"

随拈起拂子云:"文殊普贤总在者里。"

其僧画一圆相。

抛向背后。

却展两手。

随云:"侍者将一贴茶来与者僧。"

师举了云:"我即不与么。"

有僧云:"和尚又如何?"师云:"西天斩头截臂。 者里自领出去。"

举黄檗一日举手作捏势云:"天下老和尚总在者里。 我若放一线道。 従汝七纵八横。 若不放过,不消一捏。"

僧问:"放一线道时如何?"檗云:"七纵八横。"

又问:"不放过不消一捏时如何?"檗云:"普。"

复有僧问师:"如何是七纵八横?"师云:"念老僧年老。"

僧云:"如何是普?"师云:"天光回照。"

僧云:"如何是天光回照?"师云:"骼缩少人知。"

师有时云:"一颗圆光明已久。 还有人问么?"僧便问:"如何是一颗圆光明已久?"师云:"西天斩头截臂。"

又云:"除却须弥山。 拈却佛殿脊。"

师一日披袈娑云:"我抖擞法身也。 总无对。"

师云:"汝问我。"

僧便问:"和尚抖擞法身意旨如何?"师云:"我也知你亲。"

举玄沙示众云:"诸方老宿尽道接物利生。 忽遇三种病人来。 作么生接。 患盲者拈槌竖拂他又不见。 患聋者语言三昧他又不闻。 患哑者教伊说又说不得。 且作么生接。 若接此人不得。 佛法无灵验。"

有僧请益师。

师云:"你礼拜着。"

僧礼拜起。

师以拄杖便惶。

僧退后。

师云:"你不是患盲。"

复唤近前。

僧近前。

师云:"你不是患聋。"

乃竖起拄杖云:"还会么?"僧云:"不会。"

师云:"你不是患哑。"

其僧于此有省。

举古云:"一言才举。 大地全收。"

师云:"且道是什么言?"自云:"春鸟啼时西岭上。"

遂令僧:"你问我。"

僧便问:"是什么言?"师云:"噫。"

举马大师云:"一切语言是提婆宗。 以此个为主。"

师云:"好语。 败是无人问。"

僧便问:"如何是提婆宗?"师云:"西天九十六种。 你是最下种。"

举肇法师云:"诸法不异者。 不可续凫截鹤。 夷岳盈壑。 然后为无异者哉?"师云:"长者天然长。 短者天然短。"

又云:"是法住法位。 世间相常住。"

乃拈起拄杖云:"拄杖不是常住法。"

举古云:"一念劫收一切智。"

师拈起拄杖云:"干坤大地总在上头。 若透得去。 拄杖也不见有。 直饶与么。 也是不着便。"

举须菩提说法。

帝释雨华。

尊者问曰:"此华従天得耶。"

帝曰:"弗也。"

"従地得耶?"帝曰:"弗也。"

"従人得耶?"帝曰:"弗也。"

"従何得耶?"帝释举手。

尊者云:"如是如是?"师云:"帝释举手处作么生?与你四大五蕴释迦老子同别。"

举世尊初生下。

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师云:"我当时若见。 一棒打杀与狗子吃却。 贵图天下太平。"

举禾山示众云:"有作家战将么出来。"

时有僧出云:"未审彼中还有也无?"师云:"格。"

举僧问雪峰:"佛未出世时如何?"峰横按拄杖而坐。

师云:"常。"

举德山问维那:"有几人新到。"

那云:"八人。"

山云:"唤典座来。 一时生按过。"

师拈云:"更说什么生按过。"

举雪峰勘僧:"什么处去。"

僧云:"识得即知去处。"

峰云:"你是了事人。 乱走作什么?"僧云:"莫涂皑人好。"

峰云:"我即涂皑你。 古人吹布毛作么生?与我说来看。"

僧云:"残羹馊饭已有人吃了也。"

师别前语云:"筑着便作屎臭气。"

代后语云:"将谓是钻天鹞子。 元来是死水里虾蟆。"

举韶山勘僧云:"莫便是多口白头因么?"因云:"不敢。"

山云:"有多少口。"

因云:"遍身是。"

山云:"大小二事向甚处屙?"因云:"向韶山口里屙。"

山云:"有韶山口。 即向韶山口里屙。 无韶山口。 向甚处屙?"因无语。

山便打。

师代云:"这话堕阿师。 放你三十棒。"

又代云:"将谓是师子儿。"

又云:"韶山今日瓦解冰消。"

举僧到曹溪。

有守衣钵上座。

提起衣云:"此是大庾岭头提不起底。"

僧云:"为什么在上座手里?"座无语。

师云:"彼彼不了。"

师代云:"远向不如亲到。"

又云:"将谓是师子儿。"

举睦州问僧:"莫便是清华严么?"僧云:"不敢。"

州云:"梦见华严么?"僧无语。”

师云:"门前大狼籍生。"

举湖南报慈垂语云:"我有一句子。 遍大地。"

僧便问:"如何是遍大地底句?"慈云:"无空缺。"

师云:"不合与么道。"

别云:"何不庵外问。"

举南泉示众云:"昨夜三更。 文殊普贤相打。 各与二十棒。 贬向二铁围山。"

赵州出众云:"和尚棒教谁吃?"泉云:"王老师有什么过?"州便礼拜。

师代云:"深领和尚慈悲。 某甲归衣钵下。 得个安乐。"

举崇寿见僧做胡饼次。

隔窗问云:"你还见我么?"僧云:"不见。"

寿云:"还我胡饼钱来。"

僧无语。

师代云:"和尚礼拜饼绸好。"

举僧问赵州:"如何是妙峰顶。"

州云:"不答你者话。"

僧云:"为什么不答。"

州云:"我若答落在平地。"

师代云:"俱胝和尚。"

举长庆见僧来云:"何得无礼?"师代云:"某甲罪过。"

又云:"甲辰乙已。"

举长庆问秀才云:"佛教云:众生日用而不知。 儒书亦云:‘日用而不知。 ’不知个什么?"秀才云:"不知大道。"

师云:"灼然不知。"

举僧问睦州:"灵山还有蛇不?"州云:"者蚯蚓。"

师代云:"白骨连山。"

举长庆拈拄杖云:"识得这个。 一生参学事毕。"

师云:"识得这个。 为什么不住。"

举云岩扫地次。

道吾云:"何得太区区生?"岩云:"须知有不区区者。"

吾云:"与么则第二月也。"

岩竖起扫帚云:"这个是第几月?"吾拂袖出去。

师云:"奴见婢殷勤。"

举仰山问俗官云:"官居何位?"官云:"推官。"

山乃竖起拂子云:"还推得这个么?"官无语。

师代云:"久向和尚。"

举僧到翠岩。

值岩不在。

乃下看主事。

主事云:"参见和尚也未。"

僧云:"未。"

主事却指狗子云:"要见和尚。 但礼拜者狗子。"

僧无语。

后翠岩归闻此语云:"作么生道免得与么无语?"师代云:"欲观其师先观弟子。"

举座主就华严讲。

请翠岩斋。

岩云:"山僧有个问。 座主若道得即斋。"

岩便拈起胡饼云:"还具法身么?"主云:"具法身。"

岩云:"与么则吃法身也。"

主无语。

本讲座主代云:"有什么过?"岩不肯。

东使云:"诺诺。"

师代云:"特谢和尚降重空筵。"

举雪峰示众云:"世界阔一丈。 古镜阔一丈。 世界阔一尺。 古镜阔一尺。"

玄沙指面前火绸云:"火绸阔多少。"

峰云:"似古镜阔。"

沙云:"这老汉脚跟未点地在。"

后东使拈问僧:"为复古镜致火绸与么大。 火绸致古镜与么大?"西院云:"与么问人也未可在。"

师云:"馊饭泥茶绸。"

举僧问云居:"山河大地従何而有?"居云:"従妄想有。"

僧云:"与某甲想出一遭金得么?"居便休去。

僧不肯。

师闻得云:"已是葛藤不能折合。 得待伊道想出一遭金得么?"拈拄杖便打。

举闽中韦监军。

寻常见僧云:"某甲待官满。 出江西湖南置一问。 问杀江西湖南老宿。"

僧云:"监军作么生问?"军云:"不劳手脚。"

僧无语。

师代云:"话堕也。"

又云:"伏惟尚飨。"

举王太傅问北院云:"古人道。 普现色身遍行三昧。 佛法为什么不到北俱卢洲?"院云:"败为遍行。 所以不到。"

师云:"如法置一问来。"

举王太尉入佛殿指钵盂问僧:"这个是什么钵?"僧云:"药师钵。"

尉云:"败闻有降龙钵。"

僧云:"待有龙即降。"

尉云:"忽遇蝗云获浪来又作么生?"僧云:"他亦不顾。"

尉云:"话堕也。"

玄沙云:"尽你神力走向什么处去。"

保福云:"归依佛法僧。"

百丈作覆钵势。

师云:"他日生天莫辜负老僧。"

举地藏问崇寿:"你久后将什么利济于人?"寿云:"无不利济。"

藏云:"无一法得利济。 师云:“直饶与么也好吃棒。"

又云:"当时但唤近前来。 已后教伊无鹐啄处。"

举泉州王太傅问僧:"上座住甚处?"僧云:"半月山。"

傅云:"忽遇月头月尾又作么生?"僧无语。

师代云:"将谓与么。 更有与么。"

举龙牙寻常道:"云居师兄得第二句。 我得第一句。"

西院云:"败如龙牙与么道。 还扶得也无?"师云:"须礼拜云居始得。"

西院云:"傍观者哂。"

举崇寿问僧:"还见灯笼么?"僧云:"见。"

寿云:"两个。"

师代云:"三头两面。"

又云:"七个八个。"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