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若夫慈济之道终古式瞻。
厚命之方由来所重。
故蠢蠢怀生喁喁哨类。
莫不重形爱命憎生恶死。
即事可睹岂待言乎。
然有性涉昏明情含嗜欲。
明者恕已为喻。
不加恼于含灵昏者利己为怀。
无存虑于物命。
故能安忍苦楚纵荡贪痴。
以多残为声势。
以利欲为功德。
是知坑赵六十余万。
终伏剑于秦邦。
膳毕方丈为常。
穷形戮于都市。
至于祸作殃及。
方悔咎原徒思顾复。
终无获已。
然则释氏化本止杀为先。
由斯一道取济群有。
故慈为佛心。
慈为佛室。
慈善根力随义而现。
有心慈德。
通明起虑而登色界。
况复慈定深胜兵毒所不能侵。
慈德感征蛇虎为之驯扰。
末代门学师心者多。
不思被忍辱之衣示福田之相。
纵恣饕餮以酒肉为身先饮啖异于流俗。
践陟同于贤圣。
经诰明示不得以佛为师。
讥丑尘点灭法在于斯矣。
况复蚕衣肉食。
闻沈侯之极诫。
酝酿屠宰。
见梁帝之严惩。
观其劝勖之文统其殷勤之至。
足令心寒形栗。
岂临履之可拟乎。
故上士闻之足流涕而无已。
下愚详此等长风之激空林。
且夫生死推迁匪旦伊夕。
随业受报沦历无穷。
不思形神之疲劳。
而重口腹之快利。
终縻碎于大地。
何所补于精灵乎。
所以至人流恸常惨戚于狂生。
大士兴言慨怨魂于烦恼。
抚膺吊影可不自怜。
一旦苦临于何逃责。
既未位于正聚。
何以抵于三途。
行未登于初地。
终有怀于五怖。
辄舒事类。
识者思之。
广弘明集慈济篇第六究竟慈悲论"齐沈休文"与何胤书论止杀"梁周AA"
断杀绝宗庙牺牲诏"梁武帝并表请"诫杀家训"北齐颜之推"断酒肉文"梁武帝"
究竟慈悲论沈休文释氏之教义本慈悲。
慈悲之要全生为重。
恕已因心以身观物。
欲使抱识怀知之类。
爱生忌死之群各遂厥宜得无遗夭。
而俗迷日久沦惑难变。
革之一朝则疑怪莫启。
设教立方每由渐致。
又以情嗜所染甘腴为甚。
嗜染于情尤难顿革。
是故开设三净用申权道。
及涅槃后说立言将谢则大明隐恻贻厥将来。
夫肉食蚕衣为方未异。
害命夭生事均理一。
爚茧烂蛾。
非可忍之痛。
悬庖登俎。
岂偏重之业。
而去取异情开抑殊典。
寻波讨源良有未达。
渔人献鲔。
肉食同有其缘桑妾登丝。
蚕衣共颁其分。
假手之义未殊。
通闭之详莫辩。
访理求宗未知所适。
外典云。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则六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肫犬彘勿失其时。
则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然则五十九年已前。
所衣宜布矣。
六十九年已前。
所食宜蔬矣。
轻暖于身事既难遣。
甘滋于口又非易亡。
封而为言非有优劣。
宜枲麻果菜事等义同攘寒实腹曾无一异。
偏通绘纩当有别途。
请试言之。
夫圣道隆深非思不洽。
仁被群生理无偏漏。
拯粗去甚教义斯急。
缯衣肉食非已则通。
及晚说大典弘宣妙训。
禁肉之旨载现于言。
黜缯之义断可知矣。
而禁净之始犹通蚕革。
盖是敷说之仪。
各有次第。
亦犹阐提二义俱在一经。
两说参差各随教立。
若执前迷后。
则阐提无入善之涂。
禁净通蚕。
则含生无有顿免之望。
难者又以阐提入道闻之后说。
蚕革宜禁曾无概理。
大圣弘旨义岂徒然。
夫常住密奥传译遐阻。
泥洹始度咸谓已穷。
中出河西方知未尽。
关中晚说厥义弥畅。
仰寻条流理非备足。
又案涅槃初说阿阇世王大迦叶阿难三部徒众独不来至。
既而二人并来。
惟无迦叶。
迦叶佛大弟子。
不容不至而经无至文理非备尽。
昔涅槃未启。
十数年间庐阜名僧已有蔬食者矣。
岂非乘心闇践自与理合者哉。
且一朝裂帛可以终年。
烹牢待膳亘时引日。
然则一岁八蚕已惊其骤。
终朝未肉尽室惊嗟。
拯危济苦先其所急。
敷说次序义实在斯。
外圣又云。
一人不耕必有受其饥者。
故一人躬稼亦有受其饱焉。
桑野渔川事虽非已。
炮肉裂缯咸受其分。
自涅槃东度。
三肉罢缘。
服膺至训操概弥远。
促命有殚长蔬靡倦。
秋禽夏卵比之如浮云。
山毛海错事同于腐鼠。
而茧衣纩服曾不惟疑。
此盖虑穷于文字思迷于弘旨。
通方深信之客。
庶有鉴于斯理。
斯理一悟行迷克反。
断蚕肉之因。
固臣枲之业。
然则含生之类。
几于免矣。
与何胤书梁周颙普通年中。
何胤侈于味。
食必方丈。
后稍欲其甚者。
使门人议之。
学士钟岏曰。
蛆之就脯骤于屈伸。
蟹之将煻躁扰弥甚。
仁人用意深怀如怛。
且不悴不荣曾刍荛之不若。
无馨无臭与瓦砾其何算。
有汝南周颙贻胤书曰。
丈人所以未极遐蹈。
惑在于不全菜耶。
剉折之升鼎俎。
网罟之兴载册。
其来寔远。
谁敢干议。
观圣人之设膳羞。
乃复为之品节。
盖以茹毛饮血与生民共始。
纵而勿裁将无崖畔。
善为士者岂不以恕己为怀。
是各静封疆罔相陵轹。
况乃变之大者莫过死生。
生之所重无过性命。
性命之于彼极切。
滋味之于我可赊。
而终身朝脯资之以永岁。
彼就怨酷莫能自列。
我业长久。
吁哉可畏。
且区区微卵脆薄易矜。
歂彼弱麑顾步宜愍。
观其饮啄飞沈使人怜悼。
况可甘心扑揥加复恣忍吞嚼。
至乃野牧成群闲豢重圈。
量肉揣毛以俟支剥。
如土委地。
佥谓常理可为怆息。
事岂一途。
若云三世理诬。
则幸矣。
良快。
如使此道果然。
而受形未息。
一往一来生死常事。
杂报如家人天如客。
过客日少在家日多。
吾修信业未足长免。
则伤心之惨行亦自念。
丈人于血气之类。
虽不身残。
至于晨凫沈鲤。
不能不取备屠门。
财贸之一经盗手。
犹为廉士所弃。
生性之一启鸾刀。
宁复慈心所忍。
驺虞虽饥。
非自死之草不食闻其风岂不使人多愧。
胤获书纳之。
遂绝血味。
注百论十二门论。
行于法俗。
断杀绝宗庙牺牲诏"并表请"梁武帝梁高祖武皇帝临天下十二年。
下诏去宗庙牺牲。
修行佛戒蔬食断欲。
上定林寺沙门僧佑。
龙华邑正柏超度等上启云。
京畿既是福地。
而鲜食之族犹布筌网。
并驱之客尚驰鹰犬。
非所以仰称皇朝优洽之旨。
请丹阳琅琊二境。
水陆并不得搜捕。
敕付尚书详之。
议郎江贶以为。
圣人之道以百姓为心。
仁者之化以躬行被物。
皇德好生协于上下。
日就月将自然愍俗。
一朝抑绝容恐愚民。
且猎山之人例堪跋涉。
捕水之客不惮风波。
江宁有禁即达牛渚。
延陵不许便往阳羡。
取生之地虽异。
杀生之数是同。
空有防育之制。
无益全生之术。
兼都令史王述以为。
京邑翼翼四方所视。
民渐至化必被万国。
今祁寒暑雨人尚无怨。
况去俗入真所以可悦。
谓断之为是。
左承谢几卿曰。
不杀之礼诚如王述所议。
然圣人为教亦与俗推移。
即之事迹恐不宜偏断。
若二郡独有此禁。
便似外道谓不杀戒皆有界域。
因时之宜敬同议郎江贶议。
尚书臣亶仆射臣昂令莹以下并同贶议。
帝使周舍难贶曰。
礼云。
君子远庖厨。
血气不身剪见生不忍其死。
闻声不食其肉。
此皆即自兴仁非关及远。
三驱之礼。
向我者舍背我者射。
于是依王述议遂断。
又敕太医不得以生类合药。
公家织官纹锦。
并断仙人鸟兽之形。
以为□衣。
裁剪有乖仁恕。
至遂祈告天地宗庙。
以去杀之理被之含识。
郊庙皆以面为牲牷。
其飨万国用菜蔬去生类。
其山川诸祀则否。
乃敕有司曰。
近以神实爱民。
不责无识。
所贵诚信。
非尚血膋。
凡有水旱之患。
使归咎在上。
不同牲牢。
止告知而已。
而万姓祈求谄黩为事。
山川小只难期正直。
晴雨或乖容市民怨。
愚夫滞习难用理移。
自今祈请报答可如俗法所用。
以身塞咎事自依前。
前臣曰。
夫神道茫昧求诸不一。
或尚血腥之祀。
或歆蕴藻之诚。
设教随时贵其为善。
其诚无忒何往不通。
若祭享理无则四代之风为爽。
神明实有三世之道为弘。
语其无不待牲牷之洁。
据其有宜存去杀之仁周文禴祭由来尚矣。
茍有明德神其吐诸。
而以面为牲于义未达。
方之纹锦将不矛盾乎。
齐光禄颜之推诫杀训。
儒家君子离庖厨。
见其生不忍其死。
闻其声不食其肉。
高柴折像未知内教。
皆能不杀。
此皆仁者自然用心也。
含生之徒莫不爱命。
去杀之事必勉行之。
见好杀之人临死报验。
子孙殃祸其数甚多。
不能具录耳。
且示数条于末。
梁时有人。
常以鸡卵白和沐云。
使发光。
每沐辄破二三十枚。
临终但闻发中啾啾数千鸡雏声。
江陵刘氏以卖鳝为业。
后生一儿。
头具是鳝。
自颈已下。
方为人耳。
王克为永嘉郡。
有人饷羊。
集宾欲宴。
而羊绳解来投一客。
先跪两拜便入衣中。
此客竟不言之。
固无救请。
须臾宰羊为炙。
先行至客。
一脔入口便下皮内。
周行遍体痛楚号诅方复说之。
遂作羊鸣而死。
梁时有人为县令。
经刘敬躬乱。
县廨被焚。
寄寺而住。
民将羊酒作礼。
县令以羊系刹。
屏除形像铺设床座于堂上。
接宾未杀之顷。
羊解径来至阶而拜。
县令大笑。
命左右宰之饮啖饱酒便卧檐下。
投醒即觉体痒。
爬搔^3□胗因尔成病。
十余年死。
杨思达为西阳郡。
值侯景乱。
时复旱。
俭饥民盗田中麦。
思达遣一部曲守视。
所得盗者辄截手腕。
凡戮十余人。
部曲后生一男。
自然无手。
齐国有一奉朝请。
家甚豪侈。
非手杀牛则啖之不美。
年三十许病笃。
大见牛来。
举体如被刀刺。
诅呼而终。
江陵高伟随父入齐凡数年。
向幽州淀中捕鱼。
后病每见群鱼啮之而死。
断酒肉文梁高祖弟子萧衍。
敬白诸大德僧尼诸义学僧尼诸寺三官。
夫匡正佛法是黑衣人事。
乃非弟子白衣所急。
但经教亦云。
佛法寄嘱人王。
是以弟子不得无言。
今日诸僧尼开意听受。
勿生疑闭内怀忿异。
凡出家人所以异于外道者。
正以信因信果信经。
所明信是佛说经言。
行十恶者受于恶报。
行十善者受于善报。
此是经教大意。
如是若言。
出家人犹嗜饮酒啖食鱼肉。
是则为行同于外道。
而复不及。
何谓同于外道。
外道执断常见。
无因无果无施无报。
今佛弟子酣酒嗜肉。
不畏罪因不畏苦果。
即是不信因不信果。
与无施无报者复何以异。
此事与外道见同。
而有不及外道。
是何外道。
各信其师。
师所言是弟子言是。
师所言非弟子言非。
涅槃经言。
迦叶我今日制诸弟子。
不得食一切肉。
而今出家人犹自啖肉。
戒律言。
饮酒犯波夜提。
犹自饮酒无所疑难。
此事违于师教。
一不及外道。
又外道虽复邪僻持牛狗戒。
既受戒已后必不犯。
今出家人既受戒已。
轻于毁犯。
是二不及外道。
又外道虽复五热炙身投渊赴火穷诸苦行。
未必皆啖食众生。
今出家人啖食鱼肉。
是三不及外道。
又外道行其异学。
虽不当理各习师法无有覆藏。
今出家人啖食鱼肉。
于亲所者乃自和光。
于所疏者则有隐避。
如是为行四不及外道。
又外道各宗所执各重其法。
乃自高声大唱云。
不如我道真。
于诸异人无所忌惮。
今出家人或复年时已长。
或复素为物宗。
啖食鱼肉极自艰难或避弟子。
或避同学。
或避白衣。
或避寺官。
怀挟邪志崎岖覆藏。
然后方得一过啖食。
如此为行五不及外道。
又复外道直情迳行。
能长己徒众恶。
不能长异部恶。
今出家人啖食鱼肉。
或为白衣弟子之所闻见。
内无惭愧。
方饰邪说云。
佛教为法本存远因。
在于即日未皆悉断。
以钱买肉非己自杀。
此亦非嫌。
白衣愚痴闻是僧说谓真实语。
便复信受自行不善增广诸恶。
是则六不及外道。
又外道虽复非法说法法说非法。
各信经书死不违背。
今出家人啖食鱼肉。
或云肉非己杀犹自得啖。
以钱买肉亦复非嫌。
如是说者是事不然。
涅槃经云。
一切肉悉断及自死者。
自死者犹断。
何况不自死者。
楞伽经云。
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
二业俱不善死。
堕叫呼狱。
何谓以财网肉。
陆设罝罘水设网罟。
此是以网网肉。
若于屠杀人间以钱买肉。
此是以财网肉。
若令此人不以财网肉者。
习恶律仪捕害众生。
此人为当专自供口。
亦复别有所拟。
若别有所拟。
向食肉者岂无杀分。
何得云我不杀生。
此是灼然违背经文。
是则七不及外道。
又复外道同其法者和合。
异共法者苦治。
令行禁止莫不率从。
今出家人或为师长。
或为寺官。
自开酒禁啖食鱼肉。
不复能得施其教戒。
裁欲发言他即讥刺云。
师向亦尔。
寺官亦尔。
心怀内热默然低头。
面赤汗出不复得言。
身既有瑕不能伏物。
便复摩何直尔止住。
所以在寺者乖违。
受道者放逸。
此是八不及外道。
又外道受人施与如己法。
受乌戒人受乌戒施。
鹿戒人受鹿戒施。
乌戒人终不覆戒。
受鹿戒施鹿戒人终不覆戒。
受乌戒施。
今出家人云。
我能精进我能苦行。
一时覆相诳诸白衣。
出即饮酒开众恶门。
入即啖肉集众苦本。
此是九不及外道。
又外道虽复颠倒。
无如是众事。
酒者何也。
谓是臭气水谷失其正性成此别气。
众生以罪业因缘故受此恶触。
此非正真道法。
亦非甘露上味。
云何出家僧尼犹生耽嗜。
僧尼授白衣五戒。
令不饮酒令不妄语云。
何翻自饮酒违负约誓。
七众戒八戒斋五篇七聚长短律仪。
于何科中而出此文。
其余众僧故复可。
可至学律者弥不宜尔。
且开放逸门集众恶本。
若白衣人甘此狂药。
出家人犹当诃止云。
某甲汝就我受五戒。
不应如是。
若非受戒者亦应云。
檀越酒是恶本。
酒是魔事。
檀越今日幸可不饮。
云何出家人而应自饮。
尼罗浮陀地狱身如段肉。
无有识知此是何人。
皆饮酒者出家僧尼。
岂可不深信经教。
自弃正法行于邪道。
长众恶根造地狱苦。
习行如此岂不内愧。
犹服如来衣受人信施。
居处塔寺仰对尊像。
若饮酒食肉如是等事。
出家之人不及居家。
何故如是在家人虽饮酒啖肉无犯戒罪。
此一不及居家人。
在家人虽复饮酒啖肉。
各有丘窟。
终不以此仰触尊像。
此是二不及居家人在家人虽复饮酒啖肉。
终不泄寺舍。
此是三不及居家人。
在家人虽复饮酒啖肉无有讥嫌。
出家人若饮酒啖肉。
使人轻贱佛法。
此是四不及居家人。
在家人虽复饮酒啖肉。
门行井灶各安其鬼。
出家人若饮酒啖肉。
臭气薰蒸一切善神皆悉远离。
一切众魔皆悉欢喜。
此是五不及居家人。
在家人虽复饮酒啖肉。
自破财产不破他财出家人饮酒啖肉。
自破善法破他福田是则六不及居家人。
在家人虽复饮酒啖肉。
皆是自力所办。
出家人若饮酒啖肉皆他信施。
是则七不及居家人。
在家人虽复饮酒啖肉。
是常罪业更非异事出家人若饮酒啖肉。
众魔外道各得其便。
是则八不及居家人。
在家人虽复如此饮酒啖肉。
犹故不失世业大耽昏者。
此则不得。
出家人若饮酒啖肉。
若多若少皆断佛种。
是则九不及居家人。
不及外道不及居家略出所以各有九事。
论欲过患条流甚多。
可以例推。
不复具言。
今日大德僧尼。
今日义学僧尼。
今日寺官。
宜自警戒严净徒众。
若其懈怠不遵佛教。
犹是梁国编户一民。
弟子今日力能治制。
若犹不依佛法。
是诸僧官宜依法问京师顷年讲大涅槃经。
法轮相续便是不断。
至于听受动有千计。
今日重令法云法师为诸僧尼讲四相品四中少分诸僧尼常听涅槃经。
为当"曾闻。 此说为当不闻。 若已曾闻不应违背。 若未曾闻今宜忆持"佛经中究竟说。
断一切肉乃至自死者。
亦不许食。
何况非自死者。
诸僧尼出家名佛弟子。
云何今日不从师教。
经言。
食肉者断大慈种。
何谓断大慈种。
凡大慈者皆令一切众生同得安乐。
若食肉者一切众生同得安乐。
若食肉者一切众生皆为怨对同不安乐。
若食肉者是远离声闻法。
若食肉者是远离辟支佛法。
若食肉者是远离菩萨法。
若食肉者是远离菩萨道。
若食肉者是远离佛果。
若食肉者是远离大涅槃。
若食肉者障生六欲天。
何况涅槃果。
若食肉者是障四禅法。
若食肉者是障"四空法。 若食肉者是障戒法。 若"食肉者是障定法。
若食肉者是障慧法。
若食肉者是障信根。
若食肉者是障进根。
若食肉者障念根。
若食肉者是障定根。
若食肉者是障慧根。
举要为言。
障三十七道品。
若食肉者是障四真谛。
若食肉者是障十二因缘。
若食肉者是障六波罗蜜。
若食肉者是障四弘誓愿若食肉者是"障四摄法。 若食肉者是障四无量心"若食肉者是障四无碍智。
若食肉者是障三三昧。
若食肉者是障八解脱。
若食肉者是障九次第定。
若食肉者是障六神通。
若食肉者是障百八三昧。
若食肉者是障一切三昧。
若食肉者是障海印三昧。
若食肉者是障首楞严三昧。
若食肉者是障金刚三昧。
若食肉者是障五眼。
若食肉者是障十力。
若食肉者是障四无所畏。
若食肉者是障十八不共法。
若食肉者是障一切种智。
若食肉者是障无上菩提。
何以故。
若食肉者障菩提心。
无有菩萨法。
以食肉故。
障不能得初地。
以食肉故。
障不能得二地。
乃至障不能得十地。
以无菩萨法故。
无四无量心。
无四无量心故无有大慈大悲。
以是因缘佛子不续。
所以经言。
食肉者断大慈种。
诸出家人虽复不能行。
大慈大悲究竟菩萨行。
成就无上菩提。
何为不能忍此臭腥修声闻群支佛道。
鸱鸦嗜鼠螂蛆甘螮。
以此而推何可嗜着。
至于豺犬野犴皆知嗜肉。
人最有知胜诸众生。
近与此等同甘臭腥。
岂直常怀杀心断大慈种。
凡食肉者自是可鄙。
诸大德僧诸解义者讲涅槃经。
何可不殷勤。
此句令听受者心得悟解。
又有一种愚痴之人云。
我止啖鱼实不食肉。
亦应开示。
此处不殊水陆。
众生同名为肉。
诸听讲者岂可不审谛受持如说修行。
凡食肉者如前说。
此皆是远事未为近切。
诸大德僧尼。
当知啖食众生者是魔行。
啖食众生是地狱种。
啖食众生是恐怖因。
啖食众生是断命因。
啖食众生是自烧因。
啖食众生是自煮因。
啖食众生是自炮因。
啖食众生是自炙因。
啖食众生是自割因。
啖食众生是自剥因。
啖食众生是断头因。
啖食众生是断手因。
啖食众生是断足因。
啖食众生是破腹因。
啖食众生是破背因。
啖食众生是刳腹因啖食众生是碎髓因。
啖食众生是抉目因。
啖食众生是割鼻因。
啖食众生是截耳因。
啖食众生是贫穷因。
啖食众生是下贱因。
啖食众生是冻饿因。
啖食众生是丑陋因。
啖食众生是聋因。
啖食众生是盲因。
啖食众生是喑因。
啖食众生是哑因。
啖食众生是跛因。
啖食众生是蹇因。
啖食众生是疮因。
啖食众生是疡因。
啖食众生是疥因。
啖食众生是癣因。
啖食众生是瘤因。
啖食众生是瘿因。
啖食众生是瘑因。
啖食众生是疵因。
啖食众生是痈因。
啖食众生是疖因。
啖食众生是痔因。
啖食众生是疽因。
啖食众生是瘘因。
啖食众生是癞因。
啖食众生是致蚤因。
啖食众生是至虱因。
啖食众生是至蚊因。
啖食众生是致虻因。
啖食众生是遭毒虫因。
啖食众生是遭恶兽因。
啖食众生是病瘦因"啖食众生是寒热。 啖法食众生"是头痛因。
啖食众生是心痛因。
啖食众生是腹痛因。
啖食众生是胸痛因。
啖食众生是背痛因。
啖食众生是手痛因。
啖食众生是足痛因。
啖食众生是髓痛因。
啖食众生是肠痛因。
啖食众生是筋缩因。
啖食众生是胃反因。
啖食众生是脉绝因。
啖食众生是血流因。
啖食众生是咽塞因。
啖食众生是喉痛因。
啖食众生是风病因。
啖食众生是水病因。
啖食众生是四大不调适因。
啖食众生是五藏不调适因。
啖食众生是六腑不调适因。
啖食众生是颠因。
啖食众生是狂因。
啖食众生乃至是四百四病一切众因。
啖食众生是热因。
啖食众生是恼因。
啖食众生是受压因。
啖食众生是遭水因。
啖食众生是^3□火因。
啖食众生是遭风因。
啖食众生是遭偷因。
啖食众生是遭劫因。
啖食众生是遭贼因。
啖食众生是鞭因。
啖食众生是杖因。
啖食众生是笞因。
啖食众生是督因。
啖食众生是骂因。
啖食众生是辱因。
啖食众生是系因。
啖食众生是缚因。
啖食众生是幽因。
啖食众生是闭因。
啖食众生是生苦因。
啖食众生是老苦因。
啖食众生是病苦因。
啖食众生是死苦因。
啖食众生是怨憎会苦因。
啖食众生是爱别离苦因。
啖食众生是求不得苦因。
啖食众生是五受阴苦因。
啖食众生是行苦因。
啖食众生是坏苦因。
啖食众生是苦苦因。
啖食众生是想地狱因。
啖食众生是黑绳地狱因。
啖食众生是众合地狱因。
啖食众生是叫唤地狱因。
啖食众生是大叫唤地狱因。
啖食众生是热地因。
啖食众生是大热地狱因。
啖食众生是阿鼻地狱因。
啖食众生是八寒八热地狱因。
乃至是八万四千鬲子地狱因乃至是不可说不可说鬲子地狱因。
啖食众生乃至是一切饿鬼因。
啖食众生乃至是一切畜生因。
当知饿鬼有无量苦。
当知畜生有无量苦。
畜生暂生暂死为物所害。
生时有无量怖畏。
死时有无量怖畏。
此皆是杀业因缘受如是果。
若欲具列杀果展转不穷尽。
大地草木亦不能容受。
向来所说虽复多途。
举要为言。
同一苦果。
中自有轻重。
所以今日致众苦果。
皆由杀业恼害众生。
略举一隅粗言少分。
诸大德僧尼。
诸义学僧尼。
诸寺三官。
复当应思一大事。
若使啖食众生父。
众生亦报啖食其父。
若啖食众生母。
众生亦报啖食其母。
若啖食众生子。
众生亦报啖食其子。
如是怨对报相啖食。
历劫长夜无有穷已。
如经说。
有一女人五百世害狼儿。
狼儿亦五百世害其子。
又有女人五百世断鬼命根。
鬼亦五百世断其命根。
如此皆是经说。
不可不信。
其余相报推例可知。
诸大德僧尼。
诸义学僧尼。
诸寺三官。
又有一大事当应信受。
从无始以来至于此生。
经历六道备诸果报。
一切亲缘遍一切处。
直以经生历死神明隔障。
是诸眷属不复相识。
今日众生或经是父母。
或经是师长。
或经是兄弟。
或经是姊妹。
或经是儿孙。
或经是朋友。
而今日无有道眼。
不能分别。
还相啖食不自觉知。
啖食之时。
此物有灵。
即生忿恨还成怨对。
向者至亲还成至怨。
如是之事岂可不思。
暂争舌端一时少味。
永与宿亲长为怨对。
可为痛心难以言说。
白衣居家未可适道。
出家学人被如来衣习菩萨行。
宜应深思。
诸大德僧尼。
诸义学僧尼。
诸寺三官。
又复当思一事。
凡啖食众生是一切众生恶知识。
是一切众生怨家。
如是怨家遍满六道。
若欲修行皆为障难。
一理中障难。
二事中障难。
何者。
是理中障难。
以业因缘自生障难。
令此行人愚痴无慧。
不知出要无有方便。
设值善知识不能信受。
设复信受不能习行。
此是理中障难。
事中障者。
此诸怨对或在恶鬼中。
或在毒兽中。
或在有大力神中。
或在大力龙中。
或在魔中。
或在天中。
如是处处来作留难设令修行遇善知识深心信受适欲习行。
便复难起。
或引入邪道。
或恼令心乱修戒修定修慧。
修诸功德常不清净常不满足。
皆是旧怨起诸对障。
此是事中障难。
如是之事又宜深心思。
但以一啖食众生因缘。
能远离一切佛法。
有如是种种过患。
贪毒亦如是。
瞋毒亦如是。
痴毒如是。
三毒等分皆同过患。
相与宜深自觉察善思方便。
弟子萧衍。
又复敬白。
诸大德僧尼诸义学僧尼诸寺三官。
北山蒋帝犹且去杀。
若以不杀祈愿辄得上教。
若以杀祈愿辄不得教想。
今日大众已应闻知。
弟子已勒诸庙祀及以百姓凡诸群祀。
若有祈报者皆不得荐生类。
各尽诚心止修蔬供。
蒋帝今日行菩萨道。
诸出家人云何反食众生行诸魔行。
一日北山为蒋帝斋。
所以皆请菜食僧者。
正以幽灵悉能鉴见。
若不菜食僧作菜食往。
将恐蒋帝恶贱佛法怪望弟子。
是请法师当见此意。
弟子萧衍。
又敬白大德僧尼诸义学者一切寺官。
弟子萧衍于十方一切诸佛前。
于十方一切尊法前。
于十方一切圣僧前。
与诸僧尼共申约誓。
今日僧众还寺已后。
各各检勒使依佛教。
若复饮酒啖肉不如法者。
弟子当依王法治问。
诸僧尼若被如来衣不行如来行。
是假名僧。
与贼盗不异。
如是行者犹是弟子国中编户一民。
今日以王力足相治问。
若为外司听察所得若为寺家自相纠举。
不问年时老少。
不问门徒多少。
弟子当令寺官集僧众鸣揵槌舍戒还俗着在家服。
依涅槃经还俗策使。
唯敢老旧者。
最多门徒者。
此二种人最宜先问。
何以故。
治一无行小僧。
不足以改革物心。
治如是一大僧。
足以惊动视听。
推计名德大僧。
不应有此。
设令有此当依法治问。
其余小僧故自妄言。
今日集会此是大事因缘。
非直一切诸佛在此。
非直一切尊法在此。
非直一切圣僧在此。
诸天亦应遍满虚空。
诸仙亦应遍满虚空。
护世四王亦应在此。
金刚密迹大辩天神。
功德天神。
韦驮天神。
毗纽天神。
摩醯首罗。
散脂大将。
地神坚牢。
迦毗罗王。
孔雀王。
封头王。
富尼跋陀罗伽王。
阿修罗伽王。
摩尼跋陀罗伽王。
金毗罗王。
十方二十八部夜叉神王。
一切持咒神王。
六方大护都使安国。
如是一切有大神足力。
有大威德力。
以如是一切善神遍满虚空。
五方龙王娑竭龙王阿耨龙王。
难陀龙王。
跋难陀龙王。
伊那满龙王。
如是一切菩萨龙王。
亦应遍满在此。
天龙夜叉揵闼婆王。
阿修罗王。
迦娄罗王。
紧那罗王摩□罗伽王。
人非人等。
如是一切有大神足力。
有大威德力。
八部神王皆应在此。
今日土地山川房庙诸神。
亦应仄塞虚空。
如是幽显莫不鉴观唯无瑕者可以戮人。
唯自净者可以净人。
弟子今日昌言此事。
僧尼必当有不平色。
设令刳心掷地以示僧与数片肉无以取信。
古人有言非知之难其在行之。
弟子萧衍虽在居家不持戒。
今日当先自为誓以明本心。
弟子萧衍从今以去至于道场。
若饮酒放逸起诸淫欲。
欺诳妄语啖食众生。
乃至饮于乳蜜及以苏酪。
愿一切有大力鬼神。
先当苦治萧衍身。
然后将付地狱阎罗王与种种苦。
乃至众生皆成佛尽。
弟子萧衍。
犹在阿鼻地狱中。
僧尼若有饮酒啖鱼肉者而不悔过。
一切大力鬼神亦应如此治问。
增广善众清净佛道。
若未为幽司之所治问犹在世者。
弟子萧衍。
当如法治问。
驱令还俗与居家衣随时役使。
愿今日二部僧尼。
各还本寺匡正佛法和合时众。
皆令听经法者如说修行。
不可复令断大慈种。
使佛子不续。
若有犯法破戒者皆依僧制如法治问。
若有容受不相治举者。
当反任罪。
又僧尼寺。
有事四天王迦毗罗神。
犹设鹿头及羊肉等。
是事不可急宜禁断。
若不禁断寺官任咎亦同前科。
别宣意"是义论竟宣意如此"。
弟子萧衍。
敬白诸大德僧尼诸义学僧尼诸寺三官。
向已粗陈鱼肉障累招致苦果。
今重复欲通白一言。
阎浮提寿云百二十。
至于世间罕闻其人。
迁变零落亦无宿少。
经言。
以一念顷有六十刹那。
生老无常谢不移时。
暂有诸根俄然衰灭。
三途等苦倏忽便及。
欲离地狱其事甚难。
戒德清净犹惧不免。
况于毁犯安可免乎。
虽复长斋菜食。
不勤方便欲免苦报。
亦无是处。
何以故。
尔此生虽可不犯众罪。
后报业强现无方便。
三途等苦不能遮止。
况复饮酒啖食众生。
诸僧尼必信佛语。
宜自力励。
若云菜食为难。
此是信心薄少。
若有信心宜应自强。
有决定心菜食何难。
菜蔬鱼肉俱是一惑。
心若能安便是甘露上味。
心若不安便是臭秽下食。
所以涅槃经言。
受食之时令作子想。
如俱非惑岂须此法。
且置远事止借近喻。
今已能蔬食者^3□恶血腥。
甚于不能蔬食者。
^3□恶菜茹事等如此。
宜应自力回不善惑以为善惑。
就善惑中重为方便。
食菜子想。
以如是心便得决定。
凡不能离鱼肉者皆云。
菜蔬冷于人虚乏。
鱼肉温于人补益。
作如是说皆是倒见。
今试复粗言。
其事不尔。
若久食菜人荣卫流通。
凡如此人法多患热。
荣卫流通则能饮食。
以饮食故气力充满。
是则菜蔬不冷能有补益。
诸苦行人亦皆菜蔬。
多悉患热类皆坚强。
神明清爽少于昏疲。
凡鱼为性类皆多冷。
血腥为法增长百疾。
所以食鱼肉者神明理当昏浊。
四体法皆沉重无论。
方招后报有三途苦。
即时四大交有不及。
此岂非惑者。
用心各有所执。
甘鱼肉者便谓为温为补。
此是倒见事不可信。
复有一种人。
食菜以为冷便复解素。
此是行者未得菜意。
菜与鱼肉如水与火。
食菜裁欲得力。
复啖鱼肉。
鱼肉腥臊能灭菜力。
所以惑者云。
菜为性冷。
凡数解素人。
进不得菜蔬之力。
退不得鱼肉邪益。
法多羸冷少有堪能。
是诸僧尼复当知一事。
凡食鱼肉是魔境界行于魔行。
必不决定多有留难。
内外众共魔相娆作。
所以行者思念。
鱼肉酒是魔浆。
故不待言。
凡食鱼肉嗜饮酒者。
善神远离内无正气。
如此等人法多衰恼。
复有一种人。
虽能菜食。
恃此憍慢多于瞋恚。
好生贪求。
如是之人亦堕魔界多于衰恼。
又有一种人。
外行似熟内心粗恶。
见人胜已常怀忿嫉。
所行不善皆悉覆相。
如是等人亦行魔界。
虽复菜蔬亦多衰恼。
若心力决正蔬食若节。
如是等人。
多为善力所扶。
法多堪能。
有不直者宜应思觉。
勿以不决定心期决定人。
诸大德僧尼有行业已成者。
今日以去善相开导。
令未得者今去皆得。
若已习行愿坚志力。
若未曾行愿皆改革。
今日相与共为菩提种子。
勿怪。
弟子萧衍。
向来所白。
寺官三百六十八人宿德二十五人义学五百七十四人导师三十九人右牒众僧合一千六人寺官三百六十九人义学六十八人导师五人右牒合尼僧四百四十二人并右牒僧尼合一千四百四十八人。
并以五月二十二日五更。
一唱到凤庄门。
二十三日旦。
光宅寺法云。
于华林殿前登东向高座为法师。
瓦官寺慧明。
登西向高座为都讲。
唱大涅槃经四相品四分之一。
陈食肉者断大慈种义。
法云解释。
舆驾亲御。
地铺席位于高座之北。
僧尼二众各以次列坐。
讲毕。
耆阇寺道澄。
又登西向高座。
唱此断肉之文。
次唱所传之语。
唱竟又礼拜忏悔。
普设中食竟出。
二十三日。
会其后诸僧尼。
或犹云。
律中无断肉事及忏悔食肉法。
其月二十九日。
又敕请义学僧一百四十一人义学尼五十七人。
于华林华光殿使庄严寺法超。
奉诚寺僧辩。
光宅寺宝度等三律师。
升高座御席地施座。
余僧尼亦尔。
制旨问法超等三律师曰。
古人云。
止沸莫若去薪。
息过莫若无言。
弟子无言乃复甚易。
但欲成人之美使佛种相续与诸僧尼共弘法教。
兼即事中亦不得默已。
故今集会于大众前。
求律中意。
闻诸。
僧道。
律中无有断肉法。
又无忏悔食肉法。
诸律师从来作若为开导。
使人致有此疑。
法超奉答。
律教是一。
而人取文下之旨不同。
法超所解。
律虽许啖三种净肉。
而意实欲永断。
何以知之。
先明断十种不净肉。
次令食三种净肉。
未令食九种净肉。
如此渐制。
便是意欲永断。
法超常日讲。
恒作如此说。
制又问僧辩法师。
复作若为开导。
僧辩奉答。
僧辩从来所解大意。
亦不异法超。
但教有深浅。
阶级引物。
若论啖三种净肉。
理当是过。
但教既未极。
所以许其如此。
制又问宝度法师。
复若为开导。
宝度奉答。
愚短所解只是渐教。
所以律文许啖三种净肉。
若涅槃究竟明于正理。
不许食肉。
若利根者。
于三种净肉教。
即得悉不食解。
若钝根之人。
方待后教。
制又问法超法师。
向答是文外意。
若依律文作若为判。
奉答。
常日解义只作向者所说。
制问僧辩法师。
意复云何同超法师不。
奉答。
同法超所解。
制问法超法师。
从从来作此解律。
诸律师并皆啖肉为不啖肉。
法超奉答。
不知余人并若为。
法超从来自不食肉。
制问僧辩法师。
复食肉不。
僧辩奉答。
昔恒不食肉。
中年疾病有时暂开。
制问宝度法师。
复云何。
奉答。
本住定林末移光宅。
二处不得进肉。
若在余处为疾病亦不免开。
问讲律时啖肉不奉答。
讲时必有徒众。
于徒众中不敢。
问不敢有两义。
为不敢食为不敢不食。
制又问僧辩法师。
常日讲律时为当许徒众食肉。
为当不许。
若不许啖肉有食肉者应驱遣去。
若许者作若为说。
奉答。
若约教解不全言不许。
若论其意未常开许。
问今正问。
约教时为许为不许。
答约教不遮。
问不遮是许为是不许。
答引其向理许其得食三种净肉。
问见杀亦可不见。
闻杀亦可不闻。
疑作若为得免。
答若见因缘不假疑。
闻因缘亦不假疑。
唯遇得者疑。
问以钱买鱼肉。
是疑非疑。
答若理中理自是疑。
问不得以理中见。
答若理中为论。
众僧不应市鱼肉。
今所问事中是疑不。
答若约教非疑问市中人为谁杀。
答乃为买者杀。
但买者不作此想。
问买肉者此人既不惛乱。
岂得不知是为买者杀而不作此想。
答于时作现死肉心。
问为自死詺作死。
为杀詺作死。
答此旨是理中言。
约教辩只得如此。
问法师既为人讲说为人明导。
为人法城。
云何言只得如此。
但问作意使人买时作若为意。
答买自死者意。
问若自死者处处应有寺中。
亦应有自死者。
何假往屠肉家买。
答理中居然是疑。
问若理中居然是疑者。
云何得不疑肉食。
僧辩无复对。
制又问。
此肉为当作肉味。
为当作菜味。
僧辩奉答。
犹作肉味。
问为是慈心故食肉。
无慈心故食肉。
答此非慈心。
问若非慈心。
岂得非杀耶。
答理中常应不得。
约事故如此。
问律教欲使人出离不。
答令人出离。
问食肉得出离不。
答不得。
问若尔云何令食肉。
答为浅行者说。
引其令深。
问为具足戒者说。
为不具足者说。
答为具足者说。
问既为具足者说。
不为童蒙。
云何令食肉而是引其令深。
答初教如此非是极教。
问云何。
初教教具足戒人。
答僧辩所解正自齐此。
制又问。
律教起何时。
僧辩奉答。
起八年已后至涅槃。
问若如此涅槃经有断肉。
楞伽经有断肉。
央掘摩罗经亦断肉。
大云经缚象经并断肉律。
若至涅槃云何无断肉事。
答律接续初教。
所以如此。
问律既云接续初教至于涅槃。
既至涅槃则应言断肉。
答若制教边。
此是接续初教通于五时。
不言一切皆同。
僧辩解正齐此。
问法师既是大律师。
为众开导。
今日大众取判法师。
不得言齐此。
齐此亦不得住。
不齐此亦不得住。
只问此是优波离律不。
答是。
问佛般泥洹时。
优波离既亲在坐。
云何律文不断食肉。
答此是接续前近教。
问若言接近教。
近教亦不明食肉。
且涅槃前迦叶已持修行不食肉。
法律若异此。
则非优波离律。
是异部家律。
云何用此讲说以化群僧。
僧辩不复奉答。
制问宝度法师。
说既同德同行。
云何解此语。
宝度奉答。
若律中事是优波离所出。
经事悉是阿难所出。
问若尔律中事便当皆不出经。
答若经中事牵律。
律中事牵经。
问佛说经时有所制约。
便集以为律。
何处方复牵律。
若经皆牵律。
是则说经应在律后。
答只言经中有明戒处。
愚谓应相关涉。
问若论相涉。
三藏义何尝不相涉。
修多罗中亦有毗尼与毗昙。
毗尼中亦有修多罗与毗昙。
毗昙中亦有修多罗与毗尼。
不言无此义。
但问法师今所讲律。
是优波离律义。
不违经不。
答今所讲是优波离律。
与经不违。
问若是优波离律不违经者。
则断肉义不应异涅槃。
答涅槃经显断肉律文虽不明。
而优波离意未常开肉。
问律既是具教。
优波离既不开肉。
律何得无文。
法师此解殊为进退。
只可为寺中沙弥式叉摩尼说。
不得以此答弟子。
答宝度愚解正自极此。
制又问。
下座诸律师。
复云何解。
龙光寺道恩奉答。
律文不断。
涅槃经方断。
问法师所讲是谁律。
答是佛律。
问所引乃极弘旷。
只未知此律是优波离律不。
答优波离仰述佛律。
问优波离悉集佛所说不。
答集前四时。
不集涅槃时。
问若尔迦叶那得语阿难道。
佛从何处说法。
至涅槃时集修多罗藏。
语优波离道佛从何处说法。
至涅槃时集毗尼藏。
云何得言唯取前四时不取涅槃。
答涅槃时不复制戒。
问涅槃云。
夫食肉者断大慈种。
我从今日制诸弟子。
不得复食一切肉。
一切悉断及自死者。
如此制断。
是戒非戒。
道恩不复奉答。
制又问。
诸律师亲自讲律。
诸大法师尽讲大涅槃经。
云何有时解素。
素是何义。
若不解是素。
解则非素。
素若使得不素。
戒既是净。
亦可得使净为不净不。
诸讲律师亲违此教。
外书所云。
自踰短垣窃简书法。
正是此义宣武寺法宠奉答。
闭秽门称为素开秽门称不素。
问若尔众僧云何开秽门。
答实自不应得开。
但贪欲情深。
所以如此。
问云何忏悔。
答恳恻至心是为忏悔。
若能忏悔是大丈夫。
问诸学人即时忏悔不。
故如弟子请诸法师动至千数。
导师唱导令忏悔者。
于时诸法师忏悔以不。
答那得不忏悔。
问若忏竟出寺更食肉不。
答居然不食。
但其中有无明多者。
或亦不免更食。
问出寺更食。
何如发初作者轻重。
答一种。
问云何一种。
初直尔而食。
后已经于诸佛前誓方复更啖。
云何一种。
答初人无惭愧。
后人有惭愧。
乃得有胜初人义。
问若尔但先道惭愧痛打前人。
而道我惭愧汝我打汝。
我惭愧汝我食汝。
答如大邪见人无惭愧。
其既知惭愧。
故知差不惭者。
问先道惭愧而犹啖食。
此是知而故犯。
非谓惭愧。
若使先时不知。
或是过误。
后方起愧乃是惭愧。
岂非知而故犯。
其罪大于不知。
又复惭愧不得重犯。
如其直犯。
复是违破初心。
论此为罪所以弥大。
答经有诚文。
耆婆云汝有惭愧。
故罪可灭。
惭愧即是清白法。
问法师是得经言不得其意此明。
若作罪后方知惭愧。
此为白法。
不言发初惭愧而故作罪。
以为白法。
答经又道惭愧为上服。
若尔便有非上服义。
问义亦如此。
若正作罪。
虽云惭愧终无所益。
若作罪后能生惭愧者。
乃是上服。
法宠无复答。
法宠奉答事毕。
三律师并下。
又敕始兴寺。
景猷升高座。
读楞伽央掘魔罗经所明断肉经文。
今载如左。
大般涅槃经四相品上第七"此品今月二十三日会。 已唱此文。 法云法师解说今二十九日不复重唱"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
世尊。
食肉之人不应施肉。
何以故。
我见不食肉者有大功德。
佛赞迦叶。
善哉善哉。
汝今乃能善知我意。
护法菩萨应当如是。
善男子。
从今日始不听声闻弟子食肉。
若受檀越信施之时。
应观是食如子肉想。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
世尊。
云何如来不听食肉。
善男子。
夫食肉者断大慈种。
迦叶又言。
如来何故先听比丘食三种净肉。
迦叶。
是三种净肉随事渐制。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
世尊。
何因缘故十种不净乃至九种清净而复不听。
佛告迦叶。
亦是因事渐次而制。
当知即是现断肉义。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
云何如来称赞鱼肉为美食耶。
善男子。
我亦不说鱼肉之属为美食也。
我说甘蔗粳米石蜜一切谷麦及黑石蜜乳酪苏油以为美食。
虽说应畜种种衣服。
所应畜者要是坏色。
何况贪着是鱼肉味。
迦叶复言。
如来若制不食肉者。
彼五种味乳酪酪浆生苏熟苏胡麻油等。
及诸衣服憍奢耶衣珂贝皮革金银盂器。
如是等物亦不应受。
善男子。
不应同彼尼揵所见。
如来所制一切禁戒各有异意。
故听食三种净肉。
异想故断十种肉。
异想故一切悉断及自死者。
迦叶。
我从今日制诸弟子。
不得复食一切肉也。
迦叶。
其食肉者。
若行若住若坐若卧。
一切众生闻其肉气悉生恐怖。
譬如有人近师子已。
众人见闻师子臭亦生恐怖。
善男子。
如人啖蒜臭秽可恶。
余人见之闻臭舍去。
设远见者犹不欲视。
况当近之。
诸食肉者亦复如是。
一切众生闻其肉气。
悉皆恐怖生畏死想。
水陆空行有命之类悉佑之走。
咸言此人是我等怨。
是故菩萨不习食肉。
为度众生示现食肉。
虽现食之其实不食。
善男子。
如是菩萨清净之食犹尚不食。
况当食肉。
善男子。
我涅槃后无量百岁。
四道圣人悉复涅槃。
正法灭后于像法中当有比丘。
似像持律少读诵经。
贪嗜饮食长养其身。
其所被服粗陋丑恶。
形容憔悴无有威德。
放畜牛羊担负薪草。
头须发爪悉皆长利。
虽服袈裟犹如猎师。
细视徐行如猫伺鼠。
常唱是言我得罗汉。
多诸病苦眠卧粪秽。
外现贤善内怀贪嫉。
如受哑法婆罗门等。
实非沙门现沙门像。
邪见炽盛诽谤正法。
如是等人。
破坏如来所制戒律正行威仪说解脱果离不净法。
及坏甚深秘密之教。
各自随意反说经律。
而作是言。
如来皆听我等食肉。
自生此论。
言是佛说。
互共诤讼各自称是沙门释子。
善男子。
尔时复有诸沙门等。
贮聚生谷受取肉鱼手自作食执持油瓶。
宝盖革屣亲近国王大臣长者。
占相星宿。
勤修医道。
畜养奴婢。
金银琉璃砗磲码瑙颇梨真珠珊瑚琥珀璧玉珂贝种种果蓏。
学诸伎艺。
画师泥作造书教学。
种植根栽。
虫道咒幻。
和合诸药作倡伎乐。
香花治身。
摴蒲围棋。
学诸工巧。
若有比丘能离如是诸恶事者。
当说是人真我弟子。
尔时迦叶复白佛言。
世尊。
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因他而活。
若乞食时得杂肉食。
云何得食应清净法。
佛言。
迦叶。
当以水洗令与肉别。
然后乃食。
若其食器为肉所污。
但使无味听用无罪。
若见食中。
多有肉者则不应受。
一切现肉悉不应食。
食者得罪。
我今唱是断肉之制。
若广说者则不可尽。
涅槃时到。
是故略说。
是则名为能随问答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
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言。
彼诸慧菩萨等。
志求佛道者。
酒肉及与葱。
饮食为云何。
惟愿无上尊。
哀愍为演说。
愚夫所贪着。
臭秽无名称。
虎狼所甘嗜。
云何而可食。
食者生诸过。
不食为福善。
惟愿为我说。
食不食罪福。
大慧菩萨说偈问已。
复白佛言。
惟愿世尊。
为我等说食不食肉功德过恶。
我及所菩萨。
于现在未来当为种种悕望肉食众生分别说法。
令彼众生慈心相向。
得慈心已各于住地清净明了疾得究竟无上菩提。
声闻缘觉自地止息已。
亦得逮成无上菩提。
恶邪论法。
诸外道辈。
邪见断常颠倒计着。
尚有遮法不听食肉。
况复如来世间救护。
正法成就而食肉耶。
佛告大慧。
善哉善哉。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当为汝说。
大慧白佛。
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
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
然我今当为汝略说。
谓一切众生从本已来展转因缘常为六亲。
以亲想故不应食肉。
驴骡骆驼狐狗牛马人兽等肉。
屠者杂卖故不应食肉。
不净气分所生长故不应食肉。
众生闻气悉生恐怖。
如栴陀罗及谭婆等。
狗见憎恶惊怖群吠故不应食肉。
又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不应食肉。
凡愚所嗜臭秽不净。
无善名称故不应食肉。
令诸咒术不成就故不应食肉。
以杀生者见形起识。
深味着故不应食肉。
彼食肉者诸天所弃故不应食肉。
令口气臭故不应食肉。
多恶梦故不应食肉。
空闲林中虎狼闻香故不应食肉。
令饮食无节故不应食肉。
令修行者不生厌离故不应食肉。
我常说言。
凡所饮食。
作食子肉想。
作服药想。
故不应食肉。
听食肉者。
无有是处。
复次大慧。
过去有王。
名师子苏陀娑。
食种种肉遂至食人。
臣民不堪即便谋反断其俸禄。
以食肉者有如是过故不应食肉。
复次大慧。
凡诸杀者为财利故杀生屠贩。
彼诸愚痴食肉众生。
以钱为网而捕诸肉。
彼杀生者。
若以财物若以钓网。
取彼空行水陆众生。
种种杀害屠贩求利。
大慧。
亦无不教不求不想而有鱼肉。
以是义故不应食肉。
大慧。
我有时说遮五种肉。
或制十种。
今于此经一切种一切时。
开除方便一切悉断。
大慧。
如来应供等正觉。
尚无所食。
况食鱼肉。
亦不教人。
以大悲前行故。
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
是故不听令食子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
而说偈言。
曾悉为亲属。
鄙秽不净杂。
不净所生长。
闻气悉恐怖。
一切肉与葱。
及诸藏^7□蒜等。
种种放逸酒。
修行常远离。
亦常离麻油。
及诸穿孔床。
以彼诸细虫。
于中极恐怖。
饮食生放逸。
放逸生诸觉。
从觉生贪欲。
是故不应食。
由食生贪欲。
贪令心迷醉。
迷醉长爱欲。
生死不解脱。
为利杀众生。
以财网诸肉。
二俱是恶业。
死堕叫呼狱。
若无教想求。
则无三净肉。
彼非无因有。
是故不应食。
彼诸修行者。
由是悉远离。
十方佛世尊。
一切咸诃责。
展转更相食。
死堕虎狼类。
臭稳可厌恶。
所生常愚痴。
多生栴陀罗。
猎师谭婆种。
或生陀夷尼。
及诸肉食性。
罗刹猫狸等。
遍于是中生。
缚象与大云。
央掘利魔罗。
及此楞伽经。
我悉制断肉。
诸佛及菩萨。
声闻所诃责。
食已无惭愧。
生生常痴冥。
先说见闻疑。
已断一切肉。
妄想不觉知。
故生食肉处。
如彼贪欲过。
障阂圣解脱。
酒肉葱^7□蒜。
悉为圣道障。
未来世众生。
于肉愚痴说。
言此净无罪。
佛听我等食。
食如服药想。
亦如食子肉。
知足生厌离。
修行行乞食。
安住慈心者。
我说常厌离。
虎狼诸恶兽。
恒可同游止。
若食故血肉。
众生悉恐怖。
是故修行者。
慈心不食肉。
食肉无慈慧。
永背正解脱。
及违圣表相。
是故不应食。
得生梵志种。
及诸修行处。
智慧富贵家。
斯由不食肉。
央掘魔罗经第一卷上座迦叶。
舍种种甘膳之食。
舍肉味食。
受持修行不食肉法。
央掘魔罗经。
第二卷文殊师利白佛言。
世尊因如来藏故诸佛不食肉耶。
佛言。
如是。
一切众生无始生死。
生生轮转无非父母兄弟姊妹。
犹如伎儿变易无常。
自肉他肉则是一肉。
是故诸佛悉不食肉。
复次文殊师利。
一切众生界我界即是一界。
所宅之肉即是一肉。
是故诸佛悉不食肉。
文殊师利白佛言。
世尊。
珂贝猎蜜皮革缯绵。
非自界肉耶。
佛告文殊师利。
勿作是语。
如来远离一切世间。
如来不食。
若言习近世间物者。
无有是处。
若习近者是方便。
法若物展转来者则可习近。
若物所出处不可习近。
若展转来离杀者手则可习近。
文殊师利白佛言。
今此城中有一皮。
师能作革。
屣有人买施。
是展转来。
佛当受不。
复次世尊。
若自死牛。
牛主从栴陀罗取皮持付皮师。
师作革屣施持戒人。
此展转来。
可习近不。
佛告文殊师利。
若自死牛。
牛主持皮用作革屣。
施持戒人。
为应受不。
若不受者是比丘法。
若。
受者非慈悲。
然不破戒唱经竟。
制又语诸僧道。
诸小僧辈看经未遍。
互言无断肉语。
今日此经言何所道。
所以唱此革屣文者。
本意乃不在此。
正为此二十三日法云法师讲涅槃断肉事。
于时僧正慧超法宠法师难云。
若经文究竟断一切肉。
乃至自死不得食者。
此则同尼揵断皮革不得着革屣。
若开皮革得着革屣者。
亦应开食肉。
法云法师乃已有通释。
而二法师难意未已。
于时自仍通云。
若是圣人故自不着此物。
若中行人亦不着此。
着此皆下行人。
所以不同尼揵者语有。
所含。
若无麻纻之乡。
亦有开皮革义论。
有麻纻处大慈者。
乃实应不着。
但此事与食肉不得类同。
凡着一革屣。
经久不壤。
若食啖众生。
就一食中便害无量身命。
况日日餐咀数若恒沙。
亦不可得用革屣以并断肉。
于时诸僧乃无复往复。
恐诸小僧执以为疑方成巨蔽。
所以唱此不受革屣文。
正欲释一日所疑。
非关前制。
凡啖肉者是大罪障。
经文道。
昔与众生经为父母亲属。
众僧那不思。
此犹忍食啖众生。
已不能投身饿虎割肉贸鹰。
云何反更啖他身分。
诸僧及领徒众法师诸尼。
及领徒众者。
各还本寺宣告诸小僧尼。
令知此意。
制说此语竟。
僧尼行道礼拜忏悔。
设会事毕出。
其晚又敕员外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周舍曰。
法宠所言惭愧而食众生。
此是经中所明罗刹妇女云。
我念汝我食汝。
法宠此心。
即是经之罗刹。
又敕舍云。
僧辩所道自死肉。
若如此说。
鸱鸦鸠鸽触处不死。
那不见有一自死者。
獐鹿雉兔充满野泽。
亦不尝见有一自死者。
而觅死肉其就屠杀家。
觅死鱼必就罾网处。
若非杀生岂有死肉。
经言。
买肉与自杀。
此罪一等。
我本不自为。
正为诸僧尼作离苦因缘。
又敕佑云。
众生所以不可杀生。
凡一众生具八万户虫。
经亦说有八十亿万户虫。
若断一众生命。
即是断八万户虫命。
自死众生又不可食者。
前附虫虽已灭谢。
后所附虫其数复众。
若煮若炙此断附虫。
皆无复命。
利舌端少味。
害无量众生。
其中小者非肉眼能观。
其中大者炳然共见。
灭慈悲心增长恶毒。
其实非沙门释子所可应行。
又敕舍云。
众僧食肉罪剧白衣。
白衣食肉。
乃不免地狱而止是一罪。
至于众僧食肉。
既犯性罪又伤戒律。
以此为言有两重罪。
若是学问众僧食肉者。
此为恶业复倍于前。
所以如此。
既亲达经教为人讲说。
口称慈悲心怀毒害。
非是不知。
知而故犯。
言行既违即成诡妄。
论学问人食肉。
则罪有三重。
所以贵于解义。
正为如说修行。
反复啖食鱼肉侵酷生类。
作恶知识起众怨对。
坠堕地狱疾于□矛。
善恶报应必也不亡。
凡出家人实宜深思。
又敕舍云。
声闻受律仪戒。
本制身口七支。
一受之后。
乃至睡眠闷等律仪恒生。
念念得未曾得律仪。
所以尔者。
睡眠等非起恶心。
故不损有失。
乃至常生。
若起欲杀心。
于声闻法虽不失身口戒。
而于戒有损非唯损不杀戒。
亦兼污余戒。
至于手夹齿啮动身口业。
则失身口戒。
尔时律仪无作。
即断不续。
既失不杀戒。
亦损污余戒。
所以尔者。
旃陀罗人为屠肉时。
为何等人杀。
正为食者。
若食肉即有杀分。
于不杀戒即成有缺。
若谓于善律仪受杀生分。
于不杀戒无所缺者。
是不善律仪人持八戒斋。
是恶律仪犹应相续。
若恶律仪人持八戒斋。
恶律仪不复相续者。
是知善律仪人受诸杀分。
是不杀戒即时便缺别解脱戒。
不复解脱。
恶律仪人无论持八戒。
斋但起一念善。
心恶律仪即。
断若一念不断。
多念亦应不断。
若多念断是知一念时断。
善律仪人其事亦尔。
无论受诸杀分。
有少杀分不杀律仪即时亦尔。
菩萨人持心戒。
故自无有食众生理。
若缺声闻戒终不免地狱等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