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盖天地剖分,万物萌毓〔三〕;非有典艺〔四〕之文,坚基可据,推当今以览太古,自昭昭而本冥冥〔五〕,乃欲审其事而建其论,董其是非而综其详略〔六〕,言也实为难哉!故易纪三皇,书敘唐、虞,惟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七〕。
自是以来,载籍昭晢。
然而立谈者人异,缀文者家舛〔八〕,斯乃杨朱哭於歧路〔九〕,墨翟悲於练素者也〔一0〕。
是以上述三皇,下记〔一一〕六国,备其终始曰皇霸。
〔一〕程本、郑本「第」上有「卷」字,何本、胡本、鍾本作「卷一」,今从元本。
苏颂校风俗通义题序载三十一卷本篇名、卷第云:「独皇霸一篇,同为第一。
」
〔二〕何本、胡本、鍾本有此一行,今从之。
〔三〕萌毓即萌育,易蛊卦:「君子以果行育德。
」释文:「王肃本作「毓德」。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孕毓根核。
」师古曰:「「毓」字与「育」同。
」
〔四〕类聚五二引王粲儒吏论:「古者,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文法典艺,具存於此矣。
」典艺,犹言经典。
贾谊新书六本篇:「诗、书、易、春秋、礼、乐,六者之本,谓之六艺。
」汉书艺文志有六艺略,师古曰:「六艺,六经也。
」
〔五〕庄子知北游:「夫昭昭生於冥冥。
」淮南人间篇:「人能由昭昭於冥冥,则几於通矣。
」又要略篇:「昭昭之通冥冥。
」又繆称篇:「人能贯冥冥入于昭昭,可与言至矣。
」汉书外戚孝武李夫人传:「去彼昭昭,就冥冥兮。
」则以「昭昭」与「冥冥」对文,为汉人习惯用法。
昭昭亦作炤炤,淮南子泰族篇:「由冥冥至炤炤。
」又:「从冥冥见炤炤。
」
〔六〕「详略」,原作「详矣」,拾补曰:「疑。
」刘师培风俗通义书后曰:「「矣」疑「略」。
」今据改正。
〔七〕论语泰伯篇:「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惟天为大,唯尧则之。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集解:「孔安国曰:「则,法也;美尧能法天而行化也。
」何晏曰:「功成化隆,高大巍巍也。
焕,明也;其立文垂制,復著明也。
」」
〔八〕汉、魏、六朝人以「家」、「人」对文,「家」、「人」义同,详辽海引年器撰「家」「人」对文解。
〔九〕「歧」原作「岐」,今改。
〔一0〕程本、郑本「练素」作「丝素」,郎本校云:「俗本作「丝素」,今从宋本。
」案:淮南子说林篇:「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
」〔一一〕郎本、程本、郑本「记」作「纪」。
三皇〔一〕春秋运\斗枢说:「伏羲、女媧、神农,是三皇也。
〔二〕」皇者天〔三〕,天不言,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四〕;三皇垂拱无为〔五〕,设言而民不违〔六〕,道德玄泊〔七〕,有似皇天,故称曰皇。
〔八〕皇者,中也,光也,弘也;含弘〔九〕履中,开阴阳〔一0〕,布刚上〔一一〕,含皇极〔一二〕,其施光明,指天画地〔一三〕,神化潜通〔一四〕,煌煌盛美〔一五〕,不可胜量。
礼号謚记说:〔一六〕「伏羲、祝融、神农。
〔一七〕」含文嘉记〔一八〕:「虙戏,燧人,神农〔一九〕。
伏者,別也,变也〔二0〕;戏者〔二一〕,献也,法也;伏羲始別八卦,以变化天下,天下法则,咸伏贡献,故曰伏羲也〔二二〕。
燧人始钻木取火〔二三〕,炮生为熟,令人无復腹疾〔二四〕,有异於禽兽,遂天之意,故曰遂人也〔二五〕。
神农,神者,信也;农者,浓也;始作耒耜,教民耕种,美其衣食,德浓厚若神〔二六〕,故为神农也。
」尚书大传说:「遂人为遂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也。
遂人以火纪〔二七〕,火,太阳也〔二八〕,阳尊,故託遂皇於天;伏羲以人事纪,故託戏皇於人:盖天非人不因〔二九〕,人非天不成也。
神农以地纪〔三0〕,悉地力,种●疏〔三一〕,故託农皇於地:天地人之道备〔三二〕,而三五之运\兴矣。
〔三三〕」
〔一〕潜夫论五德志篇:「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伏羲、神农为二皇;其一,或曰燧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媧,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
〔二〕礼记曲礼疏、路史后纪二载郑玄注中候敕省图引运\斗枢:「伏牺、神农、女媧为三皇。
」郑玄注明堂位引春秋纬说同,正义引作春秋运\斗枢差德命敘。
御览七六引春秋运\斗枢作:「虙牺,女媧,神农,是谓三皇也。
」吕氏春秋用眾篇高诱注:「三皇:伏羲,神农,女媧也。
」盖亦本春秋纬为说。
〔三〕诗大雅文王:「思皇多士。
」毛传:「皇,天也。
」
〔四〕论语阳货篇:「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
〔五〕尚书武成:「垂拱而天下治。
」蔡沈集传曰:「垂衣拱手而天下自治。
」
〔六〕御览七七引「设」作「谨」,拔萃引「民」作「明」,俱不可据。
晋书刑法志:「三皇设言而民不违,五帝画象而民知禁。
」正与此同。
淮南子氾论篇:「神农无制令而民从。
」高诱注:「无制令,结绳以治也。
」义与此可互参。
〔七〕玄泊,谓玄冥寂泊。
陆机七征:「玄虚子耽性冲素,雍容玄泊。
」〔八〕公羊传成公八年,何休注:「德合玄者称皇。
孔子曰:「皇象玄,逍遥术,无文字,德明謚。
」」疏以为春秋说文。
〔九〕「含弘」,御览引作「合元」,与所引运\斗枢合。
〔一0〕御览引无「开阴阳」三字,明以三字为句也。
〔一一〕「布刚正」,郑本「刚」作「纲」,御览作「网」,俱未可据。
「正」原作「上」,今从吴本、拔萃本改正。
陈立白虎通疏证二号篇引此句作「布纪纲上」,刘师培则以为「「刚」下疑脱「柔」字」,俱有未当,盖未董其是非,从而句读不明耳。
〔一二〕郑本、御览「含」作「合」。
尚书洪范:「五皇极,皇建其有极。
」汉书五行志上:「次五曰建用皇极。
」应劭注曰:「皇,大;极,中也。
」
〔一三〕后汉书侯霸传:「韩歆指天画地,言甚刚切。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不仰视天而俯画地。
」集解:「张晏曰:「视天,占三光也;画地,知分野所在也。
」」指天与视天义同。
〔一四〕御览七六引春秋运\斗枢:「皇者,合元履中,开阴布纲,指天画地,神化潜通。
」
〔一五〕御览七六引应劭汉官仪:「皇者,大也,言其煌煌盛美。
」蔡邕独断上:「皇者,煌也,盛德煌煌,无所不照。
」类聚一一、文选西京赋注引尚书刑德放:「皇者,煌煌也。
」初学记九、御览七六、西京赋注引春秋元命包:「皇者,煌煌也。
」初学记九、御览七六引书帝命验及尚书纬:「皇者,煌煌也。
」白虎通号篇:「号之为皇者,煌煌人莫违也。
」文选东都赋注引春秋元命包:「伏羲,女媧,神农为三皇。
」高诱吕氏春秋用眾、孝行二篇注並云:「三皇:伏羲,神农,女媧也。
」水经渭水注:「庖羲之后,有帝女媧焉,与神农为三皇矣。
」是並以女媧为三皇者。
〔一六〕郎本校云:「或无「说」字。
」
〔一七〕白虎通号篇:「三皇者,何谓也?谓伏羲,神农,燧人;或曰:伏羲,神农,祝融也。
礼曰:「伏羲,神农,祝融,三皇也。
」」所引之礼,即号謚记,亦汉人引经与经说不分之证。
〔一八〕器案:以上下文例之,「记」疑当作「说」。
〔一九〕「燧人」,拾补以为当作「遂人」。
案:礼记曲礼疏引宋均注援神契引甄耀度,亦谓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
〔二0〕御览七八、路史后纪一注引礼含文嘉,无「变也」二字。
〔二一〕「戏」,御览作「牺」,路史注作「羲」。
又路史注无「法也」二字。
〔二二〕类聚一一、御览七八、路史后纪一注引礼含文嘉:「伏羲德洽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龟书,伏羲乃则象作易。
」易系辞下释文:「「牺」,孟、京作「戏」,云:「伏,服也;戏,化也。
」」
〔二三〕「燧」,拾补校作「遂」,云:「「燧」非,上亦当改。
」何本、汪本、郑本「始」讹「取」。
〔二四〕郑本刪「復」字,类聚一一、初学记九、御览七八引含文嘉无「復」字,路史后纪五注引含文嘉作「有」。
拾补载臧鏞堂、顾明说:「旧本「復」、「腹」二字,必本来止一「復」字,古与「腹」通用,吕览季冬纪可证。
后人记「腹」字於旁,遂误并写入,当刪「腹」留「復」。
」卢文弨曰:「「腹」字易晓,故不从其说;然此亦学者所当知也,仍著之。
」〔二五〕「遂人」,初学记、御览作「燧人」,类聚、路史注作「遂人」。
案:礼纬说三皇名,俱以同音字为训,如伏者別也,"说文:「●,迫也,读若易虙羲氏。 」盖古无轻脣音也。 此以別训伏,正是一例。 "变也;戏者,献也,法也;神者,信也;农者,浓也。
准此,则礼含文嘉此文正自作燧人,故以遂天之意释之。
卢氏谓当作「遂人」,盖未观其会通,今所不从。
白虎通号篇:「谓之燧人何?钻木燧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谓之燧人也。
」盖亦用礼纬说。
〔二六〕「德浓厚若神」,路史后纪三注引含文嘉作「德信浓厚若神」,御览七八引含文嘉作「其德浓厚若神」。
白虎通号篇:「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於神农,人民眾多,禽兽不足,於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二七〕类聚一一、初学记九引尚书大传,「纪」下有「官」字,此引无「官」字,与下文例同。
〔二八〕拾补曰:「御览无「太」字,是。
」器案:御览七七引本书,又七八引尚书大传,俱无「太」字。
〔二九〕宋本御览卷七七引「因」作「固」,未可据。
〔三0〕「以地纪」三字,原无,今据卢文弨说校补。
拾补云:「「以地纪」,本无此三字,今大传略说有,与上下文一例,兹补入。
」
〔三一〕「种●疏」,吴本作「种□疏」汇函本、拔萃本作「种百疏」,御览引作「植谷」,无「疏」字。
案:干禄字书:「●,谷俗字。
」今所见唐写本诸书,「谷」多作「●」,与此正同。
拾补校作「●」,云:「即谷字,但禾居左居中小异耳。
各本上从●,下从木,如论衡偶会篇、高诱注吕氏春秋季秋纪,齐民要术引海內经,皆同,乃后来转写之误,字书唯篇海独从禾,今并上正之。
」朱筠曰:「案说文解字:「●,续也,百谷之总名,从禾●声。
」●即谷字。
疏通蔬,假借字也。
」〔三二〕原无「之」字,今据御览七七引补,与下文一例。
〔三三〕尚书大传略说下:「遂人为遂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也。
遂人以火纪,火,大阳也,阳尊,故託遂皇于天;伏羲以人事纪,故託戏皇于人。
盖王非人不固,人非天不成也。
神农以地纪,悉地力,种谷蔬,故託农皇于地。
天地人之道,而三五之运\兴矣。
」
谨案〔一〕:易称〔二〕:「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结绳为网罟,以田以渔〔三〕。
伏羲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
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四〕」唯独敘二皇〔五〕,不及遂人;遂人功重於祝融、女媧,文明大见〔六〕,大传之义,斯近之矣。
〔一〕鍾本案语低一格,以下所有案语並同。
器案:案犹考也,荀子不苟篇:「国乱而治之者,非案乱而治之之谓也。
」杨倞注:「案,据也。
」汉书贾谊传:「臣谨稽之天地,验之往古,按之当今之务。
」师古曰:「稽,考也。
」案、按古通。
〔二〕引易,见系辞下。
〔三〕胡本、鍾本「田」作「佃」,与系辞同,古通。
御览七八引春秋內事:「伏牺氏以木德王天下。
天下之人,未有室宅,未有水火之和;於是乃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始画八卦,定天地之位,分阴阳之数,推列三光,建分八节,以爻应气,凡二十四气,消息祸福,以制吉凶。
」
〔四〕系辞「通其变」上有「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云云,此盖传钞者误省。
汉书百官公卿表注,应劭曰:「虙羲氏始作八卦,神农氏为耒耜,黄帝氏作衣服,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又武纪注,应劭曰:「黄帝、尧、舜,祖述伏羲、神农,结网耒耜,以日中为市,交易之业,因其所利,变而通之,使民知之,不苦倦也。
」所述黄帝、尧、舜事,亦本系辞为说,俱出应氏一人之手,不应有所违啎,明此本有,而为传钞者误省之也。
〔五〕淮南子原道篇:「泰古二皇。
」高诱注:「二皇,伏羲、神农也。
」御览七七引许注:「庖牺、神农。
」又繆称篇:「昔二皇,凤至於庭。
」文选长笛赋注引高诱注曰:「二皇,伏羲、神农也。
」潜夫论五德志篇说同。
独断上:「古天子庖牺氏、神农氏称皇。
」则以伏羲、神农为二皇,盖汉儒旧说。
郎本作「二王」,非。
〔六〕「大见」,原作「文见」,朱筠曰:「恐误。
」按何本、郑本、拾补引一本作「大见」,今据改正。
易干卦文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正义:「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
」
五帝〔一〕易传、礼记、春秋国语、太史公记〔二〕:黄帝、顓頊、帝嚳、帝尧、帝舜是五帝也〔三〕。
〔一〕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小题下正义云:「案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顓頊、帝嚳、唐尧、虞舜为五帝,譙周、应劭、宋均皆同。
」
〔二〕太史公记,即后人改题之史记,先汉人俱称为太史公记,或太史公书,或太史公传,或太史公。
褚少孙补龟策传:「窃好太史公传。
」扬子法言君子篇:「淮南说之用,不如太史公之用也。
太史公,圣人將有取焉。
」汉书艺文志:「太史公百三十篇,冯商所续太史公七篇。
」汉书杨惲传:「惲始读外祖太史公记。
」又宣元六王传:「东平王宇上疏求诸子及太史公书,……大將军王凤言……太史公书有战国纵横权譎之谋\。
」又敘传上:「自东平思王以叔父求太史公、诸子书。
」后汉书竇融传:「乃赐融以外属图及太史公五宗、外戚世家、魏其侯列传。
」又范升传:「时难者以太史公多引左氏,升上太史公违戾五经、谬孔子言,及左氏春秋不可录者三十一事。
」又陈元传:「博士范升等所议奏左氏春秋不可立,及太史公违戾,凡四十五事。
」又杨终传:「后受詔刪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
」按史记太史公自序:「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索隱:「案桓谭云:「迁所著书成,以示东方朔,朔皆署曰太史公。
」则谓太史公是朔称也;亦恐其说未尽,盖迁自尊其父著述,称之曰公。
或云:「迁外孙杨惲所称。
」事或当尔也。
」是是书题署为太史公,有出自司马迁、东方朔及杨惲三说,总之,初不名为史记也。
应氏称为太史公记,亦从其朔也。
后汉书班彪传乃谓:「司马迁著史记。
」此范蔚宗之言,非班氏父子之文也。
三国志魏书。
王肃传:「帝又问:「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內怀隱切,著史记,非贬孝武。
」」是史记为太史公书专名,始於魏世也。
清人乃谓:「史记之名,当起叔皮父子,观汉五行志及后书班彪传可见。
」"梁玉绳史记志疑。 梁氏之误,齐召南考证、钱大昕三史拾遗、沈钦韩汉书疏证、洪颐烜读书丛录已质言之也。 "或又谓:「盖晋后著录,改从今名。
」"王先谦汉书补注"皆无稽之言,不足致詰也。
〔三〕白虎通号篇:「五帝者,何谓也?礼曰:「黄帝、顓頊、帝嚳、帝尧、帝舜也。
」易曰:「黄帝、尧、舜氏作。
」书曰:「帝尧、帝舜。
」"尧典"」史记五帝本纪:「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
」"大戴礼记有是二篇。 "器案:世本及高诱吕氏春秋用眾、先己、执一、孝行各篇注,並以黄帝、顓頊、帝嚳、尧、舜为五帝。
鲁语上:「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顓頊能修之,帝嚳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舜勤民事而野死,……故有虞氏褅黄帝而祖顓頊,郊尧而宗舜。
」韦昭注:「此上四者,谓祭天以配食也。
祭昊天於圜丘曰褅,祭五帝於明堂曰祖,宗祭上帝於南郊曰郊。
有虞氏出自黄帝、顓頊之后,故褅黄帝而祖顓頊;舜受禪於尧,故郊尧。
礼祭法:「有虞氏郊嚳而宗尧。
」与此异者,舜在时则宗尧,舜崩而子孙宗舜,故郊尧耳。
」此即司马迁、应劭称国语言五帝所本,故韦昭举「祭五帝」以实之也。
谨按:易〔一〕、尚书大传,天立五帝以为相,四时施生,法度明察,春夏庆赏,秋冬刑罚〔二〕。
帝者任德设刑〔三〕,以则象之,言其能行天道〔四〕,举错审諦〔五〕。
黄帝始制冠冕,垂衣裳,上栋下宇,以避风雨〔六〕,礼文法度,兴事创业。
黄者,光也〔七〕,厚也,中和之色,德施四季〔八〕,与地同功,故先黄以別之也〔九〕。
顓者,专也;頊者,信也〔一0〕;言其承文,易之以质,〔一一〕使天下蒙化〔一二〕,皆贵贞愨也〔一三〕。
嚳者,考也,成也,言其考明法度,醇美嚳然,若酒之芬香也〔一四〕。
尧者,高也,饶也〔一五〕,言其隆兴焕炳,最高明也〔一六〕。
舜者,推也〔一七〕,循也〔一八〕,言其推行道德,循尧绪也〔一九〕。
〔一〕此本易系辞下言所谓圣人制器尚象之事为言。
〔二〕王闓运\尚书大传补注六略说下据白虎通引佚文云:「天立五帝以为相,四时施生,法度明察,春夏庆赏,秋冬刑罚。
」今白虎通无文,盖即风俗通之误。
〔三〕鍾本「刑」误「形」。
〔四〕御览七七引「天道」作「大道」,不可据。
〔五〕御览引「错」作「措」,古通。
又引「諦」下有「也」字,是,当据补。
御览七六引应劭汉官仪:「帝者,德象天地,言其能行天道,举措审諦,父天母地,为天下主。
」文选西京赋注、初学记九、御览七六引春秋元命包:「帝者,諦也。
」后汉书李云传:「露布上书移副三府,引孔子曰:「帝者,諦也。
」」注引春秋运\斗枢曰:「五帝修名立功,修德成化,统调阴阳,招类使神,故称帝。
帝之言諦也。
」郑玄注:「审諦於物色也。
」礼记玉藻正义、明堂位正义引孝经援神契:「帝者,諦也。
」尚书尧典正义:「言帝者,天之一名,所以名帝。
帝者,諦也,言天荡然无心,忘於物我,言公平通远,举事审諦,故谓之帝也。
」
〔六〕系辞「避」作「待」。
〔七〕释名释采帛:「黄,晃也,犹晃晃象日光也。
」说文黄部:「黄,地之色也,从田,从●,●亦声,●,古文光。
」黄从光得声,故二字古多通用。
左传襄公二十年:「陈侯之弟黄出奔楚。
」公羊、谷梁並作「光」。
文选东京赋注引瑞应图:「腾黄,神马,一名吉光。
」汉书天文志:「黄道,一曰光道。
」水经济水二注:「齐人言广音与光同。
」
〔八〕「施」字各本俱脱,御览引有,拾补据补,是,今从之。
白虎通疏证号篇引作「德与四季同功,故先王以別之也」,向壁虚造,大抵葫芦汉书之流亚耳。
〔九〕郎本「以」作「而」。
史记封禪书:「或曰,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
」集解:「应劭曰:「螾,丘蚓也。
黄帝土德,故地见其神。
蚓大五六围,长十余丈。
」」白虎通号篇:「黄者,中和之色,"又见五行篇。 "自然之性,万世不易;黄帝始作制度,得其中和,万世常存,故称黄帝也。
」又謚篇:「黄帝先黄后帝者何?古者质,生死同称,各持行,合而言之,美者在上。
黄帝始制法度,得道之中,万世不易,后世虽圣,莫能与同也。
后世德与天同,亦得称帝,不能制作,故不得復称黄帝。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篇:「黄帝之先謚,"凌曙曰:「黄,謚也,在帝上,故曰先謚。 」"四帝之后謚,何也?曰:帝号必存,五帝代首天之色,号至五而反;周人之王轩辕,直首天黄号,故曰黄帝。
云帝号尊而謚卑,故四帝后謚也。
」
〔一0〕御览引有「愨也」二字。
〔一一〕「文易」二字原倒植,拾补据御览引乙正,是,今从之。
〔一二〕拾补云:「御览「蒙」作「遵」。
」
〔一三〕白虎通号篇:「谓之顓頊何?顓者,专也;頊者,正也;能专正天人之道,故谓之顓頊也。
」通典一0四引五经通义:「顓頊者,顓犹专,頊犹愉,幼少而王,以致太平,常自愉,嗛约自小之意,故两字为謚。
」
〔一四〕白虎通号篇:「谓之帝嚳何?嚳者,极也,言其能施行,穷极道德也。
」陈立疏证曰:「说文学部:「嚳,急告之甚也,从告,学省声。
」释玄应说嚳与酷音义皆同。
案急告者,嚳之本训,引申为穷极之义。
史记三代年表、管子侈靡篇作帝,集韵:「通作嚳。
」史记注引世纪作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