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氏闻见记 卷六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封氏闻见记
《封氏闻见记》 卷六 封演

○饮茶

茶,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

《本草》云:"止渴,令人不眠。"

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

开元中,太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恃其饮茶。

人自怀挟,到处煮饮。

従此转相仿效,逐成风俗。

起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

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类甚多。

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

远远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

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

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怀县馆,或言伯熊善茶者,李公请为之。

伯熊著黄衫、戴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

茶熟,李公为歠两杯而止。

既到江外,又言鸿渐能茶者,李公复请为之。

鸿渐身衣野服,随茶具而入。

既坐,教摊如伯熊故事。

李公心鄙之,茶毕,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

鸿渐游江介,通狎胜流,及此羞愧,复著《毁茶论》。

伯熊饮茶过度,遂患风气,晚节亦不劝人多饮也。

吴主孙皓每宴群臣,皆令尽醉。

韦昭饮酒不多,皓密使茶茗以自代。

晋时谢安诣陆纳,纳无所供办,设茶果而已。

按此,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

始自中地,流于塞外。

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

《续搜神记》云:"有人因病能饮茗一斛二斗,有客欢饮过五升,遂吐一物,形如牛肺。 置柈中,以茗浇之,一斛二斗。 客云此名茗瘕。"

○打球打球,古之蹙踘也。

《汉书。

艺文》:"《蹙踘》二十五篇。"

颜注云:"踘,以革为之,实以物,蹙蹑为戏。 蹙踘,陈力之事,故附于兵法。 蹙音子六,踘音钜六。 近俗声说蹋踘为球字,亦従而变焉,非古也。"

太宗常御安福门,谓侍臣曰:"闻西蕃大好为打球,比令亦习,曾一度观之。 昨升仙楼有群胡街里打球,欲令朕见此胡,疑朕爱此,骋为之。 以此思量,帝王举动岂宜容易。 朕已焚此球以自戒。"

景云中,吐蕃遣使迎金城公主,中宗于梨园亭子赐观打球。

吐蕃赞咄奏言:"臣部曲有善球者,请与汉敌。"

上令仗内试之,决数都,吐蕃皆胜。

时玄宗为临淄王凶谟至钣胨秒酵蹒摺㈡饴硌钌鹘弧⑽溲有愕人娜说型罗恕?玄宗东西驱突,风回电激,所向无前。

吐蕃功不获施,其都满赞咄尤此仆射也。

中宗甚说,赐强明绢断百段。

学士沈佺期、武平一等皆献诗。

开元天宝中,玄宗数御接观打球为事。

能者左萦右拂,盘旋宛转,殊可观。

然马或奔逸,时致伤毙。

永泰中,苏门山人刘钢,于邺下上书于刑部尚书薛公云:"打球一则损人,二则损马。 为乐之方甚众,何必乘兹至危,以邀晷刻之欢耶!"薛公说其言,书钢之言置于座右,命掌记陆长源为《赞美》,美之。

然打球乃军州常戏,虽不能废,时复为耳。

今乐人又有蹑球之事,戏彩画木球高一二丈,妓女登榻球转而行。

萦回去来,无不如意,古蹋球之遗事也。

○拔河

拔河,古谓之牵钩。

襄汉风俗,常以正旦望日为之。

相传楚将伐吴,以为教战。

梁简文临雍部,禁之而不能绝。

古用蔑缆,今民则以大麻纟亘,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于前。

分二朋,两朋齐挽。

当大纟亘之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

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名曰拔河。

中宗时,曾以清明日御梨园球场,命侍臣为拔河之戏。

时宰相、二驸马为东朋,三宰相、五将军为西朋。

东用贵人多,西朋奏胜不平,请重定,不为改,西朋竟输。

仆射韦巨源、少师康休璟年老,随纟亘而踣,久不能兴。

上大笑,左右扶起。

玄宗数御楼,设此戏,挽者至千余人,喧呼动地。

蕃客士庶观者,莫不震骇。

进士河东薛胜为《拔河赋》。

其词甚美,时人兢传之。

○绳妓

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八月五日,御楼设绳妓。

若先引长绳,两端属地,埋鹿卢以系之。

鹿卢内数丈,立柱以起,绳之直如弦。

然后妓女以绳端,蹑足而上,往来倏忽,望之如仙。

有中路相遇,侧身而过者,有著屐而行,而従容俯仰者。

或以画竿接胫,高五六尺,或蹋高蹈,顶至三四重,既而翻身掷倒,至绳还注,曾无蹉跌。

皆应严鼓之节,真奇观也。

卫士胡嘉陵作《绳妓赋》献之,辞甚宏畅。

玄宗览之大悦,擢拜金吾仓曹参军。

自寇氛覆荡,伶人分散,外方始有此妓,军前宴会,时或为之。

○石志

古葬无石志,近代贵贱通用之。

齐太子穆妃将葬,立石志。

王俭曰:"石志不出《礼经》,起元嘉中颜延之为王珍石志。 素施无名策,故以纪行迹耳,遂相祖习。 储妃之重,礼绝常例,既有哀荣,不烦石铭。"

俭所著《丧礼》云:"施石志于圹里,礼无此制。 魏侍中缪袭改葬父母,制墓下题版文。 原此□,将以千载之后,陵谷迁变,欲后人有所闻知。 其人若无殊才异德者,但纪姓名、历官、祖父、姻媾而已。 若有德业,则为铭文。"

按俭此说,石志,宋齐以来有之矣。

齐将有发古冢,得铭云:"青州二十子,东海女郎。"

河东贾昊以为司马赵女,嫁为苟晞子妇,检之果然。

东都殖业坊十字街有王戎墓,隋代酿家穿傍作窖,得铭曰:"晋司徒尚书令安丰侯王君铭。"

有数百字。

然古人葬者亦有石志,但不如今代贵贱通为之耳。

○碑碣墓前碑碣,未详所起。

按《仪礼》。

庙中有碑,所以系牲,并视日景。

《礼记》:"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

天子诸侯葬时下棺之柱,其上有孔,以贯繂索,悬棺而下,取其安审,事毕因闭圹中。

臣子或书君父勋伐于碑上,后又立之于隧口,故谓之神道,言神灵之道也。

古碑上往往有孔,是贯繂索之象。

前汉碑甚少,后汉碑蔡邕、崔瑗之徒多为人立碑。

魏晋之后,其流浸盛。

碣亦碑之类也。

《周礼》:"凡金玉锡石,楬而玺之。"

注云:"楬,如今题署物。"

《汉书》云:"庵寺前,揭著其姓名。"

注:"名揭,找也。"

揭杙于庵处,而书死者之姓名,楬音揭。

然则物有标榜皆谓之揭。

郭景纯《江赋》云:"峨嵋为泉阳之揭,玉垒作东别之标。"

是也。

其字本従木従曷,以石为墓碣,因变为碣。

《说文》云:"碣,特立石也。"

据此,则従木従石,两体皆通。

隋氏制五品已上立碑,螭首龟趺,趺上不得过四尺,裁在长礼。

今近代碑稍众,有力之家多辇金帛以祈作者,罹人子罔极之心,顺情虚饬,遂成风俗。

蔡邕云:"吾为人作碑多矣,惟有道无愧词。"

隋文帝子齐王攸薨,僚佐请立碑。

帝曰:"欲求名,一卷史书足矣。 若不能,徒为后人作镇石耳。"

诚哉是言也。

○羊虎

秦汉以来,帝王陵前有石麒麟、石辟邪、石象、石马之属,人臣墓前有石羊、石虎、石人、石柱之属。

皆所以表饬坟垄,如生前之像仪卫耳。

国朝因山为陵,太宗葬九,山门前亦立石马。

陵后司马门内,又有蕃酋曾侍轩禁者一十四人石象,皆刻其官名。

后汉太尉杨震葬日,有大鸟之祥,因立石鸟像于墓。

《风俗通》云:"《周礼》方相氏,葬日,入圹驱罔象,罔象好食亡者肝脑。 人家不能常令方相立于侧,而罔象畏虎与柏,故墓前立虎与柏。"

或说秦穆公时,陈舍人掘地得物若羊,将献之,道逢二童子,谓曰:"此名谓蝹,常在地中食死人脑。 若杀之,以柏束两枝捶其首。"

由是墓侧皆树柏。

此上两说各异,未详孰是。

按《礼经》云:"天子坟高三雉,诸侯半之。 大夫八尺,士四尺。 天子树松,诸侯树柏。 大夫树杨,士树榆。"

《说文》云:"天子树松,诸侯柏,大夫榆,士杨。"

按《礼经》:"古之葬者,不封不树,后代封墓,而又树之。"

《左传》云:"尔墓之木拱矣。"

又曰:"树吾墓檀。"

仲尼卒,弟子各自他方持其异木,树之于墓。

盖殷周已来,墓树有尊卑之制,不必专以罔象之故也。

《风俗通》又云:"汝南彭氏,墓头立石人石兽,田家老母到市买数斤饵,暑热行疲,息石人下,遗一斤饵。 客来见道行人,因调之云:‘石人能愈病,人来谢女。 ’转相告语,头痛者摩石人腹,病者多自愈。 因言得其福。 乃号曰石贤士。 辎骈毂系,帐岘天,丝竹之音闻数里。 数年稍自休歇。"

樵子云:"石门于墓,古之道耶!"答曰:"古不崇墓,况损人工而为观乎非古也。"

卢思道《西征记》云:"新郎城西有汉桂阳太守赵越墓,匕北有碑,碑有石柱,东南有亭,以石柱为名。"

然墓前石人、石兽、石柱之属,自汉而有之矣。

○纸钱

纸钱,今代送葬为凿纸钱,积钱为山,盛加雕节,舁以引柩。

按古者享祀鬼神,有圭璧币帛,事毕则埋之。

后代既宝钱货,遂以钱送死。

《汉书》称盗发孝文园瘗钱是也。

率易従简,更用纸钱。

纸乃后汉蔡伦所造,其纸钱魏晋已来始有其事。

今自王公逮于匹庶,通行之矣。

凡鬼神之物,其象似亦犹涂车刍灵之类。

古埋帛金钱,今纸钱皆烧之,所以示不知神之所为也。

○道祭

玄宗朝,海内殷赡,送葬者或当衢设祭,张施帷幙,有假花、假果、粉人、面兽之属。

然大不过方丈,室高不逾数尺,议者犹或非之。

丧乱以来,此风火扇。

祭盘帐幙,高至八九十尺,用纸三四百张。

雕镌饰画,穷极精巧。

馔具性牢,复居其外。

大历中,太原节度辛景云葬日,诸道节度使使人修范阳祭,祭盘最为高大,刻木为尉迟鄂公突厥斗将之戏,机关动作不异于生。

祭讫,灵车欲过,使者请曰:"对数未尽。"

又停车设项羽与汉高祖会鸿门之像,良久乃毕。

缞绖者皆手擘布幕,收哭观戏。

事毕,孝子陈语与使人:"祭盘大好,赏马两匹。"

滑州节度令狐母亡,邻境致祭。

昭义节度初于淇门载船桅以充幕柱。

至时嫌短,特于卫州大河中河船上取长桅代之。

及昭义节度薛公薨,绛忻诸方并管内阳城南设祭,每半里一祭。

南至漳河二十余里,连延相决。

大者费千余贯,小者犹三四百贯。

牙相窥觇,竞为新奇。

柩车暂过,皆为弃物矣。

盖自开辟至今,奠祭鬼神未有之盛者也。

○忌日

忌日请假,非古也。

《世说》云:"忌日惟不饮酒作乐。 会稽王世子以忌日送客至新亭,主人欲作乐,王便起去,持弹往卫洗马墓下弹鸟。"

《晋书》又载:"桓玄忌日与宾客游宴,惟至时一哭而已。"

前代忌日,无假之证也。

沈约《答庾光禄书》云:"忌日制,应是晋宋之间,其事未久。 制假前止是不为宴乐,本不自封闭,如今世自处者也。"

居丧再周之内,每至忌日哭临受帛,无不见人之义。

而除服之后,乃不见人。

实由世人以忌日不乐,而不能竟日兴惑,以对宾客,故弛懈放逸自晦,不与外接。

设假之由实在于此,颜之推亦云:"忌日感慕,故不接外宾,不理庶务。"

不能悲怆自居,何限于深藏也。

世人或端坐奥室,不好言笑。

卒有急迫,宁无尽不见之理。

其不知礼意乎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