氾胜之书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氾胜之书
氾胜之书 氾胜之

《氾胜之书》全文

中国汉代农书。

作者氾胜之。

原名《氾胜之》,《汉书。

艺文志》著录为18篇;《隋书。

经籍志》始称为《氾胜之书》,以后就通用此名。

原书约在北宋初期亡佚,现存的《氾胜之书》是从《齐民要术》等一些古书中摘录的原文辑集而成,约3500字。

内容有耕田法、溲种法、穗选法、区田法,以及禾、黍、麦、稻、稗、大豆、小豆、枲(纤维用大麻)、麻(子实用大麻)、瓜、瓠(葫芦)、芋、桑等13种作物的栽培技术。

该书记载的作物栽培技术,反映了西汉时期所达到的较高水平,同时也开创了中国农书中作物各论的先例。

--------------------------------------------------------------------------

一、耕田

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

春冻解,地气始通,土一和解。

夏至,天气始暑,阴气始盛,土复解。

夏至后九十日,昼夜分,天地气和。

以此时耕田,一而当五,名曰膏泽,皆得时功。

春地气通,可耕坚硬强地黑垆土,辄平摩其块以生草,草生复耕之,天有小雨复耕和之,勿令有块以待时。

所谓强土而弱之也。

春候地气始通:椓橛木长尺二寸,埋尺,见其二寸:立春后,土块散,上没橛,陈根可拔。

此时二十日以后,和气去,即土刚。

以此时耕,一而当四。

和气去耕,四不当一。

杏始华荣,辄耕轻土弱土。

望杏花落,复耕。

耕辄蔺之。

草生,有雨泽,耕重蔺之。

土甚轻者,以牛羊践之。

如此则土强。

此谓弱土而强之也。

春气未通,则土历适不保泽,终岁不宜稼,非粪不解。

慎无旱耕。

须草生,至可耕时,有雨即耕,土相亲,苗独生,草秽烂,皆成良田。

此一耕而当五也。

不如此而旱耕,块硬,苗秽同孔出,不可锄治,反为败田。

秋无雨而耕,绝土气,土坚垎,名曰腊田。

及盛冬耕,泄阴气,土枯燥,名曰脯田。

脯田与腊田,皆伤田,二岁不起稼,则二岁休之。

凡麦田,常以五月耕,六月再耕,七月勿耕,谨摩平以待种时。

五月耕,一当三。

六月耕,一当再。

若七月耕,五不当一。

冬雨雪止,辄以蔺之,掩地雪,勿使从风飞去;后雪复蔺之;则立春保泽,冻虫死,来年宜稼。

得时之和,适地之宜,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

二、收种

牵马令就谷堆食数口,以马践过为种,无虸蚄,厌虸蚄虫也。

种伤湿郁热则生虫也。

取麦种,候熟可获,择穗大强者,斩束立场中之高燥处,曝使极燥。

无令有白鱼,有辄扬治之。

取干艾杂藏之,麦一石,艾一把;藏以瓦器竹器。

顺时种之,则收常倍。

取禾种,择高大者,斩一节下,把悬高燥处,苗则不败。

欲知岁所宜,以布囊盛粟等诸物种,平量之,埋阴地。

冬至后五十日,发取量之。

息最多者,岁所宜也。

虫食桃者粟责。

三、溲种法

薄田不能粪者,以原蚕矢杂禾种种之,则禾不虫。

又马骨锉一石,以水三石,煮之三沸;漉去滓,以汁渍附子五枚;三四日,去附子,以汁和蚕矢羊矢各等分,挠令洞洞如稠粥。

先种二十日时,以溲种如麦饭状。

常天旱燥时溲之,立干;薄布数挠,令易干。

明日复溲。

天阴雨则勿溲。

六七溲而止。

辄曝谨藏,勿令复湿。

至可种时,以余汁溲而种之。

则禾不蝗虫。

无马骨,亦可用雪汁,雪汁者,五谷之精也,使稼耐旱。

常以冬藏雪汁,器盛埋于地中。

治种如此,则收常倍。

验美田至十九石,中田十三石,薄田一十石,尹择取减法,神农复加之骨汁粪汁溲种。

锉马骨牛羊猪糜鹿骨一斗,以雪汁三斗,煮之三沸。

以汁渍附子,率汁一斗,附子五枚,渍之五日,去附子。

捣糜鹿羊矢等分,置汁中熟挠和之。

候晏温,又溲曝,状如后稷法,皆溲汁干乃止。

若无骨,者缲蛹汁和溲。

如此则以区种,大旱浇之,其收至亩百石以上,十倍于后稷。

此言马蚕皆虫之先也,及附子令稼不蝗虫;骨汁及缲蛹汁皆肥,使稼耐旱,使稼耐旱,终岁不失于获。

四、区田法

汤有旱灾,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

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须良田也。

诸山陵近邑高危倾阪及丘城上,皆可为区田。

区田不耕旁地,庶尽地力。

凡区种,不先治地,便荒地为之。

以亩为率,令一亩之地,长十八丈,广四丈八尺;当横分十八丈作十五町;町间分十四道,以通人行,道广一尺五寸;町皆广一丈五寸,长四丈八尺。

尺直横凿町作沟,沟一尺,深亦一尺。

积壤于沟间,相去亦一尺。

尝悉以一尺地积壤,不相受,令弘作二尺地以积壤。

种禾黍于沟间,夹沟为两行,去沟两边各二寸半,中央相去五寸,旁行相去亦五寸。

一沟容四十四株。

一百合万五千七百五十株。

种禾黍,令上有一寸土,不可令过一寸,亦不可令减一寸。

凡区种麦,令相去二寸一行。

一行容五十二株。

一百凡九万三千五百五十株。

麦上土令厚二寸。

凡区种大豆,令相去一尺二寸。

一行容九株。

一百凡六千四百八十株。

区种荏,令相去三尺。

胡麻相去一尺。

区种,天旱常溉之,一百常收百斛。

上农夫区,方深各六寸,间相去九寸。

一亩三千七百区。

一日作千区。

区种粟二十粒,美粪一升,合土和之。

亩用种二升。

秋收区别三升粟,亩收百斛。

丁男长女治十亩。

十亩收千石。

岁食三十六石,支二十六年。

中农夫区,方九寸,深六寸,相去二尺。

一亩千二十七区。

用种一升。

收粟五十一石。

一日作三百区。

下农夫区,方九寸,深六寸,相去三尺。

一亩五百六十七区。

用种半升。

收二十八石。

一日作二百区。

区中草生,茇之。

区间草以剗剗之,若以锄锄。

苗长不能耘之者,以(句刂)镰比地刈其草矣。

五、禾

种禾无期,因地为时。

三月榆荚时雨,高地强土可种禾。

小豆忌卯,稻麻忌辰,禾忌丙,黍忌丑,秫忌寅未,小麦忌戌,大麦忌子,大豆忌申卯。

凡九谷有忌日,种之不避其忌,则多伤败,此非虚语也。

其自然者,烧黍穰则害瓠。

稙禾,夏至后八十九十日,常夜半候之,天有霜若白露下,以平明时,令两人持长索相对、各持一端,以概禾中,去霜露,日出乃止。

如此,禾稼五谷不伤矣。

获不可不速,常以急疾为务。

芒张叶黄,捷获之无疑。

获禾之法,熟过半断之。

六、黍黍者暑也,种者必待暑。

先夏至二十日,此时有雨,强土可种黍。

一亩三升。

黍心未生,雨灌其心,心伤无实。

黍心初生,畏天露。

令两人对持长索,搜去其露,日出乃止。

凡种黍,覆土锄治,皆如禾法;欲疏于禾。

七、麦

凡田有六道,麦为首种。

种麦得时无不善。

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

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

当种麦,若天旱无雨泽,则薄责麦种以酢浆并蚕矢,夜半渍,向晨速投之,令与白露俱下。

酢浆令麦耐旱,蚕矢令麦忍寒。

麦生黄色。

伤于太稠。

稠者锄而稀之。

秋锄以棘柴耧之,以壅麦根。

故谚曰:“子欲富,黄金覆。”

黄金覆者,谓秋锄麦曳柴壅麦根也。

至春冻解,棘柴曳之,突绝其干叶。

须麦生复锄之。

到榆荚时,注雨止,候土白背复锄。

如此则收必倍。

冬雨雪止,以物辄蔺麦上,掩其雪,勿令从风飞去。

后雪复如此。

则麦耐旱、多实。

春冻解,耕和土,种旋麦。

麦生根茂盛,莽锄如宿麦。

区种麦,区大小如上农夫区。

禾收,区种。

凡种一亩,甩子二升;覆土厚二寸,以足践之,令种土相亲。

麦生根成,锄区间秋草。

缘以棘柴律土壅麦根。

秋旱,则以桑落时浇之。

秋雨泽适,勿浇之。

春冻解,棘柴律之,突绝去其枯叶。

区间草生锄之。

大男大女治十亩。

至五月收,区一百。

得百石以上,十亩得千石以上。

小麦忌戌,大麦忌子,除日不中种。

八、稻

种稻,春冻解,耕反其土。

种稻区不欲大,大则水深浅不适。

冬至后一百一十日可种稻。

稻地美、用种亩四升。

始种稻欲温、温者缺其塍,令水道相直;夏至后太热,令水道错。

三月种粳稻,四月种秫稻。

九、稗

稗既堪水旱,种无不熟之时,又特滋茂盛,易生芜秽。

良田亩得二三十斛。

宜种之备凶年。

稗中有米,熟时捣取米炊食之。

不减粱米;又可酿作酒。

一O、大豆

大豆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

谨计家口数,种大豆,率人五亩,此田之本也。

三月榆荚时有雨,高田可种大豆。

土和无块,亩五升;土不和,则益之。

种大豆,夏至后二十日尚可种。

戴甲而生,不用深耕。

种之上,土才令蔽豆耳。

厚则折项,不能上达,屈于土中则死。

大豆须均而稀。

豆花憎见日,见日则黄烂而根焦也。

获豆之法,荚黑而茎苍,辄收无疑;其实将落,反失之。

故曰,豆熟于场。

于场获豆,即青荚在上,黑荚在下。

区种大豆法:坎方深各六寸,相去二尺,一百得千二百八十坎。

其坎成,取美粪一升,合坎中土搅和,以内坎中。

临种沃之,坎三升水。

坎内豆三粒;覆上土。

勿厚,以掌抑之,令种与土相亲。

一亩用种二升,用粪十二石八斗。

豆生五六叶,锄之。

旱者溉之,坎三升水。

丁夫一人,可治五亩。

至秋收,一亩中十六石。

一一、小豆

小豆不保岁,难得。

椹黑时,注雨种,亩五升。

豆生布叶,锄之;生五六叶,又锄之。

大豆小豆不可尽治也。

古所以不尽治者,豆生布叶,豆有膏,尽治之则伤膏,伤则不成。

而民尽治,故其收耗折也。

故曰,豆不可尽治。

一二、枲

种枲:春冻解,耕治其土。

春草生,布粪田,复耕,平摩之。

种枲太早,则刚坚、厚皮、多节;晚则皮不坚。

宁失于早,不失于晚。

获麻之法,穗勃如灰,拔之。

夏至后二十日沤枲,枲和如丝。

一三、麻种麻,豫调和田。

二月下旬,三月上旬,傍雨种之。

麻生布叶,锄之。

率九尺一树。

树高一尺,以蚕矢粪之,树三升;无蚕矢,以溷中熟粪粪之亦善,树一升。

天旱,以流水浇之,树五升;无流水,曝井水,杀其寒气以浇之。

雨泽时适,勿浇。

浇不欲数。

养麻如此,美田则亩五十石,及百石,薄田尚三十石。

获麻之法,霜下实成,速斫之;其树大者,以锯锯之。

一四、瓜区种瓜:一亩为二十四科。

区方圆三尺,深五寸。

一科用一石粪,粪与土合和,令相半。

以三斗瓦瓮埋著科中央,令瓮口上与地平。

盛水瓮中,令满。

种瓜瓮四面各一子。

以瓦盖瓮口。

水或减,辄增,常令水满。

种常以冬至后九十日、百日,得戊辰日种之。

又种薤十根,令周回瓮,居瓜子外。

至五月瓜熟,薤可拔卖之,与瓜相避。

又可种小豆子瓜中,亩四五升,其藿可卖。

此法宜平地,瓜收亩万钱。

一五、瓠

种瓠法,以三月耕良田十亩。

作区方深一尺。

以杵筑之,令可居泽。

相去一步。

区种四实。

蚕矢一斗,与土粪合。

浇之,水二升;所干处,复浇之。

著三实,以马箠嗀其心,勿令蔓延;多实,实细。

以稿荐其下,无令亲土多疮瘢。

度可作瓢,以手摩其实,从蒂至底,去其毛,不复长,且厚。

八月微霜下,收取。

掘地深一丈,荐以槁,四边各厚一尺。

以实置孔中,令底下向。

瓠一行,覆上土厚三尺。

二十日出,黄色好,破以为瓢。

其中白肤,以养猪致肥;其瓣,以作烛致明。

一本三实,一区十二实,一亩得二千八百八十实,十亩凡得五万七千六百瓢。

瓢直十钱,并直五十七万六千文。

用蚕矢二百石,牛耕、功力,直二万六千文。

余有五十五万。

肥猪、明烛,利在其外。

区种瓠法,收种子须大者。

若先受一斗者,得收一石;受一石者,得收十石。

先掘地作坑,方圆、深各三尺。

用蚕沙与土相和,令中半,著坑中,足摄令坚。

以水沃之。

候水尽,即下瓠子十颗;复以前粪覆之。

既生,长二尺余,便总聚十茎一处,以布缠之五寸许,复用泥泥之。

不过数日,缠处便合为一茎。

留强者,余悉掐去。

引蔓结子。

子外之条,亦掐去之,勿令蔓延。

留子法,初生二、三子不佳,去之;取第四、五、六子,留三子即足。

旱时须浇之,坑畔周匝小渠子,深四五寸,以水停之,令其遥润,不得坑中下水。

一六、芋种芋,区方深皆三尺。

取豆萁内区中,足践之,厚尺五寸。

取区上湿土与粪和之,内区中萁上,令厚尺二寸,以水浇之,足践令保泽。

取五芋子置四角及中央,足践之。

旱数浇之。

其烂。

芋生子,皆长三尺。

一区收三石。

又种芋法,宜择肥缓土近水处,和柔粪之。

二月注雨,可种芋,率二尺下一本。

芋生根欲深。

斸其旁以缓其土。

旱则浇之。

有草锄之,不厌数多。

治芋如此,其收常倍。

一七、桑

种桑法,五月取椹著水中,即以手溃之,以水灌洗,取子阴干。

治肥田十亩,荒田久不耕者尤善,好耕治之。

每亩以黍、椹子各三升合种之。

黍、桑当俱生,锄之,桑令稀疏调适。

黍熟获之。

桑生正与黍高平,因以利镰摩地刈之,曝令燥;后有风调,放火烧之,常逆风起火。

桑至春生。

一亩食三箔蚕。

一八、杂项

神农之教,虽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无粟者,弗能守也。

夫谷帛实天下之命。

卫尉前上蚕法,今上农事,人所忽略,卫尉勤之,可谓忠国忧民之至。

农士惰勤,其功力相什倍。

吴王濞开茱萸沟,通运至海陵仓,北有茱萸村,以村立名。

故史记云:“祁沟即吴王夫差所开,漕运以通上国。”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