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 第一尊 长眉罗汉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
《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 第一尊 长眉罗汉 朱星祚

商那和修尊者,姓毗舍多,摩空罗国人。

在母腹数年,不行分娩。

胡人貌虽古怪,言虽侏离,而心性则一。

父母亦兢兢惶惶,莫知所为。

有一比丘善人抵其家提化,盖亦西方有道僧也,夫妇性极慈悲,待之非假情,施之无吝色。

比丘问曰:"施主几位善人?"夫答曰:"山妻怀孕数年,现今一胎男女未见分娩,何言几位。"

比丘曰:"阿母产之艰,阿郎生必伟。"

其妇问曰:"汝方外人,闻见博洽,定知休咎。 世间未有妇人怀孕弥月不行分娩之理,亦未有儿在母腹中存留得四五年之理。"

比丘曰:"四五年不为多,独不闻太上李老君,八十年在母腹耶?"妇曰:"彼异人自宜异产,如长老言,妾腹中复一老君耶?"比丘曰:"无定论,但老君之母感火星入怀而孕,或云天之精魄、元始炁化听储也,阿母所怀,安知非元精耶?"妇曰:"妾某年某月某日夜,亦梦见一星坠入怀中,如火熏灼。 今日闻长老言,唤醒我昔日梦占,毋亦符老君之母所感耶?"比丘曰:"施主夫妇貌非凶狠,心甚慈祥,既有梦占,应生伟器,符彼所感,亦未见得。"

其夫曰:"世间人孰不喜生育,似我夫妇难产如此,不如孤独过此浮生也罢。 今若此,意者妖魔作祟,意者冤债索命耶?"比丘曰:"积善人家,必有余庆。 二者均非公庭所有也,汝施主自今日后,一味斋素修行,管取分娩平善。 贫僧得异人传授『瑞应先声咒』,将来教汝,谨当佩之: 真如真如,非是凡躯。 事同捕影,行若筌鱼。 杖头挑月,髻内藏珠。"

又五言诗:" 蚌蛤壳中宝,骊龙颔下珠。 沙泥沉不得,什袭待时沽。"

当日比丘善人写了数言,即辞别而去。

夫妇二人追悔:"未曾问得姓名,但今日听他慰我教我之言,分明是过往神仙,指出津头渡处,俾我辈知所行走也。 我等当从其指引,一味持斋把素,布钞施钱,以作后人因果。 子虽未必长大,何如且保眼前诞生安乐。"

夫妇如此修行一年,母腹满了六载,尊者一旦降生,初产之母,不坼不副,无灾无害。

英儿下地,硕大声宏,双手即能合掌作礼佛状。

其父呵呵喜曰:"此我夫妇唱和修行之报也,"遂取名商那和修。

夫妇数年惊怖,生此一子,爱之不啻珍宝。

只犯夜啼,室中灭烛,常有红光灿烂。

夫妇忧喜相半,谓曰:"此儿以为凡胎,不应有此红光,以为馨儿,不应犯此夜啼。 未满百日孩儿,废寝伤神,如何奈得此啼叫?合求巫医调理。"

次日早,其夫正欲出门觅巫医,调理其子夜啼,忽见一僧人颜容苍古,身披衲袄,手执麈尾,口念弥陀,来家抄化。

见施主匆匆有行色,问曰:"布施不用请求,钱钞信凭多寡,城中善人,君家当在一类,今日恁般行忙,莫非为室中夜啼郎耶?"其父惊问曰:"上人来此几日矣?"僧人答曰:"今日。"

曰:"今日何为知我子夜啼声也?"僧人曰:"财之施舍,虽出于心之自然,而行之匆忙,实属于情之切至,是以知之。"

其父曰:"不二沙门,至诚至明,故事必先知之也。 小老月前哺育英儿,委犯夜啼,夫妇忧其废寝伤神,正欲出门觅巫医调理。 高人入门,不待发声,即能洞烛我心,必有奇方针砭此疾,愿和尚明以教我。 倘小儿不呱呱夜啼,而食息有常,当奉千金为寿。"

僧人曰:"巫医不用觅,千金不索酬,我有神咒数言,书之贴于卧室,贤郎啼声自止。"

其父大喜,即忙奉纸笔,僧人援笔书云:"也有胎卵湿化,也有菩萨那咤,洒水含月影,说法坠天花。 父恳切,母咨嗟,且存灵性,莫费呕哑。 伎俩君须会,灵山有祖爷,来意元如此,菩提早发芽。"

僧人写了数言,自后尊者夜啼果息。

父母善为抚养,其妇谓其夫曰:"异哉此子!前番未产遇一僧人,遗数言经咒,果产之善!今番夜啼,遇一僧人,遗数言神咒,果啼之息!"其夫曰:"此僧未必非前僧,只幻形尔,此咒未必非前咒,只幻意尔。"

日往夜来,尊者骎骎年已成长,每堂中嬉戏,好为佛事,所谓不学而知,不虑而能也。

且谓父母曰:"儿本欲济渡群生,大施愿力,今日且为汝二人诵经设法,布福田而修善果,以为老父母后日受用。"

父母奇而问曰:"嗟嗟小子,口尚乳臭,如何为我诵经设法?"尊者首诵云:"也不剩,也不少,信手拈来恰使好。 拙非拙,巧非巧,吩咐芦花秋月皎。"

次诵云:"天职覆,地职载,清宁默相亲康泰。 寿岐嶷,福澎湃,双双达览干坤隘。"

父母见夹囟孩儿所谈吐者,俱佛语禅机,相谓曰:"此子天性颖异,甫生即能礼佛,稍长多为佛语,乃如来传灯嫡子也。 明日,不如令出家,宣扬佛化,更是我等百世修缘。"

其子闻父母言,即大声曰:"前村茂盛青林,正如来建剎之地,亦孩儿明心见性之所,莫若在此处开辟,创立山门,俾孩儿得来演化。"

父母叹曰:"异哉此子!未出门前三五步,就知村内有青林,殆天授,非人也。"

遂从其言,捐家财为劝首,募众力以赞襄,费数年料理,即构成一栋寺宇,取名"青林"。

逮子弱冠,令住持其中,宣扬佛化,四方多从游之,称为"少年佛子"。

先是,数十年前,一释家如来同弟子阿难经此提化,见青林枝叶茂盛,顾盼良久不去,徐谓阿难曰:"此地百年间,当有比丘善人在此开创转妙法轮,吾老不及见,汝当见之。"

至是,如来已圆寂数年,阿难弟子行年亦将满百,复从此经过,见昔日茂盛青林,鼎新创建院宇,闻有一冲龄比丘住持其中演教。

阿难叹曰:"如来之言验矣。 传灯舍此其谁?盍入寺谒之。"

阿难行至法堂,见尊者正在坐禅入定,不惊动之,不扰乱之,但持木鱼敲曰:"宾中之宾,人中之人,主中之主,尘中之尘,一片云横谷口。 莫惑尘随马走,休疑水逐波流。 八万那咤唤处,一条索系乌牛。 乌牛乌牛,何时改变毛色,早晚不用人收。"

阿难诵毕,尊者跃身而起,俯拜其前曰:"弟子少室打座,掩耳偷铃,人中有镜,镜中无人,丛林多少客,哪个是知音?愿高人为弟子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津。"

阿难曰:"凡圣本来不二,悟迷岂有殊途?终日吃饭,未曾咬着粒米;一世穿衣,未曾挂着丝头。 如此妙悟,方能变大地为黄金,搅长河为酥酪也。 独不闻老佛有言:『 出圣超凡行,离缘济海舟。 菩提真觉性,□在布毛头。 』"

和修尊者出家证道,得了阿难点化,亦欲行化四方,以传衣钵。

晚年游至咤利国,得一优婆毱多为行童给侍,此时和修尊者多历年数,眉长数寸,发白如霜。

优婆毱多年方少壮,欲窦方开,尊者因问毱多曰:"汝年几何?"对:"十七。"

师恐纯一之心因时变迁,遂问曰:"汝十七,性亦十七耶?"毱多恐师皓首穷年了所得,反诘之曰:"师发已白,果发白耶?抑心耶?"师曰:"我但发白,非心白也,宛然见已于有默契也。"

毱多亦自鸣曰:"我年十七,非性十七也,毅然见已于道有定主也。"

一答一对,是沙门妙悟。

尊者知毱多可为法器,遂以授之云:"非法亦非心,无心亦无法。 说是心法时,是法非心法。"

优婆毱多得了和修尊者点化,遂奉法至罽宾国聚徒演教。

此时和修尊者幸如来衣钵传寄有人,本生父母早已逝化,不复转摩空罗国,亦投罽宾国南象白山中归隐,一则终其修养之功,一则验其传灯之化。

慈悲可以化物,尊者在山中数年,每遇讲经,诸象亦驯驯伏阶下下去,若有听讲之意。

周宣王二十三年,尊者亲见优婆毱多五百从游之徒,兢兢依教奉行,又见己功成缘满,先化成一条神龙,飞腾汉表,瞬息又化为三昧真火,用焚其身而逝。

有诗为证:行满功完道有传,象山归隐不多年。

神龙变化空中跃,瞬息真身用火焚。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