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诗曰:
热血时时洒,忧怀字字垂。
篇篇皆挽到,句句尽扶危。
往往来来惯,凄凄切切悲。
忙忙书告竣,恳恳奏丹墀。
却说曾国藩因李秀成率大股太平军连陷德州、宁国,因鲍左军未至,正布置戒严,忽接京中八百里排单,催他率兵勤王,但不知北京有何要事,如此紧急。
原因上回《天津和约》,须至次年调换。
次年,英国会同法、美、俄三国,驶舰赴天津,遵议和约。
适值僧王格林沁在大沽修筑炮台,遥见洋舰飞来,忙派员出口,商晤各国使臣,告以大沽设防,请改北口驶入。
诸国多半遵循,惟英舰长卜鲁士抗不遵行,竟从大沽驶入,把设防用炮全行轰裂。
英舰当先驶入,随后三国亦陆续驶入,遂竖起红旗,要与中国开战。
僧王遂传令不许妄动,倘外人逼近炮台,再行还击。
不料英人不识进退,遂将港口设伏全行毁去,进攻炮台。
守兵还击,把英舰击沉数艘,其余船只亦被击伤,不能驶动,只有了船未伤,遂行驶去。
此次英兵死有数百,台弁亦死数名,惟美使若翰遵约,改道行走。
清廷因此一胜,遂私相庆祝。
哪知英人不肯甘心,在广东香港复修船只,意图报复,于咸丰十年六月,复率兵舰直犯天津。
僧王格林沁料英人必袭大沽,遂派重兵守大沽,一面暗埋地雷、大炮。
不料英人贿通汉奸,将各港口步步侦探。
清兵以为英人前次受此大创,失于疏防,讵料英人早已将虚实情形全行探去,于夜间用舢板小船暗入港口,将地雷全行挖去,毫无碍窒,即率大舰长驱而进。
副都统德兴阿与战皆败,英法联兵,率一万八千余众追入港内。
值潮水退去,舟被陷住,恐清兵攻击,忙竖起白旗,诈为和议。
僧王格林沁以为英人有意求和,遂缓攻击,约数小时,潮水又至,英人即驶船拢岸,舍舟登陆,英法联兵,排成一大队,各执利炮,一声号令,众枪齐发,登时把三千铁骑完全摧枯,只剩数人逃回。
僧王知中洋人诡计,大愤失策。
英法联兵,遂从后面攻北炮台。
提督乐善上前迎敌。
英兵掷开花炮弹,飞入火药库,不独守台兵飞空,连炮台也被轰坍,乐提督被炮轰得连尸骨也无有了。
僧王遂自守南炮台。
朝旨令其退还,僧王遂退至张家湾,正遇大学士瑞麟统旗兵九千出防。
借王道:"我守南炮台,可以抵制洋人,如何令我退回,实所不解。"
瑞麟道:"顺亲王端华,尚书肃顺皆主张和议,现已令侍郎文俊、奥海关监督恒祺往天津议款去了。"
忽报天津被英法兵攻陷了,文、恒两人又被拒回。
朝旨又令桂良前往。
桂良抵津,英入开了议盘,一要增军费,二要天津通商,三要各国公使酌带洋人数十名,入京换约。
桂良奏闻,咸丰帝严旨拒绝,饬令僧王并各港口守将戒严,防堵英人内犯。
英人见和议不偕,遂增兵从天津向北,骚扰河西一带,京城内外惊异非常。
有的请咸丰帝驾幸木兰,暂避敌氛,有的请帝不可行动,纷纷不一。
咸丰帝踌躇不定,及至胜保勤王兵至,抵御败绩。
英人越加强横,率洋兵直趋京城。
咸丰帝被二三奸臣怂慂,立意北狩。
于是率皇后贵妃及皇子载淳并四春娘娘,收拾完备,于十年八月八日启驾北狩,命恭亲王奕沂留守京师,僧王瑞麟、胜保各军仍驻城外防剿。
恭亲王复命恒祺赶英使抚议,时英使正督洋兵放火烧圆明园。
恒祺赶到,请止放火。
英使含糊答应。
恒祺无奈,回报恭王。
复遣桂良邀法使从中调停,再四磋商,英使提议条约。
除八年原议五十六条外,又增加数条。
恭王无法,只得应承,遂与英使换约,便将此事奏闻。
时咸丰帝已至热河,心中甚为叹息,只得降旨允准。
英法合约已成,各率兵舰退出港,才算无事,此回叫作《天津专约》。
外患稍平,即传旨禁止勤王兵入京,这且不提。
再说曾国藩驻师祁门,及接勤王诏书,与巡抚胡林翼往还筹划,一时不能分兵。
太平军分兵三路来攻,亏鲍、左两军连战连胜,把太平军驱出境外,心中稍定。
又接朝旨阻止入援,遂一意专力于南方。
祁门解严,即移驻东流县,饬鲍、左合军攻克景德,军威大振。
太平军首领陈玉成,因安庆吃紧,带兵来援,被国荃分出精锐冲入队中,把太平军希得东逃西窜。
玉成思再整队相搏,忽被胡林翼遣多隆阿、李续宜分头截击。
玉成知难得利,遂改图上攻,连破英山、黄州,分取德安、随州,太平军势又一振。
胡林翼急檄书续宜回援。
玉成留党羽守德安,自率大股并调杨辅清回安庆,扑国荃营,被多隆阿自东岸进攻,便退据集贤关。
国藩檄鲍超、杨载福、多隆阿率水陆大军截太平军后路,相持七昼夜,连破太平军十九垒。
陈、杨两酋见后路无援,遂连夜溃奔,被国荃攻破安庆城,擒获悍酋刘玱林,解京正法,并杀死敌酋叶芝来和敌兵一万六七千人,安庆始定。
自咸丰元年,安庆被太平军占据九年,今始被国荃攻破。
国藩闻报,遂至安庆受俘,即飞章报捷。
忽接到自热河发来公文一角,拆开一阅,内开七月十七日,咸丰帝在热河驾崩,遂捶胸大哭。
原来咸丰帝在位十一年,寿止三十一岁。
从驾大臣载垣、端华、肃顺等遵受顾命,扶六岁皇太子载淳于柩前即皇帝位,谥大行皇帝为文宗显皇帝,上皇太后徽号为慈安皇太后,牛母皇太后为慈禧皇太后,后人称为东太后、西太后。
且说载垣、端华、肃顺三人扶嗣王即位,自称参赞军务王大臣,先颁喜诏,后发哀诏,在京王大臣,多至恭王府议事。
恭王道:"现在皇上大行,嗣主年幼,一切大权总在怡、郑二王及尚书肃顺,在京王大臣皆怀怨。"
肃顺见恭王不悦,便一齐道:"王爷是大行皇帝胞弟,今主上幼冲,理宜王爷摄政,怡、郑二王如何可总揽,那肃顺更不待说的。"
正议间,忽报宫监安得海自热河来。
恭王知有机密事,遂引入密室,密议半日。
次晨,即匆匆而去。
恭王遂发奔丧折子到热河,怡、郑二王接阅毕,递与肃顺一阅。
肃顺道:"恭王来此,是以奔丧为名,想总揽大权。"
怡,郑二王道:"此事如何办理?"肃顺道:"不难,即说京师重地,不可无人,况梓宫即日回京,毋庸来此,将原折批回,免得别人再来缠绕。"
怡、郑二王道:"好。"
即由肃顺加批。
颁发斟后,三人只说此事平妥。
谁知咸丰帝临终时,这世传受令的御宝早被西太后取去。
肃顺等虽再狡猾,终是无用。
西太后见怡王等独断独行,一切表折皆不入禀,所以商知东太后,把此事说得非常危急。
东太后见西太后一说,也就心动,说道:"怡王等不便奈何。"
西太后道:"除召恭王外,别无法。"
东太后应允。
西太后遂拟定懿旨请东太后用宝,仍差安得海星夜去召恭王。
不一日,恭王到,肃顺即报知怡王等。
怡王闻报大惊,正思对待法,报恭王入见,三人接入。
怡王问:"六王爷到此何事?"恭王答道:"叩谒梓宫,并问两宫安。"
正论间,忽怡王后有一人大声道:"叩谒梓宫是该的,入见太后是不便。"
恭王见他人多口众,不便争论,说道:"既是不便,请诸公代问可也。"
遂辞回寓。
哪知安得海已在寓等候。
恭王又与他密议,安得海竟想出一法,恭王应允,安得海辞出。
是日天晚,避暑山庄门外忽来一乘车子,车中坐一位宫装妇女,侍卫见是妇女,由他随安太监进去。
次日天明,宫门一开,仍由安太监引出,乘舆而去。
至午前,恭王即赴梓宫前哭灵,后往怡、郑二王处辞行。
列公,恭王是奉太后懿旨召来;何以不见太后即行,但上文说的宫装妇女忽来忽去,就是恭亲王巧扮入宫,计己定妥,敬才回去。
所以怡王等不知就里,才中了宫中的秘计。
恭王去后,两宫太后便传懿旨,准即日奉梓官回京。
怡、郑二王等又开秘议。
肃顺道:"我们人宫去见太后再定。"
三人人见,太后便谕道。”
梓宫回京日子,你们拟好么?”三人道:"闻得京城尚未平静。"
太后哼一声道:"京城有何不平静,你们受先生顾命,又自称赞襄王大臣,自己问心,哪一事能对得起先王呢?就是董元醇一折,也有可采处。 你们果肯竭诚赞襄,我辈女流,何必要干预政事。 但梓宫奉安,幼主回京,这两件事,究竟你们办好没有?"怡亲主听太后这话,心中不自在,便道:"我们赞襄皇上,也不能事事听命太后。"
太后大怒道:"我也叫你赞襄皇上,我等哪个要你赞襄?但皇上是天下共主,日不回京,人心一日不安,皇上也是一日不安,所以叫你们定个日子,奉丧扈驾,好早到京,把你们赞襄责任也卸了。"
端华道:"只因京城未平定,故尔迟些。"
西太后道:"京城早平定了,不必多疑,宜早回去为是。"
三人退出,会议一策,预备派怡亲王侍卫护送太后,于古北口将西太后刺死。
哪知西太后格外乖滑,密令侍卫荣禄带一队兵,紧紧跟随。
到了奉衬启行这日,照清室礼制,一切仪注行毕,太后及皇上先行,鸾舆在前,梓宫在后,以便在京奉迎。
怡、郑二王等见荣禄不离左右,竟不敢下手。
一路安安稳稳到京。
九月二十九日,太后、皇上安抵京城北门,恭亲王率王大臣出城迎接。
东太后传旨,令各王起身,恭王.谢恩,随鸾舆入城。
怡、郑二王见城外总是军营,心中惶恐,遂回原邸安歇一宵。
次早起身,方思入朝,见恭王奕沂、大学土桂良等带侍卫数十走来,便道:"有旨,着怡王解任。"
怡王道:"我奉大行皇上梓宫,哪个令我解任?"忽见郑亲王亦走来,见两人相争,不知何故。
恭王见郑王亦到,说道:"真巧。 现奉谕旨,着怡、郑二王解任。"
郑王笑道:"上谕须要我等拟定,这谕旨是哪里来的?"恭王道:"现放御宝在上,难道不遵么?"
怡王问:"此印何来?"恭王道:"大行皇帝临终时,亲给两宫太后。"
怡、郑二王道:"太后不能解我的任。 皇帝幼冲,更不必说。"
恭亲王闻言大怒道:"你两个敢不接旨么?"怡、郑二王道:"无旨可接。"
恭王道:"这御宝是先皇传授下来,你敢不算么?"喝令侍卫将两人拿下,怡、郑二王道:"我两人得何罪过?"恭王道:"你听着。"
遂宣读谕旨。
二王道:"你捏词祸人,同你去见太后。"
恭王遂令侍卫将二人牵出,三送宗人府交宗令看管,回宫复旨。
毕竟西太后辣手,将怡、郑二王先革去爵职,复着宗人府会见九卿严行议罪,另派睿亲王仁寿、醇亲王奕让,速将肃顺拿问。
睿、醇二王奉旨,带侍卫百名出城,托以迎接梓宫为名,诱擒肃顺。
行百余里,正遇梓宫。
两王下马口,肃顺亦下马相见,礼毕,二王又至梓宫前行过礼。
肃顺欲探鸾舆消息,并问两宫太后及皇上安,二王说安,醇亲王奕诉说到驿站再谈。
及至馆驿,奕沂起身道:"有旨拿革员肃顺。"
肃顺大惊道:"我犯何罪?"奕沂道:"多呢,至宗人府再谕。"
肃顺絮絮叨叨,也不多辩,命侍卫押着肃顺,连夜进京。
次日,便降旨将肃顺革职,交宗人府议罪。
家产即着员发抄,即授恭亲王奕沂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
过二日,梓宫至德胜门,太后及皇上出宫跪迎,奉梓宫入禁城,停干清官。
于是王大臣、大学士、都统等,请太后垂帘听政,并拟新皇帝年号。
初拟"祺祥"二字,嫌其意义重复,两宫太后命军机大臣改拟。
议政王窥太后慈怀,拟以"同治"二字进呈。
西太后见"同治"二字,寓意正合两宫同治,遂以明年为同治元年,颁告天下。
次日,即降旨一道,宣布载垣、端华、肃顺三人跋扈不臣,罪大恶极,有负先皇付托之重,免其凌迟,均着斩立决。
三人既死,个个不敢违忤。
清朝大政,一切皆归西太后慈禧独断;东南军务,专责成两江总督曾国藩,令他统辖苏、皖、贑三省,并浙江全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镇及以下官员,皆归节制,此样重大责任,从古未有。
且说湖北巡抚胡林翼,自太湖还援湖北,收复德安、黄州等处,积劳成病,得咯血症,竟殁于武昌,遗疏荐李续宜代己职,朝旨准允,即命续宜为湖北巡抚。
曾国藩以辖地太广,特荐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朝旨令左宗棠赴浙剿灭,提镇以下,悉听宗棠调遣。
却说曾国荃自克安庆,只望一鼓歼贼,遂与国藩会商进攻江宁。
国藩恐兵力不足,令国荃回湖南招募湘勇,以厚兵力。
朝旨赏国荃头品顶戴,任浙江按察使;授鲍超浙江提督,恰是叫他援浙。
是时浙江巡抚已改任王有龄。
贼酋李秀成、李世贤,一窜安徽,一窜江西,皆被左宗棠、鲍超两人杀得无处可入,仍窜浙江。
时曾国荃于湖南募来数万湘勇,与曾帅会商进攻江苏。
曾帅檄调各路兵马,分路进剿。
自己居中指挥,真是万旅丛集,眼见太平天国保不住了。
军事倥偬,捷报飞陈:都兴珂克天长,左宗棠克遂安,曾国荃、国葆连克数城,彭玉麟克巢县、和州、太平府等城。”
多隆阿击败陈玉成于庐州,玉成遁走,往依练总苗霈霖。
玉成不知霈霖已受胜保招抚,被霈霖拿住,解胜保营,转解京师。
有旨将玉成正法。
后来霈霖复叛,胜保亦因被逮口,此事不提。
却说太平天国辅王杨辅清被鲍超击走,国荃、国葆遂进克株陵、大胜两关,驻兵雨花台,合攻江宁城垣。
洪秀全焦急万分,急调李秀成、李世贤两军前来入援。
秀成先至,径扑国荃大营,连攻数日,不得一利。
其后世贤又到,拥众十余万,来助秀成攻国荃大营,总被国荃杀退。
国荃虽受伤数处,犹然忍痛抵御。
太平军死有三四万,国荃营兵也死有千余人。
贼酋见不能胜,设法断国荃饷道。
守饷道的乃是国葆,早已布置严密,屡攻不克;国荃又分兵援助,阵阵得胜。
相持四十余日,太平军实支持不住,遂分途溃去,其围遂解。
初国藩闻警,焦灼之至,欲分兵往援,奈无兵调遣,即申表请救,朝廷连一兵皆无,只好自己设法。
今闻国荃大捷,心甚安慰。
且说李鸿章带领淮勇,与程学启同到上海。
现毛酋据住苏册,与上海毗连,欲东图上海,扩充势力。
今鸿章到沪,与苏淞道吴煦,及程学启、郭松林等会商,联络英、法各军,设会防局,分防抵御,以期肃清贼党。
即檄调美领事华尔来营,用好言抚慰,并令他倾心练勇。
华尔见鸿章很客气,遂满口应允。
即募兵三千,归华尔督练,叫作常胜军。
华尔本得罪本国,逃匿上海。
今见鸿章倾心待他,他也就尽心为中国办事。
适朝旨授鸿章署江苏巡抚,鸿章接篆后,令参将李恒嵩会同华尔,并联络英、法兵,进攻各县。
正布置出发,忽报李秀成已攻下太仓,后进兵攻嘉定,洋兵大败,嘉定已陷,现攻青浦。
鸿章遣程学启往击,又檄英、法两提督援救。
时英、法兵正攻奉贤,接文即回兵往救,正遇秀成大战,法督中弹死,英督遂退,美督亦走。
看成进攻上海程学启营,学启因兵少不敢迎战,防守甚固,秀成扑一阵,死一阵,尸与濠平。
秀成将借尸登城。
忽一声炮响,学启抬头一看,见鸿章亲自督师来援,遂大呼出击。
太平军见众兵施威,大骇而走。
鸿章遂与学启合兵,奋力追杀,连复嘉定等县。
伪慕王谭诏洸听陈炳文合集败残太平军,从太仓入犯。
鸿章令华尔往救,中炮弹而死。
遂令美人白齐文统领其众。
哪知白齐文一味坏极,闭城索饷,纵兵抢掠。
鸿章撤退,反投秀成。
又被浙军擒住,溺水而死。
一时苏淞所属县城悉皆克复。
所有伪降贼酋,按名检阅,尽数正法;其余贼兵降者免死,不降者并皆杀讫,申表奏捷。
旨下加太子少保衔,诸将亦皆升赏。
遂分军两路进攻,一路鸿章自领,进攻常州,一路由程学启进攻浙江、浙西,势如破竹。
至攻嘉兴,不料被黄文金自湖州来援,学启中弹而亡。
鸿章攻常州,连日不下,愤甚,遂调回嘉兴兵,并力攻城。
鸿章首先士卒,诸将奋勇,一齐登城,城遂克复。
所擒敌酋,均皆斩首,江苏全省,除江宁一城,余都尽平。
却说翼王石达开自江宁出走,入江西,走湖南,皆不能立足,后至广西,遂自树一帜,与秀全已不通信。
心想独霸一方,非联络川、滇大寇不可,遂乘机入蜀。
时清廷令骆秉章督川,命他先剿川寇蓝大顺、李永和,再专擒达开。
时正逢达开入川,秉章素知达开生平,与幕友刘蓉商议,祷计就计,逼达开至柴打地方,于老鸦河擒之,解至成都,讯问后,即行磔死。
洪氏所有要地,均被曾、左、李及诸将荡平,现只有一江宁,拿者虽分奔各省,已势成弩末。
秀全见悍酋已尽,穷蹙万分,即将各处头目一律封王,以期再图振举。
时国藩闻各处皆克,只江宁未下,即激励诸将,节节进攻。
李秀成由上海败后,奔入江宁,此时见大势已去,遂劝秀全迁都避难。
秀全不允,秀成贻书世贤,叫他就食江西。
自己留守江宁,屡扑国荃大营,均被杀退。
国荃新募兵勇已训成劲旅,国藩即檄知杨载福、鲍超、彭玉麟等诸将,分路进攻,截太平军援路。
再令李鸿章助攻江宁。
国荃费多少心机,好容易把江宁城围住,江宁一破,大事定矣。
今见鸿章前来,恐他分功。
哪知鸿章亦因自己是国藩所荐,也不愿分国荃功,遂托病在身,延久不至,并将各项经费拨充国荃军饷。
国荃闻知甚感,即鼓励将士攻克地堡城,即龙膊子山阴坚垒"太平军改的别名",由城上造起炮台,用炮向城内轰击,城内惶恐。
又值城内粮草尽绝,不独军民忍饥,连天王府亦无食。
到同治三年五月,秀全挨不得苦,遂饮毒自尽。
秀全弟仁发、仁达等,扶立秀全子福瑱嗣位,年十六岁。
国荃闻信,饬军士猛攻不息,又掘地道三十余处。
地道告成,国荃悬重赏,进前者有功,退后者必诛。
军士一齐奋呼,遂从诸将攻破各门,搜杀三日,死太平军十余万人。
幼主福瑱乘夜从攻破地方遁走。
遂飞报国藩,由国藩申奏,旨下论功行赏。
国藩移驻江宁,令将季全死尸掘出,焚骨扬灰。
并将洪仁发、仁达、秀成等正法。
只洪福瑱不知去向。
不料洪福瑱逃入湖州,依黄文金。
为左宗堂、李鸿章探知,率兵往攻,文金又走淳安,遇黄少春,与战,中炮而死。
福瑱逃至石城县杨家牌地方,亦被黄文英擒住,解送南昌巡抚沈葆桢处,当即正法。
一班首领同时授首。
其余各省太平军首领亦次第荡平。
此时正是同治四年十二月。
太平军虽尽数歼灭,不料又有捻军出来。
清廷命僧王格林沁及湖广总督官文会剿。
究竟捻军能灭与否,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