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 卷八 历代州域形势八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读史方舆纪要
《读史方舆纪要》 卷八 历代州域形势八 顾祖禹

宋下辽金元附

高宗以亲王介弟,纂承遗统帝初为康王,再使金至磁,守臣宗泽留之,旋至相州。

金人复围汴,诏拜兵马大元帅,督河北兵入援。

寻次大名,趋东平,进屯济州。

东京陷,二帝北狩,乃即位于南京。

而崇信奸回,播弃元老。

两河沦陷,关辅雕残。

窜诎海滨,几于倾覆。

【史略】建炎初,两河州郡,多为宋守。

又召李纲为相,纲首劝帝一至京师,见宗庙,以慰都人之心。

又言河北、河东,国之屏蔽,料理稍就,然后中原可保,而东南可安。

请置招抚司于河北,经制司于河东,全复州郡。

时黄潜善、汪伯彦用事,劝帝幸东南,帝意遂决。

纲言: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复中原而有西北。

方今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

若委中原而去,岂惟金人将乘间以扰内地,盗贼亦将蜂起,跨州连邑,陛下虽欲还阙,不可得矣。

今纵未能行上策,犹当且适襄邓,以示不忘故都之意。

夫南阳光武所兴,有高山峻岭,可以控扼;有宽城平野,可以屯兵。

西邻关陕,可以召将士;东达江淮,可以运谷粟;南通荆河、巴蜀,可以取货财;北距三都开封、归德、河南为三都,可以遣救援。

暂议驻跸,乃还汴都,策无出于此者。

若顺流而适东南,固甚安便,第恐一失中原,东南不能必其无事,虽欲退保一隅,不可得也。

既而李纲罢去,帝如扬州,纲所规画,悉皆废弃。

金人分道入寇。

粘没喝自云中下太行太行山,见前七国韩范雎北断太行,由河阳渡河,攻河南,分遣兵攻汉上。

讹里朵、兀术等自燕山由沧州渡河,攻山东,分兵趣淮南。

娄宿、撒离喝等由河中渡河攻陕西,陷潼关时娄宿至河中,宋军扼河西岸不得渡。

乃自韩城履冰过,陷同州、华州,破潼关。

韩城,今同州属县,入永兴。

京邑州郡,相继残破。

三年,金人陷徐、泗诸州,遂逾淮而南逼扬州。

帝仓卒渡江,至镇江,复走杭州。

时和州防御使马扩应诏上书曰:今若西幸巴蜀,用陕右之兵,留重臣使镇江南,抚淮甸,破金贼之计,回天下之心,是谓上策。

都守武昌,襟带荆、河,控引川、广,招集义兵,屯布上流,扼据形势,密约河东诸路豪杰,许以得地戍守,是为中策。

驻跸金陵,备御江口,通达运漕,精习水军,厚激将士,以幸一胜,观敌事势,预备迁徙,是为下策。

其倚长江为可恃,幸金贼之不来,犹豫迁延,候至秋冬,金贼再举,驱虏舟楫,江淮千里,数道并进,方当此时,然后反悔,是为无策。

不报。

未几,兀术复分兵南寇。

一自蕲、黄入江西,由江州而南,西至潭州,悉见屠灭。

一自滁、和入江东,陷太平、建康,自广德趣临安即杭州,帝航海远避。

金人进陷越州、明州,又陷定海、昌国县定海,今宁波府属县。

昌国废县,在今定海县东北海中滃洲山上,以舟师追帝于章安章安废县,在台州府东一百十五里,不及。

兀术乃掠临安,由秀州而北陷平江、常州,至镇江。

韩世忠扼之于金山金山,在镇江府城西北七里大江中,兀术危窘,仅而得济。

其湖南之军,亦由荆门而北荆门军,见湖北路,为牛皋所败。

自是不敢复渡江矣。

然中原群盗,乘机剽掠,割据州郡,所在连结,而江淮、湖湘以及闽越、岭表,悉为盗薮,强者或连数郡。

李成据有襄、汉,杨么据有洞庭见前,皆结连北寇。

么欲顺流东下,成欲自江西陆行趋浙,与么会。

又曹成据道、贺,北连豫章;范汝为据建州,逼近行在,皆为肘腋患。

岳飞、韩世忠等竭力讨之,久而得平。

嗣后诸将戮力,恢复可待,而秦桧主和,班师丧地。

【史略】初,汪若海言于张浚曰:天下者,常山蛇势也。

秦、蜀为首,东南为尾,中原为脊。

今以东南为首,安能起天下之脊哉?将图恢复,必在川、陕。

赵鼎亦言:经营中原,当自关中始。

经营关中,当自蜀始。

欲幸蜀,当自荆襄始。

时金人已入关,西至秦、陇,悉被侵陷,复退屯同、华,东连河东,西扰诸路。

张浚恐金人据陕窥蜀,则东南不可保,请置幕府于秦州,遣韩世忠镇淮东,吕颐浩扈跸来武昌谓鄂州,为趋陕计。

遂拜浚为川陕荆湖宣抚处置使,治兵兴元。

建炎四年,浚遣兵复陕西军州,既而以五路之师五路,熙河、秦凤、泾原、环庆及浚所遣统制吴之兵也,败于富平富平,今西安府属县,关陇六路尽没六路,见前,惟余阶、成、岷、凤、洮五州及凤翔之和尚原、陇州之方山原而已和尚原,在今凤翔府宝鸡县西南三十五里,当大散关之东。

方山原,在陇州西南二百里。

浚退保兴州,召吴聚兵扼和尚原,以断敌来路;关师古等聚熙河兵,守岷州大潭大潭废县,在今巩昌府西和县西南三百里;孙、贾世方等聚泾、原、凤翔兵,以固蜀口。

继又分陕西地,自秦凤至洋州,吴主之,屯仙人关关在今汉中府凤县南百二十里;金、房至巴、达,王彦主之,屯通川达州,亦曰通川郡;文、龙至威、茂,刘主之,屯巴西绵州,亦曰巴西郡;洮、岷至阶、成,关师古主之,屯武都即阶州。

于是全蜀安堵。

朝廷议浚失律之罪,罢还。

时金人已立刘豫于河南,兼有陕西地豫,景州人,仕宋知济南府。

金人来攻,遂以郡降。

建炎三年,金人陷京东诸郡,以豫知东平府,兼统大河以南。

明年,立豫为齐帝,据大名府。

绍兴二年,徙汴,尽有京东、京西及陕西诸路之地,屡邀金人入寇。

绍兴四年,韩世忠大败之于大仪大仪镇,在扬州府西七十里,金人引却。

六年,岳飞屯襄、邓,屡败豫兵,上言:金人立豫于河南,盖欲以中国攻中国。

愿假臣岁月,提兵趋河洛,据河阳、陕府、潼关陕府,即陕州,号召五路叛将五路,谓京东、京西、河东、河北及陕西诸军叛附京者。

叛将既还,王师趋汴,豫必北走,京畿陕右,可以尽复。

然后分兵、滑,经略两河,逆豫成擒,金人可灭也。

会刘豫寇淮西,杨沂中大败之于藕塘藕塘,在今凤阳府定远县东六十里,金人遂废豫七年,金人袭汴,执豫废之,遣使议和。

九年,以河南、陕西地归宋,旋叛盟入寇,尽夺所归地。

于是许飞等进讨。

飞发鄂州,遣诸将略京西诸郡,命梁兴渡河,纠合忠义,复两河州郡。

时刘亦败金人于顺昌即颍州,而韩世忠、王德等复海州、宿州。

吴自河池凤州,亦曰河池郡败金人于扶风今凤翔府属县,进克秦州。

杨政自巩州进拔陇州,破岐下诸屯。

郭浩自延安复华州时金以陕西来归,宋因分遣诸将,屯熙秦、延诸路。

既而金将撒离喝入同州、永兴,西据凤翔,浩等诸军皆隔在敌后,于是自延安南拔华州,入陕州。

飞遂遣兵东援刘,西援郭浩,而自以其军长驱阚中原,破金人于蔡州,复其城。

诸将所至克捷,西京、汝、郑、颍昌、淮宁东至曹州,皆下颍昌,即许州。

淮宁,即陈州。

飞大军屯颍昌,以轻骑败兀术于郾城今许州郾城县,又败之于临颍许州临颍县,兀术遁去。

梁兴败金人于垣曲今平阳府绛州垣曲县,又败之于沁水今泽州沁水县,遂复怀、卫州,断太行道,绝金人山北、河东之路,金人大惧。

飞进军朱仙镇在今开封府南四十五里,距汴京四十五里,兀术来战,复败去。

于是两河响应,敌中将帅,皆来降附。

兀术谋弃汴去。

飞方指日渡河,期抵黄龙黄龙府,见五代晋契丹南牧注。

而秦桧主和,请画淮以北弃之,诏飞班师。

飞不得已还镇,所得州郡,旋复陷没。

吴亦奉诏班师,弃所得州郡而还。

自是金人屯田治兵于中原,而王师不复问京、洛矣。

仇耻不复,湖山燕ぅ,良可嗤也。

【史略】初,张浚言:东南形势,建康为最。

临安僻在一隅,内则易生玩肆,外则不足号召远近,系中原之望。

请幸建康,以图恢复。

李纲言:自昔用兵成大业者,必据地利,而不肯先退。

楚汉相距于荥阳、成皋间俱见前,汉虽屡败,不退尺寸之地。

既割鸿沟在荥阳县南。

见前七国魏南有鸿沟,羽引而东,遂有垓下之变见项羽走垓下。

袁、曹战于官渡官渡,在开封府中牟县东北十二里。

旧《志》云:鸿沟之水,分为官渡,操虽兵弱粮乏,荀止其退避。

既焚绍辎重,绍引而归,遂丧河北。

由此观之,岂可望风怯敌,遽自退屈哉?

是时,舆地登于职方者,东尽明、越,西抵岷、れ岷山,在今成都府茂州西北,见前。

れ冢山,在汉中沔县西北二十里,详陕西名山れ山,南斥琼、崖,北至淮、汉绍兴十一年,与金人分界。

自散关及淮水中流以北,尽割畀金,于是弃京西唐、邓二州。

又割陕西商、秦之半,止存上津、丰阳、天水三县及陇西、成纪余地。

又和尚、方山二原,亦归于金。

十六年,复割丰阳、干二县畀金。

自是遂为定界。

上津,今郧阳府属县,见前。

丰阳,在今商州镇安县东南。

干,亦在镇安县南二十里。

俱废县也。

余并见前。

补短截长,分路十六:曰浙西统府三:临安、平江、镇江,州四:常、严、湖、秀也。

详见前十五路。

下仿此,曰浙东统府一:绍兴,州六:婺、衢、处、温、台、明。

《宋志》:绍兴三十二年,复分两浙为东西路,曰江东统府一:建康,州六:宣、池、徽、饶、信、太平也,军二:广德、南康,曰江西统州七:洪、赣、袁、江、抚、筠、吉,军四:兴国、建昌、临江、南安也,曰淮东统州六:扬、泰、真、滁、通、楚,军二:高邮、招信,曰淮西统府一:寿春,州七:舒、庐、和、濠、光、黄、蕲,军二:六安、无为,曰湖南统州七:潭、衡、道、永、邵、郴、全,军三:武冈、桂阳、茶陵,曰湖北统府二:荆南、德安,州十:鄂、岳、复、鼎、澧、归、峡、辰、沅、靖,军二:汉阳、荆门。

《宋志》:绍兴初,改鄂、岳、潭、衡、永、郴、道州、桂阳军为东路,鼎、澧、辰、沅、靖、邵、全州、武冈军为西路。

明年,复旧,惟北路改治鄂,寻还江陵,曰京西统府一:襄阳,州四:随、房、均、郢,军二:光化、枣阳。

《宋史》:京西南路旧有府一,州七,今所存止此,而京西北路则尽没于金,曰成都统府一:成都,州十二:蜀、眉、嘉、汉、绵、邛、彭、黎、雅、简、威、茂;军二:永康、石泉,监一:仙井,曰潼川统府二:潼川、遂宁,州九:泸、资、普、叙、昌、合、渠、果、荣,军三:怀安、广安、长宁,监一:富顺,曰利州统府一:兴元,州十五:利、金、洋、兴、凤、阆、蓬、巴、剑、阶、文、龙、西、和、成,军二:天水、大安。

《宋志》:绍兴十四年,又分利州为东西二路,东路治兴元,兼领剑、利、阆、金、洋、巴、蓬州及大安军;西路治兴州,兼领阶、成、和、凤、文、龙等州。

其后分合不一。

开禧二年,吴曦叛,以关外阶、成、和、凤四州附于金。

明年,曦诛,遂复故境,曰夔州统州十一:夔、恭、达、忠、开、万、涪、黔、施、播、思,军三:云安、梁山、南平,监一:大宁,曰福建统州六:福、建、泉、汀、漳、南剑,军二:兴化、邵武,曰广东统府二:肇庆、德庆,州十二:广、韶、惠、潮、英、连、新、封、梅、循、南雄、南恩也,曰广西统府一:曰静江,州二十一:昭、贺、梧、藤、容、郁林、浔、贵、横、邕、宾、象、柳、融、宜、化、高、雷、廉、钦、琼,军三:万安、朱崖、南宁也。

凡府、州、军、监一百九十,县七百有三,而武都、河池、兴元、襄阳、鄂州、庐州、楚州、扬州皆为重镇。

【史略】初,李纲言:汉高先保关中,故能东向而与项籍争。

光武先保河内,故能降赤眉、铜马之属。

唐肃宗先保灵武,故能破安、史而复两京。

今以东南为根本,当先料理淮甸、荆襄,以为东南屏蔽。

夫六朝所以保有江左者,以强兵巨镇尽在淮南荆襄间。

故以魏武之雄,苻坚、石勒之众,拓跋、宇文之盛,卒不能窥江表。

后唐李氏有淮南,则可都金陵,及淮南失,而国以削弱矣胡氏曰:避寇而徙都,未有能复振者。

周自丰镐徙于东洛而不振,魏自安邑徙于大梁而不振,楚自渚宫徙于寿春而不振,刘嗣自咸阳徙于上わ而不振,赫连定自统万徙于北地而不振,李景自秣陵徙于豫章而不振。

故中夏定都,必与俱存而不动。

金亮南侵,临江不返。

诸将乘之,渐辟旧疆。

而史浩识短,张浚虑疏,弃地丧师,卒坚初约。

【史略】初,完颜亮谋南侵,自会宁徙都燕会宁,在今辽东三万卫东北塞外,金人之上京也,又徙都汴。

绍兴三十一年,遂分道入寇。

一自海道径趋临安,一自蔡州瞰荆襄,一自凤翔趋大散,又遣别将趋淮阴谓楚州也。

亮帅大军自涡口渡淮涡口,涡水入淮之口,在凤阳府怀远县东北十五里,两淮悉陷。

亮军和州,遣舟师渡采石采石在太平府北见前,虞允文督诸将击败之。

亮因移军扬州,屯瓜洲之龟山寺瓜洲,今扬州府南四十里瓜洲镇也,将攻京口。

会乌禄自立于辽阳辽阳,今辽东都司城,金之东京也。

乌禄,阿骨打诸孙,时留守东京,金人苦亮残虐,杀亮北还。

宋复收两淮地。

先是魏胜聚义兵于山阳,北渡淮,取涟水军山阳、涟水,俱见前淮南路,进复海州,直入沂州,败金兵,淮北诸邑,相率降附。

金亮将渡淮,遣军急攻胜,海道总管李宝引军救胜,金兵败却。

宝遂帅舟师御敌于胶西今莱州府胶州也,至石臼岛在今胶州南百里,大败金人,其海道之师遂绝。

会金军退,宝遂与胜共攻泗州,拔之。

襄阳帅吴琪亦复唐、邓、陈、蔡、许、汝、嵩等州嵩州,即今河南府嵩县,金人置嵩州。

四川宣抚使吴,却金兵于青野原青野原,在今汉中略阳县北百四十里,进扼大散关,遣诸将分路下秦、陇、商、虢诸州军时兴州府诸将复秦、陇、洮、环、巩、熙、河、兰、会及积石、镇戎、德顺等军,金州路诸将复商、虢、陕、华四州,凡十三州三军。

史浩议以诸军四出,恐敌在凤翔者乘虚窥蜀。

诏退军保蜀口,于是所得之地复失时虞允文为川陕宣谕使,奏言:恢复莫先于陕西,陕西五路新复州郡,又系于德顺之存亡。

一旦弃之,则窥蜀之路愈多,西、和、阶、成,利害至重,不可不虑。

疏入,被黜。

隆兴初,张浚督江淮诸将李显忠等北伐,溃于符离符离,今宿州北二十五里有故城。

先是显忠等渡淮而北,取灵壁及虹县,进拔宿州。

金人来争,显忠与别帅邵宏渊相违异,乃引还,至符离,师大溃。

溃处当在宿州东南,史家纪载不详,以在宿州境内,故仍曰符离。

灵壁,今宿州属县。

虹县,今凤阳府属县。

于是和议复决,所得海、泗、唐、邓及商、秦地,悉以畀金,仍守旧境。

是时,陈亮上《中兴论》,略云:攻守之道,必有奇变。

奇变之道,常因地势。

今东西绵亘数千里,地形适中,无所参错,似乎奇变难施,然必有批吭捣虚、形格势禁之道。

夫齐、秦,天下之两臂也。

今西举秦,东举齐,则大河以南、长淮以北,固吾腹中物,奈敌人以为天险而固守之。

窃观襄汉者,敌之所缓,而今日所当有事也。

其地控引京、洛,侧睨淮、蔡,包括荆、楚,襟带吴、蜀,沃野千里,可耕可守,地形四通,可左可右。

诚镇抚得人,于安、随、信、阳、光、黄列城相援,养锐以伺。

一旦狂寇来犯江淮,则荆襄之师,帅诸军进讨,袭有唐、邓诸州,屯兵颍、蔡之间,示必绝其后。

因命诸州转城进筑,如三受降城法,依吴房故城为蔡州吴房城,今汝宁府遂平县,使唐、邓相距各二百里,并桐柏山以为固桐柏山,在今南阳府桐柏县东一里。

敌来则婴城固守,出奇制变;敌去则列城相应,首尾如一。

诸军进屯光、黄、安、随、襄、郢之间,朝廷徙都建业,筑行宫于武昌,大驾时一巡幸。

敌知吾意在京、洛,则京、洛、陈、许、汝、郑之备当日增,而东西之势分,则齐、秦之间可乘矣。

四川之帅,亲率大军,以待凤翔之寇,有间,则命骁将出祁山,以截陇右祁山,在巩昌府西和县北七里,偏将由子午以向长安子午谷,在西安府西南百里,见前,金、房、开、达之师入武关以震三辅武关在商州东,见前,则秦地可谋矣。

命山东之归正者,往说豪杰,阴为内应,舟师由海道以捣其脊,彼方奔走支吾,而大军两道并进,以揕其胸,则齐地可谋矣。

吾虽示形于唐、邓、上蔡,而不更谋进取,坐为东西形援,势如猿臂,彼将愈疑吾之有意京、洛,特持重以示不进,则京、洛之备愈专,而吾必得志于齐、秦矣。

抚定齐、秦,则京、洛将安往哉?此所谓批吭捣虚、形格势禁之道也。

就使我未为东西之举,彼必不敢离京、洛而轻犯江淮矣。

蒙古凭陵,金人南徙,遣将北讨,歼厥世仇。

【史略】开禧二年,蒙古铁木真称帝于斡难河河在漠北千余里,元和宁路之东北。

今名玄冥河。

既并乃蛮诸部乃蛮部,在今甘肃塞外,遂侵西夏。

嘉定二年,入灵州,夏主安全请降。

时西域诸国皆相率降附,蒙古乃引军而东,侵扰金人云中、九原诸城镇,破白登城城在今大同府东北百十里。

遂陷西京今大同府,金人之西京也,进取桓、抚诸州桓州,在今开平废卫西。

抚州,今开平废卫西南四百余里兴和故城也,尽收金人山北州郡即山后诸州。

东略至平、滦,南至清、沧,又由临潢过辽河临潢府,辽上京也,在今朵颜卫北,辽水,在辽东都司西百六十里,辽东大川也,西南至忻、代,悉降于蒙古。

寻入居庸关在今北京昌平州西北三十里,见前,游奕至中都城下中都,即燕京也,驱群牧监马而去。

六年,蒙古复败金兵于妫川今宣府镇怀来卫,金曰妫川县,乘胜至古北口古北口,在今顺天府密云县东北百二十里,金人保居庸以拒之。

蒙古主乃留兵屯守,而自引众趋紫荆关关在易州西八十里。

详北直重险,破涿、易二州,由南口攻居庸,拔之,进围中都。

以精兵屯城北,分大军为三道。

命其子术赤等将右军循太行而南,破保州、中山、邢、、磁、相、卫辉、怀、孟诸郡,径抵黄河,掠平阳、太原间。

别将薄察等遵海而东,破滦、蓟,大掠辽西地。

蒙古主自将由中道破瀛、莫、清、沧、景、献、滨、棣、济南等郡献州,今河间府献县,金曰献州,引军复自大口逼中都大口,今顺天府良乡县北百十里天津关也,凡破金九十余郡。

金人纳赂请和,乃自居庸北还。

金主议迁都于汴,徒单镒曰:銮舆一动,北路皆不守矣。

今聚兵积粟,固守京师,上也。

南京四面受敌金以汴京为南京,辽东根本之地,依山负海,其险足恃,备御一面,以为后图,次也。

不从。

蒙古闻之,复引而南,遂围中都。

分遣木华黎克其北京今大宁废卫,辽曰中京,金曰北京,辽西州镇,望风款附,中都亦下。

又取平州,乃引而西时又克金潼关,屯兵嵩汝间,既而北去。

十年,蒙古建行省于燕云,命木华黎经略太行以南,而自引兵围夏兴州,遂略定西域四十余国,至忻都今西域印度国也。

木华黎自中都而南,略河北、山东以及河东诸州郡。

十四年,木华黎分建行省于东平时木华黎遣军围金东平,陷之,使降将严实等权行省,以抚安山东。

先是蒙古陷山东,州郡皆弃不守,于是群盗蜂起,多据城邑附宋,至是遂相率归于蒙古。

又以别将石军于曹州,与严实相犄角,以拒金师之侵轶,遂引兵由东胜渡河东胜州,在今大同府西五百里,契丹所置州也,自葭州而南转入河中,东至孟州时木华黎入葭州,攻绥德、延安、坊诸州,转入河中,东下孟州,又收晋阳、霍邑等寨。

霍邑,即今霍州。

时金人多连结山寨于晋阳、霍邑之境也,复趋长安,遣将断潼关,拔同州。

宝庆三年,蒙古灭夏,遂趋凤翔,入京兆时又以兵破宋关外诸隘及武、阶诸州。

关外,大散关外也。

于是金人尽弃河北山东关隘,惟并力守河南,保潼关,自洛阳三门、析津三门,即底柱山,在今陕州东四十里,见前。

析津,即析城山,在泽州阳城县西南七十里。

皆大河襟要处也,东至邳州之源雀镇在邳州东北,东西二千余里,立四行省,列兵守御。

会铁木真殁于六盘山,将死,谓左右曰:金精兵尽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

若假道于宋,下兵唐、邓,直捣大梁,破之必矣。

其子窝阔台既袭位于和林即和宁也,见上,遂引而南,取金凤翔,使其弟拖雷趣宝鸡宝鸡,今凤翔府属县,遣使来假道,至沔州,为守将所杀。

拖雷怒,遂入大散关,陷凤州,大掠汉中蜀口诸州镇破宋城寨凡百四十。

攻饶风关关在汉中府西乡县东北百六十里,关陷,遂由金州而东渡汉江,败金兵于禹山山在南阳府邓州西南九十里。

遂自唐州趣汴,窝阔台亦自同州趣河中,由河清县白坡渡河河清县,属河南府,宋时县治白坡镇,在今怀庆府孟县西南。

今移治河南岸,改曰孟津。

此盖据旧县而言,入郑州,遣将攻汴,而命拖雷引兵来会。

金军从邓州赴援,至三峰山在今开封府禹州西南二十里,蒙古南北兵悉合,大败金人,遂取钧州钧州,金所置,即今开封府禹州。

汴中危急,召潼关兵入援,援兵方发,其守将即以潼关降蒙古。

蒙古兵长驱入陕州,追援兵于铁岭岭在河南府陕州卢氏县北四十里,复败之,金人益困。

蒙古主乃留速不台攻汴,而与拖雷北还速不台力攻汴城,不克,乃许和,仍散屯河、洛之间。

绍定六年,金主守绪,以汴京粮援俱绝,乃东巡驻于归德金改宋应天府为归德府。

是时,金主自汴东行,复向河北,遣兵攻卫州,不克,败还归德,寻走蔡。

速不台复引军向汴,汴京降,洛阳亦陷。

宋复取申、唐、邓诸州申州,即信阳军也,遣孟珙帅师会蒙古兵围蔡。

端平初,蔡州下,金亡。

仅得唐、邓二州地申州,本宋信阳军。

时又兼得息州,本宋蔡州新息县,故曰唐、邓二州。

而陈、蔡以北,悉属蒙古。

新息,即今光州息县,及议复三京三京,见前,而祸本成矣。

【史略】宋因金亡,缘边诸将,间收取淮北地。

赵范、赵葵遂欲乘时抚定中原,建守河据关谓大河、潼关也收复三京之议。

吴潜以为今日事势,当以和为形,以守为实,以战为应。

河南空城,取之若易,守之实难,千里馈运,势必难继。

方兴之敌,气盛锋锐,开衅致兵,非长计也。

不听。

诏全子才自庐州趋汴,赵葵自滁州取泗州,由泗趣汴,与子才会,遂入汴时金故将李伯渊等以汴京降。

葵复遣徐敏子等先入洛,蒙古引兵南下,洛军溃还。

又决黄河寸金淀在开封府北二十里,灌汴军,葵等弃城南还。

蒙古以败盟责宋,边衅日滋矣。

自是而后,蹂躏我川峡,摇荡我荆襄,芟夷我淮甸。

【史略】端平二年,蒙古命阔端等侵蜀,忒木等侵汉口,温不花等侵江淮。

自是蜀中四路,悉被残破。

孟珙、余相继帅蜀,仅保夔州一路及潼川路之顺、庆、泸、合,西有嘉定一庖而已。

又筑大获、钓鱼诸城大获山,在保宁府苍溪县东三十里。

余徙阆州治此,以固蜀口。

钓鱼山,在今合州东三十里。

复城之,以徙合州,蜀始可守,以固根本,图进取。

而沔、利二州为敌所守,蜀土遂不可复。

又荆湖、淮西时亦悉被侵陷。

孟珙为荆湖帅,杜杲为淮西帅,悉力拒守,乃复旧疆。

继以似道背盟,襄樊失守。

【史略】淳十一年,蒙古蒙哥立,命其弟忽必烈总治漠南,开府金莲川在今宣府镇云州堡东北百里。

忽必烈置经略司于汴,分兵屯田,西起襄、邓,东连清口、桃源清口,在今淮安府清河县南。

桃源,今淮安府属县,列障守之。

明年,蒙古以中州封同姓,忽必烈尽得关中、河南地。

寻与兀良合台从临洮而南临洮,今府,自金沙江乘革囊及筏以济金沙江,出云南丽江军民府西北,一名丽江,亦曰泸水,流经四川叙州府,东南合于大江。

详见云南大川,降摩荻丽江摩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