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思南府东至铜仁府界二百九十里,西至四川遵义府界四百里,南至石阡府界百四十里,北至四川彭水县界六百五十里,东北至四川酉阳宣抚司界二百里。
自府治至布政司八百六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四千四百五十里,至京师七千三百九十五里。
《禹贡》梁州荒裔。
秦黔中郡地。
□□因之,后□□□。
后周武帝时内附,以其地属黔州。
隋初置务川县,属庸州。
大业初,改属巴东郡。
唐武德四年,置务州治务川县,贞观四年,改为思州。
天宝初,曰宁夷郡。
干元初,复故。
宋为羁縻蛮地。
政和八年,开置思州仍治务川县。
宣和中废。
绍兴初,复为思州。
元置府,寻改置思州军民安抚司《通志》云:至元中改为思南宣抚司,隶湖广行省。
《元志》不载。
明洪武五年,改思南宣慰使司,治今镇远府,隶湖广布政司《志》云:思州自唐永隆中已为田氏所据,历宋至元皆内附。
明初,田仁厚等献地来归,置司授之,仍令世守。
永乐十一年,改为思南府时宣慰田宗鼎以不法废,因改为府。
隶贵州布政司,领县三、长官司四。
今仍曰思南府。
府襟带川、蜀,控扼黔、楚,山溪连亘,蛮獠环错,昔人以为柯要路唐初招慰使冉安昌以务川当柯要路,请置郡抚之。
盖地接黔、播今四川彭水县,故黔州治。
播州,今四川遵义府。
自播以西南,皆汉柯郡地,形援便易也。
安化县附郭。
隋务川县地。
《志》云:唐置思州,治务川县。
后没于蛮。
宋大观初,蕃部长田恭归附,仍置思州。
后废置不一,元初置新军万户府,寻改为思州军民安抚司,徙治龙泉坪。
其地有龙泉,因置龙泉平长官司为附郭。
今石阡府龙泉县是。
后毁于火,移治清江。
至元十八年,仍还旧治。
至正中,田氏族属相争,分据其地,以献伪夏,始设思南道都元帅府,复徙今治。
明初改为宣慰司,治镇远州。
二十二年,还治水德江。
永乐十一年,始为府治。
弘治十四年,始建土城。
嘉靖二十八年,以石。
万历二十八年,复分置安化县于郭内。
城周四里有奇,门五。
编户二里。
永德江长官司附郭。
在府治东南。
元置水特姜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
土酋张坤元世守其地。
明洪武初,张干福来归,置司授之。
二十二年,改今名,为宣慰司治。
永乐十一年,为府治。
十八年,复以土人扬潮海为副长官。
今编户四里。
蛮夷长官司附郭。
在府治西南。
洪武十年增置,授土酋安辉世守,复以李斌副之,属思南宣慰司,寻为司治。
今编户三里。
○思王废县在府南。
唐武德三年置,属思州。
贞观初,州废,属务州。
四年,改务州为思州县,仍属焉。
唐末废。
《志》云:县在府南,水路三百里。
今镇远府东八十里有故城。
又扶欢废县,在府西南五十里。
《志》云:唐贞观十六年,开山洞置扶欢县,属溱州,以县东有扶欢山而名。
后废。
溱州,今见四川真安州。
多田废县府西北四十五里。
《唐书》:武德四年,务州刺史奏置,以土地稍平,垦田盈畛而名。
贞观八年,改属费州,后废。
《志》云:县北有乐浮山。
又扶阳废县,在府西北八十五里。
刘句曰:隋仁寿四年,庸州刺史奏置,以扶阳水为名。
今《隋志》不载。
唐武德四年,属务州。
贞观四年,改属费州,后省。
○城乐废县,在府西北百五十里。
唐武德四年,山南道大使赵郡王孝恭招慰生獠,置属思州。
初筑城时,人歌舞之,故曰城乐。
贞观初,属务州。
八年,改属费州。
后没于蛮。
涪川废县府东北百里。
《隋志》云:开皇五年置,属黔州。
大业初,属黔安郡。
唐武德四年,属务州。
贞观四年,属思州。
是年置费州治焉。
天宝初,改州为涪川郡。
干元初,复为费州,后州县俱废。
宋白曰:州界有费水,因以名州。
《通志》:费州,后周宣政初置。
唐武德间,移州治蒙笼山。
误。
废县在府西。
隋初置,兼置州治焉。
大业初,改州为郡。
唐武德二年,复曰州。
刘句曰:蛮首领谢龙羽遣使朝贡,授州刺史,封夜郎郡公是也。
又改县曰建安。
四年,又改州曰州,寻复故。
开元中降为羁縻州,属黔州都督府,后废。
《志》云:州南有新兴废县,唐初与州同置。
又有宾化废县,亦隋初置,属州。
唐因之。
后俱废。
《通志》云:《唐志》称蛮国,其王号鬼主,别部曰罗殿王。
似去今郡甚远,盖思州迁徙亦不一地,故址亦不可得而考矣。
废充州《志》云:在故州北百五十里。
唐武德三年,以别部蛮置,所领平蛮等县七。
《通典》:羁縻充州所领有梓潼县,与湖广沅州西废业州接界。
开元二十五年,充州酋赵君道来朝。
又后唐天成二年,有清州刺史宋朝化来朝。
宋干德三年,有南宁州刺史龙彦舀来贡。
景德四年,有罗瓮井都指挥使颜士龙来贡。
皆蛮也。
《寰宇记》:南宁州,本清溪镇,唐置,在黔州西南二十九日行,从南宁州至罗殿王部落八日行,与云南接界,曰充州,曰琰州,曰犍州,曰庄州,曰明州,曰州,曰矩州,曰清州,凡九州。
每年朝贡自州、袭州、峨州已下凡四十四州,洞内羁縻而已。
时于黔州置都督府,管播州下五十三州,即南宁州以下诸州。
是也。
又梓潼废县,考新、旧《唐书》不在充州七县之列,未详所据。
或曰、充等州皆在今黎平、都匀之境。
废庄州在府境。
隋郡地。
唐贞观三年,以南谢蛮首领谢疆地置南寿州。
四年,更名庄州,领石牛等七县,寻复置清兰县属焉。
十一年,升为都督府。
景龙二年,府罢,属黔州都督府。
州南百里,有桂岭关。
又废应州,在庄州之北。
刘句曰:南蛮别种有东谢蛮,在黔州西数百里,地方千里。
贞观三年,首领谢元深入朝,因开其地为应州,领都尚等五县。
《唐志》:东谢蛮在西爨之南,居黔州西三百里。
又废矩州,与应州相近,唐武德四年置。
显庆初,矩州人谢[C043]灵反,黔州都督李子和讨平之。
唐末,仍没于蛮。
废明州在府南境。
刘句曰:西赵蛮在东谢之南,其地山洞深阻,莫知里数。
南北十八日行,东西十二日行。
赵氏代为酋长。
贞观二十一年,西赵酋长赵磨奴请内附,因置明州。
其土俗略与东谢同。
胡氏曰:东谢蛮西接蛮,南接西赵蛮。
之别部,曰罗殿,今广西买马路。
自桂州至邕州横山寨二十余程,自横山至自杞国三十二程,又至罗殿十程。
唐贞观十三年,渝州人侯弘仁自开道,经西赵出邕州,以通交桂,即此道也。
又蛮州亦近府境。
唐贞观中置,领巴江一县,属黔州都督府。
贞元十三年,有蛮州刺史宋鼎等请入朝,即此。
寻没于蛮。
○岩门山府城西南。
两相对峙,岩壁险峻。
官道出其中,左曰大岩门,右曰小岩门。
永胜、武胜二关依岩而立,郡之门户也。
去岩门数里,有迎春、藏春二洞,又有钟鼓洞,皆奇峭。
○万胜山,在城东南一里,四面陡绝。
元末红巾之乱,郡人避兵于此。
又城东三里,有东胜山。
思唐山府东北四里。
《胜览》云:山南连河只水,北枕内江水。
内江,即水德江也。
又有三峰山,《志》云:在城东,高竦奇秀。
或曰即城南三里之三台山。
又天马山,在城南二里,与三台相接。
○大龙头山,在府东北七里。
其南有白鹿峰,在城东七里。
又铜锣山,在府东十五里,以水出山峡中如锣鸣也。
或曰:以山形如锣而名。
又东十五里为马鞍山。
石柱山府西二十里。
顶有巨石,参差屹立,为郡之胜。
又思王山在府西南三百七十里,旧名龙门山。
又无党山,在府城南百里。
四面悬绝。
或云即婺川县之华盖山。
未详。
○屏风山,在府北百二十里。
府北百八十里,又有石马山。
峰峦竦拔,独冠诸山。
上有巨石如马。
又蒲竹山,在府北二百里,山极高峻。
○乌江在府城南。
自石阡府流入界,至府南十里,经鲇鱼峡,湍流澎湃,险不可言。
旁有大岩,岩有一孔,若鲇鱼口然。
经城北一里,有香炉滩。
滩石如鼎,因名。
滩下为白鹭洲,突出中流。
《志》云:洲在城东北一里,双峰峙左,二水绕傍。
又北历狮吼洞。
乌江越府城三十里,至洞下,泻十余里,声如狮吼,舟莫能行。
稍北为潮底泊。
江流经此,平静无波,商旅皆于此易舟而下。
至府北三百五十里为龚滩,洪涛汹涌,声震如雷,长十余里,惟轻舟始得济。
又北历袁滩而入四川彭水县界,亦谓之黔江,亦谓之涪陵江也。
详见前大川乌江。
水德江府东南一里。
源出乌江,东北流入四川彭水县界,入涪陵江。
又思印江,在府东三十里,旧名思印水,源出朗溪。
下流合水德江,唐以此名州。
上费溪在府东北百里,旧费州以此名。
北流入四川黔江县界,亦曰黔江。
又东北入湖广施州界,谓之清江。
○青鸾溪,在府西五十里,下流入乌江,俗名黑鹅溪。
石牛潭府西南三十五里,澄澈深广,水际有石如卧牛,因名。
又龙泉,在府东二里万胜山下。
马家泉,在府南十三里。
自山麓悬流,势如瀑布,俗名白水泉。
皆有灌溉之利。
○永胜关府西二里。
府西南二里又有武胜关。
皆在岩门山下。
○太平关,在府东一里。
府南十里。
又有德胜关。
《志》云:府城西南又有水关。
○洪渡,在府北三百里,盖即乌江渡口,其傍居民皆事舟楫以济人。
板桥镇府东百二十里,有巡司戍守。
《志》云:司旧置于石阡府苗民司北。
弘治十四年,酉阳蛮争沿河司地,因迁司治于此,以固藩篱。
又府西北二百八十里,有覃韩偏刀水巡司。
府北三百七十里,有都儒、五堡、三坑等处巡司。
司本属婺川县,后改今属。
婺川县府北二百四十里。
隋开皇末置务川县,属庸州。
大业初,属巴东郡。
唐武德四年,置务州治此。
贞观四年,为思州治,后废。
宋政和八年,仍置务川县,为思州治。
宣和四年,废为务川堡,隶黔州。
绍兴初,复为县,思州治焉。
元曰婺川县,属思州军民安抚司。
明初属思南宣慰司。
永乐十一年,改今属,城周二里有奇,编户四里。
○安夷废县在县南。
本务川县地。
宋政和八年,析置安夷县,属思州。
宣和四年,废为寨,属黔州。
绍兴初,复故。
元并入婺川县。
《通志》:今镇远县,即宋之安夷县,恐误。
○华盖山县西十里。
峰峦高大,林木深邃。
昔人尝避兵于此。
或以为无党山也。
《胜览》云:无党山在思邛县南四十四里。
亦详见附郭。
又安峰山,相去里许有笔架山。
又多罗山,在县西四里。
其相接者有马鞍石岩,又西一里有山羊岩,皆高胜。
又木悠峰,在县西四十里。
上有水月宫,产朱砂。
岩前山县东北二十里。
山产朱砂。
又东北三十里,有长钱山,亦产朱砂,地名板场。
《志》云:县有板场坑、水银场税课局盖置于此。
成化九年废。
又泥塘山,在县南五十里,亦产朱砂。
○大岩山,在县东八十里。
山有岩屋,颇深广,容百余人。
又卧龙山,在县北五十里,地名祥川。
其相接者有金藏崖,颇幽胜。
《志》云:金藏崖在县东五十里。
○倒羊江县北五里。
江城关临其上。
或云:江源出华盖山,东北流入于乌江。
又丰乐河,在县东五十里。
又有罗多水,在县东八十一里,流经县东六十里之丰乐渡。
合丰乐河南流入府界,注于乌江。
又河只水,在县东二十一里。
流合丰乐河。
《志》云:河只、罗多皆獠姓名也。
暖塘县北五里。
至冬尤暖,秋分后鱼皆聚焉。
又县东北二十里,有来雁塘,昔有雁集于此,人以为瑞。
○焦岩关县东十二里。
关北有焦岩渡。
又缺窑关,在县东北百五十里。
○乌金关,在县西二十里。
又西十里曰杉木关。
又石板关在县西五十里。
又西二十里曰长滩关。
江城关,在县北五里。
又县北八十里,有天生关,百里有濯水关。
《志》云:县西南百三十里,有九杵关,路通遵义,旧为要害。
又县西有石槽、檬子、土地三关,俱接遵义境,旧皆有兵戍守。
《通志》:九杵关在县东三十里,似误。
印江县府东三十里。
唐开元四年开生獠地,置思邛县,属思州,在今镇远府界,后废。
宋政和八年,置邛水县,属思州。
宣和中废为堡,隶黔州。
绍兴初复置县,隶思州。
元置思邛江等处长官司,属思州军民安抚司。
后讹邛为印。
明初因之,授土酋张氏世守,隶思南宣慰司。
永乐中,属思南府。
弘治十八年,长官张鹤龄罪废,改置今县。
城周二里有奇,编户四里。
○大圣登山县东五里。
山高耸,为县境之望。
○思印江县南十里。
源出朗溪司,北流入水德江。
又中洲溪,在县北五里,流入思印江。
○峨林关县南七里。
又秀宝关在县南三十里,犵楠关在县东七十里。
沿河溪长官司府东北二百十里,西北至婺川县百七十里。
元置,属播州军民安抚司,以土酋张文龙世守其地,冉永安副之。
明改今属。
编户三里。
○鬼岩山司东十里,高百丈,延袤二十余里,为江东诸山之望。
东南接酉阳境。
又高歇峰,在司北十里,形如削壁,高耸入云。
○河由江司北十里。
源出铜仁府乌罗司。
又石马江,在司西百三十五里。
下流俱入水德江。
《志》云:司北五里有五门滩,四十里有培塔滩,乱石横江,水势最险。
又有黎芝滩,与湖白滩相距十里,崖石险峻,皆江流所经也。
○桃竹溪,在府北高歇峰,下流合河由江。
朗溪蛮夷长官司府东四十五里,北至沿河司二百六十里。
唐贞观八年,置朗溪县,属巫州,在今湖广沅州界。
元为朗溪洞,洞人犵獠据此。
明洪武十年置是司,授土酋田荣。
永乐四年,又以土酋任鉴副之,属思南宣慰司。
十一年,改属乌罗府。
正统四年,府废,复改今属。
编户二里。
○琴德山司东五里。
山多材木,望之郁然,为司之胜。
○仁溪在司治前。
出山岩中,自高而下,居人引以溉田。
中有川主洲在司治东南,居人建川主庙于其上,因名。
○皂岭关司东五十里。
又司北四十里有松岭关。
◇思州府东至湖广沅州界九十里,东南至湖广天柱县界二百五十里,南至黎平府界三百里,西至镇远府界百里,北至铜仁府界百二十里,东北至湖广麻阳县界二百八十里。
自府治至布政司七百五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四千二百里,至京师七千七百二十里。
《禹贡》荆州。
秦为黔中郡地。
汉为武陵、二郡地。
唐为思州地。
宋因之。
元属思州军民安抚司《通志》:元至元十二年,思州田氏降,置沿江安抚司,隶思州安抚司。
寻自龙泉坪移安抚司治清江,即此地也。
后宣抚仍还旧治。
至正中,其族属镇远州知州田茂安始分据其地,以献伪夏。
于是创设思南府,而宣慰田琛徙治都坪。
思州自此分为二。
按《元志》有沿河等处长官司,疑即《志》所称沿江安抚司。
明洪武三年,分置思州宣慰司《志》云:吴元年,田氏归附。
是年始置宣慰司,仍隶湖广行省。
以田琛世其职。
一云:明初以思南授田仁厚,而以思州授其子弘正。
琛即弘正之子也。
永乐十一年,改为思州府时田琛与思南宣慰田宗鼎有隙,弄兵坐废,隶贵州布政司,领长官司四。
今仍为思州府。
府东连沅、靖,西抵涪、渝,扼瓠之噤喉《元志》:思州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