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 卷一百十六 云南四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读史方舆纪要
《读史方舆纪要》 卷一百十六 云南四 顾祖禹

◇楚雄府东至云南府禄丰县一百八十里,南至沅江府三百里,西至景东府四百里,西北至大理府四百二十里,北至姚安府百九十里。

自府治至布政司四百二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五百七十里,至京师一万一千二十里。

《禹贡》:梁州徼外地。

汉属益州郡,后为杂蛮耕牧地《一统志》:晋咸康中,尝于此分置安州,寻罢入宁州。

据《宋志》:晋成帝咸康四年,分、夜郎、朱提、越四郡为安蛮州。

安州未尝治此也,名峨碌。

后爨酋威楚筑城峨碌赕居之,因名威楚城。

唐贞观末,诸蛮内附,此为傍、望、览、丘、求等州地《唐史》:贞观二十三年,遣将击西爨,开蜻蛉、弄栋为县,其西徒莫祗蛮、俭望蛮皆内属。

以其地置傍、望、览、求、丘五州,隶郎州都督。

《滇志》五州惟求州在江新兴州境内,余俱在府境。

天宝末,没于南诏,属银生节度,寻改置银生府于此。

大理时,以银生属姚州,此为富箸,又改白鹿部,后改威楚郡。

元初内附,置威楚万户府。

至元八年,改为威楚路。

后又置威楚开南等路宣抚司于此。

明初,改为楚雄府近郭有罗婺诸蛮,领州二、县五。

今因之。

府当四达之冲,东卫滇郡,西连大理,南控交趾,北接姚安。

山川清秀,土壤肥饶。

盐井之利,商民走集,称为大郡。

楚雄县附郭。

南诏时为安州威楚县,后为爨蛮所据。

大理时,属于姚州。

元初置千户所。

至元十五年,改置威州。

二十一年,降为威楚县。

明初,改今名。

县丞杨氏世袭,编户十里。

○德江城在府城西北二里。

《志》云:威楚在蒙诏时,为银生黑觜之乡,因置银生节度。

至段氏中叶,高泰执国柄,封其侄高量成于威楚,筑外城,号德江城。

传至其裔高长寿,附于元。

今府西北二里有德江村,或云即故城处也。

今城明初洪武十六年征蛮都督袁义所筑。

义以南山高峻,逼近城郭,倘寇据以临城,是资敌也。

因绘城山图以献,报可。

义遂改筑石城,缘山为险,岁久渐圮,隆庆四年改筑。

万历二十八年,东南城圮于水,寻复修筑。

四面有濠,城周八里有奇,有门六。

富民废县在府东。

元至元中置,寻省入威楚县。

今为富民乡。

又有净乐县,亦元置,后省,今为净乐乡。

○南山在府治南。

旧名雁塔,山亦名金矿山。

其麓有武侯祠,相传孔明曾营于此。

又慈乌山在府治东,城跨其上。

○鸣凤山,在城西,亦名卧龙冈。

《志》云:冈在府西十里,以孔明曾过此而名。

又城北青峰坡有峨碌山,古峨碌城之名本此。

今有峨归驿。

《志》云:城北五里,又有锦囊山,形如锦囊布地,因名。

薇溪山城西二十五里。

山高千仞,峰峦百余,而溪箐如之。

每溪皆有泉,分流三十里。

乃合而注卧龙江,又西五里有紫溪山。

○龙川江在府城北。

源出镇南州平夷川,东南流经府城西,合诸水至青峰下而为峨川。

又东会诸水,经定远县境而入武定府界。

○平山河,在府东三里。

源出南安州山中,流经府北而入龙川江,跨河有平山桥。

波罗涧在府西八里。

《志》云:其麓有夜合榆,榆下有卤水。

元至正间设官开井,煎盐输课,今废。

又捣练溪在府西三里,水宜酿酒。

又凤泉在城东,四时不竭。

城南堰在府南三里,可灌田千余亩。

《志》云:府东三十五里,有梁王堰。

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所筑也。

○吕阁驿府西四十里。

古名合关滩。

元至正末梁王孛罗败明玉珍将万胜于关滩。

既而玉珍入云南,大理段功进兵至吕阁,败玉珍兵于关滩江,焚其众于古田寺。

又追败之于回蹬关,又追至七星关,是也。

《舆程记》:今吕合驿郎吕阁也。

又吕合巡司北至姚安百五十里,西至镇南州沙桥驿六十五里。

旁有合襟水,因改名吕合云。

古田寺在吕阁东七星关,见贵州重险。

广通县在府东七十里。

东至云南府禄丰县百三十里,北至姚安府百六十里。

蛮名古路赕。

元初,置路赕千户。

至元十二年,改为广通县,隶南安州。

明初,改今属,编户四里。

○东山在县治东。

势若鱼跃。

又东三里,曰高登山。

元时有盐井,建盐司于此,今废,亦名盐仓山。

又鹤翥山在县东北十里。

山形如鹤,环绕县治。

其相近者又有蟠龙山,山形蜿蜒,中有龙泉,甚甘冽。

或曰即九盘山也。

回旋险峻,道路九盘,立关其中。

又东为凋林山,高插霄汉,登之则禄丰、定边诸境一览在目,为楚雄众山之长。

和茶山县南十五里。

清水河源出焉。

其东有阿纳香山,一溪河出焉。

二山相连,高耸峭拔,延亘二百余里。

○凤山,在县西一里,又里许有营盘山,相传山下为武侯屯营地。

又《图经》云:青峰即峨碌山,其支在广通之南者,名阿浮炼山,是县之主山也。

回蹬山县西十八里。

相传南诏阁罗凤攻云南,柘东城至此山,以雷雨回兵而名。

一云阁罗凤叛唐,唐师讨之,不克,返辔于此,故名也。

有回蹬关,为趣府之道。

元末明玉珍将兵三万来攻鄯阐,大理段功赴救,败其兵,追至回蹬关。

又有泉出山之东,为观山河。

○翠屏山在县西北四十里,有汤团箐。

相传诸葛武侯出师时遗迹。

又西十里为罗苴甸山,一邑物产,此出大半。

稍东为卧象山,地名罗苴村。

其东南又有卧狮山,相对拱峙,山麓俱产银矿。

阿陋雄山县东北十五里。

高逾千仞,有泉出山西,为罗申河。

出山南,为阿陋河。

○龙街山在县北七十里,有龙街洞,为县之胜。

○舍资河县东五十里。

源出武定府东,流入南安州界,至元江府境,下流入交趾河。

今有铺,有堡,有巡司,有驿,有村,皆以舍资为名。

巡司之前有陡涧桥,跨舍资河上。

《志》云:舍资巡司在县东七十里。

立龙河县西一里,源出马鞍山下,流经城西,又北会于大河。

大河在县北三十里,自府境流入,汇县境群流而西北出,流入定远县境之龙川江。

又罗绳河在县西南三十里,流经定远县之黑井,亦入于龙川江。

蒙七塔溪县东二十里。

有翠微桥跨其上,其后即蒙七塔铺。

《志》云:县东三里,有清风河。

发源于县东北之赵普关,流至枯木村,有清风桥跨其上。

又城东北十里有雕龙河,源出阿陋雄山。

又有龙泉,出县东北之蟠龙山。

山势蜿蜒,出泉甘冽,环绕县治,交会于大河。

阿陋井在舍资村中。

又有猴井,俱产盐。

置盐课大使,属黑盐井提举司。

《志》云:县产盐之井凡四十七区,俱环盐课司四旁。

或以人名,或以地名,今多淹没,总以奇兴大井为名。

○回蹬关在回蹬山上,有巡司戍守。

又九盘关在九盘山上,二关为县境东西之险。

○沙矣旧箐在县东北七十里,有巡司戍守,司南三十里,即舍资驿也。

舍资驿县东四十里,有巡司戍守。

《滇程记》:自云南府禄丰县七亭而畸达舍资驿,中途有窝石炮南平坡、六里箐、响水桥、响水铺诸境,自舍资驿四程而达县,为路甸驿。

有十八湾坡、清川桥之胜。

定远县府西北百二十里。

西北至大理府赵州云南县百二十里。

地名日直赕,杂蛮所居。

唐为姚州地。

一云:本髳州地,天宝中,没于南诏,使爨酋筑新城于此,曰耐笼,后入于段氏。

元初,曰牟州,置牟州千户,牟与髳同音也。

至元十二年,改置定远州,后降为县,属威楚路。

明属楚雄府,主簿李氏世袭。

城周一里有奇。

编户五里。

○南宁城在县南,地名黄蓬。

《滇二志》:宋绍圣中,段氏时臣高泰专国政,命云南些麽酋徙民三百户于黄蓬。

元初,立黄蓬百户。

至元十二年,改为南宁县,寻省入定远,今为南宁乡。

○赤石山县西二十里。

《图经》云:定远镇山曰赤石味山,邓楚雄之峨录山也,亦曰赤土山。

多赭石,林木幽翳,延亘二百余里。

其东有泉,下流为零川。

其相近者又有云龙山。

山势峭拔,起伏非一。

亦名伏虎箐。

会基山县南四十里。

高三千仞,连亘数百里。

有五十余峰,群山之脉皆起于此。

上有会基关,向设兵戍守。

《志》云:县之清和乡有木剌答村,山多岩怪石。

又有马蹄石,一路峻崖,凡七里许。

畔有石池,方广各丈余。

泉香而甘,石上有马蹄痕数处。

又紫甸乡有自久山,方广四十里。

明初,有土酋名自久者据为寨,因名。

玉璧山县东六十里,高千仞。

旭日照之如玉璧然。

东有凤羽山,南有易者山,北有绝顶峰,皆丹崖壁立,高出群山之表。

又诸葛山,亦在县东六十里,一名独立山。

世传孔明过此,令掘断山冈左右以厌胜,亦名破军山。

山畔有井,旧出卤水,下有白石泉。

○龙川江在县东。

自府境流入,又东北入武定府元谋县界,而为西溪河。

黄莲池县东南五里,广二里许。

池常产黄花如莲。

又龙马池,在县西南五里,方广四里。

相传有龙马现池中。

《志》云:近城有浪溪,产盐泉。

黑盐井县东七十里。

有釜盐。

设提举司。

其产盐之井曰复隆井,旧名岩泉。

又有大井、东井,凡三井。

其东又有琅井,亦产盐。

元李源道记云:滇池西走六驿,有郡曰威楚。

东北五舍,沿浪山入长谷,有鹾井,取雄于一方。

井西里许有山曰万春,墙立屏峙,束龙江之水,踞虎岭之麓,为最胜处。

又环黑井上者曰金榜山,近琅井者曰笔架山。

今为黑盐井及琅井两盐课提举司。

又有黑盐井、琅井二巡司。

《志》云:琅井提举司本名安宁,在云南府安宁州治西。

明天启三年,移置于县界,改曰琅井。

○罗平关县西南三十里,有巡司戍守。

或讹为罗那关。

元至大二年,梁王老的与大理构隙,引兵至罗那关,以计杀其守将高蓬。

盖关为大理之界云。

又会基关,在会基山上,与广通县接界,有会基巡司。

○诸葛营,在县西十里,相传武侯讨南中,过日直赕北傍山下筑营。

夷称望子洞,基址尚存。

《志》云:营在县境者有三:一在磨盘山,一在羊牟山,一在光法山。

自久寨在县东紫甸乡。

明永乐初,蛮酋自久据险犯顺处。

定边县府西三百十里。

西南至景东府一百八十里。

地名南涧,为濮落蛮所居。

元至元二十二年,置定边县,隶镇南州。

二十四年,省县入州。

明初,复置今县,改属府。

土县丞阿氏世袭,编户五里。

○苍山在县北。

《图经》云:青峰山在定边之北者名曰苍山,盖一山高大,分为五县之镇也。

《志》以县治后真武坐台山为镇山云。

○涌翠山,在治北十里,有刁思郎遗垒。

又北有螺盘山。

山顶盘旋,形如螺髻,故名。

明初西平侯沐英与刁思郎战于此。

山之西产青绿石矿,上有自普关。

又陶罗山,《一统志》云:在县治西,高可千仞。

无量山在县西五十里。

《志》云:山高万仞,为西南天堑。

俗传孔明南征至此乏粮,亦名无粮山。

即景东府之蒙乐山矣。

○定边河在县南。

其上流一自大理府赵州流入,即礼社江也。

一自蒙化府罗丘场流入,即阳江也。

合流经县之和木村。

五六月间,涨水汹涌,人不敢渡。

县东又有环川,县西又有牟苴河,一名零川。

相近又有剌崩川,下流俱合于定边河,入镇南州府界。

○自普关在县北螺盘山上,为控扼之地。

○武侯台,在县东五里刘村,相传武侯屯兵处,遗址尚存。

定边驿在县治西。

又北百里即大理府赵州之定西驿矣。

又有新田驿,在县南。

石洞哨,在县南六十里。

Ф嘉县府南四百五十里。

东至临安府新兴州百里。

本蛮獠地,曰虚初。

元至元中,置Ф嘉千户,后改为县,属威楚路。

明属楚雄府,编户二里。

县今省。

○黑初山在县治西。

高千余仞,五峰耸列,连亘百里。

《志》云:蒙古灭段氏而赦段兴智,兴智于黑初山设寨自守。

时有星殒化为黑石,以为祥,因名Ф嘉寨云。

○卧象山,在县治东,形如蹲象,上有元Ф嘉千户所。

旧址泰定间所建,属景东路。

卜门山县东北三十里。

高可千仞,最为险峻。

《志》云:即楚雄峨录之支也。

高耸入云,其泉下绕,为卜门河。

自县入郡,路必经此。

凡三十六折,乃至其巅,亦曰北门山。

又罗甸山,在县西南二十里。

○丙龙岩,在县北十里,岩高数丈,下有水自景东府流入境,下流亦入于卜门河。

○卜门河在卜门山下。

县西四里,有马鹿塘河流合焉。

二河合流之处,有西龙桥跨其上,在县北十里,又东北入于马龙江。

马龙江在县北。

自镇南州流入境,又东入新化州界,又有上江河,在县西五十里,与南安州分界。

南安州府东南五十里。

东至云南府易门县二百里,东南至新化州四百三十里,西南至镇沅府三百里。

古为黑爨蛮所居,寨名摩刍。

元初,置摩刍千户,属威楚万户。

至元十二年,改置南安州,隶威楚路。

明属楚雄府编户五里。

今仍曰南安州。

州山岭稠迭,林麓四周,为险固之地。

○南安城古摩刍寨也。

元筑土城,明初因之,城周一里有奇。

○健林苍山州东五里。

今讹为阿姑娘山。

山半有泉,昔黑爨祖瓦晟吴立栅居其上。

子孙渐盛,不属他部。

至大理时,高氏封威楚,始隶焉。

盖蛮酋据险处也。

○紫石山,在县东一里。

又里许为乌笼山,树木丛密,望之郁苍,泉出下注,为黑龙潭。

表罗山州西南四十里。

中产银矿。

俗名老场。

滇中银场以此为最。

○安龙堡山,或云在州东南。

山高险,贼蛮潜伏于此。

明嘉靖间,有奚德、奚本者,倡众为乱。

知州苟诜出奇设伏,躬入巢穴,率师格杀,仍立哨于要地,民用以安。

○黑龙潭在州东七里。

水深莫测。

州东三里,又有白沙泉,土人资以灌溉。

又石井在县东北二里,其泉涌出,随取随满。

镇南州府西北七十里。

北至姚安府一百二十里,西至大理府赵州二百八十五里。

古濮落蛮所居,川名欠舍,亦曰沙却。

中有城,曰鸡和。

唐上元中,蒙氏置俗富郡于此,后属于段氏。

元初,置欠舍千户。

至元二十二年,改为镇南州,属威楚路。

明属楚雄府编户四里,州同杨氏,州判陈氏世袭。

今因之。

州山川环带,舟车往来,走集之郊也。

○和子城州东二里。

唐上元中,南诏阁罗凤击东爨,侵峨录,取和子城,即此也。

元始筑土城为州治。

明初废,弘治间改筑,嘉靖中圮。

四十年,因旧址筑。

万历四十三年,易以砖,周三里有奇,门四。

石鼓城州东三十里。

旧名鸡和城,阁罗凤侵东爨,取鸡和城,置石鼓县,段氏因之。

元初置石鼓百户。

至元二十二年,改为县。

二十四年,省县入州,为石鼓乡。

○石吠山州东南二十里,产煤炭。

相传上有石如犬,凶年则吠。

又金鸡山,在州东五里,高出群峰,每日出则先照其上。

《一统志》:州治西北有鹦鹉山,平地突出,甚高耸,鹦鹉产焉。

○十八盘山在州北十五里,登之者迂回山冈,十八折乃至其巅。

石鼓山州东三十里。

上有石行列如鼓,旧石鼓县以此名。

又五楼山,亦在州东三十里太乙村后。

嵯岩峭拔,最为幽胜。

《一统志》:州东十里有会逢山,峭拔耸空,草木丛茂。

○马龙江州西南百八十里。

其上流即定边河也。

自定边县流入境,东南流经Ф嘉县东,又东南入元江府界。

平夷川州西三十里。

源出众山中,经州城西,东南流至府城,西而入龙川江。

《志》云:州西四十里有苴力桥,州西三十里有白塔桥,州西十里有平夷桥,俱跨平夷川上。

南堰在州南。

又州西有西堰,可溉田二千余亩。

○子甸溪在州东北,亦溉田至数千亩。

○英武关州西七十里有巡司戍守,亦曰鹦鹉关。

《志》云:英武关蹑山脊,越峻阪,箐莽阴翳,行者寒心,为郡境之险。

又有阿雄关,在州西北,亦有巡司戍守。

《志》云:州境又有镇南关巡司。

沙桥驿州西三十里。

又有铺,有堡,有巡司,俱以沙桥名,皆在州西三十里。

又西七十五里为普淜驿。

《滇程记》:自州三亭而畸达沙桥,有鸳鸯、白塔二坡,自兹徂西山确道,修凡八亭而遥达普淜。

土人称陂堰为淜也。

途经小孤山、鹦鹉关、七里坡、普昌关、麦地哨,道列巨箐危石,为险厄之所。

附见:

楚雄卫在府治东。

洪武十五年,废征缅招讨司,置卫。

又定远千户所,在定远县治东。

洪武二十一年置,隶楚雄卫。

◇姚安府东至武定军民府元谋县三百二十里,南至楚雄府百九十里,西至大理府三百七十里,北至北胜州四百五十里,东北至四川威龙长官司四百八十里。

自府治至布政司七百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七百六十五里,至京师一万一千二百十里。

古滇国地,属楚。

汉属益州郡。

后汉因之。

蜀汉属云南郡,晋初因之。

东晋咸康初,析置兴宁郡治弄栋县。

宋齐因之。

梁末,没于群蛮。

唐武德中,置姚州初为姚州总管府。

贞观四年,改置都督府于戎州。

《通典》:姚州,麟德元年置,其人多姚姓,因名。

刘句曰:武德四年,安抚大使李英奏置姚州。

麟德元年,始自云南移于弄栋川也。

又咸亨三年,永昌蛮叛,寇姚州。

调露二年,永昌蛮复寇姚州,败州兵。

于是废姚州。

垂拱四年复置,仍为都督府督,羁縻诸州。

天宝初曰云南郡。

既而蒙氏据其地天宝七载,州为南诏蛮所陷。

十二载,复置戍守于此,寻为蛮所陷,改置弄栋府又置弄栋节度于此,为六节度之一。

宋时段氏改为统矢逻,又改为姚州,亦曰姚府欧阳玄曰:段氏以姚州为姚府,居八府之一。

《滇志》:段思平改弄栋府为统矢逻。

段政严时,封高太明之子明清为演习官,世有其地。

元宪宗三年,内附。

七年,立统矢千户所。

至元十二年,改置姚州,属大理路。

天历初,升为姚安路。

明初,改路为府,寻又改姚安军民府府州佐皆高姓,高明清之后也。

明清七世孙曰泰祥。

宋理宗二十二年,蒙古攻略至境,泰祥悉力拒守,被执不屈,见杀。

忽必烈因官其子伸,至今不易。

所属蛮曰散摩都猡猡,强悍好斗。

领州一、县一。

今仍曰姚安府。

府通道越,络绎滇洱,为南北之要会。

诸葛武侯平南中,渡泸水而南,隋史万岁略西洱,亦自青蛉、弄栋而入。

唐永徽三年,赵孝祖平青蛉、弄栋西白水蛮,遂请略定西裔孝祖上言:贞观中,讨昆州乌蛮,始开青蛉、弄栋为州县。

弄栋之西有小勃弄、大勃弄二州。

勃弄以西与黄瓜、叶榆、西洱河相接,人众殷富,多于蜀川,请因破白水蛮之兵,随使西讨。

从之,遂略定大小勃弄之地。

麟德初,武陵县主簿石子仁建言:姚州在永昌之北,越之南,此地有崇山修谷,平畴广川,东有金沙江之利,西接云南州之胜。

距威楚,瞰点苍,最为险要。

请置都督府于昆明之弄栋川,屯兵镇守,以治叶榆、イ河诸蛮。

则群蛮不敢横,而中国长有盐贝之利矣。

从之,因置府于弄栋川。

咸亨以后,南中渐多事。

姚州废置不恒。

神功二年,蜀州刺史张柬之表言:姚州绝域荒外,山高水深。

诸葛破南中,使其渠帅统之,不置汉官。

国家既置姚州,叛乱屡见。

延载中,司马成琛更置泸南七镇,戍以蜀兵。

自是蜀中骚扰,乞罢姚州,隶府,并废泸南诸镇,于泸北置关。

禁止中国百姓不得与蛮无故交通往来,以防乱萌。

不纳。

景云中,姚州蛮叛,引吐蕃攻陷姚州,于是姚路绝。

开元二年,姚蛮复来寇,州军讨之,为所败。

天宝以后遂没于南诏,恒以重兵守之,闭塞汉人南入之道。

贞元中,西川帅韦皋复通南诏,自清溪关出工卩部,经姚州清溪见四川重险清溪关,工卩部见四川建昌行都司,入云南,谓之南路。

盖自姚安而北,则度金沙,入越。

自姚安而西,则指叶榆,趣大理。

自姚安而南,则出威楚,向昆明。

郡为全滇之要会。

西南有事,争于滇蜀间者,自古恒在姚州也。

姚州附郭。

汉为弄栋县,属益州郡。

蜀汉属云南郡,晋因之。

东晋成帝析置兴宁郡于此。

宋、齐因之。

梁末没于蛮。

唐置姚城县,为姚州治。

天宝末,没于南诏,为弄栋府治。

大理段氏仍置姚州。

元为姚安路治。

今因之,编户四里。

○弄栋废县今州治。

《志》云:州北有旧城,汉弄栋故县也。

县境有蛮曰栋蚕。

王莽时,益州郡蛮栋蚕、若豆等起兵杀郡守。

后汉建武十八年,栋蚕与姑复、叶榆、弄栋、连然诸种叛,杀长吏,寻击平之。

自晋至梁,皆为晋宁郡治。

唐贞观二十二年,平西爨,开青蛉、弄栋为县。

既而以弄栋地改置姚城、泸南等县。

景云初,御史李知古改筑姚州城。

蒙氏为弄栋府治,大理至元皆因故址。

明初易以砖石,周二里有奇。

嘉靖七年,筑月城于南门外。

三十九年,复于城南增筑土城,四关皆缭以土垣。

万历四十六年,复增拓旧城,创设敌楼以壮形胜。

今城周六里有奇,门四。

泸南废县在府东北。

唐置。

《新唐书》:武后垂拱初,置长城县,属姚州。

天宝初,更名泸南县,以地在泸水南也。

天宝十载,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即此。

又废长明县,亦在州境,唐置,属姚州。

天宝以后,没于南诏,与泸南俱废。

澄川城在府东。

杜佑曰:澄川守捉在云南郡东六百里,唐开元中置,属剑南节度。

即此城也。

《新唐书》:姚州有澄川、南江二守捉城。

○废于、异州,在府境。

《唐史》:武德四年,置姚州都督府,并置于、异、五陵、袖、和往、舍利、范邓、野共、洪郎、日南、眉邓、备、洛诺共十三州隶焉。

《会要》:麟德初,姚州都督府管五十七州,盖皆羁縻蛮地云。

○龟祥山府治西。

一名赤石山,以山石皆赤也。

山顶有泉,亦曰龟祥泉,旁有万花谷。

又西五里曰金秀山,阳泒河出焉。

其相接者为龙马山。

○白马山,在府东十五里,又东五里曰燕子山,形如燕垒。

又府西七十里有稽肃山,泉流入于阳泒河。

东山府东十里,一名饱堙萝山。

其西有武侯塔,相传诸葛武侯南征驻兵于此。

后人建塔其上。

山之南又有古城。

《志》云:唐天宝初,云南太守张干陀所筑,以防南诏。

又寨子山在府东八里。

明洪武末,土爨自久叛,结寨于此,官军讨之,败贼于东山箐,即此山也。

有泉流入乌鲁淜。

○笔架山,在府南二十里,有三峰并峙,上有井,云出即雨。

又三窠山,在府南六十里,青蛉河出焉。

九鼎钟山府东北二十里。

峰峦凡九,状若悬钟,一名华山,以春时多花木也。

又仙景山在府西北十五里,一名西山,亦名石云山。

山麓有赤甲、西岭二泉。

○矣保山,在府北十五里。

又北五里曰龙凤山,山有白塔。

石晋天福间建,高十五丈。

一名白塔山。

宝关山在府北百二十里。

东去盐井提举司一里,山高百仞,以通盐要路,因名。

又司东一里曰回龙山,司南一里曰北极山,司北一里曰象岭山,俱以形似名。

○绿萝山,亦在府北百二十里,一名盘曲山,其相接者曰黎武山。

○金沙江府东北百四十里。

从北胜州流入界,府境之水皆流入焉。

又东入武定府界,详见大川金沙江。

青蛉河在府南。

旧名三窠戍江。

源出三窠山,流至府南四十里,潴为石池淜。

周广三百余亩,分为东汹溪、西汹溪,灌溉田亩。

至府城北复合流,至大姚县南合于大姚河。

又东入于金沙江。

○阳泒河,在府西。

自金秀山发源,东流汇为阳泒湖,入西汹溪而合于青蛉河。

连水府西十三里。

源出楚雄府镇南州北之磨盘山,流经此亦曰连场河。

西北流七十余里,入大姚县之龙蛟江。

又香水河源出府北黎武村,与白盐井提举司之观音箐步水合流,亦入龙蛟江,而注于金沙江。

七淜在府城西南,土人称陂堰为淜。

凡七,皆前代所筑,潴水灌田,民皆赖之。

○金龟井,在府西十里,水甚清洌,土人皆汲于此。

白盐井府北百二十里,本大姚县地。

有盐课提举司,旁有九井:曰观音,曰旧,曰界,曰中,曰灰,曰尾,曰白石谷,曰阿拜,曰小。

皆产盐,为公私之利。

《滇略》:羝羊石在司西里许,蒙氏时有羝土,驱之不去,掘地得卤泉,因名。

白羊井后讹为白盐云。

明初土爨自久作乱,官军败之于白盐井。

遂进,败贼于东山箐,今有白盐井巡司。

○三窠关在府南三窠山上,为南面之险,有巡司戍守。

○诸葛垒,在府东十五里,又府北十二里有孔明遗垒,盖武侯渡泸南征道出于此。

普淜驿府西南百五十里。

西至大理府云南县六十里,南至楚雄府镇南州百里,为往来必经之道。

兼设巡司戍守于此。

《滇纪》:姚安有白石村,官军败贼自久于此。

又蹙贼于马哈山、芦头山,皆在府境。

大姚县府北三十里。

汉青蛉县地,属越郡。

蜀汉属云南郡,晋因之。

咸康中,改属兴宁郡。

梁末废。

唐武德四年,置西濮州。

贞观十一年,改曰髳州,治濮水县,后没于南诏。

大理段氏时,属姚州,蛮名大姚堡。

元初,置大姚堡千户所。

至元中,改置大姚县,属姚州。

明初,改属府,今编户四里。

○青蛉废县在县北,汉县盖治此。

常璩曰:青蛉县有盐官。

是也。

亦曰青蛉川。

隋开皇十七年,史万岁击南宁叛爨,自青蛉川入,至南中。

唐贞观四年,击西爨,开青蛉、弄栋。

二十三年,复遣将击西爨蛮,开青蛉、弄栋,皆为县,寻以青蛉县属髳州。

天宝中,没于南诏。

又有岐星、铜山二县,亦唐髳州属县也,俱天宝中为南诏所废。

扬波废县在县东。

唐武德四年置裒州,领扬波、强乐二县,后废。

又废靡州,在州西北,唐武德四年,置西豫州。

贞观三年,改曰靡州,领靡豫、七部二县。

又靡州之西曰废徽州。

唐武德四年,置利州。

贞观十一年,改徽州,领深利、十部二县。

后俱废。

马西废县在县北。

《唐志》:武德四年,置尹州,治马邑县,兼领天池、盐泉、甘泉、涌泉四县,其地与髳州接。

是也。

后俱废。

《志》云:县东北马鞍山麓,有武侯土城。

○四奇山在县南七里,有四峰高耸。

又有几山,在县治东南一里。

东隅有石穴,一名石壁洞,俗名纱帽山。

○文笔山,在县西一里。

《志》云:山之后曰凤凰山,左曰观音山,相去约二里。

县西北三里,又有玉屏山。

马家山县北十里。

高出群山,林木深郁。

又北二十里有方山。

《汉志》青蛉县禺同山有金马碧鸡,或以为即方山也。

○书案山,以县东北百五十里。

山形如几案,大姚河出焉。

赤石崖在县西北,与大理府十二关长官司接界。

明嘉靖二十三年,增设姚安府督捕通判,驻赤石崖。

万历中省。

盖北渡金沙,东出武定,此为要地也。

又柴丘岭在县东二十里,上有古砦。

○大姚河在县北。

源出书案山,流经县西北,合铁索箐之水。

又南流至县西南,合姚州小桥村之水。

又东流绕县南,复东北会于青蛉河。

或以为即《汉志》所称仆水也。

龙蛟江县西北百二十里。

源出铁索箐,合姚州连场、香水二河,东北注于金沙江。

俗名茸泡江,音讹也。

水产金。

○铁索箐在县西北,逶迤千里。

山阿水隈,径深险。

蛮人每聚于此,恃险出没,剽掠几百余年。

明万历初,铁索箐力些蛮畔,抚臣邹应龙讨之。

七十二村悉平,因置戍守此,四境乃安。

附见:

守御姚安千户所在府城北。

明洪武二十八年建。

又姚安中屯千户所,在大姚县东二里,旧为土城,亦洪武二十八年筑。

永乐初,易以砖石,周一里有奇。

◇武定府东至云南府富民县百里,东南至云南府二百里,西南至楚雄府四百三十里,西北至姚安府五百四十里,东北至四川建昌行都司会川卫四百五十里。

自府治至布政司见上,至江南江宁府七千三百九十里,至京师一万八百三十里。

《禹贡》梁州南境。

汉属越、益州二郡。

蜀汉属建宁郡。

晋以后属晋宁郡。

隋为昆州地。

唐为宋州地,属戎州都督府。

天宝以后,没于南诏。

宋时,大理段氏使乌蛮阿历刂治此《元史》:昔獹鹿等蛮所居。

段氏使阿历刂治纳Д尼共笼城。

又于共甸筑城,名曰易笼。

其后裔孙法瓦寝盛,称罗婺部《志》云:以其远祖罗婺为部名。

元宪宗四年内附,寻置罗婺万户府。

至元八年,更置北路总管府。

十二年,更为武定路《元志》:至元八年,并仁德、于矢二部入北路总管府。

十二年,复分二部,更置武定路。

明初改为武定军民府《通考》:府为南诏二十七部之一。

明初以阿历刂耀K奚淌ふ吖楦剑老U轮校浪锇⒂⒏男辗铮笠炷保馈W映乃谩《尉噶昱眩窖暗橥辽岚差富岢牵馈W佑祝氖细е赝粒弥此馈3难蛹套婺倍岬铡K氖迥辏髀摇9倬制街B∏斐酰旄锿凉俑纳枇鞴?/span》,领州二、县一。

今仍曰武定府。

府四维千里,削壁悬岩,水甘草茂,宜于畜牧,亦蛮服之雄也。

且北渡金沙,接壤戎。

蜀境之险,府实共之,而地接昆明,旦暮可达。

府境有变,祸必中于会城明嘉靖六年,凤朝文助寻甸之乱,直犯会城。

四十二年,凤继祖复构衅,掠富民、罗次,纠东川蛮酋攻曲靖、寻甸,所至骚动。

万历三十五年,土酋阿克等复作乱,直抵会城。

城外坊市悉被焚劫,还攻元谋、和曲诸城,未及一月,陷一府、三州、四县。

寻甸叛目亦应之,陷嵩明,逼杨林。

官军拒却之。

还攻寻甸,陷禄丰。

官军四面合击,追至东川,尽擒其党。

绸缪之虑,乌可略哉?

和曲州附郭。

旧治在府城西南三十里,蛮名叵甸,、诸种蛮所居。

蒙氏时,白蛮据此。

段氏改属乌蛮,因并吞诸种聚落三十余处,统于罗婺部,初改叵甸曰和曲。

至元中,升为和曲州。

明初因之。

嘉靖末,改筑府城,移入郭内。

今编户十一里。

○南甸废县旧在郭内。

蛮名Д陬笼,又名甸,讹曰南甸。

元至元中,置南甸县,为武定路治。

明初,改属和曲州。

嘉靖末,县废,寻又改筑土城,移和曲州入郭内。

隆庆三年,复移建石城于狮山之麓,即今府治也。

万历四十六年、崇祯十三年,屡经修筑,周六里,门四。

宗居废县在府西北。

唐武德四年,置西宋州。

贞观十一年,正称宋州,治宗居县,兼领石塔、河西二县,后废。

○诸葛城,在府东二里。

《志》云:武侯初过大渡河,驻节于此,今故城遗址犹存。

○狮子山城西五里。

高千余仞,顶平旷,有石岩,状如狮子。

中藏深谷,可容万人。

又有泉自山岩喷出,潴为小池,郡郭群山错立,此为最胜。

又三台山在府西北六里,高可千仞,迭起如台。

明隆庆初,土官凤继祖叛,筑寨于此,为拒守处。

○五峰山,在府东三里,攒列郡前。

又府南二十里有天马山,其相接者曰笔架山,连峰并峙,为南境之胜。

佐丘山府西北二十五里。

中平坦,有泽,广五亩,水泉无盈,涸名洗马池。

分流东注,一为勒溪Д,一为东波Д。

又雄轴龙山在府西北八十里,形势峭峻,林麓茂密。

○猗朵山,在和曲旧治西北。

有泉,下流为南甸河。

又哇山在府西南五十里,山势险隘,有悬瀑千余丈,下注成池。

蛮名哇咦。

红崖峡府东北四十里。

东枕溪流,险峻难涉。

明弘治中,土知府凤英始筑路以便行者。

又武陵洞,在府北八十里夹甸西,山洞深不测,内有流泉。

其西又有三石塔洞,泉石甚幽胜。

○金沙江府北三百八十里,自姚安府流入界。

又东达四川会川卫界之废黎溪州,有金沙江巡司戍守。

杨士云曰:自府境金沙江渡而北,达会川卫,不过七十余里。

蒙氏四渎之一也。

详大川金沙江。

乌龙河在府北五里。

源出禄劝州之乌蒙山,绕流经此,溉田数百顷。

下流入于金沙江。

又西溪河在府西北,即楚雄府之龙川江也。

自定远县北流入界,又西北至元谋县,西而入于金沙江。

又勒溪Д在府东北,出佐丘山与东波Д皆分流而东北出,注于金沙江。

惠弱湖在府西北八十里。

湖方五里,茂林掩映,水色清碧,深不可测。

○广翅塘,亦在府西北。

《志》云:安宁州螳螂川经富民县境,又北入武定府界,为普度河。

汇于广翅塘,入于金沙江。

只旧盐井《志》云:距州百六十里。

又草起盐井,距州二百里,俱产盐,以为民利。

○虎市桥府东北一里。

相近又有龙潭桥,两崖石壁,峭立相对。

跨以木桥,下临龙潭,渊深莫测。

又仙人桥,在府西北三十里,地名龙三藏涧。

出崖壑间,涧边有石,两隅拥出,相接而成梁。

虚仁驿在府北。

《图经》:府北有勒站及虚仁、环州、姜驿等站,达于四川会川卫境,自昔往来通道也。

○利浪驿,在府南八十里。

《舆程记》:又东南七十里,即云南府城矣。

元谋县府西北百九十里。

北至四川会川卫界九十里,西至姚安府三百二十里。

蛮名华竹,一名环川。

元至元中,置县,属和曲州。

明初因之。

土官吾姓。

嘉靖中,改流官,编户五里。

○马头山在县南。

连亘四十里,地势最高。

东望寻甸,南见楚雄,北眺黎溪,西瞻大理,县境之镇山也。

○吾梁山,在县北三十里,孤圆秀拔,登临最胜。

相近者曰雷应山,高三十余里,绵远深秀,顶有古刹。

应元溪经其下。

又西北四十里为盘龙山。

《志》云:县西北又有火焰山。

住雄山县西北十里。

壁立万仞,顶摩苍空,西枕陋甸,东连诸山,环于县境。

一名法灵山,俗名环州山。

○竹沙雄山,在县西北二百里,四面卓立,高出群山。

竹木丛密,人迹罕至。

○金沙江在县北百八十里。

自姚安府东流经此,县境群川悉流入焉。

○西溪河,在县西,其上流为龙川江。

自府境北流经县境,又东北流入于金沙江。

应元溪在县南。

《志》云:自和曲州之虚仁驿流经马头山下,合于纪宝溪。

○纪宝溪,出楚雄府定远县界之苴宁山,北流入县境,合于应元溪,居民多引以灌溉。

下流皆注金沙江。

禄劝州府东北二十里。

东至寻甸州界二百三十里,东南至云南府富民县九十里。

唐羁縻宋州地,蛮名洪农碌券甸,杂蛮所居。

元至元中,置禄劝州,属武定路。

明属武定府编户七里,今仍旧。

州接壤、蜀,控扼群蛮,山川险固,称为要地。

○石旧废县州东五里。

旧有四甸:曰掌鸠,曰法块,曰抹捻,曰曲蔽。

后讹掌鸠为石旧。

元至元中,置石旧县,属禄劝州。

明初因之。

正德中,废入州。

《志》云:今州城,旧系土垣,不及一里。

万历七年,改筑今城,周一里有奇。

易笼废县州北百八十里,地名倍场。

有二水相合,绕城而东。

蛮谓水为Д,城为笼,又讹Д曰易,故曰易笼也。

昔为罗婺大酋所居,群酋会集于此。

元至元中,置易笼县,属禄劝州。

明初,省入州。

○法块山州北二十五里。

四面削立,惟东南有一径,可容单骑,旁有裒阿龙山。

又哇匿歪山,在法块山西。

巅凹而平,可容万家。

○幸丘山,在故易笼县东北。

四面陡绝,顶有三峰,可容数万家。

昔为罗婺寨,有天生城,牢不可破。

乌蒙山在州东北二百八十里。

一名绛云露松外龙山。

与四川东川府接境,山北临金沙江。

山有十二峰,耸秀为一州诸山之冠。

八九月间,其上常有雪。

又顶有乌龙泉,下流为乌龙河。

蒙氏封此山为东岳,今附见前名山玉龙。

○乌龙河在州北。

源出乌蒙山下,流入于金沙江。

○普渡河,在废石旧县东南,北流入于乌龙河。

普渡河巡司置于此。

又撒里巡司,在州治南二百里。

掌鸠水在石旧废县,绕县三面凡数十渡。

东南流,合普渡河。

其合处形如狮子,一名狮子口。

◇景东府东至楚雄府四百里,南至威远州界四百里,西至云州界三百六十里,东北至楚雄府定边县百八十里。

自府治至布政司一千一百八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八千一百八十里,至京师一万一千六百里。

古荒外地,名曰柘南,蛮名猛谷一名君南川,分十二甸,昔朴和泥蛮所居。

汉、唐未通中国。

南诏蒙氏立银生府于此为六节度之一。

寻为金齿白蛮所陷,移府治于威楚。

白蛮遂据其地,历大理段氏莫能复。

元中统三年,平之,以所部隶威楚万户。

至元中,置开南州,仍隶威楚路。

明洪武中,改为景东府编户八里。

土知府陶姓,土知事姜姓。

今因之。

府山川环绕,群蛮错列,亦控扼之所也洪武二十年,沐英自楚雄至景东,每百里置一营,率兵屯种,以备蛮寇。

盖州与群蛮迫近。

○景东城《志》云:府旧无城池,治北有卫城。

洪武二十三年建,周二里有奇。

又别为小城,在卫城之西,据景董山之顶,周三十余丈,开东北门以望远,名玉笔城。

万历三年及十八年,相继增修,而府治则在卫城南门外之东。

○景董山在府治西。

昔为酋寨,明洪武中,建卫城于山上。

其城西据山巅,又有小城,亦据山顶,形如偃月,谓之月城。

邦泰山在府治东。

高耸延长,有险可恃。

土官世居其麓,曰陶猛田。

○锦屏山,在府南一里。

其相接者又有孟沼山。

《郡志》:东有邦泰之秀,南有孟沼之雄。

是也。

又鹤笼山,在府北三十里,一峰突兀,绝顶盘圆。

蒙乐山府北九十里,与者乐甸长官司接界。

一名无量山。

高不可跻,连亘三百余里,中有石洞,深不可测。

一峰突出,状若崆峒。

其南有泉,流为通华河。

北有泉,流为清水河。

俱东流入于大河。

山上又有毒泉,人畜饮之,皆毙。

蒙氏封此山为南岳。

《志》云:城西景董山,即此山之支陇也。

余附见名山玉龙。

○澜沧江府西南二百里。

自云州流入境,又东南入镇沅府界。

详见大川澜沧江。

大河在府东。

其上流即定边河也。

自楚雄府定边县南之阿笠村流入府境,有三岔河流合焉。

又引而东,蒙乐山之清水河、通华河俱流合焉。

又东入楚雄府镇南州境,流入于马龙江。

笕泉在府北卫城内。

明洪武中,建卫城,中无井泉,指挥袁贤以竹笕引蒙乐山泉入城,凿池潴之,上覆以亭,取汲于此,因曰笕泉。

又府有土井,产盐。

○母瓜关府南百里。

又府北一百五十里有安定关,又府东南百二十里有景阑关,皆控御处也。

板桥驿府东北六十里。

又北六十里为定边县界之新田驿,又六十里即定边驿矣。

○保甸,在府西北百里。

有巡司戍守,宣德中置。

又有三岔河巡司,在府东。

明弘治中置,辖一碗水、九窑坡二哨,地多盗。

兰津桥《滇纪》云:旧在府西南,跨澜沧江上,后汉永平初所建。

永乐初修,高广千仞,两岸峭壁林立,飞泉急峡,复磴危峰,森罗上下,熔铁为柱,以铁索系南北为桥。

自古称为巨险。

○大河桥,在府东二里,跨大河上。

上覆瓦屋四十九楹。

附见:

景东卫在府北卫城中,洪武二十三年建。

◇镇沅府东至者乐甸长官司界二百里,南至威远州界三十里,西至景东府界三十里,东北至楚雄府南安州界三百里。

自府治至布政司一千二百里,至江南江宁府八千六百里,至京师一万二千四百五十里。

古荒外地,濮洛杂蛮所居《元史》作昔朴、和泥二蛮。

唐天宝以后,南诏蒙氏为银生府之地。

后金齿夷侵夺其地,大理段氏不能复。

元初内附,属威远州。

后置案板寨,属元江路。

洪武末,改置镇沅州《志》云:州境有刁猛混及孟婆、遗定、案板等寨。

洪武末,元官土官刁平剿平之。

因置州,以平典州事。

永乐四年,升为府府无城池,编户五里,土知府刁氏世袭,领长官司一。

府今省入沅江府。

府群山环峙,介于群蛮,亦控扼地也。

○案板山在府治北。

高百余仞,形如几案,元以此名寨。

○鸟连山,在府东北。

山高林茂,群鸟常集,因名。

又府治东有石山,以Лヴ少土而名。

波弄山在府治西。

山势起伏,形如波浪。

山之上下有盐井六所。

土人掘地为坑,深三尺许,纳薪其中,焚之,俟成灰,取井中之卤浇灰上,明日皆化为盐。

盐色黑白相杂而味苦,俗呼为白鸡粪盐,用以交易。

○杉木江在府治南。

源出者乐甸,流经府境,下流入威远州界,合于谷宝江。

江岸多杉木,因名。

○者章硬寨在府西南。

明正统五年,麓川叛酋思任发屯孟罗大掠,据者章硬寨,沐昂督兵进克之,贼宵遁威远州。

者达寨在府境。

又有石崖等寨。

《滇纪》:永乐初攻石崖、者达寨,外夷整线来降。

又有六谷等三十三寨,亦近府境。

禄谷寨长官司府东北二百五十里,永乐十五年置。

○马容山司北八十里,高千余丈,盘亘数百里。

石路隘狭,仅容一马。

又石罗山,在司南百里。

又司东百里有小不旧山。

纳罗山司西百里。

山深险,中多虎豹。

土人呼藏为纳,虎为罗。

南浪江出于此。

○南浪江在司南。

源出纳罗山,下流经司治南,又西南流,合于杉木江。

○马涌江,在司东,源出临安府纳楼茶甸长官司,流入司境,又西南合于南浪江。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