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 卷一百五 广东六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读史方舆纪要
《读史方舆纪要》 卷一百五 广东六 顾祖禹

◇琼州府东至海岸四百九十里,南至海岸千一百三十里,西至海岸四百十里,北至海岸十里,又北渡海至雷州府二百九十里。

自府治至布政司一千七百五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六千四十五里,至京师九千四百九十里。

古百越地《通志》云:古为雕题、离耳二国。

汉武平南越,始置珠崖、儋耳二郡《汉志》曰:汉武元封元年,遣使自徐闻南入海,得大洲,方一千里,略以为珠崖、儋耳二郡。

贾捐之曰:二郡合十六县。

昭帝始元五年,罢儋耳入珠崖郡。

元帝初元中并罢珠崖郡。

后汉因之置珠崖县,属合浦郡。

三国吴复置珠崖郡治徐闻县,今属雷州府。

晋省入合浦郡。

宋、齐仍旧。

梁置崖州及珠崖郡治义伦县。

隋初,郡废州存。

大业初,复曰珠崖郡。

唐武德四年,复置崖州及儋、振等州。

贞观五年,增置琼州治琼山县。

十三年,又废入崖州,寻复置。

天宝初曰琼山郡,干元初复曰琼州《旧唐书》:贞元五年,岭南节度使李复奏称:琼州本隶广州管内,干封中,山峒草贼反叛,遂兹沦陷,至今一百余年。

臣已遣兵收复,且以琼州控压贼峒,请升为下都督府,督琼、崖、振、儋、万五州,其崖州都督请停。

从之。

五代时属于南汉。

宋仍曰琼州亦曰琼山郡。

《宋志》:大观元年,以黎母山夷峒置镇州,赐军额曰靖海。

政和初,镇州废,以军额来归。

宣和中,又升为琼管安抚都监。

元仍旧《一统志》:元改琼州路。

今本《志》不载,天历二年,升为干宁军民安抚司以潜邸所幸也。

明洪武二年,降为琼州。

三年,升为府,领州三、县十。

今因之。

府外环大海,中盘黎峒,封域广袤二千余里,盖海外之要区,西南之屏障也。

琼山县附郭。

汉崖瑁县地,属珠崖郡,后废。

唐初置琼山县,属崖州,贞观中为琼州治。

后因之。

今编户一百三里。

○古崖州城府东南三十里。

即汉珠崖郡也。

《茂陵书》:朱崖治都,去长安七千三百二十四里,元初中废。

后汉亦为珠崖县治,后复废。

梁置崖州及珠崖郡,治义伦县。

或曰州初治此,后徙义伦也。

唐置琼山县于今治,自是州郡皆治焉。

《城邑考》:今府城,唐贞观五年创置,筑土为城,周仅三里。

宋、元因之。

明洪武二年改拓,石为固,南临大溪,涨溢为患,乃筑长堤捍之,引溪为池,环绕城外。

十一年增修,十七年于西门外增筑土城。

成化九年,又复营缮,十三年于城外增筑拦马墙,并修筑土城。

正德以后,相继修葺。

大城周七里,土城不及二里。

舍城废县府东北二百六十里。

隋大业中置。

唐为崖州治,其西南有勤连镇兵。

南汉时崖州亦治此。

宋初因之,熙宁四年改置崖州,省县入琼山。

又颜卢废县,在舍城县西南,隋置县,属崖州。

唐因之,贞观初改曰颜城县。

开元后省。

容琼废县在府东南百五十里。

唐贞观十二年析琼山县置,属琼州。

贞元七年省。

又颜罗废县,在府南,亦贞观十三年置,属琼州。

唐末废。

《志》云:府东南有毒瑁废县。

○苍屹山城南二里。

石峰屹立,水流其下,山后有仙人洞。

又有雁塔峰,平冈特立,如卓笔然。

又灵山,在府南十五里,自北渡海者,至中流即见此山,乔林荫翳,俗呼圣山。

又府南六十里有琼山,土石多白,似玉而润,县以此名。

扶山府东南五十里。

山之东有五岭:一曰从衡,二曰思峒,三曰光螺,四曰居碌,五曰居林,递相拥护,故名扶山。

《道书》以为第二十四福地。

昔有陶公者隐此,因亦名陶公山。

其西有苍巡峒,峒深广,中有二井,山下又有巨潭,流三十六曲以达于江。

○西石山,在府西四十里,一名马鞍山。

山多石,下有洞,容数百人,出泉甚清冽,顶上有井,源与海通。

其西南一里有递莲洞,自石门入,径窦委曲,大小凡五洞,甚深邃,容数千人,上有一门,透露天日,旁一洞,深黑可三十许里。

曾有人避难于此。

《志》云:府东南七十五里又有东石山。

云露山府西南六十里。

中有三潭,俗名陷屋潭。

其上潭林木阴森,人不敢近。

又那射山,在府东南八十里,居人以射猎为业。

山之阳为铜铫溪,中有巨石,形如铜铫,水注其中,有声如雷。

○潭龙岭,在府东北二十里。

登绝顶可望黎母诸山,下有泉分两派,俱西南流,中又有一泉涌出,名曰卓锡泉。

又南岐岭,在府西南百六十里,顶有大石,盘回十余丈,一名石鼓岭,以山巅小石其声如鼓也。

岭之南接生黎地。

《一统志》云:府南十里有琼崖岭,其下有古珠崖郡城址。

○海府北十里,亦曰海口港。

北接雷州府徐闻县境,舟行一日可抵岸。

一名海口渡。

宋白曰:州北十五里即大海,泛大船使西南,风帆三日夜,至崖山门入江,一日至新会县,或便风十日可径达广州。

《志》云:海口港南岸有神应港,旧名白沙津,番舶所集之地。

初,港不通大舟,而海岸多风涛之虞。

宋淳熙中,琼帅王光祖欲开而未遂,忽飓风作,自冲一港,人皆以为神应,因名。

亦谓之白沙口。

宋祥兴元年,元阿里海涯略地海外,琼州安抚赵与珞等率兵拒之于白沙口,援兵不至,州民遂以州叛附于元,即此。

《舆程记》:自白沙口渡海,七十里而至雷州府徐闻县之呇磊驿,旧置白沙驿于此。

南渡江府东南十里。

源发五指山,历临高、澄迈、定安三县界,会诸水至此,北流至白沙入于海。

又湳渭溪,在府南十六里,水源有二:一出谢潭,一出荫潭,合流十余里入南渡江。

乡人沿流筑栅,置车数十辆,升水灌田。

其水如渭之清,土人呼水为湳,故名。

黎母水城东三里。

源出黎母山,北流入海。

《志》云:儋州亦有此水。

盖黎母山之水分五派流入四郡界矣。

又府城东有峻灵潭,周二百余丈。

宋开宝八年,知州李易上言:州南五里有峻灵塘,开修渠堰可溉水田二百余顷,即此。

或曰潭盖黎母山水所汇也。

○第一水,在府西三里,绕流经县西北一里之下田村,又北入海,于城西涧流为首派,因名。

又西去十里有一涧,亦流入海,谓之第二水。

又学前水,在府城西南。

《志》云:府西南十五里有泉出石窦间,旧名龙泉,东流西折而为篁溪,又西汇为石湖,溉田千顷,名曰西湖。

西湖奇胜甲于一郡,以泉得名也。

岁久泉废,好事者浚之,名曰玉龙泉。

其下流为学前水,东南流入于南渡江。

又白石河,《志》云:在府城东南三十里。

溪旁多白石,因名。

西南流,亦入南渡江。

东湖府东十五里。

相传昔本民居,为风雨所陷。

又府西二十里有西湖,即玉龙泉下流也。

又南湖,在府南五十里,溉田百余顷,通南渡江入于海。

○清澜镇在府南。

有巡司,洪武中置。

○大坡立营,在府西南,防守居林、居碌、沙湾三峒黎贼。

《志》云:琼山县村峒凡百二十有六处。

又白沙营,在府北白沙港口,防白沙、东营、芒艼三港贼船。

居缺峒在府西境。

元天历初,琼山黎多叛,主簿谭汝楫请兵讨之,次居缺峒,败贼兵。

贼有九峒,而居野居中,为最大,周百二十里,草木蒙密,不可入。

汝楫先令万人除道周其山,暮复以万二千人衔枚围之,树栅三重,密防奔突。

明日,出万人赭其山,布陈以待,渐移栅逼之,复益栅数十重。

贼穷蹙,不知为计,遂进兵平之。

琼台驿在府西北隅土城外。

自此而东,七十里为宾宰驿,又四十里为文昌驿,东达万州之路也。

由琼台驿而西,四十里为澄迈县之西峰驿,又西七十里为临高县之朱崖驿,为西南达儋、崖二州之道。

○梁陈渡,在府西南。

元至顺元年,黎獠叛寇干宁界,都镇抚谭汝楫沿江自南建至番诞渡,置堠障守之。

明年,贼寇石山新村、梁陈渡,汝楫战不胜。

三年,贼寇干宁西山界,元帅关关军水尾,失利,贼遂陷澄迈。

澄迈县府西六十里。

西至临高县百十里。

汉苟中县地,属珠崖郡。

隋置澄迈县,属崖州。

唐因之。

宋开宝五年,改属琼州。

《城邑考》:县城,成化初始筑土垣,弘治元年以石,正德七年增修,周二里有奇。

编户五十四里。

○曾口废县县南七十里。

本澄迈县地。

唐贞观十三年,置曾口县,属琼州。

五代时,南汉省。

今其地名博罗村。

○澄迈山县东十五里。

县以此名。

《志》云:山特起一峰,若树株然,一名独株山。

又文裔山,在县南二十里,龙泉出其阳,三峰在其阴,一名三峰岭。

《志》云:山南有鲤鱼潭,山穴泉涌,潴而为潭,溢入新河。

大胜岭县西十里。

《志》云:马援破交趾,峤南悉平,因抚定珠,调立城郭,置井邑,屯兵于此,故以大胜名。

其东为万岁冈,上有石如列屏,俗名圣石。

○石鼓岭,在县南七十里。

岭上有二石,扣之若钟鼓然,声闻里许。

又县西北三十里有云霄谷,山幽地腴,泉甘木茂,为隐处之胜。

○新安江县南六十里。

源出五指山,历临高县而东入县界,又东达定安县而入琼山县境,即南渡江之上流也。

○澄江,在县东,源出山谷间,下流达新安江。

○澄迈镇县西北十里。

有巡司,洪武中置。

又居便营,在县西南,防茅甲已等村峒生黎,其地与琼山县居林、居碌、沙湾三洞黎相近也。

《志》云:县境村峒凡一百三十有七。

○西峰寨,在县东。

《宋史》,政和间,管帅郭晔乞于澄迈置西峰寨,临高置定南寨,以隘阻黎人,由是道路无梗,即西峰驿也。

临高县府西百八十里。

西至儋州百九十里。

唐初置临机县,属崖州。

贞观五年改属琼州,十三年复属崖州,寻又来属。

开元初,改曰临高县。

宋、元因之。

今城周三里有奇,编户六十七里。

○临机废县县西二十里。

唐初置县于此,后改曰临高。

贞元中,移县于今治。

《城邑考》:今县城,正统八年创筑,垒石为固。

正德间增修。

○毗耶山县西北十里。

山有兽如虎,俚人呼为毗耶,故名。

一名高山,县名临高以此。

○那盆山,在县东南三十里。

脉自五指山北来,至此特起一峰,高耸而圆,若覆盆然。

又县西南十里有落云岭,脉接那盆岭,坡坨蜿蜒,回拱县治。

又有滩神峒,在县南十九里,江中耸立巨石,旁有穴,高广二丈许。

○大江县南百八十里。

源出五指山,流至此,东流历澄迈县名新安江,入定安县名建江,至琼山县为南渡江,远近群川皆汇此入海。

○美泷滩,在县东十里。

水自石巅泻下,高数寻,形如曳练,下有潭,深不测,滩上黑石平铺,可容百余人。

又龙潭,在县西三十里,亦深广。

○田牌镇县南二十里。

有巡司。

又县北三十里有博铺巡司。

俱洪武中置。

○那零营,在县南,又南有屯建营,俱防生熟黎人劫路。

《志》云:县境村峒凡二百三十九处。

又县北有新安、三家、末落、乌石、博白、黄龙、吕湾、博顿等八海港,俱有民兵望,防贼船湾泊。

定安县府南八十里,东南至会同县二百二十里。

本琼山县地。

元至元三十一年,析置定安县,属琼州。

天历元年,升为南建州。

明初,复为定安县。

今城周三里有奇,编户三十四里。

○废忠州在县西南。

古獠境。

唐咸通五年,遣兵擒黎峒蒋等,遂定其地,置忠州,兵还即废。

元至元三十年,元帅朱斌统兵深入,黎巢尽空。

明年,于忠州故地置定安县。

《城邑考》:县城,成化二年始议开筑。

正德八年伐石砌,十四年工始竟,十六年风雨圮坏,寻复修筑。

嘉靖二十四年增修。

○五指山县南四百里。

山有五峰,极高大,屹立如人指,据琼、崖、儋、万之间,为四州之望,一名黎母山。

或云婺女星尝降此,本名黎婺山,后讹为黎母云。

黎人环居山下,内为生黎,外为熟黎,山巅常在云雾中,久晴则见翠尖浮于半空,其下犹洪不辨也。

熟黎所居已阻且深,生黎之巢人迹罕至。

唐干封中,黎母山贼陷琼州,据之。

贞元五年,州始复为唐境。

元至元二十八年,黎叛,阔里吉思等讨之,空其巢穴,勒石五指山。

明嘉靖二十年,亦尝大举师,徒攻毁巢峒,登黎婺山巅。

二十八年,崖州黎复叛,大军进讨,直抵巢穴而还。

《广记》:议者尝以五指山居州邑之中,为吾内患,宜于兵威削平之际,开十字大路。

大约以道里计之,自府治至崖州千里而近,自儋州至万州六百里而遥,此四至径一之大凡也。

细数之,自府治至沙湾三百里而遥,自崖州至罗合三百里而近,俱为坦途矣。

度其中未开通处,不过二百里。

若大集军民土兵,通力合作,相其溪壑,易其险阻,假以数月,而琼崖之路可由黎峒中行矣。

儋、万视此,其工则又杀焉。

四路交达,度中建城,量地置堡,就堡立屯贮食,以攻则取,以守则固矣。

又云:五指山下东南有阳春峒,为郡境之中,其南有湳他、香根、竹茂、竹拥诸峒,西南有万家、罗活、磨岸、磨魁等村,东有思河等峒,东南有纵横、斩兑等峒,北去定安,东南出万州、陵水,西北至儋州,俱六日程。

惟西至昌化,中阻大溪,须浮筏乃济。

初入自思河仅六日,前半路颇崎岖,愈入愈衍,其地皆可耕作也。

迈本岭县南十里。

一名丫髻岭。

自西南蜿蜒而东北,复峙一小峰,为县之主山。

○建江县北一里。

源出五指山,自澄迈县流入境,又北流为琼山县之南渡江。

元升县为南建州,以江名也。

又思河水,在县南,亦出五指山,流经县南境,逶迤数百里,复东南流入乐会县界,为万泉江上流。

○岭背营在县南。

《志》云:县境思河、光螺峒、水口、岭背等村黎,尝构琼山县境内诸黎为患,因设南伦营防守。

嘉靖十三年剿平,改设今营。

又县境诸黎村峒凡一百十有二。

文昌县府东百六十里。

南至乐会县百七十里。

汉紫贝县地,属朱崖郡,后废。

唐武德五年,置平昌县,属崖州。

贞观元年,改曰文昌县。

南汉亦属崖州。

宋改属琼州。

县无城,编户十八里。

○紫贝废县县城北一里紫贝山下。

汉置县,治此,寻废。

又平昌废县,在县西北。

《志》云:本武德县,隋置,属崖州。

唐改为平昌县,后改曰文昌,移于今治。

○玉阳山县北十里。

一名青山岭,林木青翠,邑之主山也。

其西曰苍锡山。

又紫贝山,在县北一里,一名灵山岭。

○铜鼓山,在县东北一百里,又抱虎山在县东北百二十里,皆以形似名。

七星山县北百五十里大海中。

有七峰相连,一名七洲洋。

山林木茂密,下出淡泉,航海者必取汲于此。

山之东又有七星泉,虽旱不涸。

○焚ズ岭,在县北百三十里,枕海滨。

相传汉楼船将军杨仆初渡海至此,即焚其楼船以示士卒必死处。

恐误。

《志》云:县东北五十里东昆港水之北有眉丘,丘狭而长,若埭然,延亘六七里,中藏一丘,隆然深秀。

○文昌江县南一里。

一名南桥水。

《志》云:江源有二:一出县境之迈南山,一出龙塘,至县南一里合流,又东南达清澜港入海。

○清澜港,在县东南三十里。

源出县东下场溪西,二处合流至此,与海潮相会而成港。

又铺前港,在县西百五十里,商帆海舶,多集于此。

○铺前镇县西北百五十里铺前港之东。

有巡司。

又青蓝头巡司,在县东一百里抱陵港。

俱洪武中置。

○白延架营,在县西南,防斩脚峒黎等贼。

《志》云:县境村峒凡三十有五处。

又县有铺前、木栏、抱虎、七星港澳,皆与琼山连洋,大海贼船易入,拨军守。

宾宰驿县西北六十里。

又县南四十里有长岐驿。

《会典》有文昌驿。

三驿皆革。

会同县府东南二百九十里,东南至乐会县六十里。

本乐会县地,属琼州。

元至元三十年,析置会同县。

《城邑考》:县旧无城,周为栏闸。

嘉靖三十年,始石为垣,周二里有奇。

编户七里。

○小禄山县西二十里。

下有涧水,分二派灌田。

又西十里曰西崖岭,峰高千仞,顶有巨石,下有石龛。

○多异岭,在县东南二十里,以岩石多异而名。

又县东北三十里有文嚣岭,亦高峻。

○天塘溪县北二十五里。

源出文昌县界天塘岭,流入境,下流达乐会县,合万泉江。

又县南有大塘水,源出黎母山,分流经县南,潴为巨塘,资以溉田。

○调嚣镇县东南十五里。

有巡司,洪武中置。

○永丰驿,《舆程记》云:在县北。

自文昌县之长岐驿,五十五里而至永丰驿,又四十里至温泉驿,又四十五里为万州界之多陈驿。

乐会县府东南三百五里。

西南至万州八十里。

唐显庆五年置县,属琼州。

宋大观三年,改属万安军,寻复旧。

县无城,今编户十二里。

○阴阳山县东北一里。

山形奇偶相生,因名。

又县东二里有雷朴山,小山特起,在万泉河南,曾有雷击其山石,因名。

又香炉山,在县南二里,突起一小峰,诸峰罗列交拱。

○金牛山,在县东南十五里,峻耸插空,俯视诸山皆如培,海航望此以为表识。

又白石山,在县西四十里,山脉绵亘,耸立高峰,顶有巨石。

风门岭县西南七十里。

岭路高峻,瀑布悬流,为诸黎出入咽喉之所。

又三山神岭,在县东南十里。

岭上有泉曰金牛井,四时不涸。

○龙见石,在县西北十五里,状如龙首山脊,半里许皆黑石,がテ迭出,若龙鳞然,黎盆水绕其前。

○万泉河县西北二十五里。

亦曰万泉江。

源出五指山,入定安县界为思河水,又东南流至县西,分二支绕县治后,经雷朴山下而复合。

中有印山屹立,若浮印然,周遭有沙护之,亦名应山,与雷朴山对峙,出博敖港入大海。

《志》云:万泉河纳会同诸县众水之流,因名。

又昔人尝饮马于此,亦名饮马河。

温泉河县南十里。

《志》云:河自西黎山纵横峒发源,流经县西界,达县西南温汤铺,转流至东北博敖港入海。

○猪母营在县西南。

防守加略、中心等村生熟黎。

又有沙牛坝营,防葵根、水口等村黎。

皆拨民兵戍守。

《志》云:县境村峒凡五十有三处。

儋州府西南三百七十里,东南傍海至崖州五百八十里,北至海岸五十里。

古百越地。

汉置儋耳郡《茂陵书》:郡去长安七千三百三十五里,始元中省入珠崖郡。

后汉属合浦郡《志》云:时为珠崖县地。

晋、宋以后,皆为荒徼。

萧梁置崖州及珠崖郡。

隋初为崖州,大业初复为珠崖郡《隋志》州、郡皆治义伦县,即今州治也。

《元和志》《旧唐书》皆云,隋置儋耳郡于此。

盖萧铣时改置。

唐武德五年,置儋州。

天宝初,曰昌化郡。

干元初,复曰儋州。

南汉因之。

宋仍为儋州。

熙宁六年,改曰昌化军。

绍兴六年,军废,属琼州。

十四年,复置军,寻改曰南宁。

元因之。

明洪武初,复曰儋州。

正统五年,以州治宜伦县省入编户四十六里,领县一。

今因之。

州外滨瀛海,内扼黎狸,翼带琼崖,互为唇齿。

○宜伦废县今州治。

梁置义伦县,为珠崖郡治。

隋因之。

唐为儋州治。

宋太平兴国初,避讳,改曰宜伦,仍为州治。

熙宁中为昌化军治,绍兴中又为南宁军治。

元因之。

明废。

《城邑考》:旧州城,在州西北三十里,地名南滩浦。

相传汉楼船将军杨仆所筑,亦谓之儋耳城。

梁置义伦县,亦治此。

隋末迁于高坡,即今治也。

洪武六年,始筑石城,缘城为濠,后常修治。

有门四,城周二里有奇。

富罗废县在州西南。

本汉儋耳县地。

隋置毗善县,属崖州。

唐武德五年,改曰富罗县,属儋州。

南汉废。

○洛场废县,在州东南。

《志》云:唐干元中置在黎峒中,属儋州,后移置州城下。

宋省入宜伦县。

《志》云:州南有涔阳废县,唐天宝初置,寻废为涔阳镇。

今考新、旧《唐书》,皆不载。

○松林山州北二十里。

《隋志》谓之藤山,一名松林岭。

圆顶下垂,中有石岩,县之主山也。

又州东北六十里有辅龙山,俗名抱社岭。

○黎毗山,在州西北四十里,近黎母山,俗呼为那细岭。

又州西四十里有德义山,俗呼黎晓山,顶有巨石若岩。

马蝗山州东三十里。

以形似名。

俗传汉将曾屯兵于此,盖其地尝为战场也。

○龙门岭,在州西北三十里。

海岸夹起石峰,两趾奔海,其状若门,可以泊舟岭上。

又有石穴,中虚通海,风出其中,名曰风门,内容数十人。

○海州西四十余里。

一名琼海。

中有狮子石,舟楫所经也。

《志》云:石在海中,东去州五十里。

沦水州北一里。

源出黎母山,流合群川,绕城北,西流十里为大江,至新英浦与新昌渡水合,会海潮成港,复南经羊浦入海。

《志》云:沦水沿流有四名:一曰黎水,以出黎母山也;一曰昌江,以州旧为昌化军也;西近海滨曰新英浦;流至海口曰羊浦港。

白马井州西南三十里。

相传唐咸通中,辛、傅、李、赵四将奉命灭黎兵,至此渴甚,有白马嘶鸣,以足跑沙,清泉涌出,因名。

一名滔沿井。

《郡国志》:井源与沦水通,有人以竹置井口,于沦水中得之。

俚人呼竹为滔沿,故名。

○镇南镇州西南三十里。

有巡司。

又州西南八十里有安海巡司。

○山口寨,在州境。

成化五年,七方峒黎符那南叛,官军讨之,凭险阻不下,既而破其上下多邦山口寨,追擒之于落贺洲,并平其党姜花等峒。

《志》云:州境村峒凡二百有九处。

归善驿州东四十里。

又镇南巡司西有田头驿,安海巡司西有大村驿。

《舆程记》:州城外有古儋驿,又由归善驿而东六十里为临高县之珠崖驿,大村驿而南三十里为天负驿,又四十里为昌化县之昌江驿,此州境达琼崖之道也。

昌化县州南二百九十里。

南至崖州感恩县七十里。

汉为至来县,属儋耳郡,后废。

隋置昌化县,属崖州。

唐属儋州。

宋因之,熙宁六年省入宜伦县。

元丰三年复置,属昌化军,寻属南宁军。

明属儋州。

县无城,编户九里。

○吉安废县在县北。

隋置吉安县,属崖州。

唐初废。

贞观元年,析昌化县复置,属儋州。

干元后省。

○峻灵山县北十里。

本名朝明山,一名神山岭。

山有落膊冈,其旁石如冠帽,俚人呼为山膊。

南汉封其神为镇海广德王。

宋元丰五年,改封为峻灵王,山因以名。

海航往来,恒泊舟汲泉于此。

○九峰山,在县东百六十里。

山有九峰,盘旋百余里。

又马岭,在县南三十里,山势起伏至海滨,与城相对,耸起三峰,形若天马。

○昌江县南十里。

源出五指山,西北流汇群川水,至县东南侯村,分南北二流:南江西流,经赤坎村而南出,会海潮成港,一名南崖江,又名三家港;北江北流绕县南,又西流至泥浦,与潮相会而成港,一名北港,并入于海。

○峨娘溪,在县东,出九峰山下,西南流注于昌江。

○德霞寨在县东南。

地势平衍,黎贼巢于此。

嘉靖十九年,斥夺其地,拟建城邑,既而中止。

二十八年,黎复叛,议者复请建城寨于此,据其膏腴,仍由德霞沿溪水以达县治。

《志》云:县境村峒凡三十三处。

○大南驿,《舆程记》云:在县南。

自县之昌江驿,四十里而至大南驿,又七十里至感恩县之县门驿。

万州府东南四百七十里,西南至崖州三百六十里,东至海岸三十里。

汉朱崖郡地。

隋崖州地。

唐初因之。

龙朔二年,析置万安州。

天宝初曰万安郡,至德二载改为万全郡,干元初复曰万安州。

南汉因之。

宋仍曰万安州亦曰万安军。

熙宁七年,改万安军。

绍兴六年,军废,属琼州,十三年复置军。

元因之。

明洪武初,改为万州。

正统五年,以州治万安县省入编户三十里,领县一。

今因之。

州控临大海,雄峙东隅,琼崖之指臂也。

○万安废县今州治。

唐初为崖州文昌县地。

贞观五年,析置万安县,属琼州,十三年改属崖州。

龙朔中,为万安州治。

开元九年,州徙治陵水,县属焉。

至德二载,改县曰万全。

贞元初,复为州治,寻复曰万安县。

宋亦为万安军治。

绍兴中,军废,改县曰万宁,寻复置军,县亦仍旧。

元仍曰万安县。

明废。

《城邑考》:州城,宋绍定间筑,以砖瓦,广袤不过半里,历久倾圮。

元时,土酋郑宽摄州事,因旧址砌。

明洪武七年,始展拓旧城。

成化七年修筑,环城为池。

初有门四,后塞北门。

今为门三,城周二里有奇。

富云废县在州西南。

又南有博辽废县。

俱唐贞观五年析文昌县置,属琼州,寻属崖州。

龙朔中,属万安州。

唐末废。

○赤陇山州东南三十里。

土色赤,有冈陇相连,一名东龙山。

又独洲山,在州东南五十里海中,风帆半日可达,峰势插天,周围五十里,有田数亩,鸟多鹦鹉,兽多猩猩。

○六连山,在州北六十里。

山脉接黎母山,六峰突起峻拔,连续起伏三十里,《志》以为州之主山也。

中多鹿,一名鹿市山。

弘治十七年,官军讨鹧鸪啼、龙吟洞诸叛黎,贼多匿于坛口村六连山麓,官军遇伏败绩。

湳陵山州西南二十里。

南有大溪,流绕冈阜。

又剑门岭,在州西南十里,势如剑锋,卓然对峙。

又东山岭,在州东七里,岭之阳有巨石耸立。

又有华封、维石二岩,流泉清冽,为州之胜。

《志》云:州东北百里滨海又有金牛岭。

○金仙水州北二里。

源出黎母山,至城北潴为潭,绕流经东山岭,转北入小海港达于海。

俗呼仙河溪。

又大溪水,在州南十里,源亦发黎母山,绕流经此,下流入海。

又南陵水在州西南二里,都封水在州西南三十里,其下流俱汇大溪入海。

嘉靖二十年,官兵御叛黎,败绩于多崩江,或曰即都封之讹也。

小海港州东北二十里。

港口有二小石山,南北对峙如门,海舶往来,取道于此。

○莲塘镇州东三十里。

有巡司。

○莆苎营,在州西北,防鹧鸪啼等村峒黎,最为襟要。

又南头营,在州西。

其相近有黄坎、改体、抱打、罗透表、罗眉、无俗等村黎为患,特设官兵戍守。

《志》云,州北有沙牛坝营,防迤北龙吟、青山与乐会县纵横峒、葵根、水口等村诸黎,今亦见乐会县。

又驭北营,在州西南,防州境与陵水县合界午岭、海湾、路口诸黎。

又有镇南营,在州东南,其相近有南港、莲塘、莲岐、大塘、新潭诸港澳,俱海寇出没处,设兵守。

《宋志》州境有买扶诸峒黎,旧尝梗化,端平初效顺。

今州境村峒凡九十有三。

岐峒在州西北。

岐人所居。

岐人又在生黎之外,亦有生熟二种,居五指山中,历代不宾,黎人惧之。

《隋志》所谓盿也。

永乐三年,尝设土官统之,寻革。

弘治中始为寇。

正德七年,官军讨之,不克。

嘉靖以来,常为寇暴。

黄佐曰:黎外有岐,黎所惧者,岐也。

生岐疆界,由琼抵崖不过三百余里,自儋达万不过二日余程。

候彼三、八月饥荒,分兵四面,开示信义,彼必听从,乘此开路,可立衙门,岐既从而黎伏矣。

多陈驿州东五十里。

《舆程记》:州城北有万全驿,又东北四十里为多陈驿,又北四十五里接会同县界之温泉驿。

陵水县州南六十里,西至崖州二百九十里。

《志》云:隋大业六年,置县,属珠崖郡。

今《隋志》不载,盖唐初所置也。

本属振州,龙朔中改属万安州。

宋初因之。

熙宁七年,省入万安县,为陵水镇。

元丰三年,复置县。

绍兴六年,改隶琼州,十三年复来属。

元因之。

县无城,今编户九里。

○独秀山县西南一里。

一峰突起,亦名文笔山。

又小五指山,在县西南百里生黎峒中,与崖州接界,脉接黎母山,挺立数峰,黎人环居其下,有温郎、岭脚二洞,外险而内坦。

嘉靖二十八年,科臣郑廷鹄言:温郎、岭脚,实万州、陵水之冲,大军攻黎,贼必合二峒以扰我陵水,当分奇兵出此,使二峒贼自救不暇,然后大兵直捣贼巢穴,党涣势分,可以得志。

是也。

○博吉山,在县东二十里,下有博吉水。

又声山,在县东八十里,山中虚谷与人声相应,因名。

又加枕山,在县西境。

弘治十三年,黎亭峒黎陈那洋等作乱,官军讨之,至加枕山,进至大播山,贼平。

多云岭县南十里。

一名灵山。

山峻拔,云常覆其上。

○双女屿,在县东百里大海中,去岸半日,周围数十里,两石对峙如人,上有淡水,海舶多就汲焉。

○大河水县东二里。

源出五指山,绕流经此,有古博渡,南流至县南十五里与海潮会,曰水口港,远近群川悉由此入海。

○陵冉水,在县东北十五里,一名陵栅水。

又传吉水,在县东二十里,亦出五指山,绕石山间,东南流合众水,俱至水口港入海。

又有都笼水,在县西南二十里,东入大河水。

○牛岭镇县北二十里。

有巡司。

《通志》:司在万州、陵水间,为海湾平阳之地,多盗贼为腹心患。

司南有地名南峒,议建镇南营于此,增设官兵,并迁牛岭司佐之;司北有地名杨梅,议建驭北营于此,亦增设官兵,并迁莲塘巡司佐之,庶官民商旅往来可以无患云。

《海防志》:县旧有苗山巡司。

络索营在县西北。

向设官兵,防桃油、信脉、山涧、打索、朝缠、凡遐等村黎。

又有鸭塘营,防寿山、芦岭诸黎,最险要。

又合水营,在县西。

其相近有白水、回峰、番、若那龙等村黎为患,特设官兵戍守。

《志》云:县境村峒凡三十处。

又县东南有水口、黎庵等港门,海寇易入,皆拨兵守。

乌石驿县西四十里。

又西即崖州之都许驿。

《会典》县又有顺潮驿,与乌石俱革。

崖州府南一千四百一十里。

南至海岸四十里,西北至儋州五百八十里,东北至万州三百六十里。

汉珠崖郡地。

后汉属合浦郡。

萧梁亦属珠崖郡。

隋属崖州,大业中置临振郡杜佑、刘句皆云隋置。

今《隋志》不载。

唐武德五年,置振州。

天宝初曰延德郡,又改为宁远郡。

干元初复为振州。

宋改为崖州亦曰珠崖郡。

宋白曰,开宝六年,割旧崖州地属琼州,而改振州为崖州,是也。

熙宁六年,改为朱崖军。

绍兴六年,军废,属琼州。

十三年复置,改曰吉阳军。

元因之。

明复为崖州。

正统五年,以州治宁远县省入编户十五里,领县一。

今因之。

州山林环绕,黎獠错杂,屹峙海滨,最为艰远,岭表之绝徼,溟南之奥区也《岭表录异》云:自琼至振多溪涧,涧中有石鳞次,水流其间,或相去二三尺,近似天设,可蹑之而过。

或有乘牛过者,牛皆促敛四蹄,跳跃而过,或失,则乘流而下云。

○宁远废县今州治。

隋置县,属崖州。

唐为振州治。

宋改为崖州治。

绍兴中,县属琼州,寻为吉阳军治。

明省。

《城邑考》:州旧无城,仅以木栅备寇。

宋庆元四年,始筑土城。

绍定六年,以砖瓦,周围仅一里余。

元元统初修葺。

洪武九年增修,十七年因旧址展筑,明年以砖石,环城为濠。

成化十二年,复修治,于濠堑周围植刺竹。

弘治二年以后,屡经修葺。

今城周三里。

延德废县州西百五十里。

隋置县,属崖州,以延德水为名。

唐属振州。

南汉初,县废。

宋崇宁五年,复置延德县于朱崖军黄流、白沙、侧浪之间。

大观初,又增置延德军,复置倚郭县曰通远。

政和初,军废,省延德县入感恩县,又废通远县为镇,隶朱崖军。

六年,复置延德寨,又改通远镇为寨。

元俱废。

《通志》延德废县,在今白沙铺西南。

又吉阳废县,在州西北百里。

唐贞观二年,析延德县置,属振州。

南汉因之。

宋属崖州。

熙宁六年,废为藤桥镇,隶琼州。

绍兴六年,复置县。

元初废。

《志》云:州西百里有乐罗废县,汉置,今为乐罗村。

临川废县州东南百三十里。

刘句曰:隋所置县也,属崖州。

或曰本临振故县,隋开皇十年,以临振县赐高凉洗夫人为汤沐邑,即此。

后废。

唐曰临川县,属振州。

南汉废入宁远县。

宋为临川镇,镇东北有故盐场,亦宋置。

又落屯废县,在县东五十里。

唐天宝后置,属振州。

南汉废。

○南山州南十里。

壁立枕海,为州屏障。

石边一穴,出泉清泠,名万仞泉。

元王士熙尝更名为鳌山。

又南十里曰钓台山,中有试剑峰。

又有岩曰大洞天,岩前瞰大海,后环曲港,峭壁在南,小洞附北。

岩之西北复有一岩曰小洞天,岩外临海,有平石可坐而钓,谓之钓台。

《志》云:小洞天,在州西南十里海滨。

○澄岛山,在县西南十五里,孤峭枕海。

又州东南十五里有石版山,傍有横石平如砥,周围数丈。

回风岭州东北百二十里。

以飓风不过此岭而名。

又大横岭,在州西十里,岭高峻,下有路北入黎界。

《志》云:州北十里有报福岭,以土人遇旱祷雨于此而名。

又州北三里为马鞍山,五里为豺狼岭,皆以形似名。

○落笔峒,在州东百里,石壁峭立,上有石门,中有二石,形如悬笔。

其东复有石洞,外窄内宽,中有井,源与海通。

○海州西五十里。

有龙栖湾,海水湾旋二里,昔有龙栖于此。

又州南亦滨海。

《海槎余录》:海面七百里外有石塘,北之海水特高八九尺,其南波流甚急,海槎必远避而行。

舟入回中,罕得脱者。

又有鬼哭滩,舟行至此,必以米饭掷之而后过。

宋天禧二年,占城使言:国人诣广州,或风漂船至石塘,即累岁不达。

石塘,在崖州海面七百里。

大河水在州城北。

源出五指山,东流转西绕州南。

宋知军事毛奎塞为平地,导流经城北三里,分南北流以入于海。

今名分流处为三汊河。

又临川水,在州东百三十里,源亦出黎母山,分两派,前后夹流,南入海。

废临川县以此水名。

○木饮川,在州境。

《酉阳杂俎》:朱崖有一岛,居民甚众,而地无井,海水特咸,取草木汁饮之,因名。

又玳瑁栏,在州东南五十里海边,有巨石数十丈如屋。

宋时陈明甫者凿石为栏,以养毒瑁云。

南沟在州城南。

城北又有北沟。

明正德十四年,知州事陈尧以州城环溪分流南北,溪外皆民田,乃凿二沟于溪之上流,南沟延袤十五里,北沟延袤五里,沟成,旁通曲引,亢燥之地,皆成沃壤。

○藤桥镇州东二百二十里。

有巡司。

又州西八十里乐罗村有抱岁巡司。

又通远巡司,《志》云:在州北黄流村郎凤岭下。

○合水营,在州东,与陵水县接界。

又牙力营,在州东北,昔时增置官军,防罗活、千家、多涧等黎贼。

嘉靖二十八年大征,遗党无几。

今营废。

《志》云:州东南滨海有榆林、牙狼、不头、利桐、玳瑁洲等港澳,俱海寇窥伺处,向设军守。

罗活寨在州东北。

其地膏腴,黎贼常据此,曰罗活峒。

嘉靖二十八年,黎叛,议者谓当于罗活等处建立州县,设耕屯,且由罗活历斩开路以达安定,使道路四达以慑奸萌云。

《志》云:州境村峒凡九十有二,其最强者曰罗活,曰抱宥,曰多涧,曰千家,而千家尤密迩官道,为诸黎门户。

成化末,尝征服之。

正德初复横,寻讨平之。

于是州境少事。

义宁驿在州城西。

又西北七十里有德化驿。

又都许驿,在州东百八十里。

《志》云:州东藤桥村有太平驿。

又潮源驿,《名胜志》云:在州城外,自会城至此凡二千五百五十里,东去陵水县陆路三百里。

《舆程记》云:由感恩县县门驿,八十里至甘泉驿,又南八十里至义宁驿,东行六十里为德化驿,又东百里为潮源驿。

似有误。

感恩县州西北三百二十里。

北至儋州昌化县七十里。

汉置九龙县,属儋耳郡,后废。

隋始置感恩县,属崖州。

唐属儋州。

宋初因之,熙宁六年省。

元丰四年复置,属昌化军,寻属南宁军。

元因之。

明初属儋州。

正统五年改今属,始筑土城。

正德初改筑,十年工毕,周一里有奇。

编户九里。

○废镇州县东北七十里。

宋大观初,蔡京议开边,知桂州王祖道言:黎人愿为王民,请于黎母山心立镇州。

又置倚郭县曰镇宁,赐军额曰静海,未几废。

○九龙废县,《通志》云:在县东九龙山下。

汉置,后废。

○感劳山县北十里。

山南有平坡,相传大军平黎曾至此,乡人感其德而劳之,因名。

山之阴,感恩水出焉,隋以水名县。

○息风山,在县东南十五里,中有巨穴,深不可测,每飓风作,黎人祷之则止。

小黎母山县东百五十里。

脉接黎母山,至此危峰特耸,崖石崎岖,人迹罕至,群黎环居其下。

元时讨叛黎,尝驻军于此,今石刻犹存。

又黎虞山,在县东五十里,山高广,黎人虞猎处也。

○抱透岩,在县东北五十里。

岩在山巅,口仅二尺许,内阔如巨室,黎人常藏谷帛于此。

《志》云:县东北七十里有虞山石鼓,在废镇州城之东河中,鼓圆六尺,声如空瓮,元军讨叛黎尝至此。

又鱼鳞洲洞,在州北七十里,海滨特起一峰,上有石洞重迭,状如鱼鳞。

○海县西南四十里。

有石排港,巨石排列海滨,湾环里许,可泊舟。

祝穆曰:江浙之潮皆有定候,钦廉之潮,则朔望大潮谓之汛水,余日之潮谓之小水。

琼海之潮半月东流,半月西流,潮之大小系长短星,不系月之盈亏也。

南龙江县东北五里。

源出黎母山,流经此,感恩水流入焉。

又绕流经县治而西,会潮成港入海。

两岸皆巨石,深不可测。

又延澄江,在县东北四十里。

源亦出黎母山,流经此,有透道岭江绕其下,又西南流,会潮成港,一名白沙港。

○南湘江,在县南三十里,源亦出黎母山,分而为二,绕流至县南复合为一,经南港铺西南流,会潮入海。

○延德镇县东南八十里。

有巡司,因废延德县而名。

或云县盖置于此。

又县门堡,在县南,旧有县门驿,今革。

《志》云:县有南港、岭头、白沙、南北沟诸处,向皆设官兵,防诸黎贼。

县境村洞盖四十有一也。

又黎港,在县西北。

县南又有抱驾港、白沙湾,皆滨海水深,寇船易入,置兵哨守云。

附见:

海南卫在府治西。

洪武五年置。

○儋州守御千户所,在儋州治西,洪武二十年置。

又万州守御千户所,亦在万州治西,洪武七年置。

又崖州守御千户所,在崖州治西,洪武二十七年置。

俱隶海南卫。

清澜守御千户所在文昌县东南三十里,西北去卫治一百九十里。

洪武二十四年建,创筑砖城,周五里。

又昌化守御千户所,在昌化县北十里,东北去卫治六百六十里。

洪武二十四年建,始筑土城,三十年以砖石。

永乐中,以倭寇屡侵,复增修。

正统十年,又缘城凿池。

今城周三里有奇。

○南山守御千户所,在陵水县西南,去卫五百六十里。

洪武二十七年置于南山港西,植木为栅。

永乐十六年,以倭寇屡侵,沙土卑薄,木栅难固,乃改筑城于马鞍山之北,以砖石。

成化四年,复加修葺。

环城有池,周不及二里。

已上诸所,俱隶海南卫。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