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 无厚篇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邓子
《邓子》 无厚篇 邓析

天于人,无厚也。

君于民,无厚也。

父于子,无厚也。

兄于弟,无厚也。

何以言之?天不能屏勃厉之气,全夭折之人,使为善之民必寿,此于民无厚也。

凡民有穿窬为盗者,有诈伪相迷者,此皆生于不足,起于贫穷,而君必执法诛之,此于民无厚也。

尧舜位为天子,而丹朱商均为布衣,此于子无厚也。

周公诛管蔡,此于弟无厚也。

推此言之,何厚之有?

循名责实,君之事也。

奉法宣令,臣之职也。

下不得自擅,上操其柄而不理者,未之有也。

君有三累,臣有四责。

何谓三累:惟亲所信,一累。

以名取士,二累。

近故亲疏,三累。

何谓四责:受重赏而无功,一责。

居大位而不治,二责。

理官而不平,三责。

御军阵而奔北,四责。

君无三累,臣无四责,可以安国。

势者,君之舆。

威者,君之策。

臣者,君之马。

民者,君之轮。

世固则舆安,威定则策劲。

臣顺则马良,民和则轮利。

为国失此,必有覆车奔马折轮败载之患。

安得不危!轮败策折,马奔舆覆,则载者亦倾矣"此三句从意林补"。

异同之不可别,是非之不可定,白黑之不可分,清浊之不可理。

久矣。

诚听能闻于无声,视能见于无形,计能规于未兆,虑能防于未然。

斯无他也,不以耳听,则通于无声矣。

不以目视,则照于无形矣。

不以心计,则达于无兆矣。

不以知虑,则合于未然矣。

君者藏形匿影,群下无私,掩目塞耳,万民恐震。

循名责实,察法立威,是明王也。

夫明于形者分,不遇于事。

察于动者用,不失则利。

故明君审一,万物自定。

名不可以外务,智不可以从他,求诸己之谓也。

治世位不可越,职不可乱。

百官有司各务其刑。

上循名以督实,下奉教而不违。

所美观其所终,所恶计其所穷。

喜不以赏,怒不以罚。

可谓治世。

夫负重者患涂远,据贵者忧民离。

负重涂远者,身疲而无功。

在上离民者,虽劳而不治。

故智者量涂而后负,明君视民而出政。

猎罴虎者,不于外圂。

钓鲸鲵者,不于清池。

何则?圂非罴虎之窟也,池非鲸鲵之泉也。

楚之不溯流,陈之不束麾,长卢之不士,吕子之蒙耻。

夫游而不见敬,不恭也。

居而不见爱,不仁也。

言而不见用,不信也。

求而不能得,无始也。

谋而不见喜,无理也。

计而不见从,遗道也。

因势而发誉,则行等而名殊。

人齐而得时,则力敌而功倍。

其所以然者,乘势之在外,推辩说,非所听也。

虚词,非所应也。

无益之辞,非所举也。

故谈者别殊类,使不相害。

序异端,使不相乱。

谕志通意,非务相乖也。

若饰词以相乱,匿词以相移;非古之辩也。

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

兵不闲习,不可以当敌。

庙算千里,帷幄之奇。

百战百胜,黄帝之师。

死生自命,贫富自时。

怨夭折者,不知命也。

怨贫贱者,不知时也。

故临难不惧,知天命也。

贫穷无慑,达时序也。

凶饥之岁,父死于室,子死于户,而不相怨者,无所顾也。

同舟渡海,中流遇风,救患若一,所忧同也。

张罗而畋,唱和不差者,其利等也。

故体痛者口不能不呼,心悦者颜不能不笑。

责疲者以举千钧,责兀者以及走兔。

驱逸足于庭,求猿捷于槛,斯逆理而求之,犹倒裳而索领。

事有远而亲,近而疏。

就而不用,去而反求。

风此四行,明主大忧也。

夫水浊则无掉尾之鱼,政苛则无逸乐之士。

故令烦则民诈,政扰则民不定。

不治其本,而务其末。

譬如拯溺锤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夫达道者,无知之道也,无能之道也。

是知大道不知而中,不能而成,无有而足。

守虚责实,而万事毕。

忠言于不忠,义生于不义。

音而不收谓之放,言出而不督谓之闇。

故见其象,致其形,循其理,正其名,得其端,知其情。

若此何往不复,何事不成!有物者,意也。

无外者,德也。

有人者,行也。

无人者,道也。

故德非所履,处非所处,则失道。

非其道不道,则谄意。

无贤虑,无忠行,无道言,虚如受实,万事毕。

夫言荣不若辱,非诚辞也。

得不若失,非实谈也。

不进则退,不喜则忧,不得则亡。

此世人之常,真人危斯,十者而为一矣。

所谓大辩者,别天下之行,具天下之物。

选善退恶,时措其宜,而功立德至矣。

小辩则不然。

别言异道,以言相射,以行相伐,使民不知其要。

无他故焉,故浅知也。

君子并物而措之,兼涂而用之。

五味未尝,而辨于口。

五行在身,而布于人。

故何方之道不从。

面从之义不行,治乱之法不用,惔然宽裕,荡然简易,略而无失,精详入纤微也。

夫舟浮于水,车转于陆,此自然道也。

有不治者,知不豫焉。

夫木击折□,水戾破舟,不怨木石,而罪巧拙,故不载焉。

故有知则惑,有心则险,有目则眩。

是以规矩一而不易,不为秦楚缓节,不为胡越改容。

一而不邪,方行而不流。

一日形之,万世传之,无为为之也。

夫自见之明,借人见之,闇也。

自闻之聪,借人闻之,聋也。

明君知此,则去就之分定矣。

为君当若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万物自归,莫之使也。

恬卧而功自成,优游而政自治。

岂在振目搤腕,手据鞭扑,而后为治与?

夫合事有不合者,知与未知也。

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

故远而亲者,志相应也。

近而疏者,志不合也。

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

去而反求者,无违行也。

近而不御者,心相乖也。

远而相思者,合其谋也。

故明君择人,不可不审。

士之进趣,亦不可不详。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