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记 卷第三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卷第三 玄奘口述 辩机笔录

大唐西域记卷第三"八国"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大总持寺沙门辩机撰

乌仗那国 钵露罗国

呾叉始罗国 僧诃捕罗国

乌刺尸国 迦湿弥罗国

半笯"奴故反"嗟国 遏罗阇补罗国

乌仗那国。

周五千余里。

山谷相属川泽连原。

谷稼虽播地利不滋。

多蒲萄。

少甘蔗。

土产金铁宜郁金香。

林树蓊郁花果茂盛。

寒暑和畅风雨顺序。

人性怯懦俗情谲诡。

好学而不功。

禁咒为艺业。

多衣白□少有余服。

语言虽异大同印度。

文字礼仪颇相参预。

崇重佛法敬信大乘。

夹苏婆伐窣堵河。

旧有一千四百伽蓝。

多已荒芜。

昔僧徒一万八千。

今渐减少。

并学大乘寂定为业。

善诵其文未究深义。

戒行清洁特闲禁咒。

律仪传训有五部焉。

一法密部。

二化地部。

三饮光部。

四说一切有部。

五大众部。

天祠十有余所。

异道杂居。

坚城四五。

其王多治瞢揭厘城。

城周十六七里。

居人殷盛。

瞢揭厘城东四五里有窣堵波。

极多灵瑞。

是佛在昔作忍辱仙于此为羯利王"唐言斗诤旧云哥利讹也"割截支体。

瞢揭厘城东北行二百五六十里入大山。

至阿波逻罗龙泉。

即苏婆伐窣堵河之源也。

派流西南。

春夏含冻昏夕飞雪。

雪霏五彩光流四照。

此龙者迦叶波佛时。

生在人趣。

名曰殑只。

深闲咒术。

禁御恶龙。

不令暴雨。

国人赖之以蓄余粮。

居人众庶感恩怀德。

家税斗谷以馈遗焉。

既积岁时或有逋课。

殑只含怒愿为毒龙。

暴行风雨损伤苗稼。

命终之后为此池龙。

泉流白水损伤地利。

释迦如来大悲御世。

愍此国人独遭斯难降神至此欲化暴龙。

执金刚神杵击山崖。

龙王震惧乃出归依。

闻佛说法心净信悟。

如来遂制勿损农稼。

龙曰。

凡有所食赖收人田。

今蒙圣教恐难济给。

愿十二岁一收粮储。

如来含覆愍而许焉。

故今十二年一遭白水之灾。

阿波逻罗龙泉西南三十余里。

水北岸大磐石上有如来足所履迹。

随人福力量有短长。

是如来伏此龙已。

留迹而去。

后人于上积石为室。

遐迩相趋。

花香供养。

顺流而下三十余里至如来濯衣石。

袈裟之文焕焉如镂。

瞢揭厘城南四百余里至醯罗山。

谷水西派逆流东上。

杂华异果被涧缘崖。

峰岩危险溪谷盘纡。

或闻諠语之声。

或闻音乐之响。

方石如塔宛若工成。

连延相属接布崖谷。

是如来在昔为闻半颂"旧曰伽梵文略也。 或曰偈他梵音讹也。 今从正音宜云伽他。 伽他者唐言颂。 颂三十二言也"之法。

于此舍身命焉。

瞢揭厘城南二百余里。

大山侧至摩诃伐那"唐言大林"伽蓝。

是如来昔修菩萨行。

号萨缚达之王"唐言一切施"避敌弃国潜行至此。

遇贫婆罗门方来乞丐。

既失国位无以为施。

遂令羁缚擒往敌王。

冀以赏财回为惠施。

摩诃伐那伽蓝西北下山三四十里至摩愉"摩言豆"伽蓝有窣堵波。

高百余尺。

其侧大方石上有如来足蹈之迹。

是佛昔蹈此石。

放拘胝光明照摩诃伐那伽蓝。

为诸人天说本生事。

其窣堵波基下有石。

色带黄白常有津腻。

是如来在昔修菩萨行。

为闻正法。

于此析骨书写经典。

摩愉伽蓝西六七十里至窣堵波。

无忧王之所建也。

是如来昔修菩萨行号毗迦王"唐言与旧曰尸毗王讹"为求佛果于此割身从鹰代鸽。

代鸽西北二百余里入珊尼罗阇川。

至萨裒杀地"唐言地药"僧伽蓝。

有窣堵波。

高八十余尺。

是如来昔为帝释时。

遭饥岁疾疫流行。

医疗无功道死相属。

帝释悲愍思所救济。

乃变其形为大蟒身。

僵尸川谷空中遍告。

闻者感庆相率奔赴。

随割随生疗饥疗疾。

其侧不远有苏摩大窣堵波。

是如来昔为帝释时世疾疫。

愍诸含识自变其身为苏摩蛇。

凡有啖食莫不康豫。

珊尼罗阇川北石崖边有窣堵波。

病者至求多蒙除差。

如来在昔为孔雀王。

与其群而至此。

热渴所逼求水不获。

孔雀王以□啄崖。

涌泉流注。

今遂为池。

饮沐愈疾。

石上犹有孔雀踪迹。

瞢揭厘城西南行六七十里大河东有窣堵波。

高六十余尺。

上军王之所建也。

昔如来之将寂灭。

告诸大众。

我涅槃后。

乌仗那国上军王宜与舍利之分。

及诸王将欲均量。

上军王后来。

遂有轻鄙之议。

是时天人大众。

重宣如来顾命之言。

乃预同分。

持归本国。

式遵崇建窣堵波。

侧大河滨有大石状如象。

昔上军王以大白象负舍利归。

至于此地象忽蹎仆。

因而自毙遂变为石。

即于其侧起窣堵波。

瞢揭厘城西五十余里渡大河至卢醯呾迦"唐言赤"窣堵波。

高五十余尺。

无忧王之所建也。

昔如来修菩萨行。

为大国王。

号曰慈力。

于此刺身血以饭五药叉"旧曰夜叉讹也"。

瞢揭厘城东北三十余里至遏部多"唐言奇特"石窣堵波。

高四十余尺。

在昔如来为诸人天说法开导。

如来去后从地踊出。

黎庶崇敬香华不替。

石窣堵波西渡大河三四十里至一精舍。

中有阿缚卢枳低湿伐罗菩萨像"唐言观自在。 合字连声。 梵语如上。 分文散音。 即阿缚卢枳多。 译曰观。 伊湿伐罗。 译曰自在。 旧译为光世音。 或观世音。 或观世自在皆讹谬也"威灵潜被神迹昭明。

法俗相趋供养无替。

观自在菩萨像西北百五十里至蓝勃卢山。

山岭有龙池。

周三十余里。

渌波浩汗清流皎镜。

昔毗卢释迦王前伐诸释。

四人拒军者宗亲摈逐各事分飞。

其一释种既出国都。

跋涉疲弊中路而止。

时有一雁飞趣其前。

既以驯狎因即乘焉。

其雁飞翔下此池侧。

释种虚游远适异国。

迷不知路假寐树阴。

池龙少女游览水滨。

忽见释种恐不得当也。

变为人形。

即而摩拊。

释种惊寤。

因即谢曰。

羁旅羸人何见亲拊。

遂□殷勤凌逼野合。

女曰。

父母有训只奉无违。

虽蒙惠顾未承高命。

释种曰。

山谷杳冥尔家安在。

曰我此池之龙女也。

敬闻圣族流离逃难。

幸因游览。

敢慰劳弊。

命有宴私未闻来旨。

况乎积祸受此龙身。

人畜殊途非所闻也。

释种曰。

一言见允宿心斯毕。

龙女曰。

敬闻命矣。

唯所去就释种乃誓心曰。

凡我所有福德之力令此龙女举体成人。

福力所感龙遂改形。

既得人身深自庆悦。

乃谢释种曰。

我积殃运流转恶趣。

幸蒙垂顾福力所加。

旷劫弊身一旦改变。

欲报此德糜躯未谢。

心顾陪游事拘物议。

愿白父母然后备礼。

龙女还池白父母曰。

今者游览忽逢释种。

福力所感变我为人。

情存好合敢陈事实。

龙王心欣人趣情重圣族。

遂从女请。

乃出池而谢释种曰。

不遗非类降尊就卑。

愿临我室敢供洒扫。

释种受龙王之请。

遂即其居。

于是龙宫之中亲迎备礼。

燕尔乐会肆极欢娱。

释种睹龙之形心常畏恶。

乃欲辞出。

龙王止曰。

幸无远舍邻此宅居。

当令据疆土称大号。

总有臣庶祚延长世。

释种谢曰。

此言非冀。

龙王以宝剑置箧中。

妙好白□而覆其上。

谓释种曰。

幸持此□以献国王。

王必亲受远人之贡。

可于此时害其王也。

因据其国不亦善乎。

释种受龙指诲。

便往行献乌仗那王躬举其□。

释种执其袂而刺之。

侍臣卫兵諠乱阶陛。

释种麾剑告曰。

我所杖剑神龙见授。

以诛后伏以斩不臣。

咸惧神武推尊大位。

于是沿弊立政表贤恤患。

已而动大众备法驾。

即龙宫而报命。

迎龙女以还都。

龙女宿业未尽余报犹在。

每至宴私首出九龙之头。

释种畏恶莫知图计。

伺其寐也利刃断之。

龙女惊寐曰。

斯非后嗣之利。

非徒我命有少损伤。

而汝子孙当苦头痛。

故此国族常有斯患。

虽不连绵时一发动。

释种既没其子嗣位。

是嗢呾罗犀那王"唐言上军"。

上军王嗣位之后。

其母丧明。

如来伏阿波逻罗龙还也。

从空下其宫中。

上军王适从游猎。

如来因为其母略说法要。

遇圣闻法遂得复明。

如来问曰。

汝子我之族也。

今何所在。

母曰。

旦出畋游今将返驾。

如来与诸大众寻欲发引。

王母曰。

我惟福遇生育圣族。

如来悲愍又亲降临。

我子方还。

愿少留待。

世尊曰。

斯人者我之族也。

可闻教而信悟。

非亲诲以发心。

我其行矣。

还语之曰。

如来从此往拘尸城裟罗树间入涅槃。

宜取舍利自为供养。

如来与诸大众凌虚而去。

上军王方游猎。

远见宫中光明赫奕。

疑有火灾罢猎而返。

乃见其母复明。

庆而问曰。

我去几何有斯祥感。

能令慈母复明如昔。

母曰。

汝出之后如来至此。

闻佛说法遂得复明。

如来从此至拘尸城娑罗树间当取涅槃。

召汝速来分取舍利。

时王闻已悲号顿躄。

久而醒悟。

命驾驰赴至双树间。

佛已涅槃。

时诸国王轻其边鄙宝重舍利不欲分与。

是时天人大众重宣佛意。

诸王闻已遂先均授。

瞢揭厘城东北踰山越谷。

逆上信度河。

途路危险山谷杳冥。

或覆緪索。

或牵铁锁。

栈道虚临飞梁危构。

椽杙蹑蹬。

行千余里至达丽罗川。

即乌仗那国旧都也。

多出黄金及郁金香。

达丽川中大伽蓝侧有刻木慈氏菩萨像。

金以晃昱灵鉴潜通。

高百余尺。

末田底迦"旧曰末田地讹略也"阿罗汉之所造也。

罗汉以神通力携引匠人。

升睹史多天"旧曰兜率他也。 又曰兜术他。 讹也"亲观妙相。

三返之后功乃毕焉。

自有此像。

法流东派。

从此东行踰岭越谷逆上信度河。

飞梁栈道履危涉险。

经五百余里至钵露罗国"北印度境"。

钵露罗国。

周四千余里。

在大雪山间。

东西长南北狭。

多麦豆出金银。

资金之利国用富饶。

时唯寒烈人性犷暴。

薄于仁义无闻礼节。

形貌粗弊衣服毛褐。

文字大同印度。

言语异于诸国。

伽蓝数百所。

僧徒数千人。

学无专习戒行多滥。

从此复还乌铎迦汉荼城。

南渡信度河。

河广三四里南流。

澄清皎镜汨淴漂流。

毒龙恶兽窟穴其中。

若持贵宝奇花果种及佛舍利渡者。

船多飘没。

渡河至呾叉始罗国"北印度境"。

呾叉始罗国。

周二千余里。

国大都城周十余里。

酋豪力竞王族绝嗣。

往者役属迦毕试国。

近又附庸迦湿弥罗国。

地称沃壤稼穑殷盛。

泉流多花草茂。

气序和畅风俗轻勇。

崇敬三宝。

伽蓝虽多荒芜已甚。

僧徒寡少并学大乘。

大城西北七十余里有医罗钵呾罗龙王池。

周百余步。

其水澄清。

杂色莲华同荣异彩。

此龙者。

即昔迦叶波佛时坏医罗钵罗树苾刍者也。

故今彼土请雨祈晴。

必与沙门共至池所。

弹指慰问随愿必果。

龙池东南行三十余里。

入两山间有窣堵波。

无忧王之所建也。

高百余尺。

是释迦如来悬记。

当来慈氏世尊出兴之时。

自然有四大宝藏。

即斯胜地。

当其一所。

闻诸先志曰。

或时地震诸山皆动。

周藏百步无所倾摇。

诸有愚夫妄加发掘。

地为震动。

人皆蹎仆。

傍有伽蓝圯损已甚。

久绝僧徒。

城北十二三里有窣堵波。

无忧王之建也。

或至斋日时放光明。

神花天乐颇有见闻。

闻诸先志曰。

近有妇人身婴恶癞。

窃至窣堵波责躬礼忏。

见其庭宇有诸粪秽。

掬除洒扫涂香散华采青莲重布其地。

恶疾除愈形貌增妍。

身出名香青莲同馥。

斯胜地也。

是如来在昔修菩萨行。

为大国王。

号战达罗钵刺婆"唐言月光"志求菩提断头惠施。

若此之舍凡历千生。

舍头窣堵波侧有僧伽蓝。

庭宇荒凉僧徒减少。

昔经部拘摩罗逻多"唐言童受"论师。

于此制述诸论。

城外东南南山之阴有窣堵波。

高百余尺。

是无忧王太子拘浪拏。

为继母所诬抉目之处。

无忧王所建也。

盲人祈请多有复明。

此太子正后生也。

仪貌妍雅慈仁夙着。

正后终没。

继室憍淫。

纵其惛愚私逼太子。

太子沥泣引责退身谢罪。

继母见违弥增忿怒。

候王闲隙从容言曰。

夫呾叉始罗国之要领。

非亲子弟其可寄乎。

今者太子仁孝着闻。

亲贤之故物议斯在。

王或闻说雅悦奸谋。

即命太子而诫之曰。

吾承余绪垂统继业。

唯恐失坠忝负先王。

呾叉始罗国之襟带。

吾今命尔作镇彼国。

国事殷重人情诡杂。

无妄去就有亏基绪。

凡有召命验吾齿印。

印在吾口其有谬乎。

于是太子衔命来镇。

岁月虽淹继室弥怒。

诈发制书紫泥封记。

候王眠睡窃齿为印。

驰使而往。

赐以责书。

辅臣跪读相顾失图。

太子问曰。

何所悲乎。

曰大王有命书责太子。

抉去两目逐弃山谷。

任其夫妻随时生死。

虽有此命尚未可依。

今宜重请面缚待罪。

太子曰。

父而赐死其可辞乎。

齿印为封诚无谬矣。

命旃荼罗抉去其眼。

眼既失明。

乞贷自济。

流离展转至父都城。

其妻告曰。

此是王城。

嗟乎饥寒良苦。

昔为王子今作乞人。

愿得闻知。

重申先责。

于是谋计入王内厩。

于夜后分泣对清风。

长啸悲吟箜篌鼓和。

王在高楼闻其雅唱。

辞甚怨悲。

怪而问曰。

箜篌歌声似是吾子。

今以何故而来此乎。

即问内厩谁为歌啸。

遂将盲人而来对旨。

王见太子衔悲问曰。

谁害汝身遭此祸衅。

爱子丧明犹自不觉。

凡百黎元如何究察。

天乎天乎。

何德之衰。

太子悲泣谢而对曰。

诚以不孝负责于天。

某年日月忽奉慈旨。

无由致辞不敢逃责。

其王心知继室为不轨也。

无所究察便加刑辟。

时菩提树伽蓝有瞿沙"唐言妙音"大阿罗汉者。

四辩无碍三明具足。

王将盲子陈告其事。

唯愿慈悲令得复明。

时彼罗汉受王请已。

即于是日宣令国人。

吾于后日欲说妙理。

人持一器来此听法。

以盛泣泪也。

于是远近相趋士女云集。

是时阿罗汉说十二因缘。

凡厥闻法莫不悲耿。

以所持器盛其沥泣。

说法既已总收众泪。

置之金盘而自誓曰。

凡吾所说诸佛至理。

理若不真说有纰缪。

斯则已矣。

如其不尔。

愿以众泪洗彼盲眼。

眼得复明明视如昔。

发是语讫持泪洗眼。

眼遂复明。

王乃责彼辅臣诘诸僚佐。

或黜或放或迁或死。

诸豪世俗。

移居雪山东北沙碛之中。

从此东南越诸山谷。

行七百余里至僧诃补罗国"北印度境"。

僧诃补罗国。

周三千五六百里。

西临信度河。

国大都城周十四五里。

依山据岭坚峻险固。

农务少功地利多获。

气序寒人性猛。

俗尚骁勇又多谲诈。

国无君长主位役属迦湿弥罗国。

城南不远有窣堵波。

无忧王之所建也。

庄饰有亏灵异相继。

傍有伽蓝空无僧侣。

城东南四五十里至石窣堵波。

无忧王建也。

高二百余尺。

池沼十数映带左右。

雕石为岸殊形异类。

激水清流汨淴漂注。

龙鱼水族窟穴潜泳。

四色莲华弥漫清潭。

百果具繁同荣异色。

林沼交映诚可游玩。

傍有伽蓝久绝僧侣。

窣堵波侧不远有白衣外道。

本师悟所求理初说法处。

今有封记。

傍建天祠。

其徒苦行。

昼夜精勤。

不遑宁息。

本师所说之法。

多窃佛经之义。

随类设法拟则轨仪。

大者谓苾刍。

小者称沙弥。

威仪律行颇同僧法。

唯留少发加之露形。

或有所服白色为异。

据斯流别稍用区分。

其天师像窃类如来。

衣服为差相好无异。

从此复还呾叉始罗国北界渡信度河。

南东行二百余里度大石门。

昔摩诃萨埵王子。

于此投身饲饿乌择"音徒"其南百四五十步有石窣堵波。

摩诃萨埵愍饿兽之无力也。

行至此地干竹自刺以血啖之。

于是乎兽乃啖焉。

其中地土洎诸草木。

微带绛色犹血染也。

人履其地若负芒刺。

无云疑信莫不悲怆。

舍身北有石窣堵波。

高二百余尺。

无忧王之所建也。

雕刻奇制时烛神光。

小窣堵波及诸石龛。

动以百数周此莹域。

其有疾病旋绕多愈。

石窣堵波东有伽蓝。

僧徒百余人。

并学大乘教。

从此东行五十余里至孤山。

中有伽蓝。

僧徒二百余人。

并学大乘法教。

华果繁茂泉池澄镜。

傍有窣堵波。

高二百余尺。

是如来在昔于此化恶药叉令不食肉。

从此东南行五百余里至乌刺尸国"北印度境"。

乌刺尸国。

周二千余里。

山阜连接田畴隘狭。

国大都城周七八里。

无大君长役属迦隰弥罗国。

宜稼穑少华果。

气序温和微有霜雪。

俗无礼义人性刚猛。

多行诡诈不信佛法。

大城西南四五里有窣堵波。

高二百余尺。

无忧王所建也。

傍有伽蓝。

僧徒寡少。

并皆学大乘法教。

从此东南登山履险度铁桥。

行千余里至迦湿弥罗国"旧曰罽宾讹也北印度境"。

迦湿弥罗国。

周七千余里。

四境负山。

山极峭峻。

虽有门径而复隘狭。

自古邻敌无能攻伐。

国大都城西临大河。

南北十二三里。

东西四五里。

宜稼穑多花果。

出龙种马及郁金香火珠药草。

气序寒劲多雪少风。

服毛褐衣白□。

土俗轻僄人多怯懦。

国为龙护遂雄邻境。

容貌妍美情性诡诈。

好学多闻邪正兼信。

伽蓝百余所。

僧徒五千余人。

有四窣堵波。

并无忧王建也。

各有如来舍利升余。

国志曰。

国地本龙池也。

昔佛世尊自乌仗那国降恶神已欲还中国。

乘空当此国上告阿难曰。

我涅槃之后有末田底迦阿罗汉。

当于此地建国安人弘扬佛法。

如来寂灭之后第五十年。

阿难弟子末田底迦罗汉者。

得六神通具八解脱。

闻佛悬记心自庆悦。

便来至此于大山岭。

宴坐林中现大神变。

龙见深信请资所欲。

阿罗汉曰。

愿于池内惠以容膝。

龙王于是缩水奉施。

罗汉神通广身。

龙王纵力缩水。

池空水尽。

龙翻请地。

阿罗汉于此西北为留一池。

周百余里。

自余枝属别居小池。

龙王曰。

池地总施愿恒受供。

末田底迦曰。

我今不久无余涅槃。

虽欲受请其可得乎。

龙王重请。

五百罗汉常受我供。

仡至法尽。

法尽之后还取此国以为居池。

末田底迦从其所请。

时阿罗汉既得其地。

运大神通力立五百伽蓝。

于诸异国买鬻贱人。

以充役使。

以供僧众。

末田底迦入寂灭后。

彼诸贱人自立君长。

邻境诸国。

鄙其贱种。

莫与交亲。

谓之讫利多。

"唐言买得"今时泉水已多流滥。

摩揭陀国。

无忧王以如来涅槃之后第一百年。

命世君临威被殊俗。

深信三宝爱育四生。

时有五百罗汉僧。

五百凡夫僧。

王所敬仰供养无差。

有凡夫僧摩诃提婆"唐言大天"阔达多智。

幽求名实潭思作论。

理违圣教。

凡有闻知群从异议。

无忧王不识凡圣同情所好。

党援所亲。

召集僧徒。

赴殑伽河。

欲沈深流总从诛戮。

时诸罗汉既逼命难。

咸运神通凌虚履空来至此国山栖谷隐。

时无忧王闻而惧。

躬来谢过请还本国。

彼诸罗汉确不从命。

无忧王为罗汉建五百僧伽蓝。

总以此国持施众僧。

健驮逻国。

迦腻色迦王。

以如来涅槃之后第四百年应斯抚运。

王风远被殊俗内附。

机务余暇每习佛经。

日请一僧入宫说法。

而诸异议部执不同。

王用深疑无以去惑。

时胁尊者曰。

如来去世岁月逾邈。

弟子部执师资异论。

各据闻见共为矛楯。

时王闻已甚用感伤。

悲叹良久谓尊者曰。

猥以余福聿遵前绪。

去圣虽远犹为有幸。

敢忘庸鄙绍隆法教。

随其部执具释三藏。

胁尊者曰。

大王宿殖善本多资福佑。

留情佛法是所愿也。

王乃宣令远近召集圣哲。

于是四方辐凑万里星驰。

英贤毕窣睿圣咸集。

七日之中四事供养。

既欲法议恐其諠杂。

王乃具怀白诸僧曰。

证圣果者住。

具结缚者还。

如此尚众。

又重宣令无学人住。

有学人还。

犹复繁多。

又更下令。

具三明备六通者住。

自余各还。

然尚繁多。

又更下令。

其有内穷三藏外达五明者住。

自余各还。

于是得四百九十九人。

王欲于本国苦其暑湿。

又欲就王舍城大迦叶波结集石室。

胁尊者等议曰。

不可。

彼多外道异论纠纷。

酬对不暇何功作论。

众会之心属意此国。

此国四周山固药叉守卫。

土地膏腴物产丰盛。

贤圣之所集往。

灵仙之所游止。

众议斯在。

佥曰允谐。

其王是时与诸罗汉自彼而至建立伽蓝结集三藏。

欲作毗婆沙论。

是时尊者世友户外纳衣。

诸阿罗汉谓世友曰。

结使未除净议乖谬。

尔宜远迹勿居此也。

世友曰。

诸贤于法无疑。

代佛施化。

方集大义欲制正论。

我虽不敏粗达微言。

三藏玄文五明至理。

颇亦沉研得其趣矣。

诸罗汉曰。

言不可以若是。

汝宜屏居。

疾证无学。

已而会此。

时未晚也。

世友曰。

我顾无学其犹洟唾。

志求佛果不趋小径。

掷此缕丸未坠于地。

必当证得无学圣果。

时诸罗汉重诃之曰。

增上慢人斯之谓也。

无学果者。

诸佛所赞。

宜可速证。

以决众疑。

于是世友即掷缕丸空中。

诸天接缕丸而请曰。

方证佛果次补慈氏。

三界特尊四生攸赖。

如何于此欲证小果。

时诸罗汉见是事已。

谢咎推德请为上座。

凡有疑议咸取决焉。

是五百贤圣。

先造十万颂邬波第铄论"旧曰优波提舍论讹也"释素呾缆藏"旧曰修多罗藏讹也"次造十万颂毗柰耶毗婆沙论。

释毗奈耶藏。

"旧曰毗那耶藏讹也"后造十万颂阿毗达磨毗婆沙论释阿毗达磨藏。

"或曰阿毗昙藏略也"凡三十万倾。

九百六十万言。

备释三藏悬诸千古。

莫不穷其枝叶究其浅深。

大义重明微言再显。

广宣流布后进赖焉。

迦腻色迦王。

遂以赤铜为鍱。

镂写论文。

石函缄封。

建窣堵波藏于其中。

命药叉神周卫其国。

不令异学持此论出。

欲求习学就中受业。

于是功既成毕。

还军本都。

出此国西门之外东面而跪。

复以此国总施僧徒。

迦腻色迦王既死之后。

讫利多种复自称王。

斥逐僧徒毁坏佛法。

睹货逻国呬摩呾罗王"唐言雪山下"其先释种也。

以如来涅槃之后第六百年。

光有疆土嗣膺王业。

树心佛地流情法海。

闻讫利多毁灭佛法。

招集国中敢勇之士得三千人。

诈为商旅多赍宝货。

挟隐军器来入此国。

此国之君特加宾礼。

商旅之中又更选募得五百人猛烈多谋。

各袖利刃俱持重宝。

躬赍所奉持以献上。

时雪山下王去其帽即其座。

讫利多王惊慑无措。

遂斩其首。

令群下曰。

我是睹逻国雪山下王也。

怒此贱种公行虐政。

故于今者诛其有罪。

凡百众庶非尔之辜。

然其国辅宰臣迁于异域。

既平此国。

召集僧徒。

式建伽蓝。

安堵如故。

复于此国西门之外。

东面而跪持施众僧。

其讫利多种。

屡以僧徒覆宗灭祀。

世积其怨。

嫉恶佛法。

岁月既远。

复自称王。

故今此国不甚崇信。

外道天祠特留意焉。

新城东南十余里故城北大山阳有僧伽蓝僧徒三百余人。

其窣堵波中有佛牙。

长可寸半。

其色黄白。

或至斋日时放光明。

昔讫利多种之灭佛法也。

僧徒解散各随利居。

有一沙门游诸印度。

观礼圣迹申其至诚。

后闻本国平定即事归途遇诸群象横行草泽奔驰震吼。

沙门见已升树以避。

是时群象相趋奔赴竞吸池水浸渍树根互共排掘。

树遂蹎仆。

既得沙门负载而行。

至大林中有病象。

疮痛而卧。

引此僧手至所苦处。

乃枯竹所刺也。

沙门于是拔竹傅药。

裂其裳裹其足。

别有大象持金函授与病象。

象既得已转授沙门。

沙门开函乃佛牙也。

诸象围绕僧出无由。

明日斋时各持异果以为中馔。

食已载僧出林。

数百里外方乃下之。

各跪拜而去。

沙门至国西界。

渡一驶河济乎中流。

船将覆没。

同舟之人互相谓曰。

今此船覆祸是沙门。

必有如来舍利。

诸龙利之。

船主检验果得佛牙。

时沙门举佛牙俯谓龙曰。

吾今寄汝不久来取。

遂不渡河回船而去。

顾河叹曰。

吾无禁术龙畜所欺。

重往印度学禁龙法。

三岁之后复还本国。

至河之滨方设坛场。

其龙于是捧佛牙函以授沙门。

沙门持归。

于此伽蓝而修供养。

伽蓝南十四五里有小伽蓝。

中有观自在菩萨立像。

其有断食誓死为期。

愿见菩萨者。

即从像中出妙色身。

小伽蓝东南三十余里至大山。

有故伽蓝。

形制宏壮芜漫良甚。

今唯一隅起小重阁。

僧徒三十余人。

并学大乘法教。

昔僧伽跋陀罗"唐言众贤"论师。

于此制顺正理论。

伽蓝左右诸窣堵波。

大阿罗汉舍利并在。

野兽山猿采华供养。

岁时无替如承指命。

然此山中多诸灵迹。

或石壁横分峰留马迹。

凡厥此类其状谲诡。

皆是罗汉沙弥群从游戏。

手指麾画乘马往来。

遗迹若斯难以详述。

佛牙伽蓝东十余里。

北山崖间有小伽蓝。

是昔索建地罗大论师。

于此作众事分毗婆沙论。

小伽蓝中有石窣堵波。

高五十余尺。

是阿罗汉遗身舍利也。

先有罗汉形量伟大。

凡所饮食与象同等。

时人讥曰。

徒知饱食安识是非。

罗汉将入寂灭也。

告诸人曰。

吾今不久当取无余欲说自身所证妙法。

众人闻之。

相更讥笑。

咸来集会共观得失。

时阿罗汉告诸人曰。

吾今为汝说本因缘。

此身之前报受象身。

在东印度居王内厩。

是时此国有一沙门。

远游印度寻访圣教诸经典论。

时王持我施与沙门。

载负佛经而至于此。

是后不久寻即命终。

乘其载经福力所致遂得为人。

复钟余庆早服染衣。

勤求出离不遑宁居。

得六神通断三界欲。

然其所食余习尚然。

每自节身三分食一。

虽有此说人犹未信。

即升虚空入火光定。

身出烟焰而入寂灭。

余骸坠下起窣堵波。

王城西北行二百余里至商林伽蓝。

布刺拏"唐言圆满"论师。

于此作释毗婆沙论。

城西行百四五十里。

大河北接山南至大众部伽蓝。

僧徒百余人。

昔佛地罗论师。

于此作大众部集真论。

从此西南踰山涉险。

行七百余里至半笯"奴故反"嗟国"北印度境"。

半笯嗟国。

周二千余里。

山川多畴垄狭。

谷稼时播花果繁茂。

多甘蔗无蒲萄庵没罗果乌淡跋罗茂遮等果。

家植成林珍其味也。

气序温暑风俗勇烈。

裳服所制多衣□布。

人性质直淳信三宝。

伽蓝五所。

并多荒圯。

无大君长役属迦湿弥罗国。

城北伽蓝少有僧徒。

伽蓝北有石窣堵波。

寔多灵异。

从此东南行四百余里至曷逻阇补罗国"北印度境"。

曷逻阇补罗国。

周四千余里。

国大都城周十余里。

极险固多山阜。

川原隘狭地利不丰。

土宜气序同半笯嗟国。

风俗猛烈人性骁勇。

国无君长役属迦湿弥罗国。

伽蓝十所。

僧徒寡少。

天祠一所外道甚多。

自滥波国至于此土。

形貌粗弊情性猥暴。

语言庸鄙礼义轻薄。

非印度之正境。

乃边裔之典俗。

从此东南下山渡水。

行七百余里至磔迦国"北印度境"。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