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经】十年,春,王三月,及齐平。
"平前八年再侵齐之怨。 "
夏,公会齐侯于夹谷。
平故。
○夹,古洽反,又古协反;二传作"颊谷",古木反。
公至自夹谷。
无传。
晋赵鞅帅师围卫。
齐人来归郓、讙、龟阴田。
三邑皆汶阳田也。
泰山博县北有龟山,阴田在其北也。
会夹谷,孔子相,齐人服义而归鲁田。
○郓音运。
讙,火官反。
汶音问。
相,息亮反。
[疏]注"三邑"至"鲁田"。
○正义曰:传言孔丘使兹无还揖对齐,要令反汶阳之田,乃与之盟,齐人为是归此三邑,知三邑皆汶阳田也。
《土地名》:汶水出泰山莱芜县西南,经济北至东平须昌县入济。
则汶水发源东北而西南流也。
水北曰"阳",此三邑皆在汶水北,近齐,齐因阳虎出奔,取为己有,今服义而归鲁也。
僖元年,公赐季友汶阳之田。
季氏世脩其德,不应失其采邑,则此汶阳之田当为季氏采地。
今复有此三邑者,汶水之北皆名汶阳,其地多矣,盖季氏私邑之外别有此田也。
龟,山名也。
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
郈,叔孙氏邑。
○郈音后,《字林》下沟反。
秋,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
宋乐大心出奔曹。
传在前年春,书名,罪其称疾不适晋。
宋公子地出奔陈。
贪弄马以距君命,书名,罪之也。
○弄,鲁贡反。
冬,齐侯、卫侯、郑游速会于安甫。
无传。
安甫,地阙。
叔孙州仇如齐。
宋公之弟辰暨仲佗、石彄出奔陈。
暨,与也。
宋公宠向魋,不听辰请。
辰忿而将大臣出奔,虚请自忿,称弟,示首恶也。
仲佗、石彄皆为国卿,不能匡君静难,而为辰所牵帅出奔,称名,亦罪之也。
○暨,其器反。
佗,徒何反。
彄,苦侯反。
魋,大回反。
难,乃旦反。
[疏]注"暨与"至"之也"。
○正义曰:"暨,与也",《释诂》文。
凡大夫出奔,书名,皆是罪恶,故杜迹其为罪之状,解其书名之由。
地既出奔,辰为之请,请而不许,是虚其请也。
公唯不许而已,未尝责其妄请,不被迫遂,自忿出奔,是辰之罪也。
《释例》曰:"宋辰率群卿以背宗国,披大邑以成叛逆,故以首恶称弟。"
是言称弟示首恶也。
杜知是首恶者,以其特云"宋公之弟辰暨仲佗、石彄",是辰牵率仲佗、石彄,故云"首恶"也。
若不为首恶,当如昭二十二年"宋华亥、向宁、华定出奔楚",不须"暨"字以间之。
【传】十年,春,及齐平。
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
夹谷即祝其也。
孔丘相,相,会仪也。
○相,息亮反,注同。
犁弥言于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
莱人,齐所灭莱夷也。
○劫,居业反。
[疏]注"莱人"至"夷也"。
○正义曰:襄六年,齐侯灭莱。
莱,东莱黄县是也。
地在东边,去京师大远。
孔丘谓之"裔夷之俘",言是远夷囚俘,知是灭莱所获,此人是其遗种也。
齐不自使齐人,而令莱人劫鲁侯者,若使齐人执兵,则鲁亦陈兵当之,无由得劫公矣。
使此莱夷,望鲁人不觉,出其不意,得伺间执之。
齐侯从之。
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以兵击莱人。 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裔,远也。 ○好,呼报反,下同。 裔,以制反。 俘,芳夫反。 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于神为不祥,盟将告神,犯之为不善。 ○夏,户雅反。 逼,彼力反。 [疏]“裔不"至"乱华"。
○正义曰:夏,大也。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一也。
莱是东夷,其地又远,"裔不谋夏",言诸夏近而莱地远;"夷不乱华",言莱是夷而鲁是华。
二句其旨大同,各令文相对耳。
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
齐侯闻之,遽辟之。
辟去莱兵也。
○愆,去连反。
遽,其据反。
辟,婢亦反,又音避,注同。
去,起吕反。
将盟,齐人加于载书曰:"齐师出竟,而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如此盟诅之祸。
○竟音境。
乘,绳证反。
诅,侧据反。
孔丘使兹无还揖对,无还,鲁大夫。
○还音旋。
曰:"而不反我汶阳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
须齐归汶阳田,乃当共齐命。
于是孔子以公退,贱者终其事。
要盟不洁,故略不书。
○共音恭,注同。
要,一遥反。
[疏]注"须齐"至"不书"。
○正义曰:齐、鲁既平,当两相从意。
齐人既令鲁以三百乘从,鲁不可即拒,故须齐归汶阳之田,乃当共齐三百乘之命。
则得汶阳之田,是当三百乘也。
贾逵云:"不书‘盟’,讳以三百乘从齐师。"
其意以宣七年盟于黑壤,而不书经,传言"晋侯之立也,公不朝,又不使大夫聘,晋人止公于会",公不与盟,不书"盟",讳之也,缘彼有讳,谓此亦讳。
案此会孔丘相,反汶阳之田以共齐命,孔丘意也。
得其三邑,而以三百乘从之,为相当矣,于鲁不为负,何以讳其盟?即以三邑田少,不足以当三百乘,孔丘不应唯令反此而已。
今令反此共命,必其足以相当,何以讳其从齐也?若三百乘从齐必是可讳,孔丘为相,义不能拒,则孔丘为有罪矣,何贵乎圣人也?故杜以为:"于是孔子以公退,贱者终其事。 要盟不洁,故略不书。"
《释例》曰:"夹谷之会,齐侯劫公,孔丘以义叱之,以兵威之。 将盟,又使兹无还责侵田,拒齐之享。 屈疆国,正典仪,此圣人之大司也。 徒以二君虽会,而兵刃相要,二国微臣共终盟事,故贱而不书,非所讳也。 旧说同于黑壤之辱,为负仲尼也。"
齐侯将享公,孔丘谓梁丘据曰:"齐、鲁之故,吾子何不闻焉?故,旧典。 事既成矣,会事成。 而又享之,是勤执事也。 且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合。 牺、象,酒器,牺尊、象尊也。 嘉乐,钟、磬也。 ○牺,许宜反,又息河反,注同。 [疏]注“牺象"至"磬也"。
○正义曰:《周礼·司尊彝》云:"春祠、夏禴、裸用鸡彝鸟彝,其朝践用两献尊,其再献用两象尊。"
郑众云:"献读为牺,牺尊饰以翡翠,象尊以象凤皇。"
阮谌《三礼图》牺尊画牛以饰,象尊画象以饰,当尊腹上画牛、象之形。
王肃以为牺尊、象尊为牛、象之形,背上负尊。
魏大和中,青州掘得齐大夫子尾送女器,为牛形而背上负尊,古器或当然也。
《周礼·大司乐》云:"《云门》之舞,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 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 《咸池》之舞,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 若乐八变,则地祇皆出,可得而礼矣。"
圜丘、方丘皆是野泽,二者并是大祭,必当备设尊俎。
而云"嘉乐不野合,牺、象不出门"者,彼是礼之大者,自可依礼而行,尊得出门,乐得野合。
此言"不出门"、"不野合"者,谓享燕正礼,当设于宫内,不得违礼而行,妄作于野耳,非谓祭祀之大礼也。
诸侯相见之礼,享在庙,燕在寝,不得行于野。
僖二十八年,晋侯朝王于践上,王享醴,命之宥;襄十年,宋公享晋侯于楚丘,请以《桑林》;十九年,公享晋六卿于蒲圃;二十七年,郑伯享赵孟于垂陇,如此之类,《春秋》多矣,或特赏殊功,或畏敬大国,皆权时之事,非正礼也。
此时齐、鲁敌国,释怨和平,未有殊异之欢,无假非常之事。
孔子知齐怀诈,虑其掩袭,托正礼以拒之,故言"不野合"。
飨而既具,是弃礼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
秕,谷不成者。
稗,草之似谷者。
言享不具礼,秽薄若秕稗。
○秕音鄙;《字林》音比,又必履反。
稗,皮卖反。
用秕稗,君辱;弃礼,名恶。
子盍图之?夫享,所以昭德也。
不昭,不如其巳也。”
乃不果享。
孔子知齐侯怀诈,故以礼距之。
○盍,户猎反,下同。
齐人来归郓、讙、龟阴之田。
阳虎九年以此奔齐。
经文倒者,次鲁事。
[疏]注"阳虎"至"鲁事"。
○正义曰:八年阳虎入于讙、阳关以叛,九年伐阳关,阳虎奔齐。
其时虎以讙去,郓与龟阴亦从之,皆为齐所取,至今始归之。
归田之经在赵鞅围卫之后,与传文倒者,传次鲁事,进此归田于上,令与盟事相接故也。
晋赵鞅围卫,报夷仪也。
前年齐为卫伐晋夷仪,故伐卫以为报。
○为卫,于伪反。
初,卫侯伐邯郸午于寒氏,邯郸,广平县也。
午,晋邯郸大夫。
寒氏即五氏也。
前年卫人助齐伐五氏。
○邯音寒。
郸音丹。
城其西北而守之,宵替。
午众宵散。
○城其西北而守之,一本或作"城其西北隅"。
替,子潜反。
[疏]"城其西北而守之"。
○正义曰:筑城于其西北之地而守之也。
本或"北"下有"隅"。
昭二十五年传"陷西北隅以入",又云"登西北隅以望",涉彼而误耳。
今定本有"隅",误。
及晋围卫,午以徒七十人门于卫西门,杀人于门中,曰:"请报寒氏之役。"
卫开门与午斗。
涉佗曰:"夫子则勇矣,然我往,必不敢启门。"
亦以徒七十人,旦门焉,步左右,皆至而立,如植。
至其门下,步行门左右,然后立待,如立木不动,以示整。
○佗,徒何反。
植,巿力反,一音值。
[疏]"以徒"至"如植"。
○正义曰:涉佗以徒七十人旦往门焉,涉佗先至,步行门之左右,然后其徒皆至而立,如植木然。
日中不启门,乃退。
反役,晋人讨卫之叛故,曰:"由涉佗、成何。"
捘卫侯手故。
于是执涉佗以求成于卫。
卫人不许。
晋人遂杀涉佗,成何奔燕。
君子曰:"此之谓弃礼,必不钧。 言必见杀,不得与人等。 《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涉佗亦遄矣哉!"《诗·鄘风》。
遄,速也。
○遄,巿专反。
初,叔孙成子欲立武叔,公若藐固谏曰:"不可。"
藐,叔孙氏之族。
○藐音邈,又亡小反。
成子立之而卒。
公南使贼射之,不能杀。
公南,叔孙家臣,武叔之党。
○射,食亦反,下及注同。
公南为马正,使公若为郈宰。
武叔既定,使郈马正侯犯杀公若,不能。
其圉人曰:武叔之圉人。
"吾以剑过朝,公若必曰:‘谁之剑也?’吾称子以告,必观之。 吾伪固而授之末,则可杀也。"
伪为固陋不知礼者,以剑锋末授之。
○锋,芳逢反。
[疏]注"伪为"至"授之"。
○正义曰:《少仪》说以器物授人之礼云:"刀却刃授颖,削授拊。 凡有剌刀者,以授人,则辟刃。"
郑玄云:"颖,镮也。 拊谓把。 辟刃不以正乡人也。"
是礼授刀剑,当以锋刃自乡而授其镮。
今圉人伪为固陋不知礼者,以剑锋末授之,欲因推而杀之。
使如之。
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见剑向己,逆呵之。
鱄诸杀吴王,亦用剑剌之。
○向,许亮反;亦作向。
呵,呼多反。
剌,七亦反。
[疏]"使如之"。
○正义曰:言使为如此之计,而欲杀之。
遂杀公若。
侯犯以郈叛,犯以不能副武叔之命,故叛。
叛而以围告庙,故书围。
[疏]注"犯以"至"书围"。
○正义曰:昭十三年南蒯以费叛,注云:"不书,不告庙。"
八年阳虎叛,注云:"叛不书,略家臣。"
此侯犯以郈叛,不书者,亦为不告庙、略家臣也。
不书叛而书"围",兴动大众,以"围"告庙,故书"围"也。
然则九年伐阳关讨阳虎亦应书,而不书者,盖师少,不告庙,故不书。
武叔懿子围郈,弗克。
秋,二子及齐师复围郈,弗克。
叔孙谓郈工师驷赤工师,掌工匠之官。
○复,扶又反。
曰:"郈非唯叔孙氏之忧,社稷之患也,将若之何?"对曰:"臣之业,在《扬水》卒章之四言矣。"
《扬水》,《诗·唐风》。
卒章四言曰"我闻有命"。
○在《扬水》卒章,本或作《扬之水》卒章。
[疏]注"扬水"至"有命"。
○正义曰:《唐诗·扬之水》,剌晋昭公也。
昭公分国以封沃,沃彊盛,昭公微弱,国人将叛而归沃焉。
其三章云:"扬之水,白石粼粼。 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注云:"闻曲沃有善政命,不敢以告人。"
郑《笺》云:"不敢以告人而去者,畏昭公谓已动民心。"
叔孙稽首。
谢其受巳命。
驷赤谓侯犯曰:"居齐、鲁之际而无事,必不可矣。 无所服事。 子盍求事于齐以临民?不然,将叛。"
侯犯从之。
齐使至,驷赤与郈人为之宣言于郈中,诈为齐使言也。
○使,所吏反,注同。
为之,于伪反,下注"为齐"同。
曰:"侯犯将以郈易于齐,齐人将迁郈民。"
谓易其民人。
众凶惧。
不欲迁。
○凶音凶,一音凶勇反。
驷赤谓侯犯曰:"众言异矣。 不与始同。 子不如易于齐,与其死也,犹是郈也,而得纾焉,何必此?言以郈民易取齐人,与郈无异,胜于守郈为叛人所杀。 ○纾音舒。 齐人欲以此逼鲁,必倍与子地。 言非徒得民,又将得齐地。 ○逼,彼力反。 倍,步罪反。 且盍多舍甲于子之门,以备不虞?"侯犯曰:"诺。"
乃多舍甲焉。
侯犯请易于齐,齐有司观郈。
将至,驷赤使周走呼曰:"齐师至矣!"郈人大骇,介侯犯之门甲,以围侯犯。
驷赤将射之,伪为侯犯射郈人。
○呼,火故反。
介音界。
侯犯止之,曰:"谋免我。"
侯犯请行,许之。
郈人许之。
驷赤先如宿,宿,东平无盐县,故宿国。
侯犯殿。
每出一门,郈人闭之。
闭其后门。
○殿,丁见反。
及郭门,止之曰:"子以叔孙氏之甲出,有司若诛之,诛,责也。 群臣惧死。"
驷赤曰:"叔孙氏之甲吾未敢有物,以出。"
物,识也。
赤还救侯犯也。
○识,申志反,又如字。
犯谓驷赤曰:"子止而与之数。"
数甲以相付。
○数,色主反,注同。
驷赤止而纳鲁人。
侯犯奔齐,齐人乃致郈。
致其名簿也,为下武叔如齐传。
○簿,步古反。
宋公子地嬖蘧富猎,地,宋景公弟,辰之兄也。
○嬖,必计反。
蘧,其居反。
猎,力辄反。
十一分其室,而以其五与之。
与富猎也。
公子地有白马四,公嬖向魋,魋欲之。
向魋,司马桓魋也。
公取而朱其尾、鬣以与之。
与魋也。
○鬣,力辄反;《尔雅》舍人注云:"马鬃也。 鬃,子工反。"
[疏]"朱其尾鬣"。
○正义曰:《尔雅》舍人注云:"鬣,《髟匆}也。"
地怒,使其徒抶魋而夺之。
魋惧,将走,公闭门而泣之,目尽肿。
母弟辰曰:"子分室以与猎也,而独卑魋,亦有颇焉。 子为君礼,礼,辟君也。 ○抶,敕乙反。 肿,章勇反。 颇,普多反。 不过出竟,君必止子。"
公子地出奔陈,公弗止。
辰为之请,弗听。
辰曰:"是我迋吾兄也。 迋,欺也。 ○竟音境。 辰为,于伪反,下“犹为"同。
迋,求往反,又古况反。
吾以国人出,君谁与处?”冬,母弟辰暨仲佗、石彄出奔陈。
佗,仲几子。
彄,褚师段子,皆宋卿。
众之所望,故言国人。
○褚,张吕反。
武叔聘于齐。
谢致郈也。
经书辰奔在聘后者,从告。
齐侯享之,曰:"子叔孙!若使郈在君之他竟,寡人何知焉?属与敝邑际,故敢助君忧之。"
以致郈德叔孙。
○属音烛。
对曰:"非寡君之望也。 所以事君,封疆社稷是以,以,犹为也。 ○疆,居良反。 敢以家隶勤君之执事?夫不令之臣,天下之所恶也,君岂以为寡君赐?"言义在讨恶,非所以赐寡君。
○恶,乌路反,十一年传、注皆同;一音如字。
【经】十有一年,春,宋公之弟辰及仲佗、石彄、公子地自陈入于萧以叛。
"萧,宋邑。 称弟,例在前年。 "
[疏]注"萧宋邑"。
正义曰:庄十二年,宋万弑闵公,萧叔大心者,宋萧邑大夫也,平宋乱,立柏公,宋人嘉之,以萧邑封叔为附庸。
宣十二年楚子灭之,复为宋邑,故辰等今入之以叛也。
夏,四月。
秋,宋乐大心自曹入于萧。
入萧从叛人,叛可知,故不书叛。
冬,及郑平。
平六年侵郑取匡之怨。
叔还如郑莅盟。
还,叔诣曾孙。
○还音旋。
还,叔诣曾孙。
案《世族谱》,叔还是叔弓曾孙,此云叔诣,误也。
[疏]注"还叔诣曾孙"。
○正义曰:《世族谱》云:"叔还,叔弓曾孙也。"
又《世本》云:"叔弓生定伯阅,阅生西巷敬叔,叔生成子还。"
还为叔弓曾孙,杜云"叔诣曾孙",转写误耳。
【传】十一年,春,宋公母弟辰暨仲佗、石彄、公子地入于萧以叛。
秋,乐大心从之,大为宋患,宠向魋故也。
"恶宋公宠不义以致国患。 "
冬,及郑平,始叛晋也。
鲁自僖公以来,世服于晋,至今而叛,故曰"始"。
【经】十有二年,春,薛伯定卒。
"无传。 四年盟皋鼬。 "
[疏]注"四年盟皋鼬"。
正义曰:定以昭三十二年即位,其年大夫盟于狄泉,以未告公而公薨,经无明文,故不数。
夏,葬薛襄公。
无传。
叔孙州仇帅师堕郈。
堕,毁也。
患其险固,故毁坏其城。
○堕,许规反,注及下传同。
坏音怪,又户怪反。
[疏]注"堕毁"至"其城"。
○正义曰:昭十三年南蒯以费叛,连年伐而不克;十年侯犯以郈叛,一年再围而不克,良由其城险固,家臣数以背叛。
仲由为季氏宰,进计季孙,防其后患,令堕三都,以是故毁坏其城。
虑其拒之,故帅师而往。
《公羊传》曰:"孔子行乎季孙,三月不违,曰:‘家无藏甲,邑无百雉之城。 ’于是帅师堕郈,帅师堕费。"
《左氏》不言孔子之计,当是仲由自立此谋。
但传称费人袭鲁,而仲尼在焉,是仲尼知其事,谓堕之为是,故不禁也。
《释例》曰:"三都彊盛,以夺三家之权,陪臣执政,下陵上替,故仲由堕之,而仲尼不禁。 帅师登台,仅不皆克,直随事而书,以示三家之彊,无义例也。"
卫公孟彄帅师伐曹。
彄,孟絷子。
○彄,苔侯反。
絷,陟立反。
[疏]"彄孟絷子"。
○正义曰:《世族谱》云:"孟絷无子,灵公以其子彄为之后也。"
为后则为其子,故云"孟絷子"。
此实公孙而不称公孙者,絷字公孟,故即以公孟为氏。
刘炫谓公孟生得赐族,故彄即以族告。
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堕费。
○费音秘。
秋,大雩。
无传。
书过。
○雩音于。
冬,十月,癸亥,公会齐侯盟于黄。
无传。
结叛晋。
十有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无传。
公至自黄。
无传。
十有二月,公围成。
公至自围成。
无传。
国内而书"至"者,成彊若列国,兴动大众,故出入皆告庙。
[疏]注"国内"至"告庙"。
○正义曰:成,鲁邑。
国内用兵,计不应书,而出入皆书者,为兴动大众,皆告庙也。
《释例》曰:"陪臣执命,大都耦国。 仲由建堕三都之计,而成人不从,故公亲围之。 虽不越竟,动众兴兵,大其事,故出入皆告于庙。"
【传】十二年,夏,卫公孟彄伐曹。
克郊。
"郊,曹邑。 "还,滑罗殿。
"罗,卫大夫。 ○滑,于八反。 殿,丁见反,下同。 "未出,不退于列。
"未出曹竟,罗不退在行列之后。 ○竟音境。 行,户郎反。 "其御曰:"殿而在列,其为无勇乎?"罗曰:"与其素厉,宁为无勇。"
"素,空也。 厉,猛也。 言伐小国当如畏者以诱致之。 "
[疏]"与其"至"无勇"。
○正义曰:罗以曹国小弱,不敢来追卫师,而在后为殿,是空设严猛等。
与其空为严猛,宁为无勇,示弱诱之,使曹人不惮,以为后图。
仲由为季氏宰,仲由,子路。
将堕三都。
三都,费、郈、成也。
彊盛将为国害,故仲由欲毁之。
于是叔孙氏堕郈。
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帅费人以袭鲁。
不狃,费宰也。
辄不得志于叔孙氏。
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
费人攻之,弗克。
入及公侧。
至台下。
仲尼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二子,鲁大夫。
仲尼时为司寇。
○句音劬。
颀音祈。
[疏]注"仲尼时为司寇"。
○正义曰:《史记·孔子世家》云: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
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十年会于夹谷时巳为司寇矣,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摄行相事。
是此时仲尼为司寇。
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
二子奔齐。
二子,不狃、叔孙辄。
遂堕费。
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 成在鲁北竟故。 且成,孟氏之保障也。 无成,是无孟氏也。 子伪不知,佯不知。 ○障,之尚反,又音章。 子伪不知,并如字;一本“伪"作"为"。
佯,本亦作阳,音同。
我将不坠。”
冬,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经】十有三年,春,齐侯、卫侯次于垂葭。
"二君将使师伐晋,次垂葭以为之援。 ○葭音加。 "
夏,筑蛇渊囿。
无传。
书不时也。
○囿音又。
大搜于比蒲。
无传。
夏搜非时。
○搜,所求反。
比音毗。
卫公孟彄帅师伐曹。
无传。
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
书叛,恶可知。
冬,晋荀寅、士吉射入于朝歌以叛。
吉射,士鞅子。
○射,食亦反,又食夜反。
朝,如字。
晋赵鞅归于晋。
韩、魏请而复之,故曰"归"。
言韩、魏之强,犹列国。
[疏]注"韩魏"至"列国"。
○正义曰:成十八年传例曰:凡去其国,诸侯纳之曰"归"。
此传称韩、魏以赵氏为请,故赵鞅得称"归"。
韩、魏非诸侯,亦从诸侯纳之例者,韩、魏之彊犹列国也。
《释例》曰:"韩、魏有耦国之彊,陈、蔡有复国之端。 故晋赵鞅、楚公子比皆称‘归’,从诸侯纳之例。 言非晋、楚之所能制也。"
薛弑其君比。
无传。
称君,无道。
【传】十三年,春,齐侯、卫侯次于垂葭,实郹氏。
"垂葭,改名郹氏。 高平钜野县西南有郹亭。 ○郹,古阒反。 "
[疏]注"垂葭"至"郹亭"。
○正义曰:《释例》曰:"经书所改之名,则传以‘实’明之。 ‘许迁于夷,实城父’、‘齐侯、卫侯次于垂葭,实郹氏’之比是也。"
则是先名郹氏,后名垂葭。
而此云"垂葭,改名郹氏"者,杜意以为垂葭是新改之名,本是郹氏也,故以结之,与《释例》不违。
刘炫以杜注自违《释例》,以为地无新旧之异,止是一地二名。
若如刘言,案"许迁于夷,实城父",经书"夷"。
"齐侯、卫侯次于垂葭,实郹氏",经书"垂葭"。
"许迁于析,实白羽",以此准之,经应书"析",不应书"白羽"。
"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经应书"祝其",不应书"夹谷"。
杜以文同事异,故以新旧明之。
刘不细寻经传,以规杜过,非也。
使师伐晋,将济河。
诸大夫皆曰:"不可。"
邴意兹曰:"可。 意兹,齐大夫。 ○邴,彼命反,又音丙。 锐师伐河内,今河内没郡。 传必数日而后及绛。 传,告晋。 ○传,张恋反,又直专反,注同。 数,所主反。 绛不三月,不能出河,则我既济水矣。"
乃伐河内。
齐侯皆敛诸大夫之轩,唯邴意兹乘轩。
以其言当。
○当,丁浪反。
齐侯欲与卫侯乘,共载。
○乘,绳证反,下同。
与之宴,而驾乘广,载甲焉。
使告曰:"晋师至矣。"
齐侯曰:"比君之驾也,寡人请摄。"
以已车摄代卫车。
○广,古旷反。
比,必利反。
乃介而与之乘,驱之。
或告曰:"无晋师。"
乃止。
传言齐侯轻,所以不能成功。
○介音界。
轻,遣政反。
[疏]"齐侯"至"乃止"。
○正义曰:齐侯轻,脱欲得与卫侯同乘,先与之宴饮,而先驾乘广于门外,豫于广车之上而载甲焉。
饮未终,而使人告曰:"晋师至矣。"
齐侯谓卫侯曰:"比及君之驾至以来,君既未有兵车,寡人请以已车摄代卫车,与君同乘。"
齐侯乃着甲而与卫侯共乘,驱之而行。
或告"无晋师",乃止。
传载此者,言齐侯之轻,所以不能成功。
晋赵鞅谓邯郸午曰:"归我卫贡五百家,吾舍诸晋阳。"
午许诺。
十年,赵鞅围卫,卫人惧,贡五百家。
鞅置之邯郸,今欲徙着晋阳。
晋阳,赵鞅邑。
○着,丁略反。
归告其父兄。
父兄皆曰:"不可。 卫是以为邯郸,言卫以五百家在邯郸,常为是故,与邯郸亲。 ○为,丁伪反,注同;一音如字。 而置诸晋阳,绝卫之道也。 不如侵齐而谋之。"
侵齐则齐当来报,欲因惧齐而徙,则卫与邯郸好不绝。
○置,之豉反。
好,呼报反。
乃如之,而归之于晋阳。
欲如是谋而后归卫贡。
赵孟怒,召午,而囚诸晋阳,赵鞅不察其谋,谓午不用命,故囚之。
使其从者说剑而入,涉宾不可。
涉宾,午家臣。
不肯说剑入,欲谋叛。
○从,才用反。
说,他活反。
注同。
乃使告邯郸人曰:"吾私有讨于午也,二三子唯所欲立。"
午,赵鞅同族,别封邯郸,故使邯郸人更立午宗亲。
[疏]注"午赵"至"宗亲"。
○正义曰:《世族谱》,赵衰,赵夙之弟也。
衰生盾,盾生朔,朔生武,武生成,成生鞅,其家为赵氏。
夙孙穿,穿生旃,旃生胜,胜生午,其家为耿氏。
计衰至鞅,夙至午皆六代,今俗所谓五从兄弟,是同族也。
别封邯郸,世不绝祀,故使邯郸人更立午之宗亲。
遂杀午。
赵稷、涉宾以邯郸叛。
稷,赵午子。
夏,六月,上军司马籍秦围邯郸。
邯郸午,荀寅之甥也;荀寅,范吉射之姻也,婿父曰姻。
荀寅子娶吉射女。
[疏]注"婿父"至"射女"。
正义曰:《释亲》云:"女子子之夫为婿,婿之父为姻。"
知荀寅子娶吉射女也。
而相与睦,故不与围邯郸,将作乱。
作乱,攻赵鞅。
○不与,音预,又如字。
董安于闻之,安于,赵氏臣。
[疏]"董安于"。
○正义曰:《史记》云"安于性缓,常佩弦以自急"者,即此是也。
告赵孟曰:"先备诸?"赵孟曰:"晋国有命,始祸者死,为后可也。"
安于曰:"与其害于民,宁我独死。 惧见攻,必伤害民。 请以我说。"
赵孟不可。
晋国若讨,可杀我以自解说。
秋,七月,范氏、中行氏伐赵氏之宫,赵鞅奔晋阳,晋人围之。
范皋夷无宠于范吉射,而欲为乱于范氏。
皋夷,范氏侧室子。
○行,户郎反。
梁婴父嬖于知文子,文子,荀跞。
○知音智。
文子欲以为卿。
韩简子与中行文子相恶,简子,韩起孙不信也。
中行文子,荀寅也。
○恶如字,又乌路反,下同。
[疏]"文子欲以为卿"。
○正义曰:既欲以为卿,则当去范、中行二氏,乃始得立。
言此者,明文子欲为乱以去之。
魏襄子亦与范昭子相恶。
襄子,魏舒孙曼多也。
昭子,士吉射。
○曼音万。
故五子谋,五子:范皋夷、梁婴父、知文子、韩简子、魏襄子。
将逐荀寅,而以梁婴父代之;逐范吉射,而以范皋夷代之。
荀跞言于晋侯曰:"君命大臣,始祸者死,载书在河。 为盟书沈之河。 ○跞,力狄反。 沈,如字,又音鸩。 今三臣始祸,而独逐鞅,刑巳不钧矣。 请皆逐之。"
冬,十一月,荀跞、韩不信、魏曼多奉公以伐范氏、中行氏,弗克。
二子将伐公。
齐高彊曰:"三折肱知为良医。 高彊,齐子尾之子。 昭十年奔鲁,遂适晋。 ○三,如字,又息暂反。 折,之设反。 肱,古弘反。 唯伐君为不可,民弗与也。 我以伐君在此矣。 三家未睦,三家,如、韩、魏。 可尽克也。 克之,君将谁与?若先伐君,是使睦也。"
弗听,遂伐公。
国人助公,二子败,从而伐之。
丁未,荀寅、士吉射奔朝歌。
韩、魏以赵氏为请。
经所以书赵鞅归。
十二月,辛未,赵鞅入于绛,盟于公宫。
传录晋衰乱。
初,卫公叔文子朝,而请享灵公。
欲令公临其家。
○令,力呈反。
退,见史而告之。
史,史鱼。
○音秋。
史曰:"子必祸矣!子富而君贪,其及子乎!"文子曰:"然吾不先告子,是吾罪也。 君既许我矣,其若之何?"史曰:"无害。 子臣,可以免。 言能执臣礼。 富而能臣,必免于难。 上下同之。 言尊卑皆然。 ○难,乃旦反,下注同。 戌也骄,其亡乎!戌,文子之子。 富而不骄者鲜,吾唯子之见。 骄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戌必与焉。"
与祸难。
○鲜,息浅反。
与音预,注同。
及文子卒,卫侯始恶于公叔戌,以其富也。
公叔戌又将去夫人之党,灵公夫人南子党,宋朝之徒。
○恶,乌路反。
去,起吕反。
朝,如字。
[疏]注"灵公"至"之徒"。
○正义曰:传于明年始云:"卫侯为夫人南子召宋朝",此年言"夫人之党",杜巳云"宋朝之徒"者,灵公之召宋朝,又在前矣。
明年为宋人歌而发端,非明年始召之。
夫人愬之曰:"戌将为乱。"
为明年戍来奔传。
○愬音素。
【经】十有四年,春,卫公叔戌来奔。
卫赵阳出奔宋。
"阳,赵黡孙,书名者,亲富不亲仁。 ○黡,于减反。 "
[疏]注"阳赵黡孙"。
○正义曰:案《世本》,懿子兼生昭子举,举生赵阳。
兼即黡也。
二月,辛巳,楚公子结、陈公孙佗人帅师灭顿,以顿子牂归。
夏,卫北宫结来奔。
亦党公叔戌,皆恶之。
○佗,吐何反,又徒河反。
牂,子归反。
恶,乌路反。
五月,于越败吴于槜李。
于越,越国也。
使罪人诈吴乱陈,故从未陈之例书"败"也。
槜李,吴郡嘉兴县南醉李城。
○槜音醉,依《说文》。
从未陈,直觐反,下同。
[疏]注"于越"至"书败"。
○正义曰:于越即越也。
夷言发声谓之"于越",从彼俗而名之也。
传称"陈于槜李",则是皆陈,而从未陈之例云"败吴"者,越使罪人诈吴,乱吴之陈,使不得用力,故从未陈之例书"败"也。
《释例》云:"长勺之役,虽俱陈而鼓音不齐;槜李之役,勾践患吴之整,以死士乱吴,虽皆已陈,犹以独克为文,举其权诈也。"
吴子光卒。
未同盟而赴以召。
公会齐侯、卫侯于牵。
魏郡黎阳县东北有牵城。
○黎,力兮反。
公至自会。
无传。
秋,齐侯宋公会于洮。
洮,曹也。
○洮,吐刀反。
天王使石尚来归脤。
无传。
石尚,天子之士。
石,氏;尚,名。
脤,祭社之肉,盛以脤器,以赐同姓诸侯,亲兄弟之国,与之共福。
○脤,市轸反。
盛音成。
[疏]注"石尚"至"共福"。
正义曰:杜以天子上士、中士俱称名氏,石尚必是士矣。
但不知为是上士,为是中士,故注直云"士"耳。
必非下士,《释例》曰:"王之公卿皆书爵,大夫书字。 元士、中士称名,刘夏、石尚是也;下士称‘人’,‘公会王人于洮’是也。"
杜知然者,《周礼·典命》云:"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大夫四命。"
大夫既四命,则士三命也。
故郑玄云:"王之上士三命,中士再命,下士一命。"
《曲礼》云:"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得不以命数当天子之士,故称"士"也。
襄二十六年,晋韩起聘于周,自称曰"晋士起",是诸侯之卿,与天子之士命数同也。
以诸侯之卿三命再命,皆书名氏,大夫一命,则称"人",知天子上士、中士称名氏,下士则称"人"也。
成十三年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祀有执膰,戎有受脤。"
先儒及杜缘彼传文,知是定例,故解此云:"祭社之肉,盛以脤器,以赐同姓诸侯。"
《周礼·大宗伯》云:"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大行人》云"归脤以交诸侯之福",是以祭肉赐诸侯,与之共福也。
卫世子蒯聩出奔宋。
○蒯,古怪反。
聩,五怪反。
卫公孟彄出奔郑。
彄书名,与蒯聩党,罪之。
宋公之弟辰自萧来奔。
无传。
称宋公之弟,例在十年。
大搜于比蒲。
○比音毗。
邾子来会公。
无传。
会公于比蒲,来而不用朝礼,故曰"会"。
[疏]注"会公"至"曰会"。
○正义曰:庄二十三年,公及齐侯遇于谷,萧叔朝公,就遇处行朝礼,故曰"朝"。
此就搜处行会礼,而不用朝礼,故曰"会"也。
言"不用朝礼",辨其与萧叔文异。
城莒父及霄。
无传。
公叛晋助范氏,故惧而城二邑也。
此年无冬,史阙文。
○父音甫。
[疏]注"公叛"至"阙文"。
○正义曰:城邑之由,传无其说。
以传称公会齐侯、卫侯,谋救范、中行氏,知为叛晋之故,惧而成此二邑也。
无冬阙文,自是常事,特辩此者,说《公羊》者以此城在冬,故去"冬"字。
何休云:是岁孔子由大司寇摄相事,齐人馈女乐,孔子去。
言去"冬"者,贬之也。
或说无"冬"者,坐受女乐,令圣人去。
冬阴,臣之象,言去"冬"见无臣也。
杜以此为妄说,且明城实在秋,是非时而城,故特辨"冬"阙。
【传】十四年,春,卫侯逐公叔戌与其党,故赵阳奔宋,成来奔。
"终史鱼之言。 "
梁婴父恶董安于,谓知文子曰:"不杀安于,使终为政于赵氏,赵氏必得晋国,盍以其先发难也讨于赵氏?"文子使告于赵孟曰:"范、中行氏虽信为乱,安于则发之,是安于与谋乱也。 晋国有命,始祸者死。 二子既伏其罪矣,敢以告。"
告使讨安于。
○恶,乌路反。
知文,音智。
盍,户腊反。
难,乃旦反。
与音预。
赵孟患之。
安于曰:"我死而晋国宁,赵氏定,将焉用生?人谁不死,吾死莫矣。"
乃缢而死。
赵孟尸诸巿,而告于知氏曰:"主命戮罪人安于,既伏其罪矣,敢以告。"
知伯从赵孟盟,知伯,荀跞。
○焉,于虔反。
莫音暮。
缢,一四反。
[疏]"安于则"至"而死"。
○正义曰:安于请赵孟先备,赵孟不从其言,则安于其无罪矣。
但安于之谋,国人闻之。
梁婴父惧其知谋,恐赵氏彊盛,假此事而罪之。
赵鞅叛而得还,不敢违命,故安于自缢死耳。
而后赵氏定,祀安于于庙。
赵氏庙。
[疏]"祀安于于庙"。
○正义曰:礼,臣有大功,配食于庙。
《周礼·司勋》云:"凡有功名者,铭书于王之大常,祭于大烝,司勋诏之。"
《尚书》,盘庚告其卿大夫云:"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
孔安国云:"古者天子录功臣,配食于庙。 大享,烝尝也。"
天子既有此礼,诸侯或亦有之。
今赵氏祀安于于赵安氏之庙,其意亦如此也。
顿子牂欲事晋,背楚而绝陈好。
二月,楚灭顿。
传言小不事大,所以亡。
○背音佩。
好,呼报反。
夏,卫北宫结来奔,公叔戌之故也。
吴伐越,报五年越入吴。
越子勾践御之,陈于槜李。
句践,越王允常子。
○句,古侯反。
陈,直觐反。
句践患吴之整也,使死士再禽焉,不动。
使敢死之士,往辄为吴所禽。
欲使吴师为取之,而吴不动。
使罪人三行,属剑于颈,以剑注颈。
○行,户郎反,下同。
属,之欲反,下同;又之住反。
而辞曰:"二君有治,治军旅。 臣奸旗鼓,犯军令。 不敏于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归死。"
遂自刭也。
师属之目,越子因而伐之,大败之。
灵姑浮以戈击阖庐,姑浮,越大夫。
○刭,古顶反,本又作"刎"。
阖,户腊反。
阖庐伤将指,取其一屦。
其足大指见斩,遂失屦,姑浮取之。
○将,子匠反。
屦,九具反。
还,卒于陉,去槜李七里。
释经所以不书灭。
○陉音刑。
夫差使人立于庭,夫差,阖庐嗣子。
○夫音扶。
庭,本又作廷。
苟出入,必谓己曰:"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则对曰:"唯。 不敢忘!"三年,乃报越。
后三年,哀元年。
○唯,惟癸反,旧以求反。
晋人围朝歌,公会齐侯、卫侯于脾、上梁之间,脾、上梁间即牵。
○脾,婢支反。
谋救范、中行氏。
齐、鲁叛晋,故助范、中行也。
析成鲋、小王桃甲率狄师以袭晋,二子,晋大夫,范、中行氏之党。
○鲋音附。
桃,如字,本又作姚。
战于绛中,不克而还。
士鲋奔周,小王桃甲入于朝歌。
秋,齐侯、宋公会于洮,范氏故也。
谋杀范氏。
卫侯为夫人南子召宋朝。
南子,宋女也。
朝,宋公子,旧通于南子,在宋呼之。
○为,于伪反。
会于洮,大子蒯聩献盂于齐,过宋野。
蒯聩,卫灵公大子。
孟,邑名也。
就会献之,故自卫行而过宋野。
○盂音于。
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娄猪,求子猪,以喻南子。
艾豭,喻宋朝。
艾,老也。
○娄,力侯反;《字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