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经】十有六年,春,王正月,葬晋悼公。
"逾月而葬,速也。 "
[疏]注"逾月而葬速"。
○正义曰:四年七月,夫人姒氏薨,八月葬我小君定姒,才别月耳,杜云"逾月而葬,速也"。
今晋悼往年十一月卒,此年正月葬,积三月也,杜亦云:"逾月而葬"者,逾,越也,所越有多有少,俱是逾越之义,故杜弘通两解之。
三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溴梁。
不书高厚,逃归故也。
溴水出河内轵县,东南至温入河。
○溴。
古阒反,徐公壁反。
轵,之氏反,韦昭音枳。
[疏]注"不书"至"故也"。
○正义曰:传于会溴梁之下,晋侯与诸侯宴,乃言"高厚逃归",则高厚会讫乃逃也。
于会不书齐者,以高厚逃归,晋人怒之,诸侯即有伐齐之志,不与高厚得为来会。
公归告庙,历告所会,不告高厚,故不书也。
戊寅,大夫盟。
诸大夫本欲盟高厚,高厚逃归,故遂自共盟。
鸡泽会重序诸侯,今此间无异事,即上诸侯大夫可知。
○重,直用反。
[疏]注"诸大"至"可知"。
○正义曰:《公羊》以为溴梁之盟,君若赘旒然。
《谷梁》云:"不曰诸侯之大夫,大夫不臣也。"
皆以为此时诸侯微弱,权在大夫。
诸侯皆在,而大夫自盟。
政教约信,在于大夫,其事不由君也。
不曰诸侯之大夫者,刺大夫不臣也。
贾、服取以为说,言恶大夫专,而君失权也。
案传荀偃怒,"使诸侯大夫盟高厚"。
以君臣不敌,故使大夫盟之。
君使之盟,非自专也。
以齐人既有二心,高厚歌诗不类,知小国必有从齐者也。
诸侯大夫本意欲盟高厚,高厚虽已逃归,仍恐余国有二,故大夫遂自共盟,使同会之国,皆一其志也。
鸡泽之会,又隔袁侨如会,故重言诸侯之大夫。
今此间无异事,直言大夫,即是上会诸侯之大夫。
不言诸侯,以可知故也。
晋人执莒子、邾子以归。
邾、莒二国数侵鲁,又无道于其民,故称"人"以执。
不以归京师,非礼也。
○数,所角反。
[疏]注"邾莒"至"礼也"。
○正义曰:十二年,莒人伐我东鄙,十四年,莒人侵我东鄙;十五年,邾人伐我南鄙;是邾、莒二国,数侵伐鲁也。
凡例云:"君不道于其民,则称‘人’以执。"
知此二国君,又皆无道于民,故称"人"以执之也。
诸侯不得相治,故成十五年晋侯执曹伯,僖二十八年晋人执卫侯,皆书归于京师。
此言"以归",乃是自归晋国,故非礼也。
齐侯伐我北鄙。
无传。
齐贰晋故。
夏,公至自会。
无传。
五月,甲子,地震。
无传。
叔老会郑伯、晋荀偃、卫宁殖、宋人伐许。
荀偃主兵,当序郑上。
方示叔老可以会郑伯,故荀偃在下。
[疏]注"荀偃"至"在下"。
○正义曰:《春秋》之例,征伐则主兵者为先。
虽大夫为将,诸侯从之,亦以主兵为先。
僖二十七年,楚人、陈侯、蔡侯、郑伯、许男围宋,是其事也。
但礼,卿不会公侯,会伯子男可也。
方示叔老可以会郑伯,故退荀偃于下,所以特见此义,故发传云"为夷故也"。
宋大于卫,称人而在卫下,宋使大夫为将故也。
秋,齐侯伐我北鄙,围郕。
○郕音成。
大雩。
无传。
书过。
冬,叔孙豹如晋。
【传】十六年,春,葬晋悼公。
平公即位。
"平公,悼公子彪。 ○彪,彼虬反。 "羊舌肸为傅,"肸,叔向也,代士渥浊。 ○肸,许乙反。 向,许丈反。 "
[疏]"传羊舌肸为傅"。
○正义曰:成十八年传,士渥浊为大傅。
此代士渥浊,亦当为大傅也。
○宣十六年,士会将中军,且为大傅,注云:"大傅,孤卿。"
彼以中军之将兼之,故知是孤卿也。
士渥浊以大夫居之,今此复代渥浊,亦是大夫也。
昭五年传,楚子称叔向为上大夫,明此以上大夫为傅也。
诸侯之有孤卿,犹天子之有三公,无人则阙,故随其本官高下而兼摄之也。
而卫冀隆不达此意,以士渥浊,叔向等皆为卿,故为大傅。
若是,大夫何得居孤卿之任?妄以难杜,于义非也。
张君臣为中军司马,张老子,代其父。
祁奚、韩襄、栾盈、士鞅为公族大夫,祁奚去中军尉,为公族大夫,去剧职,就间官。
韩襄,无忌子也。
○间音闲。
虞丘书为乘马御。
代程郑。
○乘,绳证反。
改服、脩官,烝于曲沃。
既葬,改丧服。
脩官,选贤能。
曲沃,晋祖庙。
烝,冬祭也。
诸侯五月而葬,既葬,卒哭作主,然后烝、尝于庙。
今晋逾月葬,作主而烝祭。
传言晋将有溴梁之会,故速葬。
○烝,之承反。
警守而下,会于溴梁,顺河东行,故曰下。
○警,居领反。
守,手又反。
命归侵田。
诸侯相侵取之田。
以我故,执邾宣公、莒犁比公,犁比,莒子号也。
十二年、十四年,莒人侵鲁。
前年,邾人伐鲁。
晋将为鲁讨之,悼公卒,不克会,故平公终其事。
○犁,徐力私反,一音力兮反。
比音毗,注同。
为,于伪反,下文"为夷"同。
且曰"通齐楚之使"。
邾、莒在齐、楚往来道中,故并以此责之。
经书"执"在大夫盟下,既盟而后告。
○使,所吏反。
晋侯与诸侯宴于温,使诸大夫舞,曰:"歌诗必类。"
歌古诗,当使各从义类。
齐高厚之诗不类。
齐有二心故。
[疏]注"齐有二心故"。
○正义曰:歌古诗,各从其恩好之义类。
高厚所歌之诗,独不取恩好之义类,故云"齐有二心"。
刘炫云:"歌诗不类,知有二心者,不服晋,故违其令;违其令,是有二心也。"
荀偃怒,且曰:"诸侯有异志矣。"
使诸大夫盟高厚,高厚逃归。
齐为大国,高厚若此,知小国必当有从者。
[疏]注"齐为"至"从者"。
○正义曰:荀偃不言齐有异志,而云诸侯有异志,故解之以"高厚若此,故知小国必当有从者"。
总疑诸侯有异志,不独疑齐,故高厚虽逃,犹自诸国共盟也。
于是叔孙豹、晋荀偃、宋向戌、卫宁殖、郑公孙虿、小邾之大夫盟,曰:"同讨不庭。"
自曹以下,大夫不书,故传举小邾以包之。
○向,舒亮反。
戌音恤。
虿。
敕迈反。
许男请迁于晋,许欲叛楚。
诸侯遂迁许。
许大夫不可。
晋人归诸侯。
唯以其师讨许之不肯迁。
郑子蟜闻将伐许,遂相郑伯以从诸侯之师。
郑与许有宿怨,故其君亲行。
○蟜,居表反。
相,息亮反。
穆叔从公。
从公归。
○从,才用反,又如字,注同。
齐子帅师会晋荀偃。
书曰"会郑伯",为夷故也。
夷,平也。
《春秋》于鲁事,所记不与外事同者,客主之言,所以为文,固当异也。
鲁卿每会公侯,《春秋》无讥,故于此示例。
不先书主兵之荀偃,而书后至之郑伯,时皆诸侯大夫,义取皆平,故得会郑伯。
[疏]注"夷平"至"郑伯"。
○正义曰:《春秋》于鲁事,所记不与外事同者,于外则依实而言,于鲁则言不以实。
不实者,鲁国大小,是宋、卫之匹。
其常会序列,当在宋下卫上。
及其书策,皆云公会某侯。
虽会霸主,亦鲁在其上。
大夫出会,鲁亦在先。
如此者,客主之言,所以为文,其言固当有异耳。
以主客之故,先鲁而后他国,鲁非实在先也。
传称在礼卿不会公侯,而鲁卿每会公侯,《春秋》无讥。
文元年,公孙敖会晋侯于戚是也。
杜云体例已举,据用鲁史成文,是《春秋》无讥。
既常不讥,无以示可否之义,故于此变文以示例。
特言"书曰",是仲尼新意。
旧史当书荀偃在前,今仲尼改之,不先书主兵之荀偃,而书后至之郑伯,以当时共伐许者,皆是诸侯之大夫,义取与郑伯尊卑皆平,得会郑伯故也。
言后至之郑伯者,三月会于溴梁,夏,公至自会,则郑伯亦已归矣。
五月之下,始书伐许,郑伯闻将伐许,乃从诸侯之师,是诸侯谋伐已定,郑伯始来从之,故杜言后至也。
夏,六月,次于棫林。
庚寅,伐许,次于函氏。
棫林、函氏,皆许地。
○棫,为逼反,徐于日反。
函音咸。
晋荀偃、栾黡帅师伐楚,以报宋扬梁之役。
晋师独进。
扬梁役在十二年。
○黡,其斩反。
楚公子格帅师,及晋师战于湛阪。
襄城昆阳县北有湛水,东入汝。
○格,古核反。
湛,而林反,徐又丈林反,一音直斩反。
阪音反,徐或扶板反。
楚师败绩。
晋师遂侵方城之外,不书,不告。
复伐许而还。
许未迁故。
○复,扶又反。
秋,齐侯围郕。
郕,鲁孟氏邑。
贰晋,故伐鲁。
孟孺子速徼之。
孟献子之子庄子速也。
徼,要也。
○孺,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