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北偶谈 卷十五·谈艺五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池北偶谈
《池北偶谈》 卷十五·谈艺五 王士禛

◎文ㄈ本草

寒山赵凡夫子妇文ㄈ,字端容,妙于丹青,自画《本草》一部,楚词《九歌》、《天问》等皆有图,曲臻其妙。

江上女子周禧得其《本草》临仿,亦入妙品。

禧弟子姚,亦江阴人,美而艳,作画得ㄈ遗意。

《癸辛杂识》云:"至元斥卖内府故书于广济库,有出相彩画《本草》一部,极奇。 又于杭太庙前尹氏书肆,见彩画《三辅黄图》一部,极精妙。"

此亦其类也。

文点字与也,文肃公孙ㄈ从侄也,画有衡山家法,亦善花卉。

汪编修"琬"赠之诗云:"君家道韫擅才华,爱写徐熙没骨花。 曾向儿时窥指诀,笔端桃萼一枝斜。"

◎寒碧琴记

南昌王于一猷定作《寒碧琴记》云:"昔子瞻为登州司户参军,子由省之,携琴游大海。 舟覆,琴堕海,后高丽人得之,献其王。 王知为苏氏物也,藏之数百年。 迨明崇祯间,高丽困于兵,请援。 遣总兵某帅师救之。 濒行,赠以琴,琴遂复还中国。"

按《东坡年谱》:"元丰八年乙丑五月复朝奉郎知登州,到郡才五日,即以礼部郎官召。 作别登州举人诗,有‘五日匆匆守’之句。"

公未尝为司户参军,且到郡非久即召;少公亦未尝省公于登也;崇祯间,亦未尝遣师援高丽。

于一好奇诞,每为人欺多此类。

◎国风图

南宋马和之侍郎常写《毛诗》进御,画家称其行笔飘逸,时人目为小吴生。

又云善画人物、佛像、山水,效吴装,务去华藻,自成一家。

高、孝两朝深重其画,每亲书三百篇,令和之图写。

戊申岁在京师,得其画《桧风》羔裘、素冠、苌楚、匪风四章,每幅书本诗于后,楷法殊妙,有御府图书。

◎耿夫人诗

吾邑耿侍御省亭"呜世"妻徐氏,都御史华平"庭柏"之母也,有贤行,能文章。

兵后失其集,仅传寄子诗云:"家内平安报尔知,田园岁入有余资;丝毫不用南中物,好做清官答圣时。"

有德之言,与捻脂弄粉者迥异。

◎朱文公书

益都高木王"梓",予从女兄之夫,博雅君子也。

常遗予晦翁墨迹一卷,诗云:"风雪集岁宴,掩关聊自休;今晨展遐眺,倚此寒幽岩"颠倒一字"。 同云暗空室,皓彩迷林丘;崩奔小涧歇,飞舞增绸缪。 仰看鸾鹤翔,俯视江汉流;干坤有奇变,Е洞惊两眸。 三酌不自温,倚杖空冥搜;悲歌动华薄,璀灿忽满裘。 向来一杯酒,浩荡千里游;亦复有兹赏,微言寄清酬。 解携今几许,光景逝不留;怀人眇山岳,省己纷愆尤。 对此奇绝境,一欢生百忧;茫然发孤咏,远思谁能收?雪中与林择之祝弟登刘园之宴坐岩,有怀南岳旧游,赋此呈择之属和,并寄敬夫兄。 干道三年冬十二月上浣,新安朱熹奉寄,时灯下走笔。"

右诗盖书寄南轩者。

昔人谓先生字学曹公,今此书正类东坡先生。

卷首有柯敬仲题字,后有欧阳圭斋及大梁班彦功跋"彦功,元人,善词曲者"。

◎竹枝

昔人谓《竹枝》歌词虽鄙俚,尚有三纬遗意。

山谷闻人歌刘梦得《竹枝》,叹曰:"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

梦得后工此体者无如杨廉夫、虞伯生。

他如"黄土作墙茅盖屋,庭前一树紫荆花。"

"黄鱼上得青松树,阿侬始是弃郎时"等句,皆入妙。

近见彭羡门"孙"《岭南竹枝》深得古意,诗云:"木棉花上鹧鸪啼,木棉花下牵郎衣,欲行未行不忍别,落红没尽郎马蹄。"

"妾家溪口小回塘,茅屋藤扉蛎粉墙,记取榕阴最深处,闲时来过吃槟榔。"

"半年水宿半山居,冬采香根夏采珠,珠好须从蚌中觅,香烧还仗博山垆。"

又山阴徐缄《竹枝》云:"勾践城南春水生,水中斗鸭自呼名,伯劳飞迟燕飞疾,郎入城时侬出城。"

亦本色语也。

◎徐氏

广陵徐氏女子"元端",工填词,有入李易安之室者。

如"珠帘轻揭,憔悴怜黄叶。 忽忆小亭人乍别,正是重阳时节。 当初一段清秋,平分两地离愁。 试向西风寄问,知他还似侬不?起来慵向妆台倚,乱绾凌云髻。 归期曾说柳青时。 镇日恹恹、只是恼春迟!小园昨夜西风劣,笑落漫天雪。 侍儿佯笑卷帘纱,却道玉梅已放满枝花。"

"独坐数归期,花影重重日影低。 无计徘徊思好句,支颐。 除却春愁没个题。"

"闲倚画楼西,芳草青青失旧堤。 犹记当时人去处,依依。 红杏花边卓酒旗。"

"自注:"白诗:摇膝支颐学二郎。" ""看西风吹起,满庭碎叶。 闭珠户,独坐还怯。 窗外芭蕉点点,做尽凄切。 禁不住芳心欲折。 残灯挑尽,隐隐半明半灭。 罗衾只借香温热。 今夜里,这愁肠胜似离别。 宽褪了裙儿几折。"

◎妇人经济叶石林每令诸子女儿妇列坐说《春秋》。

近日武林黄夫人顾氏,名若璞,所著《卧月轩文集》,多经济大篇,有西京气格。

常与妇女宴坐,则讲究河漕、屯田、马政、边备诸大计。

副笄中乃有此人,亦一奇也。

◎打球诗《三朝北盟会编》载徽宗北狩至真定,金人高会击球,请帝赋诗。

诗曰:"锦裘骏马晓棚分,一点星驰百骑奔;夺得头筹须正过,休令绰拨入斜门。"

《挥麈余话》载道君祀礼成再赐太师暹字韵诗,云:"归问雪中谁咏絮,冥搜花底自巡檐。"

佳句也。

◎黜朱梁纪年图长洲宋既庭"实颖"作《黜朱梁纪年图论》,其义严正。

略云:"王莽不得为新,安禄山不得为燕,全忠岂独得为梁乎?且其时移檄兴复唐室者,有晋、岐、蜀、淮南四国,或为唐之臣子,或为唐之赐族,则唐实未尝亡也。 今黜朱梁纪年,而以晋、岐、淮南之称天者为主,始于天四年,至后唐庄宗同光元年而止。 亦《春秋》书公在干侯之义也。 图考:唐昭宣光烈孝皇帝。 "甲子"天元年。 "乙丑"天二年。 "丙寅"天三年。 "丁卯"天四年。 夏四月,朱全忠僭称皇帝,伪国号梁,伪年号开平,废唐帝为济阴王。 淮南、四川移檄兴复唐室。 "戊辰"晋、岐、淮南称天五年。 春正月,晋王李克用卒,子存勖立。 朱全忠弑昭宣帝。 夏五月,晋王伐伪梁夹寨,破之。 "己巳"晋、岐、淮南天六年。 六月,伪梁刘知俊奔岐。 岐遣刘知俊伐伪梁灵州,大败梁人。 "庚午"晋、岐、淮南天七年。 伪梁遣兵袭镇州,取深、冀。 镇、定推晋王为盟主,晋遣兵救之。 "辛未"晋、岐、吴天八年。 伪梁改号干化。 晋王伐伪梁军于柏乡,大破之。 "壬申"晋、岐、吴天九年。 春正月,晋王及镇定之兵伐幽州。 二月,朱全忠救之,大败而还。 六月,朱全忠为子友圭所杀。 "癸酉"晋、岐、吴天十年。 二月,朱友贞杀友圭而自立。 "甲戌"晋、岐、吴天十一年。 "乙女"晋、岐、吴天十二年。 朱友贞改伪年号曰贞明。 "丙子"晋、岐、吴天十三年。 "丁丑"晋、岐、吴天十四年。 "戊寅"晋、岐、吴天十五年。 "己卯"晋、岐、吴天十六年。 "庚辰"晋、岐、吴天十七年。 朱友贞改伪年号曰龙德。 "辛巳"晋、岐、吴天十八年。 "壬午"晋、岐、吴天十九年。 "癸未"晋、岐、吴天二十年。 晋王李存勖建国号曰后唐,改元同光。 冬十月,唐主入大梁,朱友贞自杀。 唐毁伪梁宗庙,废朱温、朱友贞为庶人。 后唐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 "甲申"同光二年。 按:益都钟尚书龙渊先生"羽正"作《正统论》,略云:“三代、汉、唐、宋,正统也。 东周君、蜀汉昭烈帝、晋元帝、宋高宗,正而不统者也。 秦始皇、晋武帝、隋文帝,统而不正者也。 虽非正统,不可不以帝予之也,以天下无久虚之理也。 若夫王莽、曹丕、朱温,义既不正,势又不一,不得言正,又不得为统,而乃从而帝之,此司马、欧阳之误也。"

◎尤悔庵乐府

吴郡尤悔庵"侗"工乐府,尝以"临去秋波那一转"公案,戏为八股文字,世祖见而喜之。

其所撰乐府,亦流传禁中,世祖屡称其才。

既而世庙升遐,尤一为永平推官,以细故罢去,归吴中,时时以乐府寓其感慨。

所作《桃花源》、《黑白卫》二传奇,尤为人脍炙。

予尝寄诗云:"南苑西风御水流,殿前无复按梁州;凄凉法曲人间遍,谁付当年菊部头?""猿臂丁年出塞行,灞陵醉尉莫相轻;旗亭被酒何入识,射虎将军右北平。"

尤为泣下。

康熙己未,尤以召试入翰林,为检讨"近见江左黄九烟周星作"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制义七篇,亦极游戏之致"。

◎孙樵论史

孙樵云:"史家纪职官、山川、地理、礼乐、衣服,宜直书一时制度,使后人知某时如此,某时如彼。 不当以秃屑浅俗,则取前代名品,以就简绝。"

此病在唐人已有之,近日钱牧斋、艾千子訾沧溟、州本此,非创论也。

◎小乐府

杨廉夫自负其五言小乐府,尝云:"七言绝句体人易到,吾门章木能之。 古乐府不易到,吾门张宪能之。 至小乐府,二三子不能,惟吾能之耳。"

向见吾友孙处士豹人"枝蔚"数章,颇奇,略记于此:"萧俨向舒州,君王怒未休。 楼高苦无井,不及景阳楼。"

又"置酒宣华苑,嘉王好酒悲。 韩昭方用事,涕泪莫轻垂。"

◎史笔

陈同甫作《忠臣传》,以武庚为忠臣孝子之首。

孙可之作《西斋录》,发凡起例,大义凛然。

惜其书不传于后世,是古今一大缺陷事。

◎诗地相肖范仲ウ"丈光"在金陵,尝云:"钟声独宜著苏州",用唐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如云"聚宝门外报恩寺",岂非笑柄?予与陈伯玑"允衡"论此,因举古今人诗句,如"流将春梦过杭州","满天梅雨是苏州","二分无赖是扬州","白日澹幽州","黄云画角见并州","澹烟乔木隔绵州","旷野见秦州","风声壮岳州",风味各肖其地,使易地即不宜,若云"白日澹苏州",或云"流将春梦过幽州",不堪绝倒耶?◎记观宋荔裳画

庚戌七月,予寓公路浦,莱阳宋荔裳"琬"北上过予,所携名画甚伙,因得纵观。

最奇者为郭河阳《枯木》、刘松年《罗汉》"上有御府图书、皇妹图书各一"、赵松雪《百马图》、黄子久《浮岚暖翠图》、文征仲《松泉高士图》。

又元孤云处士王振鹏画《维摩不二图》一卷,甚奇妙,楷法类赵承旨,自记云:"至大元年二月初一日拜住怯薛,第二日隆福宫花园山子上西荷叶殿内,臣王振鹏特奉仁宗皇帝潜邸圣旨,临金马云卿画《维摩不二图》草本。"

又云:"至大戊申二月,仁宗皇帝在春宫,出张子有平章所进故金马云卿茧纸画《维摩不二图》,俾臣某临于东绢,更叙说‘不二’之因。 某谨按:释典有云"维摩诘所说经",故唐僧皎然诗云:‘禅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 禅心定不起,还捧旧花归。 ’东坡有坐上戴花诗云:‘结习渐消留不住,却须还与散花天。 ’又云:‘毗耶居士谈空处,结习已空花不坠。 试教天女御铅华,千偈澜翻无一语。 ’又云:‘要令卧疾致文殊。 ’又臂痛谒告诗云:‘小阁低窗晏卧温,了然非嘿亦非言。 维摩未病吾真病,谁识东坡不二门。 ’又维摩塑像诗云:‘当其在时或问法,俯首无言心自知。 ’杜工部题顾恺之画维摩像云:‘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 ’又东坡题石恪画维摩云:‘试观石子一处士,麻鞋破帽露两肘;能使笔端出维摩,神通又过维摩诘。 ’某详观马云卿所作《维摩不二图》,笔意超绝,似亦悟入不二门,岂非神通过于摩诘者乎?某当时奉命临摹,更为修饰润色之。 图成,并书其概略进呈,因得摹本珍藏,暇日展玩以自娱也。 东嘉王振鹏。"

又丁南羽画师利像,亦奇。

按《元史》以功臣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博尔术四族,世领怯薛之长。

怯薛,犹言更番宿卫也。

◎皇甫评韩文

韩吏部文章,至宋始大显。

其在当时,皇甫号为知公者,然其《谕业》一篇,备论诸家之文,不过曰"韩吏部之文,如长江万里,一道冲飚激浪,瀚流不滞;然而施之灌溉,或爽于用。"

若有微词。

反不如李北海、贾常侍、沈谏议之流无贬词也。

若天不生欧公,则公之文几湮没而不彰矣。

按持正此文,出自袁昂书评,后世敖陶孙、王州诸家文评、诗评皆仿之。

◎朝鲜诗邹平张尚书华东公"延登",刻朝鲜使臣金尚宪叔度《朝天录》一卷,诗多佳句,略载于此。

晓发平岛云:"三秋海岸初宾雁,五夜天文一客星。"

初至登州云:"南商北客簇沙头,画青帘几处舟。 齐唱竹枝联袂过,满城明月似扬州。"

蓬莱阁云:"桥石已从秦帝断,星槎惟许汉臣通。"

登州次吴秀才韵云:"澹云轻雨小姑祠,菊秀兰衰八月时。"

水城夜景云:"五更残月水城头,咏史何人独羲舟。 不向东溟觅归路,还依北斗望神州。"

夜坐闻击柝云:"击柝复击柝,夜长不得息。 何人寒无衣,何卒饥不食?岂是亲与爱,亦非相知识。 自然同袍义,使我心肝恻。"

九日云:"黄县城边落日,朱桥驿里重阳。 菊花依然笑客,鬓发又度秋霜。"

东方曼倩里云:"夜开宣室俨珠旒,执戟郎官走绿鞲。 首鼠辕驹俱碌碌,汉庭纲纪一俳优。"

早春云:"水际城边野马飞,渐闻宫漏昼间稀。 东风日日蘼芜绿,塞北江南总忆归。"

"王滩流水绕江涯,江上松林是我家。 昨夜梦寻乌石路,山前山后早梅花。"

◎劳山说

劳山,在莱州府即墨县境中。

昆山顾宁人"炎武"序《劳山图志》曰:"自田齐之末,有神仙之论,而秦皇、汉武谓真有此人在穷山巨海之中,于是八神之祠遍于海上,万乘之驾常在东莱,而劳山之名由此起矣。 山皆乱石岩,下临大海,逼仄难度,其险处土人犹罕至焉。 秦皇登之,是必万人除道,百官扈从,千人拥挽而后上也。 五谷不生,环山以外,土皆疏瘠,海滨斥卤,仅有鱼蛤,亦须其时。 秦皇登之,必一郡供张,数县储痔,四民废业,千里驿骚,而后上也。 于是齐人苦之,而名曰劳山也。"

杨太史"观光",《致知小语》曰:"山祖昆仑,起自西北,劳山居东南,为中国山尽处。 行远而劳,所以名也。"

二说未知孰是?以理揆之,顾说为长"顾近寄所著《日知录》,内辨劳山三则,又与前说不同"。

◎敬一主人诗

镇国公敬一主人讳国考,世祖章皇帝之庶兄也,居沈阳,以庚戌七月薨于京师。

性淡泊,如枯禅老衲,好读书,善弹琴,工诗画,精曲理,乐与文士游处。

常见其仿云林小幅,笔墨淡远,摆脱畦迳,虽士大夫无以逾也。

有《恭寿堂诗》一卷,颇多警策,今略录数篇。

登医无闾山观音阁云:"平生爱丘壑,历胜恣登眺。 医闾夙所期,兹焉惬怀抱。 鸟道薄层云,盘纡凌树杪。 系马憩中林,拂石坐荒草。 野衲候柴荆,朱颜发皓皓。 问渠来何时?云在此山老。 修岭逸惊の,斜阳急归鸟。 古洞驾长虹,细泉屡回绕。 亭亭阶下松,百尺参青昊。 托根获斯地,子落无人扫。 逶迤度几峰,下瞰群山小。 旷然豁心目,顿觉离纷扰。 再上白云关,万象咸可了。 石门破苍霭,返景堕空杳。 烟霞情所钟,登涉险亦好。 大海面岩岫,波光动林表。 自古递相传,其中有蓬岛。 安期与羡门,往事终缅邈。 漾失端倪,气色变昏晓。 岂识天地心,物理费探讨。 冷然此游豫,何用心悄悄?"戊申春日行次蓟门登独乐寺云:"春雨湿归鞅,行色藉以沐。 落日投蓟门,遂寄禅宫宿。 谁为初地功,高楼倚空筑。 梯云历层楹,聊纵千里目。 回飚递晚钟,薄雾笼寒竹。 芳草丽郊原,新林变川陆。 岂意道路人,复此慰幽独。 临风思近暌,倚槛恣遥瞩。 渤海杳漭沆,盘山亘纡曲。 安期驻秦銮,广成降帝屋。 圣哲既已往,陈迹遗岩谷。 空同与沧溟,烟波恒断续。"

宿向阳寺云:"圣朝存象法,古寺复闻钟。 花引山门路,云开野殿松。 高斋谈静理,远屿淡秋容。 日暮还携杖,月明林外峰。"

赠正寓云:"老僧多逸兴,五十学吟诗。 意出烟霞外,情深摇落时。 依岩营丈室,爱菊坐东篱。 欲共探幽胜,邀君整杖藜。"

游千山祖越寺登莲花峰云:"七岭行初尽,千岩宿雾开。 路回青嶂侧,寺入白云隈。 洞户闻清籁,碑文暗绿苔。 莲花天际出,渐觉绝尘埃。"

龙泉寺云:"梵宇起中天,重岩响碧泉。 虚堂清晓露,幽壑静鸣蝉。 窗引螺峰翠,松含象岭烟。 空怜名胜地,尘世几高眠。"

宿香岩寺绝顶云:"雨霁空山夕,寻幽入杳冥。 云封千涧白,露濯万峰青。 飞鸟依檐宿,流泉伏枕听。 朦胧空翠里,孤月自亭亭。"

大安寺云:"万仞盘危磴,千峰此独尊。 山光澄宿雾,海色上朝暾。 野殿松杉古,残碑文字存。 悠然云外想,何必问花源?"悼剩和尚云:"一叶流东土,花飞辽左山。 同尘多自得,玩世去人间。 古塔烟霞在,禅关水月闲。 空悲留偈处,今日共跻攀。"

赠御院焦冥道士云:"蓬壶连魏阙,羽客侍金门。 丘壑心宁遂,烟霞气自存。 谈经清漏永,扫径落花繁。 西出函关叟,何曾返故园?"秋怀云:"终朝成兀坐,何处可招寻。 极目辽天阔,幽怀秋水深。 浮云窥往事,皎月对闲心。 兴到一蹲酒,沉酣据玉琴。"

立秋云:"萧萧夜雨满皇州,景物凄其大火流。 怀抱不堪闻落叶。 相思何处是南楼。 关河朔气催征雁,塞草西风劲紫骝。 回首云山忘岁月,一声蝉噪又新秋。"

秋怀寄耿驸马云:’八月霜飞秋色深,郊原草木日萧森。

孤踪漫忆悬辽海,万骑还悲扈上林。

曾记邮亭风雨夕,独怀京国岁寒心。

他时花满西山麓,好对潺理玉琴。”

丙午七夕立秋云:"寂寞天孙驻七襄,殷勤乌鹊驾河梁。 相逢预恨离筵促,别后应知清漏长。 玉露初含丹桂冷,金风时动碧罗香。 宵残归路迟环佩,机杼经年罢晚妆。"

丙午中秋云:"碧天如水夜初凉;三五蟾光满帝乡。 何处笙歌侵晓漏,几家砧杵急秋霜。 仙台深闭金茎露,月殿高悬桂子香。 独抱幽怀浑不寐,西风雁唳到虚堂。"

虞山孙录其诗传之。

◎岣嵝音

岣嵝,音训皆作去声。

予向有金山寄友人诗:"忆君楚泽佳风日,也上岣嵝九面山。"

或以为误。

按常熟顾充仲达《字义总略》云:"岣嵝,一字三音:平声钩楼,上声莒旅,去声勾陋。"

又按无可和尚《通雅》:"岣,共于、居侯、果羽、古后四切。 嵝,龙朱、郎侯、陇丑、郎豆四切。"

《史记》音苟楼,犹あだ,茏苁可平可上也。

又张谓《长沙土风碑》:"五岭南指,三湘北流,邻连沧浪,边遥岣嵝。"

亦平读也。

◎集句《梦溪笔谈》亟称王介甫集句"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以为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

且云:"公始为集句诗,有多至百韵者。"

黄震曰:"荆公集句诸作,其巧其博,皆不可及。"

近代颇有之,然无如泗上施端教匿莪,平生集句诗数千首,属对精切,纵横曲折,无不如意。

偶举一章,如赠鹦鹉长律云:"莫恨雕笼翠羽孤"刘宪",主人情义自辛劬"王初"。 人怜巧语情虽重"白居易",鸟忆高飞意正殊"李正平"。 三舍郑牛徒识字"李山甫",千年丁鹤任歌呼"罗隐"。 多言应伴高吟客"严郊",学语还称问字徒"崔璞"。 始觉琵琶弦卤莽"白居易",终怜吉了舌模糊"孙繁"。 文章辨慧皆如此"白居易",事业纷呶亦大都"魏朴"。 归去不烦词客赋"罗邺",梦来还记陇头无"张谓"。 劝君不必分明语"罗隐",且自三缄问世途"胡曾"。"

格律寄托,两诣妙境,奇作也。

◎退谷论经学

辛亥五月望后一日,雨后过孙退谷先生城南书屋,先生教以读书当通经,因言"元儒经学,非后人所及。 盖元时天下有书院百二十,各以山长主之,教子弟以通经学。 经学既明,然后得入国学。 即如吴渊颍、程普德辈,其集人多不知。 明初,人犹多经学,皆元时遗逸,非后辈所及。"

因出近日所撰《诗经集解》三十卷示予,意主小序,且言"生平学问以朱子为宗,独于《毛诗》不然。"

予问:吕氏《读诗纪》、严氏《诗缉》如何?先生云:"吕氏集众说,不甚成片段;严氏太巧,只似诗人伎俩,非解经身分。"

又言:"《春秋程传》,考事不尽凭三传,亦不尽离三传;取义不尽拘类例,亦不尽屏类例。 朱子因此书不敢复注《春秋》,其推尊可谓至矣。 然其时以党祸方作,至桓公九年阁笔,未为完书。 予于是广集诸儒之说,妄为补之,有成书矣。"

又言:"古本《孝经》与今传本迥别。"

且言:"《五经翼》是十五年前所撰,不过集诸经序论耳,无当经学也。"

时先生已七十有九,读书日有程课,著述满家,可谓耄而好学者矣。

◎孝经庶人章

《江行杂录》载:"温公先垅在鸣条山,山有余庆寺。 公一日省墓至寺中,有父老五六辈上谒,进脱粟饭。 公享之既毕,前启曰:‘某等闻端明在县日,与诸生讲书,村人不及往听,今幸为略说。 ’公即取纸笔书《庶人章》讲之。 既已,复前曰:‘自《天子章》以下,各有《毛诗》两句,此独无,何也?’公默然少许,谢曰:‘某生平虑不及此,当思所以奉答。 ’父老出语人曰:‘吾讲书难倒司马端明。 ’"昨见东郡耿君隐之"道见"云:"曾见古本《庶人章》,末引《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 ’"

◎朱淑贞璇玑图记

辛亥冬,于京师见宋朱女郎淑贞手书《璇玑图》一卷,字法妍妩。

有记云:"若兰名蕙,姓苏氏,陈留令道质季女也,年十六,归扶风窦滔。 滔字连波,仕苻秦为安南将军,以若兰才色之美,甚敬爱之。 滔有宠姬赵阳台,善歌舞,若兰苦加捶楚,由是阳台积恨,谗毁交至,滔大恚愤。 时诏滔留镇襄阳,若兰不愿偕行,竟挈阳台之任。 若兰悔恨自伤,因织锦字为回文,五彩相宣,莹心眩目,名曰《璇玑图》,亘古以来所未有也。 乃命使赍至襄阳,感其妙绝,遂送阳台之关中,具舆从迎若兰于汉南,恩好逾初。 其著文字五千余首,世久湮没,独是图犹存。 唐则天常序图首,今已鲁鱼莫辨矣。 初,家君宦游浙西,好拾清玩,凡可人意者,虽重购不惜也。 一日,家君宴郡ヘ衙,偶于壁间见是图,偿其值,得归遗予。 于是坐卧观究,因悟璇玑之理,试以经纬求之,文果流畅。 盖璇玑者,天盘也;经纬者,星辰所行之道也;中留一眼者,天心也。 极星不动,盖运转不离一度之中,所谓居其所而斡旋之。 处中一方,太微垣也,乃迭字四言诗。 其二方,紫微垣也,乃四言回文。 二方之外四正,乃五言回文。 四维乃四言回文。 三方之外四正,乃交首四言诗,其文则不回也。 四维乃三言回文。 三方之经以至外四经,皆七言回文诗,可周流而读者也。 绍定三年春二月望后三日,钱唐幽栖居士朱氏淑贞书。"

首有"璇玑变幻"四小篆,后有小朱印。

予向见《断肠集》,不载此文。

诸家撰闺秀诗笔者,皆未之载。

宋桑世昌泽卿、明云间张玄超之象撰《回文类聚》,亦未收此。

家考功兄辑《然脂集》三百余卷,多征奥僻,因录一通归之。

后有仇英实父补图四幅,亦极妙。

按张萱、周、李伯时辈,皆有织锦回文图,英此图殆有所本也。

◎鉴铭

又《回文类聚》载唐妇人所作《转轮钩枝八花鉴铭》云:"花上八字,枝间八字,环旋读之,四字为句,递相为韵。 其盘屈纠结为八枝者,左旋读之,自‘篇’字起至‘词’字止,当就支、脂字韵;右旋读之,自‘词’字起至‘篇’字止,当就先、仙字韵。"

兹不具录。

◎蜀产明时蜀王府,例以三月三日取薛涛井水制笺二十四幅,以十六幅贡京师。

近督抚监司稍募工仿制,殊不能佳。

予使蜀时访之,井傍石臼尚存,雕镌精丽。

井在锦江东,亦名玉女津也。

按《续博物志》云:"蜀松花纸、杂色流沙纸、彩霞金粉龙凤纸,近年皆废。 惟十色绫纹纸尚在。"

今绝响矣。

◎裴碑

成都遭张献忠之乱,金石文字一无存者,惟武侯庙碑尚完好。

盖武丞相元衡帅蜀时,裴、柳二公皆在幕中,实元和四年己丑也。

碑首称"节度掌书记侍御史内供奉赐绯鱼袋裴度撰,营田副使检校尚书吏部郎中兼成都少尹侍御史赐紫金鱼袋柳公绰书。"

◎千宇颂

昔人欲另编千文,有难之者曰:"枇杷二字,如何破用?"遂止。

曾见武林卓珂月"人月",崇祯初作《千字大人颂》,错综成章,甚有思理。

枇字云:"郁尊黄金,膳枇素木。"

枇音匕,义取祭用素枇也。

杷字云:"姑妇任绩,夫男秉杷。"

杷,田器也。

开章云:"大人御天,君子名世,立千秋基,兴诸夏利。 高文起家,建景闰帝,二百余年,我皇陟位。 河澄实出,凤举毛从,虞云两旦,汉日再中。 群黎作,列州攸同,可谓高文,典册篇中。 岳伯分佐,岁星可招,贡珠盈寸,舍矢五扶。 投渊洁耳,何伤盛朝,帐染墨迹,帷集书囊。 武功称甲,吉运始丁,诚推韩毂,令赏终缨。"

皆警策。

◎方尔止

刘贡父平生未尝议人长短,有不韪,必面折之,退无一语,此长者之行也。

亡友桐城方尔止,潇洒有天趣,每见人诵诗者,辄为窜改,其人不乐,方亦不顾也。

然退未尝不称其长而掩覆其短。

予以此重之。

方事多可笑,秀水李良年,字武曾,方一日与札,故作增字。

李明日见曰:"先生误矣,某字武曾,非增也。"

方曰:"吾正恐人误作武曾"读如层"耳。"

闻者皆笑。

◎宣炉注

如皋冒辟疆"襄",博雅嗜古,尝为桐城方詹事"拱干"赋宣炉歌,自为之注,甚精核。

云:"宣炉最妙在色。 假色外炫,真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 火久,灿烂善变。 久不著火,即纳之污泥中,拭去如故。 假者虽火养数十年,脱则枯槁。 宣庙时,内佛殿火,金银铜像浑而液。 又云:宝藏焚,金银珠宝与铜俱结。 命铸炉。 宣庙询铸工铜几炼始精?工对以六火则殊光宝色现。 上命炼十二火条之,复用赤火熔条于铜铁筛格上,取其极清先滴下者为炉,存格上者制他器。 炉式不规规三代鼎鬲,多取宋瓷炉式仿之。 宣炉以百折彝、乳足、花边、鱼、鳅、岫蜓诸耳,薰冠、象鼻、石榴足、橘囊、香奁、花素方员鼎为最;索耳、分裆判官耳、角端、象鬲、鸡脚扁番环、六棱四方直脚、漏空桶、竹节等为下。 宣炉仿宋烧斑,初年沿永乐炉制。 中年嫌其掩炉本质,用番卤浸擦薰洗易为茶蜡。 末年愈显本色,著色更淡。 后人评宣炉五等色,栗壳、茄皮、棠梨、褐色,而藏经纸色为第一。 金鎏腹下为涌祥云,金鎏口下为覆祥云。 鸡皮色,覆手色,火气久而成也。 嘉靖后之学道,近之施家,皆北铸。 北铸间用宣铜器改铸。 铜非清液,又小冶,寒俭无精采,且施不如学道多矣。 南铸以蔡家胜,甘家蔡之鱼耳,可方学道。 真宣炉本色之厄有二:嘉隆前尚烧斑,有取本色真者重烧,有过求本色之露,如末年淡色,取本色真炉磨治一新,甚有岁一再磨。 景泰、成化之狮头彝炉等,后人伪易凿宣款以重其价。 宣炉又有呈样无款最真妙者,后人得之,以无款恐俗目生疑,取宣别器有款者凿嵌,毕竟痕迹难泯。 皆宣之厄也。 ◎石溪亭 蜀资江道中石溪桥,有无名氏粉书一诗,云:“桃花依旧放山青,曲几焚香对画屏。 记得当年春雨后,燕泥时污石溪亭。"

◎先考功诗

先考功西樵兄少时,有诗曰:"雄风凉大壑,雌。。贯秋城。"

时推警策。

按《法苑珠林》又有雄雷、雌雷。

◎惠诠顺怡诗

东坡最喜杭僧惠诠"落日寒蝉鸣"一篇,至为和作。

施彦执又记其大慈坞祖塔上题一首,云:"谷口两三家,平田一望赊;春深多遇雨,夜静独鸣蛙。 云暗未通月,林香始辨花;谁惊孤枕晓,涛白卷江沙。"

此诗亦佳。

《能改斋漫录》载湖僧顺怡诗"久从林下游"一首云:"韩子苍为予言后四句不同,结句云‘唯闻犬吠声,更入青松去’。"

按此即惠诠诗坡公所和者,但本作"青萝耳。 《竹坡诗话》作僧守诠。 《冷斋夜话》又载顺怡诗云:“久从林下游,颇识林下趣;从渠绿阴繁,不碍清风度。 闲来石上眠,落叶不知数;山鸟忽飞来,啼破幽寂处。"

又云:"荆公爱之。"

则是惠诠诗自为坡和,顺怡诗自为介甫所赏,韩误记为一耳。

◎卷缚

道书谓一卷为一弓,佛书谓之一卷,禅学云《多罗树叶书》二百四十卷。

卷与卷同。

《砚北杂志》云:"徐季海题佛经云:‘上第几隔’,隔,如梵夹也。"

◎刘翼明

东武刘子羽秀才"翼明"有句云:"桃花柳絮春开瓮,细雨斜风客到门。"

◎谢道韫砚

孙北海侍郎"承泽"藏谢氏道韫小砚一,有铭云:"丝红清石,墨光洪璧,资我文翰,玉水坚质。"

末有道韫字。

家兄考功云:"详其文句,可回读,然倒正皆殊不工。 水音厉,水激石声,作冰字用尤误。 恐非谢笔耳。"

◎戏对

世传夏忠靖公奉使江南,与给事张某共事,一日张登厕,公戏之曰:"解衣脱冕而行,给事给事。"

"急给音同"张应声曰:"弃甲曳兵而走,尚书尚书。"

"常输音同"阅《墨庄漫录》,载前句乃张焘谑胡世将语,后句乃赵九龄戏对以谑李似矩尚书者也。

忠靖事盖出傅会。

◎凤州古镜《学斋占毕》载风州有遁赤山,景德中,军人入一洞穴中,有石镜台一,镜围五寸,背铸水族,回环有铭三十二字,云:"炼形神冶,莹质良工,当眉写翠,对脸傅红。 如珠出匣,似月停空,绮窗绣幌,俱涵影中。"

方取镜,闻洞后有风雨声。

此镜万历中胶州赵氏自汴京得之,海壑翁完璧自为记。

按张君房《丽情集》载,王蜀时,天雄军节度使王承休妻严氏有美色,王衍爱幸之,赐以妆镜。

其铭同。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