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 卷三十列传第十八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北史
《北史》 卷三十列传第十八 李延寿

卢玄玄孙思道昌衡元明潜卢柔子恺卢观弟仲宣彪从子文伟卢同子斐兄子景裕景裕弟辩光光子贲光从弟勇卢诞卢玄,字子真,范阳涿人也。

曾祖谌,晋司空刘琨从事中郎。

祖偃,父邈,并仁慕容氏。

偃为营丘太守,邈为范阳太守,皆以儒雅称。

神蒨四年,太武辟召天下儒俊,以玄为首。

授中书博士,迁侍郎,本州大中正。

使冯弘,称臣请附。

外兄司徒崔浩每与言辄叹曰:"对子真,使我怀古之情更深。"

浩大欲齐整人伦,分明姓族。

玄曰:"创制立事,各有其时,乐为此者,讵几人也? 宜三思。"

浩当时虽无以异之,竟于不纳。

浩败,颇亦由此。

后赐爵固安子,散骑常侍,使宋。

宋文帝与之言,嘉叹良久,曰:"中郎,卿曾祖也!"还,遇疾,归乡卒。

赠平东将军、幽州刺史、固安侯,谥曰宣。

子度世,字子迁。

幼聪达,有计数。

为中书学生,应选东宫。

弱冠,与从兄遐俱以学行为时流所重。

遐特为崔浩所敬,位至尚书、光禄大夫、范阳子。

度世后以崔浩事,弃官逃于高阳郑罴家,罴匿之。

使者囚罴长子,将加捶楚。

罴诫之曰:"君子杀身以成仁,汝虽死勿言。"

子奉父言,遂被拷掠,乃至火爇其体,因以物故,卒无所言。

度世后令弟娶罴妹,以报其恩。

太武临江,宋文使其殿上将军黄延年至。

帝问曰:"卢度世坐与崔浩亲通,逃命江表,应已至彼。"

延年对曰:"都下无闻,当必不至。"

帝诏东宫赦度世宗族逃亡籍没者,度世乃出。

拜中书侍郎,袭爵。

兴安初,兼太常卿,立保太后父辽西献王庙,进爵为侯。

后除散骑侍郎,使宋,应对宋侍中柳元景失衷。

还,被禁劾,经年乃释。

除济州刺史。

州接边境,将士数相侵掠。

度世乃禁勒所统,还其俘虏,二境以宁。

后坐事免。

寻除青州刺史,未拜,卒,谥曰惠。

四子,伯源、敏、昶、尚之。

初,玄有五子,唯度世嫡,余皆别生。

崔浩之难,其庶兄弟恒欲害之,度世常深忿恨。

及度世有子,每诫绝妾孽,以防后患。

至伯源兄弟,婢妾生子,虽形貌相类,皆不举接。

为识者所非。

伯源小名阳乌,性温雅寡欲,有祖父风。

敦尚学业,闺门和睦。

袭侯爵,降为伯。

累加秘书监、本州大中正。

时孝文帝将立冯后,先问伯源。

请更简卜。

帝曰:"以先后之侄,朕意已定。"

伯源曰:"虽奉敕如此,然臣心实有未尽。"

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

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伯源不以介怀。

及孝文议伐齐,伯源表以为万乘亲戎,转运难继。

诏虽不从,而优答之。

寻以齐武帝殂,停师。

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

伯源以步骑六千号三万,徐行而进。

未经三旬,贼众逃散。

降者数万口,唯枭首恶,余悉不问。

诏兼侍中。

初,伯源年十四,尝诣长安。

将还,饯送者五十余人,别于渭北。

有相者扶风人王逵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得声名甚盛,望逾公辅。 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

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未几,守仪曹尚书。

及齐雍州刺史曹武请降,乃以伯源为使持节、安南将军,督前锋诸军,径赴樊、邓。

辞以儒生不行军事,帝不许。

伯源曰:"臣恐曹武为周鲂耳。 陛下宜审之。"

武果伪降。

伯源乃进攻赭阳,师败,坐免官爵。

寻曹母忧。

服阕,兼太尉长史。

后为徐州京兆王愉兼长史。

愉时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伯源。

伯源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人和。

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叛,伯源屡有表闻,朝廷不纳。

陵果逃叛。

陵之余党,伯源皆抚而赦之,唯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

景明初,卒于秘书监,年四十八,赠幽州刺史,复本爵固安伯。

谥曰懿。

初,谌父志,法钟繇书,子孙传业,累世有能名。

至邈以上,兼善草迹。

伯源习家法,代京宫殿,多其所题。

白马公崔宏亦善书,世传卫瓘体。

魏初工书者,崔、卢二门。

伯源与李冲特相友善,冲重伯源门风,伯源私冲才官,故结为婚姻,往来亲密。

至于伯源荷孝文意遇,颇亦由冲。

伯源有八子。

长子道将,字祖业。

应袭父爵而让第八弟道舒,诏不许。

道将引清河王国常侍韩子熙让弟采鲁阳男之例,诏乃许之。

道将涉猎经史,风气謇谔,颇有文才,为一家后来之寇,诸父并敬惮之。

彭城王勰、任城王澄皆虚衿相待。

勰为中军大将军,辟行参军。

累迁燕郡太守。

道将下车表乐毅、霍原之墓,为之立祠。

优礼儒生,厉劝学业,敦课农桑,垦田岁倍。

卒于司徒司马,赠太常卿,谥曰献。

所为文笔数十篇。

子怀祖,太学博士、员外散骑侍郎,卒。

子庄,少有美名,位都水使者,卒官。

怀祖弟怀仁,字子友,涉学有辞。

性恬静,萧然有闲雅致。

历太尉记室、弘农郡守,不之任,卜居陈留界。

所著诗赋铭颂二万余言,撰《中表实录》二十卷。

怀仁有行检,善与人交。

与琅邪王衍、陇西李寿之情好相得。

常语衍云:"昔太丘道广,许劭知而不顾;嵇生峭立,钟会遇而绝言。 吾处季、孟之间,去其太甚。"

衍以为然。

子彦卿,有学尚,仕隋位御史。

撰《后魏纪》三十卷。

贞观中位石门令、东宫学士。

道将弟道亮,字仲业,隐居不仕。

子思道。

思道字子行,聪爽俊辩,通侻不羁。

年十六,中山刘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

思道读之,多所不解。

乃感激读书,师事河间邢子才。

后复为文示松,松不能甚解。

乃喟然叹曰:"学之有益,岂徒然哉!"因就魏收借异书。

数年间,才学兼著。

然不持操行,好轻侮人物。

齐天保中,《魏史》成,思道多所非毁。

由是前后再被笞辱,因而落泊不调。

后左仆射杨遵彦荐之于朝,解褐司空行参军、长兼员外散骑侍郎,直中书省。

文宣帝崩,当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择其善者而用之。

魏收、阳休之、祖孝征等不过得一二首,唯思道独有八篇。

故时人称为"八米卢郎"。

后漏泄省中语,出为丞相西阁祭酒。

历太子舍人、司徒录事参军。

每居官,多被谴辱。

后以擅用库钱,免归家。

尝于蓟北,怅然感慨,为五言诗见意,世以为工。

后为给事黄门侍郎,待诏文林馆。

周武帝平齐,授仪同三司,追赴长安。

与同辈阳休之等数人作《听蝉鸣篇》。

思道所为,词意清切,为时人所重。

新野庾信遍览诸同作者,而深叹美之。

未几,母疾,还乡。

遇同郡祖英伯及从兄昌期等举兵作乱,思道豫焉。

柱国宇文神举讨平之。

思道罪当斩,已在死中。

神举素闻其名,引出,令作露布。

援笔立成,文不加点。

神举嘉而宥之。

后除掌教上士。

隋文帝为丞相,迁武阳太守。

位下,不得志,为《孤鸿赋》以寄其情。

其序曰:余志学之岁,自乡里游京师,便见识知音,历受群公之眷。

年登弱冠,甫就朝列;谈者过误,遂窃虚名。

通人杨令君、邢特进以下,皆分庭致敬,倒屣相接,翦拂吹嘘,长其光价。

而才本驽拙,性实疏懒,势利货殖,淡然不营。

虽笼绊朝市,且三十载,而独往之心,未始去怀抱也。

摄生舛和,有少气疾。

分符坐啸,作守东原。

洪河之湄,沃野弥望,嚣务既屏,鱼鸟为邻。

有离群之鸿,为罗者所获,野人驯养,贡之于余。

置诸池庭,朝夕赏玩,既用销忧,兼以轻疾。

《大易》称"鸿渐于陆",羽仪盛也。

扬子曰"鸿飞冥冥",骞翥高也。

《淮南子》云"东归碣石",违溽暑也。

平子赋"南翔衡阳",避祁寒也。

若其雅步清音,远心高韵,鹓鸾已降,罕见其俦。

而铩翮墙阴,偶影独立,唼喋秕稗,鸡鹜为伍,不亦伤乎。

余五十之年,忽焉已至,永言身事,慨然多绪,乃为之赋,聊以自慰云。

开皇初,以母老,表请解职,优诏许之。

思道恃才地,多所陵轹,由是官途沦滞。

既而又著《劳生论》,指切当世。

岁余,奉诏郊劳陈使。

顷之,遭母忧。

未几,起为散骑侍郎,参内史侍郎事。

于时,议置六卿,将除大理。

思道上奏曰:"省有驾部,寺留太仆;省有刑部,寺除大理。 斯则重畜产而贱刑名,诚为不可。"

又陈殿庭非杖罚之所,朝臣犯笞罪,请以赎论。

上悉嘉纳之。

是岁,卒于京师。

上甚惜之,遣使吊祭焉。

集二十卷,行于世。

子赤松,大业中,位河东县长。

道亮弟道裕,字宁祖。

少以学尚知名,风仪兼美。

尚献文女乐浪长公主,拜驸马都尉。

历位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幽州大中正,卒于泾州刺史,谥曰文。

道裕弟道虔,字庆祖。

粗闲经史,兼通算术。

尚孝文女济南长公主,拜驸马都尉。

公主骄淫,声秽遐迩,无疾暴薨,时云道虔所害。

宣武秘其事,不苦穷之。

后灵太后追主薨事,黜道虔,令终身不仕。

道虔外生李彧,尚庄帝姊丰亭公主,因相藉托。

永安中,除辅国将军、通直常侍。

以议历勋,赐爵临淄伯。

天平中,历都官尚书、本州大中正,幽州刺史,加卫大将军。

卒官,赠尚书右仆射、司空公、瀛州刺史,谥曰文恭。

道虔好《礼》学,难齐尚书令王俭《丧服集记》七十余条。

为尚书同寮于草屋下设鸡黍之膳,谈者以为高。

昧旦将上省,必见其弟然后去。

奴在马上弹琵琶,道虔闻之,杖奴一百。

公主二子,昌寓宇、昌仁。

昌宇不慧,昌仁早卒。

道虔又娶司马氏,有子昌裕。

后司马氏见出,更娉元氏,甚聪悟,常升高座讲《老子》。

道虔从弟元明隔纱帷以听焉。

元氏生二子,昌斯、昌衡,昌衡最知名。

昌衡字子均,小字龙子。

沈靖有才识,风神淡雅,容止可法。

博涉经史,工草行书。

从弟思道,小字释奴,宗中称英妙,昌衡与之俱被推重。

故幽州语曰:"卢家千里,释奴、龙子。"

仕魏,兼太尉外兵参军。

齐受禅,历平恩令。

右仆射祖孝征荐为尚书金部郎。

孝征每曰:"吾用卢子均为尚书郎,自谓无愧幽明。"

始天保中,尚书王昕以雅谈获罪,诸弟尚守而不坠。

自兹以后,此道浸微。

昌衡与顿丘李若、彭城刘珉、河南陆彦师、陇西辛德源、王循并为后进风流之士。

后兼散骑侍郎,迎劳周使。

周武平齐,授司玉中士,与大宗伯斛斯征修《礼令》。

隋开皇初,拜尚书祠部侍郎。

文帝尝大集群下,令自陈功,人皆竞进,昌衡独无所言。

左仆射高颎目而异之。

陈使贺彻、周濆相继来聘,朝廷每令昌衡接对之。

未几,出为徐州总管长史,甚有能名。

吏部尚书苏威考之曰:"德为世表,行为士则。"

论之者以为美谈。

常行至浚仪,所乘马为人牛所触致死。

牛主陈谢,求还价直。

昌衡谓曰:"六畜相触,自关常理,此岂人情也,君何谢焉?"拒而不受。

性宽厚不校,皆此类也。

转寿州总管长史。

宇文述甚敬之,委以州务。

岁余,迁金州刺史。

仁寿中,奉诏持节为河南道巡省大使。

及还,以奉使称旨,授仪同三司,赐物二百段。

昌衡自以年在县车,上表乞骸骨,优诏不许。

大业初,征为太子左庶子,行诣洛阳,道卒。

子宝素、宝胤。

道虔弟道侃,字希祖,沈雅有学尚,位州主簿,卒。

以弟道约子正达为后。

道侃弟道和,字叔雍,兄弟之中,人望最下。

位冀州中军府中兵参军,卒。

子景猷,弘农太守。

景猷子士彦,有风概,隋开皇中,为蜀王秀属。

以秀所为不轨,辞疾,终于家。

道和弟道约,字季恭,位司徒属、幽州大中正。

兴和末,除卫大将军、兗州刺史,在州颇得人和。

卒,赠仪同三司、幽州刺史。

子正通,少有令誉,位开府谘议,卒。

妻谢氏,与正通弟正思淫乱,为御史所劾,人士疾之。

正思弟正山字公顺,早以文学见知,为符玺郎,待诏文林馆。

正思兄弟以齐太后舅氏,武平中,并得优赠。

道约弟道舒,字幼安,袭父爵,位中书侍郎,卒。

子熙裕袭。

熙裕清虚守道,有古人风,为亲表所敬。

伯源弟敏,字仲通,小字洪崖,少有大量。

孝文器之,纳其女为嫔。

位仪曹郎,早卒,赠威远将军、范阳太守,谥曰靖。

五子。

长义僖,字远庆,早有学尚,识度沈雅。

年九岁丧父,便有至性,少为仆射李冲所叹美。

起家秘书郎,累迁冠军将军、中散大夫,以母忧去职。

幽州刺史王诵与之交款,每与故旧李神俊等书曰:"卢冠军在此,时复惠存,辄连数日,得以谘询政道。"

其见重若此。

后拜征虏将军、太中大夫,散秩多年,澹然自得。

李神俊劝其干谒当途,义僖曰:"既学先王之道,贵行先王之志,何得苟求富贵也?"孝昌中,除散骑常侍。

时灵太后临朝,黄门侍郎李神轨势倾朝野,求结婚姻。

义僖虑其必败,拒而不许。

王诵谓义僖曰:"昔人不以一女易五男,卿易之也?"义僖曰:"所以不从,正为此耳。 从,恐祸大而连速。"

诵乃握义僖手曰:"我闻有命,不改以告人。"

遂适他族。

临婚之夕,灵太后遣中常侍服景就家敕停,内外惶怖,义僖夷然自若。

普泰中,除都官尚书、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

义僖宽和畏慎,不妄交款。

性清俭,不营财利。

少时,幽州频遭水旱,先有数万石谷贷人,义僖以年谷不熟,乃燔其契,州闾悦其恩德。

虽居显位,每至困乏,麦饭蔬食,怡然甘之。

卒,赠大将军、仪同三司、瀛州刺史,谥曰孝简。

子逊之,清靖寡欲,位太尉记室参军。

义僖四弟,并远不逮兄也。

敏弟昶,字叔达,小字师颜,学涉经史,早有时誉。

太和中,兼员外散骑常侍,使于齐。

孝文诏昶曰:"密迩江扬,不早当晚,会是朕物。 卿等欲言便言,无相疑难。"

又敕副使王清石曰:"卿莫以南人语致疑卢昶。 若彼先有知识,欲见但见,须论即论。 昶正宽柔君子,无多文才,或主客命卿作诗,莫以昶不作,便罢也。 凡使人以和为贵,勿相矜夸,见于色貌。"

及至彼,遇齐明立,孝文南讨,昶兄伯源为别道将。

而齐明以朝廷加兵,遂酷遇之。

昶等本非骨鲠,大怖,泪汗横流。

齐明以腐米臭鱼莝豆供之。

而谒者张思宁,辞气謇愕,遂以壮烈死于馆中。

昶还,孝文责之曰:"衔命之礼,有死无辱,虽流放海隅,犹宜抱节致殒。 卿不能长缨羁首,已是可恨。 乃俛眉饮啄,自同犬马。 有生必死,修短几何?卿若杀身成名,贻之竹素,何如甘彼刍菽,以辱君父。 纵不能远惭苏武,宁不近愧思宁!"遂见罢黜。

景明初,除中书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本州大中正、散骑常侍,兼尚书。

时洛阳县获白鼠。

昶奏,以为案《瑞典》,外镇刺史二千石令长不祗上命,刻暴,百姓怨嗟,则白鼠至。

因陈时政,多所劝诫。

诏书褒美其意。

转侍中,又兼吏部尚书,寻即正,仍侍中。

昶守职而已,无所激扬,与侍中元晖等更相朋附,为宣武所宠,时人鄙之。

出为徐州刺史。

昶既儒生,本少将略,又羊社子燮为昶司马,专任戎事,掩昶耳目,将士怨之。

朐山戍主傅文骥粮樵俱罄,以城降梁。

昶见城降,先走退,诸军相寻奔遁。

遇大寒,军人冻死及落手足者太半。

自魏经略江右,唯中山王英败于钟离,昶于朐山失利,最为甚焉。

宣武遣黄门甄琛驰驿锁昶,穷其败状,诏以免官论。

自余将统以下,悉听依赦复任。

未几,拜太常卿,仍除雍州刺史,进号镇西将军,加散骑常侍。

卒官,谥曰穆。

昶宽和矜恕,善于绥怀。

其在徐州,戍兵有疾,亲自检恤,至番兵年满不归,容充后役,终昶一政,然后始还,人庶称之。

子元聿,字仲训,无他才能。

尚孝文女义阳长公主,拜驸马都尉。

位太尉司马、光禄大夫。

卒,赠中书监。

子士晟,仪同开府掾。

元聿第五弟元明,字幼章。

涉历群书,兼有文义,风彩闲润,进退可观。

永安初,长兼尚书令、临淮王彧钦爱之。

及彧开府,引为兼属,仍领部曲。

孝武登阼,以郎任行礼,封城阳县子,迁中书侍郎。

永熙末,居洛东缑山,乃作《幽居赋》焉。

于时,元明友人王由居颍川,忽梦由携酒就之言别,赋诗为赠。

及明,忆其诗十字,云:"自兹一去后,市朝不复游。"

元明叹曰:"由性不狎俗,旅寄人间,乃有今梦,诗复如此,必有他故。"

经三日,果闻由为乱兵所害。

寻其亡日,乃是发梦之夜。

天平中,兼吏部郎中,副李谐使梁,南人称之。

还,拜尚书右丞,转散骑常侍,监起居。

积年在史馆,了不措意。

又兼黄门郎、本州大中正。

元明善自标置,不妄交游,饮酒赋诗,遇兴忘返。

性好玄理,作史子杂论数十篇,诸文别有集录。

少时,常从乡还洛,途遇相州刺史、中山王熙。

熙,博识之士,见而叹曰:"卢郎有如此风神,唯须诵《离骚》,饮美酒,自为佳器。"

遂留之数日,赠帛及马而别。

元明凡三娶,次妻郑氏与元明兄子士启淫污,元明不能离绝。

又好以世地自矜,时论以此贬之。

元明弟元缉,字幼绪,凶粗好酒,曾于妇氏饮宴,小有不平,手刃其客。

位辅国将军、司徒司马,赠骠骑大将军、吏部尚书、幽州刺史,谥曰宣。

昶弟尚之,字季儒,小字羡夏。

亦以儒素见重,位司徒左长史、前将军、济州刺史、光禄大夫。

长子文甫,字元祐,涉历文史,有名誉于时。

位司空行参军。

文甫弟文翼,字仲祐,少甚轻躁,晚颇改节。

以军功赐爵范阳子,位太中大夫。

文翼弟文符,字叔伟,性通率,位通直散骑侍郎。

子潜。

潜容貌瑰伟,善言谈,少有成人志尚,累迁大将军府中兵参军,机事强济,为文襄所知,言其终可大用。

王思政见获于颍川,文襄重其才识。

潜常从容白文襄:"思政不能死节,何足可重?"文襄谓左右曰:"我有卢潜,便是更得一王思政。"

天保中,除左户郎中。

坐讥议《魏书》,与王松年、李庶等俱被禁止。

会清河王岳救江陵,特赦潜为岳行台郎。

还,历中书、黄门侍郎。

为奴诬告谋反,文宣明之,以奴付潜,潜不之责。

黄门郑子默奏潜从清河王岳南讨,岳令潜说梁将侯瑱,大纳瑱赂遗,还不奏闻。

文宣杖潜一百,仍截其须,潜颜色不变。

历魏尹丞、怀州别驾、江州刺史,所在有善政。

孝昭作相,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

先是,梁将王琳拥其主萧庄归寿阳,朝廷以琳为扬州刺史,敕潜与琳为南讨经略。

后除行台尚书、仪同三司。

王琳锐意图南,潜以为时事未可,由是与琳有隙,更相表列。

武成追琳入鄴,除潜扬州刺史,领行台尚书。

潜在淮南十三年,大树风绩,为陈人所惮。

陈主与其边将书云:"卢潜犹在,卿宜深备之。"

文宣初平淮南,给复十年,年满后,逮天统、武平中,征税颇杂。

又高元海执政,断渔猎,人家无以自资。

诸商胡负官责息者,宦者陈德信纵其妄注淮南富家,令州县征责。

又敕送突厥马数千匹于扬州管内,令土豪贵买之,钱直始入。

便出敕括江、淮间马并送官厩。

由是百姓骚扰,切齿嗟怨。

潜随事抚慰,兼行权略,故得宁靖。

武平三年,征为五兵尚书。

扬州吏人以潜断酒肉,笃信释氏,大设僧会,以香花缘道流涕送之。

潜叹曰:"正恐不久复来耳!"至鄴未几,复为扬州道行台尚书。

四年,陈将吴明彻来寇,领军封辅相赴援。

陈兵及岘,辅相不从,潜固争不得,忧愤发病,卧幕下,果败。

陈人遂围寿阳,壅芍陂,以水灌之。

诏王长春为南讨都督。

长春军次河南,多给兵士粮,便鸣角欲引,而贱籴其米;及顿兵,更贵粜其米。

乃与皮景和拥众十万于淮北,不进。

寿阳城中青黑龙升天,城寻陷。

潜及行台仆射王贵显、特进巴陵王王琳、扶风王可硃浑孝裕、武卫将军奚永乐、仪同索景和、仁州刺史郦伯伟、霍州刺史封子绣、泰州刺史高子植、行台左丞李騊駼等督将五十八,军士一万,皆没焉。

陈人杀王琳,余皆囚于东冶。

陈主欲知齐之虚实,乃出潜,曰:"囚本属幽州,于河北最小,口有五十万,落陈者,唯与郦伯伟二人耳。"

时李騊駼将逃归,并要潜。

潜曰:"我此头面,何可诳人?吾少时,相者云:没在吴越地。 死生已定,弟其行也。"

因寄书与弟士邃曰:"吾梦汝以某月某日得患,某月某日渐损。"

皆如其言。

既而叹曰:"寿阳陷,吾以颈血溅城而死,佛教不听自杀,故荏苒偷生,今可死矣!"于是闭气而绝。

其家购尸归葬,赠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兗州刺史。

无子,以弟士邃子元孝嗣。

潜雅性贞固。

祖珽常要潜陷仁州刺史刘逖,许以高位。

潜曰:"如此事,吾不为也。"

行台慕容恃德常所推重,有疾,谓其子曰:"卢尚书教我为人,有如昆弟。 我死,持上骍马与之。"

其子以他马往。

恃德柩出门自停,不可动,巫祝以为恃德声怒曰:"何不与卢尚书我所骑骍马?"其子遽奉命,柩乃行。

潜以马价为营福事。

其为时重如此。

士邃字子淹,少为崔昂所知。

昂云:"此昆季足为后生之俊,但恨其俱不读书耳。"

位尚书左右丞、吏部郎中、中山太守带定州长史。

齐亡后,卒。

度世之为济州也,魏初平升城。

无盐房崇吉母傅,度世继外祖母兄之子妇也,兗州刺史申纂妻贾氏,崇吉之姑女也,皆亡破,老病憔悴。

而度世推计中表,致其供恤。

每觐见傅氏,跪问起居,随时奉送衣被食物;亦存赈贾氏,供其服膳。

青州既陷,诸崔坠落,多所收赎。

及伯源、昶等,并循父风。

远亲疏属,叙为尊行长者,莫不毕拜致敬。

闺门之礼,为世所推。

谦退简约,不与世竞。

父母亡后,同居共财,自祖至孙,家内百口。

在洛时,有饥年,无以自赡,然尊卑怡穆,丰俭同之。

亲从昆季,常旦省诸父,出坐别室,暮乃入内。

朝府之外,不妄交游。

其相勖以礼,如此。

又一门三主,当世以为荣。

伯源兄弟亡,及道将卒后,家风衰损。

子孙多有非法,帏薄混秽,为时所鄙。

度世从祖弟神宝,位中书博士。

孝文为弟高阳王雍纳其女为妃。

初,玄从祖兄溥,慕容宝之末,统摄乡部屯海滨,杀其乡姻诸祖十余人,称征北大将军、幽州刺史,攻掠郡县。

天兴中,讨禽之。

溥玄孙洪,字曾孙。

太和中,位中书博士,乐陵、阳平二郡太守,幽州中正。

洪三子。

长子崇,少立美名,有识者许之以远大,卒于骠骑府法曹参军。

崇子柔。

柔字子刚。

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

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亲族叹重之。

性聪敏好学,未冠解属文。

但口吃,不能持论。

颇使酒诞节,为世所讥。

司徒、临淮王彧见而器之,以女妻焉。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

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

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之机务,柔多预之。

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

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

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 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兗、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 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庇身,功名去矣,策之下者。"

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

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

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

胜频表梁武帝,求归关中。

梁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

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

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

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

时属秋霖,徒侣冻馁者,太半至于死。

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

周文帝引为行台郎中,除从事中郎。

与郎中苏绰掌机密。

时沙苑之役,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

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

进爵为子。

累迁中书侍郎,兼著作,撰直居注。

后为黄门侍郎,周文知其贫,解衣赐之。

后迁中书监。

周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大夫,进位开府仪同三司,卒于位。

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子恺嗣。

恺字长仁。

性孝友,神情颖悟,涉猎经史,有当世干能,颇解属文。

周齐王宪引为记室。

从宪伐齐,说齐柏社镇下之。

迁小吏部大夫。

时染工王神欢者,以赂自进,冢宰宇文护擢为计部下大夫。

恺谏曰:"古者,登高能赋,可为大夫;求贤审官,理须详慎。 今神欢出自染工,更无殊异,徒以家富自通,遂与晋绅并列,实恐鹈翼之刺,闻之外境。"

护竟寝其事。

转内史下大夫。

武帝在云阳宫,敕诸屯简老牛,欲以享士。

恺谏曰:"昔田子方赎老马,君子以为美谈。 向奉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亏仁政。"

帝美其言而止。

转礼部大夫,为聘陈使副。

先是,行人多从其国礼,及恺为使,一依本朝,陈人莫能屈。

建德四年,李穆攻拔轵关、柏崖二镇,命恺作露布。

帝读大悦曰:"卢恺文章大进,荀景茜故是令君之子。"

大象元年,拜东都吏部大夫。

隋开皇初,加上仪同三司,除尚书吏部侍郎。

进爵为侯,仍摄尚书左丞。

每有敷奏,侃然正色,虽逢喜怒,不改其常。

加散骑常侍。

八年,上亲考百僚,以恺为上,固让不敢受。

文帝曰:"当仁不让,何愧之有?皆在朕心,无劳饰让。"

岁余,拜礼部尚书,摄吏部尚书事。

会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平,奏威阴事,恺坐与相连。

宪司奏恺曰:"房恭懿者,尉迟迥之党,不当仕进。 威、恺二人,曲相荐达,累转海州刺史。 吏部预选者甚多,恺不即授官,皆注色而遣。 威之从父弟彻、肃二人,并以乡正征诣吏部。 彻文状后至,而先任用。 肃左足挛蹇,才用无算,恺以威故,授朝请郎。 恺之朋党,事甚明白。"

上大怒曰:"恺敢将天官以为私惠!"

恺免冠顿首曰:"皇太子将以通事舍人苏夔为舍人。 夔,威之子,臣以夔未当迁,固启而止。 臣若与威有私,岂当如此?"上曰:"威子,朝廷共知,卿乃固执,以徼身幸;至所不知,便行朋附。 奸臣之行也。"

于是除名,卒于家。

自周氏以降,选无清浊。

及恺摄吏部,与薛道衡、陆彦师等甄别士流,故涉党锢之谮,遂及于此。

崇弟仲义,字小黑,知名于世,位员外散骑侍郎、幽州刺史。

崇兄弟官虽不达,婚姻常与玄家齐等。

洪弟光宗,位尚书郎。

光宗子观。

观字伯举。

少好学,有俊才,举秀才,射策甲科。

除太学博士、著作佐郎。

与太常少卿李神俊、光禄大夫王诵等在尚书上省,撰定朝仪。

迁尚书仪曹郎中。

孝昌元年卒。

观弟仲宣,小名金。

才学优洽,乃逾于观,但文体颇细。

兄弟俱以文章显,论者美之。

位太尉属。

魏孝庄帝初,遇害河阴。

及兄观并无子,文集莫为撰次,罕有存者。

仲宣弟叔彪。

叔彪少机悟,豪率轻侠,好奇策,慕诸葛亮之为人。

为贺拔胜荆州开府长史。

胜不用其计,弃城奔梁。

叔彪归本县,筑室临陂,优游自适。

齐文襄降辟书,辞疾不到。

天保初,复征。

不得已,布裙露车至鄴。

杨愔往候之,以为司徒谘议,辞疾不受。

孝昭即位,召为中庶子,问以世事。

叔彪劝讨关西,画地陈兵势,请立重镇于平阳,与彼蒲州相对,深沟高垒,运粮实之。

帝深纳之。

又愿自居平阳,成此谋略。

帝命元文遥与叔虎参谋,撰《平西策》一卷。

未几,帝崩,事寝。

武成即位,拜仪同三司,判都官尚书,出为金州刺史,迁太子詹事。

叔彪在乡时,有粟千石,每至春夏,乡人无食者,令自载取。

至秋,任还其价而不计。

岁岁常得倍余。

既在朝通贵,自以年老,儿子又多,遂营一大屋,曰:"歌于斯,哭于斯。"

魏收常来诣之,访以洛京旧事。

不待食而起,云:"难为子费。"

叔彪留之,良久食至,但有粟飡葵菜,木碗盛之,片脯而已。

所将仆从,亦尽设食,一与此同。

齐灭,归范阳。

遭乱城陷,与族弟士邃皆以寒馁毙。

周将宇文神举以二人有名德,收而葬之。

洪从弟附伯,附伯弟侍伯,并有学识。

附伯位沧州平东府长史,侍伯南岐州刺史。

侍伯从弟文伟。

文伟字休族。

父敞,位议郎,后以文伟勋,赠幽州刺史。

文伟少孤,有志尚,颇涉经史。

州辟主簿。

年三十八,始举秀才,除本州平北府长流参军。

说刺史裴俊案旧迹修督亢陂,溉田万余倾,人赖其利。

俊修立之功,多以委之。

文伟既善于营理,兼展私力,家素贫俭,因此致富。

及北方将乱,文伟积稻谷于范阳城,时经荒俭,多所振赡,弥为乡里所归。

及韩楼据蓟城,文伟率乡闾守范阳。

楼平,以功封大夏县男,除范阳太守。

庄帝崩,文伟与幽州刺史刘灵助同谋起义。

灵助克瀛州,留文伟行州事,自率兵赴定州,为尔硃荣将侯深所败。

文伟走还本郡,仍与高干兄弟相影响。

属神武至信都,文伟遣子怀道奉启陈谢。

中兴初,除安州刺史,不之官,寻转幽州刺史。

安州刺史卢曹亦从灵助举兵。

灵助败,因据幽州降尔硃兆。

兆仍以为刺史,据城不下,文伟不得入。

后除青州刺史。

文伟轻财爱客,善于抚接;好为小惠。

是以所在颇得人情。

经纪生资,常若不足,致财积聚,承候宠要,饷遗不绝。

卒,赠司徒公、尚书右仆射,谥曰孝威。

子恭道,性温良,颇有文学。

位范阳郡太守,有德惠。

先文伟卒。

赠度支尚书,谥曰定。

子询祖,袭祖爵大夏男。

有术学,文辞华美,为后生之俊。

举秀才,至鄴。

赵郡李祖勋尝宴诸文士。

齐文宣使小黄门敕祖勋母曰:"蠕蠕既破,何无贺表?"使者待之。

诸宾皆为表,询祖俄顷便成。

其词云:"昔十万横行,樊将军请而受屈;五千深入,李都尉降而不归。"

时重其工。

后朝廷大迁除,同日催拜。

询祖立于东止车门外,为二十余人作表,文不加点,辞理可观。

询祖初袭爵,有宿德朝士谓曰:"大夏初成",询祖应声曰:"且得燕雀相贺"。

天保末,为筑长城子使。

自负其才,内怀郁怏,遂毁容服如贱役者以见杨愔。

愔曰:"故旧皆有所縻,唯大夏未加处分。"

询祖厉声曰:"是谁之咎?"既至役所,作《筑长城赋》以寄其意。

其略曰:"板则紫栢,杵则木瓜,何期材而斯用也? 草则离离靡靡,缘冈而殖。 但使十步而有一芳,余亦何辞间于荆棘。"

邢邵常戏曰:"卿小年才学富盛,戴角者无上齿,恐卿不寿。"

对曰:"询祖初闻此言,实怀惕惧;见丈人苍苍在鬓,差以自安。"

邵甚重其敏赡。

既有口辩,好臧否人物。

众共嫉之,言其淫于从妹。

宗人思道谓曰:"大夏何为招四海议?"询祖曰:"骨肉还相残,何况执玉帛者万国。"

与思道俱为北州人俊,魏收杨誉思道而以询祖为不及。

询祖谓人曰:"见未能高飞者,借其羽毛;知逸势冲天者,翦其翅翮。"

既诸谤毁日至,素论皆薄其为人。

长广太守邢子广曰:"询祖有规检祢衡,思道无冰稜文举。"

后颇折节。

历太子舍人、司徒记室,卒。

有文集十卷,皆遗逸。

恭道弟怀道,性轻率好酒,颇有慕尚。

既家预义举,神武亲待之。

卒于乌苏镇城都督。

怀道弟宗道,性粗率,动作狂侠,位南营州刺史。

尝于晋阳置酒,宾游满座;中书舍人马士达目其弹箜篌女妓,云手甚纤素,宗道即以遗之。

士达固辞,宗道便命其家人,将解其腕,士达不得已而受之。

将赴营州,于督亢城坡,大集乡人,杀牛聚会。

有一旧门人,醉言疏失,宗道令沈之于水。

后坐酷滥除名。

玄族子辅,字显光,本州别驾。

子同。

同字叔伦,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善于处世。

太和中,起家北海王详国常侍。

熙平初,累迁尚书左丞。

时相州刺史奚康生征百姓岁调,皆长七八十尺,以邀忧公之誉,部内患之。

同于岁禄,官给长绢。

同乃举案康生度外征调。

书奏,诏科康生罪,兼褒同在公之绩。

明帝世,朝政稍稀,人多窃冒军功。

同阅吏部勋书,因加检核,得窃阶者三百余人。

乃表言:窃见吏部勋簿,多皆改换,乃校中兵秦案,并复乖舛。

愚谓罪虽恩免,犹须刊定。

请遣一都令史,与令仆省事各一人,总集吏部、中兵二局勋簿,对句奏案。

若名级相应者,即于黄素楷书大字,具件阶级数,令本曹尚书以硃印印之。

明造两通,一关吏部,一留兵局,与奏案对掌。

进则防揩洗之伪,退则无改易之理。

从前以来,勋书上省,唯列姓名,不载本属。

致令窃滥之徒,轻为苟且。

今请征职白身,具列本州郡县三长之所;其实官正职者,亦列官名曹别录历。

皆仰本军印记其上,然后印缝,各上所司。

统将、都督,并皆印记,然后列上行台。

行台关太尉。

太尉检练精实,乃始关刺。

省重究括,然后奏申。

奏出之日,黄素硃印,关付吏部。

顷来,非但偷阶冒名,改换勋簿而已,或一阶再取,或易名受级,凡如此者,其人不少。

良由吏部无法,防塞失方。

何者?吏部加阶之后,簿不注记,缘此之故,易生侥倖。

自今叙阶之后,名簿具注,加补日月,尚书印记,然后付曹,郎中别作抄目,迁代相付。

此制一行,差止奸罔。

诏从之。

同又奏曰:臣伏思黄素勋簿,政可粗止奸伪,然在军虚诈,犹未可尽。

请自今在军阅簿之日,行台、军司、监军、都督各明立文案,处处记之。

斩首成一阶以上,即令给券。

其券,一纸之上,当中大书,起行台、统军位号,勋人甲乙。

斩三贼及被伤成阶以上,亦具书于券,各尽一行,当行竖裂。

其券,前后皆起年号日月,破某处阵,某官某勋,印记为验。

一支付勋人,一支付行台。

记至京,即送门下,别丞守录。

又自迁都以来,戎车屡捷,所以征勋转多,叙不可尽者,良由岁久生奸,积年长伪,巧吏阶缘,偷增遂甚。

请自今为始,诸有勋簿已经奏赏者,即广下远近,云某处勋判,咸令知闻。

立格酬叙,以三年为断。

其职人及出身,限内悉令铨除;实官及外号,隋才加授。

庶使酬勤速申,立效者劝,事不经久,侥倖易息。

或遭穷难,州无中正者,不在此限。

又勋簿之示,征还之日,即应申送。

然顷来,行台、督将至京始造,或一年二岁,方上勋书。

奸伪之原,实自由此。

于今以后,军还之日,便通勋簿,不听隔月。

诏复依行。

元叉之废灵太后也,相州刺史、中山王熙起兵于鄴。

败之。

叉以同为持节兼黄门侍郎慰劳使,乃就州刑熙。

还,授正黄门。

同善事在位,为叉所亲。

戮熙之日,深穷党与,以希叉旨,论者非之。

同兄琇,少多大言,常云公侯可致。

至此,始为都水使者。

同启求回身二阶以加琇。

琇遂除安州刺史,论者称之。

营州城人就德兴谋反,除同度支尚书,持节使营州慰劳,听以便宜从事。

同乃遣贼家口三十人,并免家奴为良,赍书喻之。

德兴乃降,安辑其人而还。

德兴复反,诏同为幽州刺史,兼尚书行台,慰劳之。

同虑德兴难信,勒众而往,为德兴所击,大败而还。

灵太后反政,以同叉党,除名。

庄帝践祚,诏复本秩,除都官尚书,复兼七兵。

以前慰劳德兴功,封章武县伯,正除七兵。

转殿中。

普泰初,除侍中,进号骠骑将军、左光禄大夫。

同时久病,牵强启乞仪同。

初同之为黄门也,与节闵帝俱在门下,同异其为人,素相款托。

帝以恩旧,许之,除仪同三司。

永熙初,薨,赠尚书右仆射。

四子,长子斐嗣。

斐字子章,性残忍,以强断知名。

齐文襄引为大将军府刑狱参军,谓云:"狂简,斐然成章,非嘉名字也。"

天保中,稍迁尚书左丞,别典京畿诏狱。

酷滥非人情所为,无问事之大小,拷掠过度,于大棒车辐下死者非一。

或严冬至寒,置囚于冰雪之上;或盛夏酷热,暴之日下,枉陷人致死者,前后百数人。

伺察官人罪失,动即奏闻。

朝士见之,莫不重迹屏气,皆目之为校事。

斐扬扬得志,言必自矜。

后以谤史事,与李庶俱病鞭杖,死狱中。

斐弟筠,青州中从事。

同兄静,好学有风度,饮酒至数斗不乱。

终于太常丞。

大统初,赠太仆卿、平州刺史。

静子景裕。

景裕字仲孺,小字白头。

少敏,专经为学。

居拒马河,将一老婢作食,妻子不自随从。

又避地大宁山,不营世事。

居无二业,唯在注解。

其叔父同职居显要,而景裕止于园舍,情均郊野。

谦恭守道,贞素自得,由是世号居士。

节闵初,除国子博士,参议正声,其见亲遇,待以不臣之礼。

永熙初,以例解。

天平中,还乡里。

与邢子才、魏季景、魏收、邢昕等同征赴鄴,景裕寓托僧寺,讲听不已。

未几,归本郡。

河间邢摩纳与景裕从兄仲礼据乡作逆,逼其同反,以应西魏。

齐神武命都督贺拔仁讨平之。

闻景裕经明行著,驿马特征。

既而舍之,使教诸子,在馆十日一归家,随以鼎食。

景裕风仪言行,雅见嗟赏。

先是,景裕注《周易》、《尚书》、《孝经》、《论语》、《礼记》、《老子》,其《毛诗》、《春秋左氏》未讫。

齐文襄入相,于第开讲;招延时俊,令景裕解所注《易》。

景裕理义精微,吐发闲雅。

时有问难,或相诋诃,大声厉色,言至不逊。

而景裕神彩俨然,风诵如一,从容往复,无际可寻,由是士君子嗟美之。

初,元颢入洛,以为中书郎。

普泰中,复除国子博士。

进退其间,未曾有得失之色。

性清静,淡于荣利,弊衣粗食,恬然自安,终日端严,如对宾客。

兴和中,补齐王开府属,卒于晋阳。

神武悼惜之。

景裕虽不聚徒教授,所注《易》大行于世。

又好释氏,通其大义。

天竺胡沙门道悕,每译诸经论,辄托景裕为之序。

景裕之败也,系晋阳狱,至心诵经,枷锁自脱。

是时,又有人负罪当死,梦沙门教讲经,觉时如所梦,谓诵千遍,临刑刀折。

主者以闻,赦之。

此经遂行,号曰《高王观世音》。

景裕弟辩。

辩字景宣,少好学,博通经籍。

正光初,举秀才,为太学博士。

以《大戴礼》未有解诂,辩乃注之。

其兄景裕为当时硕儒,谓辩曰:"昔侍中注《小戴》,今汝注《大戴》,庶纂前修矣。"

节闵帝立,除中书舍人。

属齐神武起兵信都,既破尔硃氏,遂鼓行指洛。

节闵遣辩持节劳之于鄴。

神武令辩见其所奉中兴主,辩抗节不从。

神武怒曰:"我举大义,诛群丑,车驾在此,谁遣尔来?"辩抗言酬答,守节不挠。

神武异之,舍而不逼。

孝武即位,以辩为广平王赞师。

永熙二年,平等浮屠成,孝武会万僧于寺。

石佛低举其头,终日乃止。

帝礼拜之。

辩曰:"石立社移,自古有此,陛下何怪。"

及帝入关,事起仓卒,辩不及至家,单马而从。

或问辩曰:"得辞家不?"辩曰:"门外之道,以义断恩,复何辞也。"

孝武至长安,封范阳县公。

历位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加本州大中正。

周文帝以辩有儒术,甚礼之,朝廷大议,常召顾问。

迁太子少保,领国子祭酒。

赵青雀之乱,魏太子出居渭北,辩时随从,亦不告家人。

其执志敢决,皆此类也。

寻除太常卿、太子少傅,转少师,魏太子及诸王等皆行束脩之礼,受业于辩,进爵范阳郡公。

自孝武西迁,朝仪湮坠,于时朝廷宪章、乘舆法服、金石律吕、晷刻浑仪,皆令辩因时制宜。

皆合轨度,多依古礼。

性强记默识,能断大事,凡所创制,处之不疑。

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累迁尚书令。

及建门官,为师氏中大夫。

明帝即位,迁小宗伯,进位大将军。

帝尝与诸公幸其第,儒者荣之。

出为宜州刺史,以患不之部。

卒,谥曰献,配食文帝庙庭。

子慎嗣。

位复州刺史。

慎弟诠,性趫捷,善骑射,位仪同三司。

隋开皇初,以辩前代名德,追封沈国公。

初,周文欲行《周官》,命苏绰专掌其事。

未几而绰卒,乃令辩成之。

于是依《周礼》建六官,革汉、魏之法。

以魏恭帝三年,始命行之。

六卿之外,置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是曰三孤。

时未建东宫,其太子官员,改创未毕。

寻又改典命为大司礼,置中大夫。

自兹厥后,世有损益。

武成元年,增御正四人,位上大夫。

保定四年,改宗伯为纳言,礼部为司宗,大司礼为礼部,大司乐为乐部。

五年,左右武伯各置大夫一人。

以建德元年,改置宿卫官员。

二年,省六府诸司中大夫以下官,府置四司,以下大夫为官之长,士贰之。

是岁,又增改东宫官员。

三年,初置太子谏议大夫,员四人,文学十人。

皇弟、皇子友,员各二人,学士六人。

四年,又改置宿卫官员。

其司武、司卫之类,皆后所增改。

太子正宫尹之属,亦后所创置。

而典章散灭,弗可复知。

宣帝嗣位,事不师古,官员班品,随情变革。

至如初置四辅官,及六府诸司复置中大夫,并御正、内史增置上大夫等,则今载于外史。

余则朝出夕改,莫能详录。

于时,虽行《周礼》,内外众职,又兼用秦、汉等官,今略举其名号及命数,附之于左。

其纪传内更有余官而于此不载者,亦史之阙文也。

柱国、大将军,建德四年增置上柱国、上大将军也。

正九命。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建德四年改为开府仪同大将军,仍增上开府仪同大将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建德四年改为仪同大将军,仍增上仪同大将军;雍州牧。

九命。

骠骑大将军、右光禄大夫,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户三万以上州刺史。

正八命。

征东、征南、征西、征北等将军、右金紫光禄大夫;中军、镇军、抚军等将军,左金紫光禄大夫;大都督;户二万以上州刺史;京兆尹。

八命。

平东、平西、平南、平北等将军,右银青光禄大夫;前、右、左、后等将军,左银青光禄大夫;帅都督;柱国大将军府长史、司马、司录;户一万以上州刺史。

正七命。

冠军将军、太中大夫;辅国将军、中散大夫;都督;户五千以上州刺史;户一万五千以上郡守。

七命。

镇远将军、谏议大夫;建忠将军、诚议大夫;别将;开府长史、司马、司录;户不满五千以下州刺史;户一万以上郡守。

正六命。

中坚将军、右中郎将;宁朔将军、左中郎将;仪同府、正八命州长史,司马,司录;户五千以上郡守;大呼药。

六命。

宁远将军、右员外常侍;扬烈将军、左员外常侍;统军;骠骑车骑将军府、八命州长史,司马,司录;柱国大将军府中郎、掾、属;户一千以上郡守;长安、万年县令。

正五命。

伏波将军、奉车都尉;轻车将军、奉骑都尉;四征中镇抚将军府、正七命州长史,司马,司录;开府府中郎、掾、属;户不满一千以下郡守;户七千以上县令;正八命州呼药。

五命。

宣威将军、武贲给事;明威将军、冗从给事;仪同府中郎、掾、属;柱国大将军府列曹参军;四平前左右后将军府、七命州长史,司马,司录;正八命州别驾;户四千以上县令;八命州呼药。

正四命。

襄威将军、给事中;厉威将军、奉朝请;军主;开府列曹参军;冠军辅国将军府、正六命州长史,司马,司录;正七命州别驾;正八命州中从事;七命郡丞;户二千以上县令;正七命州呼药。

四命。

威烈将军、右员外侍郎;讨寇将军、左员外侍郎;幢主;仪同府、正八命州列曹参军;柱国大将军府参军;镇远建忠中坚宁朔将军府长史,司马;正六命州别驾;正七命州中从事;正六命郡丞;户五百以上县令;七命州呼药。

正三命。

荡寇将军、武骑常侍;荡难将军、武骑侍郎;开府参军,骠骑车骑将军府、八命州列曹参军,宁远扬烈伏波轻车将军府长史;正六命州中从事,六命郡丞;户不满五百以下县令;戍主;正六命州呼药。

三命。

殄寇将军、强弩司马;殄难将军、积弩司马;四征中镇抚将军府、正七命州列曹参军;正五命郡丞。

正二命。

扫寇将军、武骑司马;扫难将军、武威司马;四平前右左后将军府、七命州列曹参军;五命郡丞;戍副。

二命。

旷野将军、殿中司马;横野将军、员外司马;冠军辅国将军府、正六命州列曹参军。

正一命。

武威将军、淮海都尉;武邪将军、山林都尉;镇远建忠中坚宁朔宁远扬烈伏波轻车将军府列曹参军。

一命。

周制:封郡县五等爵者,皆加开国;授柱国大将军、开府、仪同者,并加使持节、大都督;其开府又加骠骑大将军、侍中;其仪同又加车骑大将军、散骑常侍;其授总管、刺史,则加使持节、诸军事。

以此为常。

大象元年,诏总管、刺史及行兵者,加持节,余悉罢之。

辩所制定之后,又有改革。

今粗附之云。

辩弟光。

光子景仁。

性温谨,博览群书,精于《三礼》,善阴阳,解钟律,又好玄言。

孝昌初,释褐司空府参军事。

及魏孝武西迁,光于山东立义,遥授晋州刺史。

大统六年,携家西入,除丞相府记室参军,赐爵范阳县伯。

俄拜行台郎中,专掌书记,改封安息县伯。

历位京兆郡守、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匠师中大夫,进爵燕郡公、虞州刺史,行陕州总管府长史,卒官。

周武帝少尝受业于光,故赠赙有加恒典,赠少傅,谥曰简。

光性崇佛道,至诚信敬。

常从周文狩于檀台山,时猎围既合,帝遥指山上谓群公曰:"公等有所见不?"咸曰:无所见。”

光独曰:"见一桑门。"

帝曰:"是也。"

即解围而还。

令光于桑门立处造浮图。

掘基一丈,得瓦钵锡杖各一,帝称叹,因立寺焉。

及为京兆,而郡舍先是数有妖怪,前后郡将,无敢居者。

光曰:"吉凶由人,妖不妄作。"

遂人居之。

未几,光所乘马忽升事,登床,南首而立。

食器无故自破。

光并不以介怀,其精诚守正如此。

注《道德经章句》行于世。

子贲。

贲字子征。

略涉书记,颇解钟律。

在周,袭爵燕郡公,历位鲁阳太守、太子少宫尹、仪同三司、司武上士。

时隋文帝为大司马,贲知帝非常人,深自推结。

宣帝嗣位,加开府。

及文帝被顾托,群情未一,引贲置左右。

帝将之东第,百官皆不知所去,帝潜令贲部伍仗卫,因召公卿而谓曰:"欲富贵者当相随来!"往往偶语,欲有去就。

贲严兵而至,众莫敢动。

出崇阳门至东宫,门者拒不内,贲谕之不去,瞋目叱之,门者遂却。

既而帝得入,贲恒典宿卫,承间进说以应天顺人之事,帝从之。

及受禅,命贲清宫,因典宿卫。

贲乃奏改周旗帜,更为嘉名,其青龙、驺虞、硃雀、玄武、千秋、万岁之旗,皆贲所创也。

寻拜散骑常侍,兼太子左庶子、左领军将军。

及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

时柱国刘昉被疏忌,贲讽昉及上柱国元谐、李询、华州刺史张宾等谋黜颎、威,五人相与辅政。

又以晋王上之爱子,谋行废立。

复私谓皇太子曰:"贲将数谒殿下,恐为上谴,愿察区区之心。"

谋泄,昉等委罪于宾、贲。

公卿奏二人坐当死,帝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

宾未几卒。

岁余,贲复爵位,检校太常卿。

以古乐宫县七八,损益不同,历代通儒,议无定准,乃上表曰:"殷人以上,通用五音。 周武克殷,得鹑火天驷之应,其音用七。 汉兴,加应钟,故十六枚而在一虡。 郑玄注《周礼》,“二八十六为虡",此则七八之义,其来远矣。

然世有沿革,用舍不同。

至周武帝复改县七,以林钟为宫。

夫乐者,政之本也,故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是以吴札观而辩兴亡。

然则乐也者,所以动天地,感鬼神,情发于声,安危斯应。

周武以林钟为宫,盖将亡之征也。

且林钟之管,即黄种下生之义。

黄钟,君也,而生于臣,明于皇朝九五之应。

又阴者臣也,而居君位,更显国家登极之祥。

斯实冥数相符,非关人事。

臣闻五帝不相沿乐,三王不相袭礼,此盖随时改制而不失雅正者也。”

帝竟从之,改七县八,黄钟为宫。

诏贲与仪同杨庆和刊定周、齐音律。

未几,历郢、虢、怀三州刺史。

在怀州决沁水东注,名曰利人渠,又派入温县,名曰温润渠,以溉舄咸,人赖其利。

后为齐州刺史,粜官米而自粜,坐除名。

后从幸洛阳,帝从容谓曰:"我始为大司马,及总百揆,频繁左右,与卿足为恩旧。 卿若无过,位与高颎齐。 坐与凶人交构,由是废黜。 言念畴昔之恩,复处牧伯之位,何乃不思报效,以至于此!吾不忍杀卿,是屈法申私耳。"

贲俯伏陈谢。

诏复本官。

后数日,对诏失旨,又自叙功绩,有怨言。

帝大怒,谓群臣曰:"吾将与贲一州,观此,不可复用。"

后皇太子为其言曰:"此辈并有佐命功,虽性行轻险,诚不可弃。"

帝曰:"我抑屈之,全其命也。 微刘昉、郑译及贲、柳裘、皇甫绩等,则我不至此。 然此等皆反覆子也。 当周宣帝时,以无赖得幸。 及帝大渐,颜之仪等请以赵王辅政,此辈行诈,顾命于我。 我将为政,又欲乱之,故昉谋大逆于前,译为巫蛊于后。 如贲之例,皆不满志,任之则不逊,致之则怨,自难信也,非我弃之。 众人见此,或有窃议,谓我薄于功臣,斯不然矣。"

苏威进曰:"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

上曰:"然。"

遂废,卒于家。

勇字季礼,景裕从弟也。

父璧,魏下邳太守。

勇初与景裕俱在学,其叔同曰:"白头必以文通,季礼当以武达。 兴吾门者,二子也。"

幽州反者仆骨邢以勇为本郡范阳王,时年十八。

后葛荣又以勇为燕王。

齐神武起兵,卢文伟召之,不应。

尔硃氏灭,乃赴晋阳。

神武署丞相主簿。

属山西霜俭,运山东租输,皆令实载,违者罪之。

令勇典其事。

乡郡公主虚僦千余车,勇劾之。

公主诉于神武,而勇守法不亏。

神武谓郭秀曰:"卢勇懔懔,有不可犯色,真公人也。 方当委之大事,岂止纳租而已。"

后行洛州事。

元象初,官军围广州,未拔,行台侯景闻西魏救兵将至,集诸将议之。

勇请进观形势,于是率百骑,各拢一马。

至大騩山,知西魏将李景和将至。

勇乃多置幡旗于树头,分骑为数十队,鸣角直前。

禽西魏仪同程华,斩仪同王征蛮而还。

再迁阳州刺史,镇宜阳。

叛人韩木兰、陈忻等常为边患,勇大破之。

启求入朝,神武赐勇书曰:"吾委卿阳州,安枕高卧,无西南之虑矣。 表启宜停,当使汉儿之中,无在卿前者。"

卒,年三十二。

勇有马五百匹,私造甲仗,遗启尽献之。

赠司空、冀州刺史,谥武贞。

诞本名恭祖。

曾祖晏,博学,善隶书,有名于世;仕慕容氏,位给事黄门侍郎,营丘、成周二郡守。

祖寿,太子洗马;慕容氏灭,入魏为鲁郡守。

父叔仁,年十八,州辟主簿,举秀才,除员外郎。

以亲老乃辞归就养。

父母既没哀毁六年,躬营坟垅,遂有终焉之志。

景明中,被征入洛,授武贲中郎将,非其好也。

寻除镇远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并称疾不朝。

乃出为幽州司马,又辞归乡里。

当时咸称其高尚焉。

诞于度世为族弟。

幼而通亮,博学,有祠彩。

郡辟功曹,州举秀才,不得。

起家侍御史,累迁辅国大将军、太中大夫、幽州别驾、北豫州都督府长史。

时刺史高仲密以州归西魏,遣大将军李远率军赴援,诞与文武二千余人奉候大军。

以功授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封固安县伯。

寻加散骑侍郎,拜给事黄门侍郎。

魏帝诏曰:"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朕诸儿稍长,欲令卿为师。"

于是亲幸晋王第,敕晋王以下皆拜之于帝前,因赐名曰诞。

加征东将军、散骑常侍。

周文帝又以诞儒宗学府,为当世所推,乃拜国子祭酒,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恭帝二年,除秘书监,后以疾卒。

论曰:卢玄绪业著闻,首应旌命,子孙继迹,为世盛门。

其文武功列殆无足纪,而见重于时,声高冠带,盖德业儒素有过人者。

伯源兄弟亦有二方之风流,雅道家声,诸子不逮。

思道一代俊伟,而宦途寥落,虽曰穷通有命,抑亦不护细行之所致乎!潜及昌衡,雅素之纪,家风克嗣,堂构无亏。

子刚使酒诞节,盖亦明珠之类。

长仁谏说可重,一篑而倾,惜矣!伯举、仲宣,文雅俱劭。

叔彪志尚宏远,任侠好谋。

文伟望重地华,早有志尚,间关夷险之际,终遇英雄之主,虽礼秩未弘,亦为佐命之一也。

询祖辞情艳发,早著声名,负其才地,肆情矜矫,位遇未闻,弱年夭逝。

若得终介眉寿,通塞未可量焉。

叔伦质器洪厚,卷舒兼济。

子章残忍为志,咎之徒也。

景裕兄弟,雅业可宗,虽择木异邦,而立名俱劭。

辩捐益成务,其殆优乎。

勇虽文武异趣,各其美也。

贲二三其德,虽取悦于报己,而移之在我,亦安能其骂人。

见遣末路,尚何足怪?诞不殒儒业,亦足称云。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