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礼貌微嫌肆征轻笑他明德愧芳名献茶索费心非很天道从来善剂平华亭户书张明德,奸巧善舞文〖舞文,注详胡封翁篇。
〗。
夤缘为糟胥。
既得志,益肆行无忌。
乡民之良懦者,都横遭吞噬〖噬,音誓,咬也。
"按"此句犹言受其害也。
〗。
与人有睚眦怨〖睚,崖;眦,音尺,明迈切,音柴,去声,"史记范雎传"睚眦之怨必报。
"按"睚眦,仇恨貌。
〗,辄中以危法〖辄,音尺,即也。
〗。
以故其同侪,皆侧足视之〖"南史郭祖深传"远近侧足,莫敢纵恣。
"按"侧足,畏惮之貌。
〗,弗敢与抗。
有皂役陈大忠者,性伉直,独弗为之屈。
明德积不平,思有以中伤之,久之未得闲〖隙也。
〗。
壬寅春,漕事将竣,明德以粮串数百石,嘱大忠赴乡,催收折色。
时每石折收洋银五元六角。
大忠既行,明德遂白官增其价〖白,告也。
〗至六元三角。
及大忠回,如前数收缴,明德遽曰:"是尚缺三百余元,得无汝中饱耶?"大忠艴然曰〖艴,音拂。
"孟子注"艴然,怒色也。
〗:"我行时只五元六角,城中骤增价,我安得知?"与之忿争而散。
明德竟以大忠侵蚀告官〖蚀,音食,犹亏也。
〗。
官拘大忠,责令赔补。
大忠抗不承,遂下狱,坐侵用官银,遣戍河南。
大忠有屋数楹,田十余亩,尽卖之为安家及行资,已署券矣〖署券,写契也。
〗。
明德闻之往告买主曰:"大忠侵亏国帑,其产应变价偿官,尔收私售犯产,当与同罪!"买主惧,厚赂之而请计焉。
明德故为踌躇〖踌躇,音俦除,顾虑不决貌。
〗曰:"价已付乎?"曰:"未也。"
曰:"未付,尚可挽。 尔速取契及买价来,我为尔呈官,大忠来索价,令其赴库请领,则尔无患矣。"
买主从之,尽以价与明德。
大忠之遣戍也,已预报家产尽绝。
闻之,怨愤而已,竟不敢领价。
是冬大忠赴戍,寄其妻子于外家,痛号出城,哀动行路。
当是时,大忠身负奇冤,千里赴戍,一家星散。
自问还乡无日,抱恨终身。
而明德徒以大忠礼貌微嫌,既入其罪,复罄其资,意气骄横,自谓泰山磐石之安〖磐,音盘。
磐石,大石也。
"荀子"国安于磐石。
"按"泰山磐石,譬喻势大,不可摇动也。
〗,更无有与之为难者矣。
会豫河决口道阻,遣戍者皆奉文还本县监,俟水退再往。
大忠于癸卯二月十二日复返华亭。
监未旬日,而明德难作。
先是华邑兑丁费重,民间折色迟缓,漕总先筹款垫给,不足数则船先发,而留丁以俟。
历年遵办无少误,是年邑令刘公莅任未久,明德思有以挟制之,预白官,新漕须俟帮费清,始能开,不信,则日嗾运丁水手〖嗾,音叟,犹唤也。
〗入署哓索〖哓,音嚣,犹闹也。
〗。
令怒以责明德,明德因服生鸦片至门房,意谓以觅死图赖,令必将活我,别筹款以给运丁。
漕艘既开〖艘,音搜。
"正韵"船总名。
〗,则官项可任意侵蚀矣!及与阍者语〖阍,音昏。
"礼祭义"阍者,守门之贱役也。
〗。
阍者见其须有生烟,大骇,白令。
令怒,急下明德狱,未入狱门,已昏瞀不能语〖瞀,音茂。
"玉篇"瞀,目不明貌。
〗。
凡服生鸦片者,得凉水即解,忌热茶,饮之立死。
大忠在狱,闻明德将入,喜极,预储热茶以俟。
见明德入,迎谓之曰:"明德,汝亦来此乎?"手捧茶劝之。
明德昏乱中遽饮之,饮竟,即扑地,不移时死。
死后明德妻子欲携尸自监墙上出,大忠与同监者不可,曰:"必反我售产资,而予同监者千金,乃可。"
当明德在时,恃其巧诈,凌砾同类〖砾音立。
凌砾,犹欺侮也。
〗。
同类咸疾之,大忠之事人尤不平。
及其死也,莫不称快,至是竟无有为之解者。
其子费千二百金,尸始得出。
盖距大忠之反,仅十日而明德死。
死后两月,大忠复赴戍。
濒行〖濒,音频,犹临也。
〗,以己及明德先后获罪下狱始末,嘱人叙其事而镌之,版遍送四方,以示报施之巧焉。
坐花主人曰:"果报之巧且速,无逾此者。 天岂专为一陈大忠偿其冤哉?特大忠一事,其险恶尤为显著耳!阴谋积久,自堕网罗。 君瓮子矛〖瓮,乌贡切,音翁,去声,坛类。 "唐书"周兴为人诬告,武后令来俊臣讯之,而兴不知。 俊臣问兴曰:囚多不承,当以何法治之?兴曰:置一大瓮,令囚入内,外用炭火,炙之自承。 俊臣曰:有旨,请君入瓮。 "韩非子"有鬻矛盾者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 又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不能应。 "按"君瓮子矛,犹自作自受之义。 〗,古今一辙〖一辙,犹言一例也。 〗。 阴险何益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