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卷第一百七十三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卷第一百七十三 司马光

「陈纪七」起强圉作噩,尽屠维大渊献,凡三年。

高宗宣皇帝中之下太建九年"丁酉,公元五七七年"

春,正月,乙亥朔,齐太子恒即皇帝位,生八年矣;改元承光,大赦。

尊齐主为太上皇帝,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太上皇后。

以广宁王孝珩为太宰。

司徒莫多娄敬显、领军大将军尉相愿谋伏兵千秋门,斩高阿那肱,立广宁王孝珩。

会阿那肱自它路入朝,不果。

孝珩求拒周师,谓阿那肱等曰:"朝廷不赐遣击贼,岂不畏孝珩反邪?孝珩若破宇文邕,遂至长安,反亦何预国家事!以今日之急,犹如此猜忌邪!"高、韩恐其为变,出孝珩为沧州刺史。

相愿拔佩刀斫柱,叹曰:"大事去矣,知复何言!"

齐主使长乐王尉世辩,帅千余骑觇周师,出滏口,登高阜西望,遥见群乌飞起,谓是西军旗帜,即驰还;比至紫陌桥,不敢回顾。

世辩,粲之子也。

于是黄门侍郎颜之推、中书侍郎薛道衡、侍中陈德信等劝上皇往河外募兵,更为经略;若不济,南投陈国。

从之。

道衡,孝通之子也。

丁丑,太皇太后、太上皇后自鄴先趣济州;癸未,幼主亦自鄴东行。

己丑,周师至紫陌桥。

辛卯,上祭北郊。

壬辰,周师至鄴城下;癸巳,围之,烧城西门。

齐人出战,周师奋击,大破之。

齐上皇从百骑东走,使武卫大将军慕容三藏守鄴宫。

周师入鄴,齐王、公以下皆降。

三藏犹拒战,周主引见,礼之,拜仪同大将军。

三藏,绍宗之子也。

领军大将军渔阳鲜于世荣,齐高祖旧将也。

周主先以马脑酒钟遗之,世荣得即碎之。

周师入鄴,世荣在三台前鸣鼓不辍,周人执之;世荣不屈,乃杀之。

周主执莫多娄敬显,数之曰:"汝有死罪三:前自晋阳走鄴,携妾弃母,不孝也;外为伪朝戮力,内实通启于朕,不忠也;送款之后,犹持两端,不信也。 用心如此,不死何待!"遂斩之。

使将军尉迟勤追齐主。

甲午,周主入鄴。

齐国子博士长乐熊安生,博通《五经》,闻周主入鄴,遽令扫门。

家人怪而问之,安生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将见我。"

俄而周主幸其家,不听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赏赐甚厚,给安车驷马以自随。

又遣小司马唐道和就中书侍郎李德林宅宣旨慰谕,曰:"平齐之利,唯在于尔。"

引入宫,使内史宇文昂访问齐朝风俗政教,人物善恶。

即留内省,三宿乃归。

乙未,齐上皇渡河入济州。

是日,幼主禅位于大丞相任城王湝。

又为湝诏:尊上皇为无上皇,幼主为宋国天王。

令侍中斛律孝卿送禅文及玺绂于瀛州,孝卿即诣鄴。

周主诏:"去年大赦所未及之处,皆从赦例。"

齐洛州刺史独孤永业,有甲士三万,闻晋州败,请出兵击周,奏寝不报;永业愤慨。

又闻并州陷,乃遣子须达请降于周,周以永业为上柱国,封应公。

丙申,周以越王盛为相州总管。

齐上皇留胡太后于济州,使高阿那肱守济州关,觇候周师,自与穆后、冯淑妃、幼主、韩长鸾、邓长颙等数十人奔青州。

使内参田鹏鸾西出,参伺动静;周师获之,问齐主何在,绐云:"已去,计当出境。"

周人疑其不信,捶之。

每折一支,辞色愈厉,竟折四支而死。

上皇至青州,即欲入陈。

而高阿那肱密召周师,约生致齐主,屡启云:"周师尚远,已令烧断桥路。"

上皇由是淹留自宽。

周师至关,阿那肱即降之。

周师奄至青州,上皇囊金,系于鞍后,与后、妃、幼主等十余骑南走。

己亥,至南邓村。

尉迟勤追及,尽擒之,并胡太后送鄴。

庚子,周主诏:"故斛律光、崔季舒等,宜追加赠谥,并为改葬,子孙各随廕叙录。 家口田宅没官者,并还之。"

周主指斛律光名曰:"此人在,朕安得至鄴!"辛丑,诏:"齐之东山、南园、三台,并可毁撤。 瓦木诸物,可用者悉以赐民。 山园之田,各还其主。"

二月,壬午,上耕藉田。

丙午,周主宴从官将士于齐太极殿,颁赏有差。

丁未,高纬至鄴,周主降价,以宾礼见之。

齐广宁王孝珩至沧州,以五千人会任城王湝于信都,共谋匡复,召募得四万余人。

周主使齐王宪、柱国杨坚击之。

令高纬为手书招湝不从。

宪军至赵州,湝遣二谍觇之,候骑执以白宪。

宪集齐旧将,遍示之,谓曰:"吾所争者大,不在汝曹。 今纵汝还,仍充吾使。"

乃与湝书曰:"足下谍者为候骑所拘,军中情实,具诸执事。 战非上计,无待卜疑;守乃下策,或未相许。 已勒诸军分道并进,相望非远,凭轼有期。 ‘不俟终日’,所望知机也!"

宪至信都,湝陈于城南以拒之。

湝所署领军尉相愿诈出略陈,遂以众降。

相愿,湝心腹也,众皆骇惧。

湝杀相愿妻子。

明日,复战,宪击破之,俘斩三万人,执湝及广宁王孝珩。

宪谓湝曰:"任城王何苦至此?"湝曰:"下官神武皇帝之子,兄弟十五人,幸而独存。 逢宗社颠覆,今日得死,无愧坟陵。"

宪壮之,命归其妻子。

又亲为孝珩洗疮傅药,礼遇甚厚。

孝珩叹曰:"自神武皇帝以外,吾诸父兄弟,无一人至四十者,命也。 嗣君无独见之明,宰相非柱石之寄,恨不得握兵符,受斧钺,展我心力耳!"

齐王宪善用兵,多谋略,得将士心。

齐人惮其威声,多望风沮溃。

刍牧不扰,军无私焉。

周主以齐降将封辅相为北朔州总管。

北朔州,齐之重镇,士卒骁勇。

前长史赵穆等谋执辅相迎任城王湝于瀛州,不果,乃迎定州刺史范阳王绍义。

绍义至马邑,自肆州以北二百八十余城皆应之。

绍义与灵州刺史袁洪猛引兵南出,欲取并州。

至新兴,而肆州已为周守,前队二仪同以所部降周。

周兵击显州,执刺史陆琼,复攻拔诸城。

绍义还保北朔州。

周东平公神举将兵逼马邑,绍义战败,北奔突厥,犹有众三千人。

绍义令曰:"欲还者从其意。"

于是辞去者大半。

突厥佗钵可汗常谓齐显祖为英雄天子,以绍义重踝,似之,甚见爱重;凡齐人在北者,悉以隶之。

于是齐之行台、州、镇,唯东雍州行台傅伏、营州刺史高宝宁不下,其余皆入于周。

凡得州五十,郡一百六十二,县三百八十,户三百三万二千五百。

高宝宁者,齐之疏属,有勇略,久镇和龙,甚得夷、夏之心。

周主于河阳、幽、青、南兗、豫、徐、北朔、定置总管府,相、并二州各置宫及六府官。

周师之克晋阳也,齐使开府仪同三司纥奚永安求救于突厥,比至,齐已亡。

佗钵可汗处永安于吐谷浑使者之下,永安言于佗钵曰:"今齐国已亡,永安何用余生!欲闭气自绝,恐天下谓大齐无死节之臣;乞赐一刀,以显示远近。"

佗钵嘉之,赠马七十匹而归之。

梁主入朝于鄴。

自秦兼天下,无朝觐之礼,至是始命有司草具其事:致积,致饣气,设九傧、九介,受享于庙,三公、三孤、六卿致食,劳宾,还贽,致享,皆如古礼。

周主与梁主宴,酒酣,周主自弹琵琶。

梁主起舞,曰:"陛下既亲抚五弦,臣何敢不同百兽!"周主大悦,赐赉甚厚。

乙卯,周主自鄴西还。

三月,壬午,周诏:"山东诸军,各举明经干治者二人;若奇才异术,卓尔不群者,不拘此数。"

周主之擒尉相贵也,招齐东雍州刺史傅伏,伏不从。

齐人以伏为行台右仆射。

周主既克并州,复遣韦孝宽招之,令其子以上大将军、武乡公告身及金、马脑二酒钟赐伏为信。

伏不受,谓孝宽曰:"事君有死无贰。 此儿为臣不能竭忠,为子不能尽孝,人所雠疾,愿速斩之以令天下!"周主自鄴还,至晋州,遣高阿那肱等百余人临汾水召伏。

伏出军,隔水见之,问:"至尊今何在?"阿那肱曰:"已被擒矣。"

伏仰天大哭,帅众入城,于听事前北面哀号,良久,然后降。

周主见之曰:"何不早下?"伏流涕对曰:"臣三世为齐臣,食齐禄,不能自死,羞见天地!"周主执其手曰:"为臣当如此。"

乃以所食羊肋骨赐伏曰:"骨亲肉疏,所以相付。"

遂引使宿卫,授上仪同大将军。

敕之曰:"若亟与公高官,恐归附者心动。 努力事朕,勿忧富贵。"

他日,又问:"前救河阴得何赏?"对曰:"蒙一转,授特进、永昌郡公。"

周主谓高纬曰:"朕三年教战,决取河阴。 正为傅伏善守,城不可动,遂敛军而退。 公当时赏功,何其薄也!"

夏,四月,乙巳,周主至长安,置高纬于前,列其王公于后,车舆、旗帜、器物,以次陈之。

备大驾,布六军,奏凯乐,献俘于太庙。

观者皆称万岁。

戊申,封高纬为温公,齐之诸王三十余人,皆受封爵。

周主与齐君臣饮酒,令温公起舞。

高延宗悲不自持,屡欲仰药,其傅婢禁止之。

周主以李德林为内史上士,自是诏诰格式用山东人物,并以委之。

帝从容谓群臣曰:"我常日唯闻李德林名,复见其为齐朝作诏书移檄,正谓是天上人;岂言今日得其驱使。"

神武公纥豆陵毅对曰:"臣闻麒麟凤皇,为王者瑞,可以德感,不可力致。 麒麟凤皇,得之无用。 岂如德林,为瑞且有用哉!"帝大笑曰:"诚如公言。"

己巳,周主享太庙。

五月,丁丑,周以谯王俭为大冢宰。

庚辰。

以杞公亮为大司徒,郑公达奚震为大宗伯,梁公侯莫陈芮为大司马,应公独孤永业为大司寇,郑公韦孝宽为大司空。

己丑,周主祭方丘。

诏以"路寝会义、崇信、含仁、云和、思齐诸殿,皆晋公护专政时所为,事穷壮丽,有逾清庙,悉可毁撤。 雕斫之物,并赐贫民。 缮造之宜,务从卑朴。"

戊戌,又诏:"并、鄴诸堂殿壮丽者准此。"

臣光曰:周高祖可谓善处胜矣!他人胜则益奢,高祖胜而愈俭。

六月,丁卯,周主东巡。

秋,七月,丙戌,幸洛州。

八月,壬寅,议定权衡度量,颁之于四方。

初,魏虏西凉之人,没为隶户,齐氏因之,仍供厮役。

周主灭齐,欲施宽惠,诏曰:"罪不及嗣,古有定科。 杂役之徒,独异常宪,一从罪配,百代不免,罚既无穷,刑何以措!凡诸杂户,悉放为民。"

自是无复杂户。

甲子,郑州获九尾狐,已死,献其骨。

周主曰:”瑞应之来,必彰有德。

若五品时叙,四海和平,乃能致此。

今无其时,恐非实录。”

命焚之。

九月,戊寅,周制:"庶人已上,唯听衣绸、绵绸、丝布、圆绫、纱、绢、绡、葛、布等九种,余悉禁之。 朝祭之服,不拘此制。"

冬,十月,戊申,周主如鄴。

上闻周人灭齐,欲争徐、兗,诏南兗州刺史、司空吴明彻督诸军伐之,以其世子戎昭、将军惠觉摄行州事。

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帅众拒战,戊午,明彻击破之。

士彦婴城自守,明彻围之。

帝锐意以为河南指麾可定。

中书通事舍人蔡景历谏曰:"师老将骄,不宜过穷远略。"

帝怒,以为沮众,出为豫章内史。

未行,有飞章劾景历在省赃污狼籍,坐免官,削爵土。

周改葬德皇帝于冀州,周主服缞,哭于太极殿;百官素服。

周人诬温公高纬与宜州刺史穆提婆谋反,并其宗族皆赐死。

众人多自陈无之,高延宗独攘袂泣而不言,以椒塞口而死。

唯纬弟仁英以清狂,仁雅以瘖疾得免,徙于蜀。

其余亲属,不杀者散配西土,皆死于边裔。

周主以高湝妻卢氏赐其将斛斯征。

卢氏蓬首垢面,长斋,不言笑。

征放之,乃为尼。

齐后、妃贫者,至以卖烛为业。

十一月,壬申,周立皇子衍为道王,兑为蔡王。

癸酉,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徐州。

初,周人败齐师于晋州,乘胜逐北。

齐人所弃甲仗,未暇收敛,稽胡乘间窃出,并盗而有之。

仍立刘蠡升之孙没鐸为主,号圣武皇帝,改元石平。

周人既克关东,将讨稽胡,议欲穷其巢穴。

齐王宪曰:"步落稽种类既多,又山谷险绝,王师一举,未可尽除。 且当剪其魁首,余加慰抚。"

周主从之,以宪为行军元帅,督诸军讨之。

至马邑,分道俱进。

没鐸分遣其党天柱守河东,穆支守河西,据险以拒之。

宪命谯王俭击天柱,滕王逌击穆支,并破之,斩首万余级。

赵王招击没鐸,擒之,余众皆降。

周诏:"自永熙三年以来,东土之民掠为奴婢,及克江陵之日,良人没为奴婢者,并放为良。"

又诏:"后宫唯置妃二人,世妇三人,御妻三人,此外皆减之。"

周主性节俭,常服布袍,寝布被,后宫不过十余人;每行兵,亲在行陈,步涉山谷,人所不堪;抚将士有恩,而明察果断,用法严峻。

由是将士畏威而乐为之死。

己亥晦,日有食之。

周初行《刑书要制》:群盗赃一匹,及正、长隐五丁、若地顷以上,皆死。

十二月,戊申,新作东宫成,太子徙居之。

庚申,周主如并州,移并州军民四万户于关中。

戊辰,废并州宫及六府。

高宝宁自黄龙上表劝进于高绍义,绍义遂称皇帝,改元武平,以宝宁为丞相。

突厥佗钵可汗举兵助之。

高宗宣皇帝中之下太建十年"戊戌,公元五七八年"

春,正月,壬午,周主幸鄴;辛卯,幸怀州;癸巳,幸洛州。

置怀州宫。

二月,甲辰,周谯孝王俭卒。

丁巳,周主还长安。

吴明彻围周彭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

王轨引兵轻行,据淮口,结长围,以铁锁贯车轮数百,沈之清水,以遏陈船归路,军中恟惧。

谯州刺史萧摩诃言于明彻曰:"闻王轨始锁下流,其两端筑城,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 水路未断,贼势不坚;彼城若立,则吾属必为虏矣。 明彻奋髯曰:“搴旗陷陈,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

摩诃失色而退。

一旬之间,水路遂断。

周兵益至,诸将议破堰拔军,以舫载马而去。

马主裴子烈曰:"若破堰下船,船必倾倒,不如先遣马出。"

时明彻苦背疾甚笃,萧摩诃复请曰:"今求战不得,进退无路。 若潜军突围,未足为耻。 愿公帅步卒、乘马舆徐行,摩诃领铁骑数千驱驰前后,必当使公安达京邑。"

明彻曰:"弟之此策,乃良图也。 然步军既多,吾为总督,必须身居其后,相帅兼行。 弟马军宜须在前,不可迟缓。"

摩诃因帅马军夜发。

甲子,明彻决堰,乘水势退军。

冀以入淮。

至清口,水势渐微,舟舰并碍车轮,不复得过。

王轨引兵围而蹙之,众溃。

明彻为周人所执,将士三万并器械辎重皆没于周。

萧摩诃以精骑八十居前突围,众骑继之,比旦,达淮南,与将军任忠、周罗独全军得还。

初,帝谋取彭、汴,以问五兵尚书毛喜,对曰:"淮左新平,边民未辑。 周氏始吞齐国,难与争锋。 且弃舟戢之工,践车骑之地,去长就短,非吴人所便。 臣愚以为不若安民保境,寝兵结好,斯久长之术也。"

及明彻败,帝谓喜曰:"卿言验于今矣。"

即日,召蔡景历,复以为征南咨议参军。

周主封吴明彻为怀德公,位大将军。

明彻忧愤而卒。

乙丑,周以越王盛为大冢宰。

三月,戊辰,周于蒲州置宫,废同州及长春二宫。

甲戌,周主初服常冠,以皁纱全幅向后襆发,仍裁为四脚。

丙子,命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淳于量为大都督,总水陆诸军事,镇西将军孙瑒督荆、郢诸军,平北将军樊毅都督清口上至荆山缘淮诸军,宁远将军任忠都督寿阳、新蔡、霍州诸军,以备周。

乙酉,大赦。

壬辰,周改元宣政。

夏,四月,庚申,突厥寇周幽州,杀掠吏民。

戊午,樊毅遣军渡淮北,对清口筑城。

壬戌,清口城不守。

五月,己丑,周高祖帅诸军伐突厥,遣柱国原公姬愿、东平公神举等将兵五道俱入。

癸巳,帝不豫,留止云阳宫;丙申,诏停诸军。

驿召宗师宇文孝伯赴行在所,帝执其手曰:"吾自量必无济理,以后事付君。"

是夜,授孝伯司卫上大夫,总宿卫兵。

又令驰驿入京镇守,以备非常。

六月,丁酉朔,帝疾甚,还长安;是夕殂,年三十六。

戊戌,太子即位。

尊皇后阿史那氏为皇太后。

宣帝始立,即逞奢欲。

大行在殡,曾无戚容,扪其杖痕,大骂曰:"死晚矣!"阅视高祖宫人,逼为淫欲。

超拜吏部下大夫郑译为开府仪同大将军、内史中大夫,委以朝政。

己未,葬武皇帝于孝陵,庙号高祖。

既葬,诏内外公除,帝及六宫皆议即吉。

京兆郡丞乐运上疏,以为"葬期既促,事讫即除,太为汲汲。"

帝不从。

帝以齐炀王宪属尊望重,忌之。

谓宇文孝伯曰:"公能为朕图齐王,当以其官相授。"

孝伯叩头曰:"先帝遗诏,不许滥诛骨肉。 齐王,陛下为叔父,功高德茂,社稷重臣。 陛下若无故害之,臣又顺旨曲从,则臣为不忠之臣,陛下为不孝之子矣。"

帝不怿,由是疏之。

乃与开府仪同大将军于智、郑译等密谋之,使智就宅候宪,因告宪有异谋。

甲子,帝遣宇文孝伯语宪,欲以宪为太师,宪辞让。

又使孝伯召宪,曰:"晚与诸王俱入。"

既至殿门,宪独被引进。

帝先伏壮士于别室,至,即执之。

宪自辨理,帝使于智证宪,宪目光如炬,与智相质。

或谓宪曰:"以王今日事势,何用多言!"宪曰:"死生有命,宁复图存!但老母在堂,恐留兹恨耳!"因掷笏于地。

遂缢之。

帝召宪僚属,使证成宪罪。

参军勃海李纲,誓之以死,终无桡辞。

有司以露车载宪尸而出,故吏皆散,唯李纲抚棺号恸,躬自瘗之,哭拜而去。

又杀上大将军王兴、上开府仪同大将军独孤熊、开府仪同大将军豆卢绍,皆素与宪亲善者也。

帝既诛宪而无名,乃云与兴等谋反,时人谓之"伴死"。

以于智为柱国,封齐公,以赏之。

闰月,乙亥,周主立妃杨氏为皇后。

辛巳,周以赵王招为太师,陈王纯为太傅。

齐范阳王绍义闻周高祖殂,以为得天助。

幽州人卢昌期,起兵据范阳,迎绍义,绍义引突厥兵赴之。

周遣柱国东平公神举将兵讨昌期。

绍义闻幽州总管出兵在外,欲乘虚袭蓟,神举遣大将军宇文恩将四千人救之,半为绍义所杀。

会神举克范阳,擒昌期。

绍义闻之,素衣举哀,还入突厥。

高宝宁帅夷、夏数万骑救范阳,至潞水,闻昌期死,还,据和龙。

秋,七月,周主享太庙;丙午,祀圜丘。

庚戌,周以小宗伯斛斯征为大宗伯。

壬戌,以亳州总管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

癸亥,周主尊所生母李氏为帝太后。

八月,丙寅,周主祀西郊;壬申,如同州。

以大司徒杞公亮为安州总管,上柱国长孙览为大司徒,杨公王谊为大司空。

丙戌,以永昌公椿为大司寇。

九月,乙巳,立方明坛于娄湖。

戊申,以扬州刺史始兴王叔陵为王官伯,临盟百官。

庚戌,周主封其弟元为荆王。

周主诏:"诸应拜者,皆以三拜成礼。"

甲寅,上幸娄湖誓众。

乙卯,分遣大使以盟誓班下四方,上下相警戒。

冬,十月,癸酉,周主还长安。

以大司空王谊为襄州总管。

戊子,以尚书左仆射陆缮为尚书仆射。

十一月,突厥寇周边,围酒泉,杀掠吏民。

十二月,甲子,周以毕王贤为大司空。

己丑,周以河阳总管滕王逌为行军元帅,帅众入寇。

高宗宣皇帝中之下太建十一年"己亥,公元五七九年"

春,正月,癸巳,周主受朝于露门,始与群臣服汉、魏衣冠;大赦,改元大成。

置四辅官:以大冢宰越王盛为大前疑,相州总管蜀公尉迟迥为大右弼,申公李穆为大左辅,大司马随公杨坚为大后承。

周主之初立也,以高祖《刑书要制》为太重而除之,又数行赦宥。

京兆郡丞乐运上疏,以为:"《虞书》所称‘眚灾肆赦’,谓过误为害,当缓赦之。 《吕刑》云:‘五刑之疑有赦。 ’谓刑疑从罚,罚疑从免也。 谨寻经典,未有罪无轻重,溥天大赦之文。 大尊岂可数施非常之惠,以肆奸宄之恶乎!"帝不纳。

既而民轻犯法,又自以奢淫多过失,恶人规谏,欲为威虐,慑服群下。

乃更为《刑经圣制》,用法益深,大醮于正武殿,告天而行之。

密令左右伺察群臣,小有过失,辄行诛谴。

又,居丧才逾年,即恣声乐,鱼龙百戏,常陈殿前,累日继夜,不知休息;多聚美女以实后宫,增置位号,不可详录。

游宴沉湎,或旬日不出,群臣请事者,皆因宦者奏之。

于是乐运舆榇诣朝堂,陈帝八失:其一,以为"大尊比来事多独断,不参诸宰辅,与众共之"。

其二,"搜美女以实后宫,仪同以上女不许辄嫁,贵贱同怨"。

其三,"大尊一入后宫,数日不出,所须闻奏,多附宦者"。

其四,"下诏宽刑,未及半年,更严前制"。

其五,"高祖斫雕为朴,崩未逾年,而遽穷奢丽"。

其六,"徭赋下民,以奉俳优角抵"。

其七,"上书字误者,即治其罪,杜献书之路"。

其八,"玄象垂诫,不能咨诹善道,修布德政"。

"若不革兹八事,臣见周庙不血食矣。"

帝大怒,将杀之。

朝臣恐惧,莫有救者。

内史中大夫洛阳元岩汉曰:"臧洪同死,人犹愿之,况比干乎!若乐运不免,吾将与之俱毙。"

乃诣阁请见,曰:"乐运不顾其死,欲以求名。 陛下不如劳而遣之,以广圣度。"

帝颇感悟。

明日,召运,谓曰:"朕昨夜思卿所奏,实为忠臣。"

赐御食而罢之。

癸卯,周立皇子阐为鲁王。

甲辰,周主东巡;丙午,以许公宇文善为大宗伯。

戊午,周主至洛阳;立鲁王阐为皇太子。

二月,癸亥,上耕藉田。

周下诏,以洛阳为东京;发山东诸州兵治洛阳宫,常役四万人。

徒相州六府于洛阳。

周徐州总管王轨,闻郑译用事,自知及祸,谓所亲曰:"吾昔在先朝,实申社稷至计。 今日之事,断可知矣。 此州控带淮南,邻接强寇,欲为身计,易如反掌。 但忠义之节,不可亏违,况荷先帝厚恩,岂可以获罪于嗣主,遽忘之邪!正可于此待死,冀千载之后,知吾此心耳!"

周主从容问译曰:"我脚杖痕,谁所为也?"对曰:"事由乌丸轨、宇文孝伯。"

因言轨捋须事。

帝使内史杜庆信就州杀轨,元岩不肯署诏。

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切谏,帝不听,岩进继之,脱巾顿颡,三拜三进。

帝曰:"汝欲党乌丸轨邪?"岩曰:"臣非党轨,正恐滥诛失天下之望。"

帝怒,使阉竖搏其面。

轨遂死,岩亦废于家。

远近知与不知,皆为轨流涕。

之仪,之推之弟也。

周主之为太子也,上柱国尉迟运为宫正,数进谏,不用;又与王轨、宇文孝伯、宇文神举皆为高祖所亲待,太子疑其同毁己。

及轨死,运惧,私谓孝伯曰:"吾徒必不免祸,为之奈何?"孝伯曰:"今堂上有老母,地下有武帝。 为臣为子,知欲何之!且委质事人,本徇名义;谏而不入,死焉可逃!足下若为身计,宜且远之。"

于是运求出为秦州总管。

他日,帝托以齐王宪事让孝伯曰:"公知齐王谋反,何以不言?"对曰:"臣知齐王忠于社稷,为群小所谮,言必不用,所以不言。 且先帝付嘱微臣,唯令辅导陛下。 今谏而不从,实负顾托。 以此为罪,是所甘心。"

帝大惭,俯首不语,命将出,赐死于家。

时宇文神举为并州刺史,帝遣使就州鸩杀之。

尉迟运至秦州,亦以忧死。

周罢南伐诸军。

突厥佗钵可汗请和于周,周主以赵王招女为千金公主,妻之,且命执送高绍义;佗钵不从。

辛巳,周宣帝传位于太子阐,大赦,改元大象,自称天元皇帝,所居称"天台",冕二十四旒,车服旗鼓皆倍于前王之数。

皇帝称正阳宫,置纳言、御正、诸卫等官,皆准天台。

尊皇太后为天元皇太后。

天元既传位,骄侈弥甚,务自尊大,无所顾惮,国之仪典,率情变更。

每对臣下自称为天、用樽、彝、珪、瓚以饮食。

令群臣朝天台者,致斋三日,清身一日。

既自比上帝,不欲群臣同己,常自带绶,及冠通天冠,加金附蝉,顾见侍臣弁上有金蝉及王公有绶者,并令去之。

不听人有"天"、"高"、"上"、"大"之称,官名有犯,皆改之。

改姓高者为"姜",九族称高祖者为"长祖"。

又令天下车皆以浑木为轮。

禁天下妇人不得施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墨汝。

每召侍臣论议,唯欲兴造变革,未尝言及政事。

游戏无常,出入不节,羽仪仗卫,晨出夜还,陪侍之官,皆不堪命。

自公卿以下,常被楚挞。

每捶人,皆以百二十为度,谓之"天杖",其后又加至二百四十。

宫人内职亦如之,后、妃、嫔、御,虽被宠幸,亦多杖背。

于是内外恐怖,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重足累息,以逮于终。

戊子,周以越王盛为太保,尉迟迥为大前疑,代王达为大右弼。

辛卯,徙鄴城《石经》于洛阳。

诏:"河阳、幽、相、豫、亳、青、徐七总管,并受东京六府处分。"

三月,庚申,天元还长安,大陈军伍,亲擐甲胄,入自青门,静帝备法驾以从。

夏,四月,壬戌朔,立妃硃氏为天元帝后。

后,吴人,本出寒微,生静帝,长于天元十余岁,疏贱无宠,以静帝故,特尊之。

乙巳,周主祠太庙。

壬午,大醮于正武殿。

五月,辛亥,以襄国郡为赵国,济南郡为陈国,武当、安富二郡为越国,上党郡为代国,新野郡为滕国,邑各万户;令赵王招、陈王纯、越王盛、代王达、滕王逌并之国。

随公杨坚私谓大将军汝南公庆曰:"天元实无积德;视其相貌,寿亦不长。 又,诸籓微弱,各令就国,曾无深根固本之计。 羽翮既剪,何能及远哉!"庆,神举之弟也。

突厥寇周并州。

六月,周发山东诸民修长城。

秋,七月,庚寅,周以杨坚为大前疑,柱国司马消难为大后承。

辛卯,初用大货六铢钱。

丙申,周纳司马消难女为正阳宫皇后。

己酉,周尊天元帝太后李氏为天皇太后,壬子,改天元皇后硃氏为天皇后,立妃元氏为天右皇后,陈氏为天左皇后,凡四后云。

元氏,开府仪同大将军晟之女;陈氏,大将军山提之女也。

八月,庚申,天元如同州。

丁卯,上阅武于大壮观。

命都督任忠帅步骑十万陈于玄武湖,都督陈景帅楼舰五百出瓜步江,振旅而还。

壬申,周天元还长安。

甲戌,以陈山提、元晟并为上柱国。

戊寅,上还宫。

豫章内史南康王方泰,在郡秩满,纵火延烧邑居,因行暴掠,驱录富人,征求财贿。

上阅武,方泰当从,启称母疾不行,而微服往民间淫人妻,为州所录。

又帅人仗抗拒,伤禁司,为有司所奏。

上大怒,下方泰狱,免官,削爵土,寻而复旧。

壬午,周以上柱国毕王贤为太师,郇公韩业为大左辅。

九月,乙卯,以酆王贞为大冢宰。

以郧公韦孝宽为行军元帅,帅行军总管杞公亮、郕公梁士彦寇淮南。

仍遣御正杜杲、礼部薛舒来聘。

冬,十月,壬戌,周天元幸道会苑,大醮,以高祖配醮。

初复佛像及天尊像,天元与二像俱南面坐,大陈杂戏,令长安士民纵观。

甲戌,以尚书仆射陆缮为尚书左仆射。

十一月,辛卯,大赦。

周韦孝宽分遣杞公亮自安陆攻黄城,梁士彦攻广陵。

甲午,士彦至肥口。

乙未,周天元如温汤。

戊戌,周军进围寿阳。

周天元如同州。

诏开府仪同三司、南兗州刺史淳于量为上流水军都督,中领军樊毅都督北讨诸军事,左卫将军任忠都督北讨前军事,前丰州刺史皋文奏帅步骑三千趣阳平郡。

壬寅,周天元还长安。

癸卯,任忠帅步骑七千趣秦郡;丙午,仁威将军鲁广达帅众入淮;是日,樊毅将水军二万自东关入焦湖,武毅将军萧摩诃帅步骑趣历阳。

戊申,韦孝宽拔寿阳,杞公亮拔黄城,梁士彦拔广陵;辛亥,又取霍州。

癸丑,以扬州刺史始兴王叔陵为大都督,总水步众军。

丁巳,周铸永通万国钱,一当千,与五行大布并行。

十二月,戊午,周天元以灾异屡见,舍仗卫,如天兴宫。

百官上表,劝复寝膳。

甲子,还宫,御正武殿,集百官及宫人、外命妇,大列伎乐,初作乞寒胡戏。

乙丑,南、北兗、晋三州及盱眙、山阳、阳平、马头、秦、历阳、沛、北谯、南梁等九郡民并自拔还江南。

周又取谯、北徐州。

自是江北之地尽没于周。

周天元如洛阳,亲御驿马,日行三百里,四皇后及文武侍卫数百人并乘驲以从。

仍令四后方驾齐驱,或有先后,辄加谴责,人马顿仆,相及于道。

癸酉,遣平北将军沈恪、电威将军裴子烈镇南徐州,开远将军徐道奴镇栅口,前信州刺史杨宝安镇白下。

戊寅,以中领军樊毅都督荆、郢、巴、武四州水陆诸军事。

己卯,周天元还长安。

贞毅将军汝南周法尚,与长沙王叔坚不相能。

叔坚谮之于上,云其欲反。

上执其兄定州刺史法僧,发兵将击法尚。

法尚奔周,周天元以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顺州刺史,上遣将军樊猛济江击之。

法尚遣部曲督韩朗诈降于猛,曰:"法尚部兵不愿降北,人皆窃议,欲叛还。 若得军来,自当倒戈。"

猛以为然,引兵急趋之。

法尚阳为畏惧,自保江曲,战而伪走,伏兵邀之。

猛仅以身免,没者几八千人。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