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自论为 学工夫某自读四书 ,甚辛苦。
诸公今读时,又较易做工夫了。
敬仲。
以下读书 。
后生家好著些工夫,子细看文字。
某向来 看大学,犹病於未子细,如今愈看,方见得精切。
因说:「前辈诸先生长者说话,於大体处固无可议;若看其他细碎处,大有工夫未到。
」木之。
某向角读论孟,自后欲一本文字高似论孟者,竟无之。
友仁。
某十数 岁时读孟子言「圣人与我同类者」,喜不可言!以为 圣人亦易做。
今方觉得难。
扬。
某旧时看文字,一向看去,一看数 卷,全不曾得子细;於义理之文亦然,极为 病。
今日看中庸,只看一段子。
扬。
读书 须纯一。
如看一般未了,又要搬涉,都不济事 。
某向时读书 ,方其读上句,则不知有下句;读上章,则不知有下章。
读中庸,则祇读中庸;读论语,则祇读论语。
一日祇看一二章,將 诸家说看合与不合。
凡读书 到冷淡无味处,尤当著力推考。
道夫。
读书 须读到不忍舍 处,方是见得真味。
若读之数过,略晓 其义即厌之,欲別求书 看,则是於此一卷书 犹未得趣也。
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
只提醒精神,终日著意,看得多少文字!穷得多少义理!徒为 懒 倦,则精神自是憒憒,只恁昏塞不通,可惜!某旧日读书 ,方其读论语时,不知有孟子;方读学而第一,不知有为 政第二。
今日看此一段,明日且更看此一段,看来 看去,直待无可看,方换一段看。
如此看久,自然洞贯,方为 浹 洽。
时下虽是钝滯 ,便一件了得一件,將来 却有尽理会 得时。
若撩东札西,徒然看多,事事不了;日暮途远,將 来 荒忙不济 事。
旧见李先生说:「理会文 字,须令一件融释了后,方更理会 一件。
」「融释」二字下得极好,此亦伊川所谓「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格得多后,自脱然有贯通处」。
此亦是他真曾经歷来 ,便说得如此分明。
今若一件未能融释,而又欲理会 一件,则第二件又不了。
推之万事,事事不了,何益!大雅。
某是自十六七时下工夫读书 ,彼时四旁皆无津涯,只自恁地硬著力去做。
至今日虽不足道,但当时也是喫 了多少辛苦,读了书 。
今人卒乍便要读到某田地,也是难。
要须积累著力,方可。
某今老而將 死,所望者,但愿朋友勉力学问而已!道夫。
器之问「野有死?」。
曰:「读书 之法,须识得大义,得他滋味。
没要紧处,纵理会 得也无益。
大凡读书 ,多在讽诵中见义理。
况诗又全在讽诵之功,所谓『清庙之瑟,一唱而三叹』,一人唱之,三人和之,方有意思。
又如今诗曲,若只读过,也无意思;须是歌起来, 方见好处。
」因说:「读书 须是有自得处。
到自得处,说与人也不得。
某旧读『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 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勗 寡人』!『既破我斧,又闕我斨 ,周公东征,四国 是皇。
哀我人斯,亦孔之將 』!伊尹曰:『先王肇修人纪,从 諫弗咈 ,先民时若,居上克明,为 下克忠,与人不求备 ,检身若不及,以至於有万邦。
兹惟艰哉!』如此等处,直为 之废卷慨想而不能已!觉得朋友间看文字,难得这般意思。
某二十岁前后,已看得书 大意如此,如今但较精密。
日月易得,匆匆过了五十来 年!」木之。
谓器之看诗,病於草率。
器之云:「如今將 先生数 书 循环看去。
」曰:「都读得了,方可循环再看。
如今读一件书 ,须是真箇理会 得这一件了,方可读第二件;读这一段,须是理会 得这一段了,方可读第二段。
少间渐渐节次看去,自解通透。
只五年间,可以读得经子诸书 ,迤邐去看史传 ,无不贯通。
韩退之所谓『沈潜乎训义,反覆乎句读』,须有沈潜反覆之功,方得。
所谓『审问之』,须是表裏內 外无一毫之不尽,方谓之审。
恁地竭尽心力,犹有见未到处,却不奈何。
如今人不曾竭尽心力,只见得三两 分了,便草草揭过,少间只是鶻突无理会 ,枉著日月,依旧似不曾读相似。
只如韩退之老苏作文章,本自没要紧事。
然他大段用功,少间方会渐渐埽去那许多鄙俗底言语,换了箇心胸,说这许多言语出来 。
如今读书 ,须是加沈潜之功,將 义理去浇 灌胸腹,渐渐盪涤 去那许多浅\近鄙陋之见,方会 见识高明。
」因说:「读诗,惟是讽诵之功。
上蔡亦云:『诗,须是謳吟讽诵以得之。
』某旧时读诗,也只先去看许多注解,少间却被惑乱。
后来 读至半了,都只將 诗来 讽诵至四五十过,已渐渐得诗之意;却去看注解,便觉减了五分以上工夫;更从 而讽诵四五十过,则胸中判然矣。
」因说:「如今读书 ,多是不曾理会 得一处通透了,少间却多牵 引前面疑难来 说,此最学者大病。
譬如一箇官司,本自是鶻突了,少间又取得许多鶻突底证见来 证对 ;却成一场 无理会 去,又有取后面未曾理会 底来 说。
却似如今只来 建阳县,犹自未见得分晓 ,却又將 建寧府与南剑 州事来 说,如何说得行!少间弄来 弄去,只是胡说瞒人。
有人说话如此者,某最怕之。
说甲未了,又缠向乙上去;说乙未了,又缠向丙上去;无一句著实。
正如斜风雨相似,只管吹將 去,无一点著地。
故有终日与他说,不曾判断 得一件分晓 ,徒费气 力耳。
」木之。
先生因与朋友言及易,曰:「易非学者之急务 也。
某平生也费了些精神理会 易与诗,然其得力则未若语孟之多也。
易与诗中所得,似鸡肋焉。
」壮祖 。
问:「近看胡氏春秋,初无定例,止说归忠孝处,便为 经义,不知果得孔子意否?」曰:「某尝说,诗书 是隔一重两 重说,易春秋是隔三重四重说。
春秋义例、易爻象,虽是圣人立下,今说者用之,各信己见,然於人伦大纲皆通,但未知曾得圣人当初本意否。
且不如让渠如此说,且存取大意,得三纲、五常不至废坠足矣。
今欲直得圣人本意不差,未须理会 经,先须於论语孟子中专 意看他,切不可忙;虚心观之,不须先自立见识,徐徐以俟之,莫立课程。
某二十年前得上蔡语录观之,初用银朱画出合处;及再观,则不同矣,乃用粉笔;三观,则又用墨笔。
数 过之后,则全与元看时不同矣。
大抵老兄好去难处用工,不肯向平易处用工,故见如此难进,今当於平易处用工。
」大雅。
读书 贪多,最是大病,下梢都理会 不得。
若到闲时无书 读时,得一件书 看,更子细。
某向为 同安簿满,到泉州候批书 ,在客邸借文字,只借得一册 孟子,將 来子 细读,方寻 得本意见。
看他初间如此问,又如此答;待再问,又恁地答。
其文虽若不同,自有意脉,都相贯通;句句语意,都有下落。
贺孙。
看文字,却是索居独处好用工夫,方精专 ,看得透彻 ,未须便与朋友商量。
某往年在同安日,因差出体究公事处,夜寒不能寐,因看得子夏论学一段分明。
后官满,在郡中等批书 ,已遣行李,无文字看,於馆人处借得孟子一册 熟读,方晓 得「养气 」一章语脉。
当时亦不暇写出,只逐段以纸签签之云,此是如此说。
签了,便看得更分明。
后来 其间虽有修改,不过是转换处,大意不出当时所见。
如谩人底议论,某少年亦会 说,只是终不安,直到寻 箇愨 实处方已。
。
某旧年思量义理未透,直是不能睡。
初看子夏「先传 后倦」一章,凡三四夜,穷究到明,彻 夜闻杜鹃声。
过。
问:「尝闻先生为 学者言:『读书 ,须有箇悦处,方进。
』先生又自言:『某虽如此,屡 觉有所悦。
』」因稟曰:「此先生进德日新工夫。
不知学者如何到得悦处?」曰:「亦只是时习。
时习故悦。
」德明。
某尝说,看文字须如法家深刻,方穷究得尽。
某直是下得工夫!义刚。
某旧时读书 ,专 要拣 好处看,到平平泛泛处,多阔略,后多记不得,自觉也是一箇病。
今有一般人,看文字却只摸得些渣滓,到有深意好处,却全不识!此因有献易说,多失伊川精意而言。
贺孙。
凡看文字,诸家说异同处最可观。
某旧日看文字,专 看异同处。
如谢上蔡之说如彼,杨 龟山之说如此,何者为 得?何者为 失?所以为 得者是如何?所以为 失者是如何?学蒙。
某寻 常看文字都曾疑来 。
如上蔡观復 堂记,文定答曾吉甫书 ,皆曾把做孔孟言语一般看。
久之,方见其未是。
每一次看透一件,便觉意思长进。
不似他人只依稀一见,谓其不似,便不復 看;不特不见其长处,亦不见其短处。
。
某寻 常见是人文字,未尝敢轻易;亦恐有好处,鞭著工夫看它。
。
某所以读书 自觉得力者,只是不先立论。
方子。
某自十五六时至二十岁,史书 都不要看,但觉得闲是闲非没要紧,不难理会 。
大率才看得此等文字有味,毕竟粗心了。
吕 伯恭教人看左传 ,不知何谓。
履孙。
「学者难得,都不肯自去著力读书 。
某登科后要读书 ,被人横截直截,某只是不管,一面自读。
」顾文蔚曰:「且如公有谁鞭辟?毕竟是自要读书 。
」文蔚。
看道理,若只恁地说过一遍便了,则都不济 事。
须是常常把来 思量,始得。
看过了后,无时无候,又把起来 思量一遍。
十分思量不透,又且放下,待意思好时,又把起来 看。
恁地,將 久自然解透彻 。
延平先生尝言:「道理须是日中理会 ,夜里却去静处坐地思量,方始有得。
」某依此说去做,真箇是不同。
义刚。
以下穷理。
或问:「先生谓:『讲论固不可无,须是自去体认。
』如何是体认?」曰:「体认是把那听得底自去心裏重复思量过。
伊川曰:『时復 思绎,浹 洽於中,则说矣。
』某向来 从 师,一日间所闻说话,夜间如温 书 一般,字字子细思量过。
才有疑,明日又问。
」广。
问「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
曰:「此亦只是为 公孙丑不识『浩然之气 』,故教之养气工 夫缓急云,不必太急,不要忘了,亦非教人於无著摸处用工也。
某旧日理会 道理,亦有此病。
后来 李先生说,令去圣经中求义。
某后刻意经学,推见实理,始信前日诸人之误也。
」大雅。
器之问:「尝读孟子『求放心』章,今每觉心中有三病:笼\统不专 一,看义理每觉有一重似帘幙 遮蔽,又多有苦心不舒快之意。
」曰:「若论求此心放失,有千般万样 病,何止於三?然亦別无道理医治,只在专 一。
果能专 一,则静;静则明;明则自无遮蔽;既无遮蔽,须自有舒泰宽展处。
这也未曾如此,且收敛 此心专 一,渐渐自会 熟,熟了自有此意。
看来 百事只在熟。
且如百工技艺,也只要熟,熟则精,精则巧。
」器之又问:「先生往时初学,亦觉心有不专 一否?」曰:「某初为学,全无见成规模,这边也去理会 寻 討,那边也去理会寻 討。
向时诸前辈每人各是一般说话。
后来 见李先生,李先生较说得有下落,说得较縝密。
若看如今,自是有见成下工夫处。
看来 须是先理会 箇安著处,譬如人治生,也须先理会 箇屋子,安著身己,方始如何经营,如何积累,渐渐须做成家计。
若先未有安著身己处,虽然经营,毕竟不济 事。
为 学者不先存此心,虽说要去理会 ,东东西西,都自无安著处。
孟子所以云收放心,亦不是说只收放心便了。
收放心,且收敛 得箇根基,方可以做工夫。
若但知收放心,不做工夫,则如近日江西所说,则是守箇死物事。
故大学之书 ,须教人格物、致知以至於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节节有工夫。
」贺孙。
某所得处甚约,只是一两 切要句上。
却日夜就此一两 句上用意玩味,胸中自是洒 落。
又云:「放心不必是走在別处去,但一札眼间便不见。
才觉得,又便在面前,不是难收拾。
自去提撕,便见得是如此。
」恪。
近日已觉向来 说话太支离处,反身以求,正坐自己用功亦未切耳。
因此减去文字功夫,觉得闲中气 象甚適。
每劝 学者,亦且看孟子「道性善」、「求放心」两 章,著实体察收拾为 要。
其余文字,且大概讽诵涵咏,未须大段著力考索也。
旧在湖南理会 干坤,干是先知,坤是践履,上是「知至」,下是「终之」,却不思今只理会 箇知,未审到何年月方理会 「终之」也。
是时觉得无安居处,常恁地忙。
又理会 动 静,以为 理是静,吾身上出来 便是动 ,却不知未发念虑时静,应 物时动 ;静而理感亦有动 ,动时理安亦有静。
初寻 得箇动 静意思,其乐 甚乖,然却一日旧似一日。
当时看明道答横渠书 ,自不入也。
方。
旧来 失了此物多时,今收来 尚未便入腔窠,但当尽此生之力而后已。
自谓云尔。
方。
今日学者不长进,只是「心不在焉」。
尝记少年时在同安,夜闻鍾鼓声,听其一声未绝,而此心已自走作,因此警惧 ,乃知为 学须是专 心致志。
又言:「人有一正念,自是分晓 。
又从 旁別生一小念,渐渐放阔去,不可不察。
」德明。
这道理,须是见得是如此了,验之於物,又如此;验之吾身,又如此;以至见天下道理皆端的如此了,方得。
如某所见所言,又非自会 说出来 ,亦是当初於圣贤与二程所说推之,而又验之於己,见得真实如此。
道夫。
刘 晏见钱流地上,想是他计较得熟了,如此。
某而今看圣人说话,见圣人之心成片价从 面前过。
胡泳。
某寻 常莫说前辈,只是长上及朋友稍稍说道理底,某便不敢说他说得不是,且將 他说去研究。
及自家晓得 ,却见得他底不是。
某寻 常最居人后。
又曰:「寻 常某最得此力。
」节。
初师屏山籍溪。
籍溪学於文定,又好佛老;以文定之学为 论治道则可,而道未至。
然於佛老亦未有见。
屏山少年能为 举业,官莆田,接塔下一僧,能入定数 日。
后乃见了老,归家读儒书 ,以为 与佛合,故作圣传 论。
其后屏山先亡,籍溪在。
某自见於此道未有所得,乃见延平。
可学。
论传 授。
或说:「象山说,『克己復 礼』,不但只是欲克去那利欲忿懥 之私,只是有一念要做圣贤,便不可。
」曰:「此等议论,恰如小儿 则剧 一般,只管要高去,圣门何尝有这般说话!人要去学圣贤,此是好底念虑,有何不可?若以为 不得,则尧 舜之『兢兢业业』,周公之『思兼三王』,孔子之『好古敏求』,顏子之『有为 若是』,孟子之『愿学孔子』之念,皆当克去矣!看他意思只是禪。
誌公云:『不起纤毫修学心,无相光中常自在。
』他只是要如此,然岂有此理?只如孔子答顏子:『克己復 礼为仁 。
』据 他说时,只这一句已多了,又况有下头一落索?只是顏子才问仁,便与打出方是!及至恁地说他,他又却讳。
某常谓,人要学禪时,不如分明去学他禪和一棒一喝便了。
今乃以圣贤之言夹杂了说,都不成箇物事。
道是龙,又无角;道是蛇,又有足。
子静旧年也不如此,后来 弄得直恁地差异!如今都教坏 了后生,箇箇不肯去读书 ,一味顛蹶没理会 处,可惜!可惜!正如荀子不睹是,逞快胡骂乱骂,教得箇李斯出来 ,遂至焚书 坑儒!若使荀卿不死,见斯所为 如此,必须自悔。
使子静今犹在,见后生辈如此顛蹶,亦须自悔其前日之非。
」又曰:「子静说话,常是两 头明,中间暗。
」或问:「暗是如何?」曰:「是他那不说破处。
他所以不说破,便是禪。
所谓『鸳鸯绣出从 君看,莫把金针度与人』,他禪家自爱 如此。
某年十五六时,亦尝留心於此。
一日在病翁所会 一僧,与之语。
其僧只相应 和了说,也不说是不是;却与刘 说,某也理会 得箇昭昭灵灵底禪。
刘 后说与某,某遂疑此僧更有要妙处在,遂去扣问他,见他说得也煞好。
及去赴试时,便用他意思去胡说。
是时文字不似而今细密,由人粗说,试官为 某说动 了,遂得举。
时年十九。
后赴同安任,时年二十四五矣,始见李先生。
与他说,李先生只说不是。
某却倒疑李先生理会 此未得,再三质问。
李先生为 人简重,却是不甚会 说,只教看圣贤言语。
某遂將 那禪来 权倚 阁起。
意中道,禪亦自在,且將 圣人书 来 读。
读来 读去,一日復 一日,觉得圣贤言语渐渐有味。
却回头看释氏之说,渐渐破绽,罅漏百出!」广。
问择 之云:「先生作延平行状 ,言『默坐澄心,观四者未发已前气 象』,此语如何?」曰:「先生亦自说有病。
」后復 以问。
先生云:「学者不须如此。
某少时未有知,亦曾学禪,只李先生极言其不是。
后来 考究,却是这边味长。
才这边长得一寸,那边便缩了一寸,到今销鑠无余矣。
毕竟佛学无是处。
」德明。
某旧时亦要无所不学,禪、道、文章、楚辞、诗、兵法,事事要学,出入时无数 文字,事事有两 册 。
一日忽思之曰:「且慢,我只一箇浑身,如何兼得许多!」自此逐时去了。
大凡人知箇用心处,自无缘及得外事。
扬。
某自十四五岁时,便觉得这物事是好底物事,心便爱 了。
某不敢自昧,实以銖累寸积而得之。
方子。
与范直阁说「忠恕」,是三十岁时书 ,大概也是。
然说得不似,而今看得又较別。
淳。
三十年前长进,三十年后长进得不多。
僩。
某今且劝 诸公屏去外务 ,趲工夫专 一去看这道理。
某年二十余已做这工夫,將 谓下梢理会 得多少道理。
今忽然有许多年纪,不知老之至此,也只理会 得这些子。
岁月易得蹉跎,可畏如此!贺孙。
因言读书 用功之难:「诸公觉得大故浅\近,不曾著心。
某旧时用心甚苦。
思量这道理,如过危木桥 子,相去只在毫发之间,才失脚,便跌落下去!用心极苦。
五十岁已后,觉得心力短,看见道理只爭丝发之间,只是心力把不上。
所以大学中庸语孟诸文字,皆是五十岁已前做了。
五十已后,长进得甚不多。
而今人看文字,全然心粗。
未论说道理,只是前辈一样 文士,亦是用几多 工夫,方做得成,他工夫更多。
若以他这心力移在道理上,那裏得来 !如韩文公答李翊一书 ,与老苏上欧阳公书 ,他直如此用工夫!未有苟然而成者。
欧阳公则就作文上改换,只管揩磨,逐旋捱將 去,久之,渐渐揩磨得光。
老苏则直是心中都透熟了,方出之於书 。
看他们用工夫更难,可惜!若移之於此,大段可畏。
看来 前辈以至敏之才而做至钝底工夫,今人以至钝之才而欲为 至敏底工夫,涉猎看过,所以不及古人也。
故孔子曰:『参 也鲁。
』须是如此做工夫始得。
」僩。
读书 须是虚心,方得。
他圣人说一字是一字,自家只平著心去秤停他,都不使得一毫杜撰,只顺他去。
某向时也杜撰说得,终不济 事。
如今方见得分明,方见得圣人一言一字不吾欺。
只今六十一岁,方理会 得恁地。
若或去年死,也则枉了。
自今夏来 ,觉见得纔是圣人说话,也不少一箇字,也不多一箇字,恰恰地好,都不用一些穿凿。
庄子云:「吾与之虚而委蛇。
」既虚了,又要隨他曲折恁地去。
今且与公说箇样 子,久之自见。
今人大抵偪 塞满胸,有许多伎俩,如何便得他虚?亦大是难。
分明道「知至而后意诚\」,盖知未至,虽见人说,终是信不过。
今说格物,且只得一件两 件格將 去,及久多后,自然贯通信得。
道夫。
某觉得今年方无疑。
伯羽。
理会 得时,今老而死矣,能受用得几 年!然十数年 前理会 不得,死又却可惜!士毅。
丙辰冬。
先生多有不可为 之叹。
汉卿曰:「前年侍坐,闻先生云:『天下无不可为 之事,兵隨將 转,將 逐符行。
』今乃谓不可为 。
」曰:「便是这符不在自家手裏。
」或谓汉卿多禪语。
贺孙因云:「前承汉卿教训,似主静坐澄清之语。
汉卿云,味道煞篤实云云。
」先生曰:「静坐自是好。
近得子约书 云:『须是识得喜怒哀乐 未发之本体。
』此语尽好。
」汉卿又问:「前年侍坐,所闻似与今別。
前年云:『近方看得这道理透。
若以前死,却亦是枉死了!』今先生忽发嘆,以为 只如此不觉老了。
还当以前是就道理说;今就勋 业上说?」先生曰:「不如此。
自是觉得无甚长进,於上面犹觉得隔一膜。
」又云:「於上面但觉透得一半。
」贺孙。
某当初讲学,也岂意到这裏?幸而天假之年,许多道理在这裏,今年颇觉胜 似去年,去年胜 似前年。
夔孙。
某老矣,无气 力得说。
时先生病,当夜说话,气 力比常时甚微。
看也看不得了,行也行不尽了,说也说不办了。
诸公勉之!僩。
敬子举先生所谓「传 命之脉」,及佛氏「传 心」「传 髓」之说。
曰:「便是要自家意思与他为 一。
若心不在上面,书 自是书 ,人自是人,如何看得出!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
』只十五岁时,便断 断 然以圣人为 志矣。
」二程自十五六时,便脱然欲学圣人。
僩。
周敬王四十一年壬戌,孔子卒,至宋庆元三年丁巳,一千六百七十六年。
先生是年正旦,书 於藏书 阁下东楹。
人杰 。
人之血气 ,固有强弱,然志气 则无时而衰。
苟常持得这志,纵血气 衰极,也不由他。
如某而今如此老病衰极,非不知每日且放晚起以养病,但自是心裏不稳,只交到五更初,目便睡不著了。
虽欲勉强睡,然此心已自是箇起来 底人,不肯就枕了。
以此知,人若能持得这箇志气 定,不会 被血气 夺。
凡为 血气 所移者,皆是自弃自暴之人耳。
僩。
以下杂记。
先生患气 痛、脚弱、泄泻。
或劝 晚起。
曰:「某自是不能晚起,虽甚病,纔见光,亦便要起,寻 思文字。
纔稍晚,便觉似宴安鴆毒,便似箇懒 惰底人,心裏便不安。
须是早起了,却觉得心下松爽。
」僩。
某气 质有病,多在忿懥 。
閎祖。
因语某人好作文,曰:「平生最不喜作文,不得已为 人所託,乃为 之。
自有一等人乐 於作诗,不知移以讲学,多少有益!」符舜功曰:「赵昌父前日在此,好作诗。
与之语道理,如水投石!」可学。
戊辰年省试出「刚中而应 」。
或云:「此句凡七出。
」某將 彖辞暗地默数 ,只有五箇。
其人坚 执 。
某又再诵再数 ,只与说:「记不得,只记得五出,且隨某所记行文。
」已而出院检本,果五出耳。
又云:「只记得大象,便画得卦。
」銖。
先生每得未见书 ,必穷日夜读之。
尝云:「向时得徽宗实录,连夜看,看得眼睛都疼。
」一日,得韩南涧 集,一夜与文蔚同看,倦时令文蔚读听,至五更尽卷。
曰:「一生做诗,只有许多!」文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