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集释 庄子集释卷一上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庄子集释
《庄子集释》 庄子集释卷一上 郭庆藩

内篇【一】逍遥游第一【二】【一】【释文】〔《内篇"一"》〕内者,对外立名。

说文:篇,书也。

字从竹;从艹者草名耳,非也。

【二】【注】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二"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庆藩案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类云: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

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

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

刘孝标注云:向子期、郭子玄逍遥义曰:"夫大鹏之上九万,尺鷃之起榆枋,小大虽差,各任其性,苟当其分,逍遥一也。 然物之芸芸,同资有待,得其所待,然后逍遥耳。 唯圣人与物冥而循大变,为能无待而常通。 岂独自通而已!又从有待者不失其所待,不失则同于大通矣。"

支氏逍遥论曰:"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也。 庄生建言大道,而寄指鹏鷃。 鹏以营生之路旷,故失适于体外;鷃以在近而笑远,有矜伐于心内。 至人乘天正而高兴,游无穷于放浪。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遥然不我得;玄感不为,不疾而速,则逍然靡不适。 此所以为逍遥也。 若夫有欲当其所足,足于所足,快然有似天真,犹饥者一饱,渴者一盈,岂忘烝尝于糗粮,绝觞爵于醪醴哉!苟非至足,岂所以逍遥乎!"此向郭之注所未尽。

【释文】《逍》音销,亦作消。

《遥》如字。

亦作摇。

◎庆藩案逍遥二字,说文不收,作消摇者是也。

礼檀弓消摇于门,汉书司马相如传消摇乎襄羊,京山引太玄翕首虽欲消摇,天不之兹,汉开母石阙则文耀以消摇,文选宋玉九辩聊消摇以相羊,后汉东平宪王苍传消摇相羊,字并从水作消,从手作摇。

唐释湛然止观辅行传弘决引王瞀夜云:消摇者,调畅逸豫之意。

夫至理内足,无时不适;止怀应物,何往不通。

以斯而游天下,故曰消摇。

又曰:理无幽隐,消然而当,形无钜细,摇然而通,故曰消摇。

解消摇义,视诸儒为长。

《游》如字。

亦作游。

逍遥游者,篇名,义取闲放不拘,怡适自得。

◎庆藩案家世父侍郎公曰:天下篇庄子自言其道术充实不可以已,上与造物者游。

首篇曰逍遥游者,庄子用其无端崖之词以自喻也。

注谓小大虽殊,逍遥一也,似失庄子之恉。

◎又案文选潘安仁秋兴赋注引司马彪云:言逍遥无为者能游大道也。

释文阙。

《夫小大》音符。

《之场》直良反。

《事称》尺证反。

《各当》丁浪反。

《其分》符问反。

【校】"一"依通志堂本经典释文补。

"二"各字宋赵谏议本作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一】。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二】。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三】。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四】。

【一】【疏】溟,犹海也,取其溟漠无涯,故"为"〔谓〕"一"之溟。

东方朔十洲记云:溟海无风而洪波百丈。

巨海之内,有此大鱼,欲明物性自然,故标为章首。

玄中记云:东方有大鱼焉,行者一日过鱼头,七日过鱼尾;产三日,碧海为之变红。

故知大物生于大处,岂独北溟而已。

【释文】《北冥》本亦作溟,觅经反,北海也。

嵇康云:取其溟漠无涯也。

梁简文帝云:窅冥无极,故谓之冥。

东方朔十洲记云:水黑色谓之冥海,无风洪波百丈。

◎庆藩案慧琳一切经音义三十一大乘入楞伽经卷二引司马云:溟,谓南北极也。

去日月远,故以溟为名也。

释文阙。

《鲲》徐音昆,李侯温反。

大鱼名也。

崔譔云:鲲当为鲸,简文同。

◎庆藩案方以智曰:鲲本小鱼之名,庄子用为大鱼之名。

其说是也。

尔雅释鱼:鲲,鱼子。

凡鱼之子名鲲,鲁语鱼禁鲲鲕,韦昭注:鲲,鱼子也。

张衡"东"〔西〕"二"京赋摷鲲鲕,薛综注:鲲,鱼子也。

说文无鲲篆。

段玉裁曰:鱼子未生者曰鲲。

鲲即卵字,许慎作●,古音读如关,亦读如昆。

礼内则濡鱼卵酱,郑读卵若鲲。

凡未出者曰卵,已出者曰子。

鲲即鱼卵,故叔重以●字包之。

庄子谓绝大之鱼为鲲,此则齐物之寓言,所谓汪洋自恣以适己者也。

释文引李颐云鲲,大鱼名也,崔撰、简文并云鲲当为鲸,皆失之。

《其几》居岂反。

下同。

【二】【注】鹏鲲之实,吾所未详也。

夫庄子之大意,在乎逍遥游放,无为而自得,故极小大之致以明性分之适。

达观之士,宜要其会归而遗其所寄,不足事事曲与生说。

自不害其弘旨,皆可略之耳。

【疏】夫四序风驰,三光电卷,是以负山岳而舍故,扬舟壑以趋新。

故化鱼为鸟,欲明变化之大理也。

【释文】《鹏》步登反。

徐音朋。

郭甫登反。

崔音凤,云:鹏即古凤字,非来仪之凤也。

说文云:朋及鹏,皆古文凤字也。

朋鸟象形。

凤飞,群鸟从以万数,故以朋为朋党字。

字林云:鹏,朋党也,古以为凤字。

◎卢文弨曰:以朋旧作以鹏,今案文义"政"〔改〕正。

◎庆藩案广川书跋宝龢钟铭、通雅四十五并引司马云:鹏者凤也。

释文阙。

《夫庄》音符。

发句之端皆同。

《性分》符问反。

下皆同。

《达观》古乱反。

《宜要》一遥反。

【三】【疏】鱼论其大,以表头尾难知;鸟言其背,亦示修短叵测。

故下文云未有知其修者也。

鼓怒翅翼,奋迅毛衣,既欲抟风,方将击水。

遂乃断绝云气,背负青天,骞翥翱翔,凌摩霄汉,垂阴布影,若天涯之降行云也。

【释文】《垂天之云》司马彪云:若云垂天旁。

崔云:垂,犹边也,其大如天一面云也。

【四】【注】非冥海不足以运其身,非九万里不足以负其翼。

此岂好奇哉?直以大物必自生于大处,大处亦必自生此大物,理固自然,不患其失,又何厝心于其间哉。

【疏】运,转也。

是,指斥也。

即此鹏鸟,其形重大,若不海中运转,无以自致高升,皆不得不然,非乐然也。

且形既迁革,情亦随变。

昔日为鱼,涵泳北海;今时作鸟,腾翥南溟;虽复升沉性殊,逍遥一也。

亦犹死生聚散,所遇斯适,千变万化,未始非吾。

所以化鱼为鸟,自北徂南者,鸟是凌虚之物,南即启明之方;鱼乃滞溺之虫,北盖幽冥之地;欲表向明背暗,舍滞求进,故举南北鸟鱼以示为道之径耳。

而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

【释文】《海运》司马云:运,转也。

向秀云:非海不行,故曰海运。

简文云:运,徙也。

◎庆藩案玉篇:运,行也。

浑天仪云:天运如车毂,谓天之行不息也。

此运字亦当训行。

庄子言鹏之运行不息于海,则将徙天池而休息矣。

"说文:徙,迻也。 段注:乍行乍止而竟止,则移其所矣。 "下文引齐谐六月息之言可证。

郭氏谓非冥海不足以运其身,释文引司马向秀之说,皆失之。

《岂好》呼报反。

下皆同。

《大处》昌虑反。

下同。

《何厝》七故反。

本又作措。

◎卢文弨曰:案说文:厝,厉石也;措,置也;俗多通用。

今庄子注作措,与说文合。

【校】"一"为谓古多混用,今以义别。

后不复出。

"二"依文选改。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去以六月息者也。 【二】"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三】。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一"若是则"二"已矣【四】。

【一】【注】夫翼大则难举,故抟扶摇而后能上,九万里乃足自"三"胜耳。

既有斯翼,岂得决然而起,数仞而下哉!此皆不得不然,非乐然也。

【疏】姓齐,名谐,人姓名也。

亦言书名也,齐国有此"徘"〔俳〕谐之书也。

志,记也。

击,打也。

抟,斗也,扶摇,旋风也。

齐谐所着之书,多记怪异之事,庄子引以为证,明己所说不虚。

大鹏既将适南溟,不可决然而起,所以举击两翅,动荡三千,踉跄而行,方能离水。

然后缭戾宛转,鼓怒徘徊,风气相扶,摇动而上。

涂经九万,时隔半年,从容志满,方言憩止。

适足而已,岂措情乎哉!

【释文】《齐谐》户皆反。

司马及崔并云人姓名。

简文云书。

◎俞樾曰:按下文谐之言曰,则当作人名为允。

若是书名,不得但称谐。

《志怪》志,记也。

怪,异也。

《水击》崔云:将飞举翼,击水踉跄也。

踉,音亮。

跄,音七亮反。

《抟》徒端反。

司马云:抟飞而上也。

一音博。

崔云:拊翼徘徊而上也。

◎卢文弨曰:当云本一作搏,音博,陆氏于考工记之抟"●"〔埴〕"四",亦云刘音博,不分别字体,非。

◎庆藩案慧琳一切经音义七十二引司马云:击,犹动也。

释文阙。

又文选江文通杂体诗注引司马云:抟,圜也。

扶摇,上行风也,圜飞而上行者若扶摇也。

范彦龙古意赠王中书诗注引司马曰:抟,圜也。

圜飞而上若扶摇也。

张景阳七命注、御览九及九百二十七、初学记一并引司马曰:扶摇,上行风也。

诸书所引,互有异同,与释文亦小异。

◎又案说文:抟,以手圜之也。

古借作专。

汉书天文志骑气卑而布卒气抟,如淳注:抟,专也。

集韵:抟,擅也,"擅亦有专义。 "又曰:聚也。

抟扶摇而上,言专聚风力而高举也。

释文所引,未得抟字之义。

《扶摇》徐音遥,风名也。

司马云:上行风谓之扶摇。

尔雅云:扶摇谓之飙。

郭璞云:暴风从下上也。

◎卢文弨曰:从下上倒,今据尔雅注改正。

《而上》时掌反。

注同。

《自胜》音升。

下同。

《决然》喜缺反。

下同。

《数仞》色主反。

下同。

《非乐》音岳,又五孝反。

【二】【注】夫大鸟一去半岁,至天池而息;小鸟一飞半朝,抢榆枋而止。

此比所能则有闲矣,其于适性一也。

【释文】《抢》七羊反。

《枋》音方。

◎家世父曰:去以六月息,犹言乘长风也,与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对文。

庄文多不能专于字句求之。

"五"【三】【注】此皆鹏之所冯以飞者耳。

野马者,游气也。

【疏】尔雅云:邑外曰郊,郊外曰牧,牧外曰野。

此言青春之时,阳气发动,遥望薮泽之中,犹如奔马,故谓之野马也。

扬土曰尘,尘之细者曰埃。

天地之闲,生物气息更相吹动以举于鹏者也。

夫四生杂沓,万物参差,形性不同,资待宜异。

故鹏鼓垂天之翼,托风气以逍遥;蜩张决起之翅,抢榆枋而自得。

斯皆率性而动,禀之造化,非有情于遐迩,岂措意于骄矜!体斯趣者,于何而语夸企乎!

【释文】《野马》司马云:春月泽中游气也。

崔云:天地闲气如野马驰也。

《尘埃》音哀。

崔云:天地闲气蓊郁似尘埃扬也。

《相吹》如字。

崔本作炊。

◎庆藩案吹炊二字古通用。

集韵:炊,累动而升也。

荀子仲尼篇可炊而●也,本书在宥篇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注并云:炊与吹同。

◎又案庄生既言鹏之飞与息各适其性,又申言野马尘埃皆生物之以息相吹,盖喻鹏之纯任自然,亦犹野马尘埃之累动而升,无成心也。

郭氏谓鹏之所冯以飞者,疑误。

《所冯》皮冰反。

本亦作凭。

◎卢文弨曰:今注作凭,改正。

【四】【注】今观天之苍苍,竟未知便是天之正色邪,天之为远而无极邪。

鹏之自上以视地,亦若人之自"此"〔地〕"六"视天。

则止而图南矣"七",言鹏不知道里之远近,趣足以自胜而逝。

【疏】仰视圆穹,甚为迢递,碧空高远,算数无穷,苍苍茫味,岂天正色!然鹏处中天,人居下地,而鹏之俯视,不异人之仰观。

人既不辨天之正色,鹏亦讵知地之远近!自胜取足,适至南溟,鹏之图度,止在于是矣。

【释文】《色邪》余嗟反,助句不定之辞。

后放此。

◎卢文弨曰:旧也嗟反,今据易释文正。

【校】"一"阙误云:文如海本亦作则。

"二"阙误则作而。

"三"赵谏议本足自作自足。

"四"埴字依考工记改。

"五"以上三十八字,原误置上注文之下。

"六"地字依续古逸丛书本改。

"七"赵本无矣字。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一】。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二】,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三】。

【一】【注】此皆明鹏之所以高飞者,翼大故耳。

夫质小者所资不待大,则质大者所用不得小矣。

故理有至分,物有定极,各足称事,其济一也。

若乃失乎忘生之"主"〔生〕"一"而营生于至当之外,事不任力,动不称情,则虽垂天之翼不能无穷,决起之飞不能无困矣。

【疏】且者假借,是聊略之辞。

夫者开发,在语之端绪。

积,聚也。

厚,深也。

杯,小器也。

坳,污陷也,谓堂庭坳陷之地也。

芥,草也。

胶,粘也。

此起譬也。

夫翻覆一杯之水于坳污堂地之间,将草叶为舟,则浮泛靡滞;若还用杯为舟,理必不可。

何者?水浅舟大,则粘地不行故也。

是以大舟必须深水,小芥不待洪流,苟其大小得宜,则物皆逍遥。

【释文】《且夫》音符。

《覆》芳服反,《杯》崔本作杯。

《坳堂》于交反,又乌了反,李又伊九反。

崔云:堂道谓之坳。

司马云:涂地令平。

支遁云:谓有坳垤形也。

《芥》吉迈反,徐古迈反,一音古黠反。

李云:小草也。

《则胶》徐、李古孝反,一音如字。

崔云:胶着地也。

李云:黏也。

《称事》尺证反。

后同。

《其济》子细反,本又作齐,如字。

《之生》本亦作主字。

《至当》丁浪反。

后皆同。

【二】【疏】此合喻也。

夫水不深厚,则大舟不可载浮;风不崇高,大翼无由凌霄汉。

〔是〕"二"以小鸟半朝,决起"抢"榆〔枋〕"三"之上;大鹏九万,飘风鼓扇其下也。

【三】【注】夫所以乃今将图南者,非其好高而慕远也,风不积则夭阏不通故耳。

此大鹏之逍遥也。

【疏】培,重也。

夭,折也。

阏,塞也。

初赖扶摇,故能升翥;重积风吹,然后飞行。

既而上负青天,下乘风脊,一凌霄汉,六月方止。

网罗不逮,毕弋无侵,折塞之祸,于何而至!良由资待合宜,自致得所,逍遥南海,不亦宜乎!

【释文】《而后乃今培》音裴,重也。

徐扶杯反,又父宰反,三音扶北反。

本或作陪。

◎卢文弨曰:今本三作一,非。

《风》绝句。

◎庆藩案王念孙曰:培之言冯也。

冯,乘也。

"见周官冯相氏注。 "风在鹏下,故言负;鹏在风上,故言冯。

必九万里而后在风之上,在风之上而后能冯风,故曰而后乃今培风。

若训培为重,则与上文了不相涉矣。

冯与培,声相近,故义亦相通。

汉书周?传更封?为"剻"〔●〕"四"城侯,颜师古曰:"剻"〔●〕,吕忱音陪,而楚汉春秋作冯城侯。

陪冯声相近,是其证也。

"冯字古音在蒸部,陪字古音在之部。 之部之音与蒸部相近,故陪冯声亦相近。 说文曰:陪,满也。 王注离骚曰:冯,满也。 陪冯声相近,故皆训为满。 文颖注汉书文帝纪曰:陪,辅也。 张晏注百官公卿表曰:冯,辅也。 说文曰:倗,辅也。 陪冯倗,声并相近,故皆训为辅。 说文曰:倗,从人,朋声,读若陪位。 ,从邑,崩声,读若陪。 汉书王尊传南山群盗傰宗等,苏林曰:傰,音朋。 晋灼曰:音倍。 墨子尚贤篇守城则倍畔,非命篇倍作崩。 皆其例也。 "今案说文:培,益也。

培风者,以风益大翼之力,助其高飞也。

陆氏训重,未明,当从王氏为允。

《背负青天》一读以背字属上句。

《夭》于表反。

司马云:折也。

《阏》徐于葛反,一音谒。

司马云:止也。

李云:塞也。

◎庆藩案文选刘孝标辨命论注引司马云:夭,折;阏,止也;言无有夭止使不通者也。

视释文所引为详。

【校】"一"生字依释文及世德堂本改。

"二"是字依刘文典补正本补。

"三"依下疏文"小鸟决起榆枋"句改。

"四"字依汉书改。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抢〕"一"榆枋"二",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一】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三"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二】。

之二虫又何知"四"【三】!

【一】【注】苟足于其性,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

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

【疏】蜩,蝉也,生七八月,紫青色,一名蛁蟟。

鸒鸠,鹘鸠也,即今之班鸠是也。

决,卒疾之貌。

"枪"〔抢〕,集也,亦突也。

枋,檀木也。

控,投也,引也,穷也。

奚,何也。

之,适也。

蜩鸠闻鹏鸟之弘大,资风水以高飞,故嗤彼形大而劬劳,欣我质小而逸豫。

且腾跃不过数仞,突榆檀而栖集;时困不到前林,投地息而更起,逍遥适性,乐在其中。

何须时经六月,途遥九万,跋涉辛苦,南适胡为!以小笑大,夸企自息而不逍遥者,未之有也。

【释文】《蜩》音条。

司马云:蝉。

《学鸠》如字。

一音于角反。

本又作鷽,音同。

本或作鸒,音预。

崔云:学读为滑,滑鸠,一名滑雕。

司马云:学鸠,小鸠也。

李云:鹘雕也。

毛诗草木疏云:鹘鸠,班鸠也。

简文云:月令云鸣鸠拂其羽是也。

◎庆藩案俞樾曰:释文曰:学,本或作鸒,音预。

据文选江文通杂体诗鸒斯蒿下飞,李善注即以庄子此文说之。

又引司马云:鸒鸠,小鸟。

毛苌诗传曰:鸒斯,鹎居;鹎居,鸦乌也。

音豫。

然则李氏所据本固作鸒,不作学也。

今释文引司马云,学鸠,小鸠也,此经后人窜改,非其原文矣。

今案释文,学"亦或"〔本又〕作鷽。

说文:鷽,雗鷽,山鹊,知来事鸟,或作?。

尔雅释鸟:鷽,山鹊。

作学者,盖鷽假借字。

鸠为五鸠之总名,鷽、鸠当是两物,释文引诸说似未分晓。

《我决》向、徐喜缺反,李呼穴反。

李颐云:疾貌。

"枪"〔抢〕,七良反。

司马、李云:犹集也。

崔云:着也。

支遁云:"枪"〔抢〕,突也。

◎俞樾曰:王氏引之经传释词曰:则,犹或也。

引史记陈丞相世家则恐后悔为证。

此文则字亦当训为或。

《榆》徐音踰,木名也。

《枋》徐音方。

李云:檀木也。

崔云:本也。

或曰:木名。

◎卢文弨曰:今本作崔云木也,与下复,系字误。

《控》苦贡反。

司马云:投也。

又云引也。

崔云:叩也。

◎俞樾曰:而字下当有图字。

上文而后乃今将图南,此即承上文而言也。

文选注引此,正作奚以之九万里而图南为。

【二】【注】所适弥远,则聚粮弥多,故其翼弥大,则积气弥厚也。

【疏】适,往也。

莽苍,郊野之色,遥望之不甚分明也。

果然,饱貌也。

往于郊野,来去三食,路既非遥,腹犹充饱。

百里之行,路程稍远,舂捣粮食,为一宿之借。

适于千里之途,路既迢遥,聚积三月之粮,方充往来之食。

故郭注云,所适弥远,则聚粮弥多,故其翼弥大,则积气弥厚者也。

【释文】《莽》莫浪反,或莫郎反。

《苍》七荡反,或如字。

司马云:莽苍,近郊之色也。

李云:近野也。

支遁云:冢闲也。

崔云:草野之色。

《三餐》七丹反。

《果然》徐如字,又苦火反。

众家皆云:饱貌。

《舂》束容反。

《粮》音良。

【三】【注】二虫,谓鹏蜩也。

对大于小,所以均异趣也。

夫趣之所以异,岂知异而异哉?皆不知所以然而自然耳。

自然耳,不为也。

此逍遥之大意。

【疏】郭注云,二虫,鹏蜩也;对大于小,所以均异趣也。

且大鹏抟风九万,小鸟决起榆枋,虽复远近不同,适性均也。

咸不知道里之远近,各取足而自胜,天机自张,不知所以。

既无意于高卑,岂有情于优劣!逍遥之致,其在兹乎!而呼鹏为虫者,大戴礼云:东方鳞虫三百六十,应龙为其长;南方羽虫三百六十,凤皇为其长;西方毛虫三百六十,麒麟为其长;北方甲虫三百六十,灵龟为其长;中央裸虫三百六十,圣人为其长。

通而为语,故名鹏为虫也。

◎俞樾曰:二虫即承上文蜩、鸠之笑而言,谓蜩、鸠至小,不足以知鹏之大也。

郭注云二虫谓鹏、蜩也。

失之。

【校】"一"抢字依释文原本改,下并同。

"二"阙误引文本及江南旧本枋下有而止二字。

"三"阙误引文本果作颗。

"四"阙误引文本此句上下有彼也二字。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一】。

奚以知其然也【二】?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三】。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一"。

【四】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五】!

【一】【注】物各有性,性各有极,皆如年知,岂跂尚之所及哉!自此已下至于列子,历举年知之大小,各信其一方,未有足以相倾者也。

然后统以无待之人,遗彼忘我,冥此群异,异方同得而我无功名。

是故统小大者,无小无大者也;苟有乎大小,则虽大鹏之与斥鷃,宰官之与御风,同为累物耳。

齐死生者,无死无生者也;苟有乎死生,则虽大椿之与蟪蛄,彭祖之与朝菌,均于短折耳。

故游于无小无大者,无穷者也;冥乎不死不生者,无极者也。

若夫逍遥而系于有方,则虽放之使游而有所穷矣,未能无待也。

【疏】夫物受气不同,禀分各异,智则有明有暗,年则或短或长,故举朝菌冥灵、宰官荣子,皆如年知,岂企尚之所及哉!故知物性不同,不可强相希效也。

【释文】《小知》音智,本亦作智。

下大知并注同。

下年知放此。

《跂尚》丘豉反。

后同。

《累物》劣伪反。

下皆同。

【二】【疏】奚,何也。

然,如此也。

此何以知年知不相及若此之县"解""二"耶?假设其问以生后答。

【三】【疏】此答前问也。

朝菌者,谓天时滞雨,于粪堆之上热蒸而生,阴湿则生,见日便死,亦谓之大芝,生于朝而死于暮,故曰朝菌。

月终谓之晦,月旦谓之朔;假令逢阴,数日便萎,终不涉三旬,故不知晦朔也。

蟪蛄,夏蝉也。

生于麦梗,亦谓之麦节,夏生秋死,故不知春秋也。

菌则朝生暮死,蝉则夏长秋殂,斯言龄命短促,故谓之小年也。

【释文】《朝菌》徐其陨反。

司马云:大芝也。

天阴生粪上,见日则死,一名日及,故不知月之终始也。

崔云:粪上芝,朝生暮死,晦者不及朔,朔者不及晦。

支遁云:一名舜英,朝生暮落。

潘尼云:木槿也。

简文云:欻生之芝也。

欻,音况物反。

◎卢文弨曰:案菌,芝类,故字从艹。

支遁潘尼以木槿当之,说殊误。

◎庆藩案慧琳一切经音义八十四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三引司马云:朝菌,大芝也,江东呼为土菌,一曰道厨。

又御览九百九十八引司马云:朝菌,大芝也,天阴时生粪上,见阳则萎,故不知月之始终。

与释文所引小异。

◎又案王引之曰:案淮南道应篇引此,朝菌作朝秀。

"今本淮南作朝菌,乃后人据庄子改之。 文选辩命论注及太平御览虫豸部六引淮南并作朝秀,今据改。 "高注曰:朝秀,朝生暮死之虫也,生水上,状似蚕蛾,一名孳母。

据此,则朝秀与蟪蛄,皆虫名也。

朝菌朝秀,语之转耳,非谓芝菌,亦非谓木槿也。

上文云之二虫又何知,谓蜩与学鸠;此云不知晦朔,亦必谓朝菌之虫。

虫者微有知之物,故以知不知言之;若草木无知之物,何须言不知乎?今案王说是也。

广雅正作朝●,以其为虫,故字从虫耳。

《晦朔》晦,冥也。

朔,旦也。

◎卢文弨曰:此以一日之蚤莫言,不若以一月之终始言。

盖朝生者不及暮,然固知朝矣;暮生者不及朝,然固知暮矣。

故晦朔不当从日为解。

《惠》本亦作蟪,同。

◎卢文弨曰:今本作蟪,系说文新附字。

《蛄》音姑。

司马云:惠蛄,寒蝉也,一名蝭蟧,春生夏死,夏生秋死。

崔云:蛁蟧也。

或曰山蝉。

秋鸣者不及春,春鸣者不及秋。

广雅云:蟪蛄,蛁"螃"〔蟧〕也。

案即楚辞所云寒螀者也。

蝭,音提。

蟧,音劳,又音辽。

蛁,音雕。

螀,音将。

◎庆藩案御览九百四十九引司马云:惠蛄,亦名蝭蟧,春生夏死,夏生秋死,故不知岁有春秋也。

与释文所引小异。

【四】【疏】冥灵大椿,并木名也,以叶生为春,以叶落为秋。

冥灵生于楚之南,以二千岁为一年也。

而言上古者,伏牺时也。

大椿之木长于上古,以三万二千岁为一年也。

冥灵五百岁而花生,大椿八千岁而叶落,并以春秋赊永,故谓之大年也。

【释文】《冥》本或作榠,同。

《灵》李颐云:冥灵,木名也,江南生,以叶生为春,叶落为秋。

此木以二千岁为一年。

◎卢文弨曰:案说文云:以五百岁为春,以五百岁为秋。

言春秋则包乎冬夏矣,则当云以千岁为一年。

下大椿亦当云此木万六千岁为一年,不当云三万二千岁。

◎庆藩案齐民要术灵作泠,引司马云:木生江南,千岁为一年。

释文漏引。

《大椿》丑伦反。

司马云:木,一名?也。

?,木槿也。

崔音?华,同。

李云:生江南。

一云生北户南。

此木三万二千岁为一年。

◎庆藩案齐民要术引司马云:木槿也,以万六千岁为一年。

一名蕣椿。

与释文所引小异。

【四】【注】夫年知不相及若此之悬也,比于众人之所悲,亦可悲矣。

而众人未尝悲此者,以其性各有极也。

苟知其极,则毫分不可相跂,天下又何所悲乎哉!夫物未尝以大欲小,而必以小羡大,故举小大之殊各有定分,非羡欲所及,则羡欲之累可以绝矣。

夫悲生于累,累绝则悲去,悲去而性命不安者,未之有也。

【五】【疏】彭祖者,姓籛,名铿,帝颛顼之玄孙也。

善养性,能调鼎,进雉羹于尧,尧封于彭城,其道可祖,故谓之彭祖。

历夏经殷至周,年八百岁矣。

特,独也。

以其年长寿,所以声〔名〕独闻于世。

而世人比匹彭祖,深可悲伤;而不悲者,为彭祖禀性遐寿,非我气类,置之言外,不敢嗟伤。

故知生也有涯,岂唯彭祖去己一毫不可企及,于是均椿菌,混彭殇,各止其分而性命安矣。

【释文】《彭祖》李云:名铿。

尧臣,封于彭城。

历虞夏至商,年七百岁,故以久寿见闻。

世本云:姓籛,名铿,在商为守藏史,在周为柱下史,年八百岁。

籛,音翦。

一云:即老子也。

崔云:尧臣,仕殷世,其人甫寿七百年。

王逸注楚辞天问云:彭铿即彭祖,事帝尧。

彭祖至七百岁,犹曰悔不寿,恨"杖晚"〔枕高〕"三"而唾远云。

帝喾之玄孙。

◎卢文弨曰:玉篇:籛,子践切,姓也,与此正合。

是古读皆然,或据广韵改作音笺,非是。

◎庆藩案神仙传曰:彭祖讳铿,帝颛顼之玄孙,至殷末年,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老,遂往流沙之西,非寿终也。

今案史记楚世家,颛顼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

重黎为帝喾所杀,以其弟吴回后重黎为火正。

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彭祖。

以世系推之,彭祖乃颛顼玄孙陆终之子,礼所谓来孙也。

成疏缘神仙传作颛顼之玄孙,误。

释文引王逸楚辞章句,以为帝喾之玄孙,亦非。

"帝喾为颛顼之侄,名?。 彭祖乃颛顼子称之玄孙,帝喾之侄玄孙也。 "《特闻》如字。

崔本作待问。

《之悬》音玄。

《豪分》符问反,又方云反。

【校】"一"阙误引成玄英本秋下有此大年也句。

"二"解字依下注文删。

"三"枕高,释文原本亦误,依楚辞王逸注改。

汤之问棘也是已【一】。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二】。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一",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三】,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四】。

【一】【注】汤之问棘,亦云物各有极,任之则条畅,故庄子以所问为是也。

【疏】汤是帝喾之后,契之苗裔,姓子,名履,字天乙。

母氏扶都,见白气贯月,感而生汤。

丰下兑上,身长九尺。

仕夏为诸侯,有圣德,诸侯归之。

遭桀无道,囚于夏台。

后得免,乃与诸侯同盟于景亳之地,会桀于昆吾之墟,大战于鸣条之野,桀奔于南巢。

汤既克桀,让天下于务光,务光不受。

汤即位,乃都于亳,后改为商,殷开基之主也。

棘者,汤时贤人,亦云汤之博士。

列子谓之夏革,革棘声类,盖字之误也。

而棘既是贤人,汤师事之,故汤问于棘,询其至道,云物性不同,各有素分,循而直往,因而任之。

殷汤请益,深有玄趣,庄子许其所问,故云是已。

【释文】《棘》李云:汤时贤人。

又云是棘子。

崔云:齐谐之徒识冥灵大椿者名也。

简文云:一曰:汤,广大也,棘,狭小也。

◎俞樾曰:李云汤时贤人,是。

简文云汤大也,棘狭小也,以汤棘为寓名,殆未读列子者。

"此篇全本列子,上文所说鲲鹏及冥灵大椿,皆汤问篇文。 "◎庆藩案列子汤问篇殷汤问夏革,张注:夏革即夏棘,字子棘,汤时贤大夫。

革棘古同声通用。

论语棘子成,汉书古今人表作革子成。

诗匪棘其欲,礼坊记引作匪革其犹。

汉书煮枣侯革朱,史记索隐革音棘。

皆其证。

【二】【疏】修,长也。

地以草为毛发,北方寒冱之地,草木不生,故名穷发,所谓不毛之地。

鲲鱼广阔数千,未有知其长者,明其大也。

然冥海鲲鹏,前文已出,如今重显者,正言前引齐谐,足为典实,今牵列子,再证非虚,郑重殷勤以成其义者也。

【释文】《穷发》李云:发,犹毛也。

司马云:北极之下无毛之地也。

崔云:北方无毛地也。

案毛,草也。

地理书云:山以草木为发。

◎庆藩案穷发之北,列子作穷发北之北。

北史蠕蠕传:蠕蠕者,匈奴之裔,根本莫寻,剪之穷发之野,逐之无人之乡。

穷发,言极荒远之地也。

《其广》古旷反。

《数千》色主反。

下同。

【三】【疏】鹏背弘巨,状若嵩华;旋风曲戾,犹如羊角。

既而凌摩苍昊,遏绝云霄,鼓怒放畅,图度南海。

故御寇汤问篇云:世岂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是也。

【释文】《羊角》司马云:风曲上行若羊角。

《而上》时掌反。

下同。

【四】【注】各以得性为至,自尽为极也。

向言二虫殊翼,故所至不同,或翱翔天池,或毕志榆枋,直各称体而足,不知所以然也。

今言小大之辩,各有自然之素,既非跂慕之所及,亦各安其天性,不悲所以异,故再出之。

【疏】且,将也,亦语助也。

斥,小泽也。

鴳,雀也。

八尺曰仞。

翱翔,犹嬉戏也。

而鴳雀小鸟,纵任斥泽之中,腾举踊跃,自得蓬蒿之内,故能嗤九万之远适,欣数仞之近飞。

斯盖辩小大之性殊,论各足之不二也。

【释文】《且适》如字,旧子余反。

下同。

《斥》如字。

司马云:小泽也。

本亦作尺,崔本同。

简文云:作尺非。

《鴳》于谏反。

字亦作鷃。

司马云:鴳,鴳雀也。

◎庆藩案斥鴳,释文引崔本作尺鴳,是也。

说文:鴳,鴳雇也。

"犍为舍人、李巡、孙炎尔雅注皆云:?,一名鴳,鴳雀也,郭注同。 "斥尺古字通。

文选曹植七启注:鷃雀飞不过一尺,言其劣弱也,正释尺字之义。

淮南高注:斥泽之鷃,为飞不出顷亩,喻弱也。

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尺泽之鲵注:尺泽,言小也。

夏侯湛抵疑尺鷃不能陵桑榆,字正作尺。

一切经音义尺鷃下云:鷃长惟尺,即以尺名。

释文引简文云作尺非,失之。

《腾跃》"曲"〔由〕"二"若反。

《翱翔》五刀反。

《蓬蒿》好刀反。

【校】"一"太山,赵谏议本作大山,世德堂本作泰山。

"二"由字依世德堂本改。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一】。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二】。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三】,定乎内外之分【四】,辩乎荣辱之境"一"【五】,斯已矣【六】。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七】。

虽然,犹有未树也【八】。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九】,旬有五日而后反【一0】。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一一】。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一二】。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一三】!故曰,至人无己【一四】,神人无功【一五】,圣人无名【一六】。

【一】【注】亦犹鸟之自得于一方也。

【疏】故是仍前之语,夫是生后之词。

国是五等之邦,乡是万二千五百家也。

自有智数功效,堪莅一官;自有名誉着闻,比周乡党;自有道德弘博,可使南面,征成邦国,安育黎元。

此三者,禀分不同,优劣斯异,其于各足,未始不齐,视己所能,亦犹鸟之自得于一方。

【释文】《知效》音智。

下户教反。

《行》下孟反。

《比》毗至反,徐扶至反。

李云:合也。

《而征》如字。

司马云:信也。

崔、支云:成也。

◎庆藩案而征一国,释文及郭注无训,成疏读而为转语,非也。

而字当读为能,能而古声近通用也。

官、乡、君、国相对,知、仁、德、能亦相对,则而字非转语词明矣。

淮南原道篇而以少正多,高注:而,能也。

吕览去私、不屈诸篇注皆曰:而,能也。

墨子尚同篇:故古者圣王唯而审以尚同以为正长。

又曰:天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非命篇:不而矫其耳目之欲。

楚辞九章:世孰云而知之?齐策:子孰而与我赴诸侯乎?而并与能同。

尧典柔远能迩,汉督邮班碑作而迩。

皋陶谟能哲而惠,卫尉衡方碑作能悊能惠,史记夏本记作能智能惠。

礼运正义曰:刘向说苑能字皆作而。

是其例。

【二】【注】未能齐,故有笑。

【疏】子者,有德之称,姓荣氏,宋人也。

犹然,如是。

荣子虽能忘有,未能遣无,故笑。

宰官之徒,滞于爵禄,虚淡之人,犹怀嗤笑,见如是所以不齐。

前既以小笑大,示大者不夸;今则以大笑小,小者不企;而性命不安者,理未之闻也。

【释文】《宋荣子》司马、李云:宋国人也。

崔云:贤者也。

《犹然笑之》崔、李云:犹,笑貌。

案谓犹以为笑。

【三】【注】审自得也。

【疏】举,皆也。

劝,励勉也。

沮,怨丧也。

荣子率性怀道,謷然超俗,假令世皆誉赞,亦不增其劝奖,率土非毁,亦不加其沮丧,审自得也。

【释文】《誉之》音余。

《加沮》慈吕反,败也。

【四】【注】内我而外物。

【疏】荣子知内既非我,外亦非物,内外双遣,物我两忘,故于内外之分定而不忒也。

【五】【注】荣己而辱人。

【疏】忘劝沮于非誉,混穷通于荣辱,故能返照明乎心智,玄鉴辩于物境,不复内我而外物,荣己而辱人也。

【释文】《之竟》居领反。

◎庆藩案释文作竟,古竟境字通。

【六】【注】亦不能复过此。

【疏】斯,此也。

已,止也,宋荣子智德止尽于斯也。

【释文】《能复》扶又反。

【七】【注】足于身,故闲于世也。

【疏】数数,犹汲汲也。

宋荣子率性虚淡,任理直前,未尝运智推求,役心为道,栖身物外,故不汲汲然者也。

【释文】《数数》音朔。

下同。

徐所禄反。

一音桑缕反。

司马云:犹汲汲也。

崔云:迫促意也。

简文所喻反,谓计数。

《故闲》音闲。

本亦作闲。

【八】【注】唯能自是耳,未能无所不可也。

【疏】树,立也。

荣子舍有证无,溺在偏滞,故于无待之心,未立逍遥之趣,智尚亏也。

【释文】《未树》司马云:树,立也,未立至德也。

【九】【注】泠然,轻妙之貌。

【疏】姓列,名御寇,郑人也。

与郑繻公同时,师于壶丘子林,著书八卷。

得风仙之道,乘风游行,泠然轻举,所以称善也。

【释文】《列子》李云:郑人,名御寇,得风仙,乘风而行,与郑穆公同时。

《泠》音零。

◎庆藩案初学记、太平御览九引司马云:列子,郑人列御寇也。

泠然,凉貌也。

文选江文通杂体诗注引同。

释文阙。

【一0】【注】苟有待焉,则虽御风而行,不能以一时而周也。

【疏】旬,十日也。

既得风仙,游行天下,每经一十五日回反归家,未能无所不乘,故不可一时周也。

【一一】【注】自然御风行耳,非数数然求之也。

【疏】致,得也。

彼列御寇得于风仙之福者,盖由炎凉无心,虚怀任运,非关役情取舍,汲汲求之。

欲明为道之要,要在忘心,若运役智虑,去之远矣。

◎家世父曰:未数数然也,犹戴记之云天下一人而已。

致福,谓备致自然之休。

御风而行,犹待天机之动焉。

郭象云,自然御风行,非数数然求之,误。

【一二】【注】非风则不得行,斯必有待也,唯无所不乘者无待耳。

【疏】乘风轻举,虽免步行,非风不进,犹有须待。

自宰官已下及宋荣御寇,历举智德优劣不同,既未洞忘,咸归有待。

唯当顺万物之性,游变化之涂,而能无所不成者,方尽逍遥之妙致者也。

【一三】【注】天地者,万物之总名也。

天地以万物为体,而万物必以自然为正,自然者,不为而自然者也。

故大鹏之能高,斥鴳之能下,椿木之能长,朝菌之能短,凡此皆自然之所能,非为之所能也。

不为而自能,所以为正也。

故乘天地之正者,即是顺万物之性也;御六气之辩者,即是游变化之涂也;如斯以往,则何往而有穷哉!所遇斯乘,又将恶乎待哉!此乃至德之人玄同彼我者之逍遥也。

苟有待焉,则虽列子之轻妙,犹不能以无风而行,故必得其所待,然后逍遥耳,而况大鹏乎!夫唯与物冥而循大变者,为能无待而常通,岂〔独〕"三"自通而已哉!又顺有待者,使不失其所待,所待不失,则同于大通矣。

故有待无待,吾所不能齐也;至于各安其性,天机自张,受而不知,则吾所不能殊也。

夫无待犹不足以殊有待,况有待者之巨细乎!

【疏】天地者,万物之总名。

万物者,自然之别称。

六气者,李颐云:平旦朝霞,日午正阳,日入飞泉,夜半沆瀣,并天地二气为六气也。

又杜预云:六气者,阴阳风雨晦明也。

又支道林云:六气,天地四时也。

辩者,变也。

恶乎,犹于何也。

言无待圣人,虚怀体道,故能乘两仪之正理,顺万物之自然,御六气以逍遥,混群灵以变化。

苟无物而不顺,亦何往而不通哉!明彻于无穷,将于何而有待者也!【释文】《六气》司马云:阴阳风雨晦明也。

李云:平旦为朝霞,日中为正阳,日入为飞泉,夜半为沆瀣,天玄地黄为六气。

王逸注楚辞云:陵阳子明经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欲出时黄气也。

秋食沦阴,沦阴者,日没已后赤黄气也。

冬食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

夏食正阳,正阳者,南方日中气也。

并天玄地黄之气,是为六气。

沆,音户党反。

瀣,音下界反。

支云:天地四时之气。

◎庆藩案释文引诸家训六气,各有不同。

司马以阴阳风雨晦"冥"〔明〕为六气,其说最古。

李氏以平旦日中日入夜半并天玄地黄为六气,颇近牵强。

王逸支遁以天地四时为六气。

夫天地之气,大莫与京,四时皆承天地之气以为气,似不得以四时与天地并列为六。

王应麟云:六气,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厥阴风木,而火独有二。

天以六为节,故气以六期为一备。

左传述医和之言,天有六气,"注云:阴阳风雨晦(冥"〔明〕也。

)降生五味。

即素问五六之数。

"全祖望云:天五地(五"〔六〕"四",见于大易,天六地五,见于国语。

〔故"五"汉志云,五六天地之中合。

然左氏之说,又与素问不同。

)沉括笔谈:六气,方家以配六神,所谓青龙者,东方厥阴之气也;其它取象皆如是。

唯北方有二:曰玄武,太阳寒水之气也;曰螣蛇,少阳相火之气也,其在人为肾,肾有二:左太阳寒水,右少阳相火,此坎离之交也。

中央太"阳"阴〕"六"土为句陈,配脾也。

六气之说,聚讼棼如,莫衷一是。

愚谓有二说焉:一,洪范雨旸燠寒风时为六气也。

雨,木也;旸,金也;燠,火也;寒,水也;风,土也;是为五气。

五气得时,是为五行之和气,合之则为六气。

气有和有乖,乖则变也,变则宜有以御之,故曰御六气之变。

一,六气即六情也。

汉书翼奉传奉又引师说六情云:北方之情,好也,好行贪狼,申子主之;东方之情,怒也,怒行阴"饿"〔贼〕"七",亥卯主之;南方之情,恶也,恶行廉贞,寅午主之;西方之情,喜也,喜行宽大,己酉主之;上方之情,乐也,乐行奸邪,辰未主之;下方之情,哀也,哀行公正,戌丑主之。

此二说似亦可备参证。

《之辩》如字。

变也。

崔本作和。

◎庆藩案辩与正对文,辩读为变。

广雅:辩,变也。

易坤文言"犹"〔由〕辩之不早辩也,荀本作变。

辩变古通用。

崔训和,失之。

《恶乎》音乌。

注同。

【一四】【注】无己,故顺物,顺物而至"八"矣。

【释文】《无己》音纪。

注同。

◎卢文弨曰:今本无作无,下并同。

《而王》于况反。

本亦作至。

【一五】【注】夫物未尝有谢生于自然者,而必欣赖于针石,故理至则迹灭矣。

今顺而不助,与至理为一,故无功。

【释文】《于针》之"鸠"〔鸩〕"九"反,或之林反。

【一六】【注】圣人者,物得性之名耳,未足以名其所以得也。

【疏】至言其体,神言其用,圣言其名。

故就体语至,就用语神,就名语圣,其实一也。

诣于灵极,故谓之至;阴阳不测,故谓之神;正名百物,故谓之圣也。

一人之上,其有此三,欲显功用名殊,故有三人之别。

此三人者,则是前文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人也。

欲结此人无待之德,彰其体用,乃言故曰耳。

◎庆藩案文选任彦升到大司马记室笺注引司马云:神人无功,言修自然,不立功也。

圣人无名,不立名也。

释文阙。

【校】"一"世德堂本境作竟,与释文同。

赵谏议本作境。

"二"唐写本无而字。

"三"独字依王叔岷说补。

"四"六字依困学纪闻改。

"五"故字依困学纪闻补。

"六"阴字依梦溪笔谈改。

"七"贼字依汉书改。

"八"世德堂本至作王,与释文同。

"九"鸩字依释文改。

尧让天下于许由【一】,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二】!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 请致天下【三】。"

【一】【疏】尧者,帝喾之子,姓伊祁,字放勋,母庆都,"喾"感赤龙而生,身长一丈,兑上而丰下,眉有八彩,足履翼星,有圣德。

年十五,封唐侯,二十一,代兄登帝位,都平阳,号曰陶唐。

在位七十二年,乃授舜。

年百二十八岁崩,葬于阳城,谥曰尧。

依谥法,翼善传圣曰尧,言其有传舜之功也。

许由,隐者也,姓许,名由,字仲武,颍川阳城人也。

隐于箕山,师于啮缺,依山而食,就河而饮。

尧知其贤,让以帝位。

许由闻之,乃临河洗耳。

巢父饮犊,牵而避之,曰:"恶吾水也。"

死后,尧封其墓,谥曰箕公,即尧之师也。

【释文】《尧》唐帝也。

《许由》隐人也,隐于箕山。

司马云:颍川阳城人。

简文云:阳城槐里人。

李云:字仲武。

【二】【疏】爝火,犹炬火也,亦小火也。

神农时十五日一雨,谓之时雨也。

且以日月照烛,讵假炬火之光;时雨滂沱,无劳浸灌之泽。

尧既撝谦克让,退己进人,所以致此之辞,盛推仲武也。

【释文】《爝》本亦作燋,音爵。

郭祖缴反。

司马云:然也。

向云:人所然火也。

一云:燋火,谓小火也。

字林云:爝,炬火也,子召反。

燋,所以然持火者,子约反。

◎庆藩案说文:爝,苣火"袚"〔祓〕也。

吕不韦曰:汤"时"〔得〕"一"伊尹,爝以爟火,衅以牺豭。

"案苣,束苇烧之也。 祓,除恶之祭也。 "燋,所以然持火也。

段玉裁注:持火者,人所持之火也。

礼少仪执烛抱燋,凡执之曰烛,未?曰燋,燋即烛也。

细绎许说,则燋本为未●之烛,未●则不得云不息。

释文引司马氏李氏本亦作燋,非。

"广韵:燋,伤火也,与焦通。 别一义。 "《浸》子鸩反。

《灌》古乱反。

◎庆藩案正韵:浸,渍也,又渐也。

阴符经云: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

易之临曰:刚浸而长。

浸者,渐也。

博雅:灌,聚也,又溉也。

浸灌盖浸润渐渍之谓。

【三】【疏】治,正也。

尸,主也。

致,与也。

尧既师于许由,故谓之为夫子。

若仲武立为天子,宇内必致太平,而我犹为物主,自视缺然不足,请将帝位让与贤人。

【释文】《天下治》直吏反。

下已治、注天下治、而治者也、既治、而治实、而治者、得以治者皆同。

【校】"一"祓字得字并依说文原本改。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一】。 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 吾将为宾"一"乎【二】?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三】。 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四】!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五】。"

【一】【注】夫能令天下治,不治天下者也。

故尧以不治治之,非治之而治者也。

今许由方明既治,则无所代之。

而治实由尧,故有子治之言,宜忘言以寻其所况。

而或者遂云:治之而治者,尧也;不治而尧得以治者,许由也。

斯失之远矣。

夫治之由乎不治,为之出乎无为也,取于尧而足,岂借之许由哉!若谓拱默乎山林之中而后得称无为者,此庄老之谈所以见弃于当涂。

〔当涂〕"二"者自必于有为之域而不反者,斯之由也。

【疏】治,谓理也。

既,尽也。

言尧治天下,久以升平,四海八荒,尽皆清谧,何劳让我,过为辞费。

然睹庄文则贬尧而推许,寻郭注乃劣许而优尧者,何邪?欲明放勋大圣,仲武大贤,贤圣二涂,相去远矣。

故尧负扆汾阳而丧天下,许由不夷其俗而独立高山,圆照偏溺,断可知矣。

是以庄子援禅让之迹,故有爝火之谈;郭生察无待之心,更致不治之说。

可谓探微索隐,了文合义,"宣"〔宜〕寻其旨况,无所稍嫌也。

【释文】《能令》力呈反,下同。

【二】【注】夫自任者对物,而顺物者与物无对,故尧无对于天下,而许由与稷契为匹矣。

何以言其然邪?夫与物冥者,故群物之所不能离也。

是以无心玄应,唯感之从,泛乎若不系之舟,东西之非己也,故无行而不与百姓共者,亦无往而不为天下之君矣。

以此为君,若天之自高,实君之德也。

若独亢然立乎高山之顶,非夫人有情于自守,守一家之偏尚,何得专此!此故俗中之一物,而为尧之外臣耳。

若以外臣代乎内主,斯有为君之名而无任君之实也。

【疏】许由偃蹇箕山,逍遥颍水,膻臊荣利,厌秽声名。

而尧殷勤致请,犹希代己,许由若高九五,将为万乘之名。

然实以生名,名从实起,实则是内是主,名便是外是宾。

舍主取宾,丧内求外,既非隐者所尚,故云吾将为宾也。

【释文】《稷契》息列反,皆唐虞臣也。

稷,周之始祖,名弃。

契,殷之始祖名。

《能离》力智反。

《玄应》应对之应。

《"汛"〔泛〕乎》芳剑反。

《非夫》音扶。

下明夫同。

【三】【注】性各有极,苟足其极,则余天下之财也!

【疏】鹪鹩,巧妇鸟也,一名工雀,一名女匠,亦名桃虫,好深处而巧为巢也。

偃鼠,形大小如牛,赤黑色,獐脚,脚有三甲,耳似象耳,尾端白,好入河饮水。

而鸟巢一枝之外,不假茂林;兽饮满腹之余,无劳浩汗。

况许由安兹蓬荜,不顾金闱,乐彼疏食,讵劳玉食也!

【释文】《鹪》子遥反。

《鹩》音辽。

李云:鹪鹩,小鸟也。

郭璞云:鹪鹩,桃雀。

《偃鼠》如字。

李云:鼷鼠也。

说文:鼢鼠,一曰偃鼠。

鼢,音扶问反。

◎卢文弨曰:旧无音字。

今案凡不见正文及注之字而加音者,例有音字。

今依前后例增。

◎庆藩案李桢曰:偃鼠;李云鼷鼠也。

案说文鼢下云:地行鼠,伯劳所化也,一曰偃鼠。

偃,或作?,俗作?。

玉篇:鼹,大鼠也,广雅:?鼠,鼢鼠。

本艹,?鼠在土中行,陶注:俗一名隐鼠,一名鼢鼠,常穿耕地中行,讨掘即得。

说文鼷下云:鼷,小鼠也。

尔雅:鼷,鼠有螫毒者。

公羊成七年传注云:鼷鼠,鼠中之微者。

博物志:鼷鼠,鼠之类最小者,食物,当时不觉痛,或名甘鼠。

据此,知偃鼠、鼷鼠,判然为二,李说误。

【四】【注】均之无用,而尧独有之。

明夫怀豁者无方,故天下乐推而不厌。

【疏】予,我也。

许由寡欲清廉,不受尧让,故谓尧云:君宜速还黄屋,归反紫微,禅让之辞,宜其休息。

四海之尊,于我无用,九五之贵,予何用为!

【释文】《归休乎君》绝句。

一读至乎字绝句,君别读。

《怀豁》呼活反。

《乐推》音洛。

《不厌》于艳反。

【五】【注】庖人尸祝,各安其所司;鸟兽万物,各足于所受;帝尧许由,各静其所遇;此乃天下之至实也。

各得其实,又何所为乎哉?自得而已矣。

故尧许之行"三"虽异,其于逍遥一也。

【疏】庖人,谓掌庖厨之人,则今之太官供膳是也。

尸者,太庙中神主也;祝者,则今太常太祝是也;执祭版对尸而祝之,故谓之尸祝也。

樽,酒器也。

俎,肉器也。

而庖人尸祝者,各有司存。

假令膳夫懈怠,不肯治庖,尸祝之人,终不越局滥职,弃于樽俎而代之宰烹;亦犹帝尧禅让,不治天下,许由亦不去彼山林,就兹帝位;故注云帝尧许由各静于所遇也已。

【释文】《庖人》鲍交反,徐扶交反,掌厨人也。

周礼有庖人职。

◎庆藩案说文:庖,厨也。

礼王制三为充君之庖,注:庖,今之厨也。

周礼庖人注:庖之为言苞也,苞裹肉曰苞苴。

"裹之曰苞,藉之曰苴。 "释文一本庖下无人字,非是。

《尸祝》之六反。

传鬼神辞曰祝。

《樽》子存反,本亦作尊。

◎卢文弨曰:案尊乃正体。

《俎》徐侧吕反。

【校】"一"俞樾云:此本作吾将为实乎,与上吾将为名乎相对成文。

实与宾形似,又涉上句实之宾也而误。

"二"当涂二字依世德堂本补。

"三"之行二字赵谏议本作之地,世德堂本作天地。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一】,大而无当,往而不返。 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二】;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三】。"

【一】【疏】肩吾连叔,并古之怀道人也。

接舆者,姓陆,名通,字接舆,楚之贤人隐者也,与孔子同时。

而佯狂不仕,常以躬耕为务,楚王知其贤,聘以黄金百镒,车驷二乘,并不受。

于是夫负妻戴,以游山海,莫知所终。

肩吾闻接舆之言过无准的,故问连叔,询其义旨。

而言吾闻言于接舆者,闻接舆之言也。

庄生寄三贤以明尧之一圣,所闻之状具列于下文也。

【释文】《肩吾》李云:贤人也。

司马云:神名。

《连叔》李云:怀道人也。

《接舆》本又作与,同,音余,接舆,楚人也,姓陆,名通。

皇甫谧曰:接舆躬耕,楚王遣使以黄金百镒车二驷聘之,不应。

【二】【疏】所闻接舆之言,"怖"〔恢〕弘而无的当,一往而陈梗概,曾无反复可寻。

吾窃闻之,惊疑怖恐,犹如上天河汉,迢递清高,寻其源流,略无穷极也。

【释文】《无当》丁浪反。

司马云:言语弘大,无隐当也。

《惊怖》普布反,广雅云:惧也。

【三】【疏】径庭,犹过差,亦是直往不顾之貌也。

谓接舆之言,不偶于俗,多有过差,不附世情,故大言不合于里耳也。

【释文】《大有》音泰,徐敕佐反。

《径》徐古定反。

司马本作茎。

《庭》敕定反。

李云:径庭,谓激过也。

◎庆藩案文选刘孝标辩命论注引司马云:极,崖也,言广若河汉无有崖也。

径庭,激过之辞也。

释文阙。

《不近》附近之近。

连叔曰:"其言谓何哉【一】?"

【一】【疏】陆通之说其若何?此则反质肩吾所闻意谓。

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淖〕"一"约若处子【一】。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二】。 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三】。 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吾以是狂而不信也【四】。"

【一】【注】此皆寄言耳。

夫神人即今所谓圣人也。

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世岂识之哉!徒见其戴黄屋,佩玉玺,便谓足以缨绂"二"其心矣;见其历山川,同民事,便谓足以憔悴其神矣;岂知至至者之不亏哉!今言王德之人而寄之此山,将明世所无由识,故乃托之于绝垠之外而推之于视听之表耳。

处子者,不以外伤内。

【疏】藐,远也。

山海经云:姑射山在寰海之外,有神圣之人,戢机应物。

时须揖让,即为尧舜;时须干戈,即为汤武。

绰约,柔弱也。

处子,未嫁女也。

言圣人动寂相应,则空有并照,虽居廊庙,无异山林,和光同尘,在染不染。

冰雪取其洁净,绰约譬以柔和,处子不为物伤,姑射语其绝远。

此明尧之盛德,窈冥玄妙,故托之绝垠之外,推之视听之表。

斯盖寓言耳,亦何必有姑射之实乎,宜忘言以寻其所况。

此即肩吾述己昔闻以答连叔之辞者也。

【释文】《藐》音邈,又妙绍反。

简文云:远也。

《姑射》徐音夜,又食亦反,李实夜反。

山名,在北海中。

◎李桢曰:姑射山,释文云在北海中。

下文姑射在汾水之阳。

考山海经本有两姑射。

东山经:卢其之山,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

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

又南三百里,曰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

海内北经:列姑射在海河洲中,姑射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

列子黄帝篇,列姑射在海河洲中。

与海内北经同。

"下文山上有神人云云,大致与庄子同。 足证音义云姑射在北海中不误。 "唐殷敬顺列子释文引山海经曰:姑射国在海中,西南山环之。

从国南水行百里,曰姑射之山。

又西南行三百八十里,曰姑射山。

郭云河水所经海上也。

言遥望诸姑射山行列在海河之闲也。

与今本山海经不同。

隋书地理志,临汾有姑射山,此即东山经之姑射。

庄子所谓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是也。

据秦氏恩复列子补注云:临汾姑射,即今平阳府西之九孔山。

前后左右并无所谓南北姑射者。

证之殷氏释文,则东山经北姑射南姑射两条,当在海内北经西南山环之之下。

盖必有诸姑射环列,而后可以列姑射名之也。

且殷所据山海经为唐时本,度古本元如此,不知何时脱写,羼入东山经姑射山一条之后,遂成今本。

赖有列子释文,可以正山海经之误。

而庄子两言姑射,一在北海,一在临汾,亦免混合为一。

"毕氏沅注山海经引庄子,误混为一。 "虽其文并属寓言,而山名所在,既皆确有可据,要无妨辨证及之耳。

《肌》居其反。

◎庆藩案冰,古凝字,肌肤若冰雪,即诗所谓肤如凝脂也,"风俗通义引诗云,既白且滑。 "说文,冰正字,凝俗字。

尔雅冰脂也,孙炎本作凝。

冰脂以滑白言,冰雪以洁白言也。

《淖》郭昌略反,又徒学反。

字林丈卓反。

苏林汉书音:火也。

《约》如字。

李云:淖约,柔弱貌。

司马云:好貌。

《处子》在室女也。

《黄屋》车盖以黄为裹。

一云,冕裹黄也。

《玉玺》音徙。

《缨》字或作婴。

《绂》方物反。

字或作绋。

◎卢文弨曰:今注本作缨绋。

案说文:绋,乱系也。

此缨绋当作婴拂解,不当以为冠绂。

绂亦俗字,说文本作巿,重文作韨。

《憔悴》在遥反。

下在醉反。

《至至者》本亦作至足者。

《王德》于况反。

本亦作至。

《绝垠》音银,又五根反。

本又作限。

【二】【注】俱食五谷而独为神人,明神人者非五谷所为,而特禀自然之妙气。

【疏】五谷者,黍稷麻菽麦也。

言神圣之人,降生应物,挺淳粹之精灵,禀阴阳之秀气。

虽顺物以资待,非五谷之所为,托风露以清虚,岂四时之能变也!【释文】《吸》许及反。

【三】【疏】智照灵通,无心顺物,故曰乘云气。

不疾而速,变现无常,故曰御飞龙。

寄生万物之上而神超六合之表,故曰游乎四海之外也。

【四】【注】夫体神居灵而穷理极妙者,虽静默闲堂之里,而玄同四海之表,故乘两仪而御六气,同人群而驱万物。

苟无物而不顺,则浮云斯乘矣;无形而不载,则飞龙斯御矣。

遗身而自得,虽淡然而不待,坐忘行忘,忘而为之,故行若曳枯木,止若聚死灰,是以云其神凝也。

其神凝,则不凝者自得矣。

世皆齐其所见而断之,岂尝信此哉!

【疏】凝,静也。

疵疠,疾病也。

五谷熟,谓有年也。

圣人形同枯木,心若死灰,本迹一时,动寂俱妙,凝照潜通,虚怀利物。

遂使四时顺序,五谷丰登,人无灾害,物无夭枉。

圣人之处世,有此功能,肩吾未悟至言,谓为狂而不信。

【释文】《神凝》鱼升反。

《疵》在斯反,病也。

司马云:毁也。

一音子尔反。

《疠》音厉,李音赖,恶病也。

本或作厉。

《 狂》求匡反。

李云:痴也。

李又九况反。

《闲》音闲。

《淡然》徒暂反,恬静也。

《皆齐》才细反。

又如字。

《而断》丁乱反。

【校】"一"淖字依释文及世德堂本改。

"二"世德堂本绂作绋。

连叔曰:"然。 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 岂唯形骸有聋盲"一"哉?夫知亦有之【一】。 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二】。 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礡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三】!之人也,物莫之伤【四】,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五】。 是其尘垢?,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六】!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七】。 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八】。"

【一】【注】不知至言之极妙,而以为狂而不信,此知之聋盲也。

【疏】瞽者,谓眼无眹缝,冥冥如鼓皮也。

聋者,耳病也。

盲者,眼根败也。

夫目视耳听,盖有物之常情也,既瞽既聋,不可示之以声色也。

亦犹至言妙道,唯悬解者能知。

愚惑之徒,终身未悟,良由智障盲暗,不能照察,岂唯形质独有之耶!是以闻接舆之言,谓为狂而不信。

自此以下,是连叔答肩吾之辞也。

【释文】《瞽》音古。

盲者无目,如鼓皮也。

《与乎》徐音豫。

下同。

《之观》古乱反。

《聋》鹿工反,不闻也。

《之声》崔、向、司马本此下更有眇者无以与乎眉目之好,夫刖者不自为假文屦。

《夫知》音智。

注知之同。

【二】【注】谓此接舆之所言者,自然为物所求,但知之聋盲者谓无此理。

【疏】是者,指斥之言也。

时女,少年处室之女也。

指此接舆之言,犹如窈窕之女,绰约凝洁,为君子所求,但知之聋盲者谓无此理也。

【释文】《时女》司马云:犹处女也。

向云:时女虚静柔顺,和而不喧,未尝求人而为人所求也。

◎庆藩案时,是也。

犹时女也,谓犹是女也。

犹时二字连读。

易女子贞不字,女即处女也。

司马训时女犹处女,疑误。

诗大雅绵篇曰止曰时,笺曰:时,是也。

是其证。

【三】【注】夫圣人之心,极两仪之至会,穷万物之妙数。

故能体化合变,无往不可,旁礡万物,无物不然。

世以乱故求我,我无心也。

我苟无心,亦何为不应世哉!然则体玄而极妙者,其所以会通万物之性,而陶铸天下之化,以成尧舜之名者,常以不为为之耳。

孰弊弊焉劳神苦思,以事为事,然后能乎!

【疏】之是语助,亦叹美也。

旁礡,犹混同也。

蕲,求也。

孰,谁也。

之人者,叹尧是圣人;之德者,叹尧之盛德也。

言圣人德合二仪,道齐群品,混同万物,制驭百灵。

世道荒淫,苍生离乱,故求大圣君临安抚。

而虚舟悬镜,应感无心,谁肯劳形弊智,经营区宇,以事为事,然后能事。

故老子云为无为,事无事,又云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

【释文】《旁》薄刚反,李铺刚反。

字又作磅,同。

《礡》薄博反,李普各反。

司马云:旁礡,犹混同也。

◎李桢曰:汉司马相如传旁魄四塞,注:旁魄,广被也。

魄与礡通。

扬雄传旁薄群生,注:旁薄,犹言荡薄也。

荡薄即广被之意。

旁礡万物,承上之德也三字,言其德将广被万物。

以为一世蕲乎乱,乱,治也,犹虞书乱而敬之乱。

举世望治,德握其符,神人无功,岂肯有劳天下之迹!老子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此之谓也。

《世蕲》徐音祈。

李云:求也。

◎卢文弨曰:旧蕲作鄿,讹,今从宋本正。

《弊弊》李扶世反。

徐扶计反。

简文云:弊弊,经营貌。

司马本作蔽蔽。

《不应》应对之应。

《苦思》息嗣反。

【四】【注】夫安于所伤,则伤不能伤;伤不能伤,而物亦不伤之也。

【五】【注】无往而不安,则所在皆适,死生无变于己,况溺热之间哉!故至人之不婴乎祸难,非避之也,推理直前而自然与吉会。

【疏】稽,至也。

夫达于生死,则无死无生;宜于水火,则不溺不热。

假令阳九流金之灾,百六滔天之祸,纷纭自彼,于我何为!故郭注云,死生无变于己,何况溺热之间也哉!

【释文】《大浸》子鸩反。

《稽天》音鸡,徐、李音启。

司马云:至也。

《不溺》奴历反,或奴学反。

《祸难》乃旦反,《非辟》音避。

【六】【注】尧舜者,世事之名耳;为名者,非名也。

故夫尧舜者,岂直尧舜而已哉?必有神人之实焉。

今所称尧舜者,徒名其尘垢?耳。

【疏】散为尘,腻为垢,谷不熟为秕,谷皮曰糠,皆猥物也。

镕金曰铸,范土曰陶。

谥法,翼善传圣曰尧,仁圣盛明曰舜。

夫尧至"本"〔圣〕,妙绝形名,混迹同尘,物甘其德,故立名谥以彰圣体。

然名者粗法,不异秕糠;谥者世事,何殊尘垢。

既而矫谄佞妄,将彼尘垢锻铸为尧,用此秕糠埏埴作舜。

岂知妙体胡可言邪!是以谁肯以物为事者也。

【释文】《尘垢》古口反。

尘垢,犹染污。

《?》本又作秕。

徐甫姊反,又悲矣反。

◎卢文弨曰:案说文作秕。

《》字亦作糠,音康。

秕糠,犹烦碎。

◎卢文弨曰:旧本糠作康,今依注本改。

糠亦俗字。

似当云音康,字亦作康为是,疑后人乱之,而又妄改也。

康已从米,何必又赘米旁。

《陶》徒刀反,李移昭反。

本亦作鋾,音同。

《铸》之树反。

【七】【疏】此起譬也。

资,货也。

越国逼近江湖,断发文身,以避蛟龙之难也。

章甫,冠名也。

故孔子生于鲁,衣缝掖;长于宋,冠章甫。

而宋实微子之裔,越乃太伯之苗,二国贸迁往来,乃以章甫为货。

且章甫本充首饰,必须云鬟承冠,越人断发文身,资货便成无用。

亦如荣华本犹滞着,富贵起自骄矜。

尧既体道洞忘,故能无用天下。

故郭注云,夫尧之无所用天下为,亦犹越人无所用章甫耳。

【释文】《宋人》宋,今梁国睢阳县,殷后,微子所封。

《资章甫》李云:资,货也。

章甫,殷冠也。

以冠为货。

《越》今会稽山阴县。

◎庆藩案文选张景阳杂诗注引司马云:资,取也。

章甫,冠名也。

"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注引同。 "诸,于也。

释文阙。

◎李桢曰:诸越,犹云于越。

春秋定五年经于越入吴,杜注:于,发声也。

公羊传:于越者,未能以其名通也,何休注:越人自名于越。

此作诸者,广雅释言:诸,于也。

礼记射义注:诸,犹于也。

是迭韵假借。

《断》丁管反。

李徒短反。

司马本作敦,云:敦,断也。

【八】【注】夫尧之无用天下为,亦犹越人之无所用章甫耳。

然遗天下者,固天下之所宗。

天下虽宗尧,而尧未尝有天下也,故窅然丧之,而尝游心于绝冥之境,虽寄坐万物之上而未始不逍遥也。

四子者盖寄言,以明尧之不一于尧耳。

夫尧实冥矣,其迹则尧也。

自迹观冥,内外异域,未足怪也。

世徒见尧之为尧,岂识其冥哉!故将求四子于海外而据尧于所见,因谓与物同波者,失其所以逍遥也。

然未知至远之"迹"〔所〕"二"顺者更近,而至高之所会者反下也。

若乃厉然以独高为至而不夷乎俗累,斯山谷之士,非无待者也,奚足以语至极而游无穷哉!

【疏】治,言缉理;政,言风教。

此合喻也。

汾水出自太原,西入于河。

水北曰阳,则今之晋州平阳县,在汾水北,昔尧都也。

窅然者寂寥,是深远之名。

丧之言忘,是遣荡之义。

而四子者,四德也:一本,二迹,三非本非迹,四非非本迹也。

言尧反照心源,洞见道境,超兹四句,故言往见四子也。

夫圣人无心,有感斯应,故能缉理万邦,和平九土。

虽复凝神四子,端拱而坐汾阳;统御万机,窅然而丧天下。

斯盖即本即迹,即体即用,空有双照,动寂一时。

是以姑射不异汾阳,山林岂殊黄屋!世人齐其所见,曷尝信此邪!而马彪将四子为啮缺,便未达于远理;刘璋推汾水于射山,更迷惑于近事。

今所解释,稍异于斯。

故郭注云,四子者盖寄言,明尧之不一于尧耳,世徒见尧之迹,岂识其"真"〔冥〕"三"哉!

【释文】《四子》司马、李云:王倪,啮缺,被衣,许由。

《汾水》徐扶云反,郭方闻反。

案汾水出太原,今庄生寓言也。

司马、崔本作盆水。

◎李桢曰:东山经之姑射,是否为冀州域内之山,经文究无可考。

隋志以属之临汾,或后世据此篇汾水之阳一语以名其地之山,亦未可知。

上文所称姑射,远在北海中,故曰藐,藐者远也。

汾阳,尧所居,若有姑射,何为亦云藐哉!盖尧之心未尝有天下,其心即姑射神人之心,其身亦如姑射神人之身,虽垂衣庙堂,如逍遥海外,是以彼山藐远,无殊近在帝都。

"四子本无其人,征名以实之则凿矣。 "注疏推阐,并极精妙。

余前辨证一条,谓山名不可混合为一,然恐有失庄生玄旨,故复论及之。

汾水,司马、崔本并作盆水,古读汾如盆,非别一水,说见钱氏大昕养新录。

《窅然》徐乌了反。

郭武骈反。

李云:窅然,犹怅然。

◎卢文弨曰:郭必以为"置"〔窴〕"四字",故如此音。

《丧其》息浪反,注同。

《绝冥》亡丁反。

《之竟》音境。

本亦作境。

◎卢文弨曰:今注作境。

【校】"一"阙误引天台山方瀛观古藏本盲作瞽。

"二"所字依宋本改。

"三"冥字依注文改。

"四"窴字依抱经堂原本改。

按原刻本似亦有误。

说文:窴,塞也,从穴,真声。

徐待年切。

即今填字。

武骈与待年同韵异摄,殆非其字,以窴然状丧天下,语亦不伦。

疑郭本作冥,释文郭下脱作冥二字,冥字古与瞑眠通。

列御寇篇而甘冥乎无何有之乡,释文云:本又作瞑,音眠。

俞樾谓淮南子俶真篇甘瞑乎混澖之域即本此,甘瞑即甘眠。

说文:瞑,翕目也,从目冥,冥亦声。

徐铉曰:今俗别作眠,非是。

武延切。

汉书扬雄传目冥眴而无见,冥眴即孟子滕文公之瞑眩,并?韵连词。

又作眩眠或眩愍,如史记司马相如传视眩眠而无见兮及红杳渺而眩愍兮皆是。

诸字并义近音同。

陆冥武骈切,与徐瞑武延切,而汉书颜注冥莫见反,孙奭孟子音义瞑莫甸切,史记索隐引苏林愍音?,韵摄皆同,"古无轻唇音,武莫声同。 "惟平仄异耳。

冥与窅义亦相通,故常连用。

逍遥游篇北冥有鱼,释文引简文云,窅冥无极,故谓之冥是也。

二字又形近,故今本作窅,郭本作冥。

郭于此注连用四冥字,皆就冥然立言,足为的证。

上句故窅然丧之之窅,疑本亦作冥,后人依今本正文改之耳。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一】,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二】。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三】。"

【一】【疏】姓惠,名施,宋人也,为梁国相。

谓,语也。

贻,遗也。

瓠,匏之类也。

魏王即梁惠王也。

昔居安邑,国号为魏,后为强秦所逼,徙于大梁,复改为梁,僭号称王也。

惠子所以起此大匏之譬,以讥庄子之书,虽复词旨恢弘,而不切机务,故致此词而更相激发者也。

【释文】《惠子》司马云:姓惠,名施,为梁相。

《魏王》司马云:梁惠王也。

案魏自河东迁大梁,故谓之魏,或谓之梁也。

《贻》徐音怡,郭与志反,遗也。

《大瓠》徐音护。

《之种》章勇反。

【二】【疏】树者,艺植之谓也。

实者,子也。

惠施既得瓠种,艺之成就,生子甚大,容受五石,仍持此瓠以盛水浆,虚脆不坚,故不能自胜举也。

【释文】《而实五石》司马云:实中容五石。

《以盛》音成。

【三】【疏】剖,分割之也。

瓢,勺也。

瓠落,平浅也。

呺然,虚大也。

掊,打破也。

用而盛水,虚脆不能自胜;分剖为瓢,平浅不容多物。

众谓无用,打破弃之。

刺庄子之言,不救时要,有同此"言"〔瓠〕,应须屏削也。

【释文】《剖之》普口反。

《为瓢》毗遥反。

徐扶尧反。

《则瓠》户郭反,司马音护。

下同。

《落》简文云:瓠落,犹廓落也。

司马云:瓠,布护也;落,零落也。

言其形平而浅,受水则零落而不容也。

《呺然》本亦作?。

徐许憍反。

李云:?然,虚大貌。

崔作●,简文同。

《吾为》于伪反。

《掊之》徐方垢反。

司马云:击破也。

◎庆藩案文选谢灵运之郡初发都诗注引司马云:瓠,布护;落,零落也。

枵然,大貌。

掊,谓击破之也。

喻庄子之言大也,若巨瓠之无施也。

较释文引为详。

◎俞樾曰:说文:?,痛声也。

呺●,说文所无,盖皆?之俗体,施之于此,义不可通。

文选谢灵运初发都诗李善注引此文作枵,当从之。

尔雅释天:玄枵,虚也。

虚则有大义,故曰枵然大也。

释文引李云?然虚大貌,是固以枵字之义说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一】。 客闻之,请买其方"一"百金【二】。 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三】。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四】。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五】。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六】!"

【一】【注】其药能令手不拘坼,故常漂絮于水中也。

【疏】洴,浮;澼,漂也。

絖,絮也。

世世,年也。

宋人隆冬涉水,漂絮以作牵离,手指生疮,拘坼有同龟背。

故世世相承,家传此药,令其手不拘坼,常得漂絮水中,保斯事业,永无亏替。

又云:澼,擗也;絖,●也,谓擗●于水中之故也。

【释文】《龟手》愧悲反。

徐举伦反。

李居危反。

向云:拘坼也。

司马云:文坼如龟文也。

又云:如龟挛缩也。

◎俞樾曰:释文引司马云文坼如龟文也,又云如龟挛缩也,义皆未安。

向云如拘坼也,郭注亦云能令手不拘坼,然则龟字宜即读如拘。

盖龟有丘音,后汉西域传龟兹读曰丘慈,是也。

古丘音与区同,故亦得读如拘矣。

拘,拘挛也,不龟"二"者,不拘挛也。

龟文之说虽非,挛缩之说则是,但不必以如龟为说耳。

◎李桢曰:龟手,释文云徐举伦反,盖以龟为皲之假借。

按龟皲双声。

众经音义卷十一:皲,居云、去云二反。

通俗文:手足坼裂曰皲,经文或作龟坼。

下引庄此文及郭注为证。

是玄应以龟皲音义互通。

集韵十八谆:皲,区伦切,皴也。

汉书赵充国传,将军士寒,手足皲瘃,文颖曰:皲,坼裂也;瘃,寒创也。

唐书李甘传,冻肤皲瘃。

不龟手,犹言不皲手耳。

皲,说文作●。

钮氏树玉、郑氏珍以韗下或体●为皲字,不足据。

《洴》徐扶经反。

《澼》普历反。

徐敷历反。

郭、李恪历反,澼,声。

◎卢文弨曰:案今本书作澼声,疑洴澼是击絮之声。

洴澼二字本双声,盖亦象其声也。

《絖》音旷。

小尔雅云:絮细者谓之絖。

李云:洴澼絖者,漂絮于水上。

絖,絮也。

《能令》力呈反。

《不拘》纪于反。

依字宜作,纪于、求于二反。

周书云天寒足是也。

《坼》敕白反。

◎卢文弨曰:坼,俗本多从手,非。

《漂》匹妙反,韦昭云:以水击絮为漂。

说文作潎,丰市反,又匹例反。

◎卢文弨曰:潎旧讹作敝,今改正。

《絮》胥虑反。

【二】【疏】金方一寸重一斤为一金也。

他国游客,偶尔闻之,请买手疮一术,遂费百金之价者也。

【释文】《百金》李云:金方寸重一斤为一金。

百金,百斤也。

【三】【疏】鬻,卖也。

估价既高,聚族谋议。

世世洴澼,为利盖寡,一朝卖术,资货极多。

异口同音,佥曰请与。

【释文】《数金》色主反。

《鬻》音育。

司马云:卖也。

《技》本或作伎,竭彼反。

【四】【疏】吴越比邻,地带江海,兵戈相接,必用舻船,战士隆冬,手多拘坼。

而客素禀雄才,天生睿智,既得方术,遂说吴王。

越国兵难侵吴,吴王使为将帅,赖此名药,而兵手不拘坼。

旌旗才举,越人乱辙。

获此大捷,献凯而旋,勋庸克着,胙之茆土。

【释文】《以说》始锐反,又如字。

《有难》乃旦反。

《之将》子匠反。

《大败》必迈反。

【五】【疏】或,不定也。

方药无工〔拙〕"三"而用者有殊,故行客得之以封侯,宋人用之以洴澼,此则所用工拙之异。

【六】【注】蓬,非直达者也。

此章言物各有宜,苟得其宜,安往而不逍遥也。

【疏】虑者,绳络之也。

樽者,漆之如酒?,以绳结缚,用渡江湖,南人所谓腰舟者也。

蓬,草名,拳曲不直也。

夫,叹也。

言大瓠浮泛江湖,可以舟船沦溺;至教兴行世境,可以济渡群迷。

而惠生既有蓬心,未能直达玄理,故妄起掊击之譬,讥刺庄子之书。

为用失宜,深可叹之。

【释文】《不虑以为大樽》本亦作尊。

司马云:樽如酒器,缚之于身,浮于江湖,可以自渡。

虑,犹结缀也。

案所谓腰舟。

◎卢文弨曰:縳旧作缚,今从宋本正"四"。

《蓬之心》郭云:蓬,生非直达者。

向云:蓬者短不畅,曲士之谓。

◎卢文弨曰:士,旧讹土,今改正。

【校】"一"阙误引江南古藏本方下有以字。

"二"龟字依诸子平议补。

"三"拙字依下文补。

"四"按卢说非是。

说文:缚,束也。

縳,白鲜色也,段注改色为卮,云,声类以为今正绢字,据许则縳与绢各物。

若羽人十抟为縳,左传縳一如瑱,又皆卷缚之义,非字之本义。

朱珔假借义证谓缚与縳音隔,疑以形近而误,其说是也。

是束缚字正当作缚,宋本误。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一】。 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二】。 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三】。"

【一】【疏】樗,栲漆之类,嗅之甚臭,恶木者也。

世间名字,例皆虚假,相与嗅之,未知的当,故言人谓之樗也。

【释文】《樗》敕鱼反,木名。

【二】【疏】拥肿,盘瘿也。

卷曲,不端直也。

规圆而矩方。

涂,道也。

樗栲之树,不材之木,根本拥肿,枝干挛卷,绳墨不加,方圆无取,立之行路之旁,匠人曾不顾盼也。

【释文】《拥肿》章勇反。

李云:拥肿,犹盘瘿。

《不中》丁仲反。

下同。

《卷曲》本又作拳,同。

音权,徐纪阮反。

李丘圆反。

【三】【疏】树既拥肿不材,匠人不顾;言"迹"〔亦〕迂诞无用,众所不归。

此合喻者也。

【释文】《同去》如字。

李羌吕反。

◎庆藩案大而无用,犹言迂远无当于事情也。

礼文王世子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郑注曰:于读为迂,犹广也,大也。

是大与迂同义。

老子道德经云,天下皆谓道大似不肖,亦此大字之义。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一】。 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 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二】。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三】,仿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四】。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一】困苦"一"哉【五】!"

【一】【疏】狌,野猫也。

跳梁,犹走踯也,辟,法也,谓机关之类也。

罔罟,罝罘也。

子独不见狸狌捕鼠之状乎?卑伏其身,伺候傲慢之鼠;东西跳踯,不避高下之地;而中于机关之法,身死罔罟之中,皆以利惑其小,不谋大故也。

亦犹擎跪曲拳,执持圣迹,伪情矫性,以要时利,前虽遂意,后必危亡,而商鞅、苏、张,即是其事。

此何异乎捕鼠狸狌死于罔罟也。

【释文】《狸》力之反。

《狌》徐音姓。

郭音生。

又音星。

司马云:●也。

●,音由救反。

《敖者》徐、李五到反。

支云:伺彼怠敖,谓承夫闲"二"殆也。

本又作傲,同。

司马音遨,谓伺遨翔之物而食之,鸡鼠之属也。

《跳》音条。

《不辟》音避。

今本多作避。

下放此。

《机辟》毗赤反。

司马云:罔也。

◎卢文弨曰:案当作毗亦反。

◎庆藩案辟疑为繴之借字。

尔雅:繴谓之罿,罿,罬也;罬谓之罦,罦,覆车也。

郭璞曰:今之翻车也,有两辕,中施罥以捕鸟。

司马曰辟罔也,误。

辟若训罔,则下文死于罔罟为赘矣。

楚辞九章设张辟以娱君兮,王逸注:辟,法也,言谗人设张峻法以娱乐君,"王念孙曰:楚辞九章以张辟连读,非以设张连读。 张读弧张之张。 周官冥氏掌弧张,郑注:弧张,罿罦之属,所以扃绢禽兽。 "颇费解义。

墨子非儒篇:盗贼将作,若机辟将发也,盐铁论刑法篇曰:辟陷设而当其蹊,皆当作繴。

"楚辞哀时命,外迫胁于机臂兮,机臂与机辟同。 玉篇、王注以为弩身,亦失之。 "《罟》徐音古。

【二】【疏】斄牛,犹旄牛也,出西南夷。

其形甚大,山中远望,如天际之云。

薮泽之中,逍遥养性,跳梁投鼠,不及野狸。

亦犹庄子之言,不狎流俗,可以理国治身,且长且久者也。

【释文】《斄牛》郭吕之反。

徐、李音来。

又音离。

司马云:旄牛。

【三】【疏】无何有,犹无有也。

莫,无也。

谓宽旷无人之处,不问何物,悉皆无有,故曰无何有之乡也。

【释文】《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谓寂绝无为之地也。

简文云:莫,大也。

【四】【疏】彷徨,纵任之名;逍遥,自得之称;亦是异言一致,互其文耳。

不材之木,枝叶茂盛,婆娑荫映,蔽日来风,故行李经过,徘徊憩息,徙倚顾步,寝卧其下。

亦犹庄子之言,无为虚淡,可以逍遥适性,荫庇苍生也。

【释文】《仿》薄刚反,又音房。

《徨》音皇。

仿徨,犹翱翔也。

崔本作方羊,简文同。

广雅云:彷徉,徙倚也。

【五】【注】夫小大之物,苟失其极,则利害之理均;用得其所,则物皆逍遥也。

【疏】拥肿不材,拳曲无取,匠人不顾,斤斧无加,夭折之灾,何从而至,故得终其天年,尽其生理。

无用之用,何所困苦哉!亦犹庄子之言,乖俗会道,可以摄卫,可以全真,既不夭枉于世途,讵肯困苦于生分也!

【校】"一"阙误引文本困苦作穷困。

"二"世德堂本闲作陨。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