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集解 杂篇渔父第三十一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庄子集解
《庄子集解》 杂篇渔父第三十一 王先谦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司马云:"黑林名也。"

休坐乎杏坛之上。

司马云:"泽中高处也。"

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

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

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

客指孔子曰:"彼何为者也?"子路对曰:"鲁之君子也。"

客问其族。

子路对曰:"族孔氏。"

客曰:"孔氏者何治也?"治何术业?子路未应,子贡对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鉴而择之。 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李云:“齐,等也。"

许慎云:"齐等之民。"

将以利天下。

此孔氏之所治也。”

又问曰:"有土之君与?"子贡曰:"非也。"

"侯王之佐与?"子贡曰:"非也。"

客乃笑而还行,言曰:"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 呜乎远哉!其分于道也!"成云:"分离于玄道。"

释文:"又作介。 司马云:‘离也。 ’"子贡还报孔子。

孔子推琴而起曰:"其圣人与!"乃下求之,至于泽畔,方将杖拏而引其船,司马云:"拏,桡也,音余。"

顾见孔子,还乡而立。

释文:"乡,或作向。"

孔子反走,再拜而进。

客曰:"子将何求?"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俞云:“绪,余也。 未毕而去,故曰绪言。"

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成云:"助我不逮。"

客曰:"嘻!甚矣子之好学也!"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学,以至于今,六十九岁矣,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客曰:"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 司马云:“经,理也。"

下同。

子之所以者,人事也。

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各守其位。

治之美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

官治其职,人忧其事,乃无所陵。

成云:"陵,乱也。"

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征赋不属,妻妾不和,长少无序,庶人之忧也;能不胜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有,无功于国,无誉于民。

爵禄不持,不能保持其爵禄。

大夫之忧也;廷无忠臣,国家昏乱,工技不巧,贡职不美,春秋后伦,释文:"朝觐不及等比也。"

不顺天子,诸侯之忧也;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以伤庶物,诸侯暴乱,擅相攘伐,以残民人,礼乐不节,财用穷匮,人伦不饬,百姓淫乱,天子有司之忧也。

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饬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且人有八疵,事有四患,不可不察也。

非其事而事之,谓之捴;成云:"捴,滥也。"

莫之顾而进之,谓之佞;成云:"人不采顾,强进忠言。"

希意道言,谓之谄;成云:"希望意气,导达其言。"

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谀;成云:"苟且顺物,不简是非。"

好言人之恶,谓之谗;析交离亲,谓之贼;称誉诈伪以败恶人,谓之慝;诈伪则称誉之,恶其人则毁败之,是为奸慝。

姚云:"张本恶作德,谓‘颠倒是非以败人之德’,意更警。"

不择善否,两容颊适,偷拔其所欲,谓之险。

释文:"两容颊适者,善恶皆容,颜貌调适也。 颊,或作颜。"

宣云:"偷拔,谓潜引人心中之欲。"

此八疵者,外以乱人,内以伤身,君子不友,明君不臣。

所谓四患者,好经大事,变更易常,以挂功名,谓之叨;变易常节,以幸功名,是叨滥也。

专知擅事,侵人自用,谓之贪;专知,自谓予知也。

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之很;人同于己则可,不同于己,虽善不善,谓之矜。

此四患也。

能去八疵,无行四患,而始可教已。”

孔子愀然而叹,再拜而起曰:"丘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围于陈、蔡。 丘不知所失,而离此四谤者何也?"客凄然变容曰:"甚矣子之难悟也!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 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子审仁义之间,察同异之际,观动静之变,适受与之度,理好恶之情,和喜怒之节,而几于不免矣。 子审度于接物者如〔一〕此,而犹几于不免。 谨修而身,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 外物不与人争,自无患累也。 今不修之身而求之人,不亦外乎!"孔子愀然曰:"请问何谓真?"客曰:"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 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 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其用于人理也,理,伦也。 事亲则慈孝,事君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 忠贞以功为主,饮酒以乐为主,处丧以哀为主,事亲以适为主,功成之美,无一其迹矣。 成功可见者甚多,故不一其事迹。 事亲以适,不论所以矣;以,用也。 啜菽饮水,亦可尽欢,故不问所以。 饮酒以乐,不选其具矣;不在具殽。 处丧以哀,无问其礼矣。 临丧尽哀,于是观礼。 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 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于人,惟人事是忧。 不知贵真,禄禄而受变于俗,故不足。 释文:“禄,司马本作录。"

案:禄禄,犹录录也。

汉书萧曹赞作"录录",颜注:"犹鹿鹿,言在凡庶之中。"

惜哉!子之早湛于人伪,湛与沈同。

而晚闻大道也!”孔子又再拜而起曰:"今者丘得遇也,若天幸然。 先生不羞而比之服役,若仆从然。 而身教之。 敢问舍所在,请因受业而卒学大道。"

客曰:"吾闻之:可与往者与之,至于妙道;成云:“从迷适悟为往。 妙道,真本也。"

不可与往者,不知其道,慎勿与之,身乃无咎。

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

乃刺船而去,延缘苇间。

颜渊还车,子路授绥,孔子不顾,待水波定,释文:"船行故水波,去远则波定。"

不闻拏音,而后敢乘。

子路旁车而问曰:旁同傍。

"由得为役久矣,未尝见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 宣云:“威,敬畏。"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

今渔者杖拏逆立,而夫子曲要磬折,言拜而应,成云:"受言必拜而应。"

得无太甚乎?门人皆怪夫子矣,渔人何以得此乎?”孔子伏轼而叹曰:"甚矣由之难化也!湛于礼义有间矣,宣云:“言已久。"

而朴鄙之心至今未去。

进!吾语汝。

夫遇长不敬,失礼也;见贤不尊,不仁也。

彼非至人,不能下人,成云:"若非至德之人,则不能使人谦下。"

下人不精,不得其真,上文云:"真者,精诚之至也。"

故长伤身。

惜哉!不仁之于人也,祸莫大焉,而由独擅之。

擅者,专有之。

且道者,万物之所出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

故道之所在,圣人尊之。

今渔父之道,可谓有矣,吾敢不敬乎!”

〔一〕"如"原误"知",据万有文库本改。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