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正义 杂卦卷十一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周易正义
《周易正义》 杂卦卷十一 王弼、韩康伯、孔颖达

干下坤上。

泰:小往大来,吉亨。

[疏]正义曰:阴去故「小往」,阳长故「大来」,以此吉而亨通。

此卦亨通之极,而四德不具者,物既太通,多失其节,故不得以为元始而利贞也。

所以《象》云「财成」、「辅相」,故四德不具。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內阳而外阴,內健而外顺,內君子而外小人。

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疏]「《彖》曰泰小往大来」至「小人道消也」。

○正义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者,释此卦「小往大来吉亨」名为「泰」也。

所以得名为「泰」者,止由天地气交而生养万物,物得大通,故云「泰」也。

「上下交而其志同」者,此以人事象天地之交。

上谓君也。

下谓臣也,君臣交好,故志意和同。

「內阳而外阴,內健而外顺」,內健则內阳,外顺则外阴。

內阳外阴据其象,內健外顺明其性,此说泰卦之德也。

阴阳言爻,健顺言卦。

此就卦爻释「小往大来吉亨」也。

「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者,更就人事之中,释「小往大来吉亨」也。

《象》曰:天地交,泰。

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泰者,物大通之时也。

上下大通,则物失其节,故财成而辅相,以左右民也。

[疏]「《象》曰天地交泰」至「以左右民」。

○正义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者,由物皆通泰,则上下失节。

后,君也。

於此之时,君当翦财,成就天地之道。

「辅相天地之宜」者,相,助也。

当辅助天地所生之宜。

「以左右民」者,左右,助也,以助养其人也。

「天地之道」者,谓四时也,冬寒、夏暑、春生、秋杀之道。

若气相交通,则物失其节。

物失其节,则冬温、夏寒、秋生、春杀。

君当财节成就,使寒暑得其常,生杀依其节,此天地自然之气,故云「天地之道」也。

「天地之宜」者,谓天地所生之物各有其宜。

若《大司徒》云「其动物植物」,及《职方》云杨州其贡宜稻麦,雍州其贡宜黍稷。

若天气大同,则所宜相反。

故人君辅助天地所宜之物,各安其性,得其宜,据物言之,故称「宜」也。

此卦言「后」者,以不兼公卿大夫,故不云君子也。

兼通诸侯,故不得直言先王,欲见天子诸侯,俱是南面之君,故特言「后」也。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

「茹」,相牵引之貌也。

三阳同志,俱志在外,初为类首,已举则从,若「茅茹」也。

上顺而应,不为违距,进皆得志,故以其类「征吉」。

[疏]正义曰:「拔茅茹」者,初九欲往於上,九二、九三,皆欲上行,已去则从,而似拔茅举其根相牵茹也。

「以其汇」者,汇,类也,以类相从。

「征吉」者,征,行也。

上坤而顺下,应於干,己去则纳,故征行而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疏]正义曰:「志在外」者,释「拔茅征吉」之义。

以其三阳志意皆在於外,己行则从,而似「拔茅征行」而得吉。

此假外物以明义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

得尚於中行。

体健居中而用乎「泰」,能包含荒秽,受纳「冯河」者也。

用心弘大,无所遐弃,故曰「不遐遗」也。

无私无偏,存乎光大,故曰「朋亡」也。

如此乃可以「得尚於中行」。

尚,尤配也。

「中行」,谓五。

[疏]正义曰:「包荒用冯河」者,体健居中,而用乎「泰」,能包含荒秽之物,故云「包荒」也。

「用冯河」者,无舟渡水,冯陵於河,是顽愚之人,此九二能包含容受,故曰「用冯河」也。

「不遐遗」者,遐,远也。

遗,弃也。

用心弘大,无所疏远弃遗於物。

「朋亡」者,得中无偏,所在皆纳,无私於朋党之事,「亡,无也」,故云「朋亡」也。

「得尚於中行」者,「中行」谓六五也,处中而行,以九二所为如此。

尚,配也,得配六五之中也。

《象》曰:「包荒」,「得尚於中行」,以光大也。

[疏]正义曰:释「得尚中行」之义。

所以包荒、得配此六五之中者,以无私无偏,存乎光大之道,故此包荒。

皆假外物以明义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復。

艰贞无咎。

勿恤其孚,於食有福。

干本上也,坤本下也,而得泰者,降与升也。

而三处天地之际,將復其所处。

復其所处,则上守其尊,下守其卑,是故无往而不復也,无平而不陂也。

处天地之將闭,平路之將陂,时將大变,世將大革,而居不失其正,动不失其应,艰而能贞,不失其义,故「无咎」也。

信义诚\著,故不恤其孚而自明也,故曰「勿恤其孚,於食有福」也。

[疏]「九三无平不陂」至「於食有福」。

○正义曰:「无平不陂」者,九三处天地相交之际,將各分復其所处。

干体初虽在下,今將復归於上,坤体初虽在上,今欲復归於下,是初始平者,必將有险陂也。

初始往者,必將有反復也。

无有平而不陂,无有往而不復者,犹若元在下者而不在上,元在下者而不归下也。

「艰贞无咎」者,已居变革之世,应有危殆,只为己居得其正,动有其应,艰难贞正,乃得「无咎」。

「勿恤其孚,於食有福」者,恤,忧也;孚,信也。

信义先以诚\著,故不须忧其孚信也。

信义自明,故於食禄之道,自有福庆也。

○注「將復其所处」至「於食有福也」。

○正义曰:「將復其所处」者,以泰卦「干体」在下,此九三將弃三而向四,是將復其干之上体所处也。

泰卦「坤体」在上,此六四今將去四而归向初,復其「坤体」所处也。

「处天地之將闭,平路之將陂」者,天將处上,地將处下,闭而不通,是「天地之將闭」也。

所以往前通泰,路无险难,自今巳后,时既否闭,路有倾危,是「平路之將陂」也。

此因三之向四,是下欲上也。

则上六將归於下,是上欲下也,故云「復其所处」也。

「信义诚\著」者,以九三居不失正,动不失应,是信义诚\著也。

「故不恤其孚而自明」者,解「於食有福」,以信义自明,故饮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復」,天地际也。

天地將各分復之际。

[疏]正义曰:「天地际」者,释「无往不復」之义。

而三处天地交际之处,天体將上,地体將下,故往者將復,平者將陂。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

不戒以孚。

干乐上復,坤乐下復,四处坤首,不固所居,见命则退,故曰「翩翩」也。

坤爻皆乐下,已退则从,故不待富而用其邻也。

莫不与已同其志愿,故不待戒而自孚也。

[疏]正义曰:「六四翩翩」者,四主坤首,而欲下復,见命则退,故翩翩而下也。

「不富以其邻」者,以,用也。

「邻」谓五与上也。

今己下復,眾阴悉皆从之,故不待财富而用其邻。

「不戒以孚」者,邻皆从己,共同志愿,不待戒告而自孚信以从已也。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

「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疏]正义曰:「皆失实」者,解「翩翩不富」之义,犹眾阴皆失其本实所居之处,今既见命,翩翩乐动,不待财富,並悉从之,故云「皆失实」也。

「不戒以孚中心愿」者,解「不戒以孚」之义,所以不待六四之戒告,而六五、上六,皆以孚信者,由中心皆愿下復,故不待戒而自孚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妇人谓嫁曰「归」。

「泰」者,阴阳交通之时也。

女处尊位,履中居顺,降身应二,感以相与,用中行愿,不失其礼。

「帝乙归妹」,诚\合斯义。

履顺居中,行原以祉,尽夫阴阳交配之宜,故「元吉」也。

[疏]「六五」至「以祉元吉」。

○正义曰:「帝乙归妹」者,女处尊位,履中居顺,降身应二,感以相与,用其中情,行其志愿,不失於礼。

爻备斯义者,唯帝乙归嫁于妹而能然也。

故作《易》者,引此「帝乙归妹」以明之也。

「以祉元吉」者,履顺居中,得行志愿,以获祉福,尽夫阴阳交配之道,故大吉也。

○注「妇人谓嫁曰归」。

○正义曰:「妇人谓嫁曰归」,隱二年《公羊传》文也。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疏]正义曰:「中以行愿」者,释「以祉元吉」之义,正由中顺,行其志愿,故得福而元吉也。

上六:城復於隍,勿用师。

自邑告命,贞吝。

居泰上极,各反所应,泰道將灭,上下不交,卑不上承,尊不下施,是故「城復子隍」,卑道崩也。

「勿用师」,不烦攻也。

「自邑告命,贞吝」,否道已成,命不行也。

[疏]「上六城復於隍」至「自邑告命贞吝」。

○正义曰:「城復於隍」者,居泰上极,各反所应,泰道將灭,上下不交,卑不上承,尊不下施,犹若「城復於隍」也。

《子夏传》云:「隍是城下池也」。

城之为体,由基土陪扶,乃得为城。

今下不陪扶,城则陨坏,以此崩倒,反復於隍,犹君之为体,由臣之辅翼。

今上下不交,臣不扶君。

君道倾危,故云「城復於隍」。

此假外象以喻人事。

「勿用师」者,谓君道已倾,不烦用师也。

「自邑告命贞吝」者,否道己成,物不顺从,唯於自已之邑而施告命,下既不从,故「贞吝」。

○注「卑道崩也」。

○正义曰:「卑道崩也」者,卑道向下,不与上交,故卑之道崩坏,不承事於上也。

《象》曰:「城復於隍」,其命乱也。

[疏]正义曰:「其命乱」者,释「城復於隍」之义。

若教命不乱,臣当辅君,犹土当扶城。

由其命错乱,下不奉上,犹上不陪城,使復於隍,故云「其命乱」也。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