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家编年体晋史 (晋)习凿齿《汉晋春秋》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众家编年体晋史
《众家编年体晋史》 (晋)习凿齿《汉晋春秋》 汤球(清) 乔治忠校注

☆卷一

☆晋宜越魏继汉,不应以魏后为三恪论"《汉晋春秋》。 《晋书。 本传》"

☆临终上前论疏"《汉晋春秋》。 《晋书。 本传》"

☆別周鲁通诸葛论客问曰﹕"周瑜、鲁肃何人也?"主人曰﹕"小人也。"

客曰﹕"周瑜、奇孙策於总角,定大计於一面,摧魏武百胜之锋,开孙氏偏王之业,威震天下,名驰四海。 鲁肃一见孙权,建东帝之略。 子谓之小人何也?"主人曰﹕"此乃真所以为小人也。 夫君子之道,故將竭其忠直,佐扶帝宜,尊崇寧时,远主名教。 若乃力不能合,事与志违,躬耕南亩,遁跡当年,何由尽臣礼於孙氏,於汉室未亡之日邪?"客曰﹕"诸葛武侯翼戴玄德,与瑜、肃何异?而子重诸葛,毁瑜、肃,何其偏也!"主人曰﹕"夫论古今者,故宜先定其所为之本,跡其致用之源。 诸葛武侯龙蟠江南,托好管、乐,有匡汉之望,是有宗本之心也。 今玄德,汉高之正冑也,信义著於当年,將使汉室亡而更立,宗庙绝而復继,谁云不可哉!"

"《汉晋春秋》。 《御览》447"P。

9

☆卷二

☆明帝明帝勤於吏事,苛察逾甚,或於殿前鞭杀尚书郎。

"《汉晋春秋》。 《御览》649"P。

10钟离意相鲁"原注﹕按,永平三年钟离意出为鲁相"见仲尼庙颓毁,会诸生於庙中,慨然而嘆曰﹕"‘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况圣人庙乎!"遂躬留治之。

周观舆服之在焉,自仲尼以来,莫之开也。

意发视之,得古文策书曰﹕"乱吾书,董仲舒,治吾堂,钟离意,璧有七,张伯盗一。"

意寻案未了。

而卒张伯者、治中庭,治地得六璧以上之。

意曰﹕"此有七,何以不遂?"伯惧,探璧怀中。

鲁咸以为神。

"《汉晋春秋》。 《续汉志》注补20"P。

10〔永平十五年,祠仲尼。

〕帝时升庙立,群臣中庭北面再拜,帝进爵而后坐。

"《汉晋春秋》。 《后汉帝纪》注"P。

11

☆章帝〔元和二年,幸鲁,祀孔子於闕里。

〕闕里者,仲尼之故宅也。

在鲁城中,帝升庙西面,群臣中庭北面,皆再拜。

帝进爵而后坐。

祠礼毕,命儒者论难。

"《汉晋春秋》。 《续汉志》注补入"P。

11

☆质帝质帝年幼小,闻梁冀专权於天下,每出朝輒目之曰﹕"此跋扈將军。"

冀闻之而大惧,遂阴行鴆毒。

始病,呼太尉李固入,固前问病,帝曰﹕"食煮饼,令腹中闷,得水尚可活。"

冀曰﹕"不可。"

语未绝而崩。

"《汉晋春秋》。 《御览》92"P。

12☆桓帝〔延熹元年。

〕皇后崩,桓帝独呼小黄门唐衡至北胡,如厕问﹕"左右梁冀不相得者为谁?"衡对曰﹕"单超、左悺,前诣河南尹不疑,礼敬小简,不疑收其兄弟宋洛阳狱。"

於是,帝与入室定谋\,嚙超臂出血以为盟,乃诛梁冀。

"《御览》480"P。

13〔延熹七年,南巡狩。

〕桓帝幸樊城,百姓莫不观之。

有一老父独耕不輟,议郎张温使问焉,父啸而不答。

"《汉晋春秋》。 《类聚》19,《御览》392"

P。

13

☆献帝〔初平二年,公孙瓚以刘玄德领平原相。

〕初,先主篱上有桑如盖,涿人李定云:"此家必出贵人。"

"《汉晋春秋》。 《三国志》32注"P。

14〔建安元年,迁都许。

〕献帝都许,守位而已。

宿卫进侍,莫非曹失党旧恩戚。

议郎赵彦尝为帝陈言时策,曹操恶而杀之。

其余內外多见诛。

操后以事入见殿中,帝不任其忿,因曰﹕"君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

操失色,俯仰亲爱出。

旧仪,三公辅兵入庙,令虎賁执刃挟之。

残废顾左右汉流洽背,自后不敢復朝请。

"《汉晋春秋》。 《御览》92"P。

14天子都许,刘表虽贡献,而与袁绍相结。

郭羲諫,表答羲曰﹕"內不失贡职,外不背盟主,此天下之达义也,治中何独怪乎?""《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六"P。

15孙策之始得王朗也,谴让之。

使张昭私问朗,朗誓不屈,策忿而不敢害也,留置曲阿。

建安三年,太祖表征朗,策遣之。

太祖问曰﹕"孙策何以得至此邪?"

朗曰﹕"策勇冠一世,有雋才大志。 张子布,民之望也,北面而相之。 周公瑾,江淮之杰,攘臂而为其將。 谋\而有成,所规不细,终为天下大贼\,非徒狗道而已。"

"《三国志》十三注"P。

15〔公孙瓚颇为绍所败,乃筑京以自固。

〕袁绍与瓚书曰﹕"孤与足下既有前盟旧要,申之以討乱之誓,爱过夷、叔,分著丹青,谓为旅力同轨,足踵齐晋。 故解印释紱,以北带南,分割膏腴,以奉执事,此非孤赤情之明验邪?岂寤足下弃烈士之高义,寻祸亡之险踪,輟而改虑,以好易怨,盗遣士民,犯暴豫州。 始闻甲卒在南,亲临战阵,惧於飞矢迸流,狂刃横集,以重足下之祸,徒增孤子之咎衅也,故为荐书恳惻,冀可改悔。 而足下超然自逸,矜其威诈,谓天罔可吞,豪雄可灭,果令贵弟殞於锋刃之端。 斯言犹在於耳,而足下曾不寻討祸源,克心罪己。 苟欲逞其无疆之怒,不顾逆顺之律,匿怨害民,骋於余躬,遂跃马控弦,处我疆土,毒遍生民,辜延白骨。 孤辞不获已,以登界桥之役。 是时足下兵气霆震,骏马电发,仆师徒肇合,机械不严,强弱殊科,眾寡异论。 假天之助,小战大克。 遂陵躡奔背,因垒馆谷。 此非天威棐諶,福丰有礼之符表乎?足下志犹未厌,乃副纠合余烬,率我蛑贼\,以焚爇勃海。 孤又不获寧,用及龙河之师,羸兵前诱,大军未济而足下胆破眾散,不鼓而败,兵眾扰乱,君臣並奔。 此又足下之为,非孤之咎也。 自此之后,祸隙弥深,孤之师旅,不胜其忿,遂至积尸为京,头颅满野,愍彼无辜,未尝不慨然失涕也。 后比得足下书,辞意婉约,有改往修来之言。 仆既欣於旧好克復,且愍兆民之不寧,每輒引师南驾,以顺简书。 弗盈一时,而北边羽檄之文未尝不至,孤是用痛心疾首,靡所错情。 夫处三军之帅,当列將之任,宜令怒如严霜,喜如说雨,臧否好恶,坦然客观。 而足下二三其德,强弱易谋\,急则曲躬,缓则放逸,行无定端,言无质要,为壮士者固若此乎!既乃残杀老弱,幽士愤怨,眾叛亲离,孑然无党。 又乌丸、濊貊,皆与足下同州,仆与之殊俗,各奋迅激怒,爭为锋锐。 又东西鲜卑,举踵来附,此非孤德所能招,乃足下驱而致之也。 夫当荒危之世,处干戈之险,內违同盟之誓,外失戎狄之心,兵兴州壤,祸发萧墙,將以定霸,不亦难乎!前以西山陆梁,出兵平討,会麴义余残,畏诛逃命,故遂住大军,分兵扑荡。 此兵,孤之前行,乃界桥搴旗拔垒,先登制敌者也。 始闻足下鐫金紆紫,命以元帅,谓当因兹奋发,以报孟明之耻。 是故战夫引领,竦望旌旆,怪遂含光匿影,寂尔无闻,卒臻屠灭,相为惜之。 夫有平天下之怒,希长世之功,权御师徒,带养戎马,叛者无討,服者不收,威怀並丧,何以立名?今旧京克復,天罔云补,罪人斯亡,忠干翼化。 华夏儼然,望於穆之作,將戢干戈,放散牛马,足下独何守区区之土,保军內之广,甘恶名以速朽,亡令德之久长。 壮而筹之,非良策也。 宜释憾除嫌,敦我旧好,若斯言之玷,皇天是闻。"

瓚不答,而增修戎备。

谓关靖曰﹕"当今四方虎爭,无有能坐吾城下相守经年者明矣!袁本初其若我何?""《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八"P。

16〔建安四年,绍攻瓚於易京,瓚自杀。

〕关靖曰﹕"吾闻君子陷人於危,必同其难,岂可独生乎!"乃策马赴绍军而死。

绍悉送其首於许。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八"P。

16〔建安五年。

〕许攸说绍曰﹕"公无与操相攻也,急分诸军持之,而逕从他道迎天子,则事立济矣。"

绍不从,曰﹕"吾要当先围取之。"

攸怒。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一"P。

19〔绍攻操於官渡。

〕张郃说绍曰﹕"公虽连胜,然勿与曹公战也,密遣轻骑钞绝其难,则兵自败矣。"

绍不从之。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一"P。

19〔建安七年,袁绍薨。

〕审配献书於谭曰﹕"《春秋》之义,国君死社稷,忠臣死王命。 苟有图危宗庙,败乱国家,王纲典律,亲疏一也。 是以周公垂泣而蔽管、蔡之狱,季友歔欷而行鍼叔之鴆。 何则?义重人轻,事不得已也。 昔卫灵公废蒯聵而立輒,蒯聵为不道,入戚以篡,卫师伐之。 《春秋传》曰﹕以石曼姑之义,为可以拒之。 是以蒯聵终获叛逆之罪,而曼姑永享忠臣之名。 父子犹然,岂况兄弟乎!昔先公废絀將军,以续贤兄,立我將军以为適嗣,上告祖灵,下书谱牒。 先公谓將军为兄子,將军谓先公为叔父。 海內远近,谁不备闻?且先公即世之日,我將军斩衰居庐,而將军斋於堊室,出入之分,於斯益明。 是时凶臣逢纪,妄画蛇足,曲辞諂媚,交乱懿亲。 將军奋赫然之怒,诛不旋时。 我將军亦奉命承旨,加以淫刑。 自是之后,痈疽破溃。 骨肉无丝发之嫌,自疑之臣,皆保生全之福。 故悉遣彊胡,简命名將,料整器械,选择战士,殫府库之财,竭食土之实,其所以供奉將军,何求而不备?君臣相率,共卫旌麾。 战为雁行,赋为幣主,虽倾仓覆库,翦剥民物,上下欣戴,莫敢告劳。 何则?推恋恋忠赤之情,尽家家肝脑之计,唇齿辅车,不相为赐。 谓为將军心合意同,混齐一体,必当并威偶势,御寇寧家。 何图凶险谗慝之人,造饰无端,诱导奸利,至令將军翻然改图,忘孝友之仁,听豺狼之谋\,诬先公废立之言,违近者在丧之位,悖纲纪之理,不顾逆顺之节,横易冀州之主,欲当先公之继。 遂放兵钞拨,屠城杀吏,交尸盈原,裸民满野。 或有髡剔发肤,割截支体,冤魂痛於幽冥,创痍号於草棘。 又乃图获鄴城,许赐秦胡,财物妇女,豫有分界。 或闻告令吏士云:‘孤虽有老母,輒使身体完具而已’。 闻此言者,莫不惊愕失气,悼心挥涕。 使太夫人忧哀愤懣於堂室,我州君臣士友假寐悲嘆,无所措其手足。 念欲静师拱默,以听执事之图,则惧违《春秋》死命之节,貽太夫人不测之患,陨先公高世之业。 三军愤慨,人怀私怒,我將军辞不获己,以及馆陶之役。 是时外为御难,內实乞罪,既不见赦,而屠各二三其心,临阵败戾。 我將进退无功,首尾受敌,引军奔避,不敢告辞。 亦谓將军当少垂亲亲之仁,貺以缓追之惠。 而乃寻踪躡轨,无所逃命。 困兽必斗,以干严行,而將军师旅土崩瓦解。 此非人力,乃天意也。 是后又望將军改往修来,克己復礼,追还孔怀如初之爱。 而纵情肆怒,趣破家门,企踵鹤立,连接外讎,散锋放火,播增毒蛰,烽烟相望,涉血千里,遗城厄民,引领悲怨,虽欲勿救,恶得已哉!故遂引军东辕,保正疆埸,虽近郊垒,未侵境域。 然望旌麾,能不永嘆! 配等备先公家臣,奉废立之命,而图等干国乱家,礼有常刑。 固奋敝州之赋,以除將军之疾。 若乃天启於心,早行其诛,则我將军匍匐悲号於將军股掌之上,配等亦袒躬布体,以待斧鉞之刑。 若必不悛,有以国毙,图头不悬,军不旋踵。 愿將军详度事宜,锡以环玦。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六"P。 21〔建安十二年,操破乌桓於柳城。 〕太祖之始征柳城,刘备说表使袭许,表不从。 及太祖还,表谓备曰﹕“不用君言,故为失此大会也。"

备曰﹕"今天下分裂,日寻干戈,事会之来,岂有终极乎!若能应之於后者,则此未足为恨也。"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六又三十二"P。

23〔先主见诸葛亮於隆中。

〕亮家於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三十五"P。

23〔建安十三年,操征刘表,表卒,子琮迎降。

〕魏武平荆州,分南郡枝江以西为临江郡"原注﹕《宋。 州郡志》三引习凿齿曰"。

P。

23〔先主走,將保將领,操追之。

〕王威说刘琮曰﹕"曹操得將军既降,刘豫州己走,必懈弛无备,轻行单进,若给奇兵数千,徼之於险,操可获也。 获操则威震天下,坐而虎步,中夏虽广,可传檄而定,非徒收一胜之功,保守近日而已,此难遇之机,不可失也。"

琮不纳。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六"

〔先主败当阳,因人多归之,拥眾不进也。

〕习凿齿曰﹕"刘玄德虽顛沛险难,而信义愈明。 势避事危,而言不失道。 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 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汉晋春秋》。 《纲目》十三,《三国志注》三十二"

P。

24〔时操已定荆州。

〕张松见曹公,曹公方自矜伐,不存录松。

松归,乃劝璋自绝。

习凿齿曰﹕昔齐桓公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

皆勤之於数十年內,而弃之於俯仰之顷,岂不惜乎!是以君子劳谦日昃,虑以下人,功高而居之以让,势尊而守之以卑。

情近於物,故虽贵而人不厌其重;德洽群生,故业广而天下愈欣其庆。

夫然,故能有其富贵,保其功业,隆显当时,传福百世,何骄矜之有哉!君子是以知曹操之不能遂兼天下者也。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三十一"P。

25〔建安十四年,权表备荆州牧。

〕吕范劝留备,肃曰﹕"不可,將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原注﹕二字一作‘操’"威力实重。 初临"原注﹕一作‘並’" 荆州,恩信未洽"原注﹕一作‘著’",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

权即从之。

"原注《三国志注》五十四,《御览》460引此作吕范劝孙权曰將军云云,恐误"P。

26建安十五年,刘备改分南郡为宜都。

"《汉晋春秋》。 《宋。 州郡志三》引习凿齿曰"P。

26〔向成都,所过輒克,於涪大会作乐,庞统以为非仁者之兵。

〕习凿齿曰﹕夫霸王者必体仁义以为本,仗信顺以为宗。

一物不具,则其道乖矣。

今刘备袭夺璋土,权以济业,负信违情,德义俱愆。

虽功由是隆,宜大伤其败,譬断手全躯,何乐之有?庞统惧斯言之泄宣,知其主之必悟,故眾中匡其失,而不修常谦之道,矫然太当,尽其蹇諤之风。

夫上失而能正,是有臣也;纳胜而无执,是从理也。

有臣则陛隆堂高,从理则群策毕举,一言而三善兼明,暂諫而义彰百代,可谓达乎大体矣。

若惜其小失而废大益,矜此过言,自绝远讜,能成业济物者,未之有也。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三十七"〔建安十九年,玄德破刘璋。

〕先主入益州,吴遣迎孙夫人。

夫人欲將太子归吴,诸葛亮使赵云勒兵断江,留太子,乃得止。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三十四"P。

27〔法正劝先主纳刘焉子瑁妻吴氏。

〕习凿齿曰﹕夫婚姻,人伦之始、王化之本。

匹夫犹不可以无理,而况人君乎!晋文废礼行权,以济其业,故子犯曰﹕"有求於人,必先从之,將夺其国,何有於妻",非无故而违礼教也。

今先主无权事之逼,而引前失以为譬,非导其君以尧舜之道者。

先主从之过矣。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三十七"P。

29〔建安二十年,张鲁降操。

〕习凿齿曰﹕鲁欲称王,而阎圃諫止之。

今封圃为列侯。

夫赏罚者,所以怔恶劝善也,苟可以明轨训,於物无远近幽深矣。

今阎圃諫鲁勿王,而太祖追封之,將来之人,孰不思顺?塞其本源而末流自止,其此之谓歟!若乃不明於此,而重焦烂之功,丰爵厚赏,止於死战之士,则民利於有乱,俗竞於杀伐,阻兵仗力,干戈不戢矣。

太祖此封,可谓知赏罚之本,虽汤武居之无以加也。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八"P。

29

☆先主〔章武元年,群欲推先主即皇帝位,费诗上疏忤旨左迁。

〕习凿齿曰﹕夫创本之君,须大定而正己。

纂统之主,必速建以系眾心。

是故惠公朝秦,而子圉以立;更始犹存,而光武举号。

夫岂忘主徼利?社稷之故也。

今先主纠合义兵,將以討贼\,贼\强祸大,主没国丧,二祖之庙,绝而不祀,苟非亲贤,谁能绍此?嗣祖配天,非咸阳之比,杖正討逆,何推让之有?於此时也,不如;速尊有德以奉大统,使民欣反正,世睹旧物,顺者齐心,逆者同惧。

诗可谓暗惑矣,其黜降也宜哉!"《汉晋春秋》。 《三国志主》四十一"P。

29

☆后主〔先主卒,刘禪即位。

未葬,亦未逾月而改元为建兴。

此言之不从也。

〕习凿齿曰﹕礼国君极为,逾年而后改元者,缘臣子之心,不忍一年而有二君也。

今可谓亟而不知礼矣,君子是以知蜀之不能东迁也。

"《汉晋春秋》。 《宋志》一十一"P。

30〔建兴三年。

〕亮在南中,所在战捷。

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

既得,使观於营阵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 今蒙赐观看营阵,若祗如此,即定易胜耳。"

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遂至滇池。

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

或以谰亮,亮曰。”

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

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

又吏累有废杀之罪,自前年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

今吾欲使不留兵、不元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三十五"P。

31〔建兴六年,街亭之败"原注﹕上依《书抄》补",马謖下狱物故。

〕习凿齿曰﹕诸葛亮之不能兼上国也,岂不宜哉!夫晋人规林父之后济,故废法而收功;楚成暗得臣之益己,故杀之以重败。

今蜀僻陋一方,才少上国,而杀其俊杰,退收駑下之用,明法胜才,不师三败之道,將以成业,不亦难乎!且先主诫謖之才不可大用,岂不谓其非才也?亮受诫而不获奉承,明謖之难废也。

为天下宰匠,欲大收物之力,而不量才节任,隨器付业,知之太过,则违明主之诫;裁之失中,即杀有益之人,难乎其可与言智者也。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三十九P。 31或劝亮更增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今欲减兵损(原注﹕一作‘省’"將,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於將来。 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自今以后,诸有忠虑"原注﹕一作‘利’"於国、但勤攻吾之闕,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躋足而待矣。"

於是考劳忠烈,壮引咎责,攻守山所失於天下。

厉兵讲武以为后图。

戒兵简练,民忘其败矣。

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观眾虚弱,十一月上言曰﹕"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寢不安戚,食不甘唯。 思惟北伐,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並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全於送给都,故末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 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適疲於西,又务於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若左﹕高帝明並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而后安。 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眾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並江东,此臣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於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於南阳,险於乌巢,危於祁连,逼於黎阳,几败北山,到死潼关,然后能定一时耳。 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駑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部曲屯將七十余人,突將无前。 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內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 若復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虚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阵於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 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將成也。 然后吴更违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 凡事如是,难可尼逆见。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至於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於是有散关之役。

"原注﹕此表《亮集》所无,出张儼《默记》,《三国志注》三十五"P。

32〔曹休与吴战,败,贾逵救之,乃振。

初,逵与休不善,休犹欲以后期罪之。

〕习凿齿曰﹕夫贤人者,外身虚己,內以下物。

嫌忌之名,何由而生乎!有嫌忌之名者,必与物为对,存胜负於己身者也。

若以其私憾败国殄年,彼虽倾覆,於我何利?我苟无利,乘之曷为?以是为说,臧获之心耳今忍其私忿,而急彼之忧,冒南犯危,而免之於害,使功显於明君,惠施於百姓,身登於君子之途,义愧於敌人之心,虽豺虎犹將不觉所復,而况於曹休乎!然则济彼之危,所以成我之胜,不计宿憾,所以服彼之心。

公义既成,私利亦弘,可谓善爭矣,在於未能忘胜之流,不由於此而能济胜者,未之有也。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十五"P。

36〔建兴七年。

〕是岁,孙权称尊号,其群臣以並尊二帝来告,议者以为交之无益而名体弗顺,宜显明正义,绝其盟好。

亮曰﹕"权有僭逆之心久矣,国家所以略其衅情者,求犄角之援也。 今若加显绝,仇我必深,便当移兵东戍,使之角力,须並其土,乃议中原。 彼贤才尚多,將相缉穆,未可一斯定也。 顿兵相持,坐而须老,使北贼\得计,非算之上者。 昔孝文卑辞匈奴,先帝优与吴盟,皆应权通变,宏思远益,非匹夫之为分者比。 今议者咸以权利在鼎足,不能並力,且志望已满,无上进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 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 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非力有余而利不取也。 若大军致討,彼上当分裂其地,以为后规,下当略民广境,示武於內,非端坐者也。 若就其不动而睦於我,我之北伐,无东顾之忧,河南之眾,不得尽西,此之为利亦已深矣,权僭之罪未宜明也。"

乃遣卫尉陈震庆权正号。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三十五"

P。

36〔建兴九年二月,伐魏。

〕亮围祁山,招鲜卑軻比能。

比能等至,故被地、石城以应亮。

於是,魏大司马曹真有疾,司马宣王自荆州入朝。

魏明帝曰﹕"西方事重,非君莫可付者。"

乃使西屯长安,都督张郃、费耀、代称陵、郭淮等。

宣王使耀、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余眾悉出,西救祁山。

郃欲分兵驻雍郿,宣王曰﹕"料理前军能独当之者,將军言是也。 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擒也。"

遂进。

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於上邽。

郭淮、费耀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其麦,与宣王遇於上邽之东,敛兵依险,军不得交,亮引兵而还。

宣王寻亮注意卤城。

张郃曰﹕"彼远来逆我,我请张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长计制之也。 且祁山知大军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 今亮县军食少,亦行去矣。"

宣王不从。

故寻亮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

贾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畏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诸將咸请战。

五月辛巳,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於南围"原注﹕一作"国"",自案中道向亮。

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鎧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三十五,《御览》291"P。

37建兴九年冬十月,江阳至江州有鸟,从江南飞渡江北,不能达,墮水死者以千数。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三十三"P。

39〔建兴十一年,吴拜公孙渊为燕王,张昭諫,不从,因不朝。

后屡谢,昭不起,乃烧门以恐之,昭更闭户。

〕习凿齿曰﹕张昭於是乎不臣矣。

夫人臣者,三諫不从,则奉身而退,身苟不绝,何忿懟之有?且秦穆违諫,卒霸西戎,晋文暂怒,终成大业,遗誓以悔过见录,狐偃无愿绝之辞,君臣道泰,上下俱荣。

今权悔往之非而求昭,后益回虑降心,不远而復,是其善也。

昭为人臣,不度权得道,匡其后失,夙夜匪懈,以延来誉,乃追忿不用,归罪於君,闭户拒命,坐得焚灭,岂不悖哉!"《三国志注》五十二"P。

39〔建兴十二年二月,伐魏。

〕亮自至,数挑战,宣王亦表固请战,使辛毗持节以制之。

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至,贼\不復出矣。"

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於眾耳。 將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三十五"P。

40〔秋八月。

〕亮卒於郭氏坞,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

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向宣王者,宣王不敢逼。

於是仪结阵而去,入谷然后发丧。

宣文化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

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也。"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三十五"P。

40〔魏延作乱,杨仪击斩之。

〕初,董恢字休绪,襄阳入,入蜀以宣信中郎副费禕使吴。

孙权尝大醉,问禕曰﹕"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於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 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 诸君憒憒,曾不知防虑於此,岂所谓貽厥孙谋\乎!"禕愕然四顾视,不能即答。

恢目禕曰﹕"可速言仪、延之不协,起於私忿耳,而无黥、韩难御之心也。 方今扫除强贼\,混一区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舍此不任,防其后患,是犹备有风波而逆废州楫,非长计也。"

权大笑乐。

诸葛闻之,以为知言。

"还,未满三日,群为城乡府属,迁巴郡太守。 ""原注﹕《三国志注》三十九。 按此系引《襄阳记》,因下云:"臣松之案﹕《汉晋春秋》亦载此语,不云董恢所教,辞亦小异"。 故节其首尾並所教事,夹写而姑用辞以存概梗。 "P。

41〔初,廖衣以怨谤废,及亮薨,垂泣曰﹕"吾终为左衽矣。"

又李平前以罪废,冀復收己,闻之亦发病卒。

〕习凿齿曰﹕昔管仲夺伯失駢邑三百,没吹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

诸葛亮之使廖立垂泣,李严致死,岂徒无怨言而已哉!夫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鉴至明而丑者忘怒,水、镜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

水镜无私,犹以免谤,况大人君子怀乐之心,流矜恕之德。

法行於不可用,刑加乎自犯之罪,爵之非私,诛之而不怒,天下有不服者乎!诸葛亮於是可谓能用刑矣,自秦汉以来未之有也。

"《汉晋春秋》。 《纲目》十五,《三国志注》四十"P。

42〔建兴十三年,魏青龙三年,郭后崩。

〕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

及殯,令被发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养明帝。

帝知之,心常怀忿,数泣问甄后死状。

郭后曰﹕"先帝自杀,何以责问我?且汝为人子,可追讎死父,为前母枉杀后母邪?"明帝怒,遂逼杀之,敕殯者使如甄后故事。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五,《御览》492"P。

43氐池县大柳谷口,夜激波涌溢,其声如雷。

"原注﹕上亦见《初学记》八,"涌"作"满""晓而有苍石立水中,长一丈六尺,高八尺,白石画之,为十三马、一牛、一鸟,八卦玉玦之象。

皆隆起,其文曰﹕"大討曹,適水中,甲寅。"

帝恶其"討"也,使凿去为"计",以苍石窒之,宿昔而白石满焉。

至晋初,其文愈明,马象皆焕彻如玉焉。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三"P。

43青龙三年十月,曹叡崇华殿灾。

时郡国有龙九见,故改曰"九龙殿"。

"《汉晋春秋》。 《类聚》98"P。

44〔建兴十五年,魏景初元年。

〕魏帝徙盘,盘折声闻数十里,金狄或泣,因留於霸城。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三,《水经注》四引作"或言金狄泣,故留之。" "P。

44〔高堂隆卒。

〕习凿齿曰﹕高堂隆可谓忠臣矣。

君侈每思諫其恶,將死不忘忧社稷,正辞动於昏主,明戒阎於身后,謇諤足以励物,德音没而弥章,可不谓忠且智乎!《诗》云:"听用我谋\,庶无大悔",又曰﹕"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其高堂隆之谓也。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二十五"P。

45〔延熙元年,魏景初二年。

〕公孙渊自立,称绍汉元年,闻魏人將討,復称臣於吴,乞兵北伐以自救。

吴人欲戮其使,羊衙"吾改首"曰﹕"不可,是肆匹夫之怒,而损霸王之计也。 不如因而厚之,遣奇兵潜往,以要其成。 若魏伐渊不克,而我军远赴,是恩结遐夷,义盖万里。 若兵连不解,首尾离隔,则我虏其傍郡,驱略而归,亦足以致天之罚,报雪曩昔是矣。"

权曰﹕"善。"

乃勒兵大出,谓渊使曰﹕"请俟后问,当从简书,必与弟同休戚、共存亡,虽陨於中原,吾所甘心也。"

又曰﹕"司马懿所向无前,深为弟忧也。"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八"P。

45其间问蒋济﹕"孙权其救辽东乎?"济曰﹕"彼知官备以固,利不可得,深入则非力所能,浅\入而无获,权虽子弟在危,犹將不动,况以异域之人,兼以往者之辱乎!今所以扬外此声者,譎其行人,疑於我。 我之不克,冀折后事已耳。 然沓渚之间,去渊尚远,若大军相持,事不速决,则权之浅\规,或能轻兵掩袭,未可测也。"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十四"P。

45〔秋有彗星,见张宿。

〕史官言於帝曰﹕"此周之分野也,洛邑恶之。"

於是大修禳祷\之术以厌焉。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三"P。

45十二月,帝以燕王宇为大將军,使与领军將军夏侯献、武卫將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驍骑將军秦朗等对辅政。

中书监刘放、令孙资久专权宠,为朗等素所不善,惧有后害,阴图间之,而宇常在帝侧,故未得有言。

甲申,帝气微,宇下殿呼曹肇有所议,未还,而帝少闲,惟曹爽独在。

放知之,呼资与谋\。

资曰:

「不可动也。

」放曰:「俱入鼎鑊,何不可之有?」乃突前见帝,垂泣曰:「陛下气微,若有不讳,將以天下付谁?」帝曰:「卿不闻用燕王耶?」放曰:「陛下忘先帝詔敕,藩王不得辅政。

且陛下方病,而曹肇、秦朗等便与才人侍疾者言戏。

燕王拥兵南面,不听臣等入,此即竖刁、赵高也。

今皇太子幼弱,未能统政,外有彊暴之寇,內有劳怨之民,陛下不远虑存亡,而近係恩旧。

委祖宗之业,付二三凡士,寢疾数日,外內壅隔,社稷危殆,而己不知,此臣等所以痛心也。

帝得放言,大怒曰:「谁可任者?」放、资乃举爽代宇,又白「宜詔司马宣王使相参」,帝从之。

放、资出,曹肇入,泣涕固諫,帝使肇敕停。

肇出户,放、资趋而往,復说止帝,帝又从其言。

放曰:「宜为手詔。

」帝曰:「我困篤,不能。

」放即上床,执帝手强作之,遂齎出,大言曰:「有詔免燕王宇等官,不得停省中。

」於是宇、肇、献、朗相与泣而归第。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三"P。

47〔延熙四年,魏正始二年,吴赤乌四年。

〕零陵太守殷礼言於权曰﹕"今天弃曹氏,丧诛累见,虎爭之际而幼童蒞事。 陛下身自御戎,取乱侮亡,宜涤荆、扬之地,举强羸之数,使强者执戟,羸者转运\,西命益州军於陇右,授诸葛瑾、朱然大眾指事襄阳,陆逊、朱桓別征寿春,大驾入淮阳,歷青、徐。 襄阳、寿著春困於受敌,长安以西务对蜀军,许洛之眾势必分离,犄角瓦解,民必內应將帅对向,或失便益,一军败绩,则三军离心。 便当秣马脂车,陵陷城邑,乘胜逐北,以定华夏。 若不悉判別动眾,循前轻举,则不足大用,易於屡退,民疲威消,时往力竭,非出兵之策也。"

权弗能用之。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四十七"

P。

48〔延熙七年,魏正始五年,曹爽至长安,与夏侯玄入汉中。

〕司马宣王"原注﹕与书"谓夏侯玄曰﹕"《春秋》责大德重,昔武皇帝再入汉中,几至大败,君所知也。 今兴平路势"原注﹕“平路"二字疑衍,止作"兴势""至险,蜀已先据,若进不获战,退见徼绝,覆军必矣,將何以任其责?”玄惧,言於爽,引军退。

费禕进兵据三岭以截爽,爽爭险苦战,仅乃得过,所发牛马运\转者,死失略尽,羌、胡怨嘆,而关右悉虚耗矣。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九"P。

50玄名知人。

陈蹇兄丕有名於世,与夏侯选亲交,玄拜其母。

蹇时为中领军,闻玄会於其家,悦而归。

既入户,玄曰﹕"相与未至於此。"

蹇当户立,良久曰﹕"如君言。"

乃趋而出,意气自若。

玄大以此知之。

"《汉晋春秋》。 《御览》498"P。

50〔延熙九年,魏正始七年,吴赤乌九年。

〕是年,吴將朱然入柤中,斩获数千。

柤中民吏万余家渡沔。

司马宣王谓曹爽曰﹕"若便令还,必復致寇,宜权留之。"

爽曰﹕"今不修守沔南,留民沔北,非长策也。"

宣王曰﹕"不然。 凡物置之安地则安,危地则危。 故兵书云:成败,形也;安危,势也。 形势,御眾之要,不可不审。 设令贼\二万人断沔水,三万人与沔南诸军相持,万人陆钞柤中,君將何以救之?"爽不听,卒令还,然后袭破之。

袁淮言於爽曰﹕"吴楚之民,脆弱寡能,英贤大才,不出其地。 比技量力,不足与中国相抗。 然自上世以来,常为中国患者,盖以江汉为池,州楫为用,利则陆钞,不利则入水。 攻之道远,中国之长技无所用之也。 孙权自十数年以来,大畋江被,缮治甲兵,精其守御,数出盗窃,敢远其水,陆次平土,此中国所愿闻也。 夫用兵者,贵以饱待饥,以逸击劳,师不欲久,行不欲远,守少则固,力专则彊。 当今宜捐淮、汉以南,退却避之。 若贼\能入居中央,来侵边境,则隨其所短,中国之长技得用矣。 若不敢来,则边境得安,无钞盗之忧矣。 使我国富兵彊、政修民一,陵其国不足为远矣。 今襄阳孤在汉南,贼\循汉而上,则断而不通,一战而胜,则不攻自服,故置之无益於国,亡之不足为辱。 自江夏已东,淮南诸郡,三后已来,其所亡几何?以近贼\疆界,易钞略之故哉!若徙之淮北,远绝其间,则民人安乐,何鸣吠之惊乎!"

遂不徙。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四"P。

51〔延熙十二年,魏嘉平元年。

〕曹芳謁曹叡墓於大石山,曹爽兄弟皆从。

於是司马懿闭四城,遂与太尉蒋济俱屯洛水南浮桥,奏罢爽兄弟。

"原注﹕爽得奏"

不知所为。

芳还宿伊水南,发屯田数千人,树鹿角为营。

"《汉晋春秋》。 《御览》337"P。

52〔懿收爽等诛之。

〕安定皇甫謐,以九年冬梦至洛阳,自庙出,见车骑甚眾,以物呈庙云:"诛大將军曹爽。"

寤而以告其邑人。

邑人曰﹕"君欲作曹人之梦乎!朝无公孙彊何如?且爽兄弟典重兵,又权尚书事,谁敢谋\之?"謐曰﹕"爽无叔振鐸之请,苟失天机,则离矣,何恃於彊!昔汉之阎显,倚母后之尊,权国威命,可谓至重矣,阉人十九人一旦尸之,况爽兄弟乎!""《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九"P。

52〔延熙十二年,姜维出西平,不克。

每欲大举。

〕费禕谓维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用处,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幸,而决成败於一举。 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三国志注》四十四"P。

53〔延熙十四年,懿杀王凌及曹丕彪。

〕初,凌、愚谋\,以帝幼制於强臣,不堪为主。

楚王彪长而才,欲迎立之以兴曹氏。

凌使人告"原注﹕其子"广,广曰﹕"凡举大事,应本人情。 今曹爽以骄奢失民,何平叔虚而不治,丁、毕、桓、邓虽並有宿望,皆专竞於世,加变易朝典,政令数改,所存虽高,而事不下接。 民习於旧,眾莫之从,故虽势倾四海,声震天下,同日斩戮,名士减半,而天下安之,莫或之哀,失民故也。 今懿情虽难量,事未有逆。 而擢用贤能,广树胜己,修先朝之政令,副眾心之所求。 爽之所以为恶者,彼莫不必改,夙夜匪懈,以恤民为先。 父子兄弟,並握兵要,未易亡也。"

凌不从。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三十八"P。

54〔延熙十五年,魏嘉平四年,吴建兴元年,吴修东兴堤。

〕初,孙权筑东兴隄,以遏巢湖。

后征淮南,坏不復修。

是岁,诸葛恪率军吏,更於隄左右结山,挟筑两城,使全端、留略守之,引军而还。

诸葛诞言於司马景王曰﹕"致人而不致於人者,此之谓也。 今因其內侵,使文舒逼江陵,仲恭向武昌,以羈吴之上流,然后简精卒攻两城,比救至,可大获也。"

景王从之。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四"P。

54〔师使王昶攻南郡,毋丘俭向武昌,胡遵、诸葛诞攻东兴。

恪救东兴,使丁奉等为前部。

奉遂据徐塘破遵,大获而归。

〕毋丘俭、王昶闻东军败,各烧屯走。

朝议欲贬黜诸將,景王曰﹕"我不听公休,以至於此,此我过也,诸將何罪?"

悉原之。

时司马文王为监军,统诸军,唯削文王爵而已。

是岁,雍州刺史陈泰求敕并州併力討胡"原注﹕今作陈泰求救并州討胡",景王从之。

未集而雁门、新兴二郡以为將远役,遂惊反。

景王又谢朝士曰﹕"此我过也,非玄伯之责。"

於是魏人愧悦,人思其报。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四"P。

55习凿齿曰﹕司马大將军引我败以为己过,过消而业隆,可谓智矣。

夫民忘其败而下思其报,虽欲不康,其可得邪!若乃讳败推过,归咎万物,常执其功而隱其丧,则上下离心,贤愚解体,是楚再败而晋再克也,谬之甚矣。

君人者,苟统斯理而以御国,则朝无秕政,身靡留愆,行失而名扬,兵挫而战胜,虽百败可也,况於再乎。”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四,《纲目》十五"P。

55。

〔延熙十六年春。

〕。

诸葛恪使司马李衡往蜀,说姜维令同举曰﹕"古人有言﹕圣人不能为时,时至亦不可失也。 今敌政在私门,外內猜隔,兵挫於外,而民怨於內。 自曹操以来,彼之亡形未有如今者也。 若大举伐之,使吴攻其东,汉人其西,彼救西则东虚,重东则西轻。 以练实之军,乘虚轻之敌,破之必矣。"

维从之。

"《三国志注》六十四"P。

56〔吴诸葛恪围新城。

〕是时,姜维亦出围狄道,司马景王问虞松曰﹕"今东西有事,二方皆急,而诸將意沮,若之何?"松曰﹕"昔周亚夫坚壁昌邑,而吴楚自败。 事有似弱而强,或似强而弱,不可不察也。 今恪悉其锐眾,足以肆暴,而坐守新城,欲以致一战耳。 若攻城不拔,请战不得,师老眾疲,势將自走,诸將之不径进,乃公之利也。 姜维有重兵而县军应恪,投食我麦,非深根之寇也,且谓我并立力於东,西方必虚,是以径进。 今若使关中诸军倍道急赴,出其不意,殆將走矣。"

景王曰﹕"善!"乃使郭淮、陈泰悉关中之眾,解狄道之围,敕毋丘俭等案兵自守,以新城委吴。

姜维闻淮进兵,军食少,乃退屯陇西界。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四"P。

56〔延熙十八年,魏正元二年,毋丘俭反。

〕傅嘏固劝景王行,景王未从,嘏重言曰﹕"淮楚兵劲,而俭等负力远斗,其锋未易当也。 若诸將战有利钝,大势一失,则公事败矣。"

是时景王新割目瘤,创甚,闻嘏言蹶然而起曰﹕"我请舆疾而东。"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二十一"P。

57〔延熙二十年,魏甘露二年,诸葛诞起兵。

〕蒋班、焦彞言於诸葛诞曰﹕"朱异等以大眾来而不能进,孙綝杀异而归江东,外以发兵为名,而內实坐须成败,其归可见矣。 今宜及眾心尚固,士卒思用,並力决死,攻其一面,虽不难尽克,犹有可全者。"

文钦曰﹕"江东战胜之威久矣,未有难北方者也。 况公今举十余万眾內附,而钦与全端等皆同居死地,父兄子弟尽在江表,就孙綝不欲,主上及其亲戚岂肯听乎?且中国无岁无事,军民並疲,今守我一年,势力已困,异图生心,变故將起,以往准今,可计日而望也。"

班、彞固劝之,钦怒,而诞欲杀班,二人惧,且知诞之必败也,十一月,乃相携而降。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二十八"P。

58〔景耀元年,魏甘露三年,昭拔寿春杀诞。

〕文钦"原注﹕教诞决围出"曰﹕"蒋班、焦彞谓我不能出而走,全端、全懌又率眾逆降,此敌无备之时也,可以战矣。" 诞及唐咨等皆以为然,遂公悉眾出攻。 "不克而还。 《三国志注》二十八"P。 59〔三叛既平,听收葬钦。 〕习凿齿曰﹕自是天下畏威怀德矣。 君子谓司马大將军於是役也,可谓能以德攻矣。 夫建业者异矣,各有所尚,而不能兼並也。 故穷武之雄毙於不仁,存义之国丧於懦退。 今一征而禽三叛,大虏吴眾,席卷淮浦,俘馘十万,可谓壮矣。 而未及安坐,丧王基之功,种惠吴人,结异类之情宠鸳葬钦,亡畴昔之隙,不咎诞眾,使仰士怀愧,功高而人乐其成,业广而敌怀其德,武昭既敷,文算又洽,推此道也,天下其孰能当之哉!"《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二十八"P。 59〔八月,髦养老於太学。 〕帝乞言於王祥,祥对曰﹕“昔者明王礼乐既备,加之以忠诚\,忠诚\之发,形於言行。 夫大人者,行动乎天地,天且弗违,况於人乎!""《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四"

〔九月,吴孙綝废其主亮,桓彞弗肯署名,綝杀之。

〕彞,魏尚书令阶之弟。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六十四"P。

60〔景耀三年,魏甘露四年正月,先是,魏地井中屡有龙见。

〕是时,龙仍见,咸以为吉祥。

帝曰﹕"龙者,君德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数屈於井,非嘉兆也。"

乃作《潜龙》之诗以自讽。

司马文王见而恶之。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四"P。

60〔景耀三年,魏景元元年,昭弒其主髦及王经。

〕自曹芳事后,魏人省彻宿卫,无復鎧甲,诸门戎兵,老弱而已。

曹髦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吾不能坐受废辱,近日当与卿等自出討之。"

王经諫曰﹕"昔鲁昭公不忍季氏,败不失国,为天下笑。 今权在其门,为日久矣,朝廷四方皆为之致死,不顾顺逆之理,非一日也。 且宿卫空闕,兵甲寡弱,陛下何所资用,而一旦如此,无乃欲除疾而更深之邪! 祸殆不泽,宜见重详。"

帝不听,乃出怀中版令投地曰﹕"行之决矣。 正使死,何所恨,况不必死邪?""原注﹕"恨"一作"惧""於是入白太后,沈、业奔走告文王,文王为之备。

髦遂帅僮仆数百,鼓譟而出。

昭弟屯骑校尉"人由"入,遇髦於东止车门,左右呵之,"人由"眾奔走。

中护军贾充又逆髦,战於南闕下,髦自用剑。

眾欲退,太子舍人成济问充曰﹕"事急矣,当云何?"充曰﹕"公畜养汝等,正为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

济即抽戈犯蹕"原注﹕四字依《史通。 直书》补"前刺髦,刃出於背。

文王闻之大惊,自投於地曰﹕"天下其谓我何?"太傅孚奔往,枕帝股而哭,哀甚,曰﹕"杀陛下者,臣之罪也!”"原注﹕《三国志注》四,《史说注》三"於是召百官议其事。

昭垂涕问陈泰曰﹕"何以居我?"泰﹕"公光辅数世,功盖天下,谓当並跡古人,垂美於后,一旦有弒君之事,不亦惜乎!速斩贾充,犹可以自明也。"

昭曰﹕"公閭不可得杀也,卿更思余计。"

泰厉声曰﹕"意唯有进於此耳,余无足委者也!"归而自杀。

"《汉晋春秋》。 《世说。 方正第五》注"P。

60丁卯,葬高贵乡公於洛阳西北三十里瀍涧之滨,下车数乘,不设旌旐,百姓相聚而观之曰﹕"是前日所杀天子也。"

或掩面而泣,悲不自胜。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四"P。

63初,曹髦將自討司马昭,王经諫曰﹕"昔鲁昭公不忍季氏,败走失国,为天下笑。 今权在其门,为日久矣,朝廷四方,皆为之致亡,不顾逆顺之理,非一日也。 且宿卫空闕,寸刃无有"原注﹕一作“兵甲寡弱"",陛下何所资用?而一旦如此,无乃欲除疾而更深之邪?祸殆不测,宜见重祥。”

髦不听。

后杀经並及其母,经被收將死,垂泣谢母,母顏色不变,笑而谓"原注﹕一作"应""曰﹕"人谁不死,往所以不止汝者,恐不得其所也,以此并命,何恨之有哉!"

"《汉晋春秋》。 《世说注》六,《三国志注》四,又九"P。

63孙休时,薛珝为五官中郎將,遣至蜀求马。

及还,休问蜀政得失,对曰﹕"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 臣闻燕雀处堂,子母相乐,自以为安也,突决栋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祸之將及,其是之谓乎!""《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五十三"P。

63景耀五年,姜维率眾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 智不出敌而力少於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字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四十五"P。

64〔炎兴元年,魏景元四年,吴永安六年,魏入寇关口。

〕蒋舒將出降,乃归诡谓傅僉曰﹕"今贼\至不击而闭城自守,非良图也。"

僉曰﹕"受命保城,惟全为功,今违命出战,若丧师负国,死无益矣。"

舒曰﹕"子以保城获全为功,我以出战克敌为功,请各行其志。"

遂率眾出,僉谓其战也,至阴平以降胡烈,烈乘虚袭城,僉格斗而死,魏人义之。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四十四"

P。

64后主將从譙周之策,北地王諶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

后主不纳,遂送璽綬。

是日,諶哭於昭烈之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左右无不涕泣者。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三十二,《御览》438"P。

64初,夏侯霸降蜀,姜维问之曰﹕"司马懿既得彼政,当復有征伐之意不?"

霸曰﹕"彼方营立家门,未遑外事,有钟士季者,其人虽少,终为吴蜀之忧,然非非常之人,亦不能用也。"

后十五年,而会果灭蜀。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二十八"P。

65〔甲申,魏咸熙元年以槛车征邓艾,钟会谋\反,伏诛。

〕钟会乃阴怀异图,姜维见而知其心,谓可构成扰乱以图克復也。

乃诡说会曰﹕"闻君自淮南以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 今復所有蜀,威德振"原注﹕一作“震""世,民高其功而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夫韩信不背汉於扰攘,以"原注﹕一作"而""见疑於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於五湖,卒伏剑而妄死,彼岂暗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

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泛州绝跡,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岭而从赤松游乎!”会曰﹕"君言远矣,我不能行,且为今"原注﹕一作“全""之道,或未尽於此也。”

维曰﹕"其他则君智力之所能"尽",无烦於老夫矣。"

由是情好欢甚。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四十四,《类聚》25"

P。

65〔初,钟毓密启会不可专任。

〕文王嘉其忠亮,笑答毓曰﹕"若如卿言,必不及宗矣。"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二十八"P。

66〔卫瓘遣田续袭邓艾,杀之。

〕初,艾之下江由也,以续不进,欲斩,既而舍之。

及瓘遣续,谓曰﹕"可以报江由之辱矣。"

杜预言於眾曰﹕"伯玉其不免乎!身为名士,位望已高,既无德音,又不御下以正,是小人而乘君子之器,將何以堪其责乎!"瓘闻之,不俟驾而谢矣。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二十八"P。

67向雄字茂伯,河內人"原注﹕句亦见《世说注》三",为镇西將军功曹。

钟会既诛,雄收而葬之。

文王闻雄之收葬会也,召而责之曰﹕"往者王经之死,卿哭於东市而我不问;今钟会躬为叛逆,而又輒收葬,若復相容,其如王法何?"

雄曰﹕"昔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收葬哉?今王诛既加,於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闕,法立於上,教弘於下,以此训物,雄曰可矣!何必使雄背死违生,以立於时。 殿下仇对枯骨,捐之中野,百岁之后,为臧获所笑,岂仁贤所掩哉?""原注﹕二句一作"为仁贤之资,不亦惜乎!""王悦,与宴谈而遣之。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二十八,《御览》420,《书抄》"P。

67习凿齿曰﹕向伯茂可谓勇於蹈义也,哭王经而哀感市人,葬钟会而义动明主,彼皆忠烈奋劲,知死而往,非存上也。

况使经、会处世,或身在急南,而有不赴者乎!故寻其奉死之心,可以见事生之情,览其忠贞之节,足以愧背义之士矣。

王知礼而遣,可谓明达也。”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二十八"P。

68三月,晋公既进爵为王,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司空荀顗並诣王。

顗曰﹕"相王尊重,何侯与一朝之臣皆已尽敬,今日便当相率而拜,无所疑也。"

祥曰﹕"相国位势诚\为尊贵,然要是魏之宰相,吾等魏之三公,公王相去一阶而已,班列大同。 安有天子三公可輒拜人者?损魏朝之望,亏晋王之德。 君子爱人以礼,吾不为也。"

及入,顗遂拜而祥独长揖。

王谓祥曰﹕"今日然后知君见顾之重。"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四,《御览》542"P。

68〔禪举家迁洛阳,霍弋降。

〕初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

及成都不守,素服好哭,大归三日。

诸將咸劝宜速降,弋曰﹕"仅道路隔塞,未详主之安危,大故去就,不可苟也。 若主上与魏和见遇以礼,则保境而降不晚也。 若万一危辱,吾將以死拒之,何论迟速邪!"得后主东迁之问,始率六郡"原注﹕建寧等"將守上表曰﹕"臣闻人生於三,事之如一,惟难所在,则致其命。 今臣国败主附,守死无所,是以委质,不敢有贰。"

晋文王善之,拜南中都督,委以本任。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四十一"P。

69〔封禪为安乐公。

〕司马文王与禪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感愴,而禪喜笑自若。

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带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並之?"他日,王问禪曰﹕"颇思蜀否?"禪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求见禪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西,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

会王復问,对如前。

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禪惊视曰﹕"诚\如尊命。"

左右皆笑"《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三十三,《御览》568"P。

69〔吴孙皓立。

〕晋文王与皓书曰﹕"圣人称君臣,然后有上下礼义,是故大必字小,小必事大,然后上下安服,群生获所。 逮至末途,纯德既毁,剿剿民之命,以爭强於天下,违礼顺之至理,则仁者弗由也。 方今主上圣明,復幬无外,仆备位宰辅,属当国重,惟华夏乖殊,方隅圯裂,六十余载,金革亟动,无年不战,暴骸丧元,困悴罔定,每用悼心,坐以待旦。 將欲止戈兴仁,为百姓请命,故今命偏师,平定蜀汉,役未经年,全军独克。 於时猛將谋\夫,朝臣庶士,威以奉天时之宜,就既征之军,藉吞敌之势,宜回旗东指,以临吴境。 州师泛江,顺流而下,陆军南辕,取径四郡,兼成都之结盟,漕巴汉之粟,然后以中军整旅,三方云会,未及浹辰,可使江表底平,南夏顺轨。 然国朝深惟伐蜀之举,虽有静难之功,以悼蜀民独罹其害,战於绵竹者,自元帅以下並受斩戮,伏尸蔽地,血流丹野。 一之於前,犹追恨不忍,况重之於后乎!是故旋师按嘉,思与南邦共全百姓之命。 夫料理力忖势,度资量险,远考古昔废兴之理,近鉴西蜀安危之效,隆德保祚,去危即顺,屈己寧四海者,仁哲之高致也。 履危偷安,陨德履祚,而不称於后世者,非智者之所居也。 今朝廷遣徐绍、孙彧献书喻怀,施及中土,岂不泰哉!此昭心之大愿也,敢不承受。 若不获命,则普天率土,期於大同,虽重干戈,固不获已也。"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四十八"P。

71

☆卷三

☆武帝

〔泰始二年八月,謁崇阳陵,詔以衰絰行,不果。

〕初,文王之崩也,羊祜谓傅玄曰﹕"三年之丧,虽贵遂服,自天子达。 而汉文除之,毁礼伤义,尝以为嘆。 今上天纵至孝,有曾閔之性,虽夺其服,实行丧礼。 丧礼实行,除服何为耶!若因此革魏之薄,而守先王之法,以敦厚风俗,重之百代,不亦美乎!"玄曰﹕"汉文以来,世乃浅\薄,不能復行国君之丧,故因而除之。 除之数百年,一旦復古,恐难行也。"

祜曰﹕"就不能使天下如礼,且使主上遂服不犹善乎!"玄曰﹕"若主上不除而臣下除,此为但有父子,无復君臣,三纲之道亏矣。"

君子曰﹕傅玄知无君臣之伤教,而不知兼无父子之为重,岂不蔽惑哉!废君臣之丧,不降父子之服,故四海黎庶莫不尽情於其亲,三纲之道,二服恒用於私室,而王者独尽废之,岂所以孝治天下乎!《诗》云:"犹之未远",其傅玄之谓也。

"《汉晋春秋》。 《御览》547,《宋书。 礼志》"P。

72〔十二月,吴討山贼\施但,还都建业。

〕初,望气者云荆州有王气,破扬州而建业宫不利。

故皓徙武昌,遣使发民,掘荆州界大臣名家冢与山冈相连者以厌之。

既闻反反,自以为徙土得计也。

使数百人鼓譟入建业,杀但妻子,云天子使荆州兵来破扬州贼\,以厌前气。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四十八"P。

73〔泰始七年,吴復取交趾。

〕初,霍弋使"原注﹕一作"遣""杨稷、毛炅等戍"原注﹕一作"屯""交趾,与之誓曰﹕"若贼\围城,未百日而降者,家属诛。 若过百日而城没者,刺史受其罪。"

及吴陶璜围之,稷等日未满而粮尽,乞降於璜,璜不许,而给粮使守。

吴人並諫,璜曰﹕"霍弋已死,无能来者,可须其粮尽,然后乃受,使彼来无罪,而我取有义,內训吾民,外怀邻国,不亦可乎!"稷、炅粮尽,救"原注﹕五字《白帖》一作八闕字。 一作"稷等期讫粮尽,救兵"八字"不至,乃纳之。

"原注﹕《白帖》作"乃受降",下有"与荀吴事正类也"七字。 《三国志注》四十八,《白帖》"P。

74〔泰始八年,吴陆抗拔西陵,羊祜救不及。

〕羊祜既归,增修德信,以怀吴人。

陆抗每告其边戍曰﹕"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 各保分界,无求细益而已。"

於是吴晋之间,余粮棲亩而不犯,牛马逸而入境,可宣告而取也。

沔上猎,吴获晋人先伤者,皆送而相还。

抗尝疾,求药於祜,祜以成合与之曰﹕"此上药也,近始自作,未及服,以君疾急,故相致。"

抗得而服之,诸將或諫,抗不答。

孙闻二境交和,以詰於抗,抗曰﹕"夫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於人,而况大国乎!臣不如是,正足以彰其德耳,於祜无伤也。"

或以祜、抗为失臣节,两讥之。

习凿齿曰﹕夫理胜者,天下之所保,信顺者,万人之所宗,虽大肆猷既丧,义声久渝,狙诈驰於当途,权略周乎急务,负力纵横之人,臧获牧竖之智,未有不凭此以创功,舍兹而独立者也。

是故晋文退舍,而原城请命;穆子围鼓,训之以力;夜夫献策,而费人斯归;乐毅缓攻,而风烈长流。

观其所以服物制胜者,岂徒为例相诈而已哉!自今三家鼎足四十有余年矣,吴人不能越淮、沔而进取中国,中国不能陵长江以爭利者,力均而智侔,道不足以相倾也。

夫残彼而利我,未若利我而无残。

振武以惧物,未若德广而民怀。

匹夫犹不可以力服,而况一国乎?力服犹不如以德来,而况不制乎?是以羊祜恢大同之略,思五兵之则,齐其民人,均其施泽,振义纲以罗强吴,明兼爱以革暴俗。

易生民之视听,驰不战乎江表,故能德音悦畅而襁负云集。

殊邻异域,义让交弘,自吴之遇敌,未有若此者也。

抗见国小主暴,而晋德弥昌,人积兼己之善,而己无固本之规,百姓怀严敌之德,闔境有弃主之虑,思所以镇定民心,缉寧外內,奋其危弱,抗权上国者,莫若亲行斯道,以侔其胜。

使彼德靡加吾,而此善流闻,归重邦国,弘明远风。

折冲於枕席之上,校胜於帷幄之內,倾敌而不以甲兵之力,保国而不浚沟池之固,信义感於寇仇,丹怀体於先日。

岂设狙诈以危贤,徇己身之私名,贪外物之重我,暗服之而不备者哉!由是论之,苟守局而保疆,一卒之所能;协数以相危,小人之近事;积诈以防物,臧获之余虑;威胜以求安,明哲之所贱。

贤人君子所以拯世垂范,舍此而取彼者,其道良弘故也。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五十八"P。

76〔泰始九年,理邓艾,以其孙朗为郎中。

〕时樊建为给事中,晋武帝问诸葛亮之治国,建对曰﹕"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诅感神明。"

帝曰﹕"善哉,使我得西人以自辅,岂有近日之开乎!"建稽首曰﹕"臣窃闻天下之论,皆谓邓艾见枉,陛下知而不理,此岂冯唐之所谓‘虽得颇、牧而不能用’者乎!"

帝笑曰﹕"吾方欲明之,卿言起我意。"

於是发詔治艾焉。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三十五"P。

77〔泰始十年,以嵇绍为秘书丞。

〕王裒与济南刘兆字延世,俱以不仕显名,裒以父仪为文王所滥杀,终身不应征聘,未尝西向坐,以示不臣於晋也。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十一"P。

77〔咸寧四年,羊祜卒。

〕初,羊祜攻江陵,以军法欲斩王戎,夷甫又忿,祜言其必败"原注﹕即谓夷甫方当以盛名处大位,然败俗伤化,必此人也。 ",不相贵重。

天下为之语曰﹕二王当朝,世人莫敢称羊公之有德。

"《汉晋春秋》。 《世说。 识鉴第七》注"P。

78〔咸寧五年,吴天纪三年夏,郭马反。

〕先是,吴有说讖者,曰﹕"吴之败,兵起南裔,亡吴者公孙也。"

皓闻之,文武职位至於卒伍有姓公孙者皆徙於广州,不令停江边。

及闻马反,大惧曰﹕"此天亡也。"

"《汉晋春秋》。 《三国志注》四十八"P。

78〔太康六年,刘毅卒。

毅尝上疏论宜罢中正,除九品,未能改。

〕初,陈群为吏部尚书,制九格登用,皆由於中正,考之簿世,然后授任。

"《汉晋春秋》。 《初学记》11"P。

78〔太康八年,太庙殿陷,改营之。

〕武帝改营太庙,南致荆山之木,西采华山之石,铸铜柱十三,涂以黄金,鏤以百物,填以丹青,缀以珠玉,以丽之也。

"《汉晋春秋》。 《御览》531"P。

79

☆惠帝

元康七年,以王戎为司徒。

是时王夷甫为尚书令,乐广为河南尹。

王夷甫、乐广俱以宅心事外,名重於时,故天下之言风流者称王、乐焉。

"《汉晋春秋》。 《文选。 王文宪集序》注"P。

79〔用寧元年,齐王冏辅政。

〕齐王冏之方盛也"原注﹕《佔经》引作齐王冏辅政,太安元年与下至二年文不顺",有妇人诣大司马门,求寄产。

吏乃话之,妇人曰面议待我截脐罢便去耳。”

言讫不见。

有识者闻而恶其言。

至二年"原注﹕即太安元年"而冏被诛。

"《汉晋春秋》。 《御览》371,《佔经》113"P。

80

☆怀帝

〔永嘉五年,瑯邪王睿击华軼,斩之。

〕初,刘琨知軼必败,谓其自取之也。

"《汉晋春秋》。 《世说。 识鉴第七》注"P。

81

☆愍帝

〔建兴三年,丞相睿加王敦都督江扬等州军,而敦潜畜异志矣。

〕初,王夷甫言东海王越转王敦为扬州。

潘滔初为太傅长史,言於太傅曰﹕"王处仲蜂目已露,豺声未发,今树之江外,肆其豪强之心,是贼\之也。"

"《汉晋春秋》。 《世说。 识鉴第七》注,《御览》388"P。

81〔建兴三年。

〕愍帝在长安,为刘粲所攻,粮尽,太仓有麴数十饼,屑之为粥以供帝,麴屑金属,遂降。

"《汉晋春秋》。 《御览》853"P。

82☆康帝

翼风仪美劭,才能丰赡,少有经纬大略。

及继兄亮居方州之任"原注﹕建元元年,庾翼移镇襄阳",有匡维內外、扫荡群凶之志。

是时杜○、殷浩诸人盛名冠世,翼未之贵也。

常曰﹕"此辈应束之高阁,俟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仕耳!"

其意气如此。

唯与桓温友善,相期以寧济宇宙之事。

初,翼輒发所部奴及车马万数,率大军入沔,將谋\伐狄,遂次於襄阳。

"《汉晋春秋》。 《世说。 豪爽七》注"P。

83

☆以上出汤球辑本。

以下为习凿齿《汉晋春秋》补遗。

选自黄奭辑本☆刘毅〔世祖问毅曰﹕"卿以吾可方汉何帝?"对曰﹕"可方桓、灵。"

世祖问﹕"吾虽德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治,又平吴会,混一天下。 方之桓、灵,其已甚乎?"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人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桓、灵也。"

〕毅答已,帝大蓄曰﹕"桓、灵之朝,不闻此言。 今有直臣,故不同乎!"散骑常侍走到湛进曰﹕"世说以陛下比汉文帝,人心犹多不同。 昔冯唐答文帝曰‘不能用颇、牧’而文帝怒,今刘毅言犯顺而陛下乐,以此相校,圣德乃过之也。"

帝曰﹕"我平天下而不封禪,焚雉头裘,行布衣礼。 今於小事何见褒之甚耶?"湛曰﹕"圣詔所及,皆可预先算计,以长短相推。 慕名者能力行为之。 至如向詔,非明恕內充、苞之德度,不可为也。 臣闻猛兽在田,荷戈而出,凡人能之。 蜂蠆其於怀袖,勇夫为之惊骇。 非虎弱而蜂蠆强也,仓卒出於意外故也。 夫君臣有自然之尊卑,辞语有自然之逆顺。 向刘毅始言,臣等莫不变色易容而仰视陛下者。 陛下发不世之詔,出思虑之外,臣之喜庆,不亦宜乎!""《汉晋春秋》。 《群书治要》卷第三十引习凿齿"阳秋"。 自"毅答已"起,其上"世祖问毅曰"至"不如桓、灵也",乃所载《晋书》正文。 案﹕其文义当亦《汉晋春秋》所有,故备录之,以足语意。 "P。

85

☆殿景福殿、听政殿。

"《汉晋春秋》。 《初学记》24引《汉晋春秋》有景福殿、听政殿。 "

☆罗宪初,魏军始入蜀,刘禪分二千人付罗宪留守。

吴闻蜀败,遂起兵遣盛宪、谢询等水陆並到说宪以合纵之计。

宪谓诸將曰﹕"今据孤城,百姓无主,吴人因衅,公敢西过。 宜一决战,以示眾心。"

遂衔枚夜出,击破宪。

"《汉晋春秋》。 《御览》357"

☆晋怀帝怀帝陷於平阳,刘聪加帝开府仪同三司、会稽郡公。

引帝入宴,谓帝曰﹕"卿为豫章王时,朕与王武子俱造卿。 武子称朕於卿,卿言闻名久矣。 卿以所作乐府文示朕,曰﹕‘刘君,闻君善词赋,试为看也。 ’朕与武子俱为《盛德颂》,卿称善者久之。 又引朕射於皇堂,朕得十二筹,卿与武子俱得九筹。 卿又赠朕柘弓、银砚。 卿颇忆否?"帝曰﹕"安敢忘之,恨尔日不得早识龙顏。"

从曰﹕"卿家骨肉何相残之甚?"帝曰﹕"此殆非人事,皇天意也。 大汉將兴,应干受歷,故为陛下自相驱耳。 臣家若能若能奉武皇帝之业,九族敦睦,陛下何由得之?"聪甚有喜色。

"《汉晋春秋》。 《御览》588引"晋春秋"。 安诸书引孙盛《晋阳秋》亦有作"晋春秋"者,故两存之。” "P。

87"编者按,应入《晋阳秋》。 "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