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 量才授职,务省官员。 故《书》称:‘任官惟贤才。 ’又云:‘官不必备,惟其人。 ’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 《诗》曰:‘谋夫孔多,是用不就。 ’又孔子曰:‘官事不摄,焉得俭?’且‘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此皆载在经典,不能具道。 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 卿宜详思此理,量定庶官员位。"
玄龄等由是所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
太宗从之,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以赏其能,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遣诸衣冠以为耻累。"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杜如晦曰:"公为仆射,当助朕忧劳,广开耳目,求访贤哲。 比闻公等听受辞讼,日有数百。 此则读符牒不暇,安能助朕求贤哉?"因敕尚书省,细碎务皆付左右丞,惟冤滞大事合闻奏者,关于仆射。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夜恒思百姓间事,或至夜半不寐。 惟恐都督、刺史堪养百姓以否。 故于屏风上录其姓名,坐卧恒看,在官如有善事,亦具列于名下。 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者惟都督、刺史,此辈实治乱所系,尤须得人。"
贞观二年,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 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对曰:"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
太宗曰:"前代明王使人如器,皆取士于当时,不借才于异代。 岂得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政乎?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德彝惭赧而退。
贞观三年,太宗谓吏部尚书杜如晦曰:"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 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 如何可获善人?"如晦对曰:"两汉取人,皆行著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 今每年选集,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可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已。 铨简之理,实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
太宗乃将依汉时法令,本州辟召,会功臣等将行世封事,遂止。
贞观六年,太宗谓魏征曰:"古人云,王者须为官择人,不可造次即用。 朕今行一事,则为天下所观;出一言,则为天下所听。 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 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 故知赏罚不可轻行,用人弥须慎择。"
征对曰:"知人之事,自古为难,故考绩黜陟,察其善恶。 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 若知其善,然后用之,设令此人不能济事,只是才力不及,不为大害。 误用恶人,假令强干,为害极多。 但乱世惟求其才,不顾其行。 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
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曰:"治天下者以人为本,欲令百姓安乐,惟在刺史、县令。 县令既众,不可皆贤,若每州得良刺史,则合境苏息。 天下刺史悉称圣意,则陛下可端拱岩廊之上,百姓不虑不安。 自古郡守、县令,皆妙选贤德,欲有迁擢为将相,必先试以临人,或从二千石入为丞相及司徒、太尉者。 朝廷必不可独重内臣,外刺史、县令,遂轻其选。 所以百姓未安,殆由于此。"
太宗因谓侍臣曰:"刺史朕当自简择;县令诏京官五品已上,各举一人。"
贞观十一年,治书侍御史刘洎以为左右丞宜特加精简,上疏曰:"臣闻尚书万机,实为政本,伏寻此选,授任诚难。 是以八座比于文昌,二丞方于管辖,爰至曹郎,上应列宿,苟非称职,窃位兴讥。 伏见比来尚书省诏敕稽停,文案壅滞,臣诚庸劣,请述其源。 贞观之初,未有令、仆,于时省务繁杂,倍多于今。 而左丞戴胄、右丞魏征并晓达吏方,质性平直,事应弹举,无所回避,陛下又假以恩慈,自然肃物。 百司匪懈,抑此之由。 及杜正伦续任右丞,颇亦厉下。 比者纲维不举,并为勋亲在位,器非其任,功势相倾。 凡在官寮,未循公道,虽欲自强,先惧嚣谤。 所以郎中予夺,惟事咨禀;尚书依违,不能断决。 或纠弹闻奏,故事稽延,案虽理穷,仍更盘下。 去无程限,来不责迟,一经出手,便涉年载。 或希旨失情,或避嫌抑理。 勾司以案成为事了,不究是非;尚书用便僻为奉公,莫论当否。 互相姑息,惟事弥缝。 且选众授能,非才莫举,天工人代,焉可妄加?至于懿戚元勋,但宜优其礼秩,或年高及耄,或积病智昏,既无益于时宜,当置之以闲逸。 久妨贤路,殊为不可。 将救兹弊,且宜精简尚书左右丞及左右郎中。 如并得人,自然纲维备举,亦当矫正趋竞,岂惟息其稽滞哉!"疏奏,寻以洎为尚书左丞。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太平后必有大乱,大乱后必有太平。 大乱之后,即是太平之运也。 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 公等既不知贤,朕又不可遍识,日复一日,无得人之理。 今欲令人自举,于事何如?"魏征对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既以为难,自知诚亦不易。 且愚暗之人,皆矜能伐善,恐长浇竞之风,不可令其自举。"
贞观十四年,特进魏征上疏曰:
臣闻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
父不能知其子,则无以睦一家;君不能知其臣,则无以齐万国。
万国咸宁,一人有庆,必藉忠良作弼,俊乂在官,则庶绩其凝,无为而化矣。
故尧、舜、文、武见称前载,咸以知人则哲,多士盈朝,元、凯翼巍巍之功,周、召光焕乎之美。
然则四岳、九官、五臣、十乱,岂惟生之于曩代,而独无于当今者哉?在乎求与不求,好与不好耳!何以言之?夫美玉明珠,孔翠犀象,大宛之马,西旅之獒,或无足也,或无情也,生于八荒之表,途遥万里之外,重译入贡,道路不绝者,何哉?盖由乎中国之所好也。
况从仕者怀君之荣,食君之禄,率之以义,将何往而不至哉?臣以为与之为孝,则可使同乎曾参、子骞矣;与之为忠,则可使同乎龙逄、比干矣;与之为信,则可使同乎尾生、展禽矣;与之为廉,则可使同乎伯夷、叔齐矣。
然而今之群臣,罕能贞白卓异者,盖求之不切,励之未精故也。
若勖之以公忠,期之以远大,各有职分,得行其道;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养,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进之以六正,戒之以六邪,则不严而自励,不劝而自勉矣。
故《说苑》曰:"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 行六正则荣,犯六邪则辱。 何谓六正?一曰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机,得失之要,预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如此者,圣臣也。 二曰虚心尽意,日进善道,勉主以礼义,谕主以长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如此者,良臣也。 三曰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数称往古之行事,以厉主意,如此者,忠臣也。 四曰明察成败,早防而救之,塞其间,绝其源,转祸以为福,使君终以无忧,如此者,智臣也。 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职事,不受赠遗,辞禄让赐,饮食节俭,如此者,贞臣也。 六曰家国昏乱,所为不谀,敢犯主之严颜,面言主之过失,如此者,直臣也。 是谓六正。 何谓六邪?一曰安官贪禄,不务公事,与世浮沉,左右观望,如此者,具臣也,二曰主所言皆曰善,主所为皆曰可,隐而求主之所好而进之,以快主之耳目,偷合苟容,与主为乐,不顾其后害,如此者,谀臣也。 三曰内实险诐,外貌小谨,巧言令色,妒善嫉贤,所欲进,则明其美、隐其恶,所欲退,则明其过、匿其美,使主赏罚不当,号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 四曰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内离骨肉之亲,外构朝廷之乱,如此者,谗臣也。 五曰专权擅势,以轻为重,私门成党,以富其家,擅矫主命,以自贵显,如此者,贼臣也。 六曰谄主以佞邪,陷主于不义,朋党比周,以蔽主明,使白黑无别,是非无间,使主恶布于境内,闻于四邻,如此者,亡国之臣也。 是谓六邪。 贤臣处六正之道,不行六邪之术,故上安而下治。 生则见乐,死则见思,此人臣之术也。"
《礼记》曰:"权衡诚悬,不可欺以轻重。 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 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 君子审礼,不可诬以奸诈。"
然则臣之情伪,知之不难矣。
又设礼以待之,执法以御之,为善者蒙赏,为恶者受罚,安敢不企及乎?安敢不尽力乎?国家思欲进忠良,退不肖,十有余载矣,徒闻其语,不见其人,何哉?盖言之是也,行之非也。
言之是,则出乎公道,行之非,则涉乎邪径。
是非相乱,好恶相攻。
所爱虽有罪,不及于刑;所恶虽无辜,不免于罚。
此所谓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者也。
或以小恶弃大善,或以小过忘大功。
此所谓君之赏不可以无功求,君之罚不可以有罪免者也。
赏不以劝善,罚不以惩恶,而望邪正不惑,其可得乎?若赏不遗疏远,罚不阿亲贵,以公平为规矩,以仁义为准绳,考事以正其名,循名以求其实,则邪正莫隐,善恶自分。
然后取其实,不尚其华,处其厚,不居其薄,则不言而化,期月而可知矣。
若徒爱美锦,而不为民择官,有至公之言,无至公之实,爱而不知其恶,憎而遂忘其善,徇私情以近邪佞,背公道而远忠良,则虽夙夜不怠,劳神苦思,将求至理,不可得也。
书奏,甚嘉纳之。
贞观二十一年,太宗在翠微宫,授司农卿李纬户部尚书。
房玄龄是时留守京城。
会有自京师来者,太宗问曰:"玄龄闻李纬拜尚书,如何?"对曰:"但云‘李纬大好髭须’,更无他语。"
由是改授洛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