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韩燕宋卫中山 战国策卷二十七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战国策
《战国策》 韩燕宋卫中山 战国策卷二十七 刘向编(汉)

韩二楚围雍氏五月楚围雍氏〔一〕五月。

韩令使者求救於秦,冠盖相望也,秦师不下殽。

韩又令尚靳使秦,谓秦王〔二〕曰:「韩之於秦也,居为隱蔽,出为鴈行。

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殽。

臣闻之,脣揭〔三〕者其齿寒,愿大王之熟计之。

」宣太后曰:「使者来者眾矣,独尚子之言是。

」召尚子入。

宣太后谓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四〕,先王以其髀〔五〕加妾之身,妾困不疲〔六〕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七〕。

今佐韩,兵不眾,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

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一〕鲍本此十二年。

补曰:围雍氏,见周策。

〔二〕鲍本昭。

〔三〕鲍本揭,犹反。

〔四〕鲍本「也」作「日」。

○补曰:一本「日」作「也」。

〔五〕鲍本股也。

〔六〕姚本钱、刘本作「支」。

鲍本「疲」作「支」。

〔七〕鲍本补曰:宣太后之言汙鄙甚矣!以爱魏丑夫欲使为殉观之,则此言不以为耻,可知秦母后之恶,有自来矣!

尚靳归书〔一〕报韩王,韩王遣张翠。

张翠称病,日行一县。

张翠至,甘茂曰:「韩急矣,先生病而来。

」张翠曰:「韩未急也,且急矣。

」甘茂曰:「秦重国知〔二〕王也,韩之急缓〔三〕莫不知。

今先生言不急,可乎?」张翠曰:「韩急则折而入於楚矣,臣安敢来?」甘茂曰:「先生毋復言也。

〔一〕鲍本以书归。

〔二〕姚本钱改作「之」。

鲍本「知」作「智」。

○补曰:一本「智」作「知」。

札记丕烈案:凡「知」音「智」者,鲍本多即作「智」,此非有异本。

〔三〕鲍本「急缓」作「缓急」。

甘茂入言秦王曰:「公仲柄得秦师〔一〕,故敢捍楚。

今雍氏围,而秦师不下殽,是无韩也。

公仲且抑首而不朝〔二〕,公叔且以国南合於楚。

楚、韩为一,魏氏不敢不听,是楚以三国谋\秦也。

如此则伐秦之形成矣。

不识坐而待伐〔三〕,孰与伐人之利?」秦王曰:「善。

」果下师於殽以救韩。

〔四〕

〔一〕鲍本柄,犹持。

补曰:史记「枋有得秦」。

按字书「枋」与「柄」同,此恐字讹。

〔二〕鲍本抑首,不意貌。

〔三〕札记今本「伐」误「我」。

〔四〕鲍本甘茂传有「茂入言」下。

补曰:大事记,赧王十五年,楚围雍氏,引此章云,此即周纪所载之事。

楚前围雍氏,在赧王三年,秦惠王犹在位,安得有宣太后?楚后围雍氏,甘茂出奔已数年,两者皆不合。

楚围雍氏韩令冷向借救於秦楚围雍氏,韩令冷向借救於秦,秦为发使公孙昧〔一〕入韩。

公仲曰:「子以秦为將救韩乎?其不乎?」对曰:「秦王〔二〕之言曰,请道於南郑〔三〕、蓝田以入攻楚,出兵於三川以待公,殆不合,军於南郑矣〔四〕。

」公仲曰:「柰何?」对曰:「秦王必祖张仪之故谋\〔五〕。

楚威王攻梁,张仪谓秦王〔六〕曰:「与楚攻梁,魏折而入於楚。

韩固其与国〔七〕也,是秦孤也。

故不如出兵以劲魏〔八〕。

」於是攻皮氏〔九〕。

魏氏劲,威王怒,楚与魏大战,秦取西河之外以归〔一0〕。

今也其將扬〔一一〕言救韩,而阴善楚,公恃〔一二〕秦而劲,必轻与楚战。

楚阴得秦之不用也〔一三〕,必易与公相支也。

公战胜楚,逐与公乘〔一四〕楚,易三川而归。

公战不胜楚〔一五〕,塞三川而守之,公不能救也。

臣甚恶其事。

司马康〔一六〕三反之郢矣,甘茂与昭献遇於境,其言曰收璽〔一七〕,其实犹有约也〔一八〕。

」公仲恐曰:「然则柰何?」对曰:「公必先韩而后秦,先身而后张仪〔一九〕,以〔二0〕公不如亟以国合於齐、楚,秦必委国於公以解伐。

是公之所以外者仪而已〔二一〕,其实犹之不失秦也。

」〔二二〕〔一〕鲍本补曰:昧,当音莫葛反。

公子昧、唐昧皆然。

〔二〕鲍本昭。

〔三〕鲍本属汉中。

〔四〕鲍本不与楚战。

正曰:正义云,南郑,梁州县。

蓝田,雍州县。

秦王言或出雍州西南至郑,或出雍东南歷蓝田出嶢关,俱绕楚北境以待韩使而东救雍氏。

如此迟缓,殆不合於楚矣。

按史止作「殆不合矣」,无「军於南郑」四字。

窃谓史为是。

盖雍氏在阳翟,而此言合军南郑,殊不相涉。

且上文请道南郑,而此曰「不合军於南郑」,岂非误乎?札记丕烈案:索隱曰「殆不合於南郑」,依策文为说也。

详史记,与策文不同。

此当读「殆不合」为一句,「军於南郑矣」为一句,言待楚、韩之胜也。

〔五〕鲍本昔者所谋\。

补曰:秦策有,说见本条。

〔六〕鲍本惠。

〔七〕鲍本「与」下无「国」字。

○韩、魏之与。

补曰:一本「固其与国也」。

札记丕烈案:史记有。

〔八〕鲍本阳为助魏,实欲其与楚战。

〔九〕鲍本楚攻之。

〔一0〕鲍本惠八年。

补曰:说亦见秦策。

〔一一〕鲍本「扬」作「阳」。

○札记丕烈案:史记「將扬」作「状阳」。

〔一二〕札记「恃」,鲍本作「待」。

丕烈案:史记作「待」。

〔一三〕鲍本不为韩用。

〔一四〕鲍本乘,因取之也。

〔一五〕鲍本「楚」下復有「楚」字。

○札记丕烈案:史记有,然实衍字。

此谓秦塞三川也。

鲍本当是误依史记添入耳。

〔一六〕鲍本秦人。

补曰:「康」,史作「庚」。

札记丕烈案:徐广曰,一作「唐」。

〔一七〕鲍本璽,军符。

收之者,言欲止楚之攻韩。

正曰:收,取也;璽,印也。

如楚置相璽之云。

索隱以为昭献欲得秦官之印璽。

〔一八〕鲍本疑秦、楚约攻韩。

〔一九〕鲍本先己所见,后仪之故智。

言欲秦之救己,而不欲其劲韩也。

徐註欲以为仪在之日而云,非也。

正曰:先韩者,急图其国;后秦者,不望其救。

先身者,善己之谋\;后仪者,不墮人之诈。

徐说见后。

〔二0〕姚本刘去「以」字。

鲍本「以」上补「臣」字。

○札记丕烈案:史记无「以」字。

〔二一〕鲍本外,犹后也。

此言不恃秦耳。

承上故言仪。

正曰:不墮仪之故智,为外於仪耳。

〔二二〕鲍本虽合齐、楚,图国事耳,秦无辞怨之。

记十二年有。

正曰:即上文秦委国於公云云。

补曰:徐广云,秦纪惠王后十三年,楚围雍氏。

纪年於此亦说楚景翠围雍氏,韩宣惠王卒,秦助韩共败楚屈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