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第一回
积书未必儿孙读,白镪遗留或受贫。
不若暗中行好事。
子孙富贵永千春。
俗语云:"挣得好祖宗,然后有好子孙。"
而子孙之福泽久远与否,悉视祖宗积德之大小为准。
苍苍者如量以偿,犹如天平上称兑过的一般。
尝见庶民之家,贫者忽富,贱者忽贵。
推其先世,必做下一二桩济人利物的好事,所以子孙得受其报。
然或一二传后,遂至陵夷衰微,毕竟其先世善根种得未深,而子孙又不能善承先志,所做的事,反去剥削元气。
如祖宗积下银钱,只管将他浪费,但有出气,没有进气,焉有不告竭之理?而世家大族,传之数百载书香不断,科第绵延,状元、宰相,竟如他家故物,此岂天意独厚于他?盖其先世有大功大德,培养深厚,为子孙者,又能拦续下去。
譬如根本既茂,又复勤于浇灌,焉有不一日茂盛一日之理?今先说一段洞庭东山席氏故事与看官们听。
洞庭有东山、西山,在太湖中,苏州府吴县所属,土沃民饶。
席氏住在东山,积世富厚,子孙繁多,尤称富焉。
人徒羡其家业富厚,不知其上世有一桩阴德培养出来的。
话说席氏上祖有名某者,明朝秀才,为人忠厚正直,好行善事,见人患难,心常切切。
因家计不足,处馆糊口,人见其品行端方,教子弟肯尽心竭力,争延为师。
每至岁底,散学归家,虽有数里之遥,绝不要舟舆相送,只是徒步而归。
一日,正当散学之期,别了主人、生徒,起身归去。
走至半路,天忽下起雨来,头上没有遮盖,脚下路滑难行,只得躲在人家屋槽下,等雨过再行。
等了一回,那雨一阵一阵,越下得大了,隆冬天道,看看天色渐黑,行走不得。
别人当此,不顾这家认得不认得,且叩门进去坐坐也好。
席秀才是谨慎人,见天昏雨暗,恐怕敲门打户惊动人家,故但呆呆立住,如钉在人家门首的一般。
等了好一回,雨声渐小,听见里边有妇人哭泣之声,悲悲切切,其声甚惨。
侧耳细听,却是婆媳两个,哝哝唧唧,说一回,哭一回。
一个老年人声音说道:"媳妇,我本舍你不得,但家中柴米俱无,如何过活?只得劝你走这条路,免了饿死在家。"
一个年少声口说道:"婆婆,我与你朝夕相依,一刻离开不得。 我若去后,你孑然一身,益发孤凄了,如何是好!"彼此絮语都是泪出痛肠的话。
不唯门内哭个不已,连门外听的席秀才也惨然下泪起来,心内想道:"世间乃有如此穷苦无告的人。 我辈布衣得暖,粗饭得饱,室家完聚,不愁离散,就是上界神仙了。"
直至半夜以后,里边的哭声已息,席秀才犹嗟叹不已。
正如少陵诗上所云: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把自己一夜立在檐下的苦处倒忘记了,而替人苦楚的心肠反牵挂不下,固想出一条计策来。
天色才明,路上渐有干处,遂记定这家门径,匆匆走去。
走过一二十家门面,有一认识店家正在开店,见了席秀才,便问道:"从何处来?这样早法?"席秀才便即走进:一则立了一夜,暂坐片时;二来要问哭的那家姓甚名谁。
因将昨夜檐下躲雨,里边婆媳两人许多悲切的言语,告诉了一番,道:"吾兄近在咫尺,必知其细。"
那人道:"可有一门一口,泥墙对过这家么?"席秀才道:"正是。"
那人道:"这家姓刘。 其人叫刘达观,做木匠的。 五年前出门,到江西去了,音信全无,丢下一母一妻在家,衣食都缺,不能存活。 其母只得将媳妇转嫁,得些财礼济急。 闻说已有人家,两三日就要娶去了。 想是不忍分离,所以彻夜啼哭。 但相公立了一夜,吃了苦了,洗洗脸,吃些点心再走罢。"
席秀才道:"这到不消。 有笔砚借一付,不拘甚残红纸与我一张,你自开店做生意,我到店后边写一个信。"
其人将席秀才领到店后,纸墨笔砚现成,拱一拱手,道:"失陪,失陪。"
自去做买卖了。
席秀才便假作刘达观声口,写了家信一封,身边摸出馆中送的束修十两,连信一总封好,起身作别。
店家正在忙乱时候,亦只一拱相送,不来管他长短。
那席秀才回转身来,悄悄走到刘家门首,推门进去,问道:"这里可是刘家么?"里边应道:"正是。"
便道:"你家刘达观在江西寄一封银信在此。"
婆媳听见,连忙走出。
席秀才便将银信放在桌上,道:"请收了。 我别处有事,不能担搁。"
说罢,回身就走。
其母还要留住问他儿子若何,赶出门来,已走远,叫不应了。
遂拆开信包来看,见十两雪白银子,信上的字却不识得,央一邻人念与他听,写道:"在外甚获财利,来年四月一定归家。 先寄银十两,暂作家中用度。"
婆媳听了,欢喜无限,便将银子换钱,籴米买柴,安然过日,把转嫁事丢过一边。
说过这人,听知其夫现在,也不好提起了。
席秀才回家,绝不向家中说起,又在别处挪移,以作度岁之用。
来年依旧到馆教书。
每到刘家门首,急急走过,唯恐撞见他家婆媳,反若做下虚心事的一般。
那知事有凑巧,到了四月中旬,其子刘达观果然归家,囊中果然获有重利。
母妻接见大喜,日间忙忙的不及细谈,灯下共坐,各诉衷肠。
其母道:"千亏万亏,亏了你旧年岁底寄了银信回来,今日方得重聚。 若无信到,我婆媳两人不是双双饿死,你妻子定属他人了!"其子愕然道:"家中苦楚,我原晓得,只因一时不能脱身,故久留在外,又无便人,要寄一个空信亦所不能,何况银子?,旧年银信,不知从何而来?"其妻道:"你书中说四月到家,果然四月归来,如何不是你寄来的信?况人家银子怎样多法,肯拿来养活别人的娘亲、老婆?"其夫道:"这又奇了!我不信。"
其母道:"银虽用完,书信尚在,我去取与你看。"
随即取出,付与儿子,道:"这不是你的信么?"其子看了,迟疑了一回,便道:"我理会着了。 这定是一个大行善的人哀怜我家穷苦,假写此信,将银寄来,救我母妻性命,免我夫妇分离。 但不知其人是谁?何处报他大恩?"婆媳齐声道:"若果如此,真正是我家救苦救难的大恩人了!"其子又问:"送信时,娘亲曾看见此人么?"其母道:"见是见的,但他放了信,匆匆就走,未及问他姓名,且认得不清楚,看去是一个读书人模样。"
其子道:"我明日细细访问,总有着落的。"
过了一夜,刘达观绝早起身,便去访问邻右。
一来久不会面,本应望望;二来就将这桩事访问,看可有人晓得也否。
要知世虽浇薄,善心未泯,有此好事,一人传十,十人传百,传到席秀才借纸笔这店家耳中,便说道:"写假书寄银的,定是席秀才所为。"
刘达观闻有人晓得,便来细问。
那人道:"这银信可是某月某日早上寄来的么?"达观应道:"果是此日。"
那人道:"这日早上,席秀才走来告诉我道:‘昨夜遇雨,躲在人家屋檐下立了一夜,里边闻有妇人哭声。 ’因问这家何姓何名,为着何事啼哭,我便一一对他说了。 他便说:‘要写便信一封’,就坐在店后写了。 又窥见他身边摸出一包银子,连信一总包好。 临出门,见他又往西走。 不上一刻,又从店前经过,才回家去。 这寄信的,不是他是谁?"刘达观点点头,便问明席秀才住居,到家对母亲妻子说了,急忙走去拜谢。
那日,席秀才家中正为儿子行聘,亲朋满座。
达观走进,便问道:"那位是席相公?"席秀才道:"在下就是。"
那达观便叩下头去,口称:"席相公,你是我大恩人,特来叩谢。"
席秀才以手扶住,道:"我与足下素昧谋面,有何恩德于你?请问尊姓大名?"答道:"我即做木匠的刘达观,才从江西回来。 ,旧年冬底,家中正愁饿死,蒙相公托我名字,写书寄银,不至母亡妻嫁,皆出相公之赐。 此恩此德,何日得报!"席秀才笑道:"足下莫要认错了。 我一处馆贫士,那有余银赠人?或另有人周济你家,却不是我。"
达观道:"相公不要瞒我了。 现有你亲手写的笔迹在此,请众位相公共看。"
众人始初听了,半信半疑,及见了书信笔迹,争向席秀才道:"这书果是尊笔。 如此盛德的事,何用推托不认?"席秀才只是摇头。
刘达观道:"相公果是施恩不望报的君子。 我虽是无知小人,何忍没相公大恩!"席秀才道:"还有一说,我书中随手写你四月归来,你果然四月归家,此是天意使然,何关我事?"
达观因问今日有何喜事,席秀才道:"是小儿行聘。"
达观道:"我今日送还相公银子,谅相公必定不收。 小相公毕姻在即,我送一张做亲床过来,聊表微敬,求相公不要坚却。"
众人不待席秀才开口,都道:"好,我们劝席相公领你情便了。"
达观遂起身别去。
亲友齐赞道:"席兄,你一介寒儒,解囊完人夫妇,已属难得。 做了这桩善事,不肯认在身上,尤人所难能。 看来你的好事做得尽多,特不肯告人,所以我等不尽晓得。"
大家赞叹不绝,反弄得席秀才跼蹐不安。
到儿子成婚时,刘达观果然送一张大床来,以作贺礼。
席秀才只得受了,就作做亲新床。
在此床上,连生三子,大以为吉利。
其后子孙做亲者,皆用此床合卺,无不多子。
至今其床安放祠堂中,以上为子姓大婚公用,结亲十日内仍归旧所。
而席氏后人出仕者,皆至大官;经商者,尽成巨富。
传至数百年,族姓益繁,门第日盛,岂非上世积德之报?然天下善事无穷。
尝从浙江往回,人人争夸德清蔡氏之盛,因考其先代遗泽,人所万万不能及者,试听下回说来与看官们听。
第二回
富豪家计寻常有,积德施恩若个能?数十万金轻一运,于孙科第永飞腾。
话说功名莫重于科第,科第莫重于鼎甲。
往往一县之大,科第绝少,鼎甲尤不易见。
浙江德清县蔡氏,一门之内,科第累世不绝,大魁天下者二,此岂无故而致然哉?蔡氏先世有讳凯者,字元凯,号节庵。
父为一东都司,家资富有,德清县中推为巨富。
节庵平日慷慨仗义,周急救难,一岁中尝做几桩好事,乡党无不悦服,即当道官府亦敬重他的。
德清旧有的学宫,与街市相近,未免嚣杂,士子肄业,每患喧扰。
县公欲另建他处,苦无善地可迁。
谋之邑中绅士,你推我让,无一肯担承其事者。
节庵道:"要地不难。 吾闻苏州府学是宋时范文正公旧宅,堪舆家说:‘此地风水极佳,建宅于此者,要出一斗芝麻数目的科第。 ’文正道:‘吾德薄不足当此,请建为府学,使苏州一府,科第不绝。 ’我虽不敢高比古人,心中极是企慕。 我家有地一块,与市廛却远,形势高厚宏旷,堪舆家亦言风水好,居之多出科第。 吾亦欲如齐正公所云,以建学宫,有利士子。 不知父台以为何如?"县官道:"蔡年兄有此义举,是最妙的了。"
众乡绅亦道:"兄能若此,为功一邑不小。"
遂将此地建立学宫。
其后邑中果然科第不断。
再说明朝州县漕粮,不比如今定制,有卫官旗丁解运,都点盈实民户,解往通州。
当此差者,往往至于破家荡产,民间不胜其苦,甚至卖男卖女,连性命多保不住的。
惟乡绅上户方得例免。
此是明朝第一不公道的弊政!那年正当点派粮户的时候,有邻人走来,向节庵道:"今年点着解粮,缺少盘费,欲要借贷数百金。"
节庵也不言肯,也不言无,但道:"再作商议。"
两三日间,为着解粮来借贷者不一而足,节庵皆以"再作商量"一语应之。
众人都疑心道:"他是最慷慨爽直的人,为何此番倒像悭吝起来?"那知节庵另有一种意思。
他因见人民困苦,动了一个救拔的念头。
一日,来见县官。
县官接进内堂,分宾坐定,便问起运粮之事。
县官道:"已点定某某名户,着他解去了。"
节庵道:"某某家道都穷,不能胜任,求老父台另点一人罢。"
县官道:"本县是秉公点定的,并无偏向,已经点过的不便再点。 除了某某,比他更苦的又不好点得,叫本县也无可奈何。"
节庵道:"待治晚解去,如何?"县官道:"年兄,你又说笑话了。 年兄是仕宦人家,例免此投,何敢相渎?不要取笑。"
节庵道:"治晚并非取笑,都是朝廷百姓,食毛践土,同受国家生养之恩,苦乐自宜均受,怎见得乡绅衿士就不该当差?老父台不必疑心,今岁运粮竟是治晚去便了。"
县官改容起敬道:"听兄议论,真仁人君子心肠,别人点着他,尚有许多推诿;兄怜念穷民受苦,慨然愿去,可称难得。 竟遵命便了。"
节庵便叫家人递过认状,问了起运日期,起身辞出。
斯时,合县尽知,都说道:"今年解粮,蔡节庵一力担承,穷乏民户不至吃苦了。"
这几个点出得免的,犹如阎王殿上降了一道赦书,多欢喜个不了,方想起借贷之时再作商量之语,就有自己解运的意思了。
有亲友走来埋怨他道:"我们叨列绅士,与凡民不同,县官不来缠扰,也是向来旧例。 老兄何为破起例来?"节庵道:"我们绅士宜享安身,难道平民独该被累的么?看他们妻离子散,自己心上也打不过去。 况借此北行,瞻仰帝都壮丽,也未始不可。"
亲友见他说得冰冷,便不来拦阻,都暗地里笑他:"好好住在家中不好,倒去担着干系,水陆奔驰,自寻苦吃!真正是个呆子了!"
再说节庵一到起运时,收拾行囊,多带些盘费,跟了数十名家人,将领解的粮米装载停当,别过县官,辞谢了饯行的亲友,起身上路。
一众船户水手,厚给工食,不时还有赏赐,人人欢喜,个个竭力,有风使帆,无风扯纤,过了长江,渡了黄河,安安稳稳,昼夜无阻。
一日,路过东昌,因风大难行,泊舟城墙下,舟中无聊,思欲上岸散步散步。
走出船头一望,只见同歇者船只无数,忽听见隐隐哭声从邻舟出,听去甚是悲切。
节庵心中不忍,遂从别号船上,一只一只寻将过去,直寻到那只哭泣的船上。
推篷一看,只见一人年纪约三十来岁,白净面皮,坐在舱内涕泪交流,哀号欲绝。
节庵便向他拱手道:"老兄有何不如意事,如此哀痛?"那人见有人过船来,停住了哭,起身拱手道:"长兄请坐。 弟有急事,一时无可摆布,所以寸心如割。 有劳兄长过问,深感,深感。"
节庵问道:"兄有何事悲苦,说与弟听,或分得些忧愁,亦未可知。"
那人正在有苦难说的时候,巴不得向人告诉。
又见节庵面貌是一正经长者,今来问他,遂将心事一一细说,道:"小弟奉家父之命,载煤压船,往京师货卖,不料昨日接得家信,知父亲病在危急,日夕思念小弟,命即回去一见。 弟得此信,恨不插翅飞去,无如货物拖身,程途又远,急切不能到家。 若再迟留,父有不测,是长抱终天之恨了。 意欲留货在此,又无人可托。 况出门时所带只有来时盘费,货尚未卸,归路无资,转辗思量,进退两难,故尔悲痛。"
说罢,流泪满面。
节庵道:"人生最重的是生身父母,病中思儿,必当速速回去。 若货无可托,此亦易事。 我本运粮至京,兄若见托,将货船交代与我,一齐带去,到京中发卖;发卖之后,本利一并奉缴。 不知老兄放心不放心?至盘费不敷,更为易处,囊中尚有余资,可以相赠,愁他则甚?"那人听了,连忙倒身下拜,道:"兄肯为弟周全,是极好的了。 我辈相交,一见如故,货物有何不托?"节庵扶起道:"既承相信,不知货物若干?原本若干?一一说明,方好接受。"
那人道:"货物十大船,原价二万八千两,有细帐可查的。"
节庵又问:"盘费需用多少?"答道:"百金够了。"
于是两下重新通起姓名籍贯来,才晓得那人姓房,名之孝,住居山西上谷县。
之孝忙即唤集船户,将货物点清,细账交付。
节庵一面收下,一面送过盘缠二百两。
之孝交代过后,归心如箭,巴不能即刻到家,连夜谢别起程往山西去了。
按下不表。
再讲节庵在东昌担搁一日,明早风顺,随即开行,米船煤船一齐进发。
在路又行了月余,已到通州,好往总漕衙门投递文书,仓场管粮厅过米色,使用了些银两,立即兑收。
但回批尚须守候时日,因思自通到京,不过四十里路,兵部于少保素系通家世谊,理合进谒,兼可打听煤价贵贱。
痛了几个牲口,带了随身童仆,赶进京来,一面借了寓所,一面就到少保府中参见。
其时,景泰登纂,少保秉政,正值国家多故。
少保尽心王室,日夜勤劳,朝廷倚他若左右手一般,一应军机大事,皆出一人主张,生杀在握,权势赫奕。
真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伺候求见者,车马纷纷,冠盖接踵。
节庵以故人往见,投进名贴。
少保平日素重节庵为人,即请相见,留入书房,问问家乡光景,并别来如何,现今有何事来京。
节庵备述解粮来由。
少保口称"难得",也把京师近日情形说了一番,又道:"粮已解到,可以放心。 只是近来煤少,未免焦劳。"
节庵道:"现带煤船十只,可以济得急用么?"少保大喜道:"如此最好。"
你道京师口语说:"烧不尽山西之煤。"
此际何以短少起来?只因也先犯顺,天顺皇帝已被他掳去,又连次杀入居庸关来,逼近京师,帝都几至失守。
亏了于少保扶立景泰,执掌枢机,号令严明,用兵有法,诸将尽皆用命,各处紧要关口,皆遣重兵守得牢牢的。
也先亦知中国有人,不敢深入。
然一经兵革之后,人民逃散,田野荒芜,出煤的地方尽在山西,其时路塞未通,京城正乏煤用,兵民惶惶。
远处地方闻知京城被围,准敢运来货卖?你想煤是煮饭吃的,可一刻少得的么?今闻节庵载得煤来,所以大喜,遂差人运交煤厂,悉照时价给发。
节庵一算本利,除去二万八千两原本,反余了十万有余,自忖道:"看这姓房的不出,到有如此造化。 然必须送到他家里,才为不负所托。"
住了二十多日,得了回批,遂辞别少保,竟往山西一路而来。
再说房之孝,自与节庵别后,急忙到家。
其父患病在床,正在想念儿子,一见之孝归来,心中大喜,病就去了一半了。
之孝尽心调治,病势顿减,不上半个月,已能起身行动,渐渐复旧了。
一日,父子正坐堂中,说起贩煤之事,多亏蔡节庵一力担承,才得赶回见父。
正在感念不已,只见家人进来报道:"德清蔡相公已到门首,欲见主人。"
父子大喜,之孝急忙趋出迎进。
相见后,一边说别后之事,一边谢周全之谊。
节庵闻知其父病痊,作揖称贺,遂言及:"东昌一遇,见托贵物,吾兄有福,除去本银外,竟获几倍利息。"
叫家人将载来银子,一捆一捆,尽行扛进,堂中摆得满满的。
又将细帐一本送过,道:"请兄收了。"
之孝愕然道:"弟承兄爱,代为经营,在弟得本已够,其余十万余金,皆是吾兄之物,如何反教小弟收起来?这是断不敢领的。"
节庵道:"前弟所以担承者,实见吾兄思亲念切,欲全兄孝心,非为谋利而然。 若使分文染指,是一谋利小人了,兄亦何取乎弟?兄若推却,反看轻小弟了。"
正在你推我让,只见之孝父亲走出。
两下见过礼,便向节庵称谢道:"小儿承兄厚谊,周全回来,已感激不浅了,如何又将余利见赐,怎好承受?但屈兄远临,待愚父子稍尽地主之情,然后再讲,如何?"吩咐家人设席相待。
节庵上坐,父子陪饮。
因问家人道:"蔡相公行李如何不发进来?"节庵道:"行李日落客店,因在外日久,明日就要起身,不必移动了。"
之孝父子道:"这个如何使得?就不搬来,现成铺盖,也要屈兄在此停留数日的。"
节庵见他父子坚留,送来的银子,必有许多推却,假意应道:"既如此,小弟今夜暂住店中,明日搬来便了。"
之孝信以为真,也不相强。
饮至掌灯时候,辞别回寓。
之孝欲送至寓所,再三推住而别。
节庵归至店中,略睡片时,才交半夜,便叫家人收拾起身。
家人们道:"相公要起行,这十万多银子,竟尽送与他了?"节庵道:"本是他的本钱,利钱自然也是他的了,何用多说。"
家人道:"如此,白白里替他辛苦一场了。"
节庵道:"你们辛苦,我自有赏,岂可破费他人财物?"家人不敢再言,悄然竟去了。
及至明日,之孝走来回拜,并要邀请至家。
店家回说:"已去久矣。"
怅怅而返,禀知父亲。
其父道:"如此轻财仗义的人,真世所罕有。 难道让他独为君子不成?我自有道理。"
今且按下不表。
再说其年浙省大荒,米价腾贵,德清亦被灾歉,百姓嗷嗷,饿殍相望。
节庵一闻荒信,忽忽赶回,见德清人民流诹颠沛,心中老大不忍,倾家所积,倡义赈济,救活饥民不知多少。
自归家后,为了救荒的事情,又忙乱一番,偶因身子劳倦,坐在家中节养。
门上忽通报道:"山西房相公来拜。"
心下大骇,忙叫请入书房,整衣出见。
叙过礼后,节庵道:"长途迢递,辱承降临,深幸,深幸。 但兄侍奉老亲,今为何事反远离膝下?愿乞赐教。"
之孝道:"自兄去后,家父日夜记怀,特命小弟到府相候,送还告假二百金,兼送煤上利息奉还。"
节庵笑道:"弟若肯受,当时就已领赐,何至不别而行?兄今又送来,可谓太不惮烦了。"
停了一回,之孝行李银子一并发到节庵家来。
节庵只是不肯收受。
推来推去,放在之孝卧起的书房内,当夜设酒款待。
到了次日,之孝即要起身,节庵留住道:"难得吾兄远来,暂停数日。 敝邑虽是荒僻地方,观玩观玩风景也好。"
之孝见坚留不放,只得住下。
用过早饭,同往街坊游览,信步走到县前,只见县门口枷者累累,个个鹑衣百结,忧愁满面,妻子扶着,啼哭个不了。
节庵问犯何罪。
有人答道:"都是欠钱粮的穷民。 年成不好,官府又不准报荒,催科甚迫,只得卖男鬻女完纳。 完不起的,在此受枷受责,枯竹里逼油了!"
节庵听罢惨然,回家嗟叹不已。
之孝道:"弟一路来闻知兄长捐粟赈饥,人人感德。 但追比之苦,欠钱粮者不下数万,吾兄虽有恻隐之心,却亦无从援手。"
节庵道:"虽则如此,看此男啼女哭光景,叫我心上如何过得去?"之孝道:"吾兄真是菩萨心肠!但才赈饥民,又办此事,兄虽家道富厚,只恐应接不暇,奈何?我想此十来万利息,弟既送来,断无重复带去之理,兄又决意不收,何不就将此项代为完纳?既免众穷民之苦,又省了彼此推让之烦,岂不两便?"节庵想了一想,道:"我兄既不肯收回银子,作此义举,亦是美事。 但必须我兄具呈,禀明县公,方晓得此项银两,出自我兄之赐。"
之孝道:"这个不必。 弟见兄一点仁心,故作此想,并非欲市名也。"
两个你一句,我一句,正让个不了。
适有两个老友走来,,闻知此事,笑道:"两位不必争论,竟是连名县呈,何如?"二人依允,便去查明欠数,连名具呈道:"蔡节庵、房之孝愿捐银十万,代完德清合邑条银。"
知县见呈大喜,遂将银子收库,枷号者即时释放,余欠者尽行免提。
一时哄动了一县人民,人人欢庆,个个称畅。
不惟感激节庵,亦且念诵之孝,称为"二难"。
之孝不待事完,即告别回去。
至今房姓为山西望族。
节庵寿登期颐,无疾而逝。
子中孚,弘治进士,官至福建省御史。
孙演传,亦登进士,官至吏部侍郎。
曾孙奕琛,自进士出身,直做到东阁大学士。
康熙庚戌状元启尊,壬戌状元升元,皆其元孙辈也。
科第至今不绝。
德清之称富贵久远名,蔡氏尤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