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蟾记 第四十回 刘尚书文武兴闱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玉蟾记
《玉蟾记》 第四十回 刘尚书文武兴闱 崔象川

〔先声鹧鸪天〕调

词曰:

鸾书飞下长安道,金殿传宣知制诰。

一毫关节不通风,真才那恨遗珠抱。

文龙吟,武虎啸,怎如一个门生好?朝廷预备栋梁材,岂独老夫身倚靠?

此时嘉靖皇帝升遐,隆庆皇帝即位,奸相严嵩阴谋败露,已经剎籍。

其子世蕃正了典刑,赵文华、胡宗宪都革职解回原籍。

那赵怿思、胡彪疾转还乡不提。

再说隆庆皇帝想起原任户部尚书刘体干因奏内用烦多,勒令休致。

知他是个忠臣,召他来京供职。

刘大人在家接旨,即日同夫人、义女蒋佩香来京。

水陆兼程,二月初一日到京,初二日陛见谢恩。

皇帝慰藉他一番说:"本月初八日特恩召天下武士应选,卿虽文臣,为人忠正,即着卿监临考试。"

刘体干领旨谢恩。

皇上又想起前征倭冤杀总督尚书张经、南京总督曹邦辅,也是两个忠臣,谕礼部特加恤典,恩赐褒忠。

再确查张、曹二臣后裔,加恩优恤。

洪昆、童昆闻此旨意,喜出望外。

各具呈到礼部衙门,叩恩转奏呈曰:

具求呈人张昆,现年十八岁,系原任总督尚书征倭冤杀臣张经之子。

自从籍没,寄食他乡,颠沛流离,备尝艰苦。

今奉旨确查优恤,不揣冒昧,开明三代脚色,投呈礼部,迫叩转奏是实。

呈曰:

具求呈人曹昆,现年十八岁,系原任应天总督征倭冤杀臣曹邦辅之子。

自从籍没,寄食他乡,回思往事,血泪俱流。

李忠以子替死,童喜护庇逃生。

曹氏孤忠幸存一线。

今奉旨确查优恤,不揣冒昧,开明三代脚色,投呈礼部,迫叩转奏是实。

礼部尚书宋宗璟跪奏:为奉旨旌忠录裔优恤事。

切臣部于本年二月初二日蒙谕确查原任总督尚书张经、原任应天总督曹邦辅后裔,加恩优恤。

今据张经之子张昆、曹邦辅之子曹昆具呈前来,开明三代脚色,与伊等亡父被冤事实。

并无旁支假冒,亦非虚捏邀恩等情。

臣不敢蒙蔽,抄呈转奏,恭恳睿鉴。

于褒忠典外,是否加恩优恤后人。

为此据实奏闻,谨奏。

奉上谕:准礼部奏,加恩优恤忠裔。

如张昆、曹昆曾经习武,即着投考武闱。

钦此。

次日礼部传谕张昆、曹昆午门谢恩,录送册名投考。

到初八日武闱监临,刘大人升堂,天下武士挨次应名,就在教场中竖一大旗竿,竿上挂一金钱,令武士各带弓箭,射中金钱孔中者即高中头名。

那班武士也有射中旗竿者,也有射中金钱孔外者。

只见张昆扯弓搭箭,飕的一声,那箭正中金钱孔中。

校卫将箭取下,张昆又射,连中四箭。

演武厅上齐声喝采。

曹昆射中三箭,汪大镛射中二箭。

三日后发榜,第一甲第一名张昆,第一甲第二名曹昆,第一甲第三名汪大镛。

其余分二甲、三甲进士。

次日,刘大人带领三丁甲引见,天颜大喜。

看见曹昆、汪大镛英武之气,辟易千人,看见张昆虽系武臣装束却有儒雅风流气度,说:"三人之中,张昆温文尔雅,可惜考武了。"

曹昆即面奏道:"臣与张昆幼年同学,知张昆文章更胜于武艺。 臣等皆不及。"

圣上说:"张昆既能文,即着于三月初八日再入文闱考试。"

三人谢恩。

张昆又独行谢恩。

礼毕退班而出。

本年是会试之期,各省举人皆来礼部投文。

浙江省解元陈保元,江南苏州府举人申鸿渐亦来京会试。

张昆奉旨特入文闱。

到了三月初八日,与众举人进头场。

一连九日,三场考毕,对月发榜。

第一名会元就是张昆。

陈保元、申鸿渐俱中了进士。

圣上又命刘体干阅殿试卷,榜发,第一甲第一名张昆,第一甲第二名陈保元,第一甲第三名申鸿渐,又是刘大人带领引见。

圣上大喜,说:"张昆中文武状元,是我朝盛事。 就在皇城内建立文武状元坊。"

三人谢恩。

张昆又独行谢恩,礼毕退班而去。

刘大人心中欢喜,说:"我得此文武全才的门生,不愧我一生忠直。 我向曾收得义女佩香,年将及笄,若得此文武状元女婿,将来我老夫妇倚靠他终身。 我看他是个少年义气之人,定然依允的。"

因说道:"三位贤弟,明早都请到敝寓一叙。"

三人齐声应道:"随老师大人赴公馆谢恩,何敢迟至明日?"刘大人说:"如此老夫先行一步,静候就是了。"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