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 列传第四十六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元史
《元史》 列传第四十六 宋濂等

○宋子贞

宋子贞,字周臣,潞州长子人也。

性敏悟好学,工词赋。

弱冠,领荐书试礼部,与族兄知柔同补太学生,俱有名于时,人以大小宋称之。

金末,潞州乱,子贞走赵、魏间。

宋将彭义斌守大名,辟为安抚司计议官。

义斌殁,子贞率众归东平行台严实。

实素闻其名,招置幕府,用为详议官,兼提举学校。

先是,实每令人请事于朝,托近侍奏决,不经中书,因与丞相耶律楚材有违言。

子贞至,劝实致礼丞相,通殷勤,凡奏请,必先咨禀。

丞相喜,自是交欢无间,实因此益委信子贞。

太宗四年,实戍黄陵,金人悉力来攻。

与战不利,敌势颇张,曹、濮以南皆震。

有自敌中逃归者,言金兵且大至,人情恟惧。

子贞请于实,斩扬言者首以令诸城,境内乃安。

汴梁既下,饥民北徙,饿殍盈道。

子贞多方赈救,全活者万余人。

金士之流寓者,悉引见周给,且荐用之。

拔名儒张特立、刘肃、李昶辈于羁旅,与之同列。

四方之士闻风而至,故东平一时人材多于他镇。

七年,太宗命子贞为行台右司郎中。

中原略定,事多草创,行台所统五十余城,州县之官或擢自将校,或起由民伍,率昧于从政。

甚者专以掊克聚敛为能,官吏相与为贪私以病民。

子贞仿前代观察采访之制,命官分三道纠察官吏,立为程式,与为期会,黜贪墯,奖廉勤,官府始有纪纲,民得苏息。

东平将校,占民为部曲户,谓之脚寨,擅其赋役,几四百所。

子贞请罢归州县。

实初难之,子贞力言乃听,人以为便。

实卒,子忠济袭爵,尤敬子贞。

请于朝,授参议东平路事,兼提举太常礼乐。

子贞作新庙学,延前进士康晔、王磐为教官,招致生徒几百人,出粟赡之,俾习经艺。

每季程试,必亲临之。

齐鲁儒风,为之一变。

岁己未,世祖南伐,召子贞至濮,问以方略。

对曰:"本朝威武有余,仁德未洽。 所以拒命者,特畏死尔,若投降者不杀,胁从者勿治,则宋之郡邑,可传檄而定也。"

世祖善其言。

中统元年,授益都路宣抚使。

未几,入觐,拜右三部尚书。

时新立省部,典章制度,多子贞裁定。

李璮叛,据济南,诏子贞参议军前行中书省事。

子贞单骑至济南,观璮形势,因说丞相史天泽曰:"璮拥众东来,坐守孤城,宜增筑外城,防其奔突,彼粮尽援绝,不攻自破矣。"

议与天泽合,遂擒璮。

子贞还,上书陈便宜十事,大略谓:"官爵人主之柄,选法宜尽归吏部。 律令国之纪纲,宜早刊定。 监司总统一路,用非其材,不厌人望,乞选公廉有才德者为之。 今州县官相传以世,非法赋敛,民穷无告,宜迁转以革其弊。"

又请建国学教胄子,敕州郡提学课试诸生,三年一贡举。

有旨命中书次第施行之。

至元二年,始罢州县官世袭。

遣子贞与左丞相耶律铸行山东,迁调所部官。

还,授翰林学士,参议中书省事。

奏请班俸禄,定职田,从之。

俄拜中书平章政事。

复陈时务之切要者十二策。

帝颇悔用子贞晚。

未几,以年老求退,帝曰:"卿气力未衰,勉为朕留,措置大事,俟百司差有条理,听卿自便。"

三年十一月,恳辞,乃得请。

特敕中书,凡有大事,即其家访问。

子贞私居,每闻朝廷事不便,必封疏上奏,爱君忧国,不以进退异其心。

卒年八十一。

始病,家人进医药,却之曰:"死生有命,吾年逾八十,何以药为!"病危,诸子请遗言,子贞曰:"吾平昔教汝者不少,今尚何言耶!"

子渤,字齐彦,有才名,官至集贤学士。

○商挺

商挺,字孟卿,曹州济阴人。

其先本姓殷氏,避宋讳改焉。

父衡,佥陕西行省员外郎,以战死。

挺年二十四,汴京破,北走,依冠氏赵天锡,与元好问、杨奂游。

东平严实聘为诸子师。

实卒,子忠济嗣,辟挺为经历,出为曹州判官。

未几,复为经历,赞忠济兴学养士。

癸丑,世祖在潜邸,受京兆分地,闻挺名,遣使征至盐州。

入对称旨,字而不名。

间陪宴语,因曰:"挺来时,李璮城朐山,东平当馈米万石。 东平至朐山,率十石致一石,且车淖于雨,必后期,后期罪死。 请输沂州,使璮军取食,便。"

世祖曰:"爱民如此,忍不卿从。"

杨惟中宣抚关中,挺为郎中。

兵火之余,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忧无聊。

挺佐惟中,进贤良,黜贪暴,明尊卑,出淹滞,定规程,主簿责,印楮币,颁俸禄,务农薄税,通其有无。

期月,民乃安。

诛一大猾,群吏咸惧。

且请减关中常赋之半。

明年,惟中罢,廉希宪来代,升挺为宣抚副使。

丙辰,征京兆军需布万匹、米三千石、帛三千段,械器称是,输平凉军。

期迫甚,郡人大恐。

挺曰:"他易集也,运米千里,妨我蚕麦。"

郿长王姓者,平凉人也,挺召与谋,对曰:"不烦官运,仆家有积粟,请以代输。"

挺大悦,载价与之,他输亦如期。

复命兼治怀孟,境内大治。

丁巳,宪宗命阿蓝答儿会计河南、陕右。

戊午,罢宣抚司,挺还东平。

宪宗亲征蜀,世祖将趋鄂、汉,军于小濮,召问军事。

挺对曰:"蜀道险远,万乘岂宜轻动。"

世祖默然久之,曰:"卿言正契吾心。"

宪宗崩,世祖北还,道遣张文谦与挺计事。

挺曰:"军中当严符信,以防奸诈。"

文谦急追及言之。

世祖大悟,骂曰:"无一人为我言此,非商孟卿几败大计!"速遣使至军立约。

未几,阿里不哥之使至军中,执而斩之。

召挺北上至开平,挺与廉希宪密赞大计。

世祖既即位,挺奏曰:"南师宜还扈乘舆,西师宜军便地。"

从之。

以廉希宪及挺宣抚陕、蜀。

中统元年夏五月,至京兆。

哈剌不花者,征蜀时名将也,浑都海尝为之副,时驻六盘山,以兵应阿里不哥。

挺谓希宪曰:"为六盘,有三策。 悉锐而东,直捣京兆,上策也;聚兵六盘,观衅而动,中策也;重装北归,以应和林,下策也。"

希宪曰:"彼将何从?"挺曰:"必出下策。"

已而果然。

于是与希宪定议,令八春、汪良臣发兵御之,事具《希宪传》。

六盘之兵既北,而阿蓝答儿自和林引兵南来,与哈剌不花、浑都海遇于甘州。

哈剌不花以语不合,引其兵北去,阿蓝答儿遂与浑都海合军而南。

时诸王合丹率骑兵与八春、汪良臣兵合,乃分为三道以拒之。

既阵,大风吹沙,良臣令军士下马,以短兵突其左,绕出阵后,溃其右而出,八春直捣其前,合丹勒精骑邀其归路,大战于甘州东,杀阿蓝答儿、浑都海。

事闻,帝大悦,曰:"商孟卿,古之良将也。"

改宣抚司为行中书省,进希宪为右丞,挺为佥行省事。

二年,进参知政事。

宋将刘整以沪州降,系前降宋者数百人来归,军吏请诛以戒,挺尽奏而释之。

兴元判官费寅有罪惧诛,以借兵完城事讼挺与希宪于朝。

帝召挺便殿,问曰:"卿在关中、怀孟,两著治效,而毁言日至,岂同寅有沮卿者耶?抑位高而志怠耶?比年论王文统者甚众,卿独无一言。"

挺对曰:"臣素知文统之为人,尝与赵璧论之,想陛下犹能记也。 臣在秦三年,多过,其或从权以应变者有之。 若功成以归己,事败分咎于人,臣必不敢,请就戮。"

挺既出,帝顾驸马忽剌出、枢副合答等,数挺前后大计,凡十有七,因叹曰:"挺有功如是,犹自言有罪,若此,谁复为朕戮力耶!卿等识之。"

四年,赐金符,行四川行枢密院事。

至元元年,入拜参知政事。

建议史事,附修辽、金二史,宜令王鹗、李治、徐世隆、高鸣、胡祗遹、周砥等为之,甚合帝意。

二年,分省河东,俄召还。

三年,帝留意经学,挺与姚枢、窦默、王鹗、杨果纂《五经要语》凡二十八类以进。

六年,同佥枢密院事。

七年,迁佥书。

八年,升副使。

数军食,定军官品级,给军吏俸。

使四千人屯田,开恳三万亩,收其获以饷亲军。

汰不胜军者户三万户,一丁者亦汰去;丁多业寡,业多丁寡,财力相资,合出一军。

九年,封皇子忙阿剌为安西王,立王相府,以挺为王相。

十四年,诏王北征,王命挺曰:"关中事有不便者,可悉更张之。"

挺曰:"延安民兵数千,宜使李忽兰吉练习之,以备不虞。"

未几,秃鲁叛,以延安兵应敌,果获其力。

挺进十策于王,曰:睦亲邻,安人心,敬民时,备不虞,厚民生,一事权,清心源,谨自治,固本根,察下情。

王为置酒嘉纳。

王薨,王妃使挺请命于朝,以子阿难答嗣。

帝曰:"年少,祖宗之训未习,卿姑行王相府事。"

初,运使郭琮、郎中郭叔云与王相赵炳构隙。

或告炳不法,妃命囚之六盘狱以死。

朝廷疑擅杀之,执琮、叔云鞫问,伏辜,事具《赵炳传》。

初无一毫及挺。

惟王府女奚彻彻,以预二郭谋,临刑,望以求生,始有暧昧语连挺及其子谳。

帝怒,召挺,拘炳家,瓛下狱。

帝命赵氏子曰:"商孟卿,老书生,可与诸儒谳其罪。"

吏部尚书青阳梦炎以议勋奏曰:"臣宋儒,不知挺向来之功可补今之过否?"帝不悦曰:"是同类相助之辞也。"

符宝郎董文忠奏曰:"梦炎不知挺何如人,臣以曩时推戴之功语之矣。"

帝良久曰:"其事果何如?"对曰:"臣目未睹,耳固闻之,杀人之谋,挺不与也。"

帝默然。

十六年春,有旨:挺不可全以无罪释之,籍其家。

是冬,始释挺及谳。

二十年,复枢密副使,俄以疾免。

二十一年,赵氏子复讼父冤,挺又被系,百余日乃释。

二十五年,帝问中丞董文用曰:"商孟卿今年几何?“对曰:“八十。"

帝甚惜其老,而叹其康强。

是岁冬十有二月卒。

有诗千余篇,尤善隶书。

延祐初,赠推诚协谋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公,谥文定。

子五人:琥、璘、瑭、瓛、琦。

琥字台符。

至元十四年,以姚枢、许衡荐,拜江南行御史台监察御史。

建康戍卒有利汤氏财者,投戈于其家,诬为反具。

琥知其冤,罪诬者而释之。

华亭蟠龙寺僧思月谋叛被擒,其党纵火来劫,民大扰,琥亟诛其魁。

文法吏责琥擅诛,行台中丞张雄飞曰:"江南残毁之余,盗贼屡起,顾尚循常例,安用宪台为哉!"吏议遂屈。

都昌妖贼杜万一,僭号倡乱,行台檄琥按问。

械系胁从者盈狱,琥悉以诖误纵遣之。

党与窜伏者犹众,琥揭榜招徠,不三日云集。

二十七年,征拜中台监察御史。

属地震,琥上书言:"昔汉文帝有此异,而无其应,盖以躬行德化而弭也。"

因条陈汉文时政以进。

又言:"为国之道,在立法、任人二者而已。 法不徒立,须人而行,人不滥用,惟贤是择。"

因举天下名士十余人。

帝从之,皆召用,待以不次。

三十年,迁国子司业。

卒。

有《彝斋文集》。

瑭子礼符。

仕为右卫屯田千户。

岁余,谢病侍亲,时年才三十二。

后还乡里,筑室曰晦道堂,盖取七世祖宗弼,宋仁宗时为太子中舍人,年五十挂冠所筑堂名也。

琦字德符。

大德八年,成宗召备宿卫。

仁宗在东宫,奏授集贤直学士。

调大名路治中,不赴。

皇庆元年,授集贤侍讲学士。

延祐四年,升侍读官、通奉大夫,赐钞二万五千贯。

泰定元年,迁秘书卿,病归,卒。

琦善画山水。

尝使蜀,持平守法,秋毫无私。

○赵良弼赵良弼,字辅之,女直人也。

本姓术要甲,音讹为赵家,因以赵为氏。

父悫,金威胜军节度使,谥忠闵;悫长子良贵,嵩汝招讨使;良贵子谠,许州兵官;悫从子良材,守太原。

俱死事。

良弼明敏,多智略,初举进士,教授赵州。

世祖在潜籓,召见,占对称旨,会立邢州安抚司,擢良弼为幕长。

邢久不得善吏,且当要冲,使者旁午,民多逃去。

良弼区画有方,事或掣制,则请诸籓邸,再阅岁,凡六往返,所请无不从。

脱兀脱以断事官镇邢,其属要结罪废者,交构嫌隙,动相沮挠。

世祖时征云南,良弼驰驿白其事,遂黜脱兀脱,罢其属,邢大治,户口增倍。

世祖在潜籓时,分地在关陕,奏以廉希宪、商挺宣抚陕西,以良弼参议司事。

阿蓝答儿当国,惮世祖英武,谗于宪宗。

遂以阿蓝答儿为陕西省左丞相,刘太平参知政事,钩校京兆钱谷,煅炼群狱,死者二十余人,众皆股栗。

良弼力陈大义,词气恳款,二人卒不能诬,故宣抚司一无所坐。

己未七月,世祖南征,召参议元帅事,兼江淮安抚使。

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

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

既渡江,攻鄂州,闻宪宗崩,世祖北还,良弼陈时务十二事,言皆有征。

至卫,遣如京兆察访秦、蜀人情事宜,不逾月,具得实还报,曰:"宗王穆哥无他心,宜以西南六盘悉委属之。 浑都海屯军六盘,士马精强,咸思北归,恐事有不意。 纽璘总秦、川蒙古诸军,多得秦、蜀民心,年少鸷勇,轻去就,当宠以重职,疾解其兵柄。 刘太平、霍鲁怀,今行尚书省事,声言办集粮饷,阴有据秦、蜀志。 百家奴、刘黑马、汪惟正兄弟,蒙被德惠,俱悉心俟命。"

其言皆见采用。

庚申,良弼凡五上言劝进,曰:"今中外皆愿大王早进正宸,以安天下,事势如此,岂容中止,社稷安危,间不容发。"

世祖嘉之。

既即位,立陕西四川宣抚司,复以廉希宪、商挺为使、副,良弼为参议。

良弼先行,谋诸断事官八春曰:"今浑都海日夜思北归,纽璘迁延不即行,当先遣使奉上旨促纽璘入朝,刘太平速还京兆。"

八春从其议。

至则纽璘果移营将入泾,刘太平将趋六盘,闻命乃止。

后浑都海果叛北归,良弼与汪惟正、刘黑马二宣抚决议,执浑都海之党元帅乞台不花、迷立火者诛之。

希宪及挺虑有擅杀名,遣使入奏待罪。

良弼具密状授使者,言:"始遣捕二帅时,止令囚以俟报,臣窃以为张惶不便,宜急诛之,擅杀在臣,实不在宣抚司,若上怒希宪等,愿使者即出此奏。"

帝竟不问,使者以奏白政府,咸以良弼为长者。

升参议陕西省事。

蜀人费寅以私憾诬廉希宪、商挺在京兆有异志者九事,以良弼为征。

帝召良弼诘问,良弼泣曰:"二臣忠良,保无是心,愿剖臣心以明之。"

帝意不释。

会平李璮,得王文统交通书,益有疑二臣意,切责良弼,无所不至,至欲断其舌。

良弼誓死不少变,帝意乃解,费寅卒以反诛。

至元七年,以良弼为经略使,领高丽屯田。

良弼言屯田不便,固辞,遂以良弼奉使日本。

先是,至元初,数遣使通日本,卒不得要领,于是良弼请行。

帝悯其老,不许,良弼固请,乃授秘书监以行。

良弼奏:"臣父兄四人,死事于金,乞命翰林臣文其碑,臣虽死绝域,无憾矣。"

帝从其请。

给兵三千以从,良弼辞,独与书状官二十四人俱。

舟至金津岛,其国人望见使舟,欲举刃来攻,良弼舍舟登岸喻旨。

金津守延入板屋,以兵环之,灭烛大噪,良弼凝然自若。

天明,其国太宰府官陈兵四山,问使者来状。

良弼数其不恭罪,仍喻以礼意。

太宰官愧服,求国书。

良弼曰:"必见汝国王,始授之。"

越数日,复来求书,且曰:"我国自太宰府以东,上古使臣,未有至者,今大朝遣使至此,而不以国书见授,何以示信!"良弼曰:"隋文帝遣裴清来,王郊迎成礼,唐太宗、高宗时,遣使皆得见王,王何独不见大朝使臣乎?"复索书不已,诘难往复数四,至以兵胁良弼。

良弼终不与,但颇录本示之。

后又声言,大将军以兵十万来求书。

良弼曰:"不见汝国王,宁持我首去,书不可得也。"

日本知不可屈,遣使介十二人入觐,仍遣人送良弼至对马岛。

十年五月,良弼至自日本,入见,帝询知其故,曰:"卿可谓不辱君命矣。"

后帝将讨日本,三问,良弼言:"臣居日本岁余,睹其民俗,狠勇嗜杀,不知有父子之亲、上下之礼。 其地多山水,无耕桑之利,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加富。 况舟师渡海,海风无期,祸害莫测。 是谓以有用之民力,填无穷之巨壑也,臣谓勿击便。"

帝从之。

十一年十二月,以良弼同佥书枢密院事。

丞相伯颜伐宋,良弼言:"宋重兵在扬州,宜以大军先捣钱唐。"

后讫如其计。

又言:"宋亡,江南士人多废学,宜设经史科,以育人材,定律令,以戢奸吏。"

卒皆用其议。

帝尝从容问曰:"高丽,小国也,匠工弈技,皆胜汉人,至于儒人,皆通经书,学孔、孟。 汉人惟务课赋吟诗,将何用焉!"良弼对曰:"此非学者之病,在国家所尚何如耳。 尚诗赋,则人必从之,尚经学,则人亦从之。 良弼屡以疾辞,十九年,得旨居怀孟。 良弼别业在温县,故有地三千亩,乃析为二,六与怀州,四与孟州,皆永隶庙学,以赡生徒,自以出身儒素,示不忘本也。 或问为治,良弼曰:“必有忍,其乃有济。 人性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 必克己,然后可以制怒;必顺理,然后可以忘怒。 能忍所难忍,容所难容,事斯济矣。"

二十三年,卒,年七十。

赠推忠翊运功臣、太保、仪同三司,追封韩国公,谥文正。

子训,陕西平章政事。

○赵璧

赵璧,字宝臣,云中怀仁人。

世祖为亲王,闻其名,召见,呼秀才而不名,赐三僮,给薪水,命后亲制衣赐之,视其试服不称,辄为损益,宠遇无与为比。

命驰驿四方,聘名士王鹗等。

又令蒙古生十人从璧受儒书。

敕璧习国语,译《大学衍义》,时从马上听璧陈说,辞旨明贯,世祖嘉之。

宪宗即位,召璧问曰:"天下何如而治?"对曰:"请先诛近侍之尤不善者。"

宪宗不悦。

璧退,世祖曰:"秀才,汝浑身是胆耶!吾亦为汝握两手汗也。"

一日,断事官牙老瓦赤持其印,请于帝曰:"此先朝赐臣印也,今陛下登极,将仍用此旧印,抑易以新者耶?"时璧侍旁,质之曰:"用汝与否,取自圣裁,汝乃敢以印为请耶!"夺其印,置帝前。

帝为默然久之,既而曰:"朕亦不能为此也。"

自是牙老瓦赤不复用。

壬子,为河南经略使。

河南刘万户贪淫暴戾,郡中婚嫁,必先赂之,得所请而后行,咸呼之为翁。

其党董主簿,尤恃势为虐,强取民女有色者三十余人。

璧至,按其罪,立斩之,尽还民女。

刘大惊,时天大雪,因诣璧相劳苦,且酌酒贺曰:"经略下车,诛锄强猾,故雪为瑞应。"

璧曰:"如董主簿比者,尚有其人,俟尽诛之,瑞应将大至矣。"

刘屏气不复敢出语,归卧病而卒,时人以为惧死。

己未,伐宋,为江淮荆湖经略使。

兵围鄂州,宋贾似道遣使来,愿请行人以和,璧请行。

世祖曰:"汝登城,必谨视吾旗,旗动,速归可也。"

璧登城,宋将宋京曰:"北兵若旋师,愿割江为界,且岁奉银、绢匹两各二十万。"

璧曰:"大军至濮州时,诚有是请,犹或见从,今已渡江,是言何益!贾制置今焉在耶?"璧适见世祖旗动,乃曰:"俟他日复议之。"

遂还。

宪宗崩,世祖即位。

中统元年,拜燕京宣慰使。

时供给蜀军,府库已竭,及用兵北边,璧经画馈运,相继不绝。

中书省立,授平章政事,议加答剌罕之号,力辞不受。

二年,从北征,命还燕,以平章政事兼大都督领诸军。

是年,始制太庙雅乐。

乐工党仲和、郭伯达,以知音律在选中,为造伪钞者连坐,系狱。

璧曰:"太庙雅乐,大飨用之,圣上所以昭孝报本也,岂可系及无辜,而废雅乐之成哉!"奏请原之。

三年,李璮反益都,从亲王合必赤讨之。

璮已据济南,诸军乏食,璧从济河得粟及羊豕以馈军,军复大振。

至元元年,官制行,加荣禄大夫。

帝欲作文檄宋,执笔者数人,不称旨,乃召璧为之。

文成,帝大喜曰:"惟秀才曲尽我意。"

改枢密副使。

六年,宋守臣有遣间使约降者,帝命璧诣鹿门山都元帅阿术营密议。

命璧同行汉军都元帅府事。

宋将夏贵,率兵五万,馈粮三千艘,自武昌溯流,入援襄阳。

时汉水暴涨,璧据险设伏待之。

贵果中夜潜上,璧策马出鹿门,行二十余里,发伏兵,夺其五舟,大呼曰:"南船已败,我水军宜速进。"

贵慑不敢动。

明旦,阿术至,领诸将渡江西追贵骑兵,璧率水军万户解汝楫等追贵舟师。

遂合战于虎尾洲,贵大败走,士卒溺死甚众,夺战舰五十,擒将士三百余人。

高丽王禃为其臣林衍所逐,帝召璧还,改中书左丞,同国王头辇哥行东京等路中书省事,聚兵平壤。

时衍已死,璧与王议曰:"高丽迁居江华岛有年矣,外虽卑辞臣贡,内恃其险,故使权臣无所畏忌,擅逐其主。 今衍虽死,王实无罪,若朝廷遣兵护归,使复国于古京,可以安兵息民,策之上者也。"

因遣使以闻,帝从之。

时同行者分高丽美人,璧得三人,皆还之。

师还,迁中书右丞。

冬,祀太庙,有司失黄幔,索得于神庖灶下,已甚污弊。

帝闻,大怒曰:"大不敬,当斩!"璧曰:"法止杖断流远。"

其人得不死。

十年,复拜平章政事。

十三年,卒,年五十七。

大德三年,赠大司徒,谥忠亮。

子二人:仁荣,同知归德府事;仁恭,集贤直学士。

孙二人:崇,郊祀署令;弘,左藏库提点。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